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年开始浪漫主义乐派包涵有哪些分支,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作品?举例并分析。

1820年开始浪漫主义乐派包涵有哪些分支,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作品?举例并分析。,第1张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柏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早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舒柏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舒柏特选用的诗歌范围很广,有歌德、席勒等大诗人的诗,也有它的朋友朔贝尔的作品。他歌剧中的钢琴伴奏,不仅起了陪衬旋律的作用,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主要手段。舒柏特的歌曲被称为“艺术歌曲”,但许多歌剧中淳朴的音乐语言,常常接近于民歌,他的《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民歌常用的分节歌的形式也是舒柏特歌曲创作的主要形式。

  李斯特是中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一生中他写了十三首交响诗,以《前奏曲》和《塔索》最为著名,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此外,在李斯特的作品中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反映匈牙利民间生活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经典之作。

  理查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他的管弦乐配器方面同样显露了卓越的才能,他的作品线条思绪极尽各种乐器之性能,使他的作品中一个极平常的动机或主题也能发出最迷人的光彩。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主要受瓦格那的“乐剧”的影响,作曲技巧虽然高超,但内容比较苍白,与瓦格那的作品相比较要单薄得多。他的作品有时象一篇充满绚丽辞藻的散文,但却在复述一个空洞无聊的内容。施特劳斯是由古典创作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综合者,莫扎特的明澈,贝多芬的动荡,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那的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题音乐,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对管弦乐队的熟练把握使他的作品发出迷人的光彩,但世纪末的文化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即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倾向。他的创作和瓦格那一道预示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来临。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歌剧的创始人”——韦伯

  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出生在一个旅行剧团领班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热心的戏剧和音乐爱好者,有一副漂亮的歌喉,母亲是一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

  韦伯从小常常随着父亲率领的小剧团,沿着德、奥两国的小城镇流浪演出,受到剧院、舞台气氛的熏陶。这种流浪生活使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和民间音乐, 他的歌剧《自由射手》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歌剧上演后,很快地传遍每个偏僻角落。著名诗人海涅在给友人的信中饶有风趣地描写了《自由射手》在群众中流传的盛况:清早从他窗户下走过的小学生用口哨吹着《出嫁时的花环》;理发师上楼时也唱这首歌;在他外出作客时,一位姑娘在钢琴上弹的也是这支歌。德国甚至还出现了“自由射手”牌啤酒,“自由射手”式女装。它也为欧洲浪漫主义的歌剧奠定了基础。

  “歌曲之王”—— 舒柏特

  舒柏特(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小学教员家庭。他8岁开始学习音乐;16岁担任助理教师,教授私人钢琴,以此谋生。1813年,当他毅然离家去维也纳作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处于反动王朝复辟的时期。

  他一生共写下了1500首作品。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及600多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交响曲《未完成》、钢琴五重奏《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

  他创作的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

  “标题交响乐奠基人”——柏辽兹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浪漫乐派音乐的创始人。1803年12月11日,出生在法国里昂近郊的一个医生家庭。童年时学习过长笛和吉他,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30年,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留学,一年后回国进入创作的全盛时期。于1869年3月8日病逝于巴黎。

  他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推《幻想交响曲》,还有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狂欢节》序曲、《拉科奇进行曲 》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此外,他撰写了著名论著《配器法》,还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评论,对高尚音乐的鉴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音乐热情奔放,富于幻想。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先河。他首创了“固定乐思”的手法,在配器方面他是管弦乐大师,他大胆创新,探索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使管弦乐队的色彩焕然一新。

  “最幸福的音乐家”——门德尔松

  德国著名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代表。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父亲是大银行家。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12岁开始作曲,17岁成名,20岁时开始以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的身份游历了欧洲各国,从此名声大振。1843年,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由于常年过度劳累,损害了他的健康,加上亲人逝世的打击,使他心力交瘁,不幸于1847年11月11日逝世,年仅38岁。

  他的作品旋律流畅、结构完整、温柔舒适、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由于生活经历所限,音乐难免缺乏深刻的思想表达,但其幽雅、宁静、精致、诗意的音乐境界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仲夏夜之梦》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都是著名作品。除此之外,由于他的发掘、推崇和亲自指挥,巴赫的作品才受到重视。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器乐体裁,他也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对19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德国浪漫乐派领袖”——舒曼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德国浪漫乐派的领袖。他出生于一个书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7岁学习钢琴,1834年他创办了音乐杂志《音乐时报》,1840年与他钢琴老师车尔尼的女儿克拉拉结婚,幸福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一系列创作上的灵感。在创作的同时他开始写音乐评论,他是第一个肯定柏辽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的人。1854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他由于只看到革命的败局,看不到未来的革命曙光,内心非常痛苦,以致精神失常,自投莱茵河。他虽然被救起来,但最后还是在精神病院中悲惨地死去。

  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狂欢节》、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交响曲四首、协奏曲及歌曲集等等。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他大量深刻生动、尖锐泼辣的评论,对引导社会音乐思潮的健康发展,抨击庸俗落后的音乐观念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生于华沙附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侨居波兰的法国人,并是一位长笛演奏家,母亲是波兰贵族世家的女儿,钢琴弹得很好。他从小喜欢音乐,6岁接受严格的钢琴教育,9岁就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跟随院长艾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30年,20岁的肖邦出国作旅行演出。他来到了巴黎,当时的巴黎是群星荟翠的艺术之都。他在这里以作曲家、钢琴家的身份获得了盛誉。1849年10月17日,他在巴黎病逝。

