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中刻画啦周瑜什么形象?表达啦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中刻画啦周瑜什么形象?表达啦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一、苏轼在词中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带出了对古人的怀念。下片,就转入对赤壁之战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颂。苏轼写这首词时,距离发生于公元二○八年的赤壁之战,已有八百多年。他想象着几百年前的往事,用“遥想”两个字把我们引向了遥远的过去。“公瑾[jǐn]”,周瑜的字。“小乔”,周瑜的妻,是当时著名的乔氏姊妹中的妹妹。词中提到他们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的神态。作者用“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着戎装,手摇羽毛扇,头戴着配有黑丝带子的头巾(纶[guān]巾),风度潇洒,从容指挥,在说笑之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水军战船烧成灰烬。“樯[qiáng]”,帆船上的桅杆。这里用“樯橹”代表曹军的战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神态。“谈笑间”,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寥寥几笔,显示了作者艺术概括的才能;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的由衷赞赏。

词的下片重在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三句描写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小乔初嫁了”,这句写入词中非等闲笔墨。“小乔”,是乔玄的小女,是当时有名的美人。周郎与她结婚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到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俩成为夫妇已经10年了。这里写“初嫁”,不是诗人的一时疏忽,而是着意渲染词的浪漫气氛,这对塑造“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起着稍加点染、全篇生色的艺术效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表明他虽为武将,却有文士的风度,这样就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樯橹”,指曹操的军队,含有贬义。“灰飞烟灭”,火烧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灭的惨象逼真地再现出来了,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二、本词主要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望采纳、、、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三国志》中说“(周)瑜长壮有姿貌。”可见他和嵇康类似,都是属于高大健美这种类型的。《三国志》中极少有赞人像貌的,如赵云等都没有提及。说周瑜“有姿容”,必是相当英俊。

  在赤壁之战中,功劳主要应归于周瑜,三国演义硬把诸葛亮写成赤壁胜利的灵魂,是没有根据的。由赤壁之战中所表现出周瑜的才干,即使在三国演义中也无法全部掩盖。这场战争扼制了曹操统一 的势头,可以说,周瑜是造就三分天下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对刘备集团的看法,也有很高的预见性。有关他的高智商,不庸赘述。  周瑜勇敢、有忘我精神。他领兵进攻江陵,右胸不幸中了流箭,伤很重。江陵守将曹仁听说周瑜卧床不起,领兵来攻,周瑜不顾伤痛,“案行 军营,激扬吏士”,曹仁就退走了。

  周瑜音乐修养很高,《三国志》记载了周瑜音乐天才,周瑜自幼精研音乐,酒过三巡后,乐队演奏有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古来名将多,名将长得漂亮的也有那么一些,但且有这么高超艺术才华名将就不多见了! 对音乐的迷恋可能也是周瑜军事谋略与众不同原因之一。浪漫艺术气质使他敢想敢做敢进取,也使他富于创造性思维,“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陈寿语)。一生好曲的周瑜,赤壁之战的壮阔篇章,才是他的真正的绝唱异曲。

真正的周瑜心胸广阔。三国演义中写他心胸狭窄,完全是虚构,只是为了神化诸葛亮。实际上他恢宏大度,极受人们喜爱。他被任命为都督,位在年长功高的程普之上,程普不满,“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醇醪,不觉自醉’”(引自《江表传》)能让别人和他接触时就象饮好酒一样,特别是曾对他有过意见的人,这得有多好的风度和多高的魅力啊! 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

周瑜是一块玉,是一颗星,一块明净的玉,一颗耀眼的星,这块玉即使尘封千年,依然光彩夺目,这颗星虽然短暂,却也划出了最亮的轨迹。这样一颗星,一块玉是一个真正的男儿,一个英武的统帅。

1有缘无份型 代表人物:陆游唐婉 南宋大诗人陆游从小和表妹唐婉情投意合婚后两人琴瑟和谐,羡煞旁人不料婆婆以陆游荒废了仕途为名,硬生生将两人拆散几年后,两人在沈园不期而遇恍惚间,当年的种种美好再现眼前只是此时,陆游早已在母亲的逼迫下另取她人,唐婉也嫁与别人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

