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为“**奇才”一点也不为过,这位以史诗片《辛德勒名单》而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大导演,他的知名度却以《大白鲨》、《ET》、《侏罗纪公园》等著名的商业娱乐片为更多的**迷们所知
代表作:《大白鲨》、《ET外星人》、《侏罗纪公园》、《辛德勒名单》、《失落的世界》、《拯救大兵瑞恩》
所获奖项 :1998年,《拯救大兵雷恩》获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995年,美国**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1993年,《辛德勒名单》获美国奥斯 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986年,获美国影艺学院颁发欧文塔尔波格成就奖
从个人特点来讲
詹姆斯卡梅隆个性就有点格格不入了,但是能力并不能被这一点缺点所掩盖。
他喜欢富有创意的剧本、完美的特技、鲜活的人物以及在他后面的**中频频出现的女性英雄。
《星球大战》就不用多说了
在他的多数**里面似乎喜欢有一个壮汉,从史泰龙到施瓦辛格。
他淋漓尽致的做出自己理解的表现
还有《泰坦尼克号》这部**在**史上可谓是毁誉参半,既有大肆吹捧者,也有极力贬低者,但却忠实地保持了詹姆斯·卡梅隆**的一贯风格,情节扣人心弦,特技出神入化。
在每一篇详尽描述詹姆斯·卡梅隆生平的文章里,几乎都要不可避免地使用“恶名昭著”这个词——没错,他在拍摄地是个苟求、专横的“暴君”;在家庭中是个不会体贴并且见异思迁的丈夫;在好莱坞同行看来,卡梅隆是一个偏执狂和烧钱的机器。然而在很多普通影迷眼里,这些指责完全无关紧要,它们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就是出于嫉妒的恶意攻击,世界上只有一个詹姆斯·卡梅隆,那就是大英雄詹姆斯·卡梅隆、大天才詹姆斯·卡梅隆、无以伦比,无所不能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无疑,詹姆斯·卡梅隆是二十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导演之一,他曾经两度创造**投资的最高纪录,拍摄过一部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平了一部影片获得奥斯卡奖数目的纪录,并且每一部影片都为以后的**树立了技术的标杆。在说起詹姆斯·卡梅隆的时候,人们不免要提到另一位杰出的商业片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能跟这位二十世纪的**巨人相提并论,本身就说明了卡梅隆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下面关于卡梅隆生平和作品的叙述中,笔者也不免要将他和斯皮尔伯格进行一些饶有趣味的比较。
生于洛杉矶,小时候最喜欢玩模型火车,还有一个喜爱的游戏就是自己筑一个小火山,最后再把它摧毁来玩一个火山喷发。长大当了导演,他终于可以让儿时的梦在银幕上变成现实了。作为一个年轻的导演,迈克尔·贝是拍MTV和广告起家的,他的**作品并不太多,所以他不会放弃每一部可以让他过炸瘾的机会。以动作片当家的好莱坞,向来不缺独当一面的动作片大导演,远到早些年拍《终结者》、《泰坦尼克》的詹姆斯·卡梅隆;近到以《指环王》系列打响的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以及来自香港的“外援”吴宇森,都是些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大腕级动作片导演。而说到支撑起美国**票房半壁江山的动作片,著名的动作片导演迈克尔·贝则是不可不提的人物。
1995年的《绝地战警》全美票房6500万,低成本高票房,为迈克尔贝打响了第一炮
1996年的《勇闯夺命岛》全球票房34亿,这是迈克尔贝事业的第一个颠峰
1998年的《世界末日》全球票房55亿,这是迈克尔贝最成功一部**,甚至在全球票房上赢了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拯救大兵瑞恩将近一个亿
2001年的《珍珠港》全球票房:45亿,该片只能不能完全算是失败,只能算是中规中距
2003年的《绝地战警2》全球票房:25亿,该片延续了第一部的成功,迈克尔贝在该片中处理动作场面也有过人之处,但该片的投资也远远高于第一部,这样的票房收入,也让杰瑞布洛克海默和迈克尔贝的合作走到了尽头
2005年的《逃出克隆岛》投资13亿,全美票房仅为3000万,江郎才尽的迈克尔贝已经在彻底失控,这是他加盟梦工厂的第一部影片,却以票房和评论的双败收场
2006年的《变形金刚真人版》这部梦工厂2006年的重头戏,原定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担任制片,迈克尔但任导演的,但《逃出克隆岛》的失败,不得不让梦工厂重新考虑这样的投资是否值得(2006)
说起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知道的人不能算少,即便是不知道贝松的名字,恐怕也不会没有看过他导演的影片《杀手莱昂》和《第五元素》。但是当我准备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国内几乎找不到关于他的任何背景材料。这种尴尬的局面还发生在他自己的国家法国:尽管贝松的声望在国际影坛如日中天,在推崇艺术**著称的法国,吕克·贝松却始终是个毁誉参半的孤独的探索者,他甚至被说成是向好莱坞**投降的反面典型。为此,苦闷的贝松常常要飘浮过海去好莱坞寻觅知音。
蓝天碧海丁的少年梦
吕克·贝松1959年3月18日生于巴黎,幼年的理想是做一名潜水运动员和航海家。但是17岁时的一次潜水事故打破了他的童年梦想。贝松很快调整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决心做一名**制片人,于是19岁那年来到美国洛杉矶,学习了3个月的**制作课程。并开始拍摄一些试验短片。1983年,贝松的**处女作《最后的战斗》问世,这部多次获奖的黑白、宽银幕的无声科幻片,据说是23岁的他用3法郎六苏拍成的。吕克·贝松似乎向世人证明了,在法国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找不到投资,依旧可以拍出与众不同的**。也正因如此,贝松曾经一度被奉为法国年轻导演的开路先锋,不管他乐意不乐意这一称呼。 《地铁》和《碧海蓝天》为吕克·贝松在国内和国际赢得了声誉。虽然当年的法国凯撒奖有点吝啬地仅仅将“最佳录音”和“最佳音乐”奖授予《碧海蓝天》.但是贝松却公开表示这部影片是其导演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作品。毕竟,这部作品倾注了贝松少年时的激情和梦想,贝松终于可以用他的摄影机捕捉他童年时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潜水员杰克最后葬身大海,更确切的说,那是他真正的生存,杰克莫不就是贝松理想中的化身?
