罗晋的《鹤唳华亭》结局到底算不算烂尾?

罗晋的《鹤唳华亭》结局到底算不算烂尾?,第1张

罗晋的《鹤唳华亭》我是追过的,所以我来说一说这部电视剧的结局到底算不算烂尾吧。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部电视剧是非常虐心的,因此我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是一边观看一边流着泪进行的。我相信,也有很多观众和我遇到的情况是一样的。

不管怎么说,罗晋所饰演的角色萧定权在这部电视剧当中,活得是非常憋屈的。身为一个太子,他处处被人排挤,而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也终将一个一个离他而去。

萧定权刚出场就没有了母亲,而他唯一的亲人就剩下了舅舅。随着剧情的慢慢进行,他一生视为父亲角色的老师,也因为萧定权而死去,这都是令人感到非常悲痛的一些情节。然而相比起这些情节,更加令人催泪的是,萧定权与女主陆文昔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部剧整个就是一种悲剧的色彩,不知道大家在观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甚至连这部剧当中的音乐都充满了忧郁的感觉。

这部电视剧剧情是非常跌宕起伏的,剧情中的很多逆转也让很多观众在看到之后直呼过瘾。也因此这部电视剧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也成为了喜爱这部电视剧的人,所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随着《鹤唳华亭》结局的播映,我们也看到了现成的结尾,很多人在看到这部电视剧的结局时,表示这部电视剧的结局有些烂尾。

那么,这部电视剧到底算不算是一部烂尾电视剧呢?

按照原著的设置来看,这部电视剧的结尾与原著是有一些出入的,因为原著中的男主萧定权最终的结局是去世了的,而他与戏女主陆文昔的爱情故事,最终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以这样的方式结局不免令人唏嘘,所以很多观众表示,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为了考虑更多观众的感受,剧组人员就改了这部电视剧的结局。而通过相关媒体所公布的消息来看,当时剧组人员称这部电视剧一共准备了好几个版本的结局。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更好地迎合观众。

也就是说这部电视剧的最终结局,它是符合大部分的观众的观影心理的,从这一点来看,这部剧应该不算是一部烂尾剧。而对于那批比较忠诚于原著的粉丝朋友来说,由于这部电视剧的结尾与原著是有出入的,也因此他们可能会认为,这部电视剧是有些烂尾的。

当然了,至于这部电视剧到底是不是烂尾剧,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因为看过这部剧的人,他自己对于这部电视剧所希望看到的结尾,都有所不同。

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是比较喜欢那种比较圆满式的大结局,所以我觉得《鹤唳华亭》的结局,还是比较好的,因此我也不认为这部电视剧是一部烂尾剧。

《鹤唳华亭》演的是建元四年的故事,也就是西汉。“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这是西晋时的陆机,因讨伐司马乂失败,遭人进谗言,继而获罪被诛、三族被夷,临刑前所说的话。也是“鹤唳华亭”这一典故的由来。

主要讲的是储君萧定权为国孤身犯险,收付兵权交于国家自己背负千秋骂名而死的故事。萧定权被南齐立为储君,而齐王觊觎储君之位,步步紧逼,先破坏太子冠礼,再逼文官死谏,使定权在朝中逐渐举步维艰。皇太子萧定权,作为当权者,渴望为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积极作为,宁可自己挨打受苦也不愿扰乱秩序,违背纲常,挑战君权。

按照小说设定,全书主要讲述三件大事:齐王歌谣案、赵王夺嫡案、太子谋反自杀案。而冠礼案、卢尚书自尽、陆英案、赵氏被封为皇后、李柏舟案、太子大婚和太子妃被害案在小说中没有展示,是电视剧新增的,相当于前传。剧中皇帝借太子萧定权之手,先后除掉了中书令李柏舟、张陆正,完成了内收相权的任务,同时,又通过借刀暗杀顾思林、用太子的“忠”逼顾逢恩和太子自杀,完成了外收军权的任务。

