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认为的浪漫?

你所认为的浪漫?,第1张

浪漫可以分为两种。广义上的浪漫,意为纵情;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不拘小节(情侣关系而言)。狭义上的浪漫来源于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末诞生于西欧的浪漫主义,这里的浪漫特指对现实世界感到不满,对未来充满期望和追求,理想远大,不甘堕落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

但是我现在现在广义的浪漫的角度来谈谈我所谓的浪漫是什么:

1、情侣间最浪漫的事是一起共筑爱巢。

爱情就像一所房屋,需要一砖一瓦的堆砌,需要耐心和毅力;房屋就像爱情,足够坚固就能享用一生。恋人共同筑起爱的小巢,生活其中也便有了浓浓的爱意。在两个人共同的努力下建造好自己的爱巢,一起努力。

2、朋友间最浪漫的事是一起去旅行。

带着她一起去旅行,沿途都是美丽的风景。伴随着甜蜜的心情,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内心留下了深刻的足迹。旅途留下的照片,旅途日记,旅途心情都是日后两人不断比肩回忆的浪漫。

3、同学之间最浪漫的事就是一起考研上岸。

在大学上,高考决定了你的出身学校,但是如果你不满意这个学校你可以通过考研的方式去达到更高的目标,所以在大学,不论是同学还是室友一起考研然后达到自己的目标真的是一件很浪漫的事,虽然这个过程是很痛苦,但是每次回忆起来这段时光应该也会很开心吧。

4、家人之间的浪漫就是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都会在。

不管你在哪,家人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最喜欢的就是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家常,畅想一下未来,虽然很普通,但是也很浪漫。

在我们遇见了不同的人就会享受不同的浪漫,浪漫至死不渝。

欧洲的生活理性和浪漫的一种模式

趣味欧洲,从舌头开始

吃是最早接触到的物质生活———我在一部戏剧里如此说道。有一天,我才明白过来,我其实是说出了一种欧洲的传统。

在中世纪的欧洲,生活是艰难的。没有电或暖气,冬天更是难熬,使人感到有趣的,还是烹调和进餐。当活跃的户外生活刺激了胃口,面对着堆积如山的食物时,人们从不退缩。据记载,亨利王八世的一次晚餐,从下午五点一直吃到次日凌晨三点。只是在这时,所有的参加者才觉得就此退席是合适的。因而,就形成了这样的风俗:宴会上应该有丰盛的菜肴,食物多多益善竟成了时髦,饭食过量亦成了一种社会风尚。

由于暴饮暴食使人觉得颇不好受,因此罗马人首创了用一根羽毛搔痒喉咙使自己呕吐的办法,把他们在漫长的宴会中先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然后从头开始。几个世纪以后,在英国,有风度地暴饮暴食也成了一种交际方面的风尚。直到伊丽莎白女王时代,人们才认识到暴饮暴食对于健康是一种威胁。

今天,欧洲饮食趣味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譬如是一瓶82年的波尔红酒、一块杂粮面包、来一个薰衣草料理,和心爱的人一起在普罗旺斯立下爱情之约。这显然成为一种优雅的格调。这样的典范生活场景,用不着在欧洲某地,就是在亚洲,乃至中国的上海、北京完全可以从容地实现那种淡雅、清新、恬静以及品位的生活了。

路易吉巴尔齐尼在《难以对付的欧洲人》一书中将其概括为:沉着的英国人,反复无常的德国人,好争吵的法国人,灵活的意大利人,谨慎的荷兰人。一位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特意在德、法、西、意四个国家中进行了一项“按喇叭研究”:当绿灯亮时他的车故意不动,以观察后面司机的耐心程度。结果德国人最文明,平均7分钟才开始鸣笛;意大利人最没耐性,法国和西班牙人居中。还有人专门对“欧洲人的排队风格”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英国人、俄罗斯人、波兰人被公认为最能排队的民族,他们认为在人多的时候,排队比拥挤更节约时间,也比较公平。而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则最缺乏排队意识,他们认为排队束缚了人性的开发,贬低了人性的自由。

又有人在德国某城市的街头做了个试验,把“男”、“女”两个大字分别贴在马路两旁的电话亭上,然后躲到一边观察。他们看到前来打电话的男人都进了贴有“男”字的电话亭,而女人们则进了贴有“女”字的那一个。过了一会儿,“男”电话亭外排起队来;而“女”电话亭则空着。又过了一会儿,一个行色匆匆的男人看到这种情景,便毫不犹豫地推开了“女”电话亭的门。试验者上前讯问,原来这是个法国人,而那些排队者统统都是德国人。法国人说,电话亭又不是洗手间,分什么男女?德国人说,既然贴了字,总是有原因的,在没有弄清原因之前,还是先遵守规定再说吧。

