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4号线的历史

广州地铁4号线的历史,第1张

最早于1997年规划中,已经出现了现有四号线北段的雏型。当时此线为方案A中5号线的一条支线,从琶洲分岔出来到世界大观。

2000年方案中,该段支线被独立出来,北段延伸到科学城内,在万胜围站与旧2号线换乘,南端因应番禺撤市建区,得以延长至新造镇。现有4号线北段初步定型。

于2003年方案中,4号线南端得以沿京珠高速继续延长,在规划广州新城附近转弯,东进至海鸥岛。而当时的3号线在到达广州新城后,也沿京珠高速继续向南,到达南沙。后来2003年方案局部修改,3号线和4号线交换广州新城(现海傍站)以南及以东的路段,4号线确定向南进入南沙,同时4号线全线走向也基本得以定型。

后来于2010年年末,4号线规划中的黄村以北段被单独裁剪出来,独立成为21号线。现时天河区区长呼吁4号线北延段改为进入智慧城。

而4号线金洲以东一段本来是沿南沙北岸一带布置,后于2011年改为沿中部的南沙旧镇行走,以服务更多市民。 2003年1月28日,2号线调整工程琶洲塔站(现8号线万胜围站)开工,标志着2号线调整工程及4号线试验段正式开工。

2004年1月6日,大学城专线4号线与七号线联络线土建工程开工。

2004年4月2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4号线二期工程(新造-金洲)可行性报告。

2004年8月13日,新造主体结构封顶。

2005年1月11日,大学城专线大学城南站封顶。大学城南站为4号线与7号线的换乘站,两线车站同时施工,同时建成。

2005年,4号线首期(萝岗新城至新造)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2005年11月27日,4号线首列客车于山东青岛南车四方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成为全国第一列直线电力机车。

2005年12月26日下午2时,4号线首通段(大学城专线)正式通车。

2006年,4号线二期(新造至金洲)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亦获得批复。

2006年8月16日,4号线新造-黄阁段区间8标高架桥合龙,成为4号线高架段首段合龙的高架桥,以及首段采用拼接法建造的高架桥。

2006年11月18日,新造至黄阁段长轨,于低涌站完成焊接,标志着4号线长轨正式铺通。

2006年12月4日,黄阁变电所成功受电,标志着4号线二期全线电通。

2006年12月20日,4号线大学城专线段暂停服务9天,进行熟悉路线及开通前的营运演练。

2006年12月30日,4号线新造至黄阁段开通。成为广州地铁第一段高架线路。

2007年4月26日,车陂南-万胜围区间(以下简称“车万区间”)隧道继3月18日右线贯通后,盾构区间左线盾构机抵达车陂南站,该段区间正式双线贯通。

2007年5月8日,4号线因应路线延长至金洲,再次暂停服务长达50天,进行全线联合调试。

2007年6月28日,4号线恢复服务,延长至金洲站,同时增设蕉门站。至此4号线二期路段全线通车。

2009年3月22日,车万区间区间铺轨完成,为5号线列车转场至鱼珠车辆段提供了必要的通道。

2009年3月26日,4号线信号系统实现全功能开通,能为列车提供自动驾驶(ATO)功能。

2009年12月28日,4号线万胜围至车陂南开通。

2010年7月2日,4号线北延段车陂南站(不含)至黄村站热滑成功。

2010年9月25日,4号线北延段(车陂南至黄村)与拆解后的新二号线和八号线投入服务,亦宣告黄村站到金洲站的4号线首期和二期线路全线通车,同时4号线也将位于黄村的亚运主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位于海傍的广州亚运城链接起来,成为亚运专线,为亚运会提供快速的交通通道。

2011年10月28日,由于异物进入轨行区使受电靴与第三轨支架碰撞损坏第三轨引起供电保护,万胜围-大学城南区间断电。4号线采取应急预案,黄村-车陂南、大学城南-金洲小交路运行,车陂南-大学城南上行单线双向摆渡运行。后经调查异物实为列车底部松脱的蓄电池箱盖板。

