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FP的灵魂伴侣探索之路

ENFP的灵魂伴侣探索之路,第1张

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是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即盛唐土壤的哺育、屈原楚辞的影响、道教思想的支配以及诗人奇特的人生经历。

李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风的集大成者李白的诗风个性张扬、雄奇飘逸、有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气势李白的诗歌主观色彩浓厚,要入京求官就高调地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上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常用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来表达他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高度夸张的比喻,赞叹飞瀑从高处腾空而下的壮观的景象,也展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气概。

在深入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与各个时期的诗作之后,笔者认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点重要因素:

一、盛唐土壤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诗歌也不例外李白在诗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是与盛唐的土壤密不可分的换言之,唐朝的政治、经济全面繁荣及由此形成的盛唐气象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存在和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特定的时**育着特定的气象——政治上的开明、文化上的博大包容,使得大唐帝国孕育着一种乐观、自信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李白就是生活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所谓 “时世造英雄”,当时的文化氛围,正是李白得以成长的沃土他那追求理想的精神,个性张扬的气质,雄奇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的气势,无疑就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精神领域的真实写照风格是时代的产物,可以说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正是盛唐气象的反映。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与唐朝特定的文化大背景有着必然的深刻的联系繁荣昌盛的社会带来了文学百花齐放的美景,造就了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诗歌中不同思想倾向的表现、不同题材领域的发展、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手法技巧的革新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种广阔的文化空间和自由的文化氛围对盛唐诗人的心理和气质上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李白重传统,更勇于创新,善于吸取诸家精华,这不仅对他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对他诗歌的语言风格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如陈子昂扫荡齐梁诗风的文学改革就对李白影响极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学主张正是陈子昂文学革新的深化。

李白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于是一朵最绚丽的浪漫主义文学奇葩,适时地开放在盛唐肥沃的土地上。

二、屈原楚辞与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诗风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洋溢着热爱祖国、忠于理想的激情,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其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李白毫不隐瞒地表达了对屈原的追慕,诗曰“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在《代寿山孟少府移文书》一诗中写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可见其早晚之年都不离怀才报国之思就创作思想而言,李白与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毋庸置疑,是一脉相承的。

在李白的诗歌中我们总能隐约约可以看到屈原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子——两者皆擅于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褒贬之情;为了增加诗歌的浪漫主义气息,两位诗人都注意了神话传说的运用,并通过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受但相比较之下,笔者认为李白的意象比屈原更加丰富从他们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李白对屈原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常常以神话、传说的题材和象征、比喻的手法来反映现实如《远别离》、《梁甫吟》都是借神话传说反映社会现实;《登高丘而望远海》、《古风》等篇,则是借古讽今;《蜀道难》也以雄奇的笔墨和丰富的想象,写出蜀地的奇险,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结合起来并在同一首诗作中体现——无疑,李白是继承和发扬了屈原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这种技巧的最大特征就是既写实又夸张,二者泾渭分明却又紧密相连,互为映衬如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诗中写到安史之乱,但并不对它多着笔墨,而是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中,突然低头见到了被叛军蹂躏的洛阳,诗人的情感急转直下,浪漫的幻想亦告破灭这首诗与屈原《离骚》中写他听了灵氛和巫咸的劝告,准备去国远游,在想象中翱翔于天际之时,忽然居高临下地看到危机四伏的祖国,便再也舍不得离去,思想从想象回到了现实不难看出,这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曼妙的仙境与苦难的现实融为了一体。

李白继承了屈原那种对理想不息地求索精神,一生不懈地追求报效国家的机会,以实现“济苍生”的抱负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目标的基石受屈原影响,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是诗人一生思想经历的真切体现,也是盛唐时代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的必然反映。

三、道教思想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与盛唐时期风靡一时的道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道教思想对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道教思想造就了李白丰富离奇、想落天外的想象力,并为李白浪漫主义诗歌提供了构筑“神仙世界”所需要的大量意象。

李白从小生活在道教气息浓郁的蜀中地区,深受道教思想的熏陶,他不仅深信道教,而且还曾授了道录,做了一回道士道教带给李白一种热烈迷狂的情绪在道教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形成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两道独特风景——文采绚丽瑰灿、想象驰骋丰富特别是道教“存想思神”这一思维方法,对李白那超越时空、沟通人神的奇特想象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盛唐,笃信道教者众,但真正深得其中三昧的,李白是最独特的一人他不仅虔诚地相信道教的修炼方法:“我去采菖蒲,服食可延年”(《嵩山采菖蒲者》);真诚地相信道教所描绘的那个仙境:“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玉树生绿叶,灵仙每登攀”(《杂诗》);而且,他还真正相信自己就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谪仙人”,把自己摆进了神仙的队伍这种将自己的全部都融化在道教“存想思神”之中的迷狂与激情,这使李白诗歌的想象显得极为真诚也只有李白这样天真虔诚地“存想思神”,才可能有如此瑰丽神奇的想象,才有可能有如此美丽且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

不可忽视的是,道教也为李白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的表达提供了广阔的意象空间如李白所写的那样:“仙人游碧霞,处处笙歌发”——道教世界里,仙人们腾云驾雾,上天入地,而且还一路仙乐嘹亮,真是令人飘飘欲仙、无限向往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的熏陶,必然会刺激李白的想象力,并为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表达提供了构筑“想象世界”的大量意象,如大鹏、巨螯、高山、急流、大江大河、仙境、梦境等李白在《游泰山》一诗中就以神仙自诩:“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而诗中的许多意象如“王母池”、“天门阙”、“织女”等也都与道教离不开无疑,道教鼓吹的神仙世界,投合了李白飘逸洒脱的个性现实生活的黑暗龌龊使他更强烈地幻想和追求美好的神仙世界道教给李白安上了神游四方的想象翅膀,使他的诗歌增加了恍惚飘逸、光怪陆离的神异浪漫色彩。

