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小说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女性文学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其作品却多以感伤派,哥特式小说的写作形式存在。如:安·拉德克里夫的小说《尤道弗的奥秘》,霍尔福德夫人的小说《初次印象》,范妮·勃尼的小说《西西莉亚》等。
在这些风行一时的叙述方式逐渐令人窒息沉闷时,展现现实行为轨迹的写作形式便变得更令读者喜闻乐见;人们在对哥特式小说中牵强附会的情节以及陈腐的场景进行嘲讽的同时,讽刺的写作手法也随之兴起。
讽刺是一种很巧妙的工具。
经常会有人认为:讽刺就是面带微笑的侮辱;其实不尽然。我们不排除使用讽刺会有更严肃的目的,但通常情况下,它更被用于表现幽默。简单地说,讽刺是把相互对立的事实摆在一起,使人开怀大笑或者会心一笑,进而通过这种对立得出一个新的事实。如果我们理解了讽刺,我们就会对人类的软弱与缺点发笑。
在进入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高潮的准备阶段,因讽刺而备受争议的文学作品莫过于简·奥斯汀的浪漫小说了。她的文章一反“感伤派小说”与“哥特式小说”的传统,往往通过戏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华而不实,虚伪做作,愚蠢自私,势利自负等可笑的弱点;横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
在其后,讽刺手法便逐渐运用在女性写作中,被一些女性批判家认作一种典型的女性工具。
同样,19世纪以后在女性文学中得到较大发展的还有性欲文化。
现实主义女性作家的观念里:小说必须表现出真实的世界,人物真实的想法以及事件的真相,应该展现人们行为的轨迹。
因此,性欲作为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逐渐在女性作品中得到了不可避免的正视。
**《成为简·奥斯汀》中勒弗罗伊与奥斯汀关于《怀特先生的自然历史》有这么一段对话:
“五月的清晨,小雨燕飞来飞去,它们在高空中嬉戏玩耍,然后一只跳到另一只身上,紧抓住不放,它忘记了飞翔,一同往下坠落,越落越深,直到雌鸟发出一声尖利的叫声,声音充满了愉悦……这个情景在汉普郡大自然中很常见吗?”
“…”
“您的无知可以理解,因为您缺少历史?”
“礼数要求我无知!”
“礼数使您变得无知,并使您的文章局限在妇女的层面,如果您真的想要写出大师级的小说,经历是非常重要的。”
显然,这也正说明了在当时社会很多文学作品出自女子手笔或是为女子所读就会被当作低下无趣的原因。 人们普遍认为女子的作品通常无法表现人类的伟大智慧,因为她们的身份地位局限了她们对人性的了解。 女性写作者不得不接受欲望在人类身上引发的动机与冲突,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伟大的作品。
毕竟,性和暴力才是潮流的引领者
而拉德克里夫《尤道弗的奥秘》的成功不正是因为其小说充满了浪漫危险惊恐与暴风雨式超越想象的情节吗。
所以,
我只知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应该是你说的讽刺小说吧:)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由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大力倡导,晚清的小说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形成了晚清小说创作繁荣的局面。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出现,则是中国小说创作进入到又一个繁荣时期的重要标志。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1867-1906)著,共五编60回。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小说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下至佐杂小吏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并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则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作品有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触 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小说在写作方法上仿效《儒林外史》又有所发展,充分运用了夸张、漫话式的讽刺手法,往往寥寥几笔,就将人物的音容体态勾勒出来;又善于描写细节,使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故其后效仿之作颇多,蔚为大观。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1866-1910)著,计108回。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从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为止所耳闻目睹的近200个小故事,勾画出中法战争后至20世纪初的20多年间晚清社会出现的种种怪现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范围比《官场现形记》更为广阔,除官场外,还涉及商场、洋场、科场,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都颇为深刻,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可以帮助读者透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结构全篇,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在中国小说史上开了先河。结构上亦非常巧妙:“九死一生”既是全书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全书结构的主干线,同时又运用了倒叙、插叙等方法,将它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全书繁简适宜,浑然一体。
