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周边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石家庄周边游玩景点有哪些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石家庄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位于河北赵县_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赵州桥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桥上有很多的东西,类型众多,丰富多彩。
从石家庄南焦客运站坐前往赵县的长途汽车,票价12元,时间约1小时,在赵县下车,然后搭出租或面包车十分钟左右即到,车费约5元。
周家庄
位于石家庄晋州市的周家庄乡目前是我国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春季来周家庄旅游算是来对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周家庄梨花节踏春赏花吧,油菜花、梨花、桃花、杏花纷纷绽放,可以来个赏花、采摘一日游。
来周家庄的游客,可以住在这里的农家乐,在这里租种土地、认租果树,利用节假日带领家人到田园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享受田园美景,回忆儿时的乐趣。
最佳路线:
从石家庄到周家庄大概路程3723公里,全程约需117分钟,途经30个站点,共换乘2次,换乘车辆线路有101路→快177路→520路。
天桂山
天桂山是太行山的名峰,素以山势奇险,风景秀丽著称。在元、明时期,因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固,被称为“三门寨”,曾在其上设立垛口,驻兵守护。其山脉形势,因酷似桂林山形,向有“北方桂林”之称。明末清初,这里修建了青龙观,在纯自然景观中增添了一组富有皇家园林气派和道家宫观风采的`建筑群体,因为湖北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随之又有“北武当”的美誉。
石家庄汽车北站:石家庄--天桂山
门票:旺季65元,淡季33元
高山寨
景区简介
高山寨山高水长,水资源十分充沛,共有19处大小不一的瀑布,从山顶到沟底,一年四季飞珠溅玉,溪水长流不绝。山内有一景名为“六月冰”,即去年冬天山沟里的冻冰到次年六月也溶化不完。在游纤沟景区内,有九处瀑布相连在一起,长达300多米,被称为九瀑连环。游纤沟上部有一古榆树,树龄在3000年以上,上方不远处还有一古枫树,树干粗大三人难以合围,树冠枝繁叶茂,无一枯枝,整树覆盖面积达200平方米之多,生命力极其旺盛。据专家考证,树龄已达万年。待满树红遍时,犹如一巨团火焰,为景区增色不少。
当年,毛主席与周恩来到西柏坡经过高山寨的南天门时,称赞高山寨是模范边区的典范,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为抗日救国付出过代价的高山寨,将抗战时期的民房和军粮洞一直保留着,还存有抗战时期用过的枪和弹药,为了纪念抗战精神,村民们每年都会为烈士们送花圈,扫墓以表哀思。
景区景点——英烈庙
英烈庙建于明末。是当地民众为祭祀敕封英烈相女谢二妹(谢圣仙娘)而筑。庙为全石建筑,前亭后殿,用石槽构件紧紧衔接,平面呈长方形。长55米、宽282米、高315米。前亭为抬梁式石梁架,四角攒尖顶,平面呈四方形,前后石柱均为八角梅花柱,前为方形柱础,后为鼓形柱础。顶用预制石板拼成翘角正檐,四角攒尖顶,顶尖置后葫芦。后殿为石砖墙硬山顶,石板当瓦。内设一座刻有浮雕图案的石神坛,坛上再置一小石宫,宫内供谢圣仙娘神像。
庙内刻有3幅楷书楹联。神台联云:“莫道生为女子,依然没则明神”,后柱联云:“能敷人世康宁福,常作天边欢喜迁”,前柱联云:“祷心殷殷在我尽一心诚敬,情难已已惟神锡二字平安”。该庙形制和用材别具一格,很有五华石乡特色。此庙附近仍有不少有关谢圣仙娘的遗迹,如仙娘梳妆的丝线缠石、擂报军情的铜锣石、三都司下棋的棋盘石等。谢二娘(生卒年月不详),长乐县(今五华)双头(今双华)大陂下人。年少时不爱红装,随父习武,练就十八般武艺。明末时,十八岁的谢二妹成为当地农民义军的女首领,率队在双头、军营一带屡次抗击张、毛、李三都司,威震朝廷。后被官兵击败擒拿,英勇就义。朝廷感其英勇烈节,敕封为英烈相女。
地理位置:河北省平山县西北冀晋交界处
滚龙沟
景点简介:
滚龙沟自然风景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宅北乡境内。距省会石家庄80公里,距西柏坡15公里,傍临207国道,这里年平均气温12℃,最高气温25℃,最高海拔1555米。处西柏坡、五岳、五台山旅游黄金线上。景区群峰连绵纵横,森林茂密无光,植被丰厚,山上细水长流,泉声叮咚。
景区主要景点
以自然生态八大园区为主,现已开发出2个景点:游泳场、垂钓场、划船场、龙头峡瀑布、养性池、猴峰、二小桥、刘秀栗、森林另墅、通天洞等。最吸引人处是其它景区所没有的天然葛藤情人园,是避暑、度假、休闲、娱乐的绝佳胜地。
目前,滚龙沟景区的水并不多,北侧景区有条小溪顺流而下,沿山沟有四个较大点的“湖”;南侧景区也有一条小溪沿山势流下。当地的村民都说山上的石头能蓄水,那水就是从石头里面“挤”出来的,至于真假,并无人求证。“每当下雨的时候,山上的石头就开始蓄水,等蓄满了水,小溪里的水也就满了。”在北侧景区,沿着崎岖的山路,有一处名为“不绝音”的景点。不绝音,用来形容流水击石的声音。在小溪边蹲下来,用一把清澈的溪水洗洗脸,可感受到一股清凉从脸上一直传到心里。飞天瀑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山腰,瀑下就是养性池。如果山上蓄满了水,瀑布能流很长时间。
地理位置: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宅北乡
门票价格:50元
柏林禅寺
景点简介:
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现住持为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明海大和尚。柏林寺中的万佛楼可容纳千人同时上殿,寺内也可同时容纳数百名进香者食宿。
历史来源:
柏林禅寺位于赵县县城内(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在石家庄南45公里处。柏林寺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中,朝代兴替、天灾兵燹 ,无不波及到这座古刹。易号改名、禅律相间、碑林塔影、有司宗祠,时兴时废。沧桑历历,追踪蹑迹,似有可说,似无可道。柏林寺是佛教初入中国时期所建的古刹之一,初名观音院。