2013年8月16日,4号线南延段开始施工,为配合地铁4号线南延段金洲站-金隆站区间工程施工,南沙有关部门决定封闭金隆路双山大道路口至南沙第一中学路段。

2015年9月18日,广隆站主体结构封底。

2015年11月17日凌晨5时30分,由中铁十九局集团承建的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南延段施工3标塘坑站顺利封顶。至此,该站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此次重大施工节点的取得,中铁十九局集团地铁建设者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书写了广州地铁四号线南延段地铁施工中,攻坚克难终“封顶”的一幕华章。

许向群

在当今军旅油画家群体中,孙立新是以全面、稳健而为人称道的一位。他的画笔或在沉厚的历史中徘徊回响,或在当下生活和军营中游走激荡,或在自然的怀抱里畅怀吟咏……体现出非同寻常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八一**制片厂当过十年美工师的孙立新,至今还记得这样一句话:“看不到导演痕迹的导演才是好导演。”“不刻意”可能是他做人的准则,也可能是他艺术的追求。但是朴素、真诚地去画画,却是他一生不变的理想。凡熟识孙立新的朋友,都不难感觉到他沉静、儒雅背后的自信与坚持。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不善言说的,或许他的话都精彩地留在了他的一幅幅作品里。

军事历史画创作的情结与自觉

军事历史画创作可以说在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域占据了重要的比重和地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革命军事历史美术精品,如《南昌起义》(莫朴)、《红军不怕难》(董希文)等,而且汇聚了一批在军事历史画创作方面具有开创意义和特殊贡献的杰出画家,如高虹、何孔德、郑洪流、彭彬等。作为现任军博美术创作室主任的孙立新,显然感受到这种历史所赋予的荣耀和压力。

首先,作为一名军龄近40年的军人,孙立新所受的教育以及他的成长履历,已经和这支人民军队建立了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和情感寄托。革命军事历史在他的脑海里,既是惊天动地的传奇,更是指引方向的灯塔。因此,对于军事历史画的创作,他既有深受感染与触动的便利条件和环境,更有情感上的认同和思想上的共鸣。其次,孙立新辈画家的艺术经历,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立和倡导的新型美术形态而成长的一代,“红色经典”的青春记忆,现实主义的指导思想和造型理念,在他们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方面奠定了基础。所以说,传承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优秀传统,并使它们在当下的艺术格局中占有相应的位置和发展的空间,成为这一代军旅画家的目标甚或自觉。

1987年,正是西方各种美术思潮在中国轮番上演的喧嚣时期。而孙立新完成军艺学习的毕业创作,却是一幅严谨写实的战争题材历史画《1938年鲁南郭里集惨案》。这幅饱含悲剧色彩的历史画,可以看出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抉择,也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与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传统同质而天然的承继关系。1999年,孙立新调入军博的首张军事历史创作是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一场著名战斗——《激战松骨峰》。有着亲历朝鲜战场经历的何孔德与郑洪流,不仅在画面的立意构思上给他精心的指导,同时在历史画的整体性掌控及画面大关系的先行设计等技术层面给予他有益的帮助,使孙立新在军事历史画创作领域建立了信心,找准了途径。