  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有以《c小调革命练习曲》为代表的27首练习曲,有富于民族风格的51首玛祖卡舞曲,有着阳刚之美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也叫波罗涅兹舞曲),而他的21首《夜曲》更是钢琴音乐中的精品,另外还创作了许多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等。

  “钢琴魔王”——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是19世纪欧洲乐坛上声名显赫的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1811年生于匈牙利的雷丁,父亲是贵族庄园的管家,业余音乐家。他6岁起学习钢琴。8岁开始作曲。9岁已成功地举办了钢琴独奏会。10岁时,全家迁往维也纳,他跟车尔尼学习钢琴,跟萨列埃里学习作曲。13岁创作了歌剧。40年代末,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886年7月31日逝世。

  他在作曲方面,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这一体裁(注:一种单乐章的表现诗情画意和文学性内容的管弦乐曲)。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交响乐作品,如《浮士德》、《但丁》等等,此外,还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12首高级钢琴练习曲、13部前奏曲等作品。

  做为一代钢琴巨匠,他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了顶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被称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因此获得了“钢琴魔王”的美称。

  “新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新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业余乐师,母亲是裁缝,家境非常贫困。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7岁学习钢琴,10岁开始学习作曲。20岁时,舒曼发现了他,并在《音乐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新的道路》,热情赞扬了这位青年音乐家。

  当时德国音乐界有两种流派,一派是魏玛乐派,他们主张标题音乐,提倡综合艺术,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等人。另一派是以门德尔松、舒曼组成的莱比锡乐派,他们搞无标题的纯音乐,不写歌剧,只写器乐作品。因为勃拉姆斯固守传统,有人说他是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一个“古典主义者” 。

  他的代表作品中以《c 小调第一交响曲》(1876年)最引人注目(曾被称作贝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1881年)和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21首等,都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喜欢的作品。

  “俄罗斯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生于乌拉尔一个采矿工程师的家庭。自幼学习钢琴,10岁考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1862年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与他的学生米留科娃结婚,这不幸的婚姻使他极度失望,从而陷于绝望。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富孀冯-梅克夫人给予了他精神和物质的支援。1893年,柴科夫斯基染上霍乱,同年11月6日在彼得堡去世,终年53岁。

  他广泛地吸收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的精华,他的音乐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温暖的抒情性,旋律和配器都极富表现力。 他的代表作品是交响曲:第四、五、六(1878、1888、1893年);管弦乐:《罗米欧与朱丽叶》(1869年);歌剧:《奥涅金》(1878年)、《黑桃皇后》(1890年);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1892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等。此外,还有序曲、室内乐、歌曲等大量优秀作品。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马勒

  马勒 (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波西米亚(捷克)的一个犹太小商人家庭。6岁时参加钢琴比赛,被誉为“钢琴天才”。15岁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指挥,成绩优异。19岁时开始了他的指挥和创作生涯,他受聘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1907年他侨居美国继续他的指挥和创作活动,但每年都回到维也纳度假。1911年5月18日,因心脏病死于维也纳。

  他开创了音乐的新形式——声乐交响曲(注:艺术歌曲与交响乐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品有10部规模宏大交响曲,晚年根据中国唐诗谱写的《大地之歌》(注:马勒称它是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等。 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音乐家,马勒在创作手法上进一步强化了浪漫音乐的发展方向,如在音乐语言上更加个性化,感情表现更加激烈夸张,和声方面极度半音化,这些对20世纪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老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利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v SergeiVasilyevich)1873年4月1日生于俄国斯塔罗鲁斯基的谢苗诺沃;1943年3月28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弗利山。他出生于俄国贵族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杰出的业余音乐家。谢尔盖5岁开始学习钢琴,1882年(9岁)时获得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奖学金而入校就读。1885年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先后跟尼古拉·兹韦列夫学习钢琴,跟谢尔盖·塔涅耶夫学对位法,跟安东·阿连斯基学和声学。1891年毕业作品根据普希金的长诗《茨冈》而改编的独幕歌剧《阿列科》获得作曲大金质奖。然而1897年他的《第一交响曲》在圣彼得堡演出时却惨遭失败,创作陷入低潮。1906-1908年移居德国德累斯顿,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1917年,苏维埃革命政权建立以后,由于他对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不理解,永久的离开了俄国,定居美国。此后他主要从事演奏活动,晚期作品较少。在他死前数周宣誓成为美国公民。

  作有三部歌剧、三首交响曲、音诗《死岛》及其他管弦乐曲、四首协奏曲、一首钢琴与乐队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钢琴音乐(包括一系列重要的前奏曲和图画练习曲)、合唱曲、室内乐和歌曲。

  一、继承民族传统,走向世界舞台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他一贯沿着俄罗斯音乐传统及音乐史上的莫斯科乐派前进。他的作品深深植根于柴科夫斯基、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音乐中,并具有肖邦的诗情画意和李斯特的强烈效果。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在他身上相溶相通。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心理、俄罗斯的生活、俄罗斯民歌的韵味和钟声的情调,充满了俄罗斯的赤子心肠和雄浑力量。柔美的旋律、深邃的内涵又贯通于俄罗斯独特的音乐语言,悠长宽广、气宇轩昂,处处映射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精神。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很强的俄罗斯音乐特性,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令成千上万的人们为之感动,为之折服,征服了整个世界!

