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的作文500字

中国古典名著的作文500字,第1张

读《孝经》有感

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著作——《孝经》

“事亲者,居上下骄,为下不乱,为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告诉我们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骄傲自大;身为别人的下属,也不为非作乱;身为普通的百姓,也不与别人争斗。身居高位却骄傲自大,最终会招致灭顶之灾;为人下属却犯上作乱,最终会遭受酷刑的惩罚;身为普通百姓却总与人争斗不休,最终会动刀动枪,互相残杀。如果居高位而骄、做下属而乱、处卑微而争这三种违背常理的不良行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猪三牲做成的美味佳肴孝敬父母,也不能让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尽孝道啊!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我们更应该牢牢的铭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汉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国,国家也都非常强大。自古以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人还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

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高考# 导语高分作文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修炼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提升我们的境界,锤炼我们的思想。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独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见影。 整理了高考作文古典诗词名句素材,一起看看吧。

篇一高考作文古典诗词名句素材

 (乡思离情篇)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瑕>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篇二高考作文古典诗词名句素材

 (述志抒怀篇)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

 

篇三高考作文古典诗词名句素材

  (爱国忧民篇)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我最喜欢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说到《三国演义》啊!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它是我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出自作家罗贯中。《三国演义》讲述了一个从东汉末年,汉朝被黄巾军分裂,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分别为蜀、魏、吴。这三个国家你争我斗,最终魏国统一了三国,建立了晋朝。在这段历史时期造就了许多英雄人物:一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神医华佗、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勇有谋的曹操……这些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也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物,才发生了一件件千古传奇:长坂坡救阿斗、火烧赤壁、空城计、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接下来就让我来为大家推荐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有兴趣可以去找来琢磨一番哦!

《赵子龙血战长坂坡》是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

阿斗被困长坂坡,赵云为了救阿斗冲进曹军军队里,与曹操的十万大军血战,他手持长剑钢枪,左杀右劈,所到之处死伤无数,无人能敌。一波箭雨飞来,他手挥长枪,避开了所有的利箭。赵云继续向前,救下了阿斗,回来之时被许多曹将拦截,就在这时张飞到了。赵云疲惫不堪,毕竟他一个人孤身血战一天,滴水未进。张飞巧用心计,大喝一声,把曹军吓破了胆,又大喝一声,曹军见主帅逃走,顿时乱成一团,抱头鼠窜。回营之后,刘备把阿斗摔在地上。赵云见此心痛不已,眼泪夺眶而出,刘备一看计谋已成便抱起了阿斗。

从中可以看出刘备十分会用心计,用摔阿斗收买了赵云的心。赵云十分忠勇,对刘备的忠诚和他的勇敢是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演义》是一部很有历史真实性的名著,人们都说三国演义三分虚假,七分真实。

《三国演义》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名著,他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这是作家罗贯中呕心沥血的杰作。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 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长句:指七言古诗。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 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 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 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 名。 “自由”,一直是贝多芬心目中不可颠覆的信念。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受到了“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几年就已经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民主主义思想。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了贝多芬极大的启发,从而奠定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深信人类的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的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曾在自己的札记中写道:“自由!!!能有什么东西比它更是人们所需要的呢?”“我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在王座面前也不会背弃真理!”“在艺术界里,如同在一切伟大的创造里一样,自由前进就是目标。”这就是贝多芬的创作誓言。而他也正是遵循着这一誓言创作了许多不朽的篇章,从而实现了他“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理想。

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在作曲技术上有许多新发展,例如他扩充了奏鸣曲式结构,加强了它的表现力。他的主题、过渡、副主题都连接得很紧凑,若一气呵成。转调也更自由,打破了过去各乐章之间以及主题与副主题之间的调性关系的陈规,使调性色彩更加丰富。贝多芬以感性来驾驭理性,以内容来牵制形式。但是由于调性过于激进,使得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他的音乐时都会自然地掩耳。有人形容贝多芬的音乐会使人产生或不安、憎恶、痛苦或激烈的情绪。但这正是他唤起人们灵魂深处永无止境的渴望的方式。也正式浪漫主义的本色。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广阔,形象宏伟,对比鲜明且感情深邃。他在创作中的独创精神是他人所无法比拟的。正是源于这样的创作风格,他在处理奏鸣曲式的时候,偏重于采用扩充的方式并加以丰富的创作形象。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海顿的音乐是永远同斗争绝缘的,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感性抽象力并对人类生命中的人性体现赋予浪漫主义的理解。而莫扎特却追求那驻于内在精神之中的超人的神奇的东西,我们在他音乐中洋溢着的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背后,也能感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感伤。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1802—1812年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成为了他的“英雄年代”。然而这一时期也是贝多芬遭受最大痛苦的时期。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感到了听觉的日渐衰弱。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的时候痛不欲生,几近宣布音乐生活的结束。作为一位音乐家,有什么能比失聪更令人难以消受的?贝多芬把耳聋的残酷事实看作是死亡对生命的威胁,并在极度悲哀和恐惧之中暗自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城遗嘱》,贝多芬想了结自己的生命,没有听觉无疑是逼他走进痛苦绝望的深渊,残缺的生命要怎样才能使他继续坚持艺术的信仰?

