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19世纪文学)之浪漫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文学)之浪漫主义文学,第1张

1789年,法国大革命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波旁王朝)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当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由小资产阶级掌权的,小资产阶级指农民、商人 …… 等,他们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他们不依靠剥削和压迫来获取利益。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资产阶级推翻了小资产阶级,展开了垄断和完全的压迫。

这样的状况持续到了1799年,当时已经有很多拥护者的拿破仑发动了政变,推翻了由家族高贵与否来决定地位的状况,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

拿破仑后期野心增强,不断扩张,国内外均有战争。

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时候,人们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自由的种子了,到拿破仑统治后期,自由的观念空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对现实感到不满,由此,浪漫主义就产生了。

    1最初源于中世纪的罗曼斯。

    2后来在堂吉诃德针对骑士制度所写的一部小说中有所体现。

    3正式确立 “ 浪漫主义 ” 这个术语,是在卢梭的《孤独的散步者》这首诗中。

“ 浪漫主义” 实际上就是政治上的 “ 自由主义”,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浪漫即自由。

当时 “ 自由主义 ” 的口号是:个人独立,极端自由。

德国古典哲学。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著作有:康德《天才与灵感论》,费希特《个人主义论》,黑格尔《自然的艺术》以及谢林《自然哲学》。

哲学为解放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思想的解放,才导致了浪漫主义的产生。

空想社会主义。

其代表人物有圣西门,欧文,傅立叶。

他们所提倡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十分投合浪漫主义者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的特殊心态,因而推动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1强调主观情感,崇尚自我,表现自我,向往唯情论,重视抒情性。( 补充:中西诗歌有“我”与“无我”的比较,中国古典诗歌由于集体意识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没有主语的,但西方就很擅长抒发自我,喜欢直接用“我”“你”这样的称谓来作主语。

    2追求自由。

    3热爱自然。

    4崇尚中古风(中世纪民间文学)。

由于“浪漫主义”是政治“自由主义”的同义词,所以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气,而不是简单的文学现象,文学、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说19世纪浪漫主义的初选,打破了17世纪以来尊重权威(指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国家)的现象。

19世纪的世纪病,是指忧郁、孤独等症状,用于文学中,就成了浪漫主义。

本篇文章是我本次听课后写下的总结,老师讲的知识点比较杂,我自己也没有完全梳理得很清楚,所以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重中古

  古典主义的核心是回到古代罗马,一切以古罗马为典范,浪漫主义则要求在被视为野蛮的中世纪的荒诞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从法国为大哲学家卢梭(

1712-1778

)所说的“野蛮人比文明人更高明,更智慧,更美”析认识出发,他们常常选用中世纪的传奇故事作为创作的题材,如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与维吉尔》、《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世纪传奇大多与骑士游侠有关,再加上当时资本主义正向海外扩张势力,在“本土”,过去宁静的生活已被机器生产所破坏,因而浪漫主义在向往中世纪的同时,也渴望和追求着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

  重自然

  古典主义以宫廷为描写的对象,即使是真正的自然也要加以人工的雕琢以适应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交谈必须使用经过修饰的语言浪漫主义者则重视自然,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真正地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认为人在原始社会没有经过改造的自然状态下,有着天赋的人权,人人得以平等享受大自然的赐予,得到自身的发展和自由他们要突破城市的囹圄,摆脱文明社会的干扰,讴歌乡村、田园、山林、天空、大海和异国风光二是摆脱羁绊得到真正的自由只有自由才能打碎封建的枷锁,反之,只有打碎封建的枷锁才能得到自由雨果在其名剧《海尔娜妮》序言中宣称:“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中的自由主义”这可说是对浪漫主义十分坦率的表述联系到浪漫主义的艺术实践看,重自然也可说是重个性的一种表现

  重感情

  古典主义讲求共性,认为共性、理性即真理、即美;提倡在统一的道德标准下冷静地对待一切,抑制自己的感情和个性浪漫主义认为应该大力肯定人的感情和个性,敢爱敢恨,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浪漫主义的作品热情澎湃,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拜论的作品充满着爱与恨,在感情的狂热中往往伴随着离奇而荒诞的幻想在浪漫主义的词汇里感情与幻想相联,幻想就是具有个性的感情的希望在视觉艺术上,为了表达感情,他们强调色彩而把线条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重形式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都重视形式,但二者的方式和目的有所不同古典主义在于用单一的模式规范作品的内容,浪漫主义在于用多种形式表达内容古典主义从封闭中注意形式的统一,达到“善”浪漫主义从开放中注意形式,以表达感情的奔放,达到“美”古典主义的形式与道德相联系,浪漫主义的形式与审美相联系

  重对比

  重对比是浪漫主义重要的美学原则

1823

年雨果所写的《克伦威尔》序言,被公认为是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在序言中他猛烈地抨击古典的悲剧法则,主张应像莎士比亚的戏剧那样刻画人物性格,争取更大的自由和真实;推崇横扫欧洲封建势力的拿破仑,宣称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成为艺术题材的对象;艺术的真实基于现实的真实,为此必须选择,不过不是选择“美”而是选择有特点的东西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与古典主义要求的纯正、和谐相对抗的美学原则即“对比的原则”,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两种不同要素在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如雄伟与秀婉、高尚与卑下、至美与至丑、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光明与黑暗等这个宣言标志着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彻底决裂

