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的由来?

株洲市的由来?,第1张

株洲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故又名“槠洲”。

远古时期,株洲地区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炎陵县鹿原陂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据考古发现,在株洲县漂沙井黄霞垅磨山有6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叠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株洲属楚之黔中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巫中地区为黔中郡,株洲属之。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三国时吴设建宁县,属长沙郡,这是株洲建县之始。公元589年,隋灭陈,废建宁。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复置建宁县,属南云州;六年后即唐太宗元年,将建宁并入湘潭,直至解放前株洲一直属湘潭县管辖。1949年8月3日株洲宣告解放,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

1951年5月,株洲从湘潭县划出成立专辖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国家将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四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随后,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

1956年3月,株洲升格为省辖市,同时新设立市郊区。1965年4月又设立由市管辖的株洲县。1983年5月,为发挥工业城市的中心作用,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属湘潭地区的醴陵县(市)、攸县、茶陵县、酃县(今炎陵县)划归株洲市管辖,共辖城市四区(含市郊区)、五县(市)。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湘江西岸设立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至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株洲市撤销郊区建制将市区划分为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四个行政区。

株洲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建制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介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之间。

株洲市现辖醴陵市、炎陵县、茶陵县、攸县、株洲县五县市和城市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四区,113个乡镇。

二、自然条件

株洲市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

自然条件总体特征:

(1)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生长期长。风向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正南风。

(2)市域地貌类型结构:水域6372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566%;平原184325平方公里,占1637%;低岗地144986平方公里,占1287%;高岗地73874平方公里,占656%;丘陵191661平方公里,占1702%;山地467647平方公里,占4152%。山地主要集中于市域东南部,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两岸分布。

(3)株洲市域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大,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产有40余种。市域各类矿产地341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9处,小型矿床86处,矿点236处。

(4)株洲市域的河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341条,30公里以上的19条,100公里以上的7条,均属湘江水系。湘江干流在株洲市域内全长896公里,占湘江总长的1046%。市域内湘江一级支流较大的有洣水、渌水;湘江二级支流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洮水、攸水、澄潭江、铁水等4条。

(5)株洲市域总计水资源62918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18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62627亿立方米。地下水质较好,地表水中的水库、山塘水质基本符合地面水质标准,但河流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6)株洲市域的植物种属古老,种类繁多,群落交错,分布混杂。自然分布和引种栽培的约有106科、296属、884种。其中珍稀乡土树种约有40余种。全市森林覆盖率422%,活林蓄积量117985万立方米。

(7)市域土地利用现状:市域土地总面积112622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32%。耕地2071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39%;园地165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7%;林地6639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95%;牧草地24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87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1%;交通用地87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8%;水域633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3%;未利用土地952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5%。

三、交通条件

株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株洲有“被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株洲火车站是全国铁路客运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株洲北车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客货运可以从株洲直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大城市。株洲公路四通八达,106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国家计划建设的京广高速铁路和上瑞高速公路以及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绕城而过的长江第二大支流湘江,四季通航,沿江上溯衡阳、广西,下通洞庭湖、长江,千吨级船舶顺湘江、经长江、通上海达世界各地。空运方面,株洲距黄花国际机场65公里,经高速公路四十分钟可以到达。

四、历史沿革

株洲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故又名“槠洲”。

远古时期,株洲地区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炎陵县鹿原陂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据考古发现,在株洲县漂沙井黄霞垅磨山有6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叠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株洲属楚之黔中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巫中地区为黔中郡,株洲属之。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三国时吴设建宁县,属长沙郡,这是株洲建县之始。公元589年,隋灭陈,废建宁。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复置建宁县,属南云州;六年后即唐太宗元年,将建宁并入湘潭,直至解放前株洲一直属湘潭县管辖。1949年8月3日株洲宣告解放,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

1951年5月,株洲从湘潭县划出成立专辖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国家将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四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随后,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

1956年3月,株洲升格为省辖市,同时新设立市郊区。1965年4月又设立由市管辖的株洲县。1983年5月,为发挥工业城市的中心作用,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属湘潭地区的醴陵县(市)、攸县、茶陵县、酃县(今炎陵县)划归株洲市管辖,共辖城市四区(含市郊区)、五县(市)。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湘江西岸设立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至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株洲市撤销郊区建制将市区划分为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四个行政区。