幸运的是贝多芬用他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战胜了个人的痛苦和绝望,凭着对艺术的坚持和惊人的意志走出了痛苦的阴影。苦难变成了他创作的力量和源泉。《英雄》交响曲就是在这样一种精神中爆发出的前所未有的生命洪流,它是在精神近于崩溃时点燃起的生命火花,不仅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也是标志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所有伟大艺术家的创作都是一种本能的冲动,而这种无意识的冲动是因为感到某种压迫着他的力量,而这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又支配着他去行事。从这一意义上说,《英雄》是对此所做的最完整而又最极端的诠释。它正是一种唤起了对无限的渴望,要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英雄》是贝多芬深陷痛苦时创作的,也正是他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胜利象征!

《英雄》完成于1804年展示了从黑暗走向光明胜利之路的整个历程,表现出了贝多芬深层的情感和丰富激烈的对比。

从第一乐章开始,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宏伟壮观的战斗图景。它以雄伟、果敢的总奏和弦开始,紧迫且恢弘,体现了英雄意志的充沛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在一段简短引子严峻有力地冲击之后,河堤被冲决了,生活的泉流以其不可遏制的力量浩浩荡荡冲击海洋,各种乐器奏出的声音汇成一股激流,强烈地冲击着每个人的心弦;中间情绪虽有所缓和,但英雄意志的激流仍然没有停息,惊慌的沙沙声,悲戚的申诉,崇高的筹思,以及胜利的呼喊,仍是乐曲的主旋律。

罗曼•罗兰曾这样描绘这一乐章:“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种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任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

复活的英雄战胜了敌人,胜利凯旋。一切都染上了喜悦的光彩,紧张不安的呼喊第一次消声匿迹,尖锐而激动的音调,转化为安宁、悦耳、素朴而欢乐的音响。困难已经克服,斗争以胜利告终,现在只是欢呼与狂舞!

第二乐章是著名的“送葬进行曲”,这一部分宛如死亡临近的压迫,沉郁却又激亢的情感几乎让人屏息以聆。英雄死了,音乐速度变得缓慢,并由激跃转化为沉思与悲哀。小提琴在低音区发出的低微的音响,抒情诗般的旋律,像浮雕一样构成一幅庄严肃穆的葬礼行列。悲痛之中,人们又开始回忆英雄生前的战斗业绩,明朗的英雄性旋律取代了伤悼的情绪,我们似乎又听到了军号和战士的呐喊声,似乎又看到了战场上拼杀和刀光剑影。这是对英雄业绩的缅怀,对英雄功绩的赞颂。英雄虽死,但他获得了永恒的荣誉,他所殉身的事业胜利了。缅怀英雄业绩,人们更为悲哀,音调时断时续,送葬的人们已泣不成声了。

第三章渐渐远离了沉痛的死亡问题,弦乐器发出隐约的沙沙声,起初微弱却呈现出无比的朝气。紧接着,在激昂愉快的情绪中,活泼、清晰的基本主题象激流一样直泻,前进!

最后一个乐章以希腊神话故事的普罗米修斯精神为主题,把英雄的不屈不挠,发挥地淋漓尽致,使短暂的音符如火花般激越、崩进。整个乐章声势浩大、热闹、隆重,人们尽情地跳着各式各样的舞蹈,庆祝英雄的胜利和凯旋。

贝多芬真心拥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802年开始创作这首交响曲,准备奉献给他所崇拜的拿破仑。1804年总谱完成时扉页上写着“题献给拿破仑•波那巴”,但当他听说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勃然大怒,撕掉了扉页,同年十月出版时总谱改成了这样的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这些更证明了贝多芬一生向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更明确了《英雄》这部作品的深刻主题。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物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而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既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曾经,他激励、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如今他依然感动和振奋着我们!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

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建安时代,“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诗歌却呈现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局面,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此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阮籍的82首《咏怀诗》是我国第一部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嵇康则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西晋太康年间,诗坛上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追求丽辞缛采,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左思则独树一帜,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其《咏史》8首借咏史来抒怀,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有“左思风力”之称。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陶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鲍照等。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实现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谢受其影响,正于描写山水,与谢灵运合称为“大小谢”。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风格俊逸豪放,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北方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他以刚健之笔写乡关之思,融合南北诗风,成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23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