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与国王》是真实的故事。本片根据史实改编而成,是一部场面浩大的浪漫爱情**,重新诠释了寡居的英籍女教师安娜里欧诺文以及暹逻(或十九世纪泰国)国王之间著名的爱情故事。
故事讲述了里欧诺文太太在抵达泰国之后,立即遭遇难以克服的障碍。她是个带着稚子的年轻寡妇,必须适应在传泰国社会中的地位,同时负责教育孟卡国王的五十八名子女。
《安娜与国王》改编自1944年出版的玛格丽特兰登(Margaret Landon)著作《安娜与暹罗王》。
1862年:安娜在新加坡教书。当时她守寡,育有一儿一女。在暹罗驻新加坡领事的推荐下,带着儿子路易赴暹罗,教导皇家子弟和女士英文,月薪100美元。
1867年:安娜赴美国度假,之后再也没有回暹罗。
1868年:蒙库王驾崩,15岁的朱拉隆功王子继位。
1870年:安娜已定居美国,在《大西洋》月刊发表第一篇文章“在暹罗王宫的英国女教师”。之后陆续发表一系列文章。
1915年:安娜在加拿大蒙特里逝世。
1944年:玛格丽特·兰登出版《安娜与暹罗王》。
扩展资料:
“总是让人吃惊的是,有意义的时光总是只占生命的一小部分。经常是,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过去了。”“即使它照亮了未来,并让人无法忘记那个主人公。”“安娜,就是这样照亮了暹罗。”在影片结尾朱拉朗康王子这样独白。
英国妇女安娜受国王蒙空聘书前往暹罗做宫庭教师。由于东西方文化及各自性格上的差异,她与国王的子女乃至国王本人时有冲突,安娜屡次欲走。但是随着了解的加深,安娜获得了王室的认可并与国王蒙空互生情愫。
影片中安娜代表着西方文化,而她所处的暹罗人物环境则代表了东方文化,因此整部**穿插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国王蒙空聘请安娜作为王族子弟的教师,让西方文化深入到宫廷内部,这一点足见蒙空学习西方的决心,也是安娜能够忍受文化冲突而留下来的支撑力量。毕竟安娜所教的是暹罗将来的继承人,而事实上,安娜的西方教育对朱拉朗康在他继位后所推行的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安娜其人,充满了自由精神,是勇敢坚强的女性代表,也是智慧的人,令高高在上的国王蒙空也佩服的英国女人。
从这部**中,不仅能够了解东方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而且可以从一系列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中认识到文化的差异冲突,也进一步认识到摒弃文化中心主义、消除文化歧视和偏见、对异文化的包容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着墨最多的就是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两人不顾世俗眼光,抛弃一切也要在一起,如果是现在的社会里,那该是多么浪漫的事情啊!可惜,在那时的俄国,封建贵族虽然处于末端,但是还是社会主流,尤其他们二人都处于社会上层,那么聚焦于他们的眼光是数目众多的,是毒辣无情的,是苛刻的。虽然他们两个都为了爱情抛弃了很多,但是根本上他们两个的地位是不相等的,渥伦斯基的抛弃的一切转瞬就可以恢复,但是在那个女人依附男人的时代,安娜抛弃自己有权势的丈夫,这就决定了她以后的生活只能依靠渥伦斯基,而渥伦斯基只是一个玩惯了的花花公子,所以她在心里还是对他的爱心存怀疑,加上对儿子抚养权争取的无望以及上流社会的讽刺,所以才最后绝望的死去。安娜是坚强的,她勇敢的追求爱情;安娜是软弱的,她面对社会的重重压力,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安娜是单纯的,冲动的,为了浅浅的爱情便义无反顾的抛弃家庭;安娜还是高贵的,她宁愿舍弃生命也要摆脱残酷社会的压迫。当一个女人失去了她自认为高于一切,甚至是生命的爱情而又不能像男人那样自由抉择命运的时候,她就只剩下一条路:走向死亡。自古以来,为情而走向悲剧的女性多半是这样。这样的爱情也是悲剧收尾。
没有叫安娜的。在**《真爱至上》剧情中,没有叫安娜的,结局是沙拉和卡尔二人互相爱慕,在关系要取得突破时被电话铃声打断,沙拉要照顾患精神病的弟弟,这段感情无疾而终。《真爱至上》是由理查德·柯蒂斯自编自导,休·格兰特、科林·费尔斯、艾玛·汤普森、凯拉·奈特莉等联袂出演的浪漫爱情喜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