门票价格:免费游人香客须先到广场南头领取参观券方可入寺。
开放时间:8:00-16:00
地址:石家庄市赵县石塔东路23号
隆兴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大佛寺))
景点简介: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改称隆兴寺;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隆兴寺核定为中国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寺之一 。
主要景点
1、戒坛
隆兴寺内一座木结构牌楼门戒坛是一座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为清代重建。从外面看去,戒坛三层四面,第一层每一面有六根廊柱,廊柱之上是斗拱结构,支撑着整个戒坛的大屋檐,戒坛屋顶为攒尖式屋顶,四条屋脊,每条屋脊上有六只神兽,索命戒坛的等级还是很高的。
坛内供明代铜铸双面佛像。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连,面南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面北而坐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一般寺院的戒坛上多供奉释迦牟尼佛或其十大弟子之一的优婆离。
2、大悲阁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後部。阁高33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五重檐三层楼阁。旧名“佛香阁”、”天宁观音阁”。据记载,该阁始建于968-976年(宋初开宝年间)。
大悲阁内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铸大菩萨,称“大悲菩萨”,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是中国保存最好、最高有大的铜铸观音菩萨像。像奉宋太祖赵匡胤敕令而造,周身有42臂,又称“千手千眼观音”。
3、无门寺
隆兴寺没有山门,前面仅有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绕过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迎面是寺院的第一座建筑天王殿,单檐歇山式,七檀中柱式建筑,中有圆拱形大门,门上部横嵌着康熙皇帝亲书的“敕建隆兴寺”金字匾额,兼有山门作用。
4、天王殿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在天王殿左右围墙上,有琉璃砖雕刻的“富贵牡丹”。正对天王殿南面,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双龙照壁。照壁东西长229米,高68米,厚12米。壁顶及两侧用绿色琉璃瓦镶嵌。盖帽、起脊处有飞禽走兽装饰。照壁的前后心均为菱形,中间为绿琉璃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烘托浮雕的整面壁墙为大红色彩。
5、摩尼殿
穿过大觉六师殿遗址北行就是摩尼殿,摩尼殿是该寺主要建筑之一,坐落在中轴线前部,始建于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_四年),总面积为1400平方米。与一般重檐建筑不同处是把外墙砌到副阶檐下,另在副阶四面正中各加一座山面向外的歇山顶抱厦。
6、转轮藏阁
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梁架结构十分特殊,楼阁下层由于转轮藏的安置,柱网布局突破了常规,采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檐柱则采用了插柱造法,这在中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地理位置: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开放时间:9:00-16:00
荣国府
景区简介
并挞伐严守中国《大清会典》设计、修,也是中央电视台最先个古装置外景拍摄地,是我国最先座具有明清装置作风的仿古装置群,荣国府坐落在正定城内的荣国府是弥合按照曹雪芹名著《红楼梦》中的描绘。大型电视毗连剧《红楼梦》的大部分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香港闻名影视导演李翰祥称它是中国的“好莱坞”。
门票价钱:30元。
地 点: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县兴荣路51号
开放时间:08:00~17:00
正定大佛寺简介
隆兴寺是中国现存的年代较早、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始建与隋代,初名龙藏寺,民间又俗称“大佛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历史隆兴寺所在地原为后燕昭文帝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始在苑内修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隆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旨,扩建寺院,修建大悲宝阁,并铸造一尊高七丈三尺高(213米)的铜质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此后金、元、明各代对寺庙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敕令重修,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赐额“隆兴寺”。1961年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建筑和文物目前,隆兴寺占地82500平方米,布局与建筑保留了宋代风格,主要建筑分布与南北中轴线上及两侧,南面迎门为琉璃照壁,自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等,中轴线末端还有1959年从正定城内崇因寺拆迁来的毗卢殿。寺内有六处文物最引人注目:龙藏寺碑摩尼殿倒座观音转轮藏铜铸大佛铜铸毗卢佛