最欧洲的生活也许并不是榜样,但它确实是一面镜子。

吃喝欧洲,向嘴唇致敬

欧洲饮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我认为用两个字便可准确地概括,这就是:“实效”,一如他们讲求实效的作风。欧洲人每日例行的三餐食谱:面包、奶酪、果酱、黄油、生蔬菜是早餐必不可少的。方便的话,再来少量熟牛肉、水果或点心。当然,这些食物并不是人人都吃全,而是自助性的,各取所需,不论是家里还是在餐馆都一样。欧洲人的午餐是最简单最匆忙的,所谓“工作午餐”,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空当,匆忙之中不可能吃出什么花样。由于下午还要工作,绝大部分人午餐时不喝酒,牛排是午餐常吃的。晚餐是欧洲人最从容的一餐。欧洲人下班时间较早,一般是下午4点半到5点钟,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晚餐。

欧洲人习惯自助式或套餐形式,即使很多人一起用餐也是各吃各的一份,吃完AA制结账。在家里,虽然不存在付账,那也是各取所需。不论在哪里用餐,大家都自觉地按需取量。如果将食品过多地拾在自己的碗碟里吃不完剩下,将被视为是很失礼很不文明的事。在这一点上,欧洲人已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规范。

欧洲酒馆之多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一日三餐离不开餐前酒、餐中酒、餐后酒;从外回家,要喝“进门酒”,睡觉要喝“睡前酒”。不论在任何时候,他们喝酒都是忘情的,自我的。他们喝酒从不去理会别人的情绪,只为自己的情绪而喝,也只为自己的情绪而醉。请人喝酒也不例外。他们请人进酒吧,一不为客人点酒,二不与客人碰杯,三不为客人买单。

其实,这是一种以尊重自己为前提的尊重他人的风范。

数字欧洲,与白衬衫一道呼吸

根据“威廉默瑟”人类资源顾问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在生活品质全球排名方面,多由欧洲各大城市名列前茅。这项研究共调查215个城市,以39种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各城市的生活品质,衡量标准从政治、经济到医疗、公共服务、娱乐、购物、学校、住屋与环境。

结果发现,有8个欧洲城市名列前10名。生活品质最高的是苏黎世,其次是维也纳,排名第3的是温哥华。悉尼与日内瓦并列第4。法兰克福、奥克兰、哥本哈根并列第6。波恩与慕尼黑并列第9。伦敦与华盛顿、纽约并列第41。东京排名25、新加坡35、香港69。

有心人计算出一个答案,在欧洲生活哪儿最省钱?

结果是,你应该住在雅典,吃在马德里,穿在伦敦,玩在都柏林,生病在巴黎,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欧洲最省钱。这是最近欧洲统计局向人们透露的。欧洲的生活价格指数自南向北逐渐增加。

调查显示欧洲生活品质的确是全球最佳。由此,可以这样说,如果给人类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就目前而言,最欧洲完全是人类过上美好生活的“天堂”,因为,在那里,你能与白衬衫一道呼吸蓝天。

欧洲风貌,理性之浪漫

最欧洲特点首先在建筑特点上显现:

圆拱是欧洲建筑最具革命性的代表。曾被誉为人类建筑史上最优美的形式之一,由圆拱而发展建构出宽广高大的建筑空间。

列柱。从简单的柱廊发展为欧洲建筑最根本的形式,列柱也成了欧洲建筑最重要的特色标志,就像梵帝冈教堂的两边向外伸展的列柱。

喷泉呈现着欧洲生活灵感的抚慰。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喷泉一直是欧洲生活空间中最浪漫的主角之一,表情丰富,神韵盎然的神像雕塑的水池,供人驻足流连就像最富盛名的罗马海岸之泉。

广场。欧洲一直是崇尚自由的国度因此从私有空间到公共空间,广场总是最核心的主角,除了提供居民聚会与社交的场所更营造出一种悠闲开放的生活形象,就像意大利举世闻名的圣马可广场。

雕塑是落入凡间的天使羽翼。从欧洲的宫廷花园与博物馆到一般街道,都可以看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雕塑,因此,这些雕塑几乎与建筑本身连为一体,成为空间中最具品位的一个角落,就像欧洲常见的大街雕像或维纳斯雕像。

屋顶是天空中最典型的美丽大使。欧洲建筑的屋顶就像一座艺术品,有文艺复兴式圆顶,歌德式耸立的尖顶以及十九世纪末新古代式的平顶,屋顶的图腾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或是一个家族的兴盛,例如法国皇家的百合图腾就镶在建筑的外观上。

要是说到人,用浪漫的法兰西人举例是最恰当不过了,但我以为从德国人身上更容易看到欧洲的本质。有一则笑话说,世界上最令人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聘了一个德国人当厨师。因为德国厨师会用计算精确到克的作料烹饪出世界上最难吃的饭菜。这当然是在调侃德国人,说明他们刻板、不善于变通,既缺乏法兰西人的浪漫,又没有中国人的口腹之欲,因此,他们是世界上活得挺累的一群人。

其实,你只要在德国境内走一遭,就会发现以往的成见是可笑的。譬如法兰克福有一个巨大的“活动变人形”像。这个简单到线条化、如中国的剪纸般模样的女人造型就树立在法兰克福国际博览中心前的广场上。她大概有五六层楼那么高,手中拿个锤子像是在敲打着什么。接着,她竟然动了起来。原来机智的工程师把她变成了一个电动人,并且在她的身体的关节部位装上齿轮,这样她的身体就会在电力的带动和齿轮的润滑下,缓缓地完成“一锤定音”的全过程。利用高超的制造工业水平,把严谨、理性、呆板的东西拟人化、具象化、生动化,这不是德国人的另一种浪漫又是什么呢?

