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结构是什么?什么是分子?

物质的结构是什么?什么是分子?,第1张

分子是以分子晶体为类型的物质(即分子晶体)的最小单位。

比如气态的水(水蒸气)中,众多水分子(H2O)无序的空间排列导致宏观水的呈现。对于单个水分子,它是可以被“独立出来”的。

物质的组成结构指的则是物质围观的组成与空间排列(即结构),范围较广,所有物质都可以由此表述。如:氯化钠(食盐)晶体中粒子间(钠离子及氯离子)以间隔排列的方式呈现正方体的样子。化学式是可以表示所有这些的。

对于四大晶型(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而言,只有分子晶体的最小结构(比如水分子)是确定的;其他的都不能确定(事实上仅仅可以确定比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O2、H2、N2、O3)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H2O、NH3、CO2、SO2、NO2、H2SO4等)。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铵盐除外。如氧气、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碳酸等。

例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金刚石、稀有气体。如铁、铜、He等。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和铵盐。如NaCl、FeSO4、NH4Cl等。

物质由分子、离子、原子构成。

分子是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离子是原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所以归根结底,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除氢(氕)原子的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构成,其它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中子、质子这一类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单元——夸克组成的。分子是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的相对稳定并保持该物质物理化学特性的最小单元。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

世间爱情的结局也许千差万别,但所有爱情的开篇都同样美丽,一切的浪漫都源于初见时的惊喜。有人说,爱情是种化学物质,当两个人凝望对方的眼睛长达三秒后,空气里的分子结构就会发生改变,爱情也由此诞生。

爱情和人生四季一样,也需要经历悲欢离合的基调,品味苦辣酸甜的段落。而在这爱情的四季中,如果把热恋比喻为躁动的盛夏,那么人生的初次相逢就犹如早春的桃花,鲜艳却带着柔媚、矜持与羞涩。

在那年清明节的午后,刚刚名落孙山的崔护独自出城踏青。长安南郊的春天草木繁盛,艳阳高照,桃花朵朵。一望无边的春天里弥漫着融融的暖意。随意漫步中,崔护忽觉口渴,恰好行至一户农家门外,便轻叩柴扉,讨一杯水喝。门里传来姑娘轻柔的询问,“谁啊?”崔护说“我是崔护,路过此处想讨杯水喝。”农庄的大门徐徐地拉开,两颗年轻的心便在明媚的春光中浪漫地邂逅了。

第二年的清明,崔护又去了南郊踏青。没人知道他是不是去寻找那曾经令他刻骨铭心的笑容。后世记载,说他看到门上一把铁锁,怅然若失地写下了这样的诗行。

同样是初次相遇,有的姑娘只能无奈地看着爱情的离开,静待明年春天可以迎来新的惊喜。而有的姑娘却敢于直抒胸臆,大胆奔放地说出内心的表白。一静一动,相辅相成,为唐诗里一见倾心的爱情留下了迥异的韵味和风采。其淳朴的性情、直白的语言将年轻姑娘的潇洒、活泼和无拘无束生动地映现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与桃花姑娘的妩媚相比,倒也别有一番质朴和爽朗。

你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我也说不清楚。我这里巴山的夜雨已经涨满了秋池,我的愁绪和巴山夜雨一样,淅淅沥沥,凝结着我思家想你的愁绪。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家呢?和你一起剪烛西窗,到那个时候再和你共话这巴山夜雨的故事。”短短的四句诗,第一句回答了妻子的追问,第二句写出了雨夜的景致,第三句表达了自己的期待,最后一句暗示了如今的孤单。四句话,简而有序,层层铺垫,写出了羁旅的孤单与苦闷,也勾画了未来重逢时的蓝图,甚至把连绵细雨也写进笔底波澜,堪称最为简短而又全面的情书。一波三折,含蓄深婉地衬托了与妻子隔山望水的深情。

虽然这只是写给妻子的赠诗,但也可以看作是一封动人的情书。白居易因诗闻名,也因那些讽喻时政的诗歌而被贬官。宦海沉浮,能够有妻子同喜同忧,快乐可以加倍,愁苦可以分担,人生还有什么更多的奢求呢。正如小说《牵手》的结尾留给人们的那句话,“共同岁月之于婚姻,有时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当光武帝刘秀有意把姐姐湖阳公主嫁给贤臣宋弘时,宋弘谢绝了富贵的垂青,选择坚守自己的婚姻和爱情,并留下“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感人之言。