《走过岷山》是孙立新军事历史画创作的重要篇章。在这幅大型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他“用真诚的心去感悟沉甸甸的历史,用朴实的画去赞美不朽的魂。”(孙立新语)为此他用两个月的时间,经四川、过甘肃、进青海,重走了红军当年的路程,画了大量的写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将自己对军事历史画的理解和体悟,倾注在《走过岷山》的画里画外。画面以全景式的开阔构图,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岷山北上抗日的英雄壮举。这幅作品与以往传统的历史画有所不同,首先,它将革命领袖与战士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来处理,他们既没有非同一般的动态,也不处在画面视点的中心,而是与相互搀扶、艰难前行的战士们融在一起;其次,它没有选择翻越雪山这个既具有动感又能体现主题的场景来描绘,而是截取红军征服艰险之后踏上坦途的瞬间来构建画面,着眼点独特而有寓意;第三,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追求凝重与真实,人物的表情不是外化的符号般的昂扬,而是内敛的个性化的坚忍。人们严峻而疲惫的神情,沉重而坚定的步伐,使画面增添了一层内在的精神厚度。第四,油画技法的处理上,坚持了传统写实画法的精髓,造型更加深入细腻,色彩更加单纯简明,驾驭大场面、塑造多人物的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泥泞的山路,背景的雪山均有写生为依据,使得通常大型创作中“用力过猛”的现象得到遏制,环境的处理生动自如,在营造画面意境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工作和事业的高度统一,可能也是孙立新在军事历史油画创作领域多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他在军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以来,军事历史画一直是他研究、创作的主攻方向,不论是馆里的任务或外单位的约件,还是自主选择的题材,他都把它们当作一次严肃的创作工程来对待。近年来,他完成了《杨靖宇将军》(2005年)、《我们一定会回来》(2006年)、《高原颂》(2007年)、《情系西柏坡》(2011年),与白展望等同道合作了《百团大战》(2002年)、《华南烽火》(2005年)、《会师金汤桥》(2009年)等大型军事历史画创作。其中《会师金汤桥》是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作品,历时三年才最终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几位艺术家通过不断碰撞、协调、统一、提升,最终在画面的时代感、表现力,造型语言方面有了令人欣喜的突破。作品的整体气势和氛围具有浓郁的英雄主义情怀,视觉上有一种撞击人心的崇高感。正如孙力新在后来的创作日记里所记叙的那样,他们“是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全身心追求,说‘呕心沥血’亦不为过。”

现实军旅题材的创作及扩展

作为一名军旅美术家,关注军营生活,塑造军人形象,是与自身的成长紧密相关的。像大多数军旅画家一样,孙立新也经历了先业余后专业,先自学后深造的成长历程。如果说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业余”的状态起点比较高。入伍即是军乐团的学员,系统的音乐理论学习与演奏训练,对他的艺术品位和感觉的养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知名军旅画家高泉老师画室学习的机遇,使他在专业上比苦苦摸索自学的画者少走了许多弯路。军艺的学习,尤其是后来中央美院油画博士生课程班的学习,使他对绘画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简述孙立新的艺术简历是想说明:他们这批以描绘军营生活起家,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部队画家,面对着新潮美术的冲击和影响以及中国主流美术出现的变化和调整,军旅画家也有多样的选择和机遇,但他们大部分依然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运用写实的造型语言来关照现实,并努力从传统的写实样式中拓展出新的写实手法,从而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时代性和生命力。这其中,孙立新显然是一位充满自信、信念坚定的实践者。

《绿色年华》是我第一次对孙立新的油画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结实的造型、饱满的色彩,强烈的光影,概括松动的用笔,构成了一曲抒情烂漫的青春歌谣。反映女性通信兵的作品不在少数,但这幅画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以“绿”色为意象,朴素的女兵形象,统一的迷彩服装,绿色的植物背景,组成了“绿”的光影交响。它的节奏是明快的,质地是铿锵的,画面散发着一种军营特有的酣畅、清新和柔曼。不停留在一个场景的表面,不依赖具体的情节说明,注重画面的色彩“表情”和画面所传达的意境,是我喜爱孙立新油画的重要原因。

