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你好!
《星夜》(The Starry Night)作者:文森特·梵高。
1889年,布面油画,尺寸 73 cm × 92 cm。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MoMA)。
《星夜》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
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
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许多不了解梵高的朋友都会很好奇,《星夜》中画面左侧的黑色物体究竟是什么?答案是:一棵树,一棵丝柏树。
这幅油画是他所画的为数不多的,不靠直接观察对象,而用虚构的形与色,凭想像创造某种气氛的作品中的一幅。他的《星光灿烂的夜空》这幅画,画着一些入睡的小屋,丝柏从下面伸向深蓝色的天空;一些**的星与闪光的橘**的月亮形成旋涡,天空变得活跃起来。这是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而不是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研究的结果。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象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来到“ 火星茶馆 ”,这是一次有关宇宙与航天内容的尝试,想提供有情怀、有深度的科普。
作者按:在天文学家眼中,哈勃望远镜更像是一个知名人士,而不是一个公交车般长,位于太空的光学仪器。哈勃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英雄壮举。他命运坎坷,多次身处绝境;他大放异彩,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本期将向各位客官讲述哈勃望远镜的传奇故事。
每当太阳西沉,星星高悬在漆黑的穹幕,射下美丽的星光。星空映照在眼睛上,会有神秘而深邃的感觉涌上心头,同时会被某种美丽而壮阔的力量所震撼。人类深深注视着星空,沉醉在美中,也试图理解这世界和自我的命运。
400多年前,当伟大的伽利略历史性地举起自己制作的简易望远镜对准了星空,他比前人看到了更深邃更美妙的星空。从伽利略以后,天文望远镜成为了观测天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随着天文望远镜的口径越来越大,制作工艺越来越先进,人类能看到的星空更加清晰丰富了。人类对星空的研究越深入,也就对宇宙了解得更多,也就更发现自己是多么无知。而地面光学观测的极限也在逐步接近,人类要看到更美的星空需要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而这一切源于大气层的存在。大气层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却是天文观测的障碍。动荡不安的大气层造成星光的闪烁,就是俗话说的星星眨眼。而且光谱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被大气层吸收殆尽,造成地面观测的缺失。要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宇宙信息。 在地面隔着大气层通过光学观测星空,就好比我们去参观一个世界名画展,可眼前的画不是变形,就是失真,甚至干脆看不见。 人类也尝试在远离城市灯光污染,大气层更稀薄的高海拔地区建立天文观测台。取得了一些改进,但效果终究有限。
1923年,德国火箭先驱赫尔曼·奥特伯在《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中首次提出将望远镜放入太空轨道。而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火箭科学家冯·布劳恩就是受到《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的启迪,开始对星际旅行深深着迷。后来不但冯·布劳恩成为了奥特伯的学生,还成为了美国航天计划的重要领导者。1946年,二战刚结束,美国天文学家莱曼·斯皮策在论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观测优势》中具体论证了空间望远镜的优势:1、可以将清晰度至少提高一个数量级;2、可以全波段无障碍观测,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斯皮策的这篇论文可以说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起点,在其后的20世纪60、70年代,斯皮策也一直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有力推动者。 这两位极具浪漫主义和冒险精神的科学家,像灯塔一样照亮着人类科学前进的道路,为了更美的星空,为了宇宙的奥秘。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激烈竞争,人类在太空领域的发展也由此获得了历史性的机遇。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人类经历一个太空发展的黄金时代,短时间内实现了人造卫星、宇航员、航天飞机、空间站、空间望远镜等一系列太空奇迹。那是一个值得所有人铭记的辉煌岁月。哈勃望远镜也诞生于这个时期,故事的精彩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其它太空事件。
