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灯下与自然光下的视觉暂留现象

日光灯下与自然光下的视觉暂留现象,第1张

视觉暂留现象:

指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5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第一种情况,出现的视觉暂留现象,并不是日光灯的频闪造成的,日光灯的频闪的频率远远低于01s,不会对人的视觉造成影响(但是对人的视力多少还是有影响的)。

所以两种情况您看到的现象都是由于视觉暂留造成的,原理相同。

 导语:一幅数码摄影作品,根据主题的需要,拍摄者要在创作过程中对画面中影像的层次、结像虚实的对比以及色彩的明暗关系等进行调整控制,这就形成了作品的影调。

照片色调与视觉情境的掌控秘方

 摄影作品的影调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从明暗关系上可分为高调、低调和中间调;从色彩关系上可分为冷调和暖调;从影像的层次反差上又可分为柔调和硬调。

 高调画面

 高调是以大面积的白色或浅色影像与小面积的深色影像相对比而形成的画面。但是一般在画面中深色和暗部是作品的主体或重点,白色和浅色部分是画面的衬底或次要部分。高调画面给人一种轻快、纯洁、淡雅、明亮的感觉,适于表现儿童、少女以及卫生、科教一类的题材。

 拍摄高调作品时,背景应选择白色或浅色做底色,且在布光时应加大背影光的强度,以增强与被摄主体的明暗反差。拍摄人物肖像类作品,被摄人物服饰也应选择白色或浅色的衣物为主,以保证画面中黑色和暗部是作品中的画龙点睛部分。

 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高调画面,在测光时应当选择暗部主体为测定点,且可加大半级曝光量,以保证画面明亮些。拍摄高调照片时用光应以顺光为主,尽量减小被摄物体的明暗反差和不良的阴影,使画面主体层次更丰富些。

 F:750mm f:58 T:1/3200 ISO:400

 F:116mm f:59 T:1/320 ISO:400

 雾天可以拍摄出理想的高调画面,成功的关键在于前景黑色主体物的选择,它们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飞鸟画面拍摄于河北沧州海滩,当时为雾天,第二张摄于北京延庆妫河上,也是浓雾天。

 F:28mm f:54 T:1/125 ISO:400

 玉兰花虽不是在雾天拍摄,但此时太阳也已落山,是利用天空反射的柔和光线拍成。

低调画面与伦勃朗用光法

 低调是以大面积的深暗影像与小面积的浅色影像相对比而形成的画面。但浅色和明亮的部分是作品的重点和中心,黑暗部分面积虽大但一般只是作为画面的背景或衬底起交代环境和渲染气氛的作用。

 拍摄低调人物肖像作品时,应选择黑色或暗色背景布,或将被摄人物安置在明暗反差较大的明亮处,人物服饰也应以暗色为主。用数码相机拍摄时测光要以明亮处为参考点,并适当减小半级曝光量,以保证背景能暗下去。

 低调画面适宜表现内容沉重、庄严、忧郁、恐怖和神秘一类的题材作品,如表现老人、成年男性、反面人物时常被使用,也多被用于较暗的室内或夜晚拍摄。低调画面可将拍摄现场中杂乱的背景和与表现主题无关的器物隐藏在黑暗中,使主体处在明亮处更显突出。布光时多采用逆光、侧光或柔和的局部散射光,这种布光方式在西方绘画中,尤其是画室内人物和静物一类题材时常被使用,著名油画大师伦勃朗运用得最为出色,因而在摄影用光中这种方法又被称为伦勃朗用光法。

 湖北武当山上的宫殿建筑 F:125mm f:63 T:1/1600 ISO:400

 《我爱名车》 日落傍晚时,光线较暗,加用闪光灯 F:28mm f:56 T:1/60 ISO:200

 《舞》 F:22mm f:56 T:1/70 ISO:1600

  最常使用的中间调

 中间调的画面是指影调明暗反差正常,影像层次丰富,画面中黑、白两部分比例均衡的作品。中间调画面对表现被摄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色彩都是非常适宜的,在布光和用光时宜采用多种方向的组合光照明,以避免光比过强,反差过大,但如光线过于平淡也对中间调的形成不利。

