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第1张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 (一) (浪漫主义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一 德国文学

耶拿派:

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

1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主要作家及作品:

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早期代表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后期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二 英国文学

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

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

《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代表作《古舟子咏》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

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

《麦布女王》:(长诗)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理解社会”。

自然山水诗:《云雀》、《西风颂》名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齐慈《夜莺颂》(颂诗):以精巧著称。

司各特:(以历史小说著称)“威弗利小说” 代表作《艾凡赫》

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爱玛》

三 法国文学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树起浪漫主义的旗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

夏多布里昂:

《基督教的真谛》:包括两部中篇:

《阿达拉》:写了一个发生在北美原森林的故事。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主人公:印第安人:夏克塔斯、部落酋长之女:阿达拉。

《勒内》:写的是一个贵族青年的忏悔。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夏多布里昂笔下的“世纪病”形象:

1 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勒内》中的主人公勒内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整日在冥思遐想中派遣他的忧郁,在孤独的漂泊中度日。这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形象。

2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表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

史达尔夫人:

主要作品:《黛尔菲娜》、《柯丽娜》;理论著作《论文学》、《论德国》

拉马丁:诗集《沉思集》

缪塞(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

《世纪儿的忏悔》(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乔治桑:

《安蒂亚娜》:成名作

《康素埃洛》《安吉堡的磨工》:具有空想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

《魔沼》:田园小说

小仲马:《茶花女》通过妓女玛格丽特同阿尔芒斯的爱情悲剧揭露虚伪的社会道德和门第观念。

俄国文学(19世纪俄国是个沙皇专制的农奴制国家)

对自由的歌颂,对民主的向往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旋律(反专制、争自由)。

茹科夫斯基: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抒情诗人”。

普希金和雷列耶夫(十二月党人)的创作形成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潮。

莱蒙托夫:(诗歌基本的主题:对自由的渴望)

《恶魔》:代表了莱蒙托夫浪漫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

《当代英雄》:俄国早期小说的杰作:主人公毕巧林是继“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的典型。主人公的自我剖析和日记形式,被誉为“俄国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五 美国文学

欧文(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见闻札记》

库伯(被称为“美国的华尔特 司各特”):

《水手》被誉为“美国第一部海上冒险小说。”

“边疆系列小说”包括:《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草原》《探路者》等。

爱伦坡: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唯美倾向的作家,被誉为“西方现代派的远祖”

推理小说:《毛格街的谋杀案》《失窃的信》

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

爱默生:《散文集》

霍桑:《红字》(长篇小说) 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牧师:丁梅斯代尔。

表现了宗教对人性的摧残,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性,被称为是一部“心理罗曼史。”

惠特曼(美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诗人):

《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顶峰的产物。包括:

《听到美洲在歌唱》《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我之歌》作者摒弃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创造了“自由诗体”。

其它国家文学:

密茨凯维奇: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诗剧《先人祭》、长诗《塔杜施先生》。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自由与爱情》

拜伦(英国)

术语解释

东方叙事诗:

1 1813—1816年拜伦完成了一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故事,称《东方叙事诗》。

2 叙事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作“拜伦式英雄”,这些叙事诗又叫“叛逆者叙事诗”。

拜伦式英雄:

1这些英雄大多出自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里。

2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后还是以失败、死亡告终

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

讽刺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

《曼弗雷德》:表达了拜伦“世界悲哀”的哲学。主人公曼弗雷德则成为“拜伦式英雄”最

成熟的形象。

《该隐》(诗剧):取材《圣经》主人公:该隐是敢于怀疑思考,有自己的欲望与要求的年轻人类的代表。

《唐璜》:(一部未完成的长篇讽刺叙事诗或称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这位“古代朋友”几乎遍及全欧洲的冒险经历,展示出18世纪至19世纪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

基本结构是由唐璜的两次旅行构成。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唐璜》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

人物形象:1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创作的长篇讽刺诗《唐璜》中的主人公在拜伦所有的主人公形象中独一无二,他热情、玩世不恭、但不绝望、忧郁。

2 他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没有反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消极)。

3 他不为道德教条束缚的自然天性,在曲折恋爱冒险中起着讽刺虚伪道德的重要作用。

艺术成就:1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辛辣的讽刺,锋芒指向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人生,成为一部“讽刺百科全书”。

2 插话:在叙事过程中不时地和大规模地插入议论。

3 题材和风格的无穷变换,以悲壮、诙谐、揶揄、热情等各异的风格杂糅并置。

4 以口语体取得最高成就。(八行诗体)