  二、坚持走“传统”基础上的创新道路

  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生涯虽然跨入了20世纪上半叶,但是他却基本保持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艺术观,没有去追随瓦格纳、德彪西及更新的潮流。这也许是因为他出生在崩溃了的帝俄时代的没落地主家庭,坚持继承贵族文化的幻梦所致吧!浪漫主义音乐的现象在好像反浪漫主义的时代继续存在和发展说明在他的精神和音乐语言内部还保有适合的土壤。拉赫玛尼诺夫无疑是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仅存的一位代表人物,没有他很难想象20世纪的音乐生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创作虽然实质上仍是浪漫主义的,却经受了20世纪气息的熏陶形成了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创作风格:他作品的许多片断即使把属于近现代和声技法的部分去掉,也很难用传统和声理论来分析。这说明他的和声技法属于“传统”与“近现代”之间的“探索阶段”。和声语言仍以功能性和声为基础,却在扩大和丰富和声色彩方面使用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手法。拉赫玛尼诺夫的旋律特点清新自然、纯净质朴,直接继承了从安东鲁宾斯坦到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体系,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气质。另外,他本人特有的那具有“阶梯状”的迂回音调又形成了其固有的“拉赫玛尼诺夫式风格”特点。

  三、“泪盈满眶”的悲剧性艺术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曾说过:“在伤感和快乐两种主题中,我更偏爱前者。”“光明、欢快的色彩不是我所乐见的。”的确,不论就调式的意义上来说,或就心理刻画的意义上来说,拉赫玛尼诺夫特别倾向于小调,倾向于小调性的主题以及悲歌性或悲剧性的形象领域。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总有一些主题不断出现在他的创作中。例如:

  死亡的主题,贯穿于他的早期的第一交响曲,成熟时期的《死岛》及晚期的科列里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交响曲以及他的绝笔之作《交响舞曲》等作品里。

  拉赫玛尼诺夫的“命运”形象是柴科夫斯基“命运”形象的直接继承者,他对命运总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恐惧感。如《升C小调前奏曲》中命运的脚步声。

  “魔鬼”形象在拉赫玛尼诺夫的戏剧性音乐构思中也起着显著作用。因而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总让人感受到一种笼罩在潜在悲剧性之中的辉煌气势和巨大感染力。

  四、矛盾的性格特征,顽强的生命信念

  拉赫玛尼诺夫在生活中给人的印象是性情忧郁,惧怕一切,但是在这一层灰暗的薄膜下隐藏的是另一个拉赫玛尼诺夫:一个善良开朗,坚韧勇敢的人。这种矛盾会互不相容的贯穿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同一件作品里。G小调前奏曲中,拉赫玛尼诺夫现实主义的鲜明语言,火热的力度,富有生命信念的坚定节奏,战胜了标题中“来世”的命意。使听众感受到的并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坚定的力量。

  他的一切作品中都不断暗涌着另一个拉赫玛尼诺夫响亮的、坚定的、热爱生活的声音。突破了“装腔作势的悲泣”“故作惊人的音响”,换之于或慷慨激昂或诙谐愉快或如“潺潺流水声”般的低语。尤其对大自然的热爱更使拉赫玛尼诺夫豪情勃发。俄罗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麦浪滚滚的田野,冰雪融化的春潮……他在用心聆听、感受、谱写着这迷人的一切。

  五、集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于一身的伟大音乐家

  作为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三职于一身。以钢琴家而言,他是“钢琴音乐的建筑师”。他对作品的诠释往往透射出一个作曲家的丰富想象力和对音乐色彩的极度敏感。同时具有精湛的演奏技艺,尤以坚强有力与悠长宽广的音响见长。但他最为人乐道的是他能将敲击的钢琴音响化成优美的吟唱。

  以作曲家而言,他写作了许多体裁的大量作品。包括他的钢琴曲《前奏曲集》、四首协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三首交响曲、一首带合唱的交响曲《钟》、一首交响诗《死岛》、一套交响诗曲、79首歌曲及许多零星的钢琴小品,另外还有大量改编曲等。

  同时在指挥方面他的成就也较为可观。1904-1906,他被聘为莫斯科布尔希歌剧院之指挥,演出了一系列俄罗斯经典歌剧。1911-1913在莫斯科爱乐协会音乐会上指挥交响乐演出。几年后,他开始在意大利、德国、巴黎游历,以钢琴家和指挥家的身份演奏及指挥自己的作品。同时,他那充满活力又精细入微的指挥也在唱片中永久的保存下来。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生涯中,这种多元化的音乐生活虽然也曾给他带来工作上的矛盾,但更重要的则是由于它们之间的互补所带来的理解、创作和演绎作品的巨大优势。