《老残游记》 刘鹗(1857-1909)著,共20回。刘鹗本是一位企业家、学问家,并不是职业作家,但其文学家之名却远胜企业家和学问家。这部小说是他晚年所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未竟作品。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铁英)为主人公,叙写其在中国北方游历期间的见闻和活动,对清政府的腐朽黑暗,官吏的残暴昏庸,百姓的贫困交迫等等,都有所暴露,尤其着重地对那些名为“清官”,实为酷吏的虐民行为进行了有力抨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国家危亡现实的强烈忧患意识。小说的艺术成就很高。首先是高超的描写技巧,无论状物、写景,还是叙事,都能历历如绘,如千佛山、大明湖的景致,明湖居说书,桃花山月下夜行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次是它的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能用贴切的语言,出色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其三、精巧的结构艺术。小说以游记的形式,以游历为线索,以老残为中心人物,以散文的笔法叙事状物,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小说独特的结构特点。
《孽海花》 曾朴(1872-1935)著,35回。《孽海花》是一部既具有谴责小说、又具有历史小说,还具有政治小说特点的长篇小说。小说写金汮(字雯青)中状元后在苏州纳名妓傅彩云为妾;后奉命出使俄、德、奥、荷等国,带傅彩云同往;归国后,金雯青病死北京,傅彩云离开金家,赴上海重操旧业,改名曹梦兰;后又到天津为妓,称赛金花。小说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线,生动地描写了从同治至光绪30多年间的历史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社会的变迁,暴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没落,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讽刺了那些达官名士,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同时也热情地歌颂了冯子材、刘永福等抗战英雄和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救亡的思想。小说中所写之人物,无不有所影射。在具体写作中,作者采用了近代较流行的块状小说结构与传统的网状小说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感人,井然有序,始终围绕主线,时放时收,东西交错,给人留下就像一朵珠花的感觉。作者又工于细节描写,词采华美,寥寥数笔,就能使人物的神态毕肖,故鲁迅称赞它“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敬梓《儒林外史》、蒲松龄《聊斋志异》
《官场现形记》全书共六十回,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短篇蝉联而成。作品从改良主义的立场出发,抨击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官僚制度。着力地描写他们贪污腐败和媚外卖国的丑态,以及他们对人民的残酷迫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小说通过九死一生(是作者的影子)在二十年中耳闻目见的无数怪现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行将崩溃的清帝国的社会图卷。它所反映的内容比《官场现形记》要广泛,它不仅写官场人物、洋场才子;而且旁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但它的重点还是暴露官场的黑暗。作者笔下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僚,都是肮脏龌龊、贪财无耻的家伙。小说还着力鞭打了洋场才子和斗方名士。作品中还揭发和批判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社会风尚的败坏。
《儒林外史》是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其中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的另一重要主题,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 作者饱含感情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