石家庄旅游景点排行榜是怎样的?
石家庄旅游景点排行榜为隆兴寺、赵州桥、河北博物院、苍岩山风景名胜区。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_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2015年荣获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它是中国第一石拱桥,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考验,却巍然挺立在_河之上。
河北博物院位于石家庄市文化广场,北起中山路,南到范西路,东临东大街,西至西大街,是河北省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是河北省博物馆。院内藏书5万余册,不少是明清善本图书,为河北省地方志主要收藏单位之一。
苍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50公里,地处井陉县境内,总面积180平方公里,高10396米。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苍岩山福庆寺作为苍岩山的核心景区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五胡十六国简介
一、成汉(304-347)巴氐族李雄
十六国之一。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二、汉(前赵)(304/318-329)匈奴刘渊(刘曜)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称汉王。308年称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310年,刘渊死,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318年,刘渊侄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建国后继续实行胡汉分治,徙氐、羌等族数十万人于长安,保持其部落编制,并在汉人统治区内恢复儒学。统治区域有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的一部分。329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三、后赵(319—351)羯石勒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19年,羯族石勒自称赵王。329年灭前赵。二年后称帝,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后又迁都邺(今河北漳丘西南),史称后赵,极盛时占有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351年被冉魏所灭。
四、前凉(320—376)汉族张轨
永嘉之乱后,凉州地区所保持的汉族政权。八王之乱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中原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立国凡76年。
五、前燕(337—370)鲜卑慕容氏
前燕是鲜卑族慕容氏所建,该族原居住在辽河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称燕王,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地租比率,用官牛者,民得收获物十分之四;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前燕社会较安定,中原地区的许多劳动人民都逃到这里,并带来了生产技术,促进了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慕容氏灭冉魏后,迁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五年后,又迁于邺。迁都后,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渐趋黑暗。皇帝慕容有后宫四千余人,僮仆四万余人,穷奢极欲,日费万金。太傅慕容评极力搜刮人民的财产,强占田地,还封固山泽,平民乃至军队砍柴打水,都要纳钱,其所搜刮的钱绢,堆聚如山。此外,贵族官僚们还大量的占有庇荫户,总数更超过国家控制的户口,致使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都很困难,以致府库空虚,士气低落。公元369年,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贵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坚。苻坚以王猛为统帅,慕容垂为先锋,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攻占洛阳。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后攻下邺城,俘获慕容,前燕灭亡 。
六、代(338-376)鲜卑拓跋什翼犍
代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曹魏甘露三年(258)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力微卒,诸部离叛。晋元康五年(295)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3部,自领东部。永嘉元年(307)禄官卒,其弟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永嘉之乱后,中原云扰,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咸康四年(338)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代建国三年(310)定都云中盛乐宫,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建国三十九年(376)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被子寔君所杀。代亡。