  拉赫玛尼诺夫,19世纪后期多彩多姿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中最后一位晚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就是在表面简单平静,单调平凡的语言中揭示着丰富的生活,多彩的人生。

音乐家: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肖邦、贝多芬

作品:《魔弹射手》、《幻想交响曲》

1、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英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2、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3、舒曼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

4、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5、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6、《魔弹射手》

CMvon韦伯创作的3幕歌剧。又译《自由射手》。1821年在柏林首演,剧本由F金德根据德国民间故事编写。剧情是护林人马克斯与林务官之女阿加特相爱,但他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才能升任林务官并和阿加特成婚。

已将自己灵魂出卖给魔鬼的护林员卡斯帕尔为了换取自己免受惩罚,企图使马克斯成为他的替身。马克斯在第一天的比赛中不幸败北,他受卡斯帕尔的引诱,不惜去狼谷向魔鬼索取魔弹。

7、《幻想交响曲》

法国音乐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为音乐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决定性的大门。在当时,浪漫主义正从文坛、画坛渐次席卷到乐坛,柏辽兹正好恭逢其会。

只不过,法国人讲究优雅细致,不像德国追求的是严肃与厚重,因此在交响曲这样讲究形式结构的曲风上,法国人一向少有杰出的发挥。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代表作品

1、在诗歌上:

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韦尔弗(《世界之友》、《彼此》),德国的海姆、贝恩

2、在戏剧上:

美国的奥尼尔:《琼斯皇》(1920)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毛猿》(1921),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

3、在小说上:

奥地利的卡夫卡: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城堡》(1915)、《变形记》(1915)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保罗·萨特。

长篇小说《恶心》

阿尔贝·加缪

《局外人》,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客人》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

代表作品《等待戈多》

“黑色幽默”文学

法国作家:赛利纳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约瑟夫·海勒,约翰·巴思,库特·冯纳古特和唐纳德·巴塞尔姆等。

约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条军规》

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1931年4月7日—1989年7月23日)

代表作是《白雪公主》。《死去的父亲》(The Dead Father),《天堂》(Paradise)以及 The King。

博尔赫斯(Je Luis B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

重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 》(1923)、《面前的月亮》(1925)、《圣马丁牌练习簿》(1929)、《阴影颂》(1969)、《老虎的金黄》(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1937)、《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阿莱夫》(1949)、《死亡与罗盘》(1951)、《布罗迫埃的报告》(1970)等。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各国有哪些代表作家于代表作品

作家名 代表作 国别

斯汤达 《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 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 法国

狄更斯 《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 英国

莫泊桑 《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 法国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慰的女儿》 俄国

果戈理 《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 俄国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俄国

契柯夫 《第六病宝》《套中人》 《变色龙》 俄国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警察和赞美诗》 美国

马克·吐温 《汤姆·索耶历险记》《竞选州长》 美国

汉斯·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美国

30年代左翼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像是东北作家群:

萧红 《生死场》《呼河兰传》

萧红萧军的合集 《跋涉》

端木蕻良 《憎恨》

还有 鲁迅的《故事新编》

柔石《二月》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家、作品?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出现的各种文化潮流的总称,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美学评论,语言学等领域。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指二战以来对现代主义文学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又背离超越的文学现象,七八十年代达到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荒诞派戏剧由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斯林的著作《荒诞派戏剧》而得名,基本特征是:反映当代西方人存在的荒诞性,将深邃的哲理寓于荒诞的形式中。在创作方法上摒弃传统的戏剧程式,没有完整的故事和集中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支离破碎,缺乏鲜明的个性,对话也语无伦次,但很重视道具的作用。杰出代表是法国的尤奈斯库和贝克特。

新小说一是以揭示人的内心奥秘为主的“内心小说”,侧重表现人的下意识活动,以萨洛特(《怀疑的时代》)为代表;二是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描写的“客观小说”,以物为主要描写物件,以罗格-格里叶(《橡皮》、《窥视者》)为代表。

黑色幽默因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本小说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美国小说中的变种。杰出的代表作家是美国的海勒和冯尼格等。

后现代主义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费谢尔 《无题》 布面油画 1984马里亚尼 《手顺从理智》 布面油画 1983阿利卡 《红与蓝》 布面油画 1984塞尔 《我的头》 布面丙烯和油画,7块木板 1984贝聿铭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建筑设计 1978伊门多夫 《拉姆布莱克传奇》 布面油画 1987麦克菲迪 《霍克斯莫和彼帕斯》 布面油画 1988布朗 《宗教自由》 布面油画 1994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品?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 世纪 30 年代到 60 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

