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特山顶堡垒,通常称为oppida(sing oppidum),以罗马人给较大定居点的拉丁名称命名,于公元前 2 世纪和 1 世纪在欧洲各地建造。它们被防御墙包围,有时还有外沟,它们通常位于景观的高处或平原上的自然防御点,如河流弯道。oppidum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 Alesia,它在其酋长Vercingetorix(公元前 82-46 年)投降之前,在公元前 52 年抵抗了Julius Caesar (公元前 100-44 年)的围攻。其他值得注意的oppida包括高卢的Gergovia,德国的海登格拉本和英国的少女城堡。随着公元 1 世纪罗马帝国的扩张,许多oppida被遗弃,但有些,如 Alesia,一直居住到中世纪或对当地居民保留了宗教意义。
发展与特色
由于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铁器时代欧洲的凯尔特人得以繁荣,因此小型城市定居点变得更加人口众多。与罗马人的贸易增加以及对奴隶和贵重物品的收购导致当地竞争和部落间战争的增加当部落争夺资源时。凯尔特人随后在低山、山脉和河流弯道等容易防御的地方建造了防御工事。正如在其中许多地方发现的多个供奉文物所证明的那样,在选择要塞地点时也可能有一些宗教意义。它们不一定是永久占领的地方,尽管有些地方是这样使用的。相反,在战争时期,许多人被用作避难所。自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以来,人们就生活在自然保护的地方,但公元前 2 世纪和 1 世纪的凯尔特山顶堡垒以其规模和人造防御而闻名。许多oppida分布在几平方公里(1000英亩)的区域。这些堡垒通常被考古学家称为拉丁名称oppida(唱:oppidum)。然而,对于罗马人来说,oppidum仅仅意味着“定居”,并且可以适用于比单纯的村庄更大的任何占领区域。
许多OPPIDA被用作贵重物品的安全存放处和制造中心。
为oppidum选择的区域通常被墙壁包围,通过大门允许进入受限。至少在莱茵河以西和德国南部的地点,这些墙壁是使用罗马人称为murus gallicus的技术建造的,因为他们第一次遇到它是在高卢。该方法是创建一个使用长铁钉连接在一起的木梁框架。在框架内,用更多相交的横梁铺设了碎石和泥土层,以增加强度。然后,整个建筑的两侧都用切割的石块面对,水平梁的末端仍然可以看到。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oppida,采用了另一种方法,即后缝墙(Pfostenschlitzmauer或 Kelheim 墙),其中一堵由垂直木柱组成的墙与相互连接的水平梁和干石工作由碎石和泥土组成的斜坡状结构支撑。第三种防御墙在高卢北部和英国东南部普遍存在。这是 Fécamp 类型,以该名称的oppidum命名。这里的墙是由一堆泥土和碎石制成的,外面有一个非常陡峭的斜坡,而内侧则是一个平缓的斜坡。这种类型的墙壁通常在前面有一个宽沟,以提供额外的保护。所有这些结构都将在其顶部建造木栅栏。
如果社区受到攻击,精心建造的城墙为周围乡村的居民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区域。Oppida还被用作贵重物品的安全存放处和制造中心。它们通常是地区首府,但并非总是如此——例如,Helveti 部落有 12 个,Bituriges 有 20 个oppida。它们可能确实充当了货物的配送中心,并且由于它们经常位于既定的贸易路线上,所以它们收集贡品和通行费。它们也可能是行政和司法中心。oppida的发掘不仅揭示了金属工人和手工艺者(如陶工、织工和玻璃制造商)的作坊,还揭示了与制造凯尔特铸币。事实上,附近的矿物的存在很可能是决定首先建造鸦片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罗马 帝国的扩张,大多数oppida作为坚固的定居点已经过时,但虽然有些在公元 1 世纪被遗弃,但许多在古代晚期确实作为城镇蓬勃发展。
法国奥皮达
Alesia 可能是所有oppida中最著名的。它是高卢东部(今天的勃艮第地区)的一个要塞城镇,也是曼杜比部落的主要山堡。公元前 1 世纪的希腊作家狄奥多罗斯·西库鲁斯 ( Diodorus Siculus ) 指出,阿莱西亚 (Alesia) 是赫拉克勒斯 ( Hercules ) 在与高卢公主加拉塔 (Galata) 发生浪漫关系后创立的。阿莱西亚位于两条河流之间,位于一个明显高于周围平原的天然石灰岩高原上。它占地约 1 平方公里(240 英亩),并受到围墙和周围沟渠的保护。Alessia 在古代以其金属制品业而闻名,考古记录证实了这一声誉。
公元前 52 年,阿莱西亚成为抵抗朱利叶斯· 凯撒入侵高卢的中心,从而声名鹊起。高卢酋长由维辛托里克斯领导,他在对抗罗马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然而,一场旷日持久的围攻和凯撒建造自己的防御工事以完全包围该遗址以 Vercingetorix 的投降(或敌对首领的背叛)而告终,阿莱西亚沦陷于罗马人手中。罗马人随后占领了oppidum,直到中世纪它仍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定居点。今天仍然有一个小村庄,Alise-Sainte-Reine。
另一个著名的高卢人oppidum是法国东南部的 Gergovia(尽管尚未完全确定)。它是 Arverni 的首府和 Vercingetorix 的故乡。防御工事建在偏远的高原上,占地约 750 平方米(018 英亩)。与阿莱西亚的命运不同的是,同样在公元前 52 年,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对戒备森严的格尔戈维亚的封锁是在罗马人被高卢盟友背叛后罕见的失败。