80年代的法国有所谓BBC年轻导演之说,即专指Beinex、 Besson、 Carax(贝内克斯、贝松、卡拉克斯)这三位新锐导演尽管有很多相同与不同,但其最大的共同点却是对蓝色莫名其妙的偏爱。从贝内克斯1980年拍的《女歌星》开始,蓝色就充满了银慕,卡拉卡斯则拍了《卑贱的血统》;而贝松的《碧海蓝天》更是从片名到内容都蓝色的调子。贝松苦心孤诣营造的对大海的向往和浪漫情怀自然是无人能比,其精彩的水下摄影恐怕令《钢琴课》和《泰但尼克号》的导演也受益匪浅。
法兰西孤独的探索者
《尼基塔》与《杀手莱昂》是吕克·贝松由艺术影片向商业影片的成功过渡。《尼墓塔》讲述了一个暴力团女成员是如何被改造为国家职业特工杀手的过程,其特工杀手的身份和她内心深处爱情和人性的萌动构成了这部影片的独到之处,而《杀手莱昂》讲述 了一个渴望从善的杀手和一个渴望复仇从恶的女孩之间的故事。这部带有艺术气质的法国商业片至今仍是世界各国的**学子们精精乐道的范例,其中的许多细节诸如莱昂身边的那株绿色的植物和“记住永远不要杀妇女和孩子”等精彩对白令人难忘。单凭那株绿色的植物,就不是好莱坞的编剧所能想到的。《杀手莱昂》夺得了当年凯撒奖最佳影片奖,贝松则荣获最佳导演奖。自90年代以来,法国艺术**的繁荣将法国商业**推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在法国以外的地方,拍艺术**是雳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你要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在法国则不同,如果一个**艺术家要去拍迎合大众口味的商业**,似乎而要更大的勇气。吕克·贝松就是这样一位“不合时宜”的导演。
80年代中期,贝松拍摄了《地铁》,《蕾海蓝天》等艺术**之后,被法国评论界称为前途无限的年轻导演; 90年代贝松在拍摄了《杀手莱昂》、《第五元素》之后,却受到了法国**理论界的轻视。《第五元素》1997年在全球创下了2亿7千万美元的收益,名列当年世界**的第三名,不管评论界如何评论这部**,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法国导演眼中的未来世界,在电脑高科技与时空交错的叙事中,带给我们一丝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吕克·贝松是当代法国**影坛最受瞩目而有争议最大的导演。尽管《第五元素》在商业上的成功使得法国最大的**公司高蒙公司的营业额翻了一翻,但是贝松在国内却常常被说成是向好莱坞**投降的反面典型。为此,苦闷的贝松常常要飘浮过海去好莱坞寻觅知音。影片《第五元素》集科幻、惊险和打斗于一身,是欧洲有史以来第一部成本高达近一亿美元的英语对白影片,显示了法国**人复兴本国和欧洲**业的决心和勇气,影片莱获1997年戛纳国际**节技术大奖,真故事内容本是吕克·贝松在16岁时就开始构思,当时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刚刚问世,显然贝松的想象和构思与之相比还很不成熟。
事隔20年之后,贝松依旧念念不忘少年时代的构想,经过20年的筹划.该剧本具备了贝松前五部故事片的基本要素。虽然有评论认为《第五元素》似乎更像是一部法国未来主义的滑稽笑剧,认为不过是视觉效果做得好,但是1997年在第50届夏纳**节开幕式上作为开幕影片放映的时候,这部表现人类未来23世纪的科幻片还是引起了轰动。影片中,布鲁斯·威利斯扮演的主人公驾驶着他的那辆抗地球引力的**出租汽车飞越纽约城市上空的镜头,与卢卡斯的星际字宙飞船相比毫不逊色。当年那个看着《星球大战》长大的贝松,20年后终于和卢卡斯站到了一起。
走向世界的吕克·贝松
早在《碧海蓝天》中,吕克·贝松就显示出他对大制作和宏大场面的迷恋与追求。从《第五元素》和《圣女贞德》开始,贝松日渐游离他过去所从属的那种**形态,将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不仅在类型方式上玩尽花招,还在制作成本上不断升级,这也许就是贝松在本国遭到非议的主要原因。而此时的好莱坞也开始在世界各国招兵买马,其首选就是吴宇森和吕克·贝松。贝松法国式的浪漫风情以及吴宇森东方味的英雄情结倍受好莱坞的青睬与模仿。贝松最终用《第五元素》和《圣女贞德》证明了娱乐大片不是好莱坞的专利,法国人不仅能制造低成本、小制作的艺术**,还能生产在全球盈利的商业巨片,一个法国人可以在美国的地盘上“与他们相抗衡。今天的贝松似乎成了成功的榜样,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将他看作和斯皮尔伯格同一类型的商业片大导演,但是殊不知贝松能够走到今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作为第一部高成本的欧洲影片,《第五元素》1997年夏天在影院公映的时候,开始票房并不令人乐观,看惯了艺术影片的法国观众和受到好莱坞商业大片熏陶的美国观众并不抱有太多的兴趣。影评人的反映也是贬大子褒,影片最为致命之处还在于它高达1亿美元的巨额成本。但是奇迹出现了,《第五元素》居然克服了它的先天不足和不祥预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几个主要西方国家广泛放映,影片是大赚了一笔,但是评论界对贝松和这部影片的依旧低调处理。
吕克·贝松并不因为这些评价动摇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他要拍一部法国人和美国人都叫好的影片。他的《圣女贞德》选取了历史和现实,民族和国际的恰当交融,拍完之后好评人潮。圣女贞德是法国人心目中的女神,她以自己的生命成就了一曲不朽的传说。有关圣女贞德的,视作品不计其数,可是只有三部影片值得在**史上留下一笔,他们分别是:德莱叶导演的为**默片时代划上精彩句号的《圣女贞德受难记》;布莱松导演的极度忠实于宗教情节和原审判材料的《圣女贞德受难》:吕克·贝松耗时三年拍摄的史诗性巨片《圣女贞德》。
布莱松的《圣女贞德受骓》仅仅截取了贞德受审和走向火刑架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宗教信念和历史的真实瞬间。而吕克,贝松的《圣女贞德》则展示了波澜壮阔的英法百年战争和贞德作为一个少女和法兰西战士的浪漫情怀。和布莱松一样,吕克,贝松也是注国影坛一位孤独的探索者,也许这是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法国导演的唯一相同之处。也许正是这唯一的相同,才使得他们同样偏爱贞德这个历史人物,只不过他们诠释历史人物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吕克·贝松的导演手记里我们看到贝松对贞德的评价:、贞德是我们的先祖,在她的信念和纯真之间捕捉到的东西,又在她的时代失去,正像我们在自己的时代所失去的一样,”贝松在这部影片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独到思考:“难道人类的思想必得沿着如此曲折的道路,才能发现隐藏在邪恶背后的善良吗?”
