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大鱼
英文名称:Big Fish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2003年12月10日
**导演:提姆·波顿 Tim Burton
**演员:伊万·麦奎格 Ewan McGregor
亚伯特·芬尼 Albert Finney
杰西卡·兰格 Jessica Lange
斯蒂夫·巴塞米 Steve Buscemi
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制作团队:DcN
简介:
类型:剧情、喜剧 片长:125分钟
级别:PG-13级(打斗、裸露镜头)
发行: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3年12月10日(纽约/洛杉矶)/12月25日部分地区
官方网站: http://wwwsonypicturescom/movies/bigfish
[剧情简介]
老爸在儿子眼里的传奇一生
在《大鱼老爸》这部感人至深的**里,导演蒂姆·波顿再次施展他超凡的想象力,带我们进入了一对父子的内心世界。爱德华·布鲁姆(阿伯特·芬尼 饰)是个喜欢大吹大擂的老头,他常常夸大自己的经历给别人听,讲他年轻时(伊万·麦克格雷 饰)如何浪迹天涯风光无限,从阿拉巴马的一个小镇出发游历世界,然后阅尽人间无数满载而归。
布鲁姆说他曾经看过巨人、大风雪、巫婆、以及酒店里的连体歌手……虽然大家都对这位布鲁姆敬佩不已,但他的儿子威尔(比利·库德普 饰)却觉得爸爸虚荣浮夸,跟他疏远了很久。威尔的母亲桑德拉(杰西卡·兰格 饰)希望父子能够和好,试图重新建立他们的感情,但没想到天意弄人,布鲁姆竟然身患癌症死去了。
直到此时,威尔才为以前对父亲的态度感到后悔,他发觉自己对父亲了解太少,父亲的一生也在他的夸夸其谈里扑朔迷离。为了体会父亲当时的真实际遇,威尔开始根据父亲生前讲述的经历,去虚构父亲的传奇一生。在他的虚构下,年轻的父亲(伊万·麦克格雷 饰)是个旅行推销员,常常离家到遥远的南方去出差,而且每一次出差都经历奇异的冒险和刺激。
威尔根据父亲的讲述,虚构出了四个不同的传奇故事,但每一个都以父亲的死亡作为终结。在这个过程中,威尔开始以他父亲当时的心情体会所有的人、事、物,从而发现父亲一生的成功和失败……
[关于影片]
冲击奥斯卡的野心之作
这是一部改编自小说的影片,丹尼尔·华莱士的原著小说全名是《大鱼:一部神话小说》(Big Fish: A Novel of Mythic Proportions),讲述年轻的儿子调查死去父亲的生活点滴。《大鱼老爸》一直被传为是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下一步影片,但最后还是归于蒂姆·波顿之手,哥伦比亚甚至拒绝了梦工厂合作发行的邀请。原著者丹尼尔·华莱士可不是无名之辈,他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撰写过《星球大战》(Star Wars)系列小说。《大鱼老爸》(Big Fish)是他在1999年创作的小说,至今已经重版三次。
索尼哥伦比亚对本片寄予厚望,把它作为竞夺明年奥斯卡的压轴法宝,从筹拍到档期,每一步都非常谨慎,不仅付出7000万美元的高额投资,还数次更改上映日期,先是定在2003年12月10日在洛杉机等部分地区上映,随后明年1月份再在北美各地放映发行,务必找准最适合奥斯卡的契机。
虽然《大鱼老爸》的两位主演伊万·麦克格雷和阿伯特·芬尼都不是好莱坞最闪亮的一线明星,但他们都是演技实力派,往往容易被奥斯卡看好。再加上一向钟爱神怪题材的蒂姆·波顿,本片极有可能再展13年前《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的英姿,最终获得奥斯卡评委的青睐。