五、经济发展水平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5248亿元,人均12635元;三大产业比例为144:489:367。株洲市区国内生产总值21855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8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841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0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亿元;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3371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59亿美元,其中进口106亿美元,出口4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2004年,株洲市GDP总量在全省排名第5,人均GDP排名第2,财政收入排名第3,综合实力排名第3。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总产值与人口统计表

表1-1

地区名称

项目 全市 市区 株洲县 醴陵市 攸县 茶陵县 炎陵县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452.48 21855 3567 9273 6316 3056 118

其中 第一产业 6414 568 922 1662 1787 1147 327

第二产业 22132 12075 1339 5168 2222 986 341

第三产业 16702 9212 1306 2443 3306 923 512

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21802 10693 1329 5503 3490 1292 378

中 工业产值(亿元) 18615 10385 821 4691 1703 768 247

农业产值(亿元) 3197 308 508 812 1787 524 131

总人口(万人) 37093 7850 4394 9953 7449 5666 1781

其中 农业人口(万人) 27170 1934 3889 8539 6417 4917 1475

非农业人口(万人) 9923 5916 505 1414 1032 749 306

自然增长率(‰) 611 790 361 484 540 911 592

注:生产总值均按当年价

六、人口与劳动力就业

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370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923万人,占总人口的268%;全市城镇总人口15393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15(统计局资料)。株洲市区户籍人口总数为78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16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7925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785万人。

社会劳动力就业结构方面,2004年就业人口总计2127万人,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比例分别为:430:266:304。

株洲市GDP、二、三产业GDP占湖南省比重

表1-2

52年 65年 78年 80年 85年 90年 95年 2000年 2004年

GDP比例 48 74 82 85 87 75 81 84 79

二产GDP比例 65 170 114 112 111 100 102 104 97

三产GDP比例 41 59 73 70 78 67 79 73 72

七、科研教育事业

全市共有政府科研机构20个,普通高等学校7所,中等专业学校32所,普通高中50所,初中178所,小学873所。2004年,全市61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全部建立了技术中心或开发机构,其中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达到12家,即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8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7家。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5563人。其中:女性62764人,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为379%,占女性人口的35%。在各类技术人员中,从事初等教育工作的人最多,达35234人,占213%;其次分别为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会计及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187%、151%、105%和87%。

到2004年,普通高中50所,比上年增加3所,在校学生731万人,增长86%,全市拥有初中学校178所,在校学生2054万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999%,辍学率为102%;全市共有小学873所,在校学生2036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5%,辍学率为004%。

八、体育

株洲在2006年8月承办了湖南省第是届运动会,举办地点在河西新建设的体育馆内。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株洲冶炼厂子弟龚智超获得了羽毛球女单冠军,随后,株洲在羽毛球事业上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女双运动员黄穗,以及男双、混双运动员郑波都是株洲人。巧合的是,他们两人的搭档都是高凌。

九、城镇生活水平

2004年底,全市居民储蓄余额达27742亿元,达到了同期GDP的6131%;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75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35元,人均生活性支出2560元。

十、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到2004年末,株洲市区城市建设用地7947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01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3039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387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359%。

2004年,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332074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575879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5588万吨,客运量9177万人次。

2004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约19394公里(50351公顷),道路广场用地1413公顷,人均道路长度024米,人均道路面积659平方米,城市供水能力125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511%,城市防洪工程整体抗洪能力较弱,除市中心地区段按100年一遇设防外,其余地区不足20年一遇。

维基百科:

株洲的总面积为11262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为535平方千米,总人口 367万,其中市区76万。 该市解放前仅为隶属湘潭市的一小镇。之后成为毛泽东时期大力建设的三线军工城市,市内大型军工企业星罗棋布。改革开放后军退民进,重工业仍保持相当力量,包括电力机车,飞机发动机,硬质合金和化工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此外,借助发达便利的铁路交通网络,该市芦淞区小商品市场和服装鞋帽市场在整个中南地区首屈一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772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