四、奇特的人生——现实与理想激烈冲突的喷泉

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儒家思想和道教、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三者结合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但是,李白这种人生理想过于高傲自负和理想化,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浪漫思想与严峻现实的矛盾,常使李白陷于悲愤与失望之中于是,李白身上那种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洒脱的气质就幻化为一首首或狂放不羁或悲愤激昂或自命不凡的浪漫主义诗歌。

一方面,儒家思想对李白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安社稷、济苍生”是他的政治抱负这从他早年的诗歌《送外甥郑灌从军》中可看出这一理想:“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被赐金放还后他仍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见他的抱负气概是何等的豪迈另一方面,李白的儒家思想,经自身变形走样,已带有他鲜明的个性色彩李白曾师从“任侠有气,善为横纵学”的赵蕤,对形成他的纵横家思想、豪放不羁的性格和诗风有所影响。

李白空有一腔热血和一身才艺,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却失败得一次比一次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摆在李白的面前,激愤之情于是喷涌而出: “我不弃世人,世人自弃我” 理想屡遭挫折,失败打击接踵而至,所以李白的诗歌交织着自信与绝望、追求与颓放、眷念与怨恨、崇高与庸俗等思想感情的复杂矛盾,代表作有《行路难》三首、《梁园吟》、《将进酒》等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得是何等的自信,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却显得十分迷茫;“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忧愁悲愤何等深重,“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又是何等的旷放洒脱这些都是李白的崇高理想与黑暗现实相撞击后而迸发的心灵喷泉,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它们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矛盾,又有折射了李白内心深处交织缠绕的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

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就是这样:怀抱着理想四处奔走,遇到的是嘲笑和冷漠,感到的是压抑和幻灭现实社会给李白带来了矛盾和痛苦,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只能到山林、醉乡和仙境中寻找精神寄托,努力去探索和发掘其中的美,用他的神来之笔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诗歌。

杜甫称赞李白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飘然思不群”就是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最贴切的评价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是诗人一生思想经历的真切体现,也是盛唐时代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的必然反映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不愧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道永恒而亮丽的彩虹。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风不离开豪放 飘逸 离奇大胆的夸张。

文学思想

大江健三郎的文学思想:在上帝缺席的时代寻求文化拯救和自我拯救

大江健三郎在后期作品中系统地表达了一种新的文化拯救思想,即在一个无神的时代寻求灵魂的自我拯救。具体来说,他后期创作的中心从最初的“残疾儿童”主题转变为“灵魂”主题;他形象地描绘了“无神时代”的基本特征,即一个上帝缺席的时代,一个诸神喧闹的时代,一个可能诞生新人的时代。他详细阐述了实现灵魂“自我救赎”的方法,即在观念上有自觉的“危机”意识,积极采取“回归”的行动,促进“新人”的到来。

1通过“文化拯救”探索人类生存的本质

大江健三郎“文化拯救”思想的一个中心命题是对灵魂的突出关注。作为20世纪50年代的学生作家,大江健三郎在自己的创作中将个人、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借助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思考探索人类存在的本质。大江健三郎经过痛苦的人生经历和激烈的精神探索,通过创作《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作品,既消化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又提出了人在自身积极存在中“重生”的可能性。同时,他有意识地引入了“边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残疾儿童”主题,从而深入展示了“再生”“共生”的现实基础:只有通过与他人的相互理解、尊重、包容和促进,人们才能在“核时代”和“温暖的日本”中获得其本质的存在共生与再生。这也是大江健三郎在90年代以前通过小说创作表达其深厚人文关怀精神的基本思想方式。

大江健三郎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长篇小说《洪水涌上我的灵魂》在深入探讨人类生存问题的同时,也开始触及人类的灵魂问题,尤其是在80年代创作的系列短篇小说《新人呵,醒来吧!被禁锢的灵魂》中,大江健三郎通过两个自称宇波君和稻田君的青年,恶意诱拐智障儿童并将其丢弃的故事不仅可以看出这种对“醒来”的呼唤无动于衷的“被囚禁的灵魂”共生再生的艰难,也可以由此看出“一直与之“共生”的弱智长子,他的心里有着我无法知道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内心比光明更黑暗,更复杂。他开始注意到“他内心被神秘主义吸引的部分”。

上世纪80年代末,大江健三郎致力于《燃烧的绿树》三部曲的创作,聚焦灵魂。这是一部与以往小说明显不同的伟大小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关注点,从人的存在转移到了灵魂的救赎。所以大江健三郎称之为“最后一部小说”。经过几年的努力,这部小说于1993年出版,并获得意大利蒙特罗文学奖。然而,大江健三郎却陷入了“灵魂”的两难境地,正如研究大江健三郎的日本专家吉田刘珊所指出的:“《燃烧的绿树》的书名明显暗示了对世界和人类命运的矛盾心理”。究其原因,虽然小说的主题是当代人灵魂的救赎,但由于大江健三郎自身的文学惯性,小说的背景设定在四国偏远的森林村落,“烧绿树”的教堂只是当地传统宗教习俗的衍生物,因此它所描写的内容与当代都市人的现实生活之间似乎有一种疏离感。即便如此,这个教会也没能逃脱短暂的厄运,主人公“义哥”最终还是死了。灵魂拯救的问题只能以“失败主义”来终结。这与大江健三郎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相悖。这种结果显然与大江健三郎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新颖处理方式有关,这是他后来才意识到的。”因为‘我’、‘安’、‘私人’的叙事作品无法支撑更深层次的灵魂主题”,也就是说,他虽然感受到了灵魂问题的紧迫性,但如果仍然照搬过去的小说方法,就很难进一步探讨灵魂问题。

大江健三郎要想让自己的小说创作真正探索灵魂问题,首先要整顿自己心中早已掌握的小说方法。其实他需要重新理清自己的小说思路,这直接关系到他自己的灵魂问题。所以大江健三郎在整理完《燃烧的绿树》后写的《我的小说家历程》一书的结尾强调:“自己的灵魂才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基于这种自觉意识,大江健三郎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的决定,宣布自己将“挂笔”,结束自己的小说家生涯。这样做的目的,正如他在与赛义德的“对话”中所说,是为了“寻找他后期作品的风格和形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涤荡大江健三郎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灵魂从一个“著名小说家”日益坚硬的外壳中挣脱出来,回归到它的本来状态,从而与自己的灵魂实现真正的“面对面”