在罗马贝格广场的公平女神雕像前,在慕尼黑将音乐和啤酒一起吞下肚的酒馆里,我一次次地看到了德国人酣畅和浪漫的另一面。歌德为什么能够创作出《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一系列名著,因为他常年生活的魏玛共和国以其宁静的氛围、宽容的心态让歌德能够一生无忧,尽情畅游于文学的浪漫天空中,展露忧伤与欢乐。不同的是,法兰西人善于夸张地表现自己的一切成就,而德国人则喜欢藏而不露,“润物细无声”而已。

最欧洲已经构成一种理性的浪漫之风范。

欧洲差距,从人做起

只要你环视四周,总会不断听到这样的言论:开普敦是南非最欧洲的城市;墨尔本是澳洲最欧洲的城市;波士顿是美国的最欧洲———享有“美国雅典”的美誉;澳门则是亚洲最欧洲的城市等。近来,在中国一些都会城市,欧洲化衍生到商业行为模式中,成为一种吃香的概念,譬如北京,西南有棉花城,东有珠江帝景,完全大打欧洲小镇风情和文化为主题的Townhouse社区这张牌。

其实在中国,明眼人一下子明白,上海这座曾经上个世纪初期被欧风浸熏过的城市才是最接近欧洲味道的。黄浦江边上芝加哥学派的哥特式建筑的花岗岩的大楼———和平饭店,始终充满了昏暗沉重的**灯光,泛黄了的白色大理石清爽而典雅,路过大堂,褐色的高大炉壁板,**的铜栏杆,青春时代建筑的黑色铸铁花纹旖旎浪漫地曲卷着,还有维也纳来的咖啡,纽约来的黑色丝袜,巴黎来的香水,彼得堡来的白俄公主,德国来的照相机,葡萄牙来的雪利酒,夹带着冒险的传奇,无不使上海欧味十足,至今不变。

但是,这一切只仅仅是模仿和向往最欧洲的开始或初步。

欧洲无疑是重视礼仪和典章的,一般那里的生活者具有如此鲜明的特点:一派绅士风范———非常有礼貌且友善,早上上班时间坐电车,除了学生外,男人几乎全部都是着西装打领带;在路上问路或是请路人帮忙照相,一定会得到热心人帮助。

前不久,欧洲国家在瑞士洛桑举行了一次专题研讨会,以探讨“最完美的女性”所应具备的特点。通过比较和鉴别,得出的结果是,最完美的女性应该具有:意大利人的头发,埃及人的眼睛,希腊人的鼻子,美国人的牙齿,泰国人的颈项,澳大利亚人的胸脯,瑞士人的手,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大腿,中国人的脚,奥地利人的声音,日本人的笑容,英国人的皮肤,法国人的曲线,西班牙人的步态,再加上德国人的管家本领,美国人的时髦装束,法国人的精湛厨艺,中国人的醉人温柔。可见,每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甚至独特的优点,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尊重其特点而学习其优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自己更加完美起来。

最后,需要澄清一点的是,带着最欧洲的记号生活着,这并非是崇洋。因为,当作为亚洲的我们以最快的时间接受欧洲物质之美的同时,欧洲也在被亚洲精神化———真正的世界性就是人人生活在享受的美中间。

一、欧洲的著名钢琴

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1887-1982)

生于波兰,罗兹,5岁即在华沙举行演奏会,后至柏林接受音乐训练。10岁时由约阿希姆指挥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此后在欧洲各地演出,名声日增,1937年起定居美国。

鲁宾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尤其在演奏肖邦作品方面,有着不朽的地位。

唱片选粹:

RCA 0902661443-2 贝多芬:四首奏鸣曲--悲怆、月光、热情、告别

RCA RCD 1-7156 肖邦:四首谐谑曲、四首叙事曲

RCA 5612-2-RC 肖邦:七首波罗乃兹

RCA 5614-2-RC 肖邦:五十一首马祖卡

RCA RCD 1-5492 肖邦:十四首圆舞曲

RCA 09026-61262-2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管弦乐团/华伦斯坦)RCA RCD 1-4934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狂想曲(芝加哥交响乐团/莱纳)

RCA 5666-2-RC 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费城管弦乐团/奥曼第)

2、肯普夫(Wilhelm Kempff,1895-1995)

生于德国的特博格,师从H\\\巴尔特和R\\\卡恩,1916年,21岁的肯普夫便已初享钢琴大师声望,20年代曾担任斯图加特高等音乐学校校长。肯普夫正好活到一百岁,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贝多芬和舒伯特钢琴音乐的演奏者之一。 唱片选粹:

DG 巴赫:众赞歌前奏曲等

DG 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柏林爱乐乐团)

DG 贝多芬:奏鸣曲全集

DG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DG 贝多芬:鬼魂三重奏、大公三重奏

DG 舒伯特:最后五首奏鸣曲

DG 舒曼:钢琴协奏曲、童年情景、狂欢节(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3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

生于乌克兰基辅,1921年毕业于基辅音乐学院,同年在波兰哈尔科夫首次登台演奏。1928年后定居美国,娶了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女儿。40年代霍洛维茨与托斯卡尼尼合作录制的协奏曲唱片(RCA),迄今仍为爱乐者珍视。除1965和1968年两度于纽约卡内基大厅、80年代重返前苏联在莫斯科举行独奏音乐会外,自1953年起霍洛维茨基本上只为唱片录音而演奏。他是20世纪最令人瞩目的大钢琴家,技巧高超,举世无双。

唱片选粹:

RCA 7992-2-RG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柴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NBC交响乐团)

RCA GK 85272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RCA交响乐团/莱纳)CBS MK 42410 斯卡拉第:奏鸣曲集

CBS MYK 42534 舒曼:童年情景、托卡塔、

CBS M3K 44681 舒曼:C大调幻想曲等

DG 419 217-2 舒曼:克莱斯勒偶记

DG 419 045-2 “霍洛维茨--最后的浪漫”

3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1915-)

生于乌克兰的日托米尔,1934年在敖德萨首次登台演出。1937\\\1947年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成为伟大的钢琴教师海因里希\\\涅高兹的学生。1942年由里赫特首演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奏鸣曲,后来又首演普氏的第七和第九奏鸣曲(后者乃作曲家题献给他),被公认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音乐的首要代言人。

唱片选粹:

Melodiya/BMG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Philips 442 565-2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

Philips 446 200-2 李斯特:两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奏鸣曲(伦敦交响乐团/康德拉辛)

DG 415 119-2 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华沙爱乐乐团/威 斯罗茨基、罗维茨基)

DG 419 068-2 柴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维也纳交响乐团/卡拉扬)

5吉利尔斯(Emil Gilels,1916-1985)

生于敖德萨,13岁入敖德萨音乐学院,1935年考取莫斯科音乐学院研究生,在涅高兹指导下继续深造。1938年获布鲁塞尔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同年毕业并留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1947年起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1955年成为战后第一位访问美国演出的苏联钢琴家。吉利尔斯和比他年长一岁的里赫特,被并誉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当代传人。

唱片选粹:

EMI TOCE-3253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塞尔)

DG 400 036-2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DG 423 136-2 贝多芬:英雄变奏曲

DG 435 588-2 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柏林爱乐乐团/约胡姆)DG 449 721-2 格里格:抒情小品集

DG 419 059-2 莫扎特: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维也纳爱乐乐团/贝姆)

MK/Philips 456 796-2 普罗科菲耶夫:第八奏鸣曲、瞬息的幻想

6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

生于摩拉维亚的魏森堡,幼年在南斯拉夫学琴,12岁时随家迁居奥地利,师从卡恩,后来进埃德温\\\菲舍尔的高级钢琴班深造。1948年获布索尼钢琴大赛奖,并首次于格拉茨举行独奏音乐会,此后开始驰名世界乐坛。布伦德尔是一位很有学问的钢琴家,1960\\\1970年间每年在维也纳主持高级钢琴班,当今的许多钢琴家曾是他的学生。1974年他移居伦敦。

唱片选粹:

Philips 412 789-2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芝加哥交响乐团/列文)Philips 438 730-2 贝多芬:七首著名的奏鸣曲

Philips 420 071-2 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柏林爱乐乐团/阿巴多)

Philips 426 637-2 李斯特:两首钢琴协奏曲、死之舞(伦敦爱乐乐团/海延克)

Philips 434 078-2 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

Philips 442 269-2 莫扎特: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钢琴协奏曲(圣马丁乐团/马里纳)

Philips 422 076-2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Philips 400 078-2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克利夫兰四重奏组)

7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cnazy,1937-)

生于前苏联高尔基城,6岁开始学琴,8岁即登台演奏。1955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奥伯林教授。1962年参加第二届柴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与奥格登并列第一。次年至伦敦举行演奏会,此后定居英国。1968年移居冰岛(其妻为冰岛人),1972年入冰岛籍。在同辈钢琴家中,阿什肯纳齐产演奏曲目最广泛、录制唱片最多的一位。除钢琴演奏外,自80年代起阿什肯纳齐还成为杰出的管弦乐团指挥,录制了众多交响乐作品。

唱片选粹:

Decca 448 125-2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芝加哥交响乐团/索尔第)Decca 448 986 2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爱乐乐团)

Decca 421 453-2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帕尔曼小提琴) Decca 414 564-2 肖邦:夜曲

Decca 443 576-2 莫扎特:第八、九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克尔提斯)