七、冉魏(350-352)汉族冉闵
汉人冉闵,借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之机,依靠汉族人民的支持,于350夺取政权,建立国家,国号大魏,都邺城,史称冉魏,这是十六国时期汉人唯一在中原建立的政权,因而遭到胡人的一致围攻,冉闵在汉族人民的支持下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并于352年正月破襄国,攻灭后赵,但是由于连年的残酷战争,国力损失殆尽,鲜卑族政权前燕趁机大举进攻冉魏,冉闵率汉族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同年四月冉魏以1万步兵与14万鲜卑铁骑在廉台进行决战,冉闵率军奋勇冲锋,十战十胜,但终因兵力悬殊而兵败牺牲,八月邺城陷落,冉魏亡。
八、前秦(351—394)氐苻健
十六国之一,为氐族苻健所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六主,共四十四年。333年,后赵主石虎徙秦、雍及氐、羌十万余户于关东,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氐一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石虎死,苻洪降晋,接受东晋官爵。350年,冉闵诛胡羯,关陇流民率西归。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自称大都督、大单于、三秦王,欲率众还关中,苻洪死,苻健继领其众,称晋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氐人纷起响应。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351年称大秦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称帝,都长安。354年,东晋桓温率军攻秦,苻健坚壁清野,355年,子苻生立。357年苻生堂兄苻坚杀苻生自立。苻坚即位的几年内,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在十六国纷扰时代中,呈现一派「小康」气象。在此基础上,前秦势力渐强大,他聚集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氐族杨氏,378年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前凉,同年乘什翼犍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进攻东晋。383年,淝水之战,前秦大败,苻坚被姚苌所杀,前秦逐渐崩溃。
九、后燕(384—409)鲜卑慕容垂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被苻坚派往邺城。当时镇邺的是苻坚庶长子苻丕。其时,丁零族翟斌在河北起兵,苻丕遂派慕容垂前去镇压。慕容垂欲乘机脱离苻秦控制,晋太元九年(384年),在莱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随后进兵围邺。这时,东晋北伐军已深入河南、山东,并正开始北渡黄河,被围的苻丕向晋军求救。晋太元十年(385年)晋龙骧将军刘牢之被慕容垂打败,苻丕从邺城撤往晋阳,慕容垂占领整个河北地区后,于386年自称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
十、西燕(384-394)鲜卑慕容泓
前秦苻坚灭前燕后,尽徙鲜卑入关中。苻坚淝水兵败后,政权陷于瓦解。晋太元九年(384年),前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自称济北王,史称西燕。其弟慕容冲也起兵反秦,兵败后归于慕容泓。慕容泓兵势大振,有众10万。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杀慕容泓,拥立慕容冲为皇太弟。次年(385年)慕容冲称帝,率军陷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纵兵暴掠。鲜卑贵族都想东归,不愿留在关中,太元十一年(386年)杀慕容冲。此后有数名前燕贵族和将领被拥立为君主,最后慕容廆从孙慕容永立为河东王,率众东归,击败前秦苻丕,据有长子(今山西长子西),称帝。西燕中兴九年(394年)后燕发兵陷长子,杀慕容永,西燕亡。
十一、后秦(351—417)羌族姚苌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溃败后,羌族贵族姚苌于公元384年在北地(今陕西富平县)自称秦王。385年杀苻坚,取长安。386年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统治区有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417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十二、西秦(385-431)鲜卑族(一说赀虏)乞伏国仁
都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盛时控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区。
鲜卑乞伏氏在汉魏时已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并定居于此。前秦主苻坚在位时,乞伏鲜卑酋长、国仁父乞伏司繁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镇勇士川(今甘肃榆中)。后司繁死,国仁代镇。淝水之战,苻坚败亡,国仁聚众十余万。公元385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并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388年国仁死,弟乞伏乾归继位,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乾归尽有陇西之地,改称秦王,并于400年迁都苑川。同年败于姚兴,遂降附后秦,为其属国。412年乾归死,子乞伏炽磐继位,称河南王,迁都袍罕(今甘肃临夏)。414年攻灭南凉,改称秦王。428年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政刑酷滥,民多叛亡;430年暮末欲东趋上(今甘肃天水),归附北魏,但途中遭夏主赫连定阻击,故退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431年夏军围攻南安,暮末出降,西秦遂亡。
