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有几种解释?

信天游有几种解释?,第1张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

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它便是陕北民歌

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陕北与信天游:

陕北,陕西省的北部,基本以榆林、延安地区为限。一提起陕北,有不少人会想到了历史悠久,祖辈传唱,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陕北民歌--信天游。

陕北民歌,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形式上可分信天游、小调、劳动号子、歌舞曲、风俗曲和宗教曲。以信天游和小调多见。“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她构筑了陕北民歌的主体。曲调悠长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美。其内容多以反映爱情、婚姻、日常生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题材。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山连着山,沟接着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山上劳作耕耘,赶牲灵脚夫们食宿、住店与当地的女人产生暧昧,他们行走在险峻的山路和深深的沟壑之间。在繁重而单调的生活中,一则为了排遣心头的忧愁和寂寞,渲泻孤独,自慰消遣。

二则回想起家人、亲朋、恋人,便见景生情,以景寄情。信口编唱歌曲,用高亢而悠长的歌声抒发自己的感情、感触,诉说自己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以释放积压在心头的郁闷和愁苦。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其节奏自由明快,纯朴大方。句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规定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信天游》民歌歌词如下:

我低头向山沟

追逐流逝的岁月

风沙茫茫满山谷

不见我的童年

我抬头向青天

搜寻远去的从前

白云悠悠尽情地游

什么都没改变

大雁听过我的歌

小河亲过我的脸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

一遍又一遍

又一遍

我低头向山沟

追逐流逝的岁月

风沙茫茫满山谷

不见我的童年

我抬头向青天

搜寻远去的从前

白云悠悠尽情地游

什么都没改变

大雁听过我的歌

小河亲过我的脸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

一遍又一遍

大雁听过我的歌

小河亲过我的脸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

一遍又一遍

大地留下我的梦

信天游带走我的情

天上星星一点点

思念到永远

大雁听过我的歌

民歌特点

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

《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信天游

信天游流行于我国西北广大地区。

信天游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谐,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扩展资料

信天游的著名曲目:

一、《兰花花》

《兰花花》是刘燕平演唱的陕北信天游民歌 ,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并由党音之改编,后由朱逢博、郭兰英、王昆、李波、阿宝等多人传唱 ,该曲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插曲和电视剧《爱在战火中》的主题曲。

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由李若冰、关鹤岩、徐锁、冯福宽作词,刘烽作曲的陕北信天游民歌,独唱原唱者为_恩凤,后被众多艺术家演唱,其中尤以70年代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版流传甚广,此曲是200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片尾主题歌。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陕北民歌曲调的一类,一般是两句一段,长的每首可达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

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他们既是传播者,又是创造者。在传唱中,他们免不了矢口寄兴的随意创作,在创作了之后,又不断地传播出去。当然,“信天游”属于所有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无论在放牧耕地,或是节日游乐,他们总要哼唱几句。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品种,“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它的词曲仅有上、下两句。唱词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如“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好”。曲调多建立在“徵-宫-商-徵”这样一种“双四度框架”上,上句分成两个腔节,并在头一个腔节上作较长的延伸,给人以辽阔悠远之感。下句一气呵成,在上、下句变化反复的歌唱中,歌手们浸注着自己的人生感慨。代表曲目有《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横山下来游击队》《见面容易拉话难》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332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