Decca 414 386-2 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钢琴版和乐队版)Decca 448 127-2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五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普雷文)

Decca 448 116-2 拉赫玛尼诺夫:三首交响曲(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

Decca 425 047-2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莫斯科爱乐乐团/康德拉辛)

Decca 444 845-2 拉赫玛尼诺夫:图画练习曲

Decca 414 474-2 舒曼:蝴蝶、交响练习曲、阿拉伯风格曲

Decca 421 069-2 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爱乐乐团)

Decca 425 579-2 斯克里亚宾:奏鸣曲全集

Decca 417 750-2 柴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马捷尔)

8科瓦塞维奇(Stephen Bishop-Kovacevich,1940)

亦称毕晓普\\\\\\科瓦塞维奇,南斯拉夫裔,生于洛杉矶,1948年起师从肖尔,1951年在旧金山首次演出。1959年移居伦敦,师从赫斯。1961年在伦敦举行独奏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从此活跃于国际乐坛。

唱片选粹:

Philips 438 812-2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戴维斯)Philips 446 557-2 巴托克: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与阿格丽姬合作)Philips 422 482-2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戴维斯)EMI CDC 7 54578 2 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伦敦爱乐乐团/萨瓦利许)

Philips 411 103-2 布拉姆斯:谐谑曲、叙事曲、八首小品

EMI CDC 5 56440 2 布拉姆斯:两首小提琴奏鸣曲(哈瑞尔大提琴)

Philips 426 077-2 莫扎特:第二十一、二十五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戴维斯)

9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1942-)

生于意大利米兰,9岁首次公演,1959年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次年参加第六届华沙国际肖邦钢琴大赛,夺得第一,由此蜚声国际乐坛。波利尼并不以此为满足,又拜米开朗杰里为师,继续深造,乃至成为20世纪后期最出类拔萃的钢琴大师,演奏浪漫派作品或是现代音乐都游刃有余。

唱片选粹:

DG 415 371-2 巴托克:第一、二钢琴协奏曲(芝加哥交响乐团/阿巴多)

DG 439 770-2 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柏林爱乐乐团/阿巴多)

DG 431 596-2 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维也纳爱乐乐团/阿巴多)

EMI CDM 7 64354 2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爱乐乐团/克雷茨基)DG 413 794-2肖邦:练习曲

DG 427 322-2 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

DG 413 793-2 莫扎特:第十九、二十三钢琴协奏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23 249-2 勋伯格:钢琴作品集

DG 447 451-2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舒曼:C大调幻想曲

    10实际上欧洲不乏优秀的钢琴家,例如**《钢琴家》中的主人公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

    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生于1911年波兰,是一位才华洋溢的犹太裔钢琴家,自幼追随名师学习钢琴,1931年到德国柏林的音乐学院深造,并写下多首著名的钢琴乐曲;1935年回国受聘于波兰国家广播电台;1939年9月,他正在电台现场弹奏萧邦的夜曲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占领波兰,首都华沙遭受轰炸入侵。自此他和一家人与邻居都被赶进在首都的“犹太人居住区”。

     几经波折和艰难的生存,在德国纳粹战败瓦解后,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重新回到钢琴前,继续做电台首席钢琴师。他一生表演过2500场以上的演奏,并获得多次的世界大奖,2000年7月6日以88岁高龄逝世。他演奏的曲目多数是以肖邦的钢琴曲为主。如**《钢琴家》中斯普尔曼为德国军官弹的那首是肖邦的《第一叙事曲》,前奏平稳,中段激昂,有一种突然将前奏打破的感觉,而后转入沉寂,但时而会有几个迸发的音符,最后在低沉的节奏中结束。此曲原来是为了纪念一位颠沛流离的波兰诗人,所以**在这里运用这首曲子非常的恰如其分,贴合斯皮尔曼当时的处境和身份。

二、著名的钢琴曲有很多:像上述10位钢琴家 演奏的钢琴曲都是著名的钢琴曲,其中,肖邦、李斯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都有很多钢琴曲被钢琴家演奏。肖邦(也有写作萧邦的)的钢琴曲是被演奏最多的。以下是肖邦的著名钢琴曲(其中有两首钢琴协奏曲也是很多乐团经常演奏的曲目):

1,圆舞曲(华尔滋) (Waltzes)

萧邦著名的圆舞曲,相信小朋友一定听过!这些圆舞曲是萧邦在维也纳时,运用维也纳华尔滋三拍的节奏,加上优美的曲调与抒情性,同时也发辉高度的钢琴技巧,因此萧邦的圆舞曲适合聆赏与演奏,比较不适合跳舞喔!