大江健三郎基本形成了他的“后期作品的风格形式”,其标志是他从小说创作的整体结构上重新确立了“扩展”的灵魂主题的中心地位。所谓“重新确立”,不仅表明他从一开始就探索出了一整套与“灵魂”探索主题相适应的小说方法,从而“全方位展现灵魂主题”,也意味着他后期作品中所展现的灵魂主题的价值取向与《燃烧的绿树》年以“失败主义”结尾的灵魂主题完全不同。大江健三郎称《燃烧的绿树》年“失败主义”的克服是“他创作生涯的新起点”。

因此,他在《空翻》等小说中对灵魂主题的探讨,客观上呈现为一个促进灵魂实现“自我救赎”的过程。就像他在《空翻》皮带的广告语里说的:“像世纪末的黑暗一样深,永无休止地激荡,渴望希望的年轻灵魂。我希望‘我’能真实地、煞费苦心地把它们写下来。”这种“真实而痛苦”的记录,其实就是灵魂的重新建构。

2“与魔共舞”的形式显示了“无神时代”文化的危机特征。

大江健三郎文化救赎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点是他的“无神时代”概念。就大江健三郎本人而言,“从天皇用声音说话的那一天起”,年仅10岁的他就开始“觉得像神一样统治‘世界’的天皇和皇后似乎失去了权力。”从此,“无神”思想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思想融为一体,成为他的主要思想和精神支柱。因此,他一再声称“‘我’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无神时代”这个概念当然与他早期的“无神时代”思想有逻辑联系,但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大江健三郎对当代社会人类灵魂问题严重性的认识。

随着对灵魂讨论的逐渐深入,大疆越来越意识到,仅仅一个“无神”的概念并不能真正解决灵魂的安顿问题。即使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民主立场和“无神”思想,但内心还是有一些“被神秘主义吸引的部分”。奥姆真理教制造沙林毒气案进一步说明,在当代社会,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都存在一个如何安顿灵魂的普遍性问题,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问题。为此,大江健三郎提出了“无神时代”的概念,以表达他对这一普遍文化问题的深刻思考:

1“无神时代”是一个上帝“缺席”的时代。虽然人们明明知道“神已死”、“皇仆之声已出”,但神或皇的离去所留下的落差,必然会使人陷于虚荣与焦虑之中;

2“无神时代”是一个神仙吵闹或者恶魔狂舞的时代。因为人需要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落脚的地方,各种形式的各种“救世主”“神”也趁机流行起来,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

3“无神时代”也可以是人有自我救赎可能的时代。或者说,“无神时代”是一个以危机的形式呼唤新人诞生的时代。

大江健三郎复出后的第一部小说《空翻》,充分展现了“无神时代”概念的这些基本内涵。小说的中心情节是,十年前宣布“转向”的“大师”回来,准备重新建立“大师的教堂”。作品的上半部分描述了大师和他的信徒们在东京进行的各种准备活动,下半部分讲述了他们前往四国峡谷别墅重新建立教会的过程。作为核心成员聚集在作品中“大师”周围的1000人,包括“大师”,都遇到了无法摆脱的现实困境,所以都有严重的灵魂问题。“导游”是长崎原子弹爆炸幸存下来的婴儿。灾难性的人生经历,让他的性格出现了严重的偏执倾向,难以和妻子以及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于是他找到了“大师”。长着一张狗一样的脸的少年段丽阳,有过用火钩杀死自己同性恋了很久的导师的经历,可怕的记忆让他不敢面对自己。《天真青年》患有恋物癖,童年时偷去拜访嫂子和女朋友的内裤,让他只能在悔恨中活很久;早年热爱语言和文学的阿桔博士在父母的压力下选择了医学,但他的精神困扰使他在成为医生后极其害怕接触人体。这位长期为老师和导游服务的舞蹈演员,少女时代因为一次意外而摔坏了下体,性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女人李华一直为患有智障和残疾的弟弟森生不被人认可而深感苦恼。这些人都不愁吃穿。可以说,物质生活的富足让他们的精神残疾更加尖锐和突出。用“大师”的话说,“他们来这里的动机都是带着迫切的现实”。他们渴望找到一种精神寄托。他们被“师父”的一些异性神所吸引,纷纷聚集在“师父”身边,这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无神”的一个证明。

正是因为上帝的缺席,才会有这个世界上各种宗教的“众神的喧闹”或者“恶魔的舞蹈”。如果宗教团体联手举行忏悔和改过自新的游行,将有2000万人挤在路上。不包括日本传统佛教的几大门派,以及天主教和新教的派别。如此形形色色的宗教秩序的出现及其吸引众多信徒的能力,显示了“无神时代”深刻的文化危机:一方面,以合理化或祛魅为特征的现代化进程无情地摧毁了传统价值观和信仰的基础;另一方面,“像世纪末一样黑暗,无休止地激荡着,渴望着希望的灵魂”,到处在寻找可以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于是一度出现了几个色彩斑斓的。无数不安分的灵魂会聚集在一起,把抓在手里的每一片无根浮萍都当作可以暂时歇息的救命稻草,像神一样供奉起来。年的大师原本是一家音乐杂志的唱片评论作家。患上妄想症后,他也失去了家人。然后他干脆做起了“以灵感为生的生意”,“开始靠集会的慈善谋生”。