而随着后来的交往和熟悉,看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孙立新的勤奋和专注令我印象深刻。他涉足的题材十分宽泛,在现实军旅题材中也不局限于某个兵种或某类特定题材。在我的印象里,题材对于他好像从来就不是问题,他更在意地是如何去表达。孙立新非常注重油画本质的东西,强调对绘画性的精研与享受,不太喜欢一些绘画以外的辅助手段,如在他的画上很少看到做肌理或运用一些特殊材料来增强视觉效果的现象。他非常在意画面大的间架关系和空间处理,注重整体感和书写性,不论是画面主调的把握,还是形象的具体塑造,不刻意,少雕琢。他曾向我谈起央美博士生课程班学习的感受:刚入学时,同学们一看导师是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钟涵、袁运生这样德高望重的大家都非常兴奋,以为可以学到一些“独门绝活”。结果先生们讲得还是一些基础,有时候就是几块颜色怎样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体悟后,孙立新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基础有多“强”,路就能走多远。毕业创作《金甲风尘》汇集了他的学习成果和体会,在这幅反映当代装甲兵精神风采的作品中,人物的组合穿插,色彩关系、虚实关系、空间关系的展开和呼应,均处理的十分精心而自然,传达出一种单纯、朴素而又高贵的气息。

2008年的汶川地震震惊中外,部队美术家迅疾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深入一线抢险救灾,为创作搜集素材。孙立新是在灾区的帐篷里接到“心系汶川——全国美术特展”的征稿通知的,因为有灾区的体验,他的油画《脊梁》完成得非常顺畅。虽然是“急救章”,但丝毫不影响作品的艺术水准,反而使画作陡添了一种生命的冲动和激越。画面以十分直接的视角聚焦了一个抢救伤员的动感场面,人物造型坚实有力,由士兵背影组成的刚性构架直抵画心,使雕塑般的群像有了动势和方向。低沉的乌云和飞溅的雨丝,将画面笼罩在一个昏暗、阴霾的冷灰色调中,女军医高擎输液瓶的形象成为画面最显著的亮色。泥泞的废墟有着写生般的概略和直率,军人雨衣的亮光和雨水的溜痕,处理得既笔力沉雄又挥洒自然,钢盔上溅蹦的雨珠,给人铿锵声在耳的紧张感。这幅作品深刻地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抗争意志和勇敢精神,画面所具有的强悍冲击力和真实的现场感,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意犹未尽的孙立新,后来又创作了该画的姊妹篇《亲人》,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用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受灾群众与子弟兵的关系。画面前景是安详的老大爷和安然入睡的孩童,背景是仍在废墟中抢险的士兵。这个孙立新在灾区亲眼所见的一个场景,被他通过艺术的提炼凝固在画布上,前景的安宁与背景的繁忙形成视觉上强烈的对比,主题人物的深度刻画与整体氛围的精心营造,充分阐释了主题的深意。

在钟情于当代军事题材的同时,孙立新的画笔也涉足了当代现实生活。可能与他擅长历史画创作的原因有关,有关主题性的大型场景绘画,往往成为他选择和喜爱的题材。如《地铁建设者》和《生命赞歌》等作品,均是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结构复杂的大型油画,它们在风格上,可以看成是孙立新军事历史画在现代题材中扩展和延续。

从未间断的写生行旅

写生贯穿着孙立新的整个绘画人生。可以说,写生对他油画面貌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只有沐浴在自然的光辉里,我的绘画才能充满生机”(孙立新语)写生给了他视觉的智慧,写生使他面对画布时,充满自信,底气十足。詹建俊先生在《现实主义精神仍值得深入研究》的访谈中指出:“当下现实主义创作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照片式的描摹场景。”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艺术语言的锤炼外,用镜头代替眼睛是导致这种弊端的根本原因。而孙立新是从不依赖照片的,在他的眼里,平面的、没有空间感的照片是索然无味、了无画意的,面对自然的那种鲜活的感受、发现的喜悦、乃至蠢蠢欲动的欲望,在画室里是永远感知不到,也相象不出来的。写生对造型能力和造型意趣的锤炼,对色彩的感知力与敏锐度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诚如画家自己所言:写生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与对事物的敏锐,写生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97年孙立新应邀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孙立新油画写生展》,这对于非央美毕业的画家来说,能在这个国内顶尖的美术学院面对专业而挑剔的观众,是件即令人忐忑又值得荣耀的事。美术理论家范迪安在展览前言里对他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他称孙立新“钟爱写生几乎到了以写生为业的地步,并且愈发画得从容自信。”1999年,画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孙立新油画展》,其中展出的大部分作品仍然以写生为主。从某个角度来说,专业绘画领域对孙立新学术上的认可和欣赏,应该是从他的写生开始的。

