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根亲文化节的基本简介

固始根亲文化节的基本简介,第1张

1953年台湾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台湾500户以上的大姓有100个,其中63个姓氏的族谱有明确记载,其先祖自河南光州固始迁徙福建,再由福建迁往台湾。近年来,南迁先民的后裔们怀着对故土的深情和向往,络绎不绝地回到固始寻根谒祖。 固始县以人文遗址为依托,发挥“中原侨乡”优势,2004年与亚太旅游联合会、世界华侨华人联合会签订协议,成为海内外华侨华人寻根访祖、旅游观光的目的地。目前采取政府投资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办法,累计融资2亿多元对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形成以西九华山千年古刹妙高寺为亮点,以寻根文化、宗教文化和茶文化为主题的黄金旅游线路,开发出“东部寻根一日游”和“城关寻根休闲游”两条线路。

在总结首届文化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固始县将“固始根亲文化节”提升为“中原根亲文化节”,以根亲文化为载体,弘扬中原文化。 “我出生在台湾,祖辈是从福建安溪迁到台湾的,这次是专门来寻根的。”在固始县陈氏将军祠里,世界陈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陈盛根先生说完,便在陈元光塑像前恭恭敬敬地点燃一炷香。

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戴黎明解释道:“这里有个典故。唐初,固始县陈政、陈元光家族奉朝廷之命,率84姓近万名将士赴闽粤息乱安邦,开发闽南,创建漳州,民颂其德,史铭其功,历代朝廷对陈元光累有加封,宋廷追封其为‘开漳圣王’。”戴黎明补充说,还有一次对闽台影响深远的大移民发生在唐末,固始乡贤王审知兄弟率5000乡民入闽,创建“闽国”,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台湾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固始。在“固始与闽台历史渊源关系研讨会”上,来自台湾、福建、北京等地70多位专家学者认为,固始不仅是台湾同胞的祖根,也是大多数闽粤人和海外侨胞的祖根地,是名副其实的“原乡”故里。一位专家说,古代中原民众为躲避灾祸多次经过固始逃往闽粤等地并落地生根,以致出现“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加上台湾大部分人是明清时期福建、粤东移民的后裔,所以,台湾大多数人的祖籍在闽粤,祖根在固始。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包括郑成功、施琅、陈嘉庚在内的南迁固始移民后裔,渐次远播台湾、“南洋”及欧美各地。无数闽台同胞、海外侨胞、世界客属,由古至今谱载口授,代不失传:牢记乡关祖地,勿忘“光州固始”。固始因此成为欧美和东南亚各地“唐人街”的一大血缘和历史源头。

县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学文告诉记者,如今闽台一些地区在方言和语音、婚丧习俗、传统节庆、儿童游戏方面仍保留着“固始印记”。台胞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怀固始。近年来,南迁先民的后裔们怀着对故土的深情和向往,络绎不绝地到固始寻根谒祖。陈学文描述了最近3批台胞来固始寻根情况。2008年春节前夕,高文辉等2人受托率先来固始打前站,看看祖根地是什么风貌,什么人情,受不受欢迎?结果高先生受到固始高氏家族宗亲的高接远送,感受到浓浓亲情。春节后,10多个姓氏代表组成了一个19人寻根团来固始。他们跪拜祖先,圆了世世代代的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固始共接待寻根问祖的海内外各界人士2600人,其中台胞350人。 固始县素有“中原第一侨乡”之美誉,近年来,依托闽粤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祖根地的优势,成功打造了“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中原根亲文化节”,增强了固始县的知名度,为固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县有台资企业14家,其中投资过亿元的有两家。去年固始县借助寻根文化进行招商引资,融资额达791亿元,同比增长33%,促进了固始经济社会发展。