十三、后凉(386—403年)氐族吕光
淝水之战前,苻坚派太尉吕婆楼子吕光率兵经营西域,吕光攻破焉耆、龟兹等三十六国,俘获大量珍宝和马匹。淝水之战后,吕光回归姑臧(今甘肃武威)。苻坚被害后,吕光于386年入据凉州,建立后凉。
十四、南凉(397-414年)鲜卑-秃发乌孤
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
秃发即「拓跋」的异译,为拓跋氏的一支,被称为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史称南凉。399年迁都于乐都,后乌孤死,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徙都西平(今青海西宁)。401年秃发利鹿孤改称河西王,次年死,其弟继位,改称凉王,迁回乐都。自404年后南凉为争夺河西走廊而与邻国连年征战,以致农牧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连年不收,国力渐衰。414年西秦趁南凉进攻吐谷浑乙弗部,乘机袭取乐都,后南凉降于西秦,南凉遂亡。
十五、北凉(401-439年)卢水胡(或匈奴族)沮渠蒙逊
都张掖(今属甘肃)。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各一部。397年后凉进攻西秦失败,吕光杀死从征的部下沮渠罗仇兄弟,罗仇侄蒙逊遂以会葬为名,与诸部结盟起兵反抗吕光,并与从兄男成推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399年段业入据张掖,自称凉王。
401年段业杀男成,蒙逊遂以此起兵,攻破张掖,并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建国号北凉。412年蒙逊迁都姑臧,称河西王,至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死,子牧犍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遂亡。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立国于高昌,460年为柔然所灭。
十六、南燕(398—410)鲜卑族慕容德
建都广固,盛时控有今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慕容宝为后燕帝时,以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公元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宝北逃奔至龙城,后北魏破中山,后燕被分成二部。在魏军压力下,慕容德弃邺南下,398年(魏天兴元年),率户四万徙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次年,北魏攻占滑台,德遂率众迁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改称皇帝。南燕建立后,据有青、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胡汉大族竞相荫庇佃客、部曲,形成「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晋书·慕容德载记》)的局面,严重影响国家的赋役征发。405年,慕容德死,兄慕容超嗣位,但好游乐,委政宠幸,又诛杀功臣,赋役繁重,百姓困苦。公元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攻下广固,超被俘斩,南燕灭亡。
十七、西凉(400-421年)汉族李暠
都酒泉。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400年,据敦煌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并设官建号,发兵攻下玉门以西各城,控制了西域,建国西凉。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建北凉。自此常对北凉作战。405年迁都酒泉,并徙胡、汉各族二万余户于酒泉一带,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二郡,余户则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不能敌,故与北凉通和立盟,后北凉背盟进攻,不得不迎战。417年病死,子李歆继位,继续与北凉作战。420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遂率军三万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逊所败杀。同年,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421年三月蒙逊攻破敦煌,恂自杀,西凉灭亡。
十八、西蜀(405-413)汉谯纵
亦称后蜀,东晋时期谯纵建立的短命政权。建都成都,亡于晋
十九、大夏(407—431年)匈奴赫连勃勃
勃勃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其父刘卫辰在淝水之战后,占有朔方之地。勃勃曾任后秦姚兴的骁骑将军,夏龙升元年(407年)脱离后秦,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刘裕灭掉后秦后,自回江南,留在长安的守兵力量薄弱,加上又发生内讧,赫连勃勃乘机袭取了长安。夏昌武元年(418年),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留儿子赫连镇守长安,然后自还统万(今内蒙乌审旗南白城子)。赫连勃勃是十六国后期最残暴的统治者,他不仅仍实行胡汉分治,而且施政暴虐。他发汉人及匈奴人十万筑都城,「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又造五兵之器,……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他每征一地,往往大肆屠城和坑杀战俘。大夏的统治是透过军事征服,因此政局很不稳定,至其子赫连昌时,因被北魏所逼,南走上邦(今甘肃天水)。夏胜光元年(428年),魏攻陷上邦,俘赫连昌。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北),自称夏皇帝。夏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西击北凉时,被吐谷浑所俘,夏亡。