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合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可以浓缩为“婚姻”、“爱情”两方面,而在对爱情的书写中,她一走上文坛,就带着对爱情幻想的不屑嘲弄,与同时代作家相比,张爱玲有着完全相反的爱情表达。在她的笔下是现实的,更是悲凉的。她揭示了爱情只是一种女性对男性经济的依附关系,看到了没有经济地位的平等,爱情也将是虚空的神话。
《倾城之恋》是一部比较集中表现张爱玲爱情观的作品。书中的白流苏是旧式大户人家的女子,出嫁应该是门当户对,以经济为基础的婚姻,但婚后受尽夫家的毒打和欺凌,奋而离婚,可见旧式婚姻是无爱情可言,它只是女性对男性经济的依附。流苏只得回到娘家,但在资财被势力穷酸的兄嫂哄尽之后,失去了经济的保障,无一寸立足之地。这时候范柳原的出现,给了她一次下赌注的机会……在张爱玲眼里,爱情就是女性求得经济保障的一种手段,一种女性对男性经济依附的关系,在世俗的婚恋中是没有爱情可言。
张爱玲正是想通过自己的小说告诉人们:旧式以经济为基础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可言的,女性只有经济上自立、自强,才能自主地去追求爱情、寻找幸福
《夜行歌》
翩跹,一个自小便被囚魔教的白衣少女:谢云书,一个被掳入魔教备受劫难的飞扬少年。她为了复仇,不惜苦练异功,以致历尽岁月洗磨却身形不变;他为了逃出魔掌,只能忍辱负重,甘为影卫,在她身边如影随形。生生死死,两人一起在刀剑上起舞,共荣共辱。 七年之后。她竟成了堂堂北方武林巨擘的妹妹,得尽宠爱。而他本是名震江南的谢家三公子,有望执掌家族,令无数淑媛侧目。因缘际会,儿女缱绻,曾生死相托的两人却从此各分天涯,一去两相望。 又是四年。他翻遍中原,远涉西京,搜尽碧落黄泉……
《月沉吟》
穿越非我意,卿卿复卿卿。 六国乱世,曾经幸福的一家,四散飘零。我只是想活下去,只是想和我爱的人一起活下去。 春风少年 总角晏晏 红阁画楼人闲 腾云涌烟 怒涛千尺 黑风摧城天变 水阻雾拦三千里 雁来秋去又十年 弦似银钩 魄似蛾眉 凤箫声动新月 南风有翼 夜景阑珊 月下沉吟谁念 销魂出匣定千古 凤鸣千仞动苍天 黄泉碧落不见 生死与君绝 誓夺天下 为红颜 遍染 血 笑 江山 拥婵娟 但看今生 是云翼之梦 还是夜月之缘 ———不同寻常的穿越,江湖朝堂任其游曵。青龙赤螭伴护左右,桃花迷恋不乱其情。
《长孙皇后》上善若水的
贞观二年,长孙皇后难产,一缕芳魂幽幽而去。然而因为一个最初的错误,来自现代社会的孤儿若水投生到刚刚死去的长孙身上,代替这个完美的皇后走完她的下半生。
前朝、后宫;外臣、内戚;天子,还有那几个可爱的孩子……若水渐渐地融入了这个古老的年代。此时国家刚刚稳定,百废待兴,朝廷的求才若渴在臣子和百姓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外族对于中原虎视眈眈,日夜窥伺。若水的到来,不但悄悄改变了长孙皇后的命运,更改变了臣工争权夺势、皇室骨肉相残的可怕局面。
面对这样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妻子,李世民深深地困惑了。她对自己若有若无的回避,对朝政独到精辟的见解,都不似从前。冥冥之中,命运再次异样转动,当若水终于知道长孙身世的巨大秘密时,历史正朝着一个连她也无法预知的未来走去。
若水明明身死,为何三年后又[死而复生]?李世民又将如何对待这场阴差阳错的爱情?大唐帝国盛世牡丹传奇般的一生又将怎样华丽谢幕?敬请阅读盛世华章——《长孙皇后》。
《何处金无可藏娇》
汉武帝的时代,是中国的少年时代。张骞、卫青、霍去病、郭解、朱买臣、司马迁、桑弘羊、东方朔、主父偃……所有后世中国人熟悉不熟悉的天才都出现在这个时代——彼时英雄如潮,汉武帝是浪尖上最炫目的一朵浪花。 而她,重生在这个时代,身份却是已经被汉武帝抛弃的皇后陈阿娇。何处金屋可藏娇?不是以男人为出视点,寻一处金屋,把女人当作物品收藏起来。而是,以皎皎的身份追问天地悠悠何处可有一屋暂得容身、暂得无忧无虑。 金屋藏娇,看似光荣,却实在是古代女子的悲哀。而思想比较自由与古人格格不入的现代女性却要欲寻金屋暂藏,更反讽的是欲寻一金屋而不可的。
《金屋恨》
一个在从小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少女,因为一次护送任务和朋友双双坠入时空的漩涡,寻找前世的情,看着自己身为一个落魄的皇后,带着满身的伤痕累累而去,他却毫不知情,从皇后的位置上被狠狠的摔下,她的身体里居住着两个灵魂,是前世的陈阿娇还是今世的韩雁声,她们不都是一个人吗?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不能爱他,却一次次沦陷在他的关爱之下,为什么一个人的命运会如此悲惨,悲惨中却带着欢欣呢?命中注定的情缘是抹不去的,不是因为爱吗?
《孤芳不自赏》
白娉婷一向不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 她是小敬安王的侍女,却过得比一般**更加矜贵, 所凭恃的不是容貌,而是比男子更睿智聪敏的头脑; 她不需要旁人为她平庸的外在感到遗憾, 她想要的是能够并驾齐驱、一较高下的心灵。 因此,纵使那男人是敌国大将、纵使两人之间尽是谎言与阴谋, 她依旧无法不为这个男人动心, 但是在爱情与忠义之间,只有一个选择, 她仅能祈望,楚北捷的爱,没有自己想象得那样深…… 天底下此女最恨最恶最该杀,天底下此女最柔最慧最应怜。可怜他苦苦追逐的,竟是这样的女子。她叫白娉婷,原是归乐国敬安王府的头号丫环,更是小敬安王不可或缺的军师,正因了她,归乐才可对抗东林国多年。 历来军功显赫的,下场都并不好。敬安王府也并不例外,之后她因一次意外被卖到了东林国,在机缘巧合下,竟认识了那个他,一直与她在沙场上对抗的镇北王楚北捷。 楚北捷初时并不知道她的身份,而她亦有意地隐瞒着身份,以便可知小敬安王下落。可既能与她抗衡,楚北捷又怎么是个平平之辈,任她欺瞒?于是她瞒他,他欺她,可是那感情啊,偏偏这一天天流逝的时间里,越来越浓厚。 可是抉择的那天还是来了。 他以俘虏试她,后她诱他入围,在兵戎相见的那一刻,再没什么可以欺瞒。日夜相对,温柔入骨,不是假的。互相欺瞒,用计诱骗,也不是假的。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国家,即便那之后夜夜对月离魂,她还是说了:“王爷请回,娉婷不送。” 