1962年,也就是斯皮策的论文发表16年后,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一份报告中推荐空间望远镜做为发展太空计划的一部分。1965年,斯皮策被任命领导一个科学委员会,该委员会目的在于研究大型空间望远镜的可能用途,并在1969年公布了名为《大型空间望远镜的科学用途》的研究报告。美国国家科学院在1969年批准了“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并继续进行可行性研究。
要真正将空间望远镜从科学梦想变为现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58年10月1日成立)的支持和投入是不可或缺的。实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冯·布劳恩以及他的团队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应对空间望远镜的挑战。1966年和1968年,NASA分别进行了两次轨道天文台(OAOs)任务,完成了外太空的紫外线观测,展示了以太空为基地的天文台在天文学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在1970年NASA设立了两个委员会,一个规划空间望远镜的工程,另一个研究空间望远镜任务的科学目标。
1969年,随着阿波罗11登月计划的成功,NASA的太空经费开始缩减,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也面临危险。1975年,众议院拨款小组委员会删除了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的预算。为回应此,天文学家协调了全国性的游说努力。许多天文学家亲自前往拜会众议员和参议员,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信件和文字宣传。国家科学院出版的报告也强调空间望远镜的重要性。同时,为了缩减预算支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望远镜口径从3米降至24米,仪器设备也相应缩水,并邀请欧洲航天局(ESA)加入承担15%的研制经费,相应给予欧洲科学家不少于15%的使用时间。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将预算缩减为原来的一半,大约为2亿美元。1977年,最后国会通过了新的预算,至此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正式启动。 1983年,望远镜被命为哈勃,以纪念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艾德温·哈勃。哈勃在20世纪初期证实了星河系外其他星系的存在,并发现了宇宙膨胀的现象,建立了哈勃定律,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证据。哈勃被天文学界尊称为星系天文学之父,而哈勃望远镜的观测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哈勃的工作,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再合适不过了。
对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来说,预算缩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美国作出发展航天飞机的决策,则是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的重要转机。航天飞机可以完成大型空间望远镜的发射任务、太空维修任务,甚至是返回任务。 采用航天飞机可以极大提高大型空间望远镜的可行性和可扩展性。后来哈勃望远镜的历史证明,采用航天飞机的方案是极其英明的。哈勃望远镜和航天飞机都成为了传奇,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成就了对方。
1978年,美国国会拨付了3600万美元,让大型空间望远镜开始设计,并计划在1983年发射升空。空间望远镜的计划一经批准,计划就被分割成许多子计划分送各机关执行。 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MSFC)负责设计、发展和建造望远镜,金石太空飞行中心(GSFC)负责科学仪器的整体控制和地面的任务控制中心。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委托珀金埃尔默设计和制造空间望远镜的光学组件,还有精密定位感测器(FGS),洛克希德被委托建造安装望远镜的太空船。
1979年,珀金埃尔默开始哈勃望远镜主镜的磨制工作,这是望远镜中最关键的部分。一般的望远镜,镜子在抛光之后的准确性大约是可见光波长的十分之一,但是因为空间望远镜观测的范围是从紫外线到近红外线,所以需要 比以前的望远镜更高十倍的解析力,它的镜子在抛光后的准确性达到可见光波长的廿分之一,也就是大约头发丝直径的1/3000 。为了能达到如此苛刻的精度要求,珀金埃尔默使用基于计算机的激光研磨系统制造主镜。同时,为了能在太空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能一直保持此精度,特意采用了超低膨胀玻璃。