简析《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主要思想内容。(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

拜伦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主要歌颂了欧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反暴政、反侵略)

第一章 主要写主人公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见闻,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第二章 主要兴趣忍是景色和冒险。作者缅怀希腊光荣的过去,哀叹现在的懦弱,希望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土耳其的统治。

第三章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超过并在最后遮住了游历主人公的形象。凭吊滑铁卢战场,咏叹拿破仑的命运,抨击神圣同盟,追忆启蒙主义者伏尔泰和卢梭。

第四章 他的信心和希望变得最为明朗有力,以高昂的自由信念号召意大利人民起来斗争,争取独立。

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的主将和领袖)

术语解释

美丑对照原则:

一 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

二 主要内容:

1大自然中美丑并存。

2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

张。

3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雨果在小说方面的成就十分突出(人道主义为主线):

《海上劳工》:歌颂劳动者的高尚品德。

《笑面人》: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晚年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大革命的作品(1793)。

作者在小说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观点。

主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是叛军的首领、革命军郭文。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第一部长篇小说):

爱斯梅拉尔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

伽西莫多是作者理想中“恶”的化身(外表令人恐怖、滑稽)。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的美学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

副主教克洛德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他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

艺术特色:运用对照方法:1人物自身(外表,内心)伽西莫多、克洛德。

2人物之间:伽西莫多、克洛德。

3两个阶级、两种朝廷:路易十一、平民王国。

《悲惨世界》:人道主义思想 主要人物:冉阿让、芳汀、小柯塞特。

综合论述题

以《悲惨世界》为例,分析雨果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代表作《悲惨世界》,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1 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如:冉阿让被监禁19年的罪行“只不过是偷了一块面包”;芳汀从一个天真善良的姑娘,被迫害成流落街头,终因贫病交加而死的妓女。

2 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小说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收留冉阿让以仁慈感化他,使一心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广施济贫的市长。

3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使罪犯重复犯罪,而人道主义才是高级法律,使罪弃恶从善、终止犯罪。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理想“冉阿让”。

如冉阿让被米里哀主教感化后,也像主教一样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杀。

5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借人道主义感化统治阶级的矛盾,这是不可能的、是腐蚀剂。

论述《悲惨世界》的艺术成就。

1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现实主义:冉阿让被迫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滑铁卢战役等。

浪漫主义:冉阿让超人的体力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精神。

2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

冉阿让攀上横杆救水手而自己却落入海中;抱着柯塞特被警察追得翻入修道院,碰到的第一个人恰恰是他曾救过的割风爷爷等情节都是离奇的。

3政论性。

4语言高昂、激烈、热情、叙述有史诗的风格。

普希金 (俄)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出生:没落贵族的家庭。

主要作品:

《致恰阿达耶夫》:参加十二月党人的绿灯社后,诗句被刻在党徽后。

《强盗》:抨击暴政,歌颂自由的诗篇。

《短剑》:公然号召以行动来反抗暴政,歌颂了不畏强暴的刺客。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热情鼓励服苦役的十二月党人。

《茨冈人》:普希金的创作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标志。

《鲍利斯戈都诺夫》:最负盛名的历史悲剧。

《别尔金小说集》(5个短篇组成):其中《驿站长》是最优秀的短篇,开了俄国文学抒写小人物命运之先河。

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

《上尉的女儿》:农民题材的小说(长篇),是一部反映普加乔夫起义的作品。和

《叶甫盖尼奥涅金》:(诗体小说、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作)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奥涅金的形象:

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他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品格和气质都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

2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现实社会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

3他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社会决裂,所以他不会与社会反抗,对生活态度是消极的逃避。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典型。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亚娜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称她为“我可爱的理想”。

此作品是作者“幻想的宠儿”,采用四音步扬格十四行诗节称为“奥涅金诗体”。

术语解释

多余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

1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2他们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即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多余人”的弱点是脱离人民群众。

“多余人”系列形象: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毕巧林

赫尔岑《谁之罪》:别尔托夫

屠格涅夫《罗亭》:罗亭 《贵族之家》:拉夫列茨基。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

闻一多《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闻一多《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红烛》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开卷“序诗”

红烛(序诗)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 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三、爱国情思的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盘》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艺术特色: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

1、 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 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3、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 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艺术价值: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楚辞》。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由于《楚辞》的诗歌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所以叫《楚辞》。

《楚辞》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在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草叶集》。

《草叶集》是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创作的诗集,首次出版于1855年。《草叶集》是浪漫主义诗集,共收有诗歌300余首。诗歌奔腾壮阔,大气飞扬,汪洋恣肆,豪放不羁;使用朴实粗犷的语言,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自由体,近于口语,节奏鲜明。

你对惠特曼的评价是什么?