“凡是能从大自然中汲取不竭真美养料的人,其精神境界必然开豁或得到升华。我想,这就是写生的奥谛和价值所在”。导师朱乃正的一席话道出了写生对于一个画家的艺术生命成长发展过程来说,是一种最质朴的存在需要。写生是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融入了画者的发现和情感,“在画布上留下的即时感觉也多是神来之笔。”(范迪安语)因此,孙立新热爱写生,重视写生。每年创作任务再忙,他都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外出写生。近千幅的写生作品,不仅见证了他三十多年的坚持和实践,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用心从大自然中挖掘的宝藏。”(孙立新语)如他2002年高原写生的感受:《正午的阳光》是他被蓝天白云下几块单纯而强烈的颜色所吸引,两小时的一气呵成中,画面气韵的流畅是他十分在意的画“眼”。《雨后的尕海》关注的是滤掉多余颜色的雨后景物,他不厌其烦在草垛、土墙、房子、泥与水中找寻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着自然内在的“秩序”。《土房子》中高低错落、自然天成的旧址,在冷暖不同、大小不一的灰色块中,组成值得细细品味的微妙色彩交响。通过这些具体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孙立新在写生中所处的状态和艺术上的追求。长时间的写生和观察,使他养成了“看”对象的生动性,以及“悟”的提炼、概括能力。在他的写生作品里,我们可以读出“故事”,看到“境界”。

从孙立新《黄河从我家门前流过》这幅融入了更多想象与创造的写生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原始质朴的美,能够意识到民族渊源的根。那苍茫的塬、混沌的水、生生不息的黄土坡,像是一曲高亢而悲怆的信天游,将生命的坚忍和力量彰显得粗犷、倔强、昂扬。2004年的山西临县八堡村的写生,是为博士课程班毕业创作做准备的一次写生活动,孙立新与同学一起,在这个黄河边的小村里住窑洞,吃农家饭,和乡亲们唠家常,生活写生了一个来月。他的毕业创作,就是《黄河情——八堡村生活组画》。在这批人物与风景油画中,孙立新有意将自己的写生感受与在美院学习的体会融合在一起,使写生与创作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将学院的理性和精致扩展到写生里,而将写生的亲历感和生动性保留在画面中。孙立新在总结这批作品的体会时说:“认识的不断提高,得益于实践的不断积累。画本身的东西更重要。”

“开拓通达中国独自的油画之路”(朱乃正语),是几代中国从事油画创作的艺术家的长期实践和毕生追求。孙立新阶段性、常态化的写生行旅,使他在风景画创作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人文积累,《朦胧故乡雪》系列的诞生,可以看成是他“井喷”式的一种释放。这些由形制相同的正方形画面组成的风景画,以故乡为主题,以雪景为基调,写实与写意相互融合,有一种梦幻悠长的情调和深邃柔漫的诗意。组画笼罩在“朦胧”的意象之下,《晓色》、《飞雪》、《早春》……是对北国故乡的怀想和迷恋,《绵长》、《轻纱》、《月色》……是对白山黑水亦真亦幻的描绘和倾诉,这种由“景象”抵达“心境”的艺术表达方式,在创作过程中进入了悟与化的境地。如《轻扬》,以层次丰富的灰白色为主调,展现了风的魅力,它轻抚前景中枯黄的野草,在雪原上铺陈出灵动的线条,远景的树向着统一的方向倾斜,与静谧的村庄、逶迤的山峦构成纯净的“世外桃源”,人们能够感受到雪粒在风中弥漫落下的质感和声响,现实中“犀利的北风”幻化成“天籁般的圣境”。在这幅非写实的风景作品中,画家葆有了写生的生动和敏感,但更精心于对景物的重组与构建,突出了意境的营造和渲染。难能可贵的是这种营造和渲染毫无雕琢和刻意的痕迹,是一种修养的自然流露和情绪的水到渠成。如果说化物成像,得意忘像,悟象化境,是形成悟境油画的主要因素,那么,作为《悟象化境》专题展的被邀艺术家之一,孙立新的《朦胧故乡雪》系列作品十分准确地辉映了展览的主题。他的这些作品完成了由实景而“心景”的质变提升,注入了更浓郁的感情因素和人文情怀,具有中国文化独特的意境和韵致。它们从悟象化境的涵义去延伸展开,已然敏锐地触及了中国和西方、传统与当代之间难分难辨的实质问题,在探索“中国独自的油画”路径上走出了具有个人面貌的坚实步伐。