真的很难想象那一刻她的心情,爱不假,民族情亦真,舍情取义,是高尚,可心里又受的是怎么的煎熬?家国之仇、兄妹之谊、知遇之恩甚至军事谋略融于一体,没有枯燥晦涩之感,读来大气磅礴,荡气回肠。 --------------------------------------------------------------- 四国(东林、归乐、北漠、云裳)相争的乱世,两国交战的沙场上,归乐敬安王府婢女白娉婷使计侥胜东林镇北王楚北捷,在为敬安王府取得归乐人民爱戴的同时,也掉入楚北捷精心设计的反间计中,使小敬安王何侠招来毁家灭族之祸。 当精于谋略、骁勇善战的镇北王遇上七窍玲珑心的归乐双琴之白娉婷,在智谋的运筹和心神的交锋中,彼此赞叹,互为倾心。一个是雪月魂魄红颜纤手,一个是天地心志强弩宝刀,中间,却隔了国恨如山。 白雪纷飞的边境,狭道之上,是相伴十五载却遭毁家灭族的何侠;狭道之下,是深情包容并使之砰然心动的楚北捷,她的心何去何从?当理智战胜情感,她不忍无情战火,祸及归乐百姓,甘与之同日同时死,迫他立下五年不犯归乐之约。至此,人尤在,魂已离。 国恨如山,却情深似海,情恨煎熬之下,她选择远避北漠,望能心如止水度过余生。怎料世事多变,东林大军兵临城下,楚北捷于万千兵马之前,三招斩杀北漠上将,北漠国济济可危。为保挚友腹中胎儿不沦为遗腹子,白娉婷不得不与他再次对决于沙场。 独自一人孤立于北漠城楼之上,压下翻滚的思绪,冷然面对对千军万马。 轻抚一曲,弦断,声破,东林退兵二十里。 当惨烈的沙场渗入绵绵儿女情长,这血染的江山也透出柔情的颜色。 自古温柔乡,就是英雄冢。在经过阴谋、毒杀、计诱、猜忌之后,更多的是交付彼此的信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孤芳不自赏》就像是一副大画集,儿女柔情似温馨漫画,江河秀丽似大气国画,战场激杀似血艳油画。书中,人物繁而不杂,情节曲折紧凑,文笔精练大气。作者精心描绘,细细勾画,感动——在不知不觉中沁入你的心肺。
《炎女》较短
他真以为自己是打不死的蟑螂啊! 明明伤重得快要挂掉还爱逞强 辛苦救回他一停命,不知感激就算了 但也不能恩将仇报把她当犯人对待吧 战场上百战无敌的将军跟个恶棍没两样 不但无耻的偷窥她洗澡还强行扣留她 饶是好脾气的她也气得想一把火烧了军营 说来好笑,他爱作“白日梦”关她啥事 又不是她作法让他在大白天见鬼的 明知不该与他有瓜葛,她却管不住自己的心 只是她一直没有把身分对他说清楚、讲明白 那关于他们从前世纠缠到今生的秘密……
男主角 霍去病(蚩尤)
女主角 炎儿(轩辕魃) ----------不要被简介骗了,其实写得不错,过程比较悲伤,但结局是好的。
《独步天下》同学强烈推荐的,我也看了,很好看
这部小说不仅是言情小说,也称得上是历史小说。作者李歆对于描写史实的认真程度近乎苛刻,几乎每个小细节都会认真求证。但是这种追求史实的认真,却没有抹杀她描写爱情的浪漫,整部小说充满了各种类型的爱情。——蛤蟆夯 阿歆的《独步天下》,让我愿意相信这是真实,愿意相信历史的洪流中确有这么一段恋爱生长,只是被正史抹去了而已。多希望皇太极曾那样活过,而那样的皇太极又这么爱恋过,那么痛但幸福过……——樱弱 父母双亡的女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跨越了四百年时空,进入了努尔哈赤时代,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的身上。 历史记载:东哥,全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享年三十四岁…… 民间传说:东哥带着“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咒语出生,自十岁起就令努尔哈赤为之不断发动战争,拥有着“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并成为努尔哈赤生命中的“七大恨”之一。 当一个四百年前的神秘女性拥有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她的生命和爱情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个现代女子突然介入已是定局的历史,直面宿命的安排,她能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吗?她会如何对待趋之若鹜的感情攻势?她在短暂的余生里会引发何等别样传奇? 请看穿越经典写手李歆用最细腻的笔触为您讲述一段四百年前的浪漫经典
命运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 四百年的轮回…… 那一场 爱恨情仇 你是否仍在那里 一如既往的等我? 父母双亡的女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跨越了四百年时空,进入了努尔哈赤时代,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的身上。 历史记载:东哥,全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享年三十四岁…… 民间传说:东哥带着“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咒语出生,自十岁起就令努尔哈赤为之不断发动战争,拥有着“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并成为努尔哈赤生命中的“七大恨”之一。 当一个四百年前的神秘女性拥有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她的生命和爱情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个现代女子突然介入已是定局的历史,直面宿命的安排,她能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吗?她会如何对待趋之若鹜的感情攻势?她在其短暂的余生里会引发何等别样传奇?