◎第1号圆舞曲降E大调Op 18

◎第3号华丽圆舞曲a小调Op 34-1

◎第6号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Op 64-1

小狗圆舞曲是描述乔治桑的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的一首曲子,因为曲子很短,因此也被称为「小圆舞曲」(Minute)

◎第7号圆舞曲升c小调Op 64-2

◎第8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4-3

◎第9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9-1

◎第10号圆舞曲b小调Op 69-2

◎第14号圆舞曲e小调OpPosth

2,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s)

萧邦不太喜欢管弦乐器,所以他的钢琴协奏曲(以钢琴为主,管弦乐搭配的曲子)也只有两首而已。第二号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就是写给初恋情人的优美「情书」,大家可以听听看唷!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一乐章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二乐章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三乐章

3,夜曲(Nocturnes)

夜曲是英钢琴师兼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曲式,以优美的旋律为主。萧邦受他的影响,第一首夜曲也已旋律为主,但后来的夜曲则加上更丰富的内容,不单是优美的旋律而已,所以是萧邦独特风格的夜曲。

◎第1号夜曲降b小调Op9-1

◎第2号夜曲降E大调Op9-2

4,练习曲(Etudes)

学钢琴的人,一定会弹到萧邦的练习曲!这些曲子运用了高度的钢琴技巧,包括快速的八度音程、还有三或六度的连续平行等等。不过这些练习曲并不只是教学用的,而是同时兼具艺术性,演奏者必须兼顾技巧、节奏、旋律、和声还有音乐的情绪表现,所以还是很到受乐迷的喜爱。

◎第3号练习曲E大调「离别」 Op10-3

这首练习曲是萧邦离开波兰前往巴黎时的创作,离开祖国与思念故乡的感情都表露无遗。

◎第5号练习曲降G小调「黑键」Black Key Op10No5

◎第12号练习曲c小调「革命」Revolutionary Op10-12

这首是萧邦在听到波兰遭俄国攻占时所创作的曲子。

5,前奏曲(Preludes) Op28

作品28的二十四首前奏曲集是萧邦晚年为了筹措疗养的旅费而创作的曲子。

◎第4号前奏曲e小调「窒息」Suffocation

◎第11号前奏曲B大调「蜻蜓」Dragon Fly

◎第15号前奏曲降D大调「雨滴」Raindrop

◎这首前奏曲左手规律的节奏像雨滴的声音,因此得名。

◎第23号前奏曲F大调「快乐之船」Pleasure Boat

◎第24号前奏曲降D大调「暴风雨」The Storm

6,波兰舞曲(Polonaises)

波兰舞曲是以宫廷为中心,华丽而壮大的民族舞曲。萧邦七岁时就创作了两首波兰舞曲(G小调与降B大调),而后来的创作不但有舞曲,还有波兰语的诗喔!

◎第三号波兰舞曲A大调「军队」MilitaryOp40-1

象征波兰旗士精神的宏伟。

◎第六号波兰舞曲降A大调「英雄」HeroicOp53

7,马厝卡舞曲(Mazurkas)

马厝卡舞曲是波兰东普鲁士与俄国之间一带,属于农民的民族舞曲,热爱祖国的萧邦创作了55首马厝卡舞曲,将思乡的情感转化为丰富的旋律。

第五号马厝卡舞曲降B大调Op7-1

8,奏鸣曲(Sonatas)

萧邦不喜欢被固定的奏鸣曲曲式所拘束,所以他的创作当中只有二首奏鸣曲而已。其中第二号的第三乐章的「送葬」进行曲,是西方葬礼中的送葬曲。

◎第二号奏鸣曲降b小调Op35第三乐章「送葬」

(Marche Funebre)

9,其他名曲

以下曲子也是萧邦的名曲:

◎幻想即兴曲升c小调Fantaisie-ImpromptuOp66

◎船歌升F大调BarcarolleOp60

◎第4号叙事曲f小调BalladeOp52-4

  说到欧洲古典音乐,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却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1450年,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的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萌芽,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是在那时,欧洲传统的大小调式逐渐形成!

  欧洲到了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期,那时候不仅产生了象大家所熟知的巴赫,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

  当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后,也就是在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父”海顿,“神童”莫扎特,以及“乐圣”贝多芬!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

  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作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那时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

  时间进入19世纪,出现了以德彪西为首的印象派音乐!音乐表现极具色彩化,和当时的绘画风格有相同之处!

  在浪漫主义后期,也就是欧洲调性体系发展到了最辉煌也是最后的时期,我不得不提到拉赫马尼诺夫,马勒等作曲家,他们把欧洲传统作曲法发展到了极致,当然也包括新的尝试,出现了象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合唱》这样的宏大的作品。再者,就是斯特拉文斯基,他的新古典主义崇尚复调和对位法,采用多调性,为以后的传统作曲法到先锋音乐的过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间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音乐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韦伯恩为开始的作曲家打破十二音作曲法,抛弃了近400年的欧洲调性体系,发明了十二音序列,之后无调性等音乐形式出现,如当时的勋伯格就是代表!在世界大战之后,科技更加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更加丰富,出现了电子音乐,以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产生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化!在1945年后的音乐被称为先锋音乐,这时候的音乐已经动摇了人们对音乐的美的看法,也更加理论化,产生了象无声音乐,噪音,微分音等人们无法理解的音乐形式!