二十、北燕(409—436年)汉冯跋
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在冯跋的支持下,慕容宝养子高云取得后燕政权。北燕太平元年(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后燕亡,冯跋自称燕天王。建国后,冯跋「励意农桑,勤心政事,乃下书省徭薄赋」,改变了后燕慕容熙时「赋役繁苦,百姓困穷」的情况。辽宁北票出土的北燕宰相冯素弗墓葬中的文物,其所表现的官制、葬制、舆服制度,都与中原一致,说明这个原来东部鲜卑居住区,经济、文化已迅速提高到中原水平。以后由于屡遭北魏的进攻,北燕太兴六年(430年),燕王冯弘焚毁龙城宫殿,东逃至高句丽,北燕灭亡。
[编辑本段]五胡乱华时期国家一览表
国名 首都 年代 开国者 末任君主 灭亡者
仇池王国 仇池 296~371 杨茂搜 杨纂 前秦帝国
丘汉帝国 江夏 303~304 丘沈 丘沈 晋帝国
成汉帝国 成都 304~347 武帝李雄 李势 晋帝国
汉赵帝国 离石-黎亭-蒲子-平阳-长安-上邽 304~329 光文帝刘渊 摄政太子刘熙 后赵帝国
前燕帝国 昌黎-棘城-龙城-蓟城-邺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嵬 幽帝慕容暐 前秦帝国
芒荡汉帝国 马兰山 309~309 刘芒荡 刘芒荡 晋帝国
略阳公国 略阳 310~319 蒲洪 蒲洪 晋帝国
胡楚公国 竟陵 312~319 胡亢 杜曾 晋帝国
虚除秦王国 陇右 316~320 虚除权渠 虚除权渠 汉赵帝国
辽西公国 令支 318~338 段末秠 段辽 前燕帝国
后赵帝国 襄国-邺城 319~351 明帝石勒 石只 冉魏帝国
前凉王国 姑臧 320~376 成王张茂 张天锡 前秦帝国
句渠秦王国 阴密 320~320 句渠知 句渠知 汉赵帝国
陈凉王国 上邽 322~323 陈安 陈安 汉赵帝国
后辽东公国 平郭 333~336 慕容仁 慕容仁 前燕帝国
侯子光帝国 杜南山 337~337 侯子光 侯子光 后赵帝国
范贲帝国 成都 347~349 范贲 范贲 晋帝国
黄韬帝国 豫章 348~348 黄韬 黄韬 晋帝国
冉魏帝国 邺城 350~352 冉闵 冉智 前燕帝国
段齐王国 广固 350~356 段龛 段龛 前燕帝国
前秦帝国 枋头-长安-晋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符洪(蒲洪) 符崇 西秦王国
刘显帝国 襄国 351~352 刘显 刘显 冉魏帝国
张秦王国 宜秋 352~352 张琚 张琚 前秦帝国
段勤帝国 绎幕 352~352 段勤 段勤 前燕帝国
安国王国 鲁口 352~354 王午 吕护 前燕帝国
苏林帝国 无极 352~352 苏林 苏林 前燕帝国
刘晋王国 平阳 353~353 刘康 刘康 前秦帝国
北成都王国 南郑 365~366 司马勋 司马勋 晋帝国
弘汉王国 广汉 370~370 李弘 李弘 晋帝国
张蜀王国 绵竹 374~374 张育 张育 晋帝国
后燕帝国 中山 384~409 武成帝慕容垂 高云 北燕帝国
北燕帝国 龙城 409-431 冯跋 昭成帝冯宏 北魏帝国
西燕帝国 华阴-阿房-长安-闻喜-长子 384~394 慕容泓 慕容永 后燕帝国
后秦帝国 北地-长安 384~417 武昭帝姚苌 姚泓 晋帝国
鲜于赵王国 行唐 385~385 鲜于乞 翟成 后燕帝国
西秦王国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 385~400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后秦帝国
度支山-枹罕-南安 400~431 武元王乞伏乾归 乞伏暮末 胡夏帝国
后凉帝国 姑臧 386~403 懿武帝吕光 吕隆 后秦帝国
后匈奴王国 西平 387~ 康宁
翟魏帝国 黎阳-滑台 388~392 翟辽 翟钊 后燕帝国
刘黎帝国 皇丘 389~389 刘黎 刘黎 晋帝国
魏揭飞王国 杏城郊 389~389 冲天王魏揭飞 冲天王魏揭飞 后秦帝国
法长帝国 白狼城 390~390 法长 法长 后燕帝国
窦秦王国 野人堡 393~393 窦冲 窦冲 后秦帝国
南凉王国 廉川-金城-乐都-西平-姑臧 397~414 武王秃发乌孤 景王秃发褥襢 西秦王国
北凉王国 张掖-姑臧 397~439 段业 沮渠牧犍 北魏帝国
南燕帝国 滑台-广固 398~410 献武帝慕容德 慕容超 晋帝国
南乌桓王国 南皮 398~399 张超 张超 北魏帝国
广秦王国 乞活堡 399~399 符广 符广 南燕帝国
西凉王国 酒泉-敦煌 400~421 武宣王李暠 李恂 北凉王国
张翘王国 行唐 402~402 张翘 张翘 北魏帝国
王始帝国 泰山 403~403 王始 王始 南燕帝国
桓楚帝国 建康-江陵-涢县 403~405 武悼帝桓玄 桓振 晋帝国
谯蜀王国 成都 405~413 谯纵 谯纵 晋帝国
胡夏帝国 统万-上邽-平凉 407~431 烈武帝赫连勃勃 赫连定 吐谷浑汗国
曹龙汗国 蒲子 413~413 曹龙 曹龙 北魏帝国
北晋王国 河西 414~414 司马顺宰 司马顺宰 北魏帝国
率善王国 上党-河内 415~416 白亚栗斯 刘虎 北魏帝国
曹弘汗国 平阳 416~416 曹弘 曹弘 后秦帝国
洮阳公国 洮阳 417~419 彭利和 彭利和 北凉王国