 河北乐亭海边小型造船厂 F:10mm f:11 T:1/400 ISO:400

 中间调的适于表现的内容和题材比较宽泛,易给观者真实、亲切的感觉。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中间调的照片,测光可按平均亮度测定,曝光应力求准确,尽可能利用好感光器件的宽容度,让更多的层次能通过影像表现出来。

 提示: 中间调容易产生影调平淡的感觉,为了避免这一缺点,拍摄中可考虑在构图方面下点功夫,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如上图造船厂照片,由于采用了低角度仰拍和使用大广角镜头,虽光线平淡,但视觉冲击力很强。

 冷调与暖调

 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彩色照片时,会受色彩构成的影响形成以冷色调或暖色调为主的画面,分别可称为冷调照片和暖调照片。冷色是指以青、蓝色为主调的画面,会使人联想到冰、水、雪等寒冷的天气或物体。暖色是以红、橙、黄等色为主的画面,会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等炽热的天气或物体。冷色与暖色的形成除与物体固有色有关外,还受环境色的影响,在数码影像拍摄中,更受光线色温的影响,如、出或日落时分,拍出的影调肯定偏暖。而在阴天或雨雾天拍摄的影像就会像调偏冷。

 F:31mm f:56 T:1/15 ISO:400

 在同一画面中,无论是单独用冷调还是用暖调表现,都会使色彩产生和谐的感觉。如果在同一画面中同时出现冷、暖两色强烈对比的局面,虽然会使人感觉色彩不太和谐,但如果运用得巧妙,有时也会产生另外一种独特的意境,还能表现更深的主题。

 如果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黑白照片,或在后期 电脑 调整时将彩色画面转换成黑白影像时,同样要注意,由多层彩色层合成的黑白影像也会因微小的色彩失衡而产生偏色现象,偏色的结果会使黑白影像产生偏暖或偏冷的色调。

 拍于古北口长城,曾被选作《大众摄影》封面。拍摄时间是11月份的某一天的清晨出时分,这时山脉上草已枯黄,在朝阳的照射下倍显金光闪闪。 下页图拍于冬季东北伊春地区,当时太阳已完全落山,只有一些天空反射的微光,呈蓝色调,与温暖的橙色灯光形成对比

 提示:改变或强化色彩冷暖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使用不同色温的光源;2拍摄中加用不同色温的滤色镜;3巧用相机内白平衡设置,如拍晚霞;将白平衡设在日光或阴天挡上,使橙红色增强;4后期电脑调整时改变色彩平衡,强化主观设想效果。

 柔调与硬调

 柔调是指影像层次丰富、反差较小、画面柔和的摄影作品。柔调影像在拍摄用光时多采用光线柔和的散射光,光比较小,光的方向性和强度也不宜太强。在室外自然光条件下,以在阴天或假阴天时拍摄为宜。在室内使用人工光照明拍摄时,应以柔和均匀的顺光为主,使用柔光箱或反光伞最为理想。柔调影像适于表现细腻画面、偏重抒发情感的摄影作品,如静谧的风光、素雅的花卉,以及年轻美丽的少女及儿童一类人物肖像作品。

 硬调则与柔调相反,用光追求反差大、光线强、方向也多采用侧光或侧逆光,使拍摄出来的影像黑白对比明显,如同木刻画一般。硬调适于表现性格刚毅、果断的情感或具有明显线条及色块元素的内容画面,如高大的现代建筑、工业厂房及大型设备等题材。如拍摄人物,则适于表视历尽沧桑的老人或气势阳刚的男子汉形象。

 拍摄的是现代建筑局部,为了强调建筑的构成关系,使用了超远长焦拍摄,目的在于压缩空间感。这种题材使用硬光较为理想,可以使线条和质感得到强化

介绍几种柔化影像方法:

 1拍摄时选用柔光镜头;

 2在镜头前加用一片柔光镜或纱网;

 3天气较凉时在镜头上哈口气,然后马上拍摄;