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

随后便在沈园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唐婉看到此词后,和了一首,没过几天,就带着绵绵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点评:世间爱情几许,最怕亲人阻挠这是残缺的爱,只能叫人在夜深人静时,细细回味当年的美好 其他代表:曹植甄氏梁山伯祝英台李香君侯朝宗 2生死相随型 代表人物:项羽虞姬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就是英雄项羽和美人虞姬。

项羽是个英雄,只是生不逢时他的爱情也是一样当汉军包围了楚军,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将军终于声泪俱下项羽舞剑,虞姬起舞这是他们的最后的欢愉与惆怅随后,虞姬拔剑,自刎与项羽怀中但是,项羽会是什么心情呢一个盖世英雄,却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项羽又怎么不悲愤他又如何面对江东父老,面对曾经支持他的弟兄们他除了选择死亡,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这便是英雄悲壮的一生了 其他代表:福临董鄂妃刘兰芝焦仲卿傅雷朱梅馥 3夫唱妇随型 代表人物:李世民长孙皇后 从李世民在世的整整53年看,长孙嫁给李世民,是他一生传奇的开始。

厉经13年的戎马生涯,到最后玄武门一朝定胜负,长孙始终站在李世民的背后。

贞观十年,李氏唐朝基业的稳固,李世民身边也都有她的身影围绕。

而以长孙的逝世为界,李世民仿佛由壮年一下进入了晚年,贞观之路也变的坎坎坷坷。

李最大的儿子与最小的女儿都是长孙所生,他们年龄相差18年之久,而在后宫中甚至在整个历史上,又有谁能被宠爱如此之久?这是帝王爱情的代表也是爱情史上的传奇李世民虽然仍有其他妃子,但什么时候付出过自己的真心呢虽然这对其他人不公平,但是,这至少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一个男人,一个忠诚的男人,即使他再娶别人,心中最挂念的,却只是那一个长孙皇后,就是李世民心中最柔软的位置 点评:一个贤淑的皇后,一个功德无量的帝王他们的爱情也许不完美,却是世间感情的完美再现它有瑕疵,但是整个过程仍然缠绵 其他代表: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樊梨花薛丁山穆桂英杨宗保董勇七仙女莫邪干将刘秀馥丽华 4郎才女貌型 代表人物:小乔周瑜 “大堤堤下水涓流,乔家国色古遗丘。

上有靡靡之茂草,四角花砖绕一怀。

周郎尽瘁三十六,江淮哀痛吴主哭。

胭脂色褪镜奁移,曾在黄垆在华屋。

只今幽遂已成蹊,东望周郎宰木低。

里人颜甚勿复较,我将锦石列丹题。” 他们的婚姻,正是千余年来人们心中的模楷;周瑜在吴战功显赫,“ 而独立东吴,曜奇而三分壁”;《三国演义》的杜撰与渲染,使周瑜、小乔的佳配,更添加了浓郁的色彩。

英雄与美人,本就是人们心中不朽的主题。

怎奈何,周瑜早逝,小乔孤寡这不是一段香濡以沫的爱情,因为它不够长久但是这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时的爱情,因此更添浪漫周瑜的才气,小乔的娇媚天上仙人,地上佳侣 其他代表:司马相如卓文君张爱玲胡兰成林徽因梁思成 5世纪之恋型 代表人物:张学良赵四** 赵四**经姐姐介绍与张学良相识。

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

赵四**父亲是当时北洋 交通部次长赵庆华,得知小女儿和有妇之夫的张学良在一起,气得脸发白,手发抖,大骂一通后,派吴妈和一个小丫环昼夜看守,一步不许出门。

这种软禁的生活给赵四**带来无限的痛苦,在其六哥赵燕生的暗中帮助下,与家人不告而别,毅然追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来到沈阳。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吩咐参谋长在他离开西安后,立即将赵四母子送往香港。

1940年,赵四**又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寸步不离地相随左右,陪伴着他一起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

1964年,于凤至为了张学良的宗教信仰,为了报答几十年来一直照顾着张学良的赵四**,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的爱情。