固始县不断加大对根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先后投资、引资3000多万元修缮寻根文化文物遗迹,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建设根亲文化文物旅游景点。分期分批对古迹进行了修复和扩建。修建了陈元光广场、王审知大道和成功大道,并投资兴建了省内唯一的以姓氏寻根为主题的固始寻根博物馆。建设开发以“寻根博物馆”、“中华寻根楼”为主体的根亲纪念场所,为海内外宗亲寻根谒祖、联根联谊提供祭奠场所和交流平台。2008年以来,固始县加快推进根亲文化建设,把根亲文化建设与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固始县聘请北大博雅、南京必得等专业策划公司,对根亲文化工作进行整体策划,对中华根亲文化博览园、根亲博物馆、城市氛围营造等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先后投资1亿多元,对陈元光祖祠、番国故城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进行保护和整修,新建了陈元光广场、成功广场、寻根博物馆、中华根亲博览园等一大批根亲文化工程和一批根亲文化旅游项目。

2008年10月,固始县成功举办了首届“固始与闽台关系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固始与闽台文化、固始与闽台人物、固始与闽台姓氏、固始寻根资源开发与研究等方面展开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属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分界线)穿境而过,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固始县位于东经115°21′~115°56′,北纬31°46′~32°35′。南北最长9416公里,东西最宽5619公里,总面积2916平方公里。东与安徽省霍邱县相接,北与安徽省阜南县隔淮河相望,西北、西、西南分别与淮滨、潢川、商城三县相连,南与安徽省金寨县分界,东南角邻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固始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同时也是河南省首批五个重点扩权县(市)、十个省直管县(市)之一、五个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1固始自古文风昌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之一。2固始书法群体备受国内外书法界关注,被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因历史上有四次较大规模人口南迁,其后裔又逐渐播迁至闽、粤、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各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2每年承办由中国侨联主办的“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

河南固始西部九华山的门票是每人100元。

1、免费门票政策,西九华山景区13米以下儿童免费购票。

2、70岁以上有身份证的老年人将免除西九华山风景区的门票。

3、军人、残疾人、人大代表、全国模范工作者、全国优秀专家,凭有效证件,购买西九华山风景名胜门票。

4、免费发放记者证,免费旅客需支付景区小流量费用,

5、学生可凭学生证购买西九华山景区优惠门票,教师可凭教师证购买半价票。

6、在西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开展智能景区,是固始乃至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事件。

7、西九华山景区将完成从景区到智能景区的转型升级,提高景区的质量和形象,促进固始旅游业的大发展。

8、旅行社搭建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有效配置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多服务,实现旅游景点与互联网的完美融合。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310 篇 原 创 主 文-

“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伤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海子《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海子 的诗歌世界无疑是浪漫、理想的,他说过“ 不想成为一个抒情的诗人 ”,却带给了人们更多的美好和憧憬。

德令哈, 青海省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它不仅是海西州的州府所在地,也是海子笔下一座雨水中荒凉的城。

有人说是海子成就了德令哈,当他来过这里,便使这座原本干燥的城市因那首诗变得潮湿,浪漫得不成样子。

也因为海子,多少人被“骗”去德令哈,只为看“今夜美丽的戈壁”,可那不过是一片荒芜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这座高原小城和诗人的故事。

德令哈,在蒙古语中全称 “阿里腾德令哈”, 意为“金色的原野”,地处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

这座小城的名字大概可追溯到 公元1637年。

相传,当时西蒙古 固始汗 率兵从新疆乌鲁木齐迁至青藏高原定居,建立统一的青藏高原执政主体—— 和硕特汗国。

这之后,固始汗开始把 青海湖 周围广阔的草原分封给自己属下的 八台吉。

因为初来乍到,八台吉并不清楚自己所拥有的草场情况,便纷纷派人前去察看。

这时恰逢金色八月,德令哈一带水草茂盛,金**的草原被周围的群山环绕,而在空旷草场的附近还有美丽的湖泊和茂盛的芦苇草。

这美丽的景色一下子就让来到德令哈一带察看牧场的人员着迷,于是他们连忙回去向台吉汇报。

台吉一听,不禁喜出望外地说道: “苍生天给我们部落赏赐了这片宝地,那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阿里腾德令哈’吧,我们的王爷府就建在那儿。”