 4用电脑调整时做柔化处理。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今资本主义时代的开端是由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年)为表征的,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区域中央、中古时期世界上最大贸易地区的心脏位置。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都是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和贸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现工商业、萌芽资本主义,所以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所谓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针对在中世纪被宗教所扼杀的古代希腊罗马以人为本的科学文化走向复兴而掀起的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从拜占庭灭亡时被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光辉形象。人们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实际上新兴资产阶级召唤古希腊的亡灵并非是要重建奴隶制文化,而是借用其中有利于资产阶级需要的科学、哲学以及人文主义的艺术;是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外衣,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现代世界历史的新场面。意大利作为古罗马的后代,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视觉艺术—文艺复兴作品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佛罗伦萨发生发展,尔后扩展到其他地区,形成一些既有佛罗伦萨艺术成就又有地方特色的画派。除强大的佛罗伦萨画派以外,达·芬奇到米兰为米兰大公服务,形成米兰画派;勃拉曼特,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到罗马为教皇服务,形成具有纪念碑气势,象征宏大、有力为其特点的罗马画派。到16世纪,禁锢森严的威尼斯在佛罗伦萨辉煌之后,捷足而登上文艺复兴艺术的巅峰的最后一位大师,公认是丁托雷托。

意大利文艺复兴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晚期。初期以佛罗伦萨为中心,自乔托始到波提切利止;盛期主要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艺术成就为标志;晚期则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著称。

佛罗伦萨之所以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祥地首先在于它的地理自然条件,它位于阿诺河层,是水陆交通要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发达;有深厚的古罗马、中世纪文明基础;社会各阶段对艺术的需求,尤其是以美第奇家族为代表的统治者提倡和保护艺术创造,这些因素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代表,它在艺术观念、艺术题材和艺术表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艺术的内容仍以传统基督教的《圣经》故事为题材,但自乔托开始,画家们努力探索如何将世俗现实生活注入神的形象创造中,把神从神坛上拉到人间变成凡人,使自己塑造的宗教人物成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因此他们引进科学成就,将解剖学、透视学和光学原理运用到艺术创造中,塑造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空间关系;艺术语言重明暗素描造型,构图追求对称、均衡和谐。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主宰画坛,标志着文艺复兴盛期到来,他们的艺术创作不仅直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而且借宗教神话故事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美学理想和思想感情。他们在佛罗伦萨、米兰和罗马显示出巨人般的艺术建树,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树立起绘画和雕刻的纪念碑。

位于亚德里亚海滨,背靠意大利半岛、面向东方的威尼斯,是个完全不同于佛罗伦萨和罗马的意大利海上都市,它是商业和贸易的中心,是资产者云集的场所,它是为世人建立的人间享乐的天堂,威尼斯人宣称自己的故乡是“世界的珍宝箱”。16世纪的威尼斯什么都有,唯独没有上帝的管束。在这个奢华*糜、灿烂辉煌的都市里,占有支配地位的并不是科学和知识而是美,尤其是绘画艺术,因为它不仅能创造美,而且能使现实的美和理想的美借画中形象得以永存人间。尽管画家们没有社会地位,但往往都能成为教皇、国王和贵族资产者的座上贵客。在这个城市里产生了可与佛罗伦萨并驾齐驱的大画家乔尔乔内、提香以及他们的弟子委罗内塞、丁托雷托等。

由于威尼斯是海上贸易商业中心,是景色秀丽的水乡都市,因而在这里产生的艺术无论内容或形式,都与佛罗伦萨有着天壤之别。

佛罗伦萨的美术,倾向于宗教《圣经》题材,而威尼斯则更多的是描绘古希腊神话故事。纵情于欢乐与享受,题材以爱情、酒宴、裸体女神为多;画面形象充满激情而富有想象,洋溢着活泼、明朗、欢乐的气氛,很少有悲哀和伤感。女神们具有丰腴的肌肤,金色的秀发,华丽的服饰,完全是威尼斯上流社会的娇艳女子,放射出人性的光芒。画家们为迎合王公、贵族的享乐需要,不仅描绘美丽裸女,还配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为了充分展现这种美,画家十分重视色彩的创造,他们极善于从自然中发现和表现无限丰富艳丽的色彩变化。如果说佛罗伦萨的画家们重素描和尊从构图的对称、均衡与和谐,那么威尼斯的画家们则竭立追求色彩和激情传达,它奠定了欧洲近代油画发展的基础。 样式主义样式主义亦称矫饰主义或风格主义,它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艺术向巴洛克艺术转变的一个过度时期的特殊艺术现象,它既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那种崇高和谐,也区别于后来的巴洛克艺术,史家们称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为“矫饰主义”或“样式主义”。艺术家有意识地追求某种较为极端的形式,热衷于用复杂的形象和动作来表达内心的骚动不安和压抑的情感。