BIBRACTE 一直被占领到罗马时期,从朱利叶斯凯撒开始,他在那里写下了他的高卢战争。
Bibracte 是位于法国中东部的一个oppidum,位于海拔约 760 米(2,500 英尺)的 Beuvray 山上。Bibracte 曾经是 Aedui 部落的首府,这里是 Vercingetorix 被一大群酋长指挥所有高卢部落的地方。主要场地占地约 13 平方公里(320 英亩),而外环城墙围住总面积 2 平方公里(500 英亩)。该遗址的考古发掘揭示了数千件与凯尔特人的家庭生活有关的文物,这些对我们了解前罗马高卢人做出了重要贡献。数量庞大的罗马双耳瓶,例如,表明早在凯撒大帝到来之前,该地区的葡萄酒贸易就很兴旺。发掘工作还表明,出于宗教目的、精英阶层和工匠,奥皮达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考古学家发现了三处许愿铭文,提到了以该遗址命名的女神 Bibracte。Bibracte 是另一个一直被占领到罗马时期的oppidum,从 Julius Caesar 本人开始,他在那里过冬时写了他的高卢战争。
德国的奥皮达
位于德国东南部多瑙河西岸的 Heuneburg 山顶定居点的防御工事不同寻常,因为它的防御工事比其他地点要早得多。在公元前 6 世纪,该遗址被赋予一堵 600 米(1968 英尺)长的泥砖墙,建在石基上,并点缀着方形塔楼。墙壁的某些地方高 4 米(13 英尺)。这个大型项目所需的石头是从 65 公里(4 英里)外的石灰石源中开采出来的。考古发现和建筑技术的证据强烈表明与伊特鲁里亚人建立了联系。设防区周围分布着 11 个古墓。
海登格拉本(现代名称)是德国南部的一座凯尔特山顶堡垒。已知最大的oppidum,它的围墙曾经封闭约 165 平方公里(4,100 英亩),尽管大部分定居点受到多瑙河和莱茵河的自然保护。oppidum的一个区域,可能是定居点的核心,用城墙和坑给予了额外的保护。
Manching 是另一个大型oppidum,这次是在巴伐利亚州,靠近重要的铁矿床。占地约 38 平方公里(940 英亩),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墙长约 7-8 公里(4-5 英里),高度超过 45 米(15 英尺)。它的墙壁的一个有趣特征是它们首先使用murus gallicus技术建造,然后使用Kelheim 类型。该地点有几条主要道路、一个密集的中央占领区和一个可能用于放牧牲畜的区域。考古发掘揭示了许多有趣的人工制品,包括一根带有叶子的青铜镀金树枝,可能曾经是一棵圣树的一部分。
捷克共和国的Oppida
Staré Hradisko 位于捷克共和国东部的摩拉维亚。该场地占地约 400,000 平方米(100 英亩),被一系列防御工事包围,总长度约为 32 公里(2 英里)。该地点的繁荣是基于它靠近既定的贸易路线,尤其是琥珀。
Závist 是另一个捷克的 oppidum ,这一次位于布拉格以南的陡峭山坡上,伯劳恩河和伏尔塔瓦河交汇处。主要的防御工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 世纪,但其中有一个更古老的圣殿,可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 世纪。Závist 曾经占地约 17 平方公里(420 英亩),防御墙总长约 9 公里(55 英里)。随着时间的推移,Závist 经历了几次袭击,因为墙壁和大门显示出被反复重建的证据。在公元前 1 世纪,该地点增加了新的防御工事区,表明其人口增长。该遗址在公元前 1 世纪末被一场大火烧毁并废弃。
英国的奥皮达
随着凯尔特人向北移动,他们将oppidum的想法带到了英国南部。古代英国确实已经有山顶堡垒,但这些与大陆上的大多数oppida不同,因为它们通常不包括国内建筑,即:它们仅用于战争时期和临时占领。因此,凯尔特人的oppida项目的规模要大得多。
威尔特郡的亚恩伯里城堡建于公元前 1 世纪,位于一座较旧的防御工事上。它的形状或多或少是圆形的,它的双城墙被一条沟渠隔开,主要的大门由它自己的三角形防御工事结构(ravelin)保护。
位于英格兰南部多塞特郡的少女城堡是英国最大的铁器时代山堡。它已经被考古学家充分研究过,并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见解,了解山堡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进的。首先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然后是公元前 5 世纪的设防定居点,该遗址走向衰落,然后被重建和扩建 c。公元前400年。这个新场地占地约 180,000 平方米(46 英亩)。堡垒历史上的凯尔特人阶段始于公元前 250 年左右,并见证了另一轮建筑。内城墙被抬高和延伸,而外土坡也得到改善,城门的设计限制了随时可以进入的敌军人数。公元前 1 世纪,城墙再次扩建,大门使用石头元素和一系列复杂的外墙加固。外面的沟渠和木桩为铁器时代标准的堡垒提供了额外的保护。回旋楼和储藏室的痕迹表明堡垒的人口少于 1,000 在其鼎盛时期并依赖于周围的农业社区,使其成为考古学家所说的原始城市遗址,而不是城镇本身。大量用于投石索的石头的发现提醒了该站点作为进行防御性战争的地方的主要功能。
不幸的是,对于当地人来说,少女城堡的防御无法与罗马军队和罗马攻城战的尖端武器相提并论。堡垒于公元 43 年被占领,可能是由未来的罗马皇帝 维斯帕芗(公元 69-79 年在位)指挥的军团占领的。几十年后,该遗址被彻底废弃,它在该地区的位置——许多凯尔特山顶堡垒的命运——被一个新的罗马城镇所篡夺,在这种情况下,杜诺瓦里亚(多尔切斯特)。