我还特别喜欢里面的台词,有点文绉绉但每一句都很准确而有韵味,特别贴合时代与人物性格,没有丝毫为了显示有文化而掉书袋的尴尬感。难得的是有留白,有隐台词,给观众留下了回味咀嚼的空间。在演技上,这剧基本上全员演技在线,好多小细节、微表情让人物关系不言自明,省去了很多废笔。

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是谁告诉你这世上有简单易行的道路的?君子行路,不但要提防小人对自己的伤害,更要提防的是,和小人对抗之时,自己对自己的伤害,所以道比术要难得多,我说的这些道理,殿下总有一天会明白,道理全听,举步维艰,道理不听,死路一条。

罗晋演技很好,塑造人物立体丰满,喜怒哀乐发挥得淋漓尽致,少有的亦古亦今的男演员,只不过正巧长得也挺帅,锦上添花。主演罗晋,李一桐 CP也是眼前一亮的组合。

鹤唳华亭演员阵容

罗晋饰演萧定权,罗晋这两年来的表现可圈可点,戏外是唐嫣的完美老公,低调从不乱传绯闻。戏内,不管是哪一个角色罗晋都能代入自己的风格,不过总感觉罗晋的演技还能再提升一个高度。

李一桐饰演顾阿宝,李一桐的起点很高,一出道就被于正钦点为民国玄幻网络剧《半妖倾城》的女主角,但是这部剧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甚至还没袁姗姗的反响大。而后的作品,也都不温不火,并没有一夕蹿红的迹象。

演技在线,大有看头

本剧男主由罗晋扮演,虽然从年龄上来说,稍微偏大了一些,但因为演技在线,并没有太大的违和感。男主饱含热泪的双眼始终通红,脸上时而露出傻傻的纯良,时而又是咬牙切齿的果敢聪慧。

本剧女主由李一桐扮演,形象、气质都与剧中人物比较吻合。尽管出场较晚,戏份还不多,但总体感觉很不错。

另外,剧中的一帮老演员非常出彩。尤其是武德候的扮演者刘德凯,一出场,气场强大,给人印象十分深刻。还有我们的中书令大人,那阴狠的小眼睛,整个面部表情跟演大明王朝的时候差不多,只是少了分轻狂,多了分城府。

剧情还原度高

原著作者雪满梁园作为历史学硕士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所以这部剧的台词非常惊艳,奈何我文学水平低下,很多句子真心还要想一下才能明白。这部小说出自晋江,一直占据古言排行版热门,而且最让人期待的是,该剧的编剧是原著作者,那基本就能还原小说的本来面目,如果不是悲剧的话,我想我是非常期待去看的。看了一下该剧的评价,网友对该剧的服装造型等给出了很高的分数,基本还原了原作者小说对人物的衣着描述,这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结语

整剧严谨细致,故事情节看似不太合乎情理实则处处于情理之中。《鹤唳华亭》这部剧,如果看配角、看服装道具、看场景,那值得一看。不得不说剧中所有角色都让我觉得演得很出彩,所以最后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制作精良,十分耐看的影视剧作品,也是当下无出其右的佳作!

太子角色的塑造

罗晋把太子塑造的很深情,也很重义气。这是优点。但是也存在很明显的缺点,从一个观众角度来说,一则哭戏太多,看着伤肝。二则断句实在别扭,把第二句话的首字提前作为第一句话尾字的方式并不适用所有场景。太多则显得刻意了。

并且太子角色总感觉带着一丝暴力倾向。从以下几个小细节可以看出——

1、嘉义伯出走,太子去拦,两人起了言语冲撞,太子的第一反应是抡起拳头。虽然最后也没落下去,并且主动赠马赠文书把人送出城门。

2、女主藏着的手信被太子发现了,太子先是扼住了女主的腰,随后掐脖子,摁嘴唇,这一系列行为蜜汁尴尬。虽然可以理解为太子对女主解释的“我曾经非常爱慕殿下”的试探,但以太子的性格和品行,试探应该是蜻蜓点水、温润如玉式的,哪怕一个似吻非吻也可以,而不是带着明显碾压和侵犯。