同年7月4日,在赵四**51岁的时候,这对“牢狱鸳鸯”终于结为正式夫妻。

而这时他们已经相濡以沫,整整度过了36个春秋 。

因为种种原因,历史上有很多被冤枉被委屈被埋没被误解的人物。东汉末年的周瑜就是其中一个。因为一部被章学诚称作“三分虚构、七分真实”但实际是“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三国演义》,周瑜让人家喻户哓。但人们所知哓的这个周瑜却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判若两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的大都督,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的人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人。是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样一些典故相联系着。而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是一个德才出众堪为中国古代男人楷模、洋溢着汉代风骨和中国古人崇尚的气节之美、慷慨之气、忠义之气的优秀男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军事奇才,是中国古代优秀男人的典范。

首先,他是一位政治目光极其敏锐的人。他的政治才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看出。一是赤壁之战后,周瑜不同意借地给刘备,而主张一举趁势殄灭刘备。当时,刘备借周瑜赤壁一战得以生存,之后,趁周瑜与曹仁在江陵对峙,趁机抢占了荆州江南长沙等四郡,对孙权称之为借。周瑜是坚决反对借地给刘备。他知道借地给刘备有如养虎。周瑜的主张是有远见的,也是合理的。因为,刘备自当阳兵败后,兵所剩无几,本人也一度成了惊弓之鸟。就连东吴周瑜已经出兵抗曹了,他还担心周瑜兵太少,打不过曹操。赤壁之战后,虽然有了根基,占了江南四郡,但其兵马多是新招募的及所借的刘表的荆州兵,军心不稳。此时,以东吴的实力及周瑜的才能,迅速将刘备殄灭,是完全有可能的。而指望以屡战屡败的刘备一道与东吴抗曹,实在无济于事。事实上,曹操新败,根本无暇南顾。可惜,鲁肃担心如两家开战,曹操会借机南下,又需以联刘抗曹,坚决主张借。吴候孙权也被鲁肃说动了,于是借了江南四郡给刘备。周瑜打跑曹仁后,想转回来打刘备,收回江南四郡。鲁肃、孙权又不同意。由此使刘备终于坐大了!事实证明,周瑜的主张是正确的,因为,后来,孙权后来也意识到借荆州给刘备是个错误,对此颇为后悔,并将这一错误算在鲁肃身上。他称帝后,在评论周瑜、鲁肃时说过:鲁肃劝他借地给荆州,是其一短!但此一短不足损其二长!可以说,如果周瑜当初的主张得以实现,则历史上就没有了后来的三国并立!周瑜的政治才能第四个表现则是攻占江陵后,规划了取益州大业。攻占江陵后,他对孙权建议领兵取益州,然后兵分两路,一支从益州出发向长安,一支从江陵而至襄阳,如此北方可图了。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谋而合的,但比《隆中对》切实可行。因为诸葛亮《隆中对》只是泛泛而谈,没有任何基础。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说三分天下之策时,刘备只是寄寓他人之下的一个客人,兵不满二千,根本没有实现隆中对的策略的任何能力与基础,纯是纸上谈兵、自我安慰而已。事实上,刘备后来被南下的曹操打得丢盔弃甲,一路南奔,一心要跑到广西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脑里哪里还有什么取荆州、定益州的“隆中对”?能活命就不错了!若不是周瑜赤壁一战,大破曹操,刘备哪里会得荆州?又若不是鲁肃坚持借荆州给刘备,刘备也得不了荆州。又若周瑜不在取益州前病逝,刘备又得不了益州。总之,以上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诸葛亮的隆中对的“三分天下”之策都会泡汤,三国并立的局面都不会形成!可以说周瑜是形成三国并立的决定性人物!所以说,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只是个不成熟的泛泛而谈的对局势的见解,要付诸成形,根本就没有基础。类似的见解在当时所有关心时事的人都可以提出。就是战将甘宁也对孙权提出过取荆州、定益州的见解。而周瑜的政治主张则多是切实可行的!可惜,周瑜的取益州之策最终因他的早逝而未能付诸实施,反让刘备取了益州。对此只能以刘备耳大有福来调侃了。周瑜政治才能第五点表现,也是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点,自然是赤壁之战前,他力排众议,陈述利弊,力主孙权抗击号称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了!这是周瑜政治才能与军事才能的综合表现,关于这,人们多很熟悉,这里就不多言了。