这种将佛教、儒教、神道教、基督教“混为一谈”的“主教”的形成、发展、终结模式,不仅揭示了当代日本包括奥姆真理教在内的许多新兴宗教团体的一个通病: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支撑,极度急功近利,容易走极端;同时,它也以“诸神的喧哗”或“恶魔的舞蹈”的形式,展现了“无神时代”文化的危机特征。随着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逐渐受到侵蚀,这些负面因素在世纪末发展成为一场严重的文化和社会危机。现代化的成功将以人们精神家园的彻底毁灭为代价。越来越清晰的前景,让每一个灵魂都感到焦虑,挣扎在“世纪末的深沉黑暗”中,准备飞蛾扑火。“恶魔之舞”的结果,必然导致灾难性的社会动荡。小说中反复提到的“奥姆真理教”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事实上,这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在被现代理性祛魅后,共同面临的文化危机。

大江健三郎文化拯救思想的实质是强调人类灵魂的自我拯救。灵魂自我救赎的思想是他早年《空翻》年和《个人的体验》年“再生”观念的自然逻辑延伸,但有本质的突破。这不仅是因为“自我救赎”包含了“无神时代”的自觉意识,还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选择,更强调人必须能够正视自己的灵魂,包括内心的黑暗部分,从而重建自己的灵魂。所以只能是大疆采用“挂笔”宣言,彻底清理头脑后形成的。在《万延元年足球队》中的主要人物,尤其是“大师”形象上,大江健三郎都注入了这种“自我救赎”的思想元素。

如果说《空翻》只是在宏观层面上展现了“自我救赎”的轮廓,那么大江健三郎则通过《空翻》和《被偷换的孩子》两个系列小说生动地阐释了“自我救赎”的具体内涵。创作的直接原因是日本著名导演大江健三郎的妻子和哥哥伊丹十三于1997年12月20日晚跳楼自杀的悲剧。这一事件对大江健三郎内心世界的震撼不亚于大江光这个智障儿童的诞生,同时也迫使他去探索灵魂问题,或者说进一步深化他的文化拯救思想。结果是出版了《愁容童子》。这部小说的内容并不复杂。长江古义男英雄的妻弟吴良,以及一位国际流行的**导演跳楼自杀。

对于吴良自暴自弃的原因,古义人无法认同坊间盛传的解释。新闻媒体和娱乐圈都在猜测,吴亮是不堪忍受,被“绯闻”所担忧,还是受到黑社会暴力集团的威胁。我留下了一批他自杀前陆续录下的与古义人的对话录音。由此,古义男开始了他与吴良的谈话录音,并接受了吴良在录音中提出的关于检疫的建议,前往柏林自由大学做了约100天的讲座教授。在此期间,古义男与吴良进行了深入的灵魂交流,并悄悄反思了自己过去的经历。最后,他们将吴亮的死与半个世纪前他们身不由己卷入的“事件”联系起来:日美安保条约生效前夕,1000名极右翼大黄人计划袭击美军基地。他们利用年轻的古义人,尤其是吴良的尸体,诱使美军指挥官彼得**了一些武器,也正是这段可耻的过去的记忆萦绕着我的良心,令我不堪忍受,弃世而去。

关于这件事,我留下了两个故事板的结局版本,为古人的这个结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小说结尾,我的好姐妹、古义人的妻子钱在听了录音、看了故事板后,将其与Cedac漫画中描述的欧洲民间传说“换生灵的孩子”联系起来,也认为是“那个东西”偷走了我美丽的灵魂。虽然吴亮一直想用自己的成功洗刷当年的耻辱,“但那是这个梦想背后隐藏的险恶阴影。

小说的标题是为了突出灵魂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还是为了强调灵魂问题的自觉的“危机”意识。人要想实现灵魂的“自我救赎”,期待“新人”的到来,首先要有这样自觉的“危机”意识。每一个人,不管他是否有宗教信仰,由于历史、现实、社会或个人的原因,他的灵魂中其实都有一些不愉快的记忆或黑暗的角落,而他又总是不敢正视或刻意回避自己的灵魂,这就使得人们往往不得不作为一个畸形的“变装儿童”身体替身生活在虚空中。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无神的时代”,在一个没有信仰和精神寄托的时代,这种灵魂中噩梦般的阴影会随着当代繁华浮躁的生活方式恶性膨胀,让人最终不堪忍受,精神崩溃。从吴良的悲剧中,古代的义人在两个灵魂的“对话”中,逐渐形成了对自己灵魂问题的自觉的“危机”意识。所以,虽然他也面临着灵魂问题,但他并没有像吴亮那样采取逃离世界的方式,因为“失败主义”的选择只能让他的灵魂以加速的速度坠入地狱;而是让自己的灵魂进入隔离状态,通过安静的自省,发现自己的灵魂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从而实施有效的“自我救赎”。

《被偷换的孩子》只描述了人应该如何有一个自觉的“危机”意识,正视自己的灵魂问题,而它的同伴《被偷换的孩子》则详细展示了“自我救赎”的具体措施,即通过“回归”找到被偷走的真正的“男孩”。

大江健三郎后期的作品,如《被偷换的孩子》,通过自己的重读,对日本现代文化进行了重新解读,从而为深陷危机的日本文化实现自我救赎提供了新的思路。

创新意识

1、存在主义意识

大江健三郎在大学期间受到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但他逐渐消化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他先后创作了《愁容童子》、《愁容童子》等作品,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日本人的荒诞和虚无的处境。而大江健三郎此时并没有完全理解存在主义哲学,只是通过模仿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之后大江健三郎通过自己在二战中的经历创作了《奇妙的工作》和《死者的奢华》,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面对战争时的恐惧。他开始主动消化,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萨特的存在主义。大江健三郎进入社会后,创造了《饲育》和《少年感化院》,开始从性的角度探索人性。长子大江光的出生,让大江健三郎面临与残疾儿童共生的问题,引发他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不再像西方存在主义那样只关注个体生命,而是一种关注共生的存在主义。从此,他完成了对萨特存在主义的积极消解。

大江健三郎以自己的想象和森林神话为背景,探索人类生存的本质,寻求世界的和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东方存在主义意识。

大江健三郎一开始模仿萨特的作品,后来加入自己的经历进行创作,从性的角度挖掘人性,最后融入日本独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他不再只关注个体的生命体验,而是关注与残疾儿童和人类的共生问题,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存在主义。