3、最近的一集,女主被怀疑下药谋害太子妃肚子里的孩子。男主明知女主无辜的情况下,把女主关起来打了两个时辰,断食两天,最后还派人差点把女主勒死?事后轻飘飘对女主地解释说,这是给女主的一点教训???女主此时随身体心灵遭受了双重摧残,依然眼冒星星地看着男主,好像已经完全原谅了男主。

看到这我特么真想弃剧。

女主定位问题

我从没看过哪部剧,直到二三十集了男女主还未见过面。并且现在女主的身份竟然是个小三???牛逼牛逼,简直想给编剧鼓掌。

这种男主和女二恩爱,女主随侍一旁的情节设定,不是一般人干的出来的。女主不仅为男主和女二的洞房花烛夜值夜班,还得照顾怀孕的女二防止她被人暗算,替她保胎,简直圣母玛利亚二世光环加身。

虽然女主本身还是演的不错的,但我觉得她火不起来……长相虽然秀气但不够有记忆点,演技不错让人印象不深。火与不火真是个看命的事。

关于结局

我去搜了下小说,结局是个悲剧,被软禁的男主用女主传递的金簪割腕自杀,女主生完男主孩子之后随之殉情……

忽然就不想继续追剧了呢……

 电视剧《鹤唳华亭》的结局不是悲剧。不过,也是喜忧参半。在结局中,萧定权和陆文昔在一起了,而且陆文昔还怀孕了。最后皇上也和萧定权的父子关系变得和谐,只不过,萧定权的舅舅顾思林被敌军偷袭牺牲了。

 结局中,陆文昔本来是要被流放长州的,而皇上把如何处置陆文昔让萧定权决定,这样,萧定权和陆文昔这对有情人终于有了好的结局,两个人隔着屏风告白,而且萧定权还告诉陆文昔自己名字的意思。

 因为顾思林去世,萧定权被皇上命令去长州处理舅舅的丧事,之后,萧定权就和陆文昔告别了,萧定权还说会尽早回来。不过,这一去就是八个月,而陆文昔肚子里的孩子也是八个月了。

 八个月之后,萧定权还没有回来,不过怀孕的陆文昔一直看着那副山水画,陆文昔一直期待着和萧定权过幸福安稳的日子。在画中,有两只白鹤,就像陆文昔和萧定权一样双宿双栖。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而陆文昔和萧定权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的。

如今我们使用的许多物品,都是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的。比如我们现在用来写字的笔,就是古人写字时用的墨水与毛笔的结合。其中有一件物品,后人没有对它进行太大的改进,就直接使用在自己的家中,这件物品就是屏风。大家对屏风应该不陌生吧,不管是在古人留下的文献中,影视剧中,还是有些人家中,都有屏风的出现。例如《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其中的屏,指的就是屏风,这次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沿用至今的物品吧。

素屏

屏风起源于周代,当时的屏风还没有普及,仅仅是当代天子才能使用的物品,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屏风渐渐被大家使用。关于屏风的种类也有很多种,有些在屏风上镶嵌了许多宝玉黄金,就显得屏风极度的奢华,有些则是素屏,单纯用素纸制作,显得极其素雅。例如白居易在其晚年的时候就极其喜欢素净的东西,他家中的屏风就是素屏。我们可以从白居易后期写的诗中发现。在《三年除夜》中写写道:“素屏应居上,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其中的素屏指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素净的屏风。