吕克·贝松这位影坛孤独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业巨片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对历史和生命的终极认识,触摸到他作为一名法兰西战士的心路历程。无论是《碧海蓝天》中的杰克,是《杀手莱昂》中的杀手,还是《圣女贞德》中贞德,我们都会感到:这就是吕克·贝松。
吴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于广州,1951年随父母移居香港,由于父亲患病不能工作,由母亲负担养家的重担,生活十分清苦。中学刚毕业时父亲就去世了,全赖母亲在工地抬石子负担家计,他也只能打消了去台湾学建筑或是美术的升学梦。此时吴宇森就读于一家教会学校,精读了许多神学、历史、哲学、美术著作。吴宇森中学时代经常从课堂上溜出来跑到**院去看**,他最喜欢的是好莱坞的黑帮片,西部片以及黄金时期的歌舞片。这些**的共同点是画面都充满了动感。吴宇森最崇拜的导演是法国暴力导演皮埃尔·迈尔维勒,此人的作品在暴力中透着浓郁的人情味。但对吴宇森影响最大的人却是拍过《野人帮》的山姆·派金帕,可以说,吴宇森**中对慢镜的运用以及让角色在圣歌中进行搏命激战的处理方式都是山姆**语言的发扬光大。
1971年,吴宇森到邵氏影业公司跟随当时最著名的动作片导演张彻拍片。张彻的作品在当时的**市场中横行无阻,吴宇森从中也学到了许多专业技巧,用吴宇森的话说,“把张彻**中的刀换成枪,那么就会很象我的《英雄本色》了。”在张彻身边两年后,吴宇森开始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过客》。此片的武术指导就是今日香港影坛的大哥成龙,当时两人都是影坛小辈,所以《过客》也没有产生什么反响。之后他到嘉禾担任导演长达十年(1973-1983)。在这十年间他拍了许多完全讨好市场的喜剧,1973年他导演了《铁汉柔情》,之后他又拍了不少的低成本的**,如《女子跆拳群英会》(1976)、《帝女花》(1976)、《少林门》 (1976)等,后他又执导了《发钱寒》(1977)、《大煞星与小妹头》(1978)、《哈�夜归人》(1978)、豪侠(1979)、《滑稽时代》(1980)、八彩林亚珍(1982)等喜剧**。这段时期被他自己称作“喜剧的十年”。
1983年他从嘉禾到新艺城后,事业沉入谷底,被外放到台湾沉潜了将近三年。然而他也因祸得福在台湾交了许多好朋友,也见识到台湾演艺圈中迥异于香港的浓郁的人情味。在1985年《笑匠》票房惨败后他只身回到香港,加入了徐克的“**工作室”。在70年代末,他曾受聘于中国**工作室做制片助理和剧本检查员。在这期间美国的新生代导演萨姆.佩金法和斯坦利.库伯力克给了他很多灵感,他们作品中的暴力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八十年代中期,吴宇森的**生涯停滞不前。1986年在徐克的帮助下,成功执导了《英雄本色》,该片奠定了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的**风格,以至后来的《英雄本色2》(1987)和《喋血双雄》(1989)都沿袭了这一风格。
《英雄本色》不仅是吴宇森的人生转折点,也是香港**的一座丰碑。在创作此片时,吴宇森豪气必现,多年来在影坛积郁已久的失意与报复尽透每一个画面,其精细的分流与流畅如歌的剪接在今天看来仍无可挑剔。这部大场面、高质量的作品震撼了所有观众和影人。这部片子还为香港**发现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徐克、程晓东、潘恒生、张国荣以及当年同样失意影坛,被称做“票房毒药”的周润发。吴宇森是进行了一次赌博,然而他赢了,一群失意、蛰伏的男人征服了命运,相互迸发出了无比耀眼的光芒!