西欧各国现实主义文学

)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

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作者 斯丹达尔(又译司汤 达) (书 P239—250) 代表作 《拉辛与莎士比亚》 (1823—1825 年, 斯丹达尔 陆续发表一系列文学评论 后来收录其中) 《红与黑》 (1830) (长篇小说) 《人间喜剧》 《高老头》 (1834—1835) 主要特点 这些文学评论提出了文 学反映现实,为现代人 服务的创作原则。备注 斯丹达尔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 人。 《拉辛与莎士比亚》是第一部现 实主义的宣言书。 《红与黑》实践了现实主义创作 原则,它的发表,标志著现实主 义文学的形成。 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 人。 《人间喜剧》使现实主义从理论 到创作都臻于完善,它代表了西 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嘉尔曼》塑造了个性 鲜明的女性形象嘉尔 曼。她真诚坦率又放荡 不羁,蔑视任何法律和 道德的规范,表现出对 个性自由的绝对追求。 小说以女主人公的“绝 对自由”否定了资本主 义文明,但 “绝对自由” 也毁灭了嘉尔曼自己。 梅里美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艺术 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诗 歌、戏剧和历史小说,但主要以 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 位。他喜欢写异国题材,塑造纯 朴真诚而又剽悍粗犷的人物,表 现反现代道德文明的主题。他的 小说在冷峻的叙述中蕴涵着激 情。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书 P250—263)

普罗斯佩尔·梅里美

《高龙巴》 (1840) 《嘉尔曼》 (1845)

从 50

年代起,法国现实主义强调科学精神,表现出客观冷峻的风格,早期现实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有所削弱。

作者 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 (1856) 《茶花女》 (1848,1852) 《小东西》 (1868) (长篇小说) 《周一故事集》 (1873) (短篇小说集) ( 《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 收录其中) 在《小东西》这部带着自传性的作品中,作者 描写了孤独的少年爱赛 特在冷酷自私的环境中 饱受欺凌的不幸遭遇, 在冷静的叙述中隐藏着 含蓄的讽刺与批判,对人物的内心感受表现得 十分细致。 都德是法国 19 世纪后期意味带着 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 家。他富于同情心,善于忠实地 描写物质现象和人物的心灵世 界,在他的作品中,真实与幻想、 无情的揭露与诗情画意、严肃与 幽默、讽刺与同情等因素往往和 谐地结合在一起。 都德的短篇小说享有很高的声 主要特点 备注 福楼拜是法国 19 世纪后期现实主 义的重要代表。

居斯塔夫·福楼拜 (书 P263—271) 小仲马 阿尔封斯·都德

《周一故事集》是以描 写普法战争为主的短篇 小说集。《最后一课》和《柏林 之围》这两个短篇小说 强烈地反映法国人民的 爱国主义情感,情节委 婉曲折,富有暗示性, 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 力。 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 《国际歌》以饱满的无 巴黎公社文学 (1871) 产阶级政治热情,号召 (19 世纪中后期巴黎公社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 文学,是一种新颖的现实 主义文学,又称无产阶级 大众团结起来,依靠自 文学。巴黎公社文学包括 己的力量,运用革命的手段,彻底推翻资产阶 公社成员在公社诞生前后 级的反动统治,彻底消 约 20 年间所写成的关于公 社革命活动的诗歌、小说、 灭剥削制度,为解放全 戏剧、杂文、回忆录和历 人类,争取自由和解放 而奋斗。 史著作等,其中以诗歌数 《国际歌》采用民歌的 量与成就最多最大。 ) “复唱”形式,语言通 代表作家: 欧仁·鲍狄埃、路易丝·米 俗明快,比喻恰当。此 外全诗音律整齐,音调 雪尔、于勒·瓦莱斯、让激越昂扬,风格刚健豪 巴蒂斯特·克莱芒 放,如战鼓紧催,似号 角震鸣,很好地表达了 无产者的战斗 。 路易丝·米雪尔的《红石竹 花》 《红石竹花》是为就义 前的烈士而作的,作者 用从自己的红披巾上撕 下的布条做成红石竹 花,送给战友,附送上 这首诗,诗中以石竹花 象征革命的理想与前 景,也象征著革命者顽 强的斗争意志,表现出 清新明朗而又激越铿锵 的风格。 《雅克·万特拉》小说 描写主人公从 1862 年 到 1871 年之间的斗争 生活,真实地展现了巴 黎公社革命斗争的全过 程。小说是作者一生经 历的结晶,凝结了他的 爱憎与 ,具有很强 的艺术感染力。

誉。

于勒·瓦莱斯的自传体长篇 三部曲《雅克·万特拉》 (1879—1886)《童年》 ( 、 《中学毕业生》《起义者》 、 )

巴黎公社文学真实地反映了无产 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生 活,表现了无产者为理想而奋斗 的革命 。为了当时斗争生活 的需要,它往往采用通俗活泼的 形式,以劳动群众自己的语言, 表现现实的生活材料,显得纯朴 生动,富有感染力,为广大群众 所喜闻乐见。也为 20世纪世界无 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仁·鲍狄埃是巴黎公社文学的 代表,他的《国际歌》是巴黎公 社革命的艺术总结,它形象而精 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表 现了无产阶级为解放全人类而团 结战斗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 神。 路易丝·米雪尔是公社的著名诗 人和社会活动家,有“红色圣女” 之称,她写过许多充满革命 的诗歌。 于勒·瓦莱斯是公社的重要领导 成员之一。他曾主编《人民呼声 报》 写过许多政论、 , 杂文和诗歌, 还写过历史剧,而以小说为最有 代表性。他的《起义者》堪称是 巴黎公社革命斗争的宝贵文献。 让-巴蒂斯特·克莱芒曾当选为巴 黎公社委员,以写诗歌为主。他 提出了文学应当成为革命宣传的 手段和反映人民要求的工具的理 论主张。