素屏

屏风的种类也不一样,有立式屏风、折叠式屏风等等,不同的屏风有着不同的作用。刚开始的屏风只是作为挡风的物品进行使用,看过“鹤唳华亭”的人应该记得,其中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女主陆文昔在帮助卢世瑜的夫人晒书,因为古时候的书需要经常晒,不然时间久了会发霉或者被虫子蛀掉,所以晒书也算是古代文人需要经常做的事情。在陆文昔晒书的时候,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卢世瑜的夫人马上喊丫环把屏风搬出来挡风。在之后男主萧定权出现的时候,两人也是隔着屏风聊天的。由此可见屏风除了挡风这个作用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女子为了避嫌,会躲在屏风之后与自己心仪的男子对话。这个画面想来也是十分美好了,尽显爱情最初的青涩和纯粹。

鹤唳华亭剧照

之后的屏风就有许多用处了,比如多扇式的屏风可以用来分割家中的空间,加以利用,多扇式的屏风还会出现在古代衙门里,放在衙门正堂的正案后面,不仅仅可以用来挡风,还会突出衙门的威严气质,可谓是一举两得啊。说到这大家可能会觉得屏风的作用只有挡风避嫌,分割空间渲染气氛这两点,其实屏风的作用不止如此,还可以当成白板进行书写,屏风算得上是现在黑板的鼻祖之一了吧。

素屏

说到最喜欢把屏风当成白板的古人,就一定要说唐玄宗了。唐玄宗作为当时最高的统治者,每天都要选人任命官职,为了能够更好地记住每个人选的姓名、特点,和其曾经做过的种种事迹,以此来进行正确分封和奖赏,唐玄宗把这些全部写在了屏风上,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素屏,当时的人称之为御屏。官员得知了御屏的存在,为了能够被唐玄宗奖赏,纷纷刻苦勤勉工作,以自己的名字写在御屏上而荣耀。当然也有人夸奖唐玄宗勤政,关心国家社稷。比如宋代的杨后宫词中就有写到:“用人论理见宸衷,赏罚刑威合至公。天下监司二千石,姓名都在御屏中”,由唐太宗的事迹来歌颂本朝的皇帝,由此可见这件事情影响之广。

唐玄宗

不仅仅是宋真宗效仿了这个做法,之后的明宪宗也学了这个方法,但是两者结果却不一样。明宪宗在当时摆出了一副开明的样子,下诏让大臣对其进言。大臣们知道明宪宗的心性,所以都不是很敢上前进言,但是每朝每代都有那么几个极其正直的大臣,这些大臣一听明宪宗都这样说了,连忙上前把明宪宗不好的事迹说了个遍,说的明宪宗怒火中烧,由于是自己下的诏,所以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处罚他们。这件事情过后,明宪宗一边私下指示吏部尚书给这些人穿小鞋,一边又把这些人的名字写在屏风上以此夸奖他们。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这种作风称得上无理低下了。

明宪宗

反观唐玄宗对于素屏的使用还不仅如此,唐玄宗还会在屏风上驰骋书法。《唐会要》中记载了关于唐太宗驰骋书法的事迹,讲的是唐太宗在群臣面前展示自己的真草书屏风,大臣们纷纷惊叹于唐太宗的书法。不幸的是,唐太宗写的真书屏没有流传下来,草书屏保留了下来。到了宋嘉泰四年,被一个名叫王允的人刻了下来。就是现在的《唐太宗草书屏风贴》。因为素屏便宜,许多普通人也会在上前记录事迹,甚至在素屏上学下许多励志名句,比如宋宁宗时的大将军郭倪,这个将军就很自信,加上之后许多人对他的吹捧,让他以为自己是诸葛亮再世,于是在自己家的屏风上写满了励志名句。当时的励志名句就很像现在我们经常看的鸡汤类口号,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

《唐太宗草书屏风贴》

从屏风的另一面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一面小小的屏风,面对着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年轻的少男少女将此当作自己的遮羞板,以此来与对方更好的交流。明君将这个作为自己的备忘录,帮助提醒自己赏罚分明。明宪宗将这个当作一个证明自己开明的工具,却忍受不了其他人对他的评判,结果变成了一个羞耻板。那句话说得好:“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哪个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只有自己思考之后才知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267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