作为当代军旅画坛的中坚力量,孙立新有着淡定而自信的心态。他是一个有规划、有目标的人,经过多年的创作和积累,他对自己和未来均看的非常清晰,他信奉:“创作是一首生活的歌,必须用心去吟唱,用情去体悟。”在艺术理念上,他践行着在朴实与自然的表达中体现令人震撼的革命理想、民族品质和高尚情怀的创作路径。孙立新说他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因为他“始终觉得前面有一个灯塔在引领着,催人去奋进和攀登”。 朱乃正

“写生”,如今已不太时行,尤其对那些眼睛只盯着西方时尚和流行艺术的人来说,早就鄙弃之而不屑一顾。尽管如此,在我们生长的这块辽阔本土,仍还有众多执着坚持写生的痴迷者,有老有少,乐此不疲,自适自得。立新君便是其中一员。近期,他把奋积多年的劳作示我于付梓之前。翻阅再三,这些前前后后的大量作品,都印记着他的生活历程,艺术理念和事艺的足迹。我以其心诚、勤勉、守业所动,有感欲言。

写生,对于一个画家的艺术生命成长发展过程来说,是一种最质朴的存在需要。犹如人每日必须的空气、水份、食粮,而不是豪筵席上的奇珍异馐:也正如取暖御寒藉以蔽体布帛衣衫,而非登台表演的模特时装。可以说,这无疑是一种本能所致。而自然造化中的万千物象,在真诚的艺术家里,无不充满魅力,心神永远为之倾倒而震动,遂能不余遗力去捕捉再现,进而必欲潜心研究。研究之首要者,当是自然造化的内外规律,于此研究的反复程序中,实际上也将自己的心志徐徐融入,并在与自然对话中陶冶磨练自己。与此同时,对造型艺术的规律和要素亦逐步随之而深入探求。由是,画者之内心亦动亦静,真情得以激发而使心、眼、手高度统一相谐,达到物我相契两忘,最后方得集中流露于笔端。此可谓艺术视觉之智慧也。综观中外古今佳作,莫不闪烁这一智慧的光华而魅力四射。我们从立新君的诸多作品中,同样能透视出这种智慧之光。

作为一个军人,立新君长期受到军旅生涯的历练,养成了坚忍不拔的精神,不辞劳苦、不计寒暑,行万里路,踏遍大江南北。所以,无论天穹变幻无穷的云霞,一池清彻倒影,伸展多姿的树枝,远坡上连接天际的树丛,闪亮洁白的桦树干,村舍坎坷不平的小路,劲挺的秋草,覆盖着白雪的原野……,虽似平凡,但在他眼里都未曾忽略而轻易放过,因为这里有自然造化之内美,一旦被有心人去开挖出来,即变成美的语言。凡是能从大自然中汲取不竭真美养料的人,其精神境界必然开豁或得到升华。我想,这就是写生之奥谛与价值所在。

立新君的写生作品,初看似缺亮丽色彩,细看来却能够从中咀嚼出单纯之美。试以音乐相譬喻,他显然不是将各类乐器组成宏大的交响乐章,而是单种乐器奏出的如诗般的妙曲。我想,他应充分认识这一特质,不必枉顾左右而更加精进。