让-巴蒂斯特· 克莱芒的 《歌 集》 (1885)《人民诗歌》、 和《玛德莱娜广场的卖花女》 ,抒情诗《樱桃时节》

《樱桃时节》是为纪念 勇敢战斗的公社女护士 而写的,后来也成了纪 念公社的名作,在法国 流传甚广。

英国(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

特别浓。 ) 英国现实主义于 30 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 (书 P271—281) 到四五十年代达到繁荣, 在这一阶段里, 产生了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 年代产生, 代表作 《双城记》 (1859) 主要特点 备注 是 19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 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描 写了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社 会的广阔图景,是当时拥有 广泛读者的著名小说家。其 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 《名利场》以 19 世纪 20 年 代为背景,主要描写两个生 活态度截然不同的妇女的命 运,一个是穷画匠的女儿蓓 基·夏泼,另一个是有钱人 家的**爱米丽亚。小说著 重描写的是不择手段的女冒 险家蓓基·夏泼的形象。她 冷酷而自私,利用一切人往 上爬,迎合上流社会的道德 标准, 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小说 通过这个人物写出了资本主 义 金 钱 社 会是 一 个冷 酷自 私、趋炎附势、尔虞我诈、 弱肉强食的名利场,写出了 上层社会那些貌似风雅的绅 士们伪善、 卑劣的精神世界。 小说的副标题“没有主人公 的小说” 正好说明了在这个 , 被金钱权势挤压下的名利场 中正面人物的丧失,金钱才 是真正的主人公。小说夹叙 夹议,风格幽默而哀婉。 是一位讽刺作家,他认为道 德训诫是作家的重要职责。 他善于描写社会中、上等阶 层人与人之间风雅而又虚伪 的关系。他的作品忠实于生 活,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情绪 状态, 并以生动风趣的叙述、描写、 对话及评论吸引读者, 情节丰富而生动。

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

《名利场》 (1848) 《纽克姆一家》

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艾米 莉·勃朗特) (书 P281—296)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简·爱》塑造了简·爱这 个 追 求 心 灵自 由 和人 格独 立,具有反抗精神的知识妇 女形象。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 庄》 《呼啸山庄》 描写 18 世纪末 英国北部约克郡偏僻地区弃 儿出身的希斯克利夫被恩肖 家收养后的心酸生活。 《玛丽·巴顿》从侧面反映

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在当时英 国文坛引人注目。

盖斯凯尔夫人

《玛丽·巴顿》 (1848)

盖斯凯尔夫人是和勃朗特姐

了英国的宪章运动,书中描 写了经济萧条时期工人和资 本家的矛盾冲突,作者同情 工人的不幸,但又用基督教 的 方 式 解 决劳 资 双方 的冲 突,在各自都悔悟了之后互 相宽恕,互相谅解,重新合 作。 宪章派诗歌 代表人物: 厄内斯特·琼斯 威廉·林顿 杰拉尔德·梅西 琼斯的《未来之歌》 (1852) 这些作品都是具有鲜明的政 林顿的《人民集会》 (1851) 治倾向、强烈的战斗性和鼓 梅西的《红色共和党人抒情 动性的著名诗篇。 诗》 (1850)

妹同时代的女作家。 《玛丽·巴顿》是欧洲文学 史上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 说。

宪章派诗歌是欧洲早期的无 产阶级文学,也是一种新型 的现实主义文学。宪章派诗 歌是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 动高涨时期出现的一种群众 性的文艺现象。工人们以诗 歌和歌曲等形式,配合他们 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些 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工人的生 活与情感,在形式上,节奏 明快, 格调高昂, 语言通俗。 宪章派诗歌不仅鼓舞了工人 的斗志,推动了工人运动的 发展,而且为后来无产阶级 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作者 代表作 《德伯家的苔丝》 (1891) 主要特点 备注 哈代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 英国小说家和诗人,是世界 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作家之 一。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 主义侵入宗法制的农村后普 通人的命运和心灵,宿命论 和悲观色彩较浓。 被誉为 “世界侦探小说之父”

托马斯·哈代 (书 P296—306)

柯南·道尔 (书 P306—311)

《福尔摩斯探案集》

德国(德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较晚的国家,德国早期现实主义文学以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诸侯割据为主,同时也批

判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的弊病。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实现了统一,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现实主义才得以走向繁荣。 ) 作者 亨利希·海涅 (书 P311—318) 代表作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1844) 主要特点 备注 海涅是 19 世纪上半叶德国 文学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 义时期的重要诗人,他既是 浪漫主义的 “幻想之王” 又 , 是结束德国浪漫主义、开创 德 国 新 诗 派的 “第一 只夜 莺” 因此在德国文学史上占 , 有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从 民主主义立场出发,辛辣地 讽刺与批判德国腐朽的封建 专制。

格奥尔格·毕希纳

《丹东之死》

《丹东之死》以法国大革命 期间雅各宾党人和吉伦特党 人之间的斗争为背景,写丹 东反对雅各宾党人,用激进 民主主义的专政方法进行资 产阶级革命。全剧充满了深 沉的悲观情绪,对主人公丹 东异常不安的精神状态表现 得十分精致。