鬼才蒂姆·波顿自《剪刀手爱德华》后虽然新作不断,如《蝙蝠侠2》、《断头谷》和《决战猩球》等,却总受到众多争议,好在蒂姆依然挥舞着自己炫丽迷人的神怪大旗继续高歌前进。《大鱼老爸》虽然故事和剧本都不是出自蒂姆之手,但四段式的奇幻叙事方法,也只有他这个怪脑袋想得出来。《大鱼老爸》完成之后,蒂姆又开始了新片的筹拍,这次他要翻拍1971年的经典喜剧片《欢乐糖果屋》(Willy Wonka & the Chocolate Factory),影片目前定名为《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预计明年初开拍,蒂姆·波顿爱将强尼·德普可能会再次领衔。
[拍摄花絮]
阿拉巴马的小镇风情
因为影片讲述的是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一个小镇上的故事,所以剧组特意准备了各种车辆,包括好几辆敞棚卡车,从好莱坞前往当地取景进行实地拍摄。从今年的1月14日到4月初,剧组在阿拉巴马拍摄了近3个月时间,此后还要远赴巴黎拍摄部分戏。
由于阿拉巴马位于美国的南部,很少有**在当地拍摄,所以剧组在那的三个月里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热烈欢迎,最后竟然有7000多名群众演员参加了本片的演出。另外,在阿拉巴马州府蒙哥马利的郊区,还有一个条件不错的**片场,为本片省下了大笔开支。
剧组拍摄了许多阿拉巴马温馨小镇的风景,葱绿的路,嫩黄的花,以及河上薄舞,落日余晖,这一切太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有意思的是,剧组真的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怪的“遗迹”,他们设计了许多奇怪的道具,如狮子、熊和巨型的鱼,还有那辆停在树上的车。这些非常有趣的东西都会在片中一一出现,看来,影片的确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到时我们也会明白片名“大鱼”的真实含义。
[关于演员]
浪子帅哥把家搬到剧场
看到伊万·麦克格雷的名字,想必我们首先会和《猜火车》联系在一起,然后是《红磨坊》,《星战前传》。只可惜近年来他一直未有足够分量的经典演出,今年夏初,他和甜姐蕾妮·齐维格大谈恋爱的《随爱沉沦》(Down With Love)更是完全丧失了他独特的反叛性感。这次伊万在《大鱼老爸》里饰演年轻浪子的角色,可以说重现“英雄本色”(或说是留给影迷的印象吧),不过令人担心的是,自从去了好莱坞成家立业之后,伊万·麦克格雷的演技就再也没有那种不羁和反叛的魅力了。现在的伊万·麦克格雷俨然成为了恋家男人,这次远赴阿拉巴马拍戏,他甚至带着全家来到拍摄地点,甚至还给他的女儿Clara找学校,实在让我们无法想象他就是当年《猜火车》里那个钻马桶的“青头”。
[点评]
充满浪漫奇想的怪诞喜剧
蒂姆在《大鱼老爸》里延续了他一贯的绚丽风格,整部影片可以说是讲述主角布鲁姆年轻时的四种人生,而且每一种都是独特精彩的传奇。蒂姆在每一段传奇里都放进奇幻色彩,如汽车在水底行驶、遇见在水中游来游去的美人鱼、在山中碰到巨人等等,像极了一部成人版的“爱丽丝奇遇记”,画面绚丽,充满浪漫情调和幻想气质。
许多富有创意的的搞笑小段子的设置也为影片增色不少,保持了从始到终的喜剧风格。全片最感人的是对快乐人生、浪漫人生的追求,在轻松喜悦的情节推进下,怪诞奇遇和脉脉温情都带给人无尽的回味,最后会发现,人生中的快乐并不单单是某一刻,浪漫也不单单是某一件事,而是一种生活的心态和情调:就像影片中的布鲁姆一样亲手创造。
独特的创意、浪漫的情怀、绚丽的场面和感人的主题,再加上伊万·麦克格雷的精彩演出和蒂姆·波顿的号召力,《大鱼老爸》必然是目前为止最值得关注的上档影片之一,同时也极有可能是今年最被看好的喜剧影片
没听说过小说,抱歉不能帮你了。
看看我的回答:
看《大鱼》,我第一点承认**的构思很巧妙,把儿子与父亲的感情描写得很细致。但紧接着,我就觉得这个**的虚伪。特别是到了珍妮弗的回忆片段,我感到了**的乏力。这部**究竟反映了什么?实际上,我觉得这是美国精神的一次形象化演示,是一种寓言体的**版的美国精神。