)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1上古时代 2夏 3商 4周 41西周 42东周 421春秋 422战国 5秦 6汉 61西汉 62新朝 63东汉 7三国 71魏 72蜀汉 73吴 8晋朝 81西晋 82东晋 821十六国 8211成汉 8212汉(前赵) 8213后赵 8214前凉 8215后凉 8216西凉 8217南凉 8218北凉 8219前燕 82110后燕 82111西燕 82112北燕 82113南燕 82114夏 82115前秦 82116后秦 82117西秦 82118冉魏 82119代国 82120吐谷浑 9南北朝 91南朝 911宋 912齐 913梁 914陈 92北朝 921北魏 922东魏 923西魏 924北齐 925北周 10隋 11唐 111南诏 112渤海国 12五代十国 121五代 1211后梁 1212后唐 1213后晋 1214后汉 1215后周 122十国 1221吴越 1222闽国 1223荆南南平 1224楚国 1225吴国 1226南唐 1227南汉 1228北汉 1229前蜀 12210后蜀 13宋 131北宋 132南宋 14辽 15西夏 16金 17元 18明 181顺 182大西 183南明 19清 191太平天国 192捻乱 20中华民国 201中华帝国 21参看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夏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4 槐 芒3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 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周 西周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满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厉王姬胡 周宣王姬静 周幽王姬宫湦 东周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春秋 周庄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齐 周惠王姬阆 周襄王姬郑 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简王姬夷 周灵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贵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周元王姬仁 周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战国 周安王姬骄 周烈王姬喜 周显王姬扁 周慎靓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周惠王 秦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嬴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三世子婴 汉 西汉 汉高帝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高后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刘恭 汉少帝刘弘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衍 孺子刘婴 更始帝刘玄 新朝 王莽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后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三国 魏 魏武帝曹操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少帝曹芳(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 汉后主刘禅 吴 长沙桓王孙策 吴大帝孙权 吴废帝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末帝孙皓 晋朝 西晋 宣帝司马懿 景帝司马师 文帝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海西公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 成汉 (成)景帝李特 (成)武帝李雄 (成)哀帝李班 (成)幽公李期 (汉)昭文帝李寿 (汉)末主李势 汉(前赵) (汉)光文帝刘渊 (汉)昭武帝刘聪 (汉)隐帝刘粲 (前赵)刘曜 后赵 明帝石勒 海阳王石弘 武帝石虎 义阳王石世 新兴王石尊 石鉴 石祗 前凉 武公(明王)张轨 元公张实 成王张茂 忠成公(文王)张骏 敬烈公(桓王)张重华 哀公张耀灵 威王张祚 敬悼公(冲王)张玄靓 悼公张天锡 后凉 懿武帝吕光 隐王吕绍 灵帝吕纂 建康公吕隆 西凉 武昭王李暠 李歆 李恂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 建康公段业 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前燕 襄公慕容廆 文明帝慕容皝 景昭帝慕容儁 幽帝慕容暐 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昭武帝慕容盛 惠文帝慕容熙 西燕 慕容泓 威帝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北燕 惠懿帝高云 文成帝冯跋 昭成帝冯弘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 末主慕容超 夏 武烈帝赫连勃勃 平原王赫连昌 昌定王赫连定 前秦 苻洪 景明帝苻健 厉王苻生 宣昭帝苻坚 苻宏 哀平帝苻丕 高帝苻登 末主苻崇 后秦 武昭帝姚苌 文桓帝姚兴 末主姚泓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盘 末主乞伏慕末 冉魏 武悼天王冉闵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拓跋郁律 惠帝拓跋贺傉 炀帝拓跋纥那 烈帝拓跋翳槐 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南北朝 南朝 宋 武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帝刘义隆 太子刘劭 孝武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明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帝刘淮 齐 高帝萧道成 武帝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明帝萧鸾 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 梁 武帝萧衍 临贺王萧正德 简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元帝萧绎 