  注:按广义的古典音乐定义: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专业音乐创作来看,印象派音乐和现代音乐皆不属古典音乐之类;若按严格的古典音乐定义,则古典是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作品。

  中世纪时期

  (Medieval Period)(1450年前)

  这一时期主要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保存的在教堂中广为演唱的单声部歌曲集。大多用于两种礼拜仪式:一是弥撒,歌词为纪念基督最后晚餐及其献身事迹,这是教 堂仪式的中心;二是日课,就是修道院每天咏唱的八课圣事,主要以诗篇为主。 推荐:GREGORIAN CHANT

  巴洛克时期

  (Baroque)(约为公元1600—1750)

  这一时期的音乐是现代演奏会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乐带有显见的特性: 华丽、复杂、藻饰、扭曲, 著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宏奇, 这些特质都能彼此融会贯通。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以及后来的古典时代)代表著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现, 那么巴洛克时代 (及后来的浪漫时代)就是代表著骚动、不安和疑虑。四声部的和声, 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数字低音」 (figured bass) 都产生于巴洛克时代;旧有的教会调式消逝, 大小调音阶系统和沿用至今的相关调性之崛起, 是巴洛克时代大事。另外, 节奏思想也在这个时代萌芽, 也就是在音乐曲谱中加入小节线。这些形式日后直接衍生为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前奏曲与变奏曲。不过巴洛克时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式--如触技曲、幻想曲、序曲和主题模仿(古幻想曲) 。

  古典主义时期

  (Classical)(约公元1750—1820)

  因为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活与创作主要都在维也纳,因此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或“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此时期作家中,莫扎特的小夜曲、嬉游曲等都很具亲和力。海顿的第一、二号大提琴协奏曲也会是很适合入门者欣赏的曲目。至于贝多芬的作品,轰轰烈烈的音响俯手可得,个人比较欣赏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春》、钢琴奏鸣曲《悲怆》、《热情》、《月光》。

  浪漫主义时期

  (Romanticism)(约为公元1820—1900)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与无词歌等。此时期作品风情万种,各自独具特色,入门曲目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美丽的磨坊少女》;肖邦夜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号;华格纳歌剧序曲集;布拉姆斯交响曲第一、三号;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第二号、《帕格尼尼主题与变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拉威尔钢琴协奏曲G大调。

  20世纪的作品有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引》、《小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钦奈拉》、《彼得洛希卡》,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第七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在此推荐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画家马席斯》交响曲,以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马术竞技会》、《一个平凡人的号角》。

意思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

浪漫主义者是就是指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具备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一词指一种文学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1欧洲六国游路线

欧洲六国指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捷克和奥地利。

1法国是位于西欧的半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拥有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它是欧洲第三大国家,也是西欧最大的国家。东邻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和意大利,南接西班牙、安道尔和摩纳哥。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欧盟和北约创始成员国。

法国是欧洲的浪漫中心,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名胜古迹和田园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巴黎,美丽迷人的花城,美丽迷人的蓝色海岸,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场,都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法国有20多个景点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2瑞士是中欧的一个国家,分为26个州。瑞士北面是德国,西面是法国,南面是意大利,东面是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它主要是高原和山脉,被称为欧洲屋脊。伯尔尼是联邦政府的所在地。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社会最稳定,经济最发达,生活水平最高。

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虽然在地理上,瑞士只是欧洲的一小部分,但这个国家丰富的旅游资源给旅行者带来了极大的乐趣。整个大陆有各种迷人的地形地貌,自然与人造的结合,多彩的瑞士,有趣的东西随处可见。

3意大利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和地中海的两个岛屿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组成。共有54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意大利在艺术和时尚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米兰是意大利的经济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时尚之都。

意大利被称为一个美丽的国家,因为它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作为地中海沿岸的半岛国家,意大利美国的领土由三部分组成:大陆、半岛和分散的岛屿。意大利的风景和南北绝对不一样。北方的阿尔卑斯山终年积雪,南方的西西里岛阳光明媚,令人心旷神怡。一年四季,在意大利的任何地方,都不会让人失望。

:2欧洲6国游

1西班牙戏剧《伊莎贝拉一世》,或者《伊莎贝尔》。

讲述了15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伊莎贝拉的历史。有两个季节。第一季讲的是女王的成长,第二季讲的是西班牙的统一。基本符合历史事实,影片非常严谨,连语言都不是现代西班牙语,而是更接近于当时的古卡斯蒂利亚语,把圣王后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稍微参考一下豆瓣评分:

2俄罗斯戏剧《叶卡捷琳娜二世》

讲述了俄罗斯帝国伟大皇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一生。还有两季,画风好看,女主s颜值极高,古装道具场景相当精致。它可惜剧情偏向宫廷,并没有不能特别体现女王的伟大。

3美剧《王冠》

它讲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丘吉尔二战后英国的复兴。刚出了一季,第二季正在拍。虽然是美剧,但男女主角都是英国人。这几年看过最好的剧,各方面都很完美。