样式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在表现题材中有相当部分是裸体人物,具有古怪和扭曲的体态和发达而夸张的肌肉,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隐晦朦胧,人们难以认识;画中情节往往不在视觉中心显现,被隐约在次要地位。 巴洛克艺术所谓“巴洛克”,意大利语义为奇形怪状矫揉造作;葡萄牙语义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它是一个贬义词,人们借用巴洛克这个词来嘲弄具有这种风格的艺术。它于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尔后影响欧洲天主教盛行的国家,因为它的社会支柱是宗教,可以随宗教的传播扩散到宗教所及地区。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有这么几方面:由于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贵族,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享乐的欲望,不惜重金建造豪华宫殿、住宅和大量装饰绘画、雕刻,使其显得壮观和华丽。文艺复兴的美术强调理性的宁静与和谐;而巴洛克艺术则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在雕刻和绘画中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建筑则体现出丰富多变的构造,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作品中反映出作家内心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不仅外部形态激动人心,内容也使人骚动不安,形象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它的内容充满激情,而形式又充满激烈的运动感。巴洛克式艺术品给人感觉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有着强烈而复杂的节奏旋律,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动感和不稳定感。在建筑上大量使用曲线和椭圆形。巴洛克艺术很重视空间关系处理,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空间立体,绘画依靠光造型,追求空间深度感,建筑和雕刻强调层次和深度,尽量打破平面。巴洛克艺术还强调综合艺术处理,这种综合在总体上有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综合,也有绘画与雕刻的互相综合、造型和环境的综合,也包含自身各部分的综合。因为巴洛克艺术受宗教支持庇护,所以不可避免地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

巴洛克艺术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在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受到宗教势力支配的罗马巴洛克风格占主要地位;在君主专制、王权至上的法国,古典主义风格为主流;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荷兰和英国则流行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 洛可可(rococo):18世纪尤其是在法国路易15统治时期的一种艺术和室内装饰风格。洛可可风格是在意大利巴洛克盛期精致的曲线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结果,形式更为纤细小巧,色彩鲜明。洛可可风格是对路易14时代的庄重、豪华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一种反叛。致力于表现颇为琐细的宫廷生活的轻快、亲密的场景,有时也表现田园风光。以妩媚和矫揉造作为特征。主要代表人物有华托、布歇和弗拉戈。

视觉艺术—洛可可 现实主义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此刻劳动者真正走进艺术殿堂,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

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是法国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专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当时人们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无疑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它的哲学观是求真求实,导致它的美学观是以真为美、以实为美,它是写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法国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反映到画坛上就成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争论,一部分画家对此种种不屑一顾,悄悄地进入巴黎郊区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他们都无限热爱大自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直接描绘丰富多彩的风景,他们把描绘自然的丰富奇伟、优美秀丽和内在生命作为终生追求。他们从不把自己的艺术信仰强加于他人,因为都居住在巴比松村,共同描绘大自然,所以这群画家被称之为“巴比松画派”,主要代表是科罗、卢梭、和特罗容等。 纳比派世人公认塞尚、凡·高和高更是开创20世纪现代艺术的祖师,在他们活着或死后都影响有限。把他们的思想继承光大,传播给20世纪前卫派画家的是一个小小的艺术家派别——纳比派。