毕希纳也是德国现实主义文 学的重要作家,他的创作以戏剧为主 ,毕希纳被认为世纪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

雨果属于哪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哪些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答案:B

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中,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在建筑艺术形式探新中,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的艺术形式渗透到三度的建筑空间去,还吸取了伊斯兰建筑的韵味,结合自然的形式,独创了自己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就是典型的例子。

20 世纪所有艺术流派解释

1 、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 Symbolon, 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 主客双方各执其一, 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 以示友爱”的信物。 

几经演变, 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 即引中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 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 

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 它涉及事物的实质, 含义远较比喻深广。是 1 9 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是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的反映。 

他们不敢正视现实, 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 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 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 抒发自己的愿望, 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 

1 886 年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 首先提出这个名称。  

象征派在艺术上受英国拉斐尔前派和象征派诗人马拉美、 波特莱尔, 音乐家瓦格纳及尼采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 

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 个性, 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 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 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象征主义是 1 9 世纪末产生于法国的文学艺术运动, 在巴黎的知识界影响很大, 并对 20 世纪美学的发展, 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该运动主要在法国, 欧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随者, 如德国, 比利时等。  

2、 前后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分为前象征主义, 和后象征主义。 

前象征主义∶ 

1 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 波德莱尔、 魏尔伦、 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 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  

后象征主义: 出现于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 20 年代达到高潮, 40年代接近尾, 其创作手法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中。 它的主要特点是∶ 创造病态的“美”, 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 运用象征暗示, 在幻觉中构筑意象 

3、野兽派(Fauvism)

是 20 世纪最早出现的新艺术象征主义的画派。 特点是狂野的色彩使用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常给人不合常理的感觉。 

1 905 年一群以亨利·马蒂斯为首的年轻画家在巴黎秋季沙龙展出自己的形象简单, 色彩鲜艳大胆的作品, 震惊了画坛, 人们惊呼“这简直是野兽! ”从此画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野兽派。 

法国象征主义画家居斯塔夫·莫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野兽派的先驱, 他鼓励他的学生们不要遵循程式化的画法, 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作画, 马蒂斯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野兽派的领袖马蒂斯和安德烈·德朗都是莫罗的学生, 他们吸收非洲、 波利尼西亚和中、 南美洲的原始艺术表现手段, 以横扫千军的笔力和大胆的构图模式, 将朱红、 翠绿、 天蓝和嫩黄等惊人的不和谐颜色糅合起来, 使色彩达到一种新的烈度。 

野兽派将梵高和高更的画法更推向极端, 用生硬的线条和大胆的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感受, 颜色变成画面的主题, 不再讲究透视和明暗关系。 

野兽派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画家组织派别, 只是一批有同样试验的年轻画家,但野兽派的寿命不长, 其他画家有许多放弃了这种画法, 但亨利·马蒂斯一直坚持, 他活了 85 岁, 将野兽派的画法延续了下来。 

他偏爱用二维平涂的方法作画,但由于微妙地运用色彩高光, 不管怎样平涂, 还是表现出三维的效果来。 

他的画受到塞尚很大的影响, 对于他来说, 主题物体是次要的, 线条、 色彩和形状都游离到主题之外, 这种过度简化的形式使他将他的感受可以表达为一个宁静而超然的形式世界。  

4、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 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 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 反对艺术的目的性。

它是 20 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 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 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在北欧各国的传统艺术中早就存在着表现主义的因素: 在早期日耳曼人的蛮族艺术、 中世纪的哥特艺术、 文艺复兴中的鲍茨、 勃鲁盖尔等画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变形夸张的形象、 荒诞的画面艺术效果, 这些都表露出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 

1 9 世纪末, 出现了象征主义的影响和现代风格混在一起的第一个表现主义运动, 先驱代表画家是荷兰人凡·高、 法国人劳特累克、 奥地利人克里姆特、 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克, 他们通过一些情爱的和悲剧性的题材表现出自己的主观主义。 

20 世纪表现主义的主要基地是德国, 这决定于德国的社会现实, 同时受到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的影响。  

5、未来派

未来派, 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奈缔(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为一个运动而提出和组织的。 他在 1 909 年整个一年中, 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宣言, 这个宣言以浮夸的文辞宣告过去艺术(过去派) 的终点和未来艺术(未来派) 的诞生。 

他聚集了一群诗人和画家在他周围, 其中重要人物有乌姆伯托·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 882-1 91 6)、 卡洛·卡腊(Carlo Cara,1 881 年生)  和吉诺·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1 883 年生) 。 

波丘尼写了一篇“未来派画家的宣言”, 于 1 91 0 年 2 月 1 1 日发表, 并于 3 月 3 日向都灵的查雷拉戏院的广大观众公开宣布。 同年 4 月 1 1 日发表未来派“绘画技巧宣言”。 随后又接二连三的出现一些论证和宣言。 

1 91 2 年, 这个集团于巴黎举办了他们的作品展览会(随后移至伦敦和柏林展出) , 1 91 4 年, 波丘尼出版了一本书, 将他们的观点做最后一次说明——形式上和事实上都是最后一次, 因为同年爆发的世界大战, 使这个集团解散了。