1989年的《喋血双雄》也许是吴宇森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至今,吴宇森还没有哪部作品超越此片所创造出的意境:无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友情,惺惺相惜的江湖兄弟和各自不可动摇的做人原则。吴宇森用极为自信的手法让暴力世界中弥漫出无法言语的浪漫,华丽而控制自如的镜头、精练的对白以及舞蹈般的枪战动作令人为之倾倒。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决战,可以代表暴力美学的精髓:烛光中映出的圣母像,背景中掠过的白鸽,一对最不应成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执行着自己心目中的正义。正象吴宇森所说:“这是我最想用镜头来表达出的东西,哲学式的**,骑士般的主角,也表达了我心中的理想。”
《喋血双雄》后,吴宇森因意见不合脱离了徐克的“**工作室”,自组公司拍摄了《喋血街头》、《纵横四海》、《辣手神探》等动作片。
1993年环球**公司投资请吴宇森执导尚格云顿主演的《终极标靶》。虽然《终极标靶》推出后洛杉矶时报把吴宇森做为头版人物,影片拷贝卖了1600个,但这是一部变了味的吴宇森**。影片中虽然也有圣歌中飞舞的白鸽,但却少了那份一贯的诗意,它更象一部尚格云顿的动作片。事实上,吴宇森**中的武打戏在香港导演中连中等都算不上,所以当影片面世后为了适应尚格云顿的影迷,环球公司又派一名“资深动作片剪接专家”对影片进行了重新剪接。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终极标靶》并不是真正的吴宇森**。
1996年,他接手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断箭》。《断箭》最吸引人的就是饰演奸角的约翰·特拉沃尔塔模仿周润发的每一个动作,从玩世不恭的笑容到吸烟姿势,都极具神韵。同时,吴宇森设计的动作戏和各种细节令人应接不暇。本片是吴宇森第一次按照美国**的套路大展拳脚,此时他已真正把握了好莱坞动作片的命脉。
1997年的《变脸》是吴宇森**事业的另一个高峰。吴宇森在片中找到了东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种“人道精神”和“家庭观念”,并着重刻画了女性角色的刚强和温柔,这一点百分之百地受到了女性观众的认可,许多从不看动作片的女观众亦着迷于这部**。与以往处理人物的风格一样,该片的主人公亦处于正邪之间。片中约翰·特拉沃尔塔与尼古拉斯·凯奇,本来一个代表善、一个代表恶,但经过交换面孔后他们基本上成了同一个人的两种性格。而最有意味的情节是有时候有些事情坏人会比好人处理得更好,譬如后来凯奇换了特拉沃尔塔的脸之后,给了他太太真正的浪漫,还教会他女儿怎样保护自己。吴宇森在片中充分发挥了凯奇和特拉沃尔塔的表演天才,他让观众在看到两大演技巨星的眼神变化时感受到他们心理的转变。吴宇森对两大巨星的驾驭显示了大师级的风范,凯奇和特拉沃尔塔事后对此都五体投地,他们认为吴宇森给他们设计的戏实现了他们扮酷的梦想。而这显然不是恭维。投资高达一亿美元的《变脸》被美国影评人们认为是“最具吴宇森风格”的作品,并一举夺得七月份美国**票房冠军,同 时也为吴宇森带来了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最高荣誉“金环奖”。
他通常被称为“暴力美学大师”,实际上他的**在暴力这层外衣下,着重的是描写人物之间的情谊,以及人与时代关系,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迷茫,但是最好还是积极的,他善于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像在他**里经常出现的“白鸽”,”教堂”都是美好的象征。
漫谈港片黑帮历史
黑帮**的前身是“强盗片”,以重大抢劫案件和强盗生活为题材,被认为是美国**史上最富于美国社会特征的影片样式。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在美国风行一时,代表作有《小凯撒》、《疤面大盗》等,后逐渐演化为描写都市各派黑帮势力明争暗斗的黑帮**,七十年代科波拉的《教父》系列更是成为了黑帮**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在号称“东方好莱坞”的香港,虽然黑帮**起步较晚,但却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真要说起来可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从小马哥的义薄云天,到吴国豪的肆意妄为,从古惑仔的友情岁月,到陈永仁的无间炼狱,香港黑帮**简直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就是如今这个香港**不景气的年代,都可以从杜琪峰的《黑社会》和《放逐》中依稀寻回那份略显潮湿的记忆。下面便纵观二十年的“黑道”风云变幻,从六个方面出发,小叙一下香港黑帮**的发展史!
一、吴宇森的浪漫情怀: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半期的香港影坛,一直是功夫喜剧和市民喜剧的天下,即使描写黑帮争斗,也多以嬉笑打闹为主,但这一切都随着一部**的出炉而彻底改变,那就是1986年的《英雄本色》。此前的吴宇森和周润发,一个是“水货”导演,一个是“票房毒药”,正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个倒霉蛋一聚首,居然捣鼓出香港**史上最优秀的影片。本应第三主演的周润发,也凭借小马哥墨镜风衣的潇洒外形,铿锵豪迈的语言对白,独闯龙潭的英雄气概压倒了另外两位主演狄龙和张国荣,不仅拿到了次年金像奖的影帝,还被后人推崇为香港**史上最出色的一次人物表演。而吴宇森则将张彻的热血冲动和梅尔维尔的冷峻内敛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影像风格,时而渲染英雄落难时的凄凉,时而展现快意恩仇时的豪迈。影片中穿着现代装束的握枪主人公,犹如古代江湖中的仗剑侠士一样,在吴宇森的慢镜掌控下挥洒出舞蹈一般的优美动作。而无论是小马哥还是豪哥,身上都能体现出一种上古侠士之遗风,让人敬佩不已!
《英雄本色》大获成功之后,吴宇森又于次年推出了续集《英雄本色2》,小马哥借助他孪生兄弟阿健的驱壳“重生”,同豪哥、四哥携手共闯敌巢,大开杀戒,虽然影片的艺术成就不如第一集,但结尾处的枪战场面却更为火爆。而此时同类题材的影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什么《江湖情》啊,《英雄正传》啊,《龙之家族》啊,这些影片一道构成了黑帮片的一个亚类型,即英雄片,其特点为:1、英雄片的主人公悉为黑道中人,其天敌/警察被推到了背景(或者干脆避而不写)。所谓英雄,便是指黑道中的有道之盗。2、由以情节奇诡取胜改为以情义取胜。3、女性角色在戏中几近摆设。4、风格相对统一[1]。在众多跟风英雄片中,真正出彩的只有黄泰来的《江湖情》及续集《英雄好汉》,周润发在片中饰演的是一位黑帮教父级的人物,而刘德华、谭咏麟和万梓良这三人都是从底层小混混开始一步步地往上爬。第一集着重描述了三人的成长及分裂,初具黑帮史诗之雏形,而第二集又以复仇为主,重回《英雄本色》的老路。最后一场枪战戏场面宏大,死亡无数,在火光和爆炸声中结束了几人之间长达十数年的恩怨!