闵帝萧渊明 敬帝萧方智 宣帝萧言 明帝萧岿 后主萧琮 陈 武帝陈霸先 文帝陈蒨 废帝陈伯宗 宣帝陈顼 后主陈叔宝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文成帝拓跋浚 献文帝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诩 幼主元钊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晔 节闵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孝武帝元攸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帝拓跋廓 北齐 文宣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后主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恒 范阳王高绍义 北周 文帝宇文泰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赟 静帝宇文衍 隋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隋秦王杨浩 隋越王杨侗唐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武后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唐中宗李显 唐殇帝李重茂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拀 南诏 渤海国 渤海高王大祚荣 渤海武王大武艺 渤海文王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大华兴 渤海康王大嵩璘 渤海定王大元瑜 渤海僖王大言义 渤海简王大明忠 渤海宣王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 太祖朱温 末帝朱瑱 后唐 庄宗李存勖 明宗李亶 闵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 后晋 高祖石敬瑭 少帝石重贵 后汉 高祖刘知远 隐皇帝刘承佑 后周 太祖郭威 世宗柴荣 恭帝柴宗训 十国 吴越 太祖钱鏐 世宗钱元瓘 成宗钱弘佐 忠逊王钱弘倧 忠懿王钱弘俶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王审知 嗣王王延翰 惠宗王延钧 康宗王昶 景宗王曦 殷帝王延政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高季兴 文献王高从诲 贞懿王高宝融 荆南侍中高保勖 荆南侍中高继冲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马殷 衡阳王马希声 文昭王马希范 废王马希广 恭孝王马希萼 马希崇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杨行密 烈宗杨渥 高祖杨渭 睿帝杨溥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李升 元宗李璟 后主李煜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刘岩 殇帝刘玢 中宗刘晟 后主刘鋹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刘旻 睿宗刘钧 少主刘继恩 英武帝刘继元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王建 后主王衍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后主孟昶 宋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高太后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赵构 宋孝宗赵眘 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谢太后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赵显 宋端宗赵昰 赵昺 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耶律倍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世宗耶律阮 辽穆宗耶律璟 辽景宗耶律贤 辽萧太后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道宗耶律洪基 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夏 太祖李继迁 太宗李德明 景宗李元昊 毅宗李谅祚 惠宗李秉常 崇宗李乾顺 仁宗李仁孝 桓宗李纯佑 襄宗李安全 神宗李遵顼 献宗李德旺 末帝李睍 金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完颜晟 金熙宗完颜亶 海陵王完颜亮 金世宗完颜雍 金章宗完颜璟 卫绍王完颜永济 金宣宗完颜珣 金哀宗宛颜守绪 金末帝完颜承麟 元 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 元睿宗拖雷监国 元太宗窝阔台 马乃真后称制 元定宗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元宪宗蒙哥 元世祖忽必烈薛禅汗 元成宗铁穆耳完泽笃汗 元武宗海山曲律汗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汗 元英宗硕德八剌格坚汗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阿速吉八 元文宗图帖睦尔札牙笃汗 元明宗和世剌 元宁宗懿璘质班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元惠宗乌哈图汗 明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 洪天贵福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年号洪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