从此,这个地方就有了名字并延续到解放初期,后来人们为了称呼方便就简称为德令哈。

其实,早在 西周时期,西羌人 就在这一带游牧,到了公元四世纪初,属 吐谷浑 辖地。

唐初 (公元663年), 吐谷浑被 吐蕃王朝 所灭,德令哈地区归后者管辖,十三世纪 蒙古族 兴起后,势力很快进入柴达木地区。

明朝为 罕东卫 辖地,后为 蒙古诸部 辖地,清属 青海蒙古北左旗 北右旗 辖地,民国时属 都兰县。

在解放前,这里也只是一座仅有40多户人家、300多人的荒凉的边陲小镇。

然而,德令哈能被国人所熟知并不是因为台吉,也不是那悠久的 历史 和美丽的风光,而是与海子有关。

三十多年前秋季的一个雨夜,24岁的年轻诗人海子乘坐火车孤身前往西藏,经过德令哈这座小城时,不知是哪根神经触动了他那酝酿许久的诗情。

在海子笔下的那首诗里,他没有赞美德令哈的草原和秀丽的高原风光,他记载的只是一座雨夜里的荒凉之城。

就在8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而关于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有一种说法。

海子迷恋上了一位比他大二十多岁的女作家,在一个大雨瓢泼的夜晚,他在北大校园里跪在地上,合着双手,等待着那位女作家,一直到第二天天亮

后来,女作家受不了就回到西部,海子乘火车一路追随而来,在经过德令哈时写了这首小诗。

在这首诗里,姐姐是谁?是海子的恋人还是一种美好的化身,这些都不得而知。

德令哈有幸结缘诗人,使得这座原本不起眼的西部小城因为那首《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从此闻名遐迩,“德令哈”一词也因此成为 与爱情有关的忧伤的代名词。

若干年以后,歌手 刀郎 挟着西北风的苍凉,追随着海子的脚步,专程驱车来到这座雨水中荒凉的城采风。

然而他却带着沮丧的心情在德令哈待了一天就离开了,因为直觉告诉他 “和王老的达坂城一样,真正的德令哈已经被海子带走了。”。

在驱车返回乌鲁木齐的途中,刀郎看着车窗外。

“高地上的草原、狂野而苍凉,雾云愁惨的映衬着雪山,过青海湖正好霪雨霏霏,若隐若现的银光更让人泪眼阑干” 刀郎想起海子的这首诗,灵感一下迸发,写下了《德令哈一夜》,比起海子的这首诗,这首歌名气则要小一些。

刀郎能写出这首歌,也许是因为有和海子一样的悲伤经历,所以当来到后者当年来过的这座高原小城时,他的内心一定也是苦涩无比。

现如今,德令哈这个名字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 “诗与远方”, 除了精彩的故事,还有那奇特的地貌风景和未解之谜。

在德令哈市西部的戈壁高原上, 可鲁克湖 托素湖 是两个被 巴音 的水流连接在一起的湖泊,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情人湖”。

有意思的是尽管两个湖泊近在迟尺,但是却一咸一淡,托素湖是 咸水湖, 湖中没有生命、周围寸草不生,而可鲁克湖则是 淡水湖, 水草丰沛,盛产鱼虾。

这两个湖之间有一个美丽的高原传说,很早以前,在巴音河边的部落里有一对情投意合的青梅竹马,小伙叫 托素 ,姑娘叫 可鲁克, 依照部落的规矩,他俩要结为夫妻需要向头人磕头行礼以获取准许。

然而好色的头人垂涎姑娘的美貌,以考验忠诚的名义,让托素到一个名叫 “盐泽” 的地方背回一袋盐。

为爱背盐的托素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没能走出沙漠戈壁,而为爱痴情的可鲁克为躲避头人的魔爪,洒下一路泪水来到小伙安息的地方,最后殉情而死。

俩人在死去的地方分别化作了两面湖,中间水道相连,仿佛情人誓死相握的双臂。

如今,在距德令哈市50公里外,一大一小两面湖静静地相守在 怀头他拉草原 上,仿佛在向靠近他们的人讲述那段感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相比俩湖之间的浪漫情愫,在托素湖的东北方向有闻名遐迩的白公山 “外星人遗址”, 这里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1996年,地质学专业出身的作家 白渔 来到德哈令采风,他发现在白公山脚下有3个不规则、看起来像人工开凿的三角形岩洞,山洞的深处有一根从岩壁中穿出的 铁质管状物, 令人吃惊的是 管壁与岩石浑然天成, 不像是先凿好洞后放入管子,而是直接把管状物插入坚硬的岩石中。