门禁系统在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中的研究有哪些呢,下面中达咨询招投标老师为你解答以供参考。

目前,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发挥的瓶颈[1]。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服务对象涉及社会各阶层。为了建设高度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化地铁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越来越多的地铁线路设置了门禁系统(AccessControlSystem,ACS)。

目前在地铁建设中,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地铁运营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地铁自动化监控系统正在由原来的分立式监控系统,向最新的综合监控系统发展[2]。如何在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中建设门禁系统,是广大地铁建设者和运营管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门禁系统概述

为满足地铁现有的两级调度模式,门禁系统应由中央级门禁系统和车站级门禁系统构成。门禁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完成对控制中心(OCC)大楼各层办公室门、通道门和全线各车站的办公管理用房及设备房门等的开闭控制管理,进行安全防护。

中央级门禁系统是以门禁服务器为核心的门禁管理系统,也是整个地铁控制中心一卡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门禁服务器设置在控制中心大楼的综合监控机房内,一主一备共2台,采用双机热备方式工作。主、备服务器具有相同的功能,但同一时刻只能有一台服务器发出指令。门禁服务器将地铁沿线各车站的门禁系统联网,实现门禁系统的集中控制。

车站级门禁系统也称为分管理中心,主要有车站门禁工作站,设置在车站站长室中,对车站等独立的防护实体进行监控管理。车站级门禁系统不具备全线门禁系统的配置、管理功能,但可以通过门禁工作站来实现对本站内门禁系统的管理、监控和维护。

门禁系统(ACS)中的就地控制是以智能门禁控制器为核心的总线式结构。智能门禁控制器直接连接通信专用网,与ACS管理服务器之间建立双向数据通道;而在通信专用网上的所有通信都采用世界上先进的SSL协议进行加密,并通过该数据通道将门禁系统各站发生的所有事件传给ACS管理服务器,供其监视、控制及存储。根据操作员不同的权限,相应权限范围内的事件都将显示在门禁工作站的终端上。每个智能门禁控制器能驱动多条RS485总线,所有的就地控制器都顺序接入任一条RS485总线,读卡器、电锁、门磁等所有就地设备都分别接到就地控制器。

从地铁控制中心及沿线各车站地理分布的位置考虑,整个门禁系统传输距离远、干扰源复杂、终端数量较多,因此门禁系统要求采用三级网络技术管理:控制中心到各车站分管理中心以及大楼各层弱电井采用宽带光纤传输,分管理中心到各区域门禁控制器采用超五类或六类电缆传输,区域门禁控制器到现场终端门禁机采用总线传输。采用三级网络传输方式,可以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TCP/IP实时通信协议,实现各远程门禁终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实时性[3],确保整个地铁门禁系统的高效运行。

2 系统结构研究

21 门禁系统的特点

从地铁线路整体考虑,一般门禁系统采用“服务器客户机”分布式网络结构,以OCC的门禁系统管理服务器为中心,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211 集中管理

在网络环境和ACS管理服务器图形化信息管理平台下,位于OCC的ACS管理服务器作为统一的管理平台,具有强大的实时操作、运行管理、信息显示查询、设备管理和配置功能,通过信息共享、信息处理和控制互连,实现对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等门禁系统的集中管理和操作。

各ACS管理工作站的操作员或管理员,是通过专门的通信网络访问OCC的ACS管理服务器,从而实现对各分区门禁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其职责包括:对门禁硬件系统进行设置调试和管理控制;设置和控制每个人员的开门权限、开门时间、开门位置等;通过信息提取和查询,可以查看指定门禁的所有读卡信息记录;实时监控指定门禁的开门状态与人员进出信息,远程控制门状态等;可以按各种分类信息,进行进出记录汇总和报表打印;能自检门禁使用状态发出的故障预警。

212 分散控制

各车站分管理中心门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相对完整。当各车站分管理中心系统间的连接出现故障时,各车站智能门禁控制器均能独立工作,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各自车站的出入口。