现在我越来越有一个尚未经过论证过的错觉,就是认为一部好**,实际上就是一个寓言。像《泰坦尼克号》,其实在这部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中,也潜含着一个爱情的寓言。这个寓言把爱情的利他性、爱情的阶级性与爱情的随机性,作出了有头有尾的叙述。这个寓言无数次被经典的文艺作品演绎过,但影片依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重复了一遍,依然很奏效地感动了一大片人。
《大鱼》正是这样的一个借父子关系表述美国精神的寓言。
1、三个视点完成了父亲的创造。
寓言的水平高低,实际上是在平凡的事件中,对一件众所周知的表层事件作出深刻的发掘。越是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挖掘出深层的寓意,越显示出作者的洞察力。《大鱼》中的父子关系,是人类关系中的最普通的关系,但影片的揭示深刻程度仍使我们看到了文艺作品所达到的令人叹为观止的锐利的目光。
至少中国**中,对待父子关系的表现就很浅显。要么是怜父,要么是嫖父,前者有朱自清《背影》、罗中立《父亲》为证,后者有鲁迅的杂文总结为证。除此之外,处于中间的过度的立体化的父亲几乎没有。
《大鱼》在这一点上,就很给我们以启发。这个父亲,喜欢夸夸其谈,童年时,作为孩子容易被他的讲述吸引,从而形成对父亲的传奇的看法,但是走上社会之后,儿子发现父亲述说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是父亲的虚构,从此,他改变了对父亲的好感,直到与父亲的对立。
父亲实际上是一个多层的矛盾体。对此,我深有感触。儿童对父亲的认识,带有一种仰视的崇拜的角度,当走上社会之后,发现父亲叙述的永远是一种乌托邦的存在,儿子往往存在着一种幻想破灭的感觉,这时候,就会对父亲的叙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我很惊讶**如此巧妙且深刻地揭示出父子关系中这么多的复杂内涵,这种感觉,就像在七彩色之间,还找到了许多过度色彩。在这里,至少反映了三种内涵:
一是父亲把幻想的生活当成了真实的生活,这是一个人在表述自己生活时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观性角度,我们的任何叙述不都是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吗?我们不是经常把生活描述成自己任主角的生活吗?影片中的父亲可能在个性上,更带有一种自我标榜的特点,但应该说以自我为中心是每一个人的特点,只不过影片把父亲的这种特点作了强化般的渲染。二是儿子自我意识觉醒后,必然以自我的中心代替父亲的中心,这时候,他会以一种局外人的立场观看父亲的生活,他必然会觉得他的父亲在生活中并不是叙述中的主角,这时候就要产生精神支柱的倒塌,从而形成了影片中的父子矛盾。三是儿子当对父亲的生活进行考证的时候,他让自己的视角顺从了父亲的生活道路,也就是走入到父亲的生活中去,这时候,他的倾斜的视角,因为另一个对父亲的视点的切入而发生了位移,这也就是影片中至关重要的珍妮弗讲述的父亲的高尚故事,这个故事作为一个第三者的视点,征服了儿子过去对父亲的偏见。
可以说影片就是在三个视点中,完成了叙述的过程。即第一个父亲的视点,由于是一种自视,所以这里父亲是英雄,第二个视点是儿子的视点,这里的父亲是一个狗熊(儿子觉醒的自我中心,压制了父亲的自我),第三个是第三者的视点,就是那个女人珍妮弗的视点,这一视点以一个超然的上帝的口吻,扭转了儿子的错误,从而回复到第一视点的父亲的形象,只不过这里要剔除掉父亲自我叙述中的夸大与渲染成份。
**确立的这三个视点确实耐人寻味,也足以把父亲的形象揭示得丰满而有层次。视点在**中的存在,其实并不新鲜,像《罗生门》,但要注意的是,这些视点之间,只是独立的个体之间出于利益不同而导致的观看的不同,而在《大鱼》中,这三个视点之间完全地被“亲情”这个主题所串联起来,于是这三个视点是环环相扣,一圈套一圈的,把亲情分解得如此细腻而多层次,确实看出这个**对父亲内涵解析的深刻程度。
2、美国精神何种体现?