法语是属于欧洲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的独立语言。罗曼语族包括中部罗曼语(法语、意大利语、萨丁岛(Sardinia)方言、加泰罗尼亚(Catalunya)语等)、西部罗曼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与东部罗曼语(罗马尼亚语等)。
法语是继西班牙文之后,使用者人数最多的罗曼语言独立语言之一。现时全世界有8700万人把它作为母语,以及其他285亿人使用它(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法文是很多地区或组织的官方语言(例如联合国、欧洲联盟)。法国法语和加拿大法语是世界上两大法语分支,它们之间有很大区别。
法语是一种表音的文字,单词的含义大多是通过词根和词缀的组合来表达的。这一点就和中文有着明显的不同。
法国人是高卢人(les gaulois)的后裔。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法国,拉丁文开始在法国流行。至公元5世纪,拉丁文已经广泛取代了原先通行于法国的凯尔特语。在高卢境内,随着罗马移民的增加,高卢人与之使用的通用拉丁语融合成为大众拉丁语[1] (le latin vulgaire),与此同时,作为上层文人使用的书面拉丁文开始衰退。公元5世纪,高卢境内的说拉丁语的早先居民,与随着民族大迁徙进入高卢的讲日耳曼语的法兰克人的语言开始融合。法语开始失去非重音音节。公元6-7世纪,大众语变为一种混合性语言(un langage composite)。公元8世纪,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开始使得法文开始规范化。到公元9世纪,拉丁语和日耳曼语最终融合成罗曼语。从公元939年卡佩王朝开始,法文成为法国唯一的官方语言。近代法语的前身是通俗拉丁语演变而来的高卢-罗曼语。
东方爱--纯妹子
杜尔迦--降魔女神
托尔--雷神、负责掌管战争与农业的神
洛基--邪神 火神
赫菲斯托斯--火神与匠神
道道尔斯基--游泳强手
阿瑞斯--战神
阿努比斯--亡灵的引导者和守护者
花羽--纺织手工的守护神
荷鲁斯--法老的守护神
伊邪那美--母神、黄泉污秽之女神
赵公明--武财神
弗雷--丰饶之神
托特--智慧神和月亮神
天照--太阳女神
大蛇--蛇神
东方爱
外形特征:紫色短发,紫色眼睛,头戴青蛙发箍,身穿红白校服,黑色蕾丝裤和紫色运动鞋。
视金钱如粪土+选择控+可乐控+狗控+冰激凌控+一点点天然呆。本故事女主角。
简介:超级平胸的矮冬瓜,各方面都平平无奇,一觉醒来来到了未知的世界,成为这个世界唯一的女性和人类。喜欢蓝色,对托尔和洛基有好感,另外被激怒了,很暴力。。。。
杜尔迦
外形特征:金色马尾,金色眼睛,中分刘海,两颗心形头花,身穿粉红抹胸、超短裙、黑丝袜和白色长筒高跟鞋。左眼下方黑色标记有点像手枪。
相关背景:据《往世书》记载,湿婆和毗湿奴得知凶神阿修罗变成水牛折磨众神,便向大地和宇宙喷出一种火焰,火焰就变成了女神杜尔迦。女神骑着喜马拉雅山神送的雄狮,伸出10臂向阿修罗挑战,最终将阿修罗杀死。印度教神话中所传湿婆的妻子雪山女神的多种形象之一,性力派崇拜的主神之一。本名杜尔迦,“难近母”取自她所消灭的罗刹“难于接近”。据说梵天、毗湿奴和其他诸小神喷火焰生难近母,意在消灭牛魔摩西娑苏罗。她的主要功绩是消灭了杜尔格摩、巽婆和尼巽等凶残的罗刹。在印度她作为降魔女神而受崇拜。
托尔
外形特征:金色短发,紫色眼睛,额头绑着紫色束带,身背铁链,身穿重量级装备。左眼下方黑色标记是雷电。
原型背景:托尔,是著名的雷电之神,名字即“轰鸣者”的意思,诸神中最具怪力的神,以巨大铁槌作战。托尔的勇敢善战在诸神与巨人间是非常有名的,托尔的力量相当巨大。在神话中甚至可以独自挑战巨人群,每当诸神被巨人们欺负或者攻击时,只要托尔一站出来立刻就让巨人族知难而退。除了托尔本身力量强大之外,“雷神之锤”更是让托尔所向无敌的宝贵武器,因此与诸神敌对的巨人族们相当畏惧托尔,只要托尔在诸神的一天巨人们几乎不敢对诸神们轻举妄动。“托尔的铁槌”在许多作品中几乎成为了力量的代表。
洛基
外形特征:红色短发,红色眼睛,,头戴牛角护额,身穿绿色短上衣、黑色绿边运动裤和白球鞋,上身有一道长疤。左眼下方黑色标记有点像火。
原型背景:洛基(Loki),又译洛奇,北欧神话的邪神。母亲属于巨人族,正由于母亲是奥汀的养母,所以和奥丁结为兄弟,是北欧神话中最会惹麻烦的一位神,是北欧神话中的火神,讨厌水,身上有巨人的血统洛基聪明而又狡诈,与主神奥丁(Odin)结为义兄弟成为了阿斯神族的一员。他经常运用他聪明的头脑为诸神带来许多好处,但随着洛基心态逐渐变得玩世不恭和阴暗,他的行事也从恶作剧发展为公开地作恶,开始教唆其他的神作一些不计后果的事情。同时,洛基也被称为邪神。
赫菲斯托斯
外形特征:褐色蘑菇头,红色眼睛,身穿奶牛花色衬衣、蓝色背带裤和大木鞋。左眼下方黑色标记为扳手。
原型背景:赫菲斯托斯(英文:Hephaistos/希腊文:Ήφαιστος/拉丁文:Hephaestus)希腊神话中的火神与匠神。另一译为赫淮斯托斯、赫斐斯塔司。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神话中为伏尔甘(Vulcan)。西方语言中的“火山”一词来源于他的罗马名字。宙斯和赫拉所生(一说他只有母亲)。有火山活动的利姆诺斯、西西里等岛屿最初尊他为地火之神。能建筑神殿,制作各种武器和金属用品,技艺高超,被认为工匠的始祖。在手工业中心,他被奉为锻造的庇护神。
《荷马史诗》中:赫菲斯托斯不是赫拉的儿子,而是人间一个凡人与宙斯所生,因瘸腿而被母亲抛弃到海边,海中神女忒提斯(同时宙斯的子女,辈分确不一样,忒提斯大一辈)抚养了他。
相传火山是他为众神打造武器的铁匠炉。他是诸神的铁匠,具有高超的技巧,制造了许多著名的武器、工具和艺术品。
道道尔斯基
外形特征:一只比别的海豹大的白海豹,身穿礼服,头戴礼帽。单边眼镜,小领结。手拿手杖。
曾经是女神的宠物,后来创建了中立圣地道道尔学院,在赫菲决定牺牲自己救小爱时透露自己也在做一样的事。一旦离开学院核心区域,学院将会毁灭。