2森林意识

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之所以大多以森林为背景,是因为大江健三郎出生在森林峡谷,受到日本神道文化和神话传说的影响。在大江健三郎看来,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下,森林是一个想象中的乌托邦,是人们获得再生的地方。

通过森林这种与世隔绝的幽静之地,描绘了人们对当时动荡虚幻的社会的恐惧和逃离。可见大江健三郎希望世界和平,关注全人类的命运。

从对主题的深刻理解,大江健三郎的目光从故乡到日本再到世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逐渐转变为对整个人类的忧虑,故乡成为大江健三郎作品中永恒的家园。对于大江健三郎来说,森林不仅被赋予了家的意义,更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在浓厚的森林情结下,大江健三郎有着渴望世界和平的人道主义倾向,也有着为全人类命运担忧的人文情怀。

3边缘意识

大江健三郎在文学创作中,多以远离城市的偏僻村落为背景,着力描写一些特殊群体:疯子、白痴、残疾儿童、儿童等。这种远离中心,关注边缘的创作手法,使他的作品引起人们的深思和共鸣。

大江健三郎通过人与动物的对比,颠覆了高贵与低贱的制度,使作品中的人物具有了反抗不平等的意识。早在创作初期,大江健三郎就对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有着批判意识,坚守着与主流社会相对立的边缘立场。

大江健三郎的“边缘”意识不仅限于地理上的边缘,还包括身份、地位、道德等方面的边缘人。大江健三郎总是试图通过这些边缘人来展现真实的世界,让自己的作品更加敏感和震撼,从而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正是这种边缘意识引导下的创作,引起了更多人的深入思考和共鸣。

叙事美学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以个人体验的美感为基础,以边缘生存的伦理选择为分支,以灵魂救赎的信仰之旅为果实,呈现出独特的叙事美学。

审美之眼:个人经验的身体叙事

1在大江健三郎的小说中,关于身体的词语和意象层出不穷,这与他基于敏锐的感觉和独特的体验而形成的个性化写作风格密切相关。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大江简要概括了自己文学创作的基本风格:“从个人的具体性出发,试图将他们与社会、国家、世界联系起来”。大疆独特的身体叙事模式,体现了个体对存在的深刻理解和审美感知,也蕴含着对广阔世界的不断思考和无限探索。

儿子患脑疝的变态形象,给大疆带来了强烈的精神冲击,让他对人体的关注度远超常人,对一切事物的视角和感受也沾染了挥之不去的怪异和颓废色彩。他在《我们的时代》中描述道:“暮色已经很深了,初夏的炎热就像一个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球表面的大气中完全消失了。人们吐出模糊的叹息,仿佛在潜意识的黑暗角落里寻找白天留在皮肤上的温暖记忆。”这种奇特的身体诉说的意象弥漫在整个文本中,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朦胧氛围和悲凉意境。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去非洲的可能,所以小鸟极度颓废。在他眼里,非洲大陆是“一个低眉低头的人的头骨”,而显示交通关系的非洲微缩地图则是“一个刚刚剥去皮肤,露出全部毛细血管的恐怖头骨”。《性的人》,朋友盯着粉红色的罐子,“感觉自己的眼睛在迷茫中融化,变成了和瓶子一样的粉红色黏液,从头骨滴下”。这些不断出现的死尸和恐怖的场景,反映了灵魂绝望而悲惨的嚎叫。

恐怖的亲身经历也让大疆对肉体采取了一种厌倦而轻蔑的态度。在英雄鸟眼里,书店女店员的手掌又小又脏,“她的手指就像缠绕在灌木丛中的变色龙的四肢一样粗糙”;妻子的裸体让鸟儿想起张开爪子的章鱼的丑陋形象;从横梁的绳子上卸下死者,就像“从巨大冰柜的坚固挂钩上卸下半块牛肉”。在对肉体的病态敏感和极度冷漠之间,鸟总是摇摆不定,难以愈合因目睹肉体变异而造成的心灵创伤。

2身体所遭受的痛苦与心灵的巨大创伤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大疆悲剧性的身体叙事风格。脑疝儿子的丑陋形象萦绕在鸟的脑海里,让他的梦想世界崩塌。醉鸟只希望自己能“像蛐蛐一样安详地呕吐”,结果却发出了“狗吠声”。他喉咙干渴,舌头肿胀,浸在恐怖的羊水里。他的内心“空如刚出货的仓库”,而在他的胃和脑袋里,“醉态依旧不愿恶毒地歌唱”。

由于小鸟一直渴望孩子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变得虚弱而死去,他为此深深自责。形容大江鸟此时羞愧无助的复杂心态:“鸟脑中的子宫还怀着一个不停蠕动的羞肿块。”和爱人霍建子约会后,小鸟看着鲜红的车身和黑色的引擎盖,只觉得“赛车就像是从伤口裂开的皮肉和周围已经形成的痂”。这些围绕身体不同部位的陈述,如同来自身体内部的绝望的呻吟,来自灵魂深处的悲愤的哭喊,揭示了存在的荒谬和现实的无奈,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3现实的荒诞通过奇特而敏锐的感觉清晰地展现出来,形成了大江小说充满象征色彩和艺术魅力的惊人画面。通过对比画出异化或非人化的形象:被打后的鸟看到头顶的路坝有蒸汽机车经过,觉得“简直就是一只巨大的黑犀牛挂在黑色的夜空中”,以犀牛的粗犷野性反映了人的软弱和畏缩,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非人化和压迫特征;善于夸大感情,以此来渲染人的精神状态:丈母娘打电话告诉伯德,他老婆日子不好过。“鸟一时语塞,盯着胶木话筒上的几十个蚁巢,布满黑星的夜空随着鸟的呼吸阴晴不定。”麦克风蚁巢迅速放大的奇怪图像反映了伯德茫然和空白的心理状态。