  卢梭以“一个孤独者散步的遐想”拉开了浪漫主义帷幕,成为浪漫主义先驱。当浪漫主义的洪流引向德国时,在荡起一泓惆怅情怀之余,直奔非理性主义而去。  德国浪漫主义首先以文学性著称,它在造就歌德、海涅等文豪的同时,兼具强烈的社会思潮。以赛亚·伯林就曾表示,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力与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将浪漫主义与整个德意志历史联系起来,会对此有更深切的感受。

浪漫主义思潮代表了一种文学态度和生活态度,它重主观而轻客观,贵想象而贱理智,诉诸心而不诉诸脑,强调神秘而不强调常识,既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也反对现实主义的直白。

通过对情感的强调和渲染,浪漫主义将自由意志高度升华,自我高于一切。决定行动的不再是思想的深思熟虑,而是个人的天才、灵性和主观性的生动发挥,如此,它就不得不走上反理性主义和反启蒙主义的道路。

浪漫主义的反理性色彩首先在于对宗教理性的破除。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以后,与上帝的沟通不再是神圣教会的任务,而是来自个体的心灵。每个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宗教理性是否存在,就完全在于自我心灵的感受了。

哲学家约翰·乔治·哈曼认为,凡能提高并加强人在神面前地位的一切,都被理性压制和破坏了。他将理性比作“风向鸡”。所谓“风向鸡”,是古人用于测量风向和风速的装置,它既不能移动,更不能飞翔,只能随风打转。哈曼决意给心灵插上自由意志的翅膀,任其在天空翱翔。直到1950年,海德格尔依然没有忘记对理性进行讥讽,他坚持“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若干世纪以来被尊崇的理性,其实是思想最冥顽的敌人,这时我们的思维才能开始”。

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德国的思想家们尚能用理性的语言进行表达,尽管内容往往是非理性主义的,到了尼采,连语言的理性也被抛弃,他用一种诗化的语言来宣扬其“酒神精神”“强力意志”,这种思潮落实在社会实践中,就变成了轻理性、重自我的绝对主义。

哈曼不仅把理性称为“风向鸡”,他还继续向启蒙主义发难。他反对法国那种用“科学一般性概念”处理问题的方式,在他看来,唯有特殊性才有意味——这是浪漫主义的出发点,也是种族主义的出发点。

种族主义彻底否认人类的普世价值,否认人性在基本尺度上的一致性。哈曼观点的核心是“一种神秘的生机论,从大自然和历史里感知上帝的声音”,他的思想引起了赫尔德、歌德热烈欣赏,其中赫尔德被称为德国“浪漫主义的真正父执”。他认为每一个民族有其根源,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重心,族群一旦离开了自己的土壤,就会失去文化根基——引申下去,德意志只能是日耳曼人的土地,也只能培育出特殊的德意志文化。那些外来民族就该待在自己应该待着的地方。

费希特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赫尔德的观念,他有一个重要的命题:事物之所以是这样,不是因为它外在于我而独立存在,而是因为我让它们变成那样;事物的存在形式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它们、我需要它们做什么。这样,浪漫主义被调理成一种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可谓“万物皆备于我”。

尽管费希特对自由充满感情,他甚至说,只要提到自由“我的心马上敞开,开出花来”,但自由在他那里却意味着“充分发挥创造力时免受任何事物阻碍”。这使得“自由”脱离了自由主义的范畴,变成对他人自由随心所欲的公然冒犯。由此,费希特变成一个狂热的德意志爱国者和民族主义者,背离了他所追求的德意志民族独立与自由。

这种对理性信念的丧失和对客观世界的漠视,使德意志的心灵狂热、自大起来,他们只关心价值的创造,陶醉于创造的过程,以“自由意志”激发自己天才的创造力,但创造的结果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效用,他们无动于衷。

浪漫主义的一些重要特征被法西斯主义所借鉴:“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不可预测的意志以无法组织、无法预知、无法理性化的方式前进。”德国人就这样任凭希特勒把自己和自己的祖国推进了灾难的深渊。浪漫主义不幸走上一条迷惘之路,它柔情不再,温情失尽,再不似想象中那样罗曼蒂克了。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克伦威尔序言》。《克伦威尔》序言是雨果阐述其浪漫主义理论的最重要的文献,被认为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宣言。论文的中心是反对古典主义桎梏,主张文学自由主义。这句话在序言的第三段中有出现。

1、思想观念: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

2、艺术特征: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浪漫主义文学精神:

浪漫主义文学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现,力图用文学给人类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用德国作家席勒的话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

所以,浪漫主义并不像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注重对生活对象的如实摹写,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竭力表现理想,表现主观愿望,表现向往理想的激情。

在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则,只要能表现理想的与希望的生活,文学塑造的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也无关紧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100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