而吴宇森也于1989年凭借《喋血双雄》完善了其暴力美学的风格,从此慢镜、白鸽、教堂都成了他影片中的特有符号。而影片中的男性情谊,也由黑帮内部肝胆相照的兄弟情,变成了杀手和警官对手间的惺惺相惜之情。周润发扮演的杀手小庄,来无影去无踪,过着更为漂浮的江湖生活,显然比小马哥更像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结局也更具悲情色彩。接下来1990年的《喋血街头》,则明显模仿了美国的越战经典《猎鹿人》,试图制造乱世景观,构建宏大的叙事架构,却不自觉地回到了兄弟情义的小框架中来。而1991年的《纵横四海》,则是该阶段吴宇森最为轻松和浪漫的影片,“双龙戏凤”的爱情模式显然脱胎于法国新浪潮的经典之作《朱尔与吉姆》,但影片却将三人描绘为神通广大的国际偷画大盗,先后三次展现偷盗奇观,绝对比八年后好莱坞大片《偷天陷阱》更有难度和想象力,而最后打斗时周润发突然“恢复”双腿的突兀情节,则更加消解了影片此前并不浓郁的悲情色彩,让后面的部分变成了王晶式的嬉闹打斗。至于1992年的《辣手神探》,则不再是英雄片,而是成了警匪卧底片。片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扮演神勇警探的周润发,而是扮演卧底的梁朝伟。他在图书馆杀人时的沉稳冷峻,甚至比小庄都更具“独行杀手”阿兰德隆的风范!
远赴好莱坞发展的吴宇森继续将他的“暴力美学”发扬光大,却无法再续香港黑帮的“兄弟情缘”,只能采用双雄争斗的模式,用更为花哨的镜头语言来讨好美国人!
二、林岭东的风云变幻:
虽然没有吴宇森那样的显赫名声,但林岭东对香港黑帮片的贡献却绝对不容小觑。与吴宇森那浪漫写意的暴力美学相比,林岭东在他的“风云”系列中展现的却是一种残酷的写实,从《龙虎风云》到《监狱风云》再到《学校风云》,一部比一部残酷。如果说吴宇森影片中的英雄人物艺高人胆大,可以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奋起抗击有仇必报的话,那林岭东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更像普通人。他们平时都呈现出一种“顺民”的特性,可以忍受欺压毫不作声,直到最后关头被逼上绝路时,积压许久的怒火在才那一瞬间突然爆发,产生出巨大的威力,如同《监狱风云》中的阿正和《学校风云》中的中学老师一样,霎那间便将一直压在头上的恶人击倒击垮!
1987年的《龙虎风云》主要描绘的是卧底警员高秋夹在黑白无间中的挣扎与折磨,从人性的角度来剖析人格分裂的痛苦。作为警方卧底,他的职责就是向警方通风报信,将匪徒捉拿归案;但作为阿虎的朋友,他又因为兄弟情义而于心不忍。当警方接到高秋报案,将阿虎等人层层包围时,高秋心里的内疚达到了顶点,而此时的阿虎依然把他当作好兄弟,为了他用手枪指着老大的头,还准备带着身负重伤的他一起突围。最后高秋终于说出了自己是警察的事实,面对阿虎难以置信的眼神在愧疚中痛苦地死去。有趣的是,好莱坞独立**怪才昆町塔伦蒂诺居然在他的处女作《落水狗》中向《龙虎风云》致敬,带来了一个几乎雷同的“卧底”结局!
1987年的《监狱风云》则把视角对准了港英政府统治下的监狱,一个很少被世人所了解的法外王国。在这样一个体制同样健全的小社会里,既存在着体制对个体的虐待和压榨,也存在着黑社会帮派之间的火拼,被关进监狱的黑社会老大,同样可以作威作福,对新来的犯人敲诈勒索拳打脚踢。“不管你是豪哥和小马哥,在这里我才是大哥。”这里最嚣张的莫过于张耀扬饰演的管教科长杀手雄了,就像是一个土皇帝一样控制着犯人的一举一动。至于那些前来视察的太平绅士,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他们只能保得监狱一时的安宁,却无法保得了一世。但犯人毕竟不是奴隶,忍无可忍,也就无需再忍,你欺压他太狠了,他绝对会奋起反抗。最后阿正死抱大咪的脖子,咬掉杀手雄的耳朵,都是在极度愤怒时完成的。1991年,林岭东又执导了《监狱风云2逃犯》,在影片中设立了一个比杀手雄更为变态,也更为狠毒的管教科长,最后同样被愤怒的阿正除掉。由于影片紧紧围绕一个“逃”字展开叙述,所以很多场景都是在监狱之外拍摄的,让人感受到脱离体制束缚后的轻松和愉悦!
严格来说,1988年的《学校风云》已经不能算是黑帮片了,而是一部痛陈黑社会犯罪对社会危害的**。黑社会不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而是成了侵蚀校园的毒瘤,女学生阿芳便在黑社会老大潇洒哥的逼迫下一步步走向堕落。警方利用她来指证犯人,维护法律的尊严,但在她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却表现得软弱无力。警察保护市民的责任在本片中遭受到质疑,而最后真正伸张正义的却是那个平时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书生老师,不禁让人唏嘘感慨!
“风云”系列后,林岭东便有意向好莱坞发展(中间也拍摄了一部不伦不类的武侠片《新火烧红莲寺》),但未能像吴宇森那般顺利。九十年代后期又回港转向罪案题材影片的拍摄,而这已不在我们黑帮片所讨论的范畴之列了!
三、麦当雄的枭雄世界:
香港**类型片的发展向来是此消彼长。到了九十年代上半期,由于武侠片和无厘头喜剧的蓬勃发展,黑帮片反而不像吴宇森林岭东时期那般引人注目了,而此时的黑帮片本身也发生一定的变异,既出现了“赌神”、“赌侠”、“赌圣”这样的赌坛传奇,也出现了《天若有情》这样的浪子悲情,而最能体现黑帮文化精髓的,显然是以旧香港“华人探长”和旧上海帮派争斗为题材的枭雄传记片!