其次,周瑜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其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一是长期担任东吴主要统帅,表现出杰出的治军才能。二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大战足以让他载入战争史册。三是赤壁之战后的围攻江陵之战。曹操兵败赤壁后,留两员名将曹仁、徐晃领八千精兵镇守荆州重镇、南郡首县江陵。周瑜领二万兵围攻。攻坚战历来不好打,而况江陵城高沟深、粮食充足。但周瑜与之对峙近一年后,在伤亡很小的情况下,终将曹仁击退,占领江陵。由此可以对比的一个例子是:十多年后,关羽领数万大军围攻曹仁五千人镇守的襄阳,又利用大水之便围城,并令士卒日夜攻打,伤亡无数,但攻打了好几个月仍未攻下。最后反被徐晃从外面打破。由此相比较便可知周瑜的指挥艺术了。而此仗还是周瑜指挥的众多战役中很普通的一仗。四是在此之前东吴开拓疆土的一系列战争中,周瑜作为仅次于孙策和孙权的统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麾,帮助打下东吴的半壁江山。定江东、征庐江、征黄祖,他都是主要指挥者,几乎是每战必胜,无坚不摧,充分展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东吴的半壁江山,有一大半是周瑜的征战之功。无怪乎孙权称帝后曾多次流泪对众公卿道:“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相比之下,在《三国演义》中军事才能被表现得出神入化的诸葛亮在历史上却没有这么辉煌的表现。在赤壁大战中诸葛亮只是刘备的一个宾客,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刘备定益州及夺汉中也非诸葛亮所指挥。六出祈山是无功而返,有些小胜仗被艺术性地夸大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的主要才能是“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得很明确:“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周瑜却正相反,长期统兵一方,担任东吴主要统帅或副帅,亲身参与指挥了几乎所有大的战役,军事才能不仅令对手折服,就是同样出类拔萃的江东领袖孙策、孙权等人也是十分敬服。孙权屡屡感叹周瑜是“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其三,周瑜是一个无论外表还是内在品质都十分出众的人物。他不仅仪表非凡,风流倜傥,雄烈过人,才气横溢,而且为人又非常谦逊豁达、坦诚忠义、正直高尚,有十分出众的性格魅力和人格魅力。史书上称他“长壮有姿貌”,“恩信著于庐江”, “雄烈过人”。他十多岁时,听说与他同年的孙策是少年英才,就亲自跋涉数百里,前往拜访,并与孙策结为兄弟,又邀孙策一家搬到自已家里来住,将自已家一半房腾出给孙策一家住。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英气过人”。他的口才也十分出众,尤其阐述重要观点时,总是侃侃而谈、意气风发、见解独到,气势生动,给人以雄姿英发的感觉。孙权评价周瑜之后的袭取荆州的东吴名将吕蒙时说 “(吕蒙)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由此可以看出周瑜“言议英发”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真实的周瑜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与《三国演义》中的气量狭小,最后大叫三声“既生亮,何生瑜”然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周瑜正好是相反的两个人。这也是《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刘备与诸葛亮的形象而泼在周瑜身上的最大的污水。据史载,周瑜“性度恢廓”,又大公无私。东吴很多杰出的人才如张昭、鲁肃都是他竭力推荐出来的。每推荐一个人,他都说该人才学胜过他十倍。东吴老将程普因为资历老而位在他之下,一直不服他,经常当众侮辱他,但他从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最后感动了程普,程普对人感叹:与公瑾交往,如饮醇醪,不觉自醉。此外,周瑜还是一个风流倜傥、儒雅超群的优秀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谱曲,少年时就有“曲有误,周郎顾”一说,在当地十分有名气。称之为古代优秀音乐家毫不过分。