阿瑞斯
外形特征:红色眼睛,一身黑色盔甲。手持长矛,肩披披风,肩上有时会站着一只黑乌鸦。
原型背景:阿瑞斯,古希腊神话中的战神,奥林匹斯十二神之一,被视为尚武精神的化身。其形象源于色雷斯人,据奥林波斯神话,阿瑞斯是宙斯和赫拉的儿子。在奥林匹亚诸神中,战神阿瑞斯是最招人憎恨的,他被形容为“嗜血成性的杀人魔王以及有防卫的城堡的征服者”。他是宙斯与赫拉唯一一个毫无争议的儿子,尽管奥维德宣称,赫拉只是在奥勒诺斯草原上和一朵花碰触了一下,结果就生下了阿瑞斯。
阿努比斯
外形特征:分为原型,狗形和人形。人形时褐色头发,红色眼睛,皮肤黝黑。左眼下方黑色标记有点像月亮,又有点像镰刀
原型背景:对古埃及人来说,来生极其重要,因此守卫亡者的阿努比斯神在很早以前就为人所崇拜。冥界和亡者之神阿努比斯长着一颗胡狼头,后者是一种常见的在墓地搜寻腐食的野狗。人们向他祷告,祈求保护亡者。
花羽(休奇奎策尔)
黑色头发,黑色眼睛,皮肤黝黑,全身有金饰,身穿抹胸。左眼下方黑色标记为一枝花。
库柏勒族,美丽成熟?,打工爱好者,大嘴巴。曾帮助过东方爱,和小爱是“好兄弟”。
原型背景:“休奇奎策尔”意为“花羽”,她是纺织手工的守护神,同时也主宰着性、花、爱、玉米。有的传说中将她定义为雨神特拉洛克的元配。她的形象被定义为一名盛装打扮的美女,身上多以金品装饰。
荷鲁斯
外形特征:紫色长发,蓝色眼睛,一身牛仔装,看似比较成熟。左眼下方黑色标记为一只眼睛。
原型背景:荷鲁斯是古代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是王权的象征。他的形象是一位鹰(隼)头人身的神祇。
哈默迪是荷鲁斯最早的一个版本,他是一位猎鹰形态的造物神。他的眼睛是太阳和月亮。当新月出现时,他就成了一个瞎子,称作“Mekhenty-er-irty”,意思是“没有眼睛的人”,而当他的视力恢复时,他又被称作“Khenty-irty”意思是“有眼睛的人”。眼盲时的荷鲁斯时非常危险的,他有时会将朋友误认为敌人并发起攻击。
伊邪那美
外形特征:蓝绿色长发,扎马尾,蓝色眼睛,身穿忍者装,有时会以猫形出没(黑猫)。左眼下方黑色标记为一只猫爪印。
原型背景:伊邪那美,又称伊邪那美命。日本神话中的母神(所以名字是四个字),也是黄泉污秽之女神,日本诸神是她与其兄伊邪那岐所生。
赵公明
外形特征:银白色长发,发尾用一根红带绑住,金橙色眼睛,身穿大红色的中国古代服饰。左眼下方黑色标记为一枚铜钱。
原型背景: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相传为武财神。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后来,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称为财神,即中国道教中的财神,据《三教搜神大全》载,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降瘟剪疟,保命解灾。故人称“元帅之功莫大焉”。凡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故而民间奉其为财神。旧时年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面目狰狞,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武财神。道教四大护法之一。
弗雷
外形特征:金黑色短发,金橙色眼睛,以前穿骑士装,后来穿执事装。左眼下方黑色标记为一颗黑色太阳。
原型背景:弗雷(Freyr,古英语:frēa),是北欧神话中的丰饶之神,主司收成、生殖和爱情。“猪”和“马”是他的圣兽弗雷属于华纳神族。他是海洋之神尼约德(Njord)之子。
女神
外形特征:白色拳头。
沉睡在女神遗物当中,被小爱的血唤醒。很强大。可以创造一个空间,连弗雷(全盛时期)都打不破。貌似知道很多事情。被托尔小爱称为“铁拳飞弹”。
托特
外形特征:黄茶色短发。
原型背景:托特神(Thoth)是智慧神和月亮神,赫里奥波利斯(Heliopolis)的地方主神,文字的发明者,诸神的文书,在“亡灵书”中被描绘为立姿审判者。以佩戴满月圆盘及新月冠朱鹮首男人身,或狒狒形象出现。被认为是犹太、基督、伊斯兰教的来源。
天照
外形特征:雪白色盘形长发,眼睛总是不睁开,身穿肥大白红条长裤,有腰带。
原型背景:日本神话传说中最核心的女神--太阳女神,被奉为日本皇室的祖先,尊为神道教的主神。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伊奘诺尊在逃离“黄泉国”的归途中,于筑紫橘之小门的阿波岐原洗刷污秽时,洗左眼生出一美丽女神。因女神出生时光辉耀天照地,伊奘诺尊甚喜,将其命名为天照大神,送她八阪琼曲玉,并命其司理高天原(日本诸神所居之处)。
大蛇
外形特征:半边墨绿蓝色短发,黑色眼眶,**蛇眼,身穿墨绿蓝色衣服。
原型背景:由于蛇神是包含中国神话、道教神话、印度神话、佛教神话、巴比伦神话、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苏美尔神话、迦南神话、斯拉夫神话、印加神话、阿兹特克神话、沙漠一神教神话(包含犹太、基督、伊斯兰)、日本神话等在内的大多数神话的共同点之一,所以不好确定其原型,由其与天照同行(以及恶心的样子与反派立场)判断应为日本神话中八歧大蛇,这也是一般游戏、漫画中对八歧大蛇的称呼。
望采纳哦~还有图~http://tiebabaiducom/p/2175472862
说起英格兰最让我有冲动用双脚丈量的城市,非小城巴斯(Bath)莫属!因为进巴斯的公路修建的地势较高,所以每次进城之前就能在车上欣赏到整座城市错落有致的风貌,那一抹温暖的米**让人第一眼就对她有莫名的好感。
埃文河缓缓的流淌在城市中心,房子沿着埃文河的两岸依舒缓的山坡而建,典雅而浪漫、精致而美丽。每次来到巴斯,我总是爱去用脚步发现这座独具魅力的小城鲜为人知的风景。
巴斯名字的来源?