“麦当娜约了麦当雄到麦当道的麦当劳吃麦皮炖当归。”这是《金枝玉叶2》中梅艳芳坐电梯被困时随口说出的绕口令。其中所提到的麦当雄,在香港**界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1984年便凭借《省港旗兵》一片强势上位,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称号。影片将目光对准了香港黑社会的一个特殊团体——大圈仔(即偷渡至港的大陆犯罪分子),采用了不少非职业演员(香港演员林威除外),用写实的手法将大圈仔的“酝酿犯罪——作案受阻——仓惶逃脱——最终覆灭”的过程一一纪录下来。相对于香港本土黑帮的悠闲安逸,过惯了苦日子的大圈仔则显得更加拼命,也更加凶狠,通常“强龙压过地头蛇”,敢于抢得大买卖。影片场面火爆,镜头语言极富视觉冲击力,特别是最后以手提摄影机跟踪拍摄的九龙城寨如困兽般的亡命巷战,则成为香港**枪战段落的经典。之后麦当雄制作公司又推出了“旗兵”系列的另外三集,将大圈仔描绘得越来越善良,也越来越博得观众的同情!
而上映于1991的《跛豪》,则成就了麦当雄迄今为止的创作巅峰。影片以真实人物的发迹史为蓝本,借鉴了好莱坞黑帮**《疤面煞星》的叙事模式,将一代毒枭吴国豪从白手起家到“毒品王国”覆灭的全过程展现在我们面前,时间跨越十多年,尽显大气磅礴,是香港最具史诗气派的黑帮大作。影片所处的时代背景,恰为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前的香港,警察贪污成风,黑帮犯罪不断,常常官匪勾结,共建利益同盟。“乱世出英雄”,而跛豪恰恰是这个乱世出的枭雄。他利用肥波上位,又在自己羽翼丰满之后将异己统统铲除,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还用金钱收买大半华人探长,将他们悉数变为自己的傀儡,从召集探长开会那一段就足以见得他的强势和霸气。但正所谓爬得越高跌得也越凶,最后跛豪的下场也是极为凄惨的。《跛豪》之后,麦当雄再度采用类似的“奋斗模式”炮制出另一枭雄片《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将昔日上海滩大亨杜月笙塑造成一个重情重义的江湖好汉形象。除了上海三大亨的发迹史之外,影片还加入了工人运动,日军侵华等政治事件,使得影片更具宏大视野和史诗气派。而在续集《上海皇帝之永霸天下》中,杜月笙更是多次展露了他的从政野心,却因为其黑帮背景而得不到重用,只能黯然退出政坛,抑郁至死!
短短数年间,香港影坛还涌现出了《雷洛传》、《一代枭雄之三支旗》、《蓝江传》、《四大探长》和《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等一批枭雄传记片,但都不具备《跛豪》和《上海皇帝》的水准,大多制作粗糙,叙事潦草。在这其中,《雷洛传》又绝对是最优秀的一部。《跛豪》中虽然也出现了“四大探长”之首的“总华探长”雷洛,但只不过是一个配角,而本片则将雷洛从一个不愿同流合污的小警员蜕变为拥有五亿家产的“总华探长”之全过程得以展现,却还是把雷洛塑造为正面形象,并为他安排了一个一生的敌人——颜同作为反面角色,另外还加入了情人分离,父子情仇等感情线索,因此叙事丰满,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结尾处的雷洛为了逃脱法律的惩罚而移居加拿大,一代枭雄晚年只能过着孤寂凄凉的生活!
1997年的《黑金》是麦当雄公司的又一力作,揭露的却是台湾的黑金政治。影片中梁家辉饰演的电玩业起家的台湾黑道大哥周朝先,是比跛豪、雷洛、杜月笙更为心狠手辣的黑道枭雄。他可以躲在幕后操纵全台北的的士司机大暴动,也可以公然宣布退党参选立法委议员,并将自己的竞选对手暗杀于温柔乡中,他的一句“话已说完,谁赞成,谁反对”更是体现出古代君王般不可冒犯的尊严。当然影片最大的败笔莫过于结尾处的那一场惊天动地的枪炮大战,过于奇观化了,显然与影片整体的厚重基调不甚相符。一直处于弱势的方国辉组长在战斗机的武装下成为了“超人”,很快便将周朝先浩浩荡荡的车队武装消灭得一干二净,想必也是为了配合“正定胜邪”的主旋律吧!
而麦当雄公司的主要创作人员潘文杰和霍耀良从公司单飞后,也分别推出了《新上海滩》(1996)和《O记三合会档案》(1999)。前者是香港八十年代经典电视剧集《上海滩》的大银幕版本,却拍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而后者则基本上成了《跛豪》和《雷洛传》的结合体,重点表现一匪一警的“强强联手”,将六七十年代九龙城寨的警匪勾结和黑帮争斗表现得既惊心动魄又不乏轻松和浪漫,最终也是以廉政公署的强势介入将“神圣同盟”土崩瓦解作为终结。而《O记三合会档案》之后,枭雄片也就此绝种了!
四、刘伟强的古惑年代:
1994年后,香港**逐步由辉煌走向衰落,人才外流,产量锐减,而王晶、刘伟强和文隽于1995年组成的“最佳拍档”公司则异军突起,以将畅销漫画搬上大银幕为主要创作策略,成为九十年代后期香港**最大的“票房机器”。而其中最成功的操作莫过于改编自同名黑帮漫画的《古惑仔》系列了,影片讲述的是香港洪兴社团的几个年轻后辈从小混混成长为社团大佬的故事,还设立了东星社团和台湾三联帮作为洪兴的对头,除了第一集中的大反派是洪兴本身的靓坤外,后面几集的大反派都来自于东星和三联帮。而从第一集《人在江湖》到第六集《胜者为王》,陈浩南和山鸡也由浑身刺青的街头烂仔变成了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江湖俚语和市井粗口少了,人也变得世故多了,却让观众失去了那份亲切的感觉!