《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
故事发生在一个幻歌与史诗交错的年代,它讲述了她和一个男人……
时尚美丽、前卫妩媚的叶茉尔机缘巧合地穿越到三百年前的清朝初年。在错误的世空里,遇见了康熙,一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她以现代文明世界的思维方式,与康熙朝夕相处,相互扶持地一同走过童年、少年,相亲相爱地度过了青春美好的时光。她没有那时女人的矫揉造作,只有自然,自信,自得其乐地生活,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康熙。
前半生,她是他姑姑,辅主登基,做亘古一帝;后半生,她是他妻子,看他运筹帷幄,创千秋大业。
他是皇帝,60年里专宠她一人;他是我孙子辈,却也是我的爱人。
鸾,是传说中的一种鸟儿,没有凤凰的名号,却飞得更高…… 我是历史,我没有页码却可以翻阅…… 我是荣耀,我没有荆冠却可以骄傲…… 我是石头,我没有眼睛却可以见证…… 我是清风,我没有身体却可以听见…… 风的声音…… PS:请大家坐下来……听,夕给你们讲述一个故事,只是故事……厚重历史下那不为人知的很遥远的我心中的童话故事: 他是皇帝,60年里专宠我一人; 他是我孙子辈,却也是我爱人; 前半生,我是他姑姑,辅主登基,做亘古一帝。 后半生,我是他妻子,看他运筹帷幄,创千秋大业。 “半生宠尽风波中,几载秋雨葬旧梦” 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铁凝的这个短篇小说其实是一部精彩的独幕剧。小说的结构属于截取生活横断面的那种,完全符合新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法则。时间是华灯初上的时刻,地点是京城凯特大厦21层的公寓,人物除了相当于道具的服务生之外,只有五个,但基本上没有名字,包括一个名叫“无名氏”的老板,还有他的老同学“会长”,以及“会长”带来赴宴的酿酒师及其夫人,再就是无老板的年轻朋友小司,谐音暗含“小厮”,相当于老板请来陪客的跟班或随从。中心情节只有一个,即无老板在高级公寓设宴款待酿酒师,其他三人作陪,五个人在晚宴上上演了一出令人忍俊不禁的反讽喜剧。
反讽不同于一般的讽刺,人们常说的讽刺是直讽,而反讽是曲讽,是婉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间接讽刺,所以反讽带来的喜剧效果是含蓄的,不露声色的,而一般的讽刺剧带来的喜剧效果是夸张的,主观的,作者的讽刺意图是一望即知的。如果说一般的讽刺剧是“有我之境”,那么反讽的喜剧就是“无我之境”,这是借用王国维论词的境界的说法,但在很大程度上也能说明喜剧的境界。艺术贵在含蓄,正如“无我之境”常常高于“有我之境”一样,反讽的喜剧往往在艺术效果上比直接的讽刺剧更有艺术的生命力。现代人的喜剧神经比古人的更加敏感,其实毋宁说是更加的麻木,所以现代人更喜欢反讽,那种直接的嘲弄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智性追求,现代人需要的是曲里拐弯式的变形了的喜剧感,说白了就是现代哲学中普遍流行的荒诞感。这种荒诞感不是作者直接在叙述中表达出来的情绪语言,而是作者在不经意中,在不动声色中,在冷静的叙述中暗示出来的,即使是偶尔泄露了作者的讽刺意图,也是点到即止,整体的内敛的艺术氛围是不会被破坏的。显然,铁凝的这篇《飞行酿酒师》正属于这种不露声色的反讽喜剧。五个人不同程度上的鄙俗气息是随着作者沉静的叙述而慢慢显露出来的,这种骨子里面的鄙俗与他们所置身的那种富丽堂皇的看似高雅脱俗的环境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正所谓“语境对陈述的歪曲”,铁凝这篇小说的构思深得布鲁克斯所点出的反讽艺术的精髓。高雅的外在环境与鄙俗的内在精神之间无形地形成了一种荒诞的艺术张力,五个人之间仿佛在进行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心理拉锯战,在舒缓的节奏中暗藏着角力的紧张,在觥筹交错和酒足饭饱中暴露了当今富人们的心理暗疾。