1888年夏天,24岁的塞吕西耶在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的阿旺桥与在那里作画的高更相遇,高更那时刚画完《雅各与天使在搏斗》一画,那主观的、带有神秘意味的象征性色彩征服了这位年轻画家。他后来又随高更到一个称为“爱之林”的森林写生,高更指出色彩的奥秘:“树木应当是什么颜色你看到多多少少的红色吗很好,在画面的那个地方放上真正的红色。——那么影子呢假如在那儿有一点蓝色就好了。那么你把调色板上最漂亮的蓝颜色放到那儿去!”塞吕西耶边听边随手在一个烟盒上按高更的指点画了一幅小风景画,他拿着这张画回到正在学习的巴黎朱利安学院,围观的同学有博纳尔、维亚尔、兰森、瓦洛通等。他们一下子成了高更主义者并把塞吕西耶这幅小画称“护符”,而把自己有幸得到这“福音”的一伙人称着“纳比”即希伯来语中的“先知”。这就是纳比派的由来。

纳比派接受了高更的艺术影响而从事新的探索发展:即高更的综合理论导致了象征主义的庄严、简化和变形的装饰风格,也就是说,把自然移植到了智慧与想像的领域之中。所谓变形有两种类型:依据一种纯美学和装饰味的设想以及一些着色与构图技术原则进行的客观变形;使画家本人的感受进入绘画表现之中的主观变形。

纳比派从塞吕西耶的“护符”开始,到以德尼的《向塞尚致敬》宣告结束。这说明纳比派自身的价值仅在于阐明了塞尚和高更的视觉方式。这是一种更强调自我的心灵观照的观察方法。

尔后纳比派分裂为分离派、综合派、新传统派。 野兽主义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开始形成,最初的前卫美术运动是“野兽主义”。“野兽”一词在这里是用来形容他们的绘画作品中那令人惊愕的颜色,扭曲的形态,明显地与自然界的形状全然相悖。

在法国1905年的秋季沙龙展览会展出了以马蒂斯为首的九名青年画家的作品,由于画风令人惊愕,以致舆论哗然。评论家路易·沃克赛勒看到在一片色彩狂野的绘画作品中间有一件马尔古所作的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雕塑家多那泰罗风格的作品,便随口说了一句:“多那泰罗置身于一群野兽的包围之中。”从此,这个画家群体就被称为“野兽主义者”。

视觉艺术—野兽主义

以马蒂斯为首的这群青年画家不满足于象征主义的神秘色彩,主张色彩的彻底纯化,以便更加清晰地表现画家的感情。表现感情是野兽主义画家的宗旨。

野兽主义画家弗里茨给野兽主义下的定义是:“通过颜色的交响技巧,达到日光的同样效果。狂热的移写(出发点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动)在火热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论。”

野兽主义的主要原则是通过颜色起到光的作用达到空间经营的效果,全部采用既无造型,也无幻觉明暗的平涂,手段要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与装饰之间,即动人的暗示与内部秩序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马蒂斯说过:“构图,就是以装饰方法对画家用以表达自己感情的各种不同素材进行安排的艺术。”

野兽主义画家们广泛利用粗犷的题材,强烈的设色,来颂扬气质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结构上的原则,不顾体积、对象和明暗,用纯单色来代替透视。马蒂斯的老师莫罗曾对他说过:“你必须使绘画单纯化。”所以作为野兽主义始终的代表马蒂斯顽强地使色彩恢复它本来具备的力量,单纯和表现的意义。

野兽主义自1905年发端到1908年已趋消沉,尔后由立体主义所取代。 未来主义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宣言一方面讴歌现代工业文明、科学技术使传统的时间与空间的观念完全改变,“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美”,因而主张未来的文艺应当反映现代机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竞争;另一方面诅咒一切旧的传统文化,扫荡从古罗马以来的一切文化遗产,主张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他们高喊:“干起来吧!点燃图书馆的书架!把河水引来淹掉一切博物馆画廊,啊!看着那些自命不凡的古画被撕破了,褪色了,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地飘浮是多么地开心!举起斧头铁锤毫不手软地捣毁那些被人奉若神明的城堡吧!”