由于包括主镜研制在内的光学系统进度持续落后,镜子于1981年底才全部完成,整个光学组件直到1984年才完成。与此同时,光学望远镜组合上的预算也在持续膨胀,导致在1986年时比初始预算增加了5倍。整个哈勃项目的研制饱受质疑,特别是光学部分诟病最多,气氛越来越紧张。NASA被迫多次推迟发射时间,从最开始的1983年一直推到1986年。随着哈勃的各部分于1985年12月到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终计划于1986年10月发射。
就在这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一场灾难正悄悄来临。1986年1月28日的寒冷早晨,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维拉尔角,“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后爆炸解体,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场航天灾难震惊了全世界,让人扼腕叹息。“挑战者”号的失事使美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举国上下陷入悲痛当中,航天飞机被迫停止了飞行。而“挑战者”号就是计划将执行哈勃任务的航天飞机。 命运开了个沉痛的玩笑,由于航天飞机任务恢复遥遥无期,哈勃任务再次陷入泥沼,未来何时,甚至能否进入太空都变得非常不确定。
经过近5个月艰难细致的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委员会确认事故原因是O形橡胶环在低温下失效,导致燃料泄露并发生起火爆炸。痛定思痛,此后美国对航天飞机进行了400处以上的改进,并加装了安全系统。1988年9月28日,“发现”号在航天飞机任务中止32个月后升空,这标志着航天飞机项目再次走上正轨。
哈勃望远镜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等到了最终的发射。1990年4月24日,装载哈勃望远镜的“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升空,4月25日将哈勃望远镜送入距地面600公里的轨道。 哈勃望远镜经历了一系列内部与外部的挫折,从项目开始到发射历时20多年,耗资20多亿美元,终于得以翱翔太空。哈勃望远镜的伟大使命就此展开,全世界都在等待哈勃即将传回的。
下期预告:就在这个欢欣鼓舞满怀期待的时候,一次致命的打击来临。1990年5月20日,哈勃望远镜向地面传回了第一幅照片,成像质量太差,远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解决?敬请期待“ 火星茶馆 ”下一期。
下期链接: 哈勃望远镜的传奇一生(二)
观测表明,银河系正与本星系群中个头最大的仙女座星系相互靠近,不过要接触还得大约30亿年之后呢。以地球的寿命很有可能会见到这个壮观的景象。当星系碰撞时,星系会发生融合
我个人猜测:星系碰撞是个恒星的量产期,不过也是少数星体的大劫(这是科学家说的)。这个过程应该会释放大量射线(星际间的物质会剧烈摩擦,从而发射强烈的辐射),估计地磁与大气层是抵抗不了的,但那时有没有人类,或是人类科技多么发达,都是不可想像的。是生是死,谁说了都不算。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也没有什么大景像,只不过是“星星”多了点,闪的更厉害点(宇宙射线使视网膜感光,不过那时的人有没有视网膜还不一定呢)。
楼上说的真是玄之又玄。其实星系碰撞并没有那么剧烈。因为恒星间彼此的距离很大,所以当星系碰撞时,星系会发生融合,但恒星几乎没有太大影响。在这样的大尺度空间中,你绝对看不出恒星在运动。我估计也不会出现天上的可见星星大量增多的现像。这是个非常非常缓慢的过程。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上的星星也只是银河系的一个角落呢。所以当M31接过来时,除了宇宙射线外,我们感观上是觉察不出星系碰撞的。
楼主可以搜索一下NGC5128、NGC4676,这都是星系碰撞、融合的典型例子
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提到利用黑洞穿越,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呢?有科学。逃离太阳系至少需要一万年的时间。接下来可以说,人类不能利用“黑洞”退出太阳系。恒星系统中的任何物质(包括生命物质)只能在这个星系中恒星磁场的范围内进行有限的运动,根据循环运动的发展规律。
不可能在太阳系。黑洞本身就是一颗属于最终演化恒星最高等离子体的恒星,作为一个巨大的质量源,如果黑洞存在于太阳系中,所谓“山不起虎”,黑洞引力将严重扰乱太阳系,甚至与这颗恒星相撞。而太阳显然不是黑洞的对手。即使是最小的黑洞,太阳也打不到黑洞。我想告诉你们,从理论上讲,虫洞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它们很快就消失了,而且通常我们周围都有微量子虫洞,只能通过量子,所以对我们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原来我们人类也可以!
采用纯天然气泡结构的速度曲线电机系统加上薄皮级联,时空涟漪的脉冲效应,从银河系的太阳系飞来太没有意义了!我一直认为如果你不能在光年内跳进这个超原始的能量系统,实际上你可以从银河系甚至整个宇宙中飞翔!