不难看出,在这出荒诞情景剧中,反讽的力量是逐步显示出来的,而且越到后面反讽的力量越深刻。最初,反讽的对象一直是指向客人的,主要是酿酒师,还有他的夫人和那位充当中间人的会长。但到最后,作为东道主的无老板和小司也成了反讽的对象,尤其是无老板身上蕴含着别具一格的反讽意味,这就超出了一般读者的想象了。作者以此颠覆了常见的二元对立人物结构模式,主与客,一起在消解中露出真相。酿酒师是个“飞人”,据说三年之内飞到新疆库尔勒飞了一百多趟,他在库尔勒买了一大片土地,其主要工作就是四处拉人到库尔勒投资葡萄园,其实是投资房地产,至于种植葡萄酿酒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所以酿酒师的身份是虚的,他的实际身份是商人,是务虚的房地产投资商,而非务实的葡萄园种植商。他年轻漂亮的夫人实际上是他的投资招牌。随他一起赴宴的会长也是他的一个托儿,这个不知道是什么会的会长其实是一个经纪人,一个掮客,他打着文化的幌子四处招商引资,暗中贩卖铜臭的勾当。会长唯独对吃很在行,他点的“鸽包燕”在美丽的名字中流淌着血腥和暴力,这与他的会长身份相反相成,大异其趣。酿酒师更是名不副实,他对无老板的葡萄酒嗜好一点也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只是无老板的身家财产,只想着如何把无老板的五百万投资弄进自己的腰包。他带来的高档葡萄酒“学院风”其实是一个骗局,不过是盗用外国名牌罢了。如果仅仅只是暴露酿酒师及其夫人还有会长言不由衷、名不副实的荒唐本相,那么这出戏也就太皮相了。有意思的是,叙述到最后,读者发现,原来一直以真正的葡萄酒行家身份出现的小司也是一个饕餮之徒,除了在职业学院充当酿酒讲师,他还经营酒吧,本质上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但他对无老板的驳诘无疑是有力量的,他使无老板最后意识到,一个有钱有闲的人把一个大活人扣在自己身边聊酿酒,这本身也就是一种荒唐!
无老板终于在自己的这场荒唐的“接客”中醒悟,原自以为高雅的他也意识到了内心的鄙俗,遗憾的是,他已经找不到回归本真的心路了。
李遇春,著名评论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取材于现实的真人真事,一个乡村医生夫人的服毒案。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艾玛的女人,虽出身农家,却自幼受到修道院里大家闺秀式的教育,学过刺绣,会弹钢琴,会画素描画,阅读过大量爱情小说。她长得漂亮可爱,生性风流,崇拜奢华,羡慕贵妇,梦想有朝一日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 是现实中活脱的浪漫主义人物。
然而,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往往横亘着巨大的鸿沟。 为了实现她朝思暮想的幸福,她结婚了,却是嫁了一个平庸之辈。满于现状的丈夫,平淡无奇的生活,使得自视清高的艾玛怒火中烧,她看不起夏尔,先后两次出轨,债台高筑,以致最后走向绝路。
艾玛的一生,从最初的农家少女,成为乡村医生的妻子,子爵的舞伴,莱昂眼中的情人,罗多夫的情妇,最后堕落为一个罪人,走投无路,服毒自杀。 她的一生,展示的是一个浪漫主义梦想幻灭的过程。
艾玛的丈夫,夏尔,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平庸无趣之人。他外形笨拙,内在愚蠢,性格软弱,毫无抱负。婚前唯母命是从,婚后唯妻命是从。个人没有主见和魄力,生活更没有浪漫和新意。
他一个人快乐地满足于婚后无忧无虑的生活中,美丽的妻子,简单的幸福,令他沉迷,叫他心醉。殊不知他眼中的美妙佳人却是一位不安现状、脚不沾地之人。他一直以为她和他一样陶醉在新婚的二人世界,殊不知她在婚后经历了一个他无从了解的心理历程。转而一心向往书本中的热情与陶醉、天上的情人、永久的浪漫、灵魂深处意外的甜蜜。
夫妻二人,一个是现实主义的庸人,另一个则是浪漫主义的怨妇。她做许多小事都能得到他的好感;而她越看他,就越有气。