其四,周瑜是个忠义之人、重情重义之人、痴情之人,对友情十分忠诚,对爱情十分专一。前后四百年的两汉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时代。传统的重义轻利、崇尚忠义的文化内涵在汉代发展到了极致,并深刻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所谓的汉代风骨。与他同时代的关羽也是拥有汉代风骨的典范之一,并因此受到后人推崇。当然,刚腹自用、自负武断的关羽无论从军事才能还是政治才能,或是在当时的名气地位,都是无法与周瑜相提并论的。周瑜作为一个官宦之家的公子,自小受儒家文化熏陶、读汉书、食汉谷,那种慷慨激昂、重义轻利、知恩必报、崇尚忠义的汉代风骨是融入在血液里了的。他与孙策是一见如故、志趣相投,从此结为知已。此后,他的一生就奉献给这位知已了。其间,有很多利益的诱惑都被他拒绝了,包括曹操对他的劝降。在孙策起兵之时,兵只二千,而周瑜手头却有三千兵。以周瑜文武兼备的才华和实力,他是可以独树一帜的,但他没有,而是将自已的兵全借给了孙策,又为孙策弄来粮食、战船,然后一同过江东,协助孙策打下江东。“义”与“利”间,他更看重义。这个义,也是友情。为此,孙权曾感叹: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如果不是器量大,是不会久为人下的!其实,周瑜之为人下,不仅是因为器量大,更因为他与孙策的“友情”及“义气”,因为他是忠义之士,他要报孙策的知已之恩,所以他心甘情愿为孙氏兄弟打天下。此外,他对爱情也很执着专一。古代三妻四妾是很寻常的,更何况象周瑜这种相貌出众、才华出众、智勇双全、风流倜傥又权高位重的男人?但他终身只娶了小乔一个人。他和孙策到二十五岁时才结婚,在那时已是太晚婚了,原因就是他没有遇上意中之人。他不愿苟合。而一旦遇上小乔,就执着专一,终身不再娶妾。这是很浪漫也是很感人的。在古代,这样的故事并不多见。

总之,历史上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位优秀的汲取着中国古代忠义之士精华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典型的集中着中国古代传统英雄之优点的人物,是一个完美的有着汉代风骨的中国汉代男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三国大英雄,自然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这样的人物和他身上展示出的品格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方面对后人也是很有激励作用的。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样一位优秀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因为罗贯中存心“扬刘(备)”的原因,竟被整治得不成样子,相应的,却把刘备、诸葛亮肆意虚构、吹捧、抬高得不成样子了。特别是“三气周瑜”到他死的那几章,为了烘托诸葛亮的完美、高大、智慧与刘备的“德”,把个周瑜写得如同一个拙劣的小丑:度量狭窄、性格暴躁、容不得孔明(不仅仅是因为各为其主而容不得孔明,还因为嫉妒孔明智谋在他之上)总想算计孔明,却总被孔明反算计。为了贬损周瑜,连刘备、孔明耍无赖的情节也要加以美化。且以《三国演义》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为例说明。这一回原是要突出孔明之智及周瑜之弱智,不料作者有点弄巧成拙,无意中写出了刘备、孔明无赖的一面。其主要内容是:周瑜与曹仁浴血苦战,身中箭矢,终于以诈死计将曹仁赚出城外打跑,然后去占南郡空城,可赶到南郡城下却发现南郡城楼上已立了刘备的部将赵子龙。跟着,部下来报:因曹仁退兵,襄阳、荆州也被刘备夺去了。周瑜想到自已费了钱粮心血好不容易打下南郡,却被诸葛亮捡了便宜,大叫一声,晕倒在地。这就是一气周瑜。单从情节看,我们也可看出诸葛亮与刘备是明显很无赖的了:明明是两家抗曹,口口声声也是“联吴抗曹”,人家前方浴血奋战,刘备、诸葛亮却作壁上观,等人家打退了敌人,却在后面去摘人家桃子、抢占人家胜利果实!这无疑是很无赖的行为!也是典型的破坏团结!搁谁撞上都会气愤。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无赖的军事行动,作者都还洋洋得意地以捧诸葛亮的语气将此事写成“孔明一气周公瑾”,还将破坏团结的罪名扣在周瑜身上,说人家“量窄”!真是暗无天理!明显的占不住理的情节,尚且要贬损周瑜一番,那些精心虚构的、美化刘备、诸葛亮的能够占得住理的情节,就不知该将诸葛亮捧成什么样而将周瑜贬低或奚落成什么样子了!当然,“三气周瑜”都是虚构的。真实的南郡首府江陵并未让刘备占去,而是在周瑜手中。但由此可以看出《三国演义》是如何贬损历史上真实的周瑜的形象的。就连周瑜死后也被诸葛亮以吊丧之名在灵前调侃、戏弄了一把。一篇洋洋洒洒玩世不恭的祭文和虚情假意的痛哭不仅使周瑜部将去了杀诸葛亮之心,而且令他们都自思“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作者每每看到这些近乎哗众取宠、歪曲史实、借贬损一方来抬高另一方的情节,都忍不住抚卷长叹,继而拍案而起,深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堪为汉民族男人楷模的英雄抱打不平!