在我能够以这种四维时空剖面飞行之前,还有些悬停!因此,我不仅不写任何神话,幻想,广播的文章,而且一般看这样的事情…此外,我的每一部作品都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才决定了写作的方向。现实主义的作品呈现了一个时代的浩瀚画卷,浪漫主义的作品可能是陌生的,甚至是空虚的另一个世界。这两种文学作品各有利弊,但每一种都能被成千上万的读者所接受,其意义是彼此理解得很好。。
粒子们 一个又一个 一个又一个
构成你
严密
是宇宙 一步又一步 一步又一步
机关算尽
我结局
天才们 造字造法历 数学和诗句
浪漫主义
我研习
只为了 一点又一点 一点又一点
更了解你
言下之意
在陌生人群地点你出现
自动成陌生人群焦点
而我注意到当我出现
你默默面红开始烧脸
我忍不住朝你那看
你太瞩目当你在看我
我们不如制造混乱
离开人群去外面探索
亲爱的魔鬼
太危险太美
瞳孔到发尾
画夜空不用墨水
为你买 买衣买包买地买钻买鞋从不在意
受伤受创受尽毁誉依然为你无所畏惧
wu 我穿越过了星系无数
多数时间我孤独无处 住
从没想过有人能让我 停 下 脚 步
你的态度暧昧难捉摸
举棋不定我太懦弱
承认是我过错
你的爱太活脱热烈就像烈火
在蔓延着让我堕落
我想要爱你越多 越多痛被略过
就算接受审判我也不会再怯懦
粒子们一个又一个 一个又一个
构成你
严密
是宇宙 一步又一步 一步又一步
机关算尽
我结局
天才们 造字造法历 数学和诗句
浪漫主义
我研习
只为了 一点又一点 一点又一点
更了解你
言下之意
把车开到海边
拉着你手走进海滩
海风大概没有概念
它吹着你的侧脸
雕刻的下颌线
渐 渐你望向天
整个海面就像画片
和你构成了画面
上联对下联
我和你对祭品撒旦
就直接跳程序
结婚礼不请亲戚
星期一 黑皮衣
森林里开香槟
蜜月旅行去意大利
教堂门口我为你下笔
悄悄推敲字句安排旋律
把我爱你写满整张餐巾
海滩上你叫醒了我
夕阳温暖而你太凉薄
爱不爱我你从来不说
只笑着看我 我自我折磨
恶魔 你是恶魔
我早该知道当你眼中闪烁地火
我没能力阻止你致命的吸引力
像松杉般美丽
在高寒之地
散发神秘香气
粒子们一个又一个 一个又一个
构成你
严密
是宇宙 一步又一步 一步又一步
机关算尽
我结局
天才们 造字造法历 数学和诗句
用心用情用千方百计
演算美轮美奂生死爱别离
顾不上死后能否去天上
高声唱当你醉在我身旁
陪你醉下去 随你睡下去
我为你挡众神旨意
像教徒虔诚的唱起
粒子们一个又一个 一个又一个
构成你
严密
是宇宙 一步又一步 一步又一步
机关算尽
香蕉皮理论认为,当时间旅行者即将阻止父母相识时,不小心踩到一块香蕉皮摔伤住进医院,从而错过了时机注一。
盖亚意识是生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它能使地球适合生命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
这种“香蕉皮理论”非常适合写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很难想象物理学定律需要通过这样一个奇怪的巧合来解决。
更重要的是,香蕉皮理论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往往只关注一两个核心事件——比如**时间机器中英雄情人的死亡,或是例子中时间旅行者父母的相识——这不会因时间旅行而改变,但无法平衡。
盖亚意识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英国大气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提出的,后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共同推动,逐渐引起西方科学界的关注,并对人们的地球观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盖亚意识也成为西方环保运动和绿党行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扩展资料:
20世纪60年代,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洺夫洛克提出了盖亚意识,在该盖亚意识中,洛夫罗克将地球比作一个自我调节的生命有机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是活的,而是生命与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海洋、极地冰盖和脚下的岩石之间存在着复杂而连贯的相互作用。
盖亚意识认为,这些相互关系共同作用,使地球保持适度的稳定状态,以便生命得以生存。这种平衡状态,有时被称为内环境平衡,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通过内部调节维持现状。
-盖亚假说
-香蕉皮机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