其实该系列最出彩的还是它的前三集,即《人在江湖》、《猛龙过江》和《只手遮天》。比起后三集中故事和人物时常出现的断裂来(比如第四集中突然出现的几个洪兴堂主韩宾、十三妹、太子和黎胖子,还有第四集中成为屯门老大的山鸡,在第五集中消失后又在第六集中成了三联帮的堂主),前三集则在叙事方式,影像风格和人物关系上都具有一定的连贯统一性。此时的浩南山鸡等人,身上更具有年轻人惯有的激情和躁动,无论说话行事,都不受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显得放荡不羁,因此很容易引发同龄观众阶层的共鸣。而这三集都遵循着类似的故事模式,即一开始大家在帮中都混得很开心,却由于大反派的陷害而逼迫浩南或者山鸡选择跑路,但很快又在外界的支援下进行绝地反击,一举揭穿大反派的阴谋,重现光明。浩南和山鸡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逐渐成熟起来,成为社团的绝对精英!
以前无论吴宇森的英雄片,还是麦当雄的枭雄片,虽然都有精彩激烈的枪战和打斗,但无非只是个人的复仇史和奋斗史,很少像《古惑仔》这样集中展现黑帮文化。在《古惑仔》中,从祭拜关二爷到执行家法,从选举话事人到抽生死签,都如同家常便饭,甚至连关二爷诞辰都要举行拍卖会。除了香港本地黑帮外,还出现了台湾的三联帮,荷兰的华人黑帮,以及日本的山口组,特别是在《猛龙过江》中,竟不经意间将香港黑帮和台湾黑帮作了一个对比:前者穿着随便,爱打打杀杀,但终究“狗肉上不了正席”;而后者则西装笔挺,更加热衷于政治选举,力图在政坛谋得一席之地,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便利。整个洪兴社团有如一个封建家长制的大家族,德高望重的蒋天生就是这个家族的首领,打打杀杀的事情已经不干了,只是躲在幕后进行大局规划。任达华饰演的蒋天生,显得内敛而沉稳,颇有长者风范。他还热爱接触新鲜的事物,就曾经在《猛龙过江》中向帮众介绍“互联网”。虽然自己不参与打打杀杀的活动,但他在影片中经历的磨难却丝毫不比浩南山鸡们少。《人在江湖》中他被靓坤逼迫退位,《只手遮天》中他又在荷兰遇刺身亡,从而导致整个洪兴社团一下子丧失了主心骨,直到下一集《战无不胜》中才找到蒋天生的弟弟蒋天养来主持大局!
《古惑仔》系列的大热,自然也引发了一大批“古惑”影片的出炉,如《江湖大风暴》、《龙在江湖》、《龙在边缘》和《新家法》等等,力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黑帮,既有孤胆浪子,又有卧底警探,基本上都以“复仇”为主题。影片中的黑帮社团大多也是“洪”字当头,《江湖大风暴》干脆直接将“洪兴”和“东星”照搬过来,却失去了《古惑仔》中的黑帮文化“内涵”,变成了梁朝伟的个人造型秀和动作秀。另外《古惑仔》系列还推出了它的前传和外传,即《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和《山鸡故事》,也保持了一定的创作水准!
2000年,刘伟强离开了“最佳拍档”公司,同麦兆辉、庄文强“三年磨一剑”(其间也推出了《蓝血人》、《拳神》这两部失败的科幻武侠作品),终于在2002年以警匪卧底大片《无间道》轰动整个华语影坛。而从该片冷静而精致的影像语言中,却再也找不到当年古惑仔的那份热血豪迈了!
五、杜琪峰的银河映像:
终于说到了杜琪峰的“银河映像”,一个在“最佳拍档”后一年创立的**公司,集结了韦家辉、游达志、游乃海、司徒锦源等一批优秀创作人才,却呈现出与“最佳拍档”截然不同的创作取向。公司开山作《一个字头的诞生》(1997年)显然受到了波兰**大师基耶洛夫斯基《盲打误撞》的影响,打破了黑帮片一直以来的线性叙事模式,给黑帮人物的命运安排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其实问题不在于此,台湾大陆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的心。”九七回归前港人的迷茫心态也在本片中得以体现,到底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还是主动出击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完全由你的心所决定。黄阿狗的两个结局虽然一死一残,但死的那个横尸街头无人问津,残的那个却受到了众多黑帮兄弟的顶礼膜拜!
比起传统黑帮片中善恶分明的二元对立来,“银河映像”的作品显然不愿遵循原有的套路,它们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着重表现人物身处困境时的挣扎和抗争,即由对外部动作的迷恋转向内心纠葛的细腻铺陈[2]。影片往往有着浓烈的宿命感,就连《非常突然》(1998年)这样的警匪片都非要安排一个警察全部死光的黑色结局,反倒是《两个只能活一个》(1997年)中的“两个”都活了下来。影片《暗花》(1998年)是最能体现上述特点的作品,影片中根本没有好人坏人之分,无论是暴力警察阿琛还是凶悍杀手耀东,都“好像弹珠一样,弹到哪里,什么时候停止,都是身不由己”。片中所有的情节都是发生在24小时之内,从而给人一种急促感和紧迫感,因为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随时都会将事件发展的态势导向未知的方向。最后阿琛虽然战胜了耀东,却还是无法逃脱宿命的安排,只能悲惨地成为枪下亡魂。《暗花》是“银河映像”最具悬疑也最为黑色的一部作品,而同年的《真心英雄》,则再回吴宇森英雄片的老路上去,而且形式感更为强烈,连男人集体解手都在摆造型。影片大肆刻画江湖儿女情,兄弟情,因此也就显得更加浪漫而悲情,出现了许多值得观众去回味的情节,却没有让该片获得足够的重视!