当然,小说并非历史,不能苛求小说照搬历史,或与历史完全一致。但《天国演义》素有“七分真实、三分虚构”及“三国历史教科书”之说,影响较大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又是严格忠于原著的,这就使得数亿人乃至几代人潜移默化地认可了《演义》中的周瑜的形象,使得周瑜被歪曲了的形象深入人心。这对于历史上杰出的品格高尚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瑜而言,是极不公平的。从求知的角度讲,也给人们灌输了不正确的历史知识。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写一部关于周瑜的书,或者拍一部关羽周瑜的影视作品,还英雄以本来面目!既然我国历史上有如此杰出的一位人物,为何不将他有血有肉地展示出来,以激励后人并让后人骄傲呢?为何让他以一种被曲解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呢?尤其是在时下诚信流失、道德普遍伦丧、包二奶成风、价值观扭曲、见利忘义、坑蒙拐骗的社会现实里,周瑜及其身边的英雄们身上体现出的重义轻利、见义勇为、注重信义、慷慨激昂、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对于弘扬民族正气,引导人们塑造高尚品质,是很有帮助的!何况,罗贯中有以小说的形式塑造他心中的英雄的自由,我等也同样可以以小说形式为我心中的英雄立传了!

写周瑜,另一个重要用意,就是借写周瑜串起与之相关的人物与事件,还历史以及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现在,不少史学家已明确指出:“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七分虚构,三分真实”!《三国演义》的虚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物形象的虚构。也就是将历史人物写得面目全非。周瑜是其中一个。此外,还有曹操、刘备、诸葛亮、吕范、吕蒙等人的文学形象也都与历史上其本人的形象大相径庭了。特别是刘备与诸葛亮。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不像《演义》里的那般仁义、忠厚,而是一个虚伪、奸诈并且喜怒不形于色的乱世枭雄。这方面已有不少史学家有过论述。单是取益州一事就已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虚伪与奸诈。但《三国演义》却将他塑造得既仁且德的汉室“明君”。《三国演义》中虚构的第二个表现形式则是为塑造人物进行了大量的情节的虚构。就以诸葛亮初出茅庐到刘备据荆州这段故事为例。在小说中,这段故事写的生动之至:火烧博望坡,数败曹军,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诱其出兵抗曹。只身在周营,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指挥刘家军赤壁大战,指挥关羽等数面埋伏截击曹操,三气周瑜,巧夺荆州,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真是写得多彩多姿、出神入化。其实,这些都是虚构的。真实的历史是,赤壁之战前后,诸葛亮除了促进孙刘联盟外,并无其它建树,也没有被授予职务,只是刘备的一个宾客而已。出使东吴也没有舌战群儒,更没有用“铜雀深宫锁二乔”来智激周瑜,因为那时曹操的铜雀宫还未建成,建成后作的《铜雀赋》中的二桥也非寓指江南二乔。而且,以当时诸葛亮微不足道的资历和地位,也没有机会去激怒在江东地位仅次于孙权的周瑜。赤壁大战全是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之功。诸葛亮也没有单独驻在周瑜营中与周瑜斗智,更没有草船借箭、借东风。后来三气周瑜的事也是子虚乌有。刘备也未到东吴娶亲,而是东吴自将孙仁送到公安。因为并无建树,诸葛亮只是在刘备占了江南四郡后才被封了个军师中郎将,这是介于偏将军与校尉之间的军衔,远在关羽、张飞、赵云之下,工作是“调节粮税,以充军资”,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财政局长或税务局长。此外,历史上的襄阳城一直在曹操的控制之中,《三国演义》在“一气周瑜”里说孔明用计夺了襄阳、南郡、荆州三座城都是没有的事。而南郡是一个郡的名称,其治所在江陵,下管众多县;荆州也是一个州的名称,治所当时在襄阳,都并非一个单独的城市,是无法让赵子龙等人“立在城楼上”等周瑜来的。再比如东吴的名将朱然、潘璋、及刘备的降将糜芳等人都是病死的,但在《演义》中却都被作者杀死在夷陵之战了。凡此种种,在《演义》中举不胜举。

正是因为《三国演义》中渗透了作者太多的主观愿望及大量的虚构,从而把一个个三国人物描绘得面目全非,把刘备与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也刻画得与真实的人物判若两人。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每念及此,常有“鱼梗在喉”,想“一吐为快”的感受。