好莱坞很多**就是美国精神的传播者,《大鱼》这个**从某种角度讲,就是讲述了好莱坞如何来塑造美国精神的。
影片中的父亲是夸大了生活的奇幻、夸大了曲折的情节、夸大的传奇的色彩,这正是好莱坞**中所习惯性使用的一样。
父亲的美国精神,影片十分有层次地表达出来。一是在表现这种美国精神来源时,就是父亲有一种对命运的自信。幼时女巫的预言,告知父亲的死法,所以,他能无视死亡,挺身而出,去直面超级巨人。二是在表现这种美国精神的特质时,就是父亲的不断开拓。幽灵镇是美好的,但无法阻挡父亲继续探索世界的脚步,想一想,美洲大陆的开发史,正是美国的先民们对未知世界的执着求索精神所激发的。所以,父亲没有沉湎在幽灵镇的美好与浪漫中,坚决地走出去,进行他的探索世界之旅。三是在表现这种美国精神的具体行为时,就是父亲的从不言败。这突出表现在父亲追求母亲的那种过程中,从表面看,父亲一点不具有优势,而且开始的时候,败局已定,他已悻悻然离去了,但他突然又折回头,不择手段,感动了母亲的芳心。
大鱼的寓意,也在表述美国精神方面达到了神似的地步。马戏团老板对他说:你在小池塘里是条大鱼,可这是海洋,你会被淹没。按理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知足长乐,小富即安,很有一点中国人的国民性,但父亲是美国精神的象征者,他决不会当一个小池塘里的大鱼,他要成为世界的大鱼,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闯荡天下。想想一战时期美国人并没有什么影响力,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一条大鱼,可以看出,**里的父亲的所作所为与这个国家的这种不甘小池塘的大鱼而成为世界大洋里的一条大鱼是何等的一脉相承。所以,我们说大鱼的象征,就是美国的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父亲在影片中的政府行为,直接就是美国利益的忠实代表。从飞机上落到朝鲜战场,志愿军与朝鲜军队尤如小丑一样,而父亲如入无人之境,宰杀中朝战士无数,更妙的是,他还代表着美国所具备的诱惑力。那两个双胞胎自觉自愿地被父亲所代表的美国光环所折服,自告奋勇地和父亲一起投奔美国。影片就是如此大言不惭且明目张胆地歌颂着美国精神的神奇力量。对比一下我国拍摄的抗美援朝影片,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在自己**中宣扬美国精神达到了一种毫不逊色我国**的地步与程度。所以,这个**自然无法在中国上映,而同时期的体现反战思想的《冷山》却可以作为大片被引进。
3、富有创新的“虚拟”叙述技巧。
**从本质上,是一种虚拟的世界。传统**,都是故意让**反映真实,力求表明自己不是虚拟的,是真实生活的映射与反映。
发展到后来,与前面的这种真实映射论相反动的是,直接承认**是虚拟的,是描写了不存在的事物。
影片中父亲的回忆段落,就是一种直言不讳地自称是虚拟的父亲的真实,所以,那里面的色彩带有一种非现实的夸张成份,情境同样是一种魔幻的色彩。实际上,这一段只不过是一种**镜头对真实的再造与升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一种感觉,再把感觉放大成**,使**成为一种意念化了的感觉,再以这种感觉统帅**的真实。这时**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有意,大声宣称**是主观的,虚拟的,不可信的。其实任何一部**,不都是对生活的虚拟再现吗?但过去的那些所谓真实,都在拼命掩饰自己的虚拟,而一味地声称自己的真实,《大鱼》中高喊自己是虚拟的,的确显示出**的一种诚意,一种不掩饰的诚意。
4、无法圆满的结尾,正显示出美国精神宣传中的虚伪。
父亲的自我炫耀与儿子的全盘否定,构成了**前半部分的主体矛盾。谁是这一矛盾的裁定者?
珍妮弗出现了,这就是影片非常重要的关键段落,在珍妮弗的回忆中,我们看到父亲是一个忠贞的父亲,摒弃了这位女性的示爱,而显示了美国**中少见的拒爱于门外的男人的崇高品质。然而这一段回忆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事实上我们不能通过诱惑男人来证明男人的伟大,因为男人是经不起诱惑的。正像为了不听魔女的歌声,“特洛伊”的英雄们回国时必须把自己绑在船杆上。
但**通过这个最危险的段落,刻划了父亲拒腐蚀,永不染,美国**也显得力屈辞穷了,不得不把道德评价当成塑造人物的一个唯一的法码。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的是,这个他者的叙述者就是准确的吗?可靠的吗?《罗生门》中几乎没有一个客观的观察者,同样,这时的珍妮弗的叙述成为儿子转变对父亲印象的重要转折点,但谁能证明珍妮弗的叙述就是公正的?
但**显然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好这么强调着。于是,父子的对立与矛盾烟消云散,以前的芥蒂与不和也迎刃而解,**终于简单化地走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正是这个结局,却是虚伪的,正像好莱坞塑造的美国精神中所透露出的虚伪一样。
好莱坞塑造美国精神时,以貌似第三者的中立角度进行表现,它的技术与叙述技巧,就像那个珍妮弗一样,是足以令人相信的,但很多情况下,这种叙述是虚伪的。当美国口口声声在世界推销它的价值观时,其实很多情况下,走到了它所标榜的反面。
正像《大鱼》中的这个关键性的叙述的无力一样,很多情况下,美国的自我宣扬,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认同,反而使更多的人们认清了这种虚伪。这正是这个**在最后所给人的一种虚伪的感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