他们婚姻结合不当的喜剧巧合,引发了随之而来的悲剧命运。对于夏尔而言,婚姻带给他前所未有的幸福。他百般娇惯他的妻子,尽己所能满足她的愿望,却不知道她所要的是他力所不能及的。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艾玛前后两次的婚外情都离不开夏尔无意地“成全”。一次是夏尔让艾玛和罗多夫一块骑马散心,一次是夏尔把艾玛一个人留在卢昂和莱昂去看戏。 他的愚蠢在于,想不到妻子会伙同别的男人来践踏他的爱与好心。
艾玛的出轨,一方面是自己对寻欢作乐的期待、对永不褪色的幻想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对夏尔庸俗之气的报复。 生活在浪漫空想中的她,讨厌平淡的生活,丈夫的平凡和无所作为更让她无法容忍。所以,一旦有机会享受她那所谓的幸福的狂热,便义无反顾,不但不觉愧疚,反有一种复仇的快感。
夏尔不懂她,永远也走不进她的内心世界,却义无反顾的爱她。直到艾玛死后,夏尔发现她当年的出轨事件,非但不怪她,反恨自己不是她的婚外恋人。直到死,手中还拿着她的一缕头发。
说到底,艾玛不是一个值得痴情去爱的妻子,这便是夏尔的悲剧。
艾玛先后有两个情人,一个是损人利己、趁虚而入的情场老手罗多夫,一个是年轻漂亮,有浪漫主义理想却胆小怕事的实习生莱昂。
罗多夫,艾玛的第一个情人,是于谢堡的单身汉,拥有地产和农场。当然,他是情场高手,和女人往来很多,对风流事了如指掌,一眼就能看懂女人。对于艾玛他投其所好,会说些浪漫主义的情话,艾玛错把他当成自己梦寐以求的情人,却不知一开始她就是被算计的。
“只要三句情话,她就会服服帖帖!她一定很温柔!可爱! …… 是的,不过事成之后,怎样摆脱她呢?” 这是书中罗多夫第一次见到艾玛之后的心理活动。
罗多夫用他的情场手腕没费多少力气便抱得美人归,艾玛起初半推半就,继而难舍难分,最后渴求与其私奔,而这个令她不顾一切犹如飞蛾扑火的决断,在罗多夫而言,却是 “包袱” 和 “麻烦” , “谁干这种傻事” !他们之间往返的情书,在罗多夫看来也全是 “胡诌” ,最后,他对艾玛的定义为 “可怜的小女人” 。
艾玛的惨遭抛弃,是读者一开始就看在眼里的,她的大病一场博不来大家的同情。只是在内心深处平生诸多感慨。
如果说艾玛的婚姻是她情感生活之大不幸的话,那么她的出轨,则是这不幸的延伸。而如果说艾玛的婚姻是她对浪漫爱情不懈追求的讽刺的话,那么她的堕落,则是这讽刺的反讽。
无疑,罗多夫是遭众人唾弃的角色,他不负责任,玩弄情感于股掌之上,然而,他作为男人的理智和果断却不得不令人称道。其实,在风月场上,男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时候攻,什么时候守,什么时候撤,他们一直都心中有数,只是被爱情蒙蔽双眼的女人们太过感情用事,步步陷落,从而一步步加深自己起初本就注定了的悲剧。
还是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艾玛的惨遭抛弃除了她没能在一开始就看出罗多夫的本来面目之外,更重要的是,她自己本就缺乏自尊自爱之心。 毕竟,没有最初的堡垒松动、投怀送抱,又何谈后来的伤害。更可恨的,她本来就是一个生性风流之人,又何谈被遗弃后的自尊与清白?
莱昂,是艾玛的第二个情人。在他们中间有一段插曲,艾玛认识莱昂是在罗多夫之前。莱昂年轻漂亮、单纯聪明,多才多艺。喜欢诗歌文学、会画水彩画,会读高音乐谱。两人一见如故,却因他的胆小和保守,错把艾玛当成可望不可及的贤妻良母。
他们再次见面便是在艾玛遭罗多夫抛弃,大病初愈后。这个时候,莱昂经过巴黎酒店女郎的熏染,已不是当年那个羞涩腼腆的少男了。 虽然他仍然胆小怕事,又不好意思,但胆小鬼一旦狠了心,反倒更难阻挡。 更何况艾玛的阻挡之心我们很难断其真假。于是,二人迅速纠缠在一起。
其实,从很大程度上,他们情投意合,有共同语言和爱好,特别是在最初的相遇中,彼此能够带给对方精神层面的满足与安慰。然而,当他们经过岁月的磨砺,时过境迁,再次将他们相勾连的却少有单纯的情感,多是纯粹的欲望了。
再加上,他们两人的品性毕竟不同,在幻想中寻求个人欲望满足的艾玛债台高筑却不自知,越来越追求生活的享受,每周一次的旅馆幽会使情人间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也慢慢变淡,直至荡然无存。
有时我想,如果艾玛和莱昂早能相遇,他们之间的情投意合或许能助他们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或者,他们的不轨之情如果出现在艾玛与罗多夫之前,其结局也许会好些。谁知道呢!