1910年3月8日画家波丘尼、卡拉、巴拉等也响应地发表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4月初又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宣言表明,他们的绘画技巧,从本质上说仍然来源于立体主义。他们在立体主义多视点的基础上加上了表现速度和时间的因素。 雕塑方面的未来主义是由波丘尼实行的,他于1912年4月11日发表《未来主义雕塑宣言》,宣布“绝对而彻底地抛弃外轮廓线和封闭式的雕塑,让我们扯开人体并且把它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到里面来”。

1914年7月11日由圣特利亚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主张用机械的结构与新材料来代替传统的建筑材料,而城市的规划则以人口集中与快速交通相辅相成,建立一种包括地下铁路、滑动的人行道和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的“未来城市”计划。并用钢铁、玻璃和布料来代替砖、石和木材来取得最理想的光线和空间。

还有《未来主义服饰宣言》号召人们废除色彩暗淡、线条呆板,的服饰,代之以色彩鲜明,线条富有运动感的新服饰。

这个流派到1918年大战结束,实际上也结束了。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的一种艺术表现的风格,强调荒诞,它最初是一个文学运动,及达达主义的副产品。超现实主义是由一个在1924年发表的文学宣言所确立的。

视觉艺术 超级现实主义超级现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艺术流派,这个流派的艺术家反对抽象艺术的潜意识情感和在造型中不表现具体物象的作法,他们认为应该排除画家的主观意念,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甚至像摄影那样的再现物象,所以又称之为“照相写实主义”。

超级现实主义画家们常常取材于城市风光和农村景色,也有人专门从事肖像画创作。克洛斯就画过一些超级现实主义的肖像作品,他描绘的对象所强调的不是人物的内在精神,而是外形的酷似。这类作品很大,不仅直接借助于照片的临摹,而且常常把照片底片用幻灯机投射在画布上,仔细地描绘好轮廓和每个局部,再上颜色,作品极为逼真细腻,连一根汗毛都画出来,有人说:“站在他的画前面可以感觉到画中人物的皮肤在呼吸、出汗,甚至可以看到他们在闪现出痛苦、疲倦和恐怖的生理条件。画面呈现出冰冷的、大都没有浪漫主义的高昂气质。他所画的既不是人,又不是非人,而是一种还原到中性的、仅具有生物学机能的人这样一种生物。”

超级现实主义的艺术“不过是这个充满了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物质而已”,美国评论家卡纳德曾说过:“不论波普艺术和超级现实主义有什么缺陷,作为反抽象主义的运动,它们显示的是与那些垂死了的艺术迥然不同写实主义,它们具有20世纪的一种潜在的趋势,即继续自古以来最富有的表现力,最能为艺术家们所利用的形式”。

数码相片偏色的原因 我们知道,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相片经常会出现偏色的现象;如在日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照片会显得发绿,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会偏蓝。一般来说,如果在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的时候没有正确地设置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或现场的光线环境比较复杂,使得相机本身的自动测光系统无法正确判断该用何种白平衡设定,这样就容易出现照片偏色现象。 照片的偏色是由于数码相机白平衡校正不正确,或受光源及环境色的影响,造成与被摄者固有色的色彩有偏差,所以照片偏色校正就是还原固有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感(除摄影师故意营造艺术氛围的照片不在此调整行列,例如加色片或低色温的照片等) 如何判断数码照片偏色 经常听到大家对数码照片偏色的评论,这个偏暖、那个偏冷,某品牌相机普遍偏某种色调,等等。所谓偏色,就是照片偏离客观自然的颜色。面对一张有偏色的数码照片,可能一时还真很难准确判断偏色的色调和程度。要调整,却无从下手。你说偏色,他看着不偏,你看着偏黄,他却认为偏红。因为色觉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问题,每个人的对颜色的感觉都有差别,但是光线的波长却肯定是客观的,计算机上照片的颜色都被用数字量化了,在Photoshop里就可以方便地判断偏色并进行调整,办法也有好几种。我们可以取三个点进行偏色校正,取高光点(一般取245以上RGB数值),暗部(一般取10以下RGB数值),灰部一般取白色的阴影或画面的灰点(RGB数值在100-200之间为最佳),灰部点不要取肤色或固有色就是红色**绿色及肉眼明显可分辨的色相颜色,取点注意RGB三个数值尽量接近或数值相差不大的进行调整,取完点再看数据只要R/G/B那个数据大了,或小了,那就可以肯定的说这张照片就是偏向数值大的颜色或是数值小的颜色的补色。到底偏了多少数值,运用PhotoShop中的Info面板可以直接观察到。由于受环境色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调整完可多取几个点再判断是否取点准确,已最终达到颜色的准确。 无论你的显示器偏向于什么颜色,只要照片RGB数值相等之后,照片本身的偏色就不存在,就无须再根据你的感觉来判断是否偏色,再和输出公司的色彩管理一致,输出来的照片就OK了!