当然,历史小说并非历史论文或考古论文,它毕竟也是小说,是创作,离不开艺术描写、艺术夸张和艺术虚构,而且真要写成历史考据式的书也就索然无味了。

周瑜是一个无论外表还是内在品质都十分完美出众的人物。他不仅仪表非凡,风流倜傥,雄烈过人,才气横溢,而且为人又非常谦逊豁达、坦诚忠义、正直高尚,有十分出众的性格魅力和人格魅力。史书上称他“长壮有姿貌”,“恩信著于庐江”, “雄烈过人”。他十多岁时,听说与他同年的孙策是少年英才,就亲自跋涉数百里,前往拜访,并与孙策结为兄弟,又邀孙策一家搬到自已家里来住,将自已家一半房腾出给孙策一家住。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英气过人”。他的口才也十分出众,尤其阐述重要观点时,总是侃侃而谈、意气风发、见解独到,气势生动,给人以雄姿英发的感觉。孙权评价周瑜之后的袭取荆州的东吴名将吕蒙时说 “(吕蒙)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由此可以看出周瑜“言议英发”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真实的周瑜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与《三国演义》中的气量狭小,最后大叫三声“既生亮,何生瑜”然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周瑜正好是相反的两个人。史载,周瑜“性度恢廓”,又大公无私。东吴很多杰出的人才如张昭、鲁肃都是他竭力推荐出来的。每推荐一个人,他都说该人才学胜过他十倍。东吴老将程普因为资历老而位在他之下,一直不服他,经常当众侮辱他,但他从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最后感动了程普,程普对人感叹:与公瑾交往,如饮醇醪,不觉自醉。此外,周瑜还是一个风流倜傥、儒雅超群的优秀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谱曲,少年时就有“曲有误,周郎顾”一说,在当地十分有名气。称之为古代优秀音乐家毫不过分。

  他又是个忠义之人、重情重义之人、痴情之人,对友情十分忠诚,对爱情十分专一。前后四百年的两汉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时代。传统的重义轻利、崇尚忠义的文化内涵在汉代发展到了极致,并深刻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所谓的汉代风骨。与他同时代的关羽也是拥有汉代风骨的典范之一,并因此受到后人推崇。当然,刚腹自用、自负武断的关羽无论从军事才能还是政治才能,或是在当时的名气地位,都是无法与周瑜相提并论的。周瑜作为一个官宦之家的公子,自小受儒家文化熏陶、读汉书、食汉谷,那种慷慨激昂、重义轻利、知恩必报、崇尚忠义的汉代风骨是融入在血液里了的。他与孙策是一见如故、志趣相投,从此结为知已。此后,他的一生就奉献给这位知已了。其间,有很多利益的诱惑都被他拒绝了,包括曹操对他的劝降。在孙策起兵之时,兵只二千,而周瑜手头却有三千兵。以周瑜文武兼备的才华和实力,他是可以独树一帜的,但他没有,而是将自已的兵全借给了孙策,又为孙策弄来粮食、战船,然后一同过江东,协助孙策打下江东。“义”与“利”间,他更看重义。这个义,也是友情。为此,孙权曾感叹: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如果不是器量大,是不会久为人下的!其实,周瑜之为人下,不仅是因为器量大,更因为他与孙策的“友情”及“义气”,因为他是忠义之士,他要报孙策的知已之恩,所以他心甘情愿为孙氏兄弟打天下。此外,他对爱情也很执着专一。古代三妻四妾是很寻常的,更何况象周瑜这种相貌出众、才华出众、智勇双全、风流倜傥又权高位重的男人?但他终身只娶了小乔一个人。他和孙策到二十五岁时才结婚,在那时已是太晚婚了,原因就是他没有遇上意中之人。他不愿苟合。而一旦遇上小乔,就执着专一,终身不再娶妾。这是很浪漫也是很感人的。在古代,这样的故事并不多见。

  总之,历史上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位优秀的汲取着中国古代忠义之士精华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典型的集中着中国古代传统英雄之优点的人物,是一个完美的有着汉代风骨的中国汉代男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三国大英雄,自然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这样的人物和他身上展示出的品格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方面对后人也是很有激励作用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62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