在白居易等人的眼中,那些甘苦与共的岁月、相濡以沫的支撑,是人世沧桑中最宝贵的一份真情。

一年三百六十日,李太白日日醉酒。五柳先生说“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李白和他也差不多;只要一喝便要尽兴,而且希望自己能够喝醉。但是喝醉了睡着了总还是要苏醒的,睁开尘世的双眼,李白就觉得对不起妻子了。整天烂醉如泥,害妻子担惊受怕,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所以,给妻子写情书,怜惜她嫁给李白也没什么好日子过,整天在收拾饭局。如此活泼的笔法,实在看不出太多的歉意,而更多的是一种撒娇和淘气;很像做了错事向家长检讨的孩子,让人又气又爱。这份甜蜜、默契与无奈,源于李白为人的活泼洒脱,也源于他为文的情趣、乐观。

无论是李商隐巴山夜雨的相思,白居易荣辱与共的流年,还是李太白酒后猛醒的倾诉,这些情书都深刻地记录了相濡以沫、与子偕老的深情,也见证了他们苦乐与共的婚姻。有人说:“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不管曾经沧海如何激情澎湃,回到日常生活,一粥一饭总关情,只有踏实的生活才是淳朴、美丽的。

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却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

第二次高潮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这一时期法国文坛相对沉寂,但也有拉马丁和维尼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外,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以及德国的霍夫曼等人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

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维克多·雨果为代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也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在美国产生了梅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

扩展资料

消极浪漫主义者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

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论之我见

十九世纪欧洲兴起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创作领域里对古典主义束缚的突破,同时也是对十八世纪末产生的伤感主义文学的继承。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则是当时的人们普遍对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不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的理想和诺言最后并未真正实现;封建阶级的势力在革命中被资产阶级替代掉了,他们为失掉了统治地位不满;小资产阶级因为在与大资产阶级的斗争中破了产,对革命的显示产生了不满;无产阶级参与了革命,但革命的果实被资产阶级独占了,他们的地位和生活并未因此得到改变,因此对革命的结果仍持反对态度。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浪漫主义也分为了积极和消极两种。

积极浪漫主义是由不满现实的资产阶级进步的民主集团和小资产阶级中的进步分子发起的。他们由于看到了启蒙理想诺言并未实现,看到了代之而起的不是理想和正义的统治而是金钱,自私自利和暴力统治,所以幻想以“人道主义”代替残酷的现实。它与人民反对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的思想情绪结成了同盟,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基础。它与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幻想,幻想改变显示并解放被奴役的人民。

消极浪漫主义则是封建贵族和小资产阶级中的反对派不满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显示,流露出一种向往恢复中世纪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这种反动的浪漫主义文学,污蔑启蒙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散布幻想式的梦想和对中世纪现实的美化,表现出一种复辟思想的倾向。

浪漫主义文学第一个重要特征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和极端的自由,浪漫主义作品中的矛盾多是人物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表达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矛盾。表现在作品中,矛盾的变化往往不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矛盾的转化,而是作者在幻想中矛盾的转化。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中的某些情节,在现实中就是不可能的。这些特征的理论基础则是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以康德、黑格尔等人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哲学理论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定者。知识、信仰愿望的统一,构成了人的最高目标。黑格尔认为,世界的真理不在于他的历史中,历史是不断变化的,精神就是历史。历史将理性与非理性,必然与偶然,感觉与非感觉混合在一起。在这种背景下,人的思想变得非常重要。

浪漫主义第二个特征是对古典主义法则的突破。浪漫主义者按自己的理想去反映现实,按自己的思想处理题材,所以必然感到古典主义法则是一种束缚。雨果认为,古典主义是娱乐古人的、过时了的东西,而现代的东西要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和内心。因此,造成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一、从人物塑造上看,古典主义中人物性格是类型化的,而浪漫主义作品中的人物是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的。有时甚至是怪诞的。二、情节结构方面,古典主义的情节结构注意匀称合理和巧妙的穿插,追求某些人为的规律,情节往往是离奇的。例如古典主义的三一律。三、在取材方面,浪漫主义把事业放到民间,乡村,城市底层,描绘农民、乞丐、小贩,以及人们周围的自然景物、日常生活。

浪漫主义具有突出表现创作主体主观情思的特点,即浪漫主义的主情性。这一点继承了十八世纪末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它也具有哲学上的依据。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贝克莱认为,外部世界是人的“感觉的综合”“存在就是被感知”;休谟认为,“现实”乃是思想和认识的总和。因此浪漫主义文学注重描绘主体的情感,有浓郁的哀伤的情愫。后者是消极浪漫主义特有的情感,是浪漫主义作家与周围世界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精神状态,并由此造成了十九世纪初期的“世纪病”。

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来自德国。施莱格尔兄弟以《雅典娜神庙》为阵地,阐述浪漫主义主张,他们的著作主要有《文学史讲演》、《关于戏剧和文学》、《论北方文学》等。之后,海涅针对消极浪漫主义理论家史达尔夫人的理论著作《论德国》,提出了反对意见,写出了《论浪漫派》。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国家之一。早期有彭斯的《苏格兰方言集》以及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真正开创浪漫主义潮流的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之后,又有三位大诗人拜伦、雪莱、济慈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701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