①时间:上午7时——9时,下午3时——5时,柔和而细腻光源。

②使用反光板: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反光板放在机位附近,使得反光板反射的柔光正好照在脸上,可以增加脸部的光线,同时创造出使人富有生气的眼神光来。

③使用闪光灯:可以赶走脸上浓重的投影;也可以使背景变暗,让照片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④晴天阴影下:在晴天的阴影下,可以消除模特脸上的阴影,关键点在于找到要给不太黑且受光比较均匀的地点,但要避免阳光从树缝间透射下来的树木,这种光会在人物脸上产生斑点。

⑤设置白平衡:设置自动或者日光模式。

①  使用闪光灯补光

② 调节白平衡

③   选择合适的背景:背景最好比主体要暗,这样更好突出人物脸部

④    大光圈拍摄:可以采用光圈优先模式,用大光圈配合长焦镜头,获得小景深,同时获得较高快门速度。

①正确的曝光:遵循“白加黑减”曝光规律,拍摄时需要增加1~2档曝光补偿。

1、主光:造型光。

2、辅助光:指的是与主光相对应的用于照亮画面中的阴影的光。目的是提高被摄面暗面的亮度,并控制明暗面的光比,辅助光越亮,光比越小;辅助光越暗,光比越大。辅助光常用比较柔和的散射光,亮度不强于主光,不能干扰主光正常的光线效果。用一盏辅助光时,灯的位置要紧靠照相机,尽量从正面进行辅助照明,如果从暗面一侧进行照明,势必造成与主光灯方向互相矛盾的第二个投影,既不真实,也不美观。两盏灯做辅助光时:一盏如上所述,一盏放置在90°~120°方位,在阴影面造成淡淡的反光,使暗面由前到后、由近到远地逐渐过渡,有助于表现被摄体阴影面的立体感和细部层次。

3、轮廓光:指的是将光源置于被摄者背面,以勾画被摄者轮廓的光线,可以是正逆光、侧逆光、高逆光。①特点:从大约150°~180°的侧逆方向照明被摄体,拍摄人物时可以在被摄体的头发、脸围、肩头形成一条亮的轮廓线。②作用:表现被摄者轮廓特征;在轮廓部分形成亮斑,区分主体和背景;形成特定的光线效果,增强照片的艺术表现力。Tips:宜选用聚光灯、500W为宜,灯上要有遮光罩;灯位不要太高,比被摄体略高一点保证镜头内不会出现光晕即可。在反映毛状物体,毛感很强的衣服、头型时,这种光线具有最佳效果。

4、背景光:指照明背景的光线。

5、 修饰光:指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都确定后,在人物、服装、道具的性质、颜色、形状上加入一些补光来突出细节特征的光线。注意需要与主光方向一致,看上去不是人工的痕迹,光线统一。

1、 蝴蝶光照明:会在人物鼻子下延伸至嘴唇处形成蝴蝶状阴影而得名,多表现女性优雅浪漫以及高贵典雅的气质。

①  布光方法:主光置于镜头光轴上方,由上到下45°方向投射到模特脸部,主光使用较硬的光质时鼻影效果明显。人物脸部下方的阴影处要使用辅光或反光板补光,辅光处于相机正下方,照亮颈部和面颊的阴影,调整反差。这种照明不适合深眼窝模特,否则会因为光线照不到眼睛上而形成空洞的眼窝。最适合拍摄面部棱角骨骼分明的女性。

2、环形光照明:鼻子下面的阴影会在面部有阴影的一侧形成一个小圆圈。

 ① 布光方法:主光在高光位45°左右打向主体,辅光加柔光箱,通常辅光安置在相机旁,多为散射光,辅光能够使得整个画面增强立体感,使画面层次丰富。一般可再用一盏灯作轮廓光,光位为逆光,从而表现空间感。适合拍摄脸型较圆的人物,在颧骨下方投射出的恰到好处的弧形阴影可以使脸型显得比较瘦。