1999年是“银河映像”大获丰收的一年。《枪火》标志着杜琪峰影像美学的成熟,影片中五位保护老大的“小弟”,本来各自干着自己的事,却像是古龙小说中的杀手一样,为了同一个任务而集中到一起,在相互合作中结下了兄弟友情。影片中没有太多的话语,表情也甚为冷漠,人与人之间更显一种疏离感,就连枪战场面都用静态远景拍摄,消除了动作感,也没有反应镜头,因此给人一种“放空枪”的感觉,这同吴宇森枪战戏中的火爆优美和动感十足是大相径庭的。同年的另外两部作品《暗战》和《再见阿郎》,前者因为偶像明星刘德华的加入和极具创意的故事情节而大受欢迎,成为公司成立以来最为卖座的影片;而后者则将镜头对准了过气的黑帮大哥,事业上的失落却唤起了心中对家庭的依恋。原本黑帮片中的男性主人公大多是无根的江湖浪子,家顶多是个附带的东西,而本片中的阿郎却在“国际饭店”老板娘林小雪的细微照料下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才应该是他的最终归宿!
为了给公司谋取更多的资金,接下来的杜琪峰开始走起了商业路线,凭借《孤男寡女》和《瘦身男女》等都市白领喜剧大赚银子,而这三年间拍摄的枪战片《暗战2》和《全职杀手》都是过于形式化的作品,而且已不能算是纯粹的黑帮题材。倒是2003年的《PTU》再现当年《暗花》之风采,时间也更为浓缩,一群人的命运就在这短短的一夜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接下来2004年的《大事件》,虽然是警匪对决,但却把匪徒间虽萍水相逢却“英雄识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情刻画得极为生动,成为影片中最大的亮点!
2005年和2006年的两部《黑社会》,则是杜琪峰的又一野心大作,试图以一种纪实化的方式展现香港一个大社团“和联胜”内部为争夺“龙头杖”所展开的种种争斗。影片再度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只见纷争,不见正义,为了成为话事人,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影片具有一种宏大的视野,又在续集中加入大陆和香港之间关系的政治隐喻,试图打造一部气势恢宏的黑帮史诗,却因为种种局限而未能如愿,不过也算是新世纪香港黑帮**的杰作了。同年的《放逐》,则是一部气势“小”得多的黑帮小品,相当于对“银河映像”十年作品的一次回顾总结,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以往“银河”作品中熟悉的元素,也见到了《枪火》中大半演员七年后的再聚首,影片虽不完美也算精彩!
而杜琪峰本人,即使没有达到“杜氏作品,必属佳片”的地步,也足以成为当今香港影坛最值得期待的导演,因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会为我们带来不同的惊喜!
六、黑帮片的解构颠覆:
并不是所有黑帮片都拍得一本正经,从九十年代起,许多黑帮片便开始大行戏谑调侃之风,解构颠覆传统黑帮道义,试图对深陷迷途的青少年起到一定的警世作用。比如说1990年的《一本漫画闯天涯》吧,就用一种半调侃半严肃的风格来揭示江湖的险恶。身为漫画迷的餐厅打工仔阿星,对黑社会一直心生向往,某天不经意便被卷入黑社会谈判事件中而正式成为黑社会中的一员,然而阿星的天真善良却与黑社会的心狠手辣格格不入,差点成为帮派内部纷争的牺牲品。最后退出黑社会的阿星才发现所谓的“江湖梦”只不过是一场虚幻,一场梦魇!
1992年的《亚飞与亚基》,是一部更为荒诞的黑帮作品。梁朝伟和张学友饰演的阿飞和阿基,从小就立志混黑社会,谁知长大后的他们却成了黑道中最著名的两个扫把星,跟哪个老大,哪个老大就倒霉,就连香港势力最大的黑帮组织“关公党”的老大关公都未能幸免。影片尽情挖苦了香港的黑帮文化,将香港黑社会所敬奉的最大偶像——关公变成了一个丧心病狂的黑社会老大,他最后的下场是被红色内裤裹头,然后死在下坠的千斤重物之下。“伟大”的关公居然敌不过两个小混混,其讽刺寓意可见一斑!
《古惑仔》系列于1996年风靡全港,它们虽然不同于吴宇森的传统黑帮片,但也把“义”字放在第一位,将洪兴仔们个个塑造得有情有义,因此再度引发了青少年对黑社会的崇拜热潮。但紧接着查传谊、钟继昌的《旺角揸FIT人》和《去吧,揸FIT人兵团》却给这些狂热的后生仔们泼了一盆冷水,影片解构了所谓的黑帮道义,那些平时满口仁义道德的黑帮大佬,到了关键时刻不过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鼠辈而已。特别是《旺角揸FIT人》中吴镇宇饰演的大佬“叻君”,无论造型、谈吐、声音都像极了《古惑仔》中的靓坤,而其真实的为人也并不比靓坤好到哪里去!
2000年的《江湖告急》,更是将这种解构风格发扬到了极致。影片中的梁家辉饰演的黑帮老大任因久,表面上如同洪兴蒋天生一样一本正经,颇有黑帮家长之风范,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自私自利的家伙,手下的兄弟为他顶罪,他却几年来都未去监狱探访过他。影片再次讽刺了黑帮文化所标榜的“忠义”,任因久手下的师爷阿伟始终像个打工者,毫无忠诚可言;保镖阿渝用自己的身体为他挡子弹,也是因为对他怀有“同志”情感;而他自己,更是将显灵的关二爷臭骂了一顿。关二爷的黯然离去预示着传统江湖道义的消逝,那个挥刀砍向任因久的热血青年则是影片中最后一个传统道义的维护者,却被别人所利用,更像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傻小子!
其实早在《战无不胜》中,身为铜锣湾扛把子的陈浩南就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省,他不支持山鸡竞选屯门老大,就是为了不想让自己的兄弟再走自己的老路。而到了新世纪的黑帮**中,黑帮人物更是变得低调沉稳,他们不再像少年时候的山鸡浩南那样浑身上下都洋溢着青春的反叛,更如《九龙冰室》中的九纹龙和《杀手假期》中的职业杀手,决定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悔过自新,退出江湖,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江湖不过是他们曾经拼杀的战场,家庭才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在与社会和家庭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他们也逐渐由一个反叛的孩子成长为充满责任感的成年人!
而香港的黑帮**,也早已过了它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正在青铜时代的昏暗中匍匐前行。未来到底是出现《教父》这样的黑帮史诗大作,还是派出“一万个警方卧底吓死你”,就让我们耐心等待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