毕竟,在当时浮躁的法国,婚外情现象普遍存在,而社会舆论对其也比较宽容,人们之间的风流艳事不足为奇。 而艾玛放任自己的愿望与贪恋,一味追求寻欢作乐的经验与永不褪色的幻想,以此为本,没有廉耻与底线,何谈如愿以偿,又在何处能寻到属于她的幸福呢?
艾玛是个浪漫、多情的女子,追求浪漫与幸福本没有错,而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渴望绚烂美妙的爱情也是情理之中。讲真,有哪个女孩没有梦想过自己的白马王子,没有期盼过浪漫的爱情归宿呢?但梦想和现实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即便这距离不是难以跨越的鸿沟,也不是凭一己之愿,就轻易抹去的。 艾玛,错就错在,精神世界脱离现实太远。
艾玛的悲剧,不在她平庸的丈夫,也不在她的绝情的情人,而在个人对现实的逃避、对想入非非的虚无爱情的追求。
对浪漫主义的过分追求,不惜一切,反倒将其化为庸俗。过度追求虚妄之物,而不懂得静心抬头,是追求者的无知和愚蠢。艾玛,是庸俗浪漫主义的牺牲品。
故事最后,艾玛于万般无奈中服毒自杀,两个情人没有一个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死后,罗多夫只送了一张名片,而莱昂的结婚请柬也几乎在同一时期送到。她美丽的衣服被贴身侍女偷光,每个人都来占便宜,讨钢琴课费的、讨租书费的、讨信件邮寄费的。反倒是艾玛一直不屑一顾的丈夫爱屋及乌,宁愿负债累累,也不肯变卖她房间里的东西。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艾玛生前看到的只是一部分。 她哪里知道在她一直梦寐以求而不得的上流社会,那些王孙公子,那些贵妇**,他们的夜夜笙歌、奢侈享乐,也有隐藏在暗地的不堪和丑陋?这世上,哪有书上所说的晶莹剔透的爱情、奢华的不受牵绊的享受、至真至纯完美无暇的腐朽?
所以说,艾玛的悲剧,于当时的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外省,是一个单调沉闷、闭塞狭隘的世界,贵族、地主、高利贷者、市侩的丑恶与狡诈,资本主义社会的堕落和腐朽,都是艾玛头脑中消极浪漫主义的始作俑者,而个人理想在这种现实的对照之下是多么的苍白可笑,所以,艾玛的悲惨结局自她的理想形成之时就早已注定。
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曾提到过福楼拜和他的这部作品。他说:福楼拜30岁的时候才开始写《包法利夫人》,早期作品都有私人性质,到了现在,他的目标就不仅是真实了,而是客观——
他决心去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中间不发表任何个人意见,也不对人物做任何褒贬。纵使他对某个人物抱有同情,也不动声色;就算某个人物的愚蠢让他恼火,或者某个人物的卑劣让他愤慨不已,他也不向读者展示一点个人感情。
所以,《包法利夫人》成了“客观艺术”的典范,就如同我们的现实生活,书中几乎没有正面的完美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或恶的,或蠢的本性,善良的、十全十美的主人公在这里不存在,而十恶不赦的人,也没有。
作者没有对主要人物进行艺术化的改造和美化,只是客观地描述人物和故事本身。 首先,这个作品的故事构架和主要人物是源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然后故事中的景色描写和人物感知也都出自当事人的感觉,这一点在故事中显而易见。
除此之外,就是《包法利夫人》中浪漫主义的现实化,和现实主义的浪漫化了。 我们都知道艾玛是浪漫主义人物的代表,但在她的浪漫思想的影响下,一直生活在现实中的夏尔在最后也开始变得浪漫了。比如,艾玛的出轨没有引发他的憎恨,反而到死他都拿着她的一绺头发。 堪称“浪漫主义的情痴”。
而艾玛,她的浪漫主义却在一次次的求之不得后,一步步向着庸俗化发展。 当梦幻的泡沫一一破灭,不得不将它们归于现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