 波丘尼, 这个运动的推动者, 在 1 91 6 年逐渐恢复伤势时却意外的被杀害了。 因此这个集团没有再组织起来。 

塞弗里尼有一段时期转向了立体派, 卡腊受到了契里科(Chirico) 的形而上学的绘画的影响, 巴拉终于又回到了学院派的现实主义, 鲁索洛本来就是未来派音乐的作曲家 (以“骚捞主义”(Bruitism) 的音乐见称) , 显然对绘画没有兴趣。   

代表人物有: 巴拉(Giacomo Balla,1 871 -1 958)、 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1 882-1 91 6)、    塞佛里尼(Gino Severini,1 883-1 966)等。   

6、新造型主义

报纸上一格一格的版面,纽约一栋一栋的方形超高大楼,影响这一切风格的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的"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新造型主义出现在超现实主义及达达派之后的 1 920 年的荷兰。

当时的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提倡一个进一步的抽象主义,后来就称为"新造型主义",新造型主义是沿续达达派的抽象艺术。新造型主义的画家放弃一切有形象的造型,企图以水平线与垂直线及单纯色调的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配置来构成画面。

新造型主义的绘画看起来呆板,,其实那些大大小小的方格及不同颜色长短不同的线条所产生的和谐和韵律,是极具音乐性的。

新造型主义的主要画家有: 新造型主义的掌门人 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

7、超现实主义画派

1 924 年产生于法国。 由法国作家 Andre Breton (布列顿)发起。 在巴黎先后发表两次《超现实主义宣言》 , 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画派。认为“下意识的领域”, 如梦境、 幻觉、 本能等是创作的源泉, 主张从潜意识的思想实际中求得“超现实”。

作品主要描写潜意识领域的矛盾现象, 把生与死、 过去与未来、 真实与幻觉统一起来, 具有恐怖、 离奇、 怪诞的特点。 代表人物有米罗·恩斯特等。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意义和表现手法 

超现实主义绘画“反常合道”的特点  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 画家们开始探索自己非理性的一面, 以找到新的创作自由。 虽然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情景奇异怪诞, 与现实格格不入, 体现了“反常”的特征,给人以灵验、 虚无的感觉。 

超现实主义绘画显示出不同于以往的最能体现绘画本质的语言特征和艺术技巧。

这种创作方法是对以往以理性、 现实为特征的现实主义绘画的反动, 目的在于对真实的深层次探索和表现。 

超现实主义绘画多半依靠具象表现形式与抽象画面情景的巧妙嵌合, 即有意将抽象意境与具象实体搭配, 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 从而给读者提供了追寻艺术家个体感受的信息。 

这与中国古人强调“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的境界吻合,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效果就在于抽象与具象的适当调配, 在这两者之间取得恰到妙处的平衡。 在“虚”与“实”的处理中, “虚”的部分更是艺术家想象力飞翔驰骋之处, 即是绘画的超现实性。   

超现实主义绘画代表画家及作品 

西班牙画家达利(1 904—1 989) , 是 20 世纪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 他利用反向思维, 自由拼合想象的画面, 通过对以往经验的倒置和回放, 构建出一个意象新奇、 陌生化的超现实主义场景。 

其代表作《记忆的永恒》 创作于 1 931 年, 典型地体现了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 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 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 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

 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 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 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物体, 或挂在树枝上, 或搭在平台上, 或披在怪物的背上。

 好像这些用金属、 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 于是都松垮下来。 

那种对时间疯狂流逝的独特表现手法, 暗示了个人情感在物质世界挤压之下迸发出的无法回避的力量。 

《记忆的永恒》 是 20 世纪具有典型意义的视觉形象之一。 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 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 是自己不加选择的。 他尽可能精确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 以及自己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20世纪现代艺术流派

20世纪上半叶主要现代艺术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表现派、达达派、抽象派)

野兽派代表人物:

马蒂斯代表作:舞蹈,红色和谐,带帽女人

立体派代表人物:

毕卡索代表作:亚维农姑娘,格尔尼卡

未来派代表人物:

巴拉,意大利的画家。代表作:水星在太阳前

面经过,被拴住狗的动态,在阳台奔跑的女孩

表现派代表人物:

蒙克代表作:生命之舞,圣母玛利亚,呐喊

达达派代表人物:

杜尚,代表作:下楼梯的裸女,泉,LHOOQ

抽象派代表人物:

康定斯基,代表作:乐曲,即兴曲,构图2号;

蒙德里安,代表作油画第一号,百老汇爵士乐,灰色的树

波普艺术代表人物:

安迪.沃霍尔,代表作:玛丽莲.梦露,寻找失落的鞋

欧普艺术代表人物:

瓦萨雷里、凯利、雷黎、斯特拉等。

偶发艺术代表:

戴恩、尔登伯格、劳森伯格、利希滕斯坦、R奥

格鲁姆斯、惠特曼、乔治

行为艺术代表:

科拉因、约瑟夫·波伊尔

观念艺术代表:

杜尚、罗伯特.劳申伯格

大地艺术代表:

克里斯托、沃尔特.德玛利亚,米歇尔.海泽、丹尼斯.奥本海姆、罗伯特·史密逊和理查德·朗

超级写实艺术代表:

莱斯利、克洛斯(绘画)、安德烈、汉森(雕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70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