不仅如此,在洞口对面的湖滩上也有许多铁管子裸露的砂岩里,而且砂岩上还有一串神秘莫测的符号和未解的字母,另外还有一些管状物躺在附近的盐湖里,看起来好像是有意摆成一些图案。

后来经过检验分析,这些管状物的铁含量竟然达到 30% 以上,这也就是说在山洞里发现的 是不折不扣的铁管。

然而柴达木 历史 上从未有过铁管之类的现代产业,可以说这地方的工业几乎是空白的,而且在这附近长期没有人烟,茫茫戈壁哪来这些铁管呢?

更神奇的是铁管构成元素中有 8%~10% 是无法查出的,其言外之意是这些元素尚未在地球发现,它们或许来自外星,或许来自深海,又或许来自地心……

德令哈,因为托素湖和可鲁克湖而拥有了浪漫,因为海子而充满了诗意,又因为外星人遗址而笼罩了神秘。

这座偏远的小城如今成为柴达木盆地里耀眼的明珠,雨水中它也不再只是荒凉,巴音河水缓缓流淌,柏树山上古柏蓊翳,到处都是一片盎然生机。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想了解更多自驾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自驾地理,对话框回复“入群”进入自驾交流群。

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获得城市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之一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柳编之乡中国萝卜之乡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金融生态建设最具成就百强县陈集镇——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锁口村——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城郊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蒋集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原第一侨乡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根亲之都固始县根亲博物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之一中国中部百强县

  我的固始县校园

  两个雕塑虽然位置不同,但是它们都不知不觉的把我们的校园装点的更加绚丽多彩。仔细观赏那就是一条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其中有一个雕塑,塑造的是两个小孩子光荣的带上了他们期盼以久的红领巾,他们仿佛在唱少年先锋队队歌,那歌声,让我回到了我入队的时候,我大声唱着队歌,大哥哥、大姐姐给我们戴红领巾,我们不知不觉就热泪盈眶,现在回想起来那歌声多么美!多么悠扬!

  另一个是一只大鸟妈妈正在不辞辛苦的哺育三只刚刚降临人世的小鸟。我们就是这小鸟,鸟妈妈是那些温柔又慈祥的老师。他们每天都要认真备课,有时还很晚睡觉。我们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老师。

送日子就是男方家里定好结婚的日子后,将日子写在红纸上,送到女方家里。

到了准备完娶成婚的时候,男方预先择定迎娶的吉日佳期(按阴历算),用红纸帖写好,备上礼品,由媒人送至女家,谓之“送日子”,亦称“送日”、“送日帖”、“送日头”、“送日单”、“送日子单”。类似古代“六礼”中的“请期”。

旧时十分重视嫁娶的时日,一定要择吉避凶,选个黄道吉日。人们往往请算命先生或星相先生“捡日子”,先生用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或加以男女双方的父母、祖父母的生辰八字,综合推算出没有相克的结婚吉日。也有翻阅皇历,参照其中宜忌所指而选择日子。在大田,拟定婚期既要根据男女本人的生辰八字,还得看双方其它家庭成员(女儿除外)的生辰八字,如有一人的八字与之相冲,便要重选日子。