这座城市就是因为洗澡而被发现并且闻名于世的。在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凯尔特王子布拉杜德的传奇故事!这个王子年轻时患了麻风病,因为怕被传染,就把他流放到今天巴斯附近的乡村!可怜的王子远离皇宫,来到这偏远而闭塞的地方,只能住在猪舍里,与猪做伴!王子与猪可谓是同病相怜,因为阴冷潮湿的环境,这里的猪也都患了发炎刺痛的皮肤病。有一天,王子惊讶的注意到有一群猪在沼泽地里所涌出的热腾腾的泉水中翻滚,就这样没过几天,这群猪的皮肤病竟然痊愈了。于是王子也有样学样,浸泡在冒着热气的沼泽中,神奇的是他的麻风病居然治好了!病愈后的王子狂喜的回到宫中,并且把他在巴斯神奇的治疗方式告诉了身边的人,再后来,布拉杜德王子继承了王位,便将昔日治好他麻风病的沼泽,建成了温泉并且建起了一座城镇。
之后罗马人在公元43年来到英国,酷爱洗澡的罗马人发现巴斯这里拥有天然的温泉,于是就以先进的工程技术来开发它,建造出规模宏大的浴场,剧场以及神殿,把巴斯打造成罗马在英国的高级洗浴疗养中心,罗马人离开英国后,巴斯又慢慢的衰落,直到被人遗忘。1702年,安妮女王来到巴斯,并且下令重新修建温泉,还有相关的一些疗养设施,使得巴斯东山再起,成为英国人休闲度假的胜地,甚至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达官显贵,都纷纷的慕名而来。
18世纪的时候,几次市政施工挖掘、使得古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文物可以得以重见天日。如今这座浴池已被改造成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古罗马时期的繁华与奢侈,让人不得不感叹罗马人真的会享受。
巴斯很小,总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万人。虽说不大,却是英国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有着英国最珍贵的街道和最美轮美奂的建筑。城内餐厅、咖啡馆、酒店、教堂、美术馆、博物馆、大学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商店应有尽有。不仅有古罗马时期的浴场建筑,也有英国乔治亚时期、后哥特式时期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新古典风格的建筑。她融合了不同时代的特色,异国情调。既有有着乡村的慵懒宁静、又有大都市的 时尚 热闹。
巴斯还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女大作家简·奥斯汀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的初稿创作之地,也是在这里她遇到了她这一生最爱的“达西先生”,尽管简并不喜欢这个地方,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创作,她的作品里有很多巴斯的影子,她的作品常常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体现了她对于巴斯这个社交城市的浮华作派非常厌倦的感受。
如果您去过佛罗伦萨,那么第一眼看到这座桥您一定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像佛罗伦萨的老桥。它是仅存于世的几座桥上两侧设计为商铺桥梁之一,桥下流经的埃文河在在此处形成了明信片上出现的优美的普尔特尼堰弧形。
最早的修道院建于7世纪,后来又历经多次改建,是英格兰西部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也是巴斯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修道院的西立面有“天使攀爬天梯”的浮雕,灵感来自当时的重建者Oliver King主教的梦境,象征着通向天堂的道路,非常有特色。
说到精致的巴斯小城,有一对父子不得不提,那就是约翰·伍德父子。老约翰·伍德是当时著名的设计师,18世纪时,老约翰·伍德受邀对巴斯小城进行规划,如今的巴斯的老城仍旧保留着当年老约翰·伍德的规划格局。巴斯小城的圆形广场(The Circus)就是老约翰的作品。
后来老约翰的儿子小约翰·伍德子承父业,也做起了设计师,他在父亲的圆形广场上盖起了一栋令他名垂青史的建筑——皇家新月楼。皇家新月楼建立于1767-1774年,由连体的30幢楼组成,共114根圆柱,显得巍峨又雄伟,因为建筑和道路都呈弧形,酷似一弯新月,所以起名叫皇家新月楼(The Royal Crescent),被誉为英国最伟大的乔治亚建筑。
是指在摇滚音乐节等场合一排人随着音乐的节奏同步甩头。摇滚是一种音乐类型,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美国。摇滚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表达情感,这种音乐每一拍节奏都非常强烈,歌词写的也十分新鲜。
朋克摇滚是最原始的摇滚乐——由一个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三个和弦组成。其变化在于朋克摇滚将过去的旧式摇滚演奏得更快速更激昂。
很多早期的摇滚是基于蓝调的,但是直到60年代后期,蓝调摇滚仍没有完全发展为一种被认可的流派。蓝调摇滚着重于两种明确的特征---传统的三和弦蓝调歌曲和乐器的即席创作。
从朋克管弦乐队如thePogues到纽约/凯尔特的混合物如Black47到轻微的改变爱尔兰曲调的Cranberries,Celtic这些摇滚乐队通过摇滚的韵律结合了爱尔兰演奏乐器来创作音乐,那是狂热与激情,忧郁和浪漫共存的风格。凯尔特摇滚经常展现出明显的爱尔兰酒吧音乐的特征,但是它也同时描绘了与R&B和另类摇滚并列的流行音乐。
在众多摇滚的类型中,重金属是在音量,男子气概和戏剧化风格上最为极端的。在重金属声音的体裁上有很多的变种,但是他们都通过在喧吵的效果,失真吉他的演奏(通常演奏重复段)和简单,重击旋律上尽量取得共识。
《简·爱》[4]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小说主要内容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成年后,她成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主人的尊敬和爱恋,谁料命运对她如此残忍,她为这段婚姻又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代价,但自始至终她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编辑本段]小说《简·爱》写作特色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罗切斯特自己也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情的。
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埋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被认为是人生追求的二重奏,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编辑本段]小说《简·爱》内容简介
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双双去世。简·爱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里德先生临死前曾嘱咐妻子好好照顾简·爱。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屋子里。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吓昏了。重病一场,过了很久才慢慢恢复健康。
她再也不想呆在里德太太家了,里德太太就把她送进达罗沃德慈善学校。学校校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简·爱与孤儿海伦结成好友,教师坦普尔**很关心她。在学校里一场传染性的伤寒,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海伦就在这场伤寒中死去,这对简·爱打击很大。