22 中央级门禁系统结构

在OCC,根据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维护的不同要求,综合监控系统(ISCS)可以采用集成或互连的方案,建立与门禁系统的联系。所谓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子系统,是指接入子系统的全部信息都由综合监控系统传输,子系统在控制中心和车站的功能由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子系统没有自己单独的信息传输网络;而综合监控系统互连子系统,则是被连的子系统具有自己单独的信息传输网络,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但综合监控系统与它在不同的网络级别接口,传输必要的信息给这些子系统,实现监控功能。由于综合监控系统基本都布置在控制中心,从而使得这里的门禁系统有集成或互连两种构成方案。

221 ISCS集成ACS

当综合监控系统集成门禁系统时,ACS不设置单独的服务器,这时ISCS能够完成ACS的管理和控制。ACS的控制管理功能,如开关门、权限管理、报警等,都必须通过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完成。此时,ACS必须向ISCS开放自己经过加密的网络协议。这种方案既节约了投资,又提高了管理效率,非常适合新建地铁的自动化系统,广州地铁5号线就是采用这种方案。地铁控制中心ISCS集成ACS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222 ISCS互连ACS

当综合监控系统采用互连方式接入门禁系统时,ACS仍作为一个独立的监控系统存在,拥有自己冗余的服务器,ISCS仅通过接口完成与ACS的交互,如读取门状态信息、刷卡信息、持卡者相关信息等。这种方案保持了ACS的独立性,比较适合已建地铁自动化系统的升级改造。地铁控制中心综合监控系统互连门禁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制卡中心同图2。

23 车站级门禁系统结构

车站门禁系统结构与控制中心门禁系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车站没有ACS管理服务器,只有门禁管理客户终端,一般直接接入通信专用网访问控制中心的门禁系统管理服务器,从而实现对车站范围内门禁系统资源的远程管理、维护和监控,其车站门禁系统结构见图1。

在当前在建的一些地铁工程中,车站门禁系统没有设置通信专用网,而是通过其他自动化系统接入控制中心。如在南京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中,车站门禁系统组态在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工作站内;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中,车站门禁系统接入电力监控系统中。

3 门禁系统联动应用

无论在综合监控系统中是集成还是互连门禁系统,在日益关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地铁建设中,与门禁系统相关的联动都应该仔细、周密地考虑。在非法闯入、门锁被破坏或读非法卡时,系统会发出实时报警信息;当接到防盗报警信号后,可联动门禁控制器关闭相关区域的通道门;当出现火警等情况时,可实现消防联动,由中心统一开启出入通道;重要出入口可启动CCTV,实现联动监控。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在此设置让持卡人具有刷卡撤防的功能,即通过设置布防后(可根据需要进行密码布防),当房间内需要再次进入时,则可在规定的时间段通过刷卡进行撤防操作,从而免去烦琐的操作,达到一卡通快捷方便的实用效果。

按照实现的复杂程度,联动可以划分为低级联动和高级联动[4]。低级联动是指实现复杂程度较低的联动功能,一般只牵涉到两个子系统,其逻辑判断条件简单,执行步骤少,执行结果明确。高级联动是指实现复杂程度较高的联动功能,一般牵涉多于两个子系统,其逻辑判断条件相对复杂,执行步骤较多,执行结果的选择较多。

按照综合监控软件执行联动的地理位置,联动可以划分为中心级联动和车站级联动。中心级联动是指仅在OCC实现的联动,因OCC拥有全线各车站的数据,有些联动只能在此实现,而不能在车站实现,如列车在隧道中发生火灾(需手动启动)。车站级联动是指仅在车站实现的联动,如隧道进水(在监测到隧道污水井报警后自动启动)。

按照运营所需不同工况,联动可以划分为正常联动和紧急联动。正常联动是指在地铁运营正常的情况下,ISCS完成的联动功能,如全线车站的早起运、晚停运。紧急联动是指地铁运营在遇到火灾、爆炸、洪水等异常情况下,ISCS完成的联动功能。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31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