3、 伦勃朗照明:依靠强烈的正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光斑。

 ① 布光方法:硬光使得影调清晰明朗,而软光使得影调较为柔和,能够表现更为丰富的层次。在伦勃朗式照明模式里,常使用轮廓光塑造面部两侧轮廓,制造鲜明的亮区,丰富画面的影调。光比的控制是伦勃朗照明的难点,拍摄时要学会使用辅助光或反光板来对明亮区和较暗区的光进行控制。拍摄女性是,光比控制在1:4左右。男性控制在1:16左右。对鼻子或眉骨立体感不好的模特要慎用伦勃朗照明。

4、 分割式照明

 ① 布光方法:注意少用硬光,即那些能够在景物表面产生明暗对比的阴影的光。它可以让胖脸变瘦,宽鼻子变窄,适合个性或气质较强的人物。

厨房是每一个家庭里面都有的,但是在装修厨房的时候,有很多的人们也是注意风格,可是简欧风格在装修的时候,都有哪些方法,还有在装修的时候注意什么,对这些都不太了解,那么简欧风格的厨房装修方法厨房装修注意什么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来介绍,希望大家在装修的时候参考。

一简欧风格的厨房装修方法

1简欧风格的厨房装修的时候,简欧风格在家装墙面装饰上,往往会选择一些富有特色的装修材料来进行装饰,例如使用新型环保材料硅藻泥进行电视背景墙装饰。当然也有使用较为常见的条纹和碎花元素来进行装饰,还可以将灯具和壁画还进行修饰墙面,但在选择灯具产品时,应选择线条柔美,灯光温馨,造型简约的灯具。

2简欧风格的厨房装修的时候,在家具的选择上,简欧风格更加偏向于运用深色或带着古典韵味的复古家具,简欧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的淡雅之感。因此深受不少家装用户的认可和青睐,给居住者带来浪漫古典的视觉体验。

3简欧风格的厨房装修的时候,简欧风格在地面的搭配运用上,可以采用大面积的地毯进行装饰,会让整个装饰空间变得更加舒适,建议选择花纹地毯,增加空间的立体感。同时还应注意地面的配色搭配不宜相差太大,应和谐统一,如果选择地砖,建议选择拼花的大理石地砖,提升空间整体品位。

4简欧风格的厨房装修的时候,简欧风格相比欧式,摒弃的繁复,让人感觉自然舒适,较为符合现代装修人群的审美理念。和欧式风格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色调和罗马柱表现手法完全不同。造型较为简洁,没有过多的修饰,讲究空间线条的律动感。

二厨房装修注意什么

1厨房装修注意的是,要充分利用有效空间,还有厨房环境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拥挤的区域,有效利用更多的空间就十分重要了。例如,吊柜与操作平台之间的间隙通常是可以利用起来的。燃气灶或冰箱旁常有宽度不到20cm的零碎空间,可以设计这种窄长形的拉柜,增加收纳空间。

2厨房装修注意的是,厨房具有特殊性,家具上很容易沾上油烟,家具材料如果没有选好,油烟就很难被清洗。亚光砖和仿古砖很好看,但是沾上污油渍,很难清洗干净,这样一来再好看,也被浪费掉了。同时,许多业主在橱柜选择的时候选择隐藏式把手,但凹进去的把手位置很容易成为污垢的聚集地。

3厨房装修注意的是,灯光要明亮,还有厨房的灯要明亮,这样眼睛就能不费力的看清楚要切的是蒜苗还是葱;灯泡,不要装黄灯,不然,蔬果肉类的颜色易失真。记得厨房是打仗的地方,不是搞气氛的地方。现在吊顶主灯有几种做法,包括嵌灯,日光灯或流明吊顶。

简欧风格的厨房装修的时候,不知道都有哪些方法,还有在厨房装修的时候注意什么,上面的文章中说的就是关于简欧风格的厨房装修方法和厨房装修注意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136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