简·爱毕业后留校当了两年教师,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费尔德庄园。在桑费尔德庄园只有庄园主罗彻斯特和他的私生女阿戴尔·瓦伦斯,而罗切斯特经常到国外旅行,所以简·爱到桑费尔德好几天也没见到罗切斯特;一天黄昏,简·爱外出散步,惊了刚刚从外面回来的罗切斯特的马,罗切斯特从马上摔了下来,简急忙上前去扶他,回到家后简才知道他便是庄园主罗切斯特。罗切斯特是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的人,他和简·爱经常为某种思想辩论不休。在桑费尔德庄园不断发生奇怪的事情。有一天夜里,简·爱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门开着,床上着了火,她叫醒罗切斯特并扑灭火。罗切斯特告诉简爱三楼住着一个女裁缝格雷斯普尔,她神精错乱,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声,并要她对此事严守秘密。
罗切斯特经常参加舞会,一天他把客人请到家里来玩,人们都以为在这场舞会上罗切斯特会向布兰奇**求婚。在宴会上罗切斯特坚持要简·爱也到客厅里去,客人们对简·爱的态度十分轻慢,罗切斯特却邀请简·爱跳舞,简·爱感觉到自己对罗切斯特产生感情。
一天,罗切斯特外出,家里来了一个蒙着盖头的吉卜赛人。当轮到给简爱算命时,简·爱发现这个神秘的吉卜赛人就是罗切斯特,他想借此试探简对他的感情。这时庄园里又来了个名梅森的陌生人,当晚他被三楼的神秘女人咬伤了,简帮罗切斯特把他秘密送走。
不久,里德太太派人来找简,说她病危要见简一面。回到舅母家中,里德太太给她一封信,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的叔父寄来的,向她打听侄女的消息,并把自己的遗产交给简·爱。里德太太谎称简在孤儿院病死了,直到临终前才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爱。
简·爱又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感觉像回到家一样。回来后,罗切斯特向她求婚,简爱答应了,并高兴地准备婚礼。婚礼前夜,简·爱从梦中惊醒,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令人恐怖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的面罩撕成两半。罗切斯特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个梦,第二天当简醒来时发现婚纱的面罩真的成了两半。
婚礼如期举行,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教堂,声称婚礼不能进行,他说罗切斯特15年前娶梅森先生的妹妹伯莎·梅森为妻。罗切斯特承认了这一事实,并领人们看被关在三楼的疯女人,那就是他的合法妻子。她有遗传性精神病史,就是她在罗切斯特的房间放火,也是她撕碎简婚纱的面罩。
简·爱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的仅有的积蓄花光了,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简爱住了下来,圣约翰为她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不久,圣约翰接到家庭律师的通知,说他的舅舅约翰简去世了,留给简二万英镑,要圣约翰帮助寻找简·爱。圣约翰发现简·爱是他的表妹,简·爱执意要与他们分享遗产。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爱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简·爱觉得应该报答他的恩情,但迟迟不肯答应他。当夜,圣约翰在荒原上等待简·爱的答复,就在简·爱要作出决定的时候,她仿佛听到罗切斯特在遥远的地方呼喊她的名字“简!简!简!”她决定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当简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时,整个庄园变成一片废墟。原来几个月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疯女人伯莎放火烧毁了整个庄园,罗切斯特为了救她,被烧伤了一只手臂并且瞎了双眼,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简·爱赶到农场,向他吐露自己的爱情,他们终于结婚了;两年之后,治好了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他看到了简·爱为他生的第一个孩子。
[编辑本段]小说《简·爱》人物列表
简爱——主人公
罗切斯特——简爱的丈夫
海伦--简爱的孤儿院好友
布洛克尔赫斯特——孤儿院主持(坏人)
圣约翰——简爱的表兄(追求简爱,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
戴安娜和玛丽--简爱的表姐,(圣约翰的胞妹)
爱丽思·费尔菲克斯--罗切斯特的女管家,(简爱的朋友)
阿黛勒--罗切斯特的朋友的女儿,罗切斯特是她的监护人,简爱的学生
英格拉姆**(长的十分漂亮,但只看重钱的贵族**,罗切斯特的追求者,但她根本不爱罗切斯特先生)
[编辑本段]小说《简·爱》中的著名对白
你忍耐一会儿,别逼着我回答,我——我现在多么依赖你,唉,该怎么办呢?简爱,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年轻人,他从小就被宠爱坏了,他犯下个极大的错误,不是罪恶--是错误。它的后果是可怕的,唯一的逃避是逍遥在外,寻欢作乐。后来他遇见个女人,一个二十年里他从未见过的高尚女人,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机会,可是世故人情阻碍了他,那个女人能无视这些吗?
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你为什么要跟我讲这些?她跟你与我无关!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的站在上帝面前!)
每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向上帝负责,不能要求别人承担自己的命运……
你的怀疑折磨着我……答应吧!答应吧……上帝饶恕我,别让任何人干扰我,她是我的,我的……
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情的机器。
[编辑本段]小说《简·爱》书评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著作。至今已162年(1847年至今)的历史了,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简爱》的问世曾经轰动了十九世纪的文坛,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驱使人拿起这本书,随之深深感动,心灵也为之震颤。
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三姐妹作家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所著。这是一本用自己的心与强烈的精神追求铸炼成的一本书,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为女性赢得了一片灿烂的天空;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体验生活的结晶,从书中多少可看出作者的影子。《简爱》也是如此,大量的细节可以在作者的生活中得到印证。当然 《简爱》并不是一本自传 ,作者只是把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融进了一部充满想象力的文章里。人们知道《简·爱》是作者生活中的写照,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简爱》的呢?