《个人的体验》年,山谷周围的树林和草地上到处都是外国士兵,他们屏住呼吸,藏了起来。“他们轻微的呼吸声很快就会汇聚成激烈的噪音。他们微微出汗的皮肤和刺鼻的体味,像一个季节,即将填满整个山谷”,用奇异的错觉呈现儿童的期待心理和想象空间;第三,他善于从西方现代派艺术中汲取灵感并加以注释。

对于筋疲力尽的鸟儿来说,“梦就像长着带刺皮肤的海胆,种在吓人的刺里”。噩梦般的意象,如同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作,弥漫着恐怖怪诞的气息;“伸开双臂的救护员,像追着屁股的幽灵,在明媚的阳光下穿过宽阔的广场”,这让我们想起了奇里科笔下空旷孤寂的意大利广场,充满了莫名的悲伤和与世隔绝的恐惧;而当一个朋友的妻子目睹了丈夫的怪尸,“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手一挥,无声地哭了,夜深人静的街上踩着自己的影子,穿着幼稚的绿鞋跑得像一卷胶片”,就像和尚的《万延元年的足球》,用无声的呐喊宣泄着现代人的恐惧和孤独。随着一辆小鸟赛车,孩子们在不停地哭泣和奔跑。“好像装了五千只蝉。同时,鸟儿们也有一种潜入蝉体内飞翔的感觉。”在社会的悲怆和对自然的深切渴望中,灵魂的呐喊和呻吟跃然纸上。

虽然是植根于个人经验的身体叙事,但大江健三郎试图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感受,通过“逐渐深入经验的洞穴”,最终来到“可以期待人类普遍真理的出口”。对于战后的日本人,尤其是广岛人来说,核武器和残疾的悲惨后果是无法回避的首要命题,而对于大江健三郎本人来说,儿子大脑功能障碍的问题则是最直接的切身体验。生命的悖论、不可逃避的责任、人的尊严和选择是大疆必须面对的客观存在,他采取的方式是“把现实困境拉到自己身上,身体化地呈现,在对直接身体感受的充分揣摩中探寻出路”。

象征主义

大江健三郎的两部早期小说《饲育》和《尖叫》可以说在立意和表达上都有明显的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的痕迹。:150只待宰的狗,围在矮墙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象征着二战后在美军占领下幸存的日本留学生,而幸存的日本留学生也是占领下的日本人民的象征。矮墙中每一米的拴狗木桩,都象征着人们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严苛和僵化的禁锢。最后,主人公“我”对两个共事的同伴说的话也意味深长:“我们是来杀狗的,结果却成了被杀的人”。主人公的话道出了二战后日本人普遍的精神失落:我们想征服世界,结果却被征服了。还用主人公“我”和另一个怀孕的女大学生辛辛苦苦搬了一天尸体,最后却被告知那些尸体没有解剖价值,所以她们一天的劳动毫无意义,拿不到报酬来象征生命的徒劳和无价值。可以说大疆早期的短篇《奇妙的工作》和《死者的奢华》都是用具体的短篇来象征作者自己的哲学思想的作品。后来的很多小说也是如此,比如《奇妙的工作》,被日本研究界视为对因土改而崩溃的农业生活进行符号化、形象化的作品。

1、trip-hop

节奏变慢(有时很慢很慢),加入一些重音的味道,如很阴沉,醇厚的bass,轻微但迷幻的合成音效,或是些唱片的取样,有时可能连唱片的杂音都会被“故意”取样进去。所谓“trip”,指迷幻,氤氲的药物「旅程」;

所以, trip-hop是种慢板的迷幻的、有 jazz感觉的、迷糊的、带点 hip hop节奏的 break beat音乐。它虽然隶属跳舞音乐类,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同一般跳舞音乐所有的明确节拍特色相去很远。

2、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观点的词汇,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 /流行曲的音乐,通常指发展中地区或落后地区的传统音乐,例如非洲及南亚洲地区的音乐,有些地区如拉丁美洲的音乐,则能普及到自成一种类型。

今天大家说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与西方音乐混和了风格的、改良的传统地区音乐。非洲的 king sunny ade,东欧的don byron,中国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乐迷较熟悉的 world music乐手。

3、new age

new age是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多,有歌唱的占较少。 new age可以是纯 acoustic(即以传统自发声乐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电子化的,重点是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觉,洗涤听者的心灵,令人心平气和。

 new age很多时与音乐治疗有关,不少new age音乐说可以治病,也有不少与打坐冥想有关,这与 new age思潮哲学有莫大关系。 

new age音乐通常被目为颇为中产阶级的音乐,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乐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4、acappella

acappella是指没有乐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纯以人声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过今天我们说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种唱法,连乐器伴奏都由人声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instrumental,即纯音乐乐曲,任何类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乐队有姬声雅士等。

5、bossa nova

在“谜”新专辑中传达了许多自然的、哲学的观念。这个观念的主题就是“为什么”。《冥界之外》是“谜”一首经典的单曲。通过克里图的声音铺垫首一种不可抵挡的圣歌迭句和有力的旋律。

bossa nova是种带 jazz味道的巴西音乐, 1950年代作曲家antonio carlos jobim将巴西音乐节奏与美国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轻松、懒洋洋、浪漫乃特色。每两个 bar的第 1,4,7,11,14拍为重拍。

歌手 joao gilberto的纯厚歌声是 jobim音乐的出色拍档,20世纪50年代中期传入美国后大受欢迎,其它著名 bossa nova乐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著名的歌曲为《the girl from ipanema》。 bossa nova于20世纪60年代最流行,其余年代亦不断有捧场者。