除却算命先生的玄虚论说和老皇历的宜忌戒律之外,福建民间还流行关于婚期吉凶的习惯说法。一些地方忌无春之年嫁娶。无春之年,指当年无立春日,有些地方称之为“寡年”。因“寡年”的“寡”字与“寡妇”、“寡居”、“鳏寡孤独”等词语相关,显然是大不吉利的。在闽东、闽北的不少地方,忌女子十八岁和二十四岁那年出嫁,也有只忌其中之一的,因为传说中的临水夫人陈靖姑(民间信奉的女神)十八岁结婚,二十四岁祈雨殉难,所以对待嫁女子而言,十八岁与二十四岁乃不祥之龄。至于婚期所处的季节、月份,福建人普遍喜秋冬和仲春(尤以秋冬时节为多),夏季甚少。闽南一带有忌五月、七月、九月之说,谓“五月有误”(“五”与“误”谐音)、“七月娶鬼某”(七月为鬼月)、“九月狗头重(“九”与“狗”音同),嫁娶皆不利。邵武人选择结婚的吉期,一般都是逢六、逢七、逢九或十二这些日子,月份大多是在农作物收成之后的秋冬之季(即九月至次年正月),忌八月。秋冬是秋收冬藏的黄金季节,又是农闲的日子,秋收之后,家境也相对宽裕,适宜于男婚女嫁。民间也有“秋收冬藏,娶妻拜堂”之说。且春节前完婚,“娶个媳妇过大年”,更加增添节庆喜气。而在夏季,天气炎热,食物易腐,人觉困倦,农事繁忙,夫妻生活不便,故尽量避免举行婚礼。在一些地方,人们多选择双日成亲,忌单日嫁娶;许多地方还有定双月双日的结婚习俗。以应“好事成双”之说。

对男方送去的婚娶日子,女方一般都会接受。在永定、泰宁等地,女方同意后回给“允期”帖。在德化,女方在十天内如无异议,男方即如期迎娶。在福清、罗源等地,男方选定婚嫁日期,先要告诉女家,征得认可后,再正式书写红帖,行“送日子”之礼。在松溪,男方要送去两个或三个“吉日”,由女方确定其中之一。在邵武,“日子”用红纸写好,于农历七月初七日请媒人送到女家。女家如果同意男家择定的这个吉期,即收下这张红帖;如不同意则不收,退还男家,男家须待来年重新择定后于“七夕”之日送去。

“日子单”上不仅要写迎娶日期,而且还得载明新娘上轿、进门的时刻,有些地方甚至还须开列包括男女两造年庚、干冠坤开(上头)时刻、安床和裁衣时日及其宜忌等内容,在惠安,嫁娶的“日帖”需准备两份,一份送给女方,一份张贴于男方的祖厝或居宅厅堂壁上,以示成双成对。

送日子时,男方同时要给女方送去尚未付清的最后一部分聘金以及其它一些礼物,谓之“压日帖”、“压日子单”。在福州及其邻近的长乐、福清、平潭等县,送聘往往分两次进行——“上半礼”和“下半礼”。“上半礼”于定亲时送纳,“下半礼”(另一半聘礼)就是在“送日子”时交齐。在长乐,男方往告佳期,并送交“下半礼”时,需以礼饼随之,俗称“定日饼”,礼饼多时以数百斤计,女家将饼遍分戚属,表示吉期将届。当地有首歌谣:“定日饼,圆又甜,表妹喜日冬至边。有请伊,也请侬,亲亲戚戚都请遍,贺喜贺良缘。”亲戚吃了定日饼,知道嫁期,都在喜日之前赠送物品(多是布料,阔气的也有金银首饰),叫“添箱”。在福清,男方除“下半礼”外(付清聘金),另加猪蹄、线面等礼物;女家回送礼饼,多为一百双,叫作“日子饼”,男家把“日子饼”分赠亲朋戚友,以示预告婚期。在惠安,男方需送齐聘金尾数,并外加“锦占布”(一种靛蓝泛紫的土布)二至四支(匹),称“日头布”。在松溪,送日子单时要带上六包糕和礼金余款。

现在,城镇居民选择婚期普遍由男女本人或双方家庭共同商定,且多以公历纪年计算时日,很少有人再行“送日子”之礼,旧时的择日禁忌大都消失。但是,求吉利、重喜庆的心理依然存在,顺天时、择闲暇的习尚也延续下来,婚嫁仍多选择秋冬和春季进行,具体时间又多选在“五一”、“十一”、“元旦”和春节等节假日。在农村,“送日”之俗依然流行,婚期“捡日子”者亦非少数,某些传统禁忌尚有市场。如一九八八年春节前夕,许多地方出现嫁娶热潮,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当年“立春”节气在春节前夕,且一九八八年又是农历龙年,此时完婚,可望在龙年生贵子。不过,这种旧俗遗风已呈淡化之势,逐步与城市的习俗趋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315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