[编辑本段]小说《简·爱》作者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是《简爱》的作者,她出生于1816年英国约克郡索恩托镇的牧师家庭,排行第三,前面有两个姐姐,后面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姐弟妹共6个。由于自小失去母亲,父亲因为经济与精力两不俱足,便不得不把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姐姐及弟弟,送进由慈善机构创办的寄宿学校。那里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很差,加上创办人苛刻的管束和严厉的处罚,冻饿和体罚便成了孩子们惯常的生活。不久,肺病夺去了两个姐姐的生命,父亲赶紧让夏洛蒂和弟弟逃离死亡的魔窟,返回家中。
1831年夏洛蒂进入罗赫德寄宿学校,这里的情况截然不同,夏洛蒂不但学业上很有长进,而且日子也过得十分愉快。虽然只呆了一年零四个月,但这儿温馨的生活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后来夏洛蒂在1835年返回罗赫德任教,两个妹妹跟随读书,抵去部分酬金,三年后离去。1838至1842年她与妹妹们辗转各地,以家庭教师为生。但因为这一职业地位低下,薪金微薄。又使姐妹们天各一方,难以相聚;她们便毅然放弃,决心自己创办学校。经过种种努力虽然它们热衷于办学,并做了种种准备,但最后依然没有成功。而这时父亲病倒了,颇有才气的弟弟染上了酗酒和吸毒的恶习,沦为废人。而家庭经济的重压越来越大,于是就在这种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夏洛蒂和妹妹们开始了写作。
她们姐妹三人经常在聚在一起,如饥如渴的读书,绘画和写作。书本开启了她们的心扉,提高了她们的学养;多难的生活使她们早熟,善于洞察世情;独特的经验为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源泉;于是当她们的创作热情喷薄而出的时候,世界文学史上便奇迹似的在同一年,同一个家庭诞生了三部传世之作;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妮的《阿格尼斯·格雷》。
除《简·爱》外,夏洛蒂还创作了《雪莉》,《维莱特》,《教师》,这些都是她之后的作品虽然评价都很不错但都不及《简·爱》的影响力大。
但谁知天妒英才,上帝毫不吝啬的塑造了这个天才之家,又似乎急不可耐的向他们伸出了毁灭之手。他们的才情才刚刚被人们所认识,便一个个流星似的消失了。先是多才多艺的弟弟夭折了。接着撰写不朽之作《呼啸山庄》的艾米莉于同年12月亡故。随之,次年五月另一个妹妹安妮离世。五年后的1854年,夏洛蒂在与丈夫出去散步时遇雨得病,于1855年3月31日故去,年仅39岁。
[编辑本段]2006年电视剧版《简·爱》
导演:Susanna White
主演:Ruth Wilson Jane Eyre
Toby Stephens Edward Fairfax Rochester
首播日期:2006年9月24日
国家/地区:英国
类型:爱情/剧情/迷你剧
对白语言:英语
出品:英国 BBC
集数:共4集
影片长度:60分钟/集
[编辑本段]1983年电视剧版《简·爱》
导演:朱里安·埃米亚斯 Julian Amyes
主演:泽拉· 克拉克 Zelah Clarke
提摩西·道尔顿 Timothy Dalton
Sian Pattenden
国家/地区: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CBS/Fox
上映日期:1983年10月9日
类型:爱情
片长:UK:30 min (11 episodes) / USA:239 min
这版《简爱》男女主角分别是由Timothy Dalton(提摩西·道尔顿)和Zelah Clarke(泽拉·克拉克)主演的。提摩西·道尔顿是莎剧演员,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主演过不少片子,还曾出演过007系列中的《黎明生机》和《杀人执照》。而Zelah Clarke原是个芭蕾舞演员,后来开始演戏,不过她的作品不多,除这部《简爱》外,也就是几部**了。
[编辑本段]1973年电视剧版《简·爱》
首播日期:1973年9月27日
国家/地区:英国
类型:爱情/剧情/迷你剧
对白语言:英语
出品:英国 BBC
集数:共5集
影片长度:275 min (5 parts)
主演:Sorcha Cusack Jane Eyre (5 episodes, 1973)
Michael Jayston Edward Rochester (5 episodes, 1973)
Hazel Clyne Leah (4 episodes, 1973)
[编辑本段]1997年**版《简·爱》
导演:Robert Young
主演:Deborah Findlay
Laura Harling
Joanna Scanlan
国家/地区: 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法语
发行公司: A&E Television Networks Inc
上映日期:1997年3月9日 英国
类型:爱情/剧情
片长:108 min
[编辑本段]1996年**版《简·爱》
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 Franco Zeffirelli
主演:安娜·帕奎因 Anna Paquin
Nic Knight
Nicola Howard
国家/地区:法国/意大利/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法语
发行公司:Aquarius TV
上映日期:1996年2月9日 西班牙
类型:爱情/剧情
片长:116 min
[编辑本段]1970年**版《简·爱》(邱岳峰配音)
导演:德尔伯特·曼 Delbert Mann
主演:乔治 C·斯科特 George C Scott
Susannah York
Ian Bannen
国家/地区: 英国/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 British Lion Films Ltd
上映日期:1970年12月 英国
类型:剧情
片长:110 min
中文版配音演员:邱岳峰、李梓等
所有热爱**的人,都忘不了这部优美的《简爱》,更忘不了为罗彻斯特配音的邱岳峰,他那一声绝望的“简——”,无数年后似乎依然萦绕在我们胸际。他把那位脾气古怪的英国绅士既富有教养又盛气凌人、表面粗暴地对待简爱、内心又把她视为知己的复杂感情配得丝丝入扣。
有多少人曾经一遍又一遍地听《简爱》的结尾邱岳峰和李梓的对白:“有人吗?谁在那儿?”。很简单,真的很简单。“是你,简。”一个短促的气口,一个小小的停顿,一次语调的微微的提升,无不近乎完美。“真的是你!”平淡和克制中有多少的真情! 这差不多快接近人类声音的魅力的极限了。手中还只有录音剪辑的人真的有福了。
[编辑本段]1944年**版《简·爱》
导演:Robert Stevenson
主演:奥逊·威尔斯 Orson Welles
琼·芳登 Joan Fontaine
玛格丽特·奥布赖恩 Margaret O'Brie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 Fox Video
上映日期:1944年2月3日 美国
更多中文片名:简爱
类型:爱情/剧情
片长:97 min
[编辑本段]1934年**版《简·爱》
导演:克里斯蒂·卡本纳 Christy Cabanne
主演:弗吉尼亚·布鲁斯 Virginia Bruce
Colin Clive
Beryl Mercer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 Monogram Pictures Corporation
上映日期:1934年8月15日 美国
类型:爱情/剧情
片长:62 min
[编辑本段]"勃朗特三姐妹"的简介