关于惠特曼的评价,人们总结为两点:自由和民主。因为这两点,早在19世纪的美国,他就被称为“诗歌之父”。惠特曼追求和呼吁自由的真正原因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惠特曼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有九个孩子。他早早辍学,打各种零工赚补贴养家。

想象惠特曼

所以对他来说,自由是很重要的东西。在后来的自学过程中,他发现不仅行动的自由受到限制,精神的自由也受到限制。在19世纪,惠特曼经历了多次战争,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即使在这一时期,他仍然致力于对战争中受伤士兵的救助,这是他对人道主义伦理自由的追求。

第二是民主。并非出身上流贵族的惠特曼,从小就和司机、码头工人生活在一起,他辍学进入社会。他卖过报纸,当过学徒,深知社会的残酷和身份对一个成功人士的重要性。但纵观历史,上层贵族的后代永远是贵族,马车夫的儿子永远是马车夫,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可见民主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呼吁民主和平等权利是非常困难的,但惠特曼为之奉献了一生。即使在1873年惠特曼54岁的时候,他仍然坚持他的民主思想,他的诗集《草叶集》充分显示了他的民主思想。很多人对惠特曼的评价都是基于他的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为人,他的性格,但基本上我们在他的诗中可以看到这两点:自由和民主。所以在后人眼中,惠特曼是一个不懈追求自由民主的诗人。

惠特曼的诗有什么特点?

惠特曼诗歌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自由”。因此,他也被后人视为西方自由派诗歌的创始人。惠特曼充满大胆创新的思想和惊人的想象力,这是他作为诗人的独特财富。

想象惠特曼

惠特曼的诗也朗朗上口,就像散文诗一样,没有确定的节奏,没有死板的格式。在惠特曼个人看来,某种程度上,写诗只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不是为了形式而强加文字。惠特曼诗歌中最突出的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他对幸福和自由的美好渴望。惠特曼诗歌的特点是生命力强,气势奔放。如同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风雨无阻地向前,这种气势直接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次,通过自然意象渲染出一系列自然意境。这些自然意象是用来唤醒战争人们对生命的珍惜,也是从原始意象中唤醒人们自古以来旺盛的生命力。最后,正是惠特曼独特的“双性同体视角”实现了以类似的视角俯瞰整个诗歌河流的发展,从而为自己找到最佳的位置。惠特曼诗歌的特点不仅体现在他的风格上,还受到惠特曼所处时代的影响。

对惠特曼的民主有一定的追求和渴望。他的诗像河流一样流经这一带,体现在作品《草叶集》中,所以惠特曼的民主思想为后人所知。他的《自我之歌》也强调真实、自由、充实的自我,强烈地表现了人类的力量和智慧。当然更多的是惠特曼对主题——自由的追求!

惠特曼的诗有哪些?

惠特曼的诗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他的诗过于洒脱,没有一定的格式,不能称之为诗。但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种松散,才表现了诗人自由的个人主义精神。

想象惠特曼

惠特曼的著名诗集《草叶集》被誉为浪漫主义诗集,而这些诗歌中有很多都涉及到很多关于性的大篇幅生动描写,主题和思想在当时都是非常超前的。他的很多诗规格不一,长短句无章法。可以说它们是随意的组合,完全打破了美国非常有规律的诗格,创造了一种新的“自由诗”形式。

惠特曼的诗不仅在写作上独树一帜,在思想风格上也大相径庭。惠特曼早年辍学打工,后来在一家印刷厂和书店当学徒。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不受教学的束缚,创造了自己的新的诗歌格式。惠特曼也在农村当过教师,期间创办了一份报纸《长岛人》。惠特曼的一生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美国的政治内战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也对他的诗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除了外部原因,惠特曼的情感在他的诗歌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惠特曼辍学后一直与司机和码头工人生活在一起,这为他对同性的真挚感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来被后人发现,他一直有一个同性伴侣,一直和他生活到去世。只是为了避免舆论和歧视,惠特曼不得不告诉外界,他其实有情妇和私生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013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