41966年苏版《战争与和平》

改编自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获得第4届莫斯科**界最佳导演奖、第26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第4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奖项。影片时长超过7小时,比任何一部《战争与和平》都更史诗,更深刻,更忠于原著。在这部**的拍摄过程中,动用了约125万兵力和1500匹战马,布置了大量场景,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制作。

5土耳其**《征服1453》,又名穆罕默德正在进入城市(错误)

首先,它这是一部烂片,很多地方不符合历史事实。它这可能是土耳其人歌颂他们祖先的作品。我推荐它,因为它是一部关于拜占庭的**。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人拍关于拜占庭的影视作品,正面题材也很少。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部片子,感受一下君士坦丁堡被征服前的样子。毕竟拍摄成本是1700万美元。

6俄罗斯戏剧《索菲娅》

这部**的主人公是俄罗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妻子,最后一位拜占庭公主索菲亚帕勒格。个人觉得剧情很一般。我想看看15世纪俄罗斯人的服饰和文化。彼得大帝之前的俄罗斯美国的改革与西欧非常不同。甚至在今天,有些人认为如果没有彼得大帝,俄罗斯会发展得更好s改革。有兴趣可以看看。

7美剧《波吉亚家族》

这部剧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波吉亚家族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为主线,讲述了这个家族在教廷的兴衰。与美第奇家族同名的波吉亚家族,被称为黑手党的鼻祖。它曾经辉煌过,最后随着亚历山大六世的去世而衰落。这部剧一共三季,据说被砍了,导致第三季结尾解释不清。总的来说,很精彩。

8英剧《美第奇家族》

推荐波吉亚家族,自然少不了美第奇家族。第一季讲述了科西莫迪乔瓦尼德美第奇,父亲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共和国,第二季已经被预定了。总的来说是精致的,如果能更符合史实就更好了。

9Faju《凡尔赛》

一堆英国人主演的相当精致的宫廷剧,算不上戏剧。它英雄路易十四,太阳王。故事开始于1667年。两季之后,我不我不认为这显示了他的伟大,但演员s的颜值都出图表了,尺度够大(错)。

代耕

:3欧洲四国游路线

1英国: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里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美国王室。这里有花园和城堡,浓郁的英国风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

2法国:法国是欧洲的浪漫中心。浪漫的巴黎,美丽迷人的蓝色海岸,薰衣草盛开的普罗旺斯,都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旅游胜地。其中,这些热门景点有。

3比利时:面积不大,但旅游景点遍布全国。古代凯尔特人和伯利兹人住在这里。首都是布鲁塞尔,欧盟和北约的总部。这里还有世界闻名的巧克力。除了首都,这些地方都值得一去。

4西班牙:作为世界上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这里有热情的弗拉明戈,斗牛,宗教文化,毕加索,达利。西班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国家,拥有许多灿烂的文化。

4欧洲七国游

欧洲自由贸易协会(经济)术语解释:

也被称为小自由贸易区。

由英国、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奥地利等七国组成的经济联合组织。成立于1960年5月,总部设在日内瓦。后来,芬兰和冰岛也加入了。

5东欧六国游

踩通皮鞋质量非常好,比其他牌子的鞋更耐穿。2012年在北京复兴门百盛买了一双黑色半高跟圆鞋。2013年,我去法瑞伊旅游的时候穿的。甚至去景点逛街的时候,我都穿着没有任何不适。

我甚至每次旅行都带着这双鞋。这双半跟黑鞋陪我去了美国,北欧四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今年6月,我穿着它去了东欧的巴尔干国家。去这些国家旅游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穿慢走鞋。我甚至觉得它们比旅游鞋更舒适透气。虽然已经这么多年了,但是依然完好无损,没有变化。

6西欧六国游

欧洲六国是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这六国是欧洲最大的,各方面都很强。例如,西班牙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存在感,在中国似乎没几个人知道,但西班牙语是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因为西班牙是最早的航海大国,著名的麦哲伦就是在西班牙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西班牙美国无敌舰队为它开辟了许多殖民地。南美大部分国家讲西班牙语,菲律宾曾是西班牙殖民地。

7欧洲六国游路线地图

Nordic是北欧的地理简称,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北欧五国: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包括其海外自治领如法罗群岛。广义的定义是在不同的定义下增加以下政治实体: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不列颠群岛:大不列颠、海峡群岛、爱尔兰,以及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毗邻地区,如俄罗斯西北联邦区、波兰北部、波德平原、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北加莱海峡。

作为一个有着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基础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浪漫主义作家强烈地不满庸俗丑陋的现实,而对一切非凡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他们不会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而偏爱表现主观的理想。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枯燥而冰冷的“理性”,而着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他们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浪漫主义作家对大自然有强烈的爱,雄伟奇异的大自然或远方异域往往是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他们笔下的那些非凡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环境里。浪漫主义作家对中世纪带有神秘色彩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民歌、民谣极感兴趣。很多浪漫主义作家是民间故事传说的搜集者,更多的人对民间文学进行加工,利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进行创作。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反映了浪漫主义作家的民主倾向。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压制个性,而追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在艺术创作上否定任何规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48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