夏洛蒂:[1](Charlotte Brontë)(1816-1855)夏洛蒂像她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简·爱一样,个子矮小,其貌不扬,充满智慧和独立的精神。她虽外表古板沉默,却有着一颗女性和婉敏感的心。在两位姐姐不幸早逝后,她成了家中的长女,她从小就有一种关心他人的神圣责任感,以她娇弱的身躯承担了全家对外联络发展的重任。自强不息、奋斗进取成为她一生的主旋律。她的气质是浪漫和严谨的奇特结合,这就使她既热情奔放,耽于幻想,富于挑战精神;又保守稳重,约束自我,恪守传统的道德标准。她既是一个好女儿,好姐姐,好妻子,好朋友,具有温柔热情的一面,同时又是一个蔑视虚伪的上流社会,对丑恶的世态进行了犀利的讥讽的勇士。她性格的两方面构成了她波澜不宁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也使她的作品更富于激情和新意,具有震 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夏洛蒂的不卑不亢,纯真热情, 谦逊质朴,无不从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身上体现出来。她的作品可以说是她智慧的头脑和赤热的心灵的自然流露。萨克雷在纪念夏洛蒂的文章《最后一幅素描》中说 :“凡是读过她的书的人,谁不钦佩这位妇 女对真理的炽热的爱,她的勇敢,她的纯真,她对邪恶的义愤,她热切的同情心,她虔诚的爱和信仰,她激越的荣誉感。一种急切的诚实是这位妇女的性格特征。”这段话可以说是夏洛蒂的真实写照。
夏洛蒂的作品主要描写贫苦的小资产者的孤独、反抗和奋斗,属于被马克思称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的一派”。《简·爱》是她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实际上,勃朗特三姐妹自幼便热爱写作,常常一起在本上写一些关于伯爵的小说,可惜日后都丢失了。夏洛蒂还出版过诗集。她的其他小说有:《雪莉》(1849)、《维莱特》(1853)。其中《维莱特》可以看做是她个人的小说体自传,与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这位天生体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艾米莉:(Emily Brontë)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女作家,诗人,夏绿蒂•勃朗特之妹。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写诗,姐妹三人於1846年出版了一本自费出版诗集,以艾米莉为主。她的诗的风格往往是直抒胸臆,感情浓烈;景物描写常常荒僻,寂寥。但她的小说《呼啸山庄》掩盖了她诗歌的光芒。艾米莉:艾米莉被人们认为是三姐妹中天分最高的一位。她沉默寡言,性格自闭,孤傲乖僻,挚爱荒原,一生中几乎没有朋友。但她却有惊人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才,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并以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驰名文坛,被誉为英国19世纪文学史中最奇特的女作家。
《呼啸山庄》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史上最奇特,最具震撼力的一部小说之一。这部悲剧性的小说描写了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列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嘉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小说充满强烈的反压迫的斗争精神,展现出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激情和反叛精神。小说的文字被称为“一首完美,动人的叙事诗”。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命题,爱米丽不过是步历代哲人、隐者、科学家、艺术家后尘,通过生活和创作,身体力行地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
由于爱米丽一生经历简短,她既未受完整系统教育,又没有爱情婚姻实际体验,人们对于她能写出《呼啸山庄》这样深刻独特的爱情绝唱也曾疑惑不解。对这一问题,早有人以“天才说”做出解释,而经过百余年的研考据,传记作者和评论家又提出了更加令人信服的凭据。爱米丽以及她的姐妹,虽然生长在苦寒单调的约克郡,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却来自北爱尔兰,母亲玛丽亚·勃兰威尔是威尔士人。这一对父母所属民族的祖先,同属具有冲动浪漫气质的凯尔特人,而且二人都不乏写诗为文的天分:帕特里克又一向怀有文学抱负,曾自费出版诗集;玛丽亚出嫁前写给帕特里克的情书,也是文采斐然。继承了父母的遗传基因,又受到荒原精神的陶冶哺育,爱米丽的艺术天才无疑并非无源之水;而且她家那座荒原边缘上的牧师住宅,外观虽然冷落寒酸,内里却因几个才智过人的子女相亲相携而温馨宜人。他们自幼相互鼓励、切磋,以读书写作为乐。这一方面大大冲淡了物质匮乏之苦;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他们的写作功力。
爱米丽的写作,从诗开始,她在着手创作《呼啸山庄》之前十六七年间,陆续写出习作诗文《贡代尔传奇》和短诗,如今所见,仅近二百首诗。姑且不论它们本身的艺术价值,这些文字起码也是创作《呼啸山庄》这部不朽之作的有益准备。换言之,她写《呼啸山庄》,是她写诗的继续。她的诗,真挚、雄劲、粗犷、深沉、高朗,这也是《呼啸山庄》的格调。
安妮:(Anne Brontë)安妮是勃朗特家最小的女孩,她温柔娴静,安静内向,和两个姐姐相比天分稍低。她只活了29岁,而且在短暂生命的后十年,从事郁闷的家庭教师工作 就占去了她很多时间,但她还是写出了两部小说《艾格尼斯·格雷》和《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 》,在英国 文学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她笔下的小说就如同她本人,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主人公都有着纯洁的品德,勇敢地追求独立和幸福,这也是安妮内心的写照。安 妮的作品直率和明晰更像是18世纪的作品,而不像她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风格。安妮从小就随着姐姐们读书,并参与了他们的文学游戏,如饥似渴地沉浸在梦幻的王国里,写了大量的忧伤的小赞美诗。 她有一头秀丽的浅棕色头发,可爱的蓝眼睛略带紫罗兰色,白皙的皮肤,外表显得温婉可人,深得姨母的宠爱。她和艾米莉就像孪生姐妹一样,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常在一块联合写日记或者到荒原中漫游,给她们熟悉的场所都起上了动听的名字。她的嗓音细弱甜美,喜欢柔和的和声,闲暇时弹弹钢琴,唱唱歌,不过这种赏心悦耳的愉快在她一生中实在是太少了。后来,安妮曾和姐Anne Brontë 安妮·勃朗特姐夏洛蒂一起到伍勒**的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她就病倒了,呼吸困难,咳嗽不断,身体渐渐衰弱。想到病逝的两个姐姐,夏洛蒂忧心忡忡,决定把安妮带回霍渥斯。回到了自由自在、宁静的家里,安妮的病慢慢地好了起来。为了生 活,1839年4月,她到了默菲尔德的布雷克府, 在英甘姆夫人家当家庭教师。后来又到了梭普格林的 爱德蒙·罗宾森家做女家庭教师。她的这些当家庭教 师的经历,直接为小说《艾格尼斯·格雷》提供了众多的素材。出版商史密斯先生有一段关于安妮珍贵的描述 :“她是个温柔文静,相当克己的人,长得一点 也不漂亮,可是模样很讨人喜欢,她的态度奇特地表 现出一种求人保护和支持的愿望,经常保持着一种恳 切的神色,这是能博得别人同情的 。”安妮终生体弱 多病,但在虚弱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意志坚强,勇敢执着的心灵。
每个成人都有个孩童时期,每个孩童都曾有过七色的梦。梦本是幻觉:虚悬、飘渺、易失。可就有这么几个女孩把美梦紧紧抓住,她们执着地置身于梦境的编织中,最终将幻想变成现实,获得了人生价值的永恒。这就是19世纪出现在英国文坛的勃朗特三姐妹作家提供的一种文化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