6、更多音乐流派

截至4月10日,青岛、威海、济南、烟台强势登上“五一”全国住宿预定TOP 20,被烧烤带火的淄博更是凶猛,住宿预定量较2019年上涨800%。

网友戏言,淄博烧烤将成为继新疆烧烤、东北烧烤之后崛起的新一大烧烤流派。

如此巨大的声量,让迫切想要美食出圈的浙江羡慕不已,当地宣传部门更是发文解析,短期内完成品牌影响力的弯道超车,淄博烧烤有值得学习之处。

“这些网络爆款看起来有些偶然,但不乏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对城叔分析,除了烧烤本身的产业价值、旅游价值外,对区域品牌和城市知名度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而在烧烤火爆的另一面,这座拥有百年工业史的老工业基地被“冷落”已久,受制于产业“偏重、偏化”,在省内仍然面临经济排位后移、人口负增长的困境,借这一把火淄博能否趁热打铁,突破瓶颈?淄博烧烤凭借独特的灵魂吃法火速出圈,让无数网友感叹淄博烧烤是2023年山东乃至全国最火的烧烤,没有之一。量身定制烧烤地图、新增烧烤公交专线、开通烧烤专属列车、文旅局长亲自上阵宣传,只为让万千食客在这个春天邂逅一顿淄博烧烤……

烧烤,是夏日夜宵中的舞台主角,也是舌尖上的难忘味道,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快意感受,更是狂放与浪漫的生活气氛。中国的烧烤遍布大江南北,各有特色,但若在烧烤江湖中论资排辈,淄博烧烤必然榜上有名。每当夜幕降临,淄博的风都带上了“孜然味”。大街小巷,方桌排开,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构成一幅人间烟火气的画卷。你要想知道某家烧烤是否正宗,只需要看烧烤桌上,是否有三样:一是小饼,二是小葱,三是小火炉,这三样为淄博烧烤打出一片美味天地。

一般城市吃烧烤,都是将烤串烤好了端上桌,也就是既食烧烤。正宗的淄博烧烤,每桌必有一个小火炉,上桌的肉串已经烤到半熟,火候由食客自己掌握。拿两串滋滋冒油的肉串,先裹上蘸料,然后摊在小饼上,手掌握住小饼将肉串攥紧,往后一拉签子,几块肉就这样完整包裹在小饼里面了,再放一段葱叶或者葱白,这么一卷,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小饼。大口感受着小饼的麦香,蘸料里花生芝麻和刚烤好的肉混合在一起,小饼让略微咸的肉变得适口,蘸料又提供了足够的香味提成,而大葱又很好的抵消了肉串的油腻,君臣互佐,相辅相成。

山东人已经“撸串”两千多年!

淄博烧烤虽为“网红”,却并非“新晋”。在山东,烧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图为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正在烧烤的庖厨。左手烤串,右手扇风。现代人谁看了不得说一句,“文物演我”。

图为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双人烧烤的画面,一人烧烤,另一人持扇扇风。临沂五里堡这一组以庖厨为内容的汉画像石,也直观地记录了古人的美食生活。

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把羊肉、牛肉、鸡肉、鱼肉切成大块,串在籖(qiān)上,架好“燔(fán)炉”,点燃桑木炭。一手执串,一手扇风,等待美食出炉。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这位庖厨正在切肉。厨房里除了做烧烤的庖厨,还有人专门从事剖鱼、切肉、烧火等工作。头顶的食物架上还挂着鸟、猪腿、羊头、牛头、兔等。

《庖厨图》可以说证实了山东两千多年的“撸串”文化。但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烧烤的起源或许可以追溯得更久。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临淄赵家徐姚遗址意外发现了距今一万多年的“红烧土”。

图为徐姚遗址火塘分布

这些发现红烧土的火塘,功能类似今天的灶。这是人类用火管理景观的最早的、直接的考古证据。

淄博的用“火”史,超过了一万年。而淄博烧烤的起源,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久远得多。

切勿盲目抢注商标

此前,闪电新闻记者了解到,近几年,类似网红现象被抢注商标的情况屡见不鲜。大热剧集《狂飙》、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等都曾身陷商标被无关之人恶意抢注的困扰。今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商标法修订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强调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成为此次修订的重中之重。

针对商标恶意抢注和恶意侵权行为,草案规定:“申请人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恶意申请商标注册的,由负责商标执法的部门给予警告或者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最高不超过二十五万元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应当予以没收。”

闪电新闻记者在此建议,切勿盲目跟风抢注商标。同时,对于恶意抢注的行为,也应强化源头治理,提高抢注成本,让抢注者无利可图,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当异国的明月高悬天际,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是谁在窗边黯然销魂,思念远方的故乡?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李白的中学 作文 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李白的中学作文素材1

人们说:“真情流露的人是可爱的,更是令人钦佩的。”是啊!真性情自风流。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他的诗豪放而清新,奔放而雄壮,但其中又蕴含着一种飘逸,自由。“李白斗酒诗百篇。”他一生作诗无数,而我则更喜欢他醉酒后作的诗。因为酒后的诗更奔、更放、自由。

李白作的诗有许多方面的内容: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之壮美,有抒发朋友离别之悲伤,有为祖国的迂腐无能之痛心,有宣扬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之消极……其中的无以报国,为国君的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的悲伤诗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所以他选择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远离官场。

他不贪荣华富贵,不贪高权,只想远离那黑暗的官场,与那真实,纯洁与壮美的大自然相依相偎,但恰恰是因为这一颗心,才酝酿出许多千古名句。看:李白吟诵着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陶醉了!被那浩荡、曲折的长江折服了,被那雄伟、壮美的庐山给震撼,被那青山,被那孤帆给深深感染……

李白可谓相识满天下,有杜甫、贺知章、孟浩然、白居易等。他们一起谈天、说地,一起畅怀大饮、作诗。当然也留下了许多与朋友相见的快乐,离别的悲伤的诗句:“五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白是沙漠中的绿杨,是人们心中的太阳,而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如风般的传奇,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朵,一本意味深长的书。是他 教育 我做人要清白,是他告诉我真性情自风流,是他给我以文字的享受和大自然的熏陶。

他——我心中的圣人李白

关于李白的中学作文素材2

李白从小是个贪玩的孩子。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铁杆,要磨成绣花针。李白从中领悟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此不再贪玩。

李白是一位大诗人。他曾经用美妙的诗句,来描绘了这世界的神奇与美妙,人情的冷暖。可他小时,只不过和我们一样是一位贪玩的普通小孩。

我,现在也是个好玩的孩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常常没有独立坚持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没有养成坚持到底的习惯。我要像老婆婆那样坚持不懈。去年暑假学 游泳 时,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要坚持学完。不能像从前那样游不到25米就灰心。应该坚持每次多游一点,总有一天会游到。我要像老婆婆那样每天都积累。今天开始,我每天都要看一些有关知识的课外书以增长知识。从前,我认为书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怎么看都看不完,干脆不看了。而现在我认为,书和知识虽是无穷无尽的,但只要自已一点点地积累,总会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

我还要像李白那样知错就改,努力学习 文化 知识。把以前贪玩的我的那一页撕去,贴上一张崭新的我。

关于李白的中学作文素材3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颓废下藏着孤独、寂寞,但最多的,还是那种解脱。

李白早已挣脱了世俗的束缚,挣脱了那一幅幅无形的枷锁。他已经明白,时间的一切烦恼,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于是他决意,放下。从小便乐天的他,在仕途受挫后便明白自己的人生道路应去的方向:斗酒诗百篇,眠于酒家,与诗为伴。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坚信,诗人,是他最合适的人生道路。的确,只有诗,才能道出他心中的愁绪,只有诗,才能给他灵魂的解脱

所以他不再追随功名,他的生活,只剩诗、酒。他的创作,无关功名,只遂诗意。

看,诗意给他灵感:无论是幻影还是实景,无论是浪漫还是孤愁,一切的一切,李白用一杆笔、一张纸,尽数倒了出来。他将百味情感冗杂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赞叹,有浪漫,有实际,有惋惜……他,是诗意附体,他,是诗仙无疑,诗中有他,他中有诗。

我心中的李白,有远大的理想抱负,那便是游遍祖国山河,沉醉其间,高歌一曲,岂不美哉?有美轮美奂的《登金陵凤凰台》;有险峻曲折的《蜀道难》;还有 清明 孤远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我心中的李白,有丰富的 想象力 和极浪漫的情操。这时间,既然已是不如人意,何不用想象和诗句,将它在笔下描写得更美好?皆因李白是位诗人,且是位乐天派的诗人。于是瀑布便“疑是银河落九天”,于是月亮便“月下飞天镜”,而晕呢,便也“结海楼”……李白的想象与浪漫,使他赋诗一首,世间万物俱已失色。

我心中的李白,散漫的外表下是不羁的灵魂。他不需要管束,不管是谁,就算“天子呼来”,也照样“不上船”。因为管束,早已偏离了他胸中的那一片热忱;因为管束,早已偏离了他胸中的一腔豪情;因为管束,早已成为与他对立、与自由开放豪爽的他对立的事物!于是李白不要管束,他只要活给诗、活给自己。他,确是不羁的。

当历史的铅华渐渐褪去,我看到了李白。他一身布衣,提浊酒一壶,正对酒当歌,高呼着“人生几何,今朝一醉方休!”

这便是一个真实的李白。

最为史上最有天赋的诗人,你永远无法探知李白内心的全部,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是静静的去品味他的作品,静静地去感受这位伟大“诗仙”的灵魂。

无关功名,只遂诗意。

关于李白的中学作文素材4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诗人。在中国不论学问深浅,没有人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他的诗歌被唐文宗御封为“三绝之一”,与裴旻的剑舞,张旭的 草书 并列,他本人更是被后人誉为“诗仙”。这是一个集浪漫主义,狂放色彩于一身的人。也正是因为他的浪漫与狂放,才有了中国文坛上那辉煌的一页。

李白是个诗人,也是个侠客。具《野史》上记载,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从他以后的诗文当中也可以感受到丝丝剑气。而

他的狂放不羁,他的宁折不弯也与这有关。想当年在京中,皇帝曾为他亲手调羹,贵妃曾为他研墨,权臣高力士曾为他脱靴。而李白没有因为他们的地位尊贵而去尽力讨好,相反,他所表现出来的让人感到他就应该如此被对待。杜甫的《饮中人仙歌》对李白的狂放不羁有了很形象的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浪漫仿佛不是人间应有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此等浪漫诗句,又有几人能吟。不说诗句,就是他的死也是一首浪漫的诗。夜已深,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要了,就要酒。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连死,也是一首诗。

李白,一个将浪漫,狂放,爱恨情仇,寂寞与离苦,梦与醒交织一起,集于一身的人。他豪情义气,又浪漫痴狂。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歌。

浪漫一生,狂放一世,千古唯有李白!

关于李白的中学作文素材5

夜阑人静手捧一卷诗书,桌放一壶茗,看着天上悬着的那轮明月,我便又想了你——那位喜好饮酒作诗的大诗仙李白。

明月·思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你的仕途之路不平,但你却仗剑出游,却没有想到,你的一个足迹四方留的游子,居然好会有思乡之情,但望着那顶明月,仿佛你的思乡之情我全懂了,皎洁的月光下,在远方的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因为只有月亮才可以读懂你的心。

潭水·友谊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你对汪伦的情谊笔谈谁还要深,比桃花还要绚烂。可见你是多有情有义,你不忘朋友,深水都比千尺深了,却说还不及汪伦的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李白对王昌龄的思念,这同他把友谊交给了月亮,他把关心和担忧的情绪交给了明月,让月亮伴随王昌龄一直到夜郎之西去。

瀑布·自由

“日照香炉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写出了李白对瀑布的向往,瀑布向往着自由,而李白却又向往这自由,写出了你喜欢瀑布,从而反衬出你是向往自由的。

李白,你在世人眼中是浮躁的,只会饮酒作乐。但我知道,你是对的,在你朴素的外表下,你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你不喜欢官场,你向往着自由。

关于李白的中学作文素材相关 文章 :

1 关于李白的高中作文素材

2 李白的高中作文素材

3 关于李白的高考作文素材

4 关于李白的高考材料作文范文

5 关于李白的作文素材

6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李白

7 有关李白的作文素材

8 写李白的高考作文素材

9 关于李白的作文700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03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