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送走芒种,不知不觉中又迎来了夏至,各地都有哪些习俗?

刚送走芒种,不知不觉中又迎来了夏至,各地都有哪些习俗?,第1张

夏至已经来了,那么每一个地区在夏至这一天都会有不同的习俗,就像是北京,在夏至这一天都会吃面食。因为按照老北京的一些风俗来说,每年一到夏至都可以吃凉面了。这个时候的天气也是比较热的。多吃一些凉面,能够让自己的身体不那么燥热,并且还能够降火开胃,对自己的身体是十分的好的。那么在浙江绍兴这个地方,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大家都会去吃蒲丝饼。

对于这样的一种食物来说,的确是当地的一种美食,而且会在夏至这一天特别的讲究。还有就是在江苏无锡这一天一旦到了夏至,那么人们就会在早晨吃麦粥,中午会吃一些馄饨,这样能够去一些比较吉祥的意思。对于当地的人来说,是比较信这样的一种寓意的。还有就是在山东这样的一些地区,通常都会在这几天吃凉面条。并且对于这样的一些北方地区来说,通常对于凉面是十分的喜爱的。

尤其是在夏至这一天,他们认为吃了凉面之后,整个夏天都不会那么的燥热了。所以在南北的地区来说,的确是有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而且在夏至这一天,他们吃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也有一些地方会在夏至这一天吃荔枝,因为他们会觉得吃了荔枝之后,自己就会少感冒,身体也比较好。对于大多数的地区来说,在夏至这一天都会去,有一些吃食的讲究,而且在风俗习惯上也会有一些不同。

由于南北的差异,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一种现象。那么我们自己的家乡,肯定也会有属于自己家乡的习俗。其实南北地区,对于这样的一种东西还是比较讲究的,因为夏至这一天对于一年的节气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气。那么在这个节气,只要我们自己能够多吃一些东西,的确会让我们一整年都处于非常幸福的状态,并且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都会特别的讲究这一个东西。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故而,“芒种”也称为——“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呜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 ” 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 芒种忙忙栽 ” 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每年的阳历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75 度时开始。这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黄梅季节。

梅雨的一般天气特点是雨日多、雨量大,温度高,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我国东部地区全年的降雨量约有 1/3( 个别年份 1/2) 是梅雨季节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一般出现于 6 月后。这时,正是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长旺盛,需水较多的季节。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冬季结束后,冷空气强度削弱北退,南方暖空气相应北进,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但这时北方的冷空气仍有相当势力,于是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相峙,形成准静止锋,出现了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一段时期后,暖空气最后战胜冷空气,占领江淮流域,梅雨天气结束,雨带中心转移到黄淮流域。这时江淮流域都在抢种。

梅雨对庄稼十分有利,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梅雨过少或来得迟,作物就会受旱。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 ( 莳指移栽植物 ) ”。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这是说华北地区 4 月芒种,小麦就成熟了,而 5 月芒种麦子还未成熟,这是为什么呢 这和前边讲过的“二月清明桃花开,三月清明定不开”一样,都是因为阴历算法造成的。按阴历计算,一年实际上是 354 或 355 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要少 10-11 天,因此必须三年一闰 ( 有时是两年一闰 ) ,补充所短的天数。闰月时,节气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种有时在 4 月,有时在 5 月。我国农民深知 4 月芒种由于打春早,节气推前,所以种庄稼就种得早,要种在芒种前, 6 月芒种,就把庄稼种在节气之后,这是一种“死节气、活办法”的科学种植方法。

“芒种糜子急种谷”,糜子是一种生长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种 80 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种,也不超过 100 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种的庄稼。所以华北地区遇到天早无雨,其它作物误了节气时,多用它来弥补,同样能获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况下,芒种种糜子时,种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长期长,有可能遭受冻害,因此说“芒种糜子急种谷”。

棉花的有效花期,长江流域在 9 月上中旬,也就是说棉花能在霜前吐絮、成熟的开花日期,一般需要 50 - 70 天,到 11 月中旬前后就要霜冻。所以要使棉花霜前吐絮、成熟,确保优质高产,必须加强苗期管理,使棉苗的长苗期缩短,早现蕾、早开花。这就需要早查苗补种,早中耕锄草,早间苗定苗,早防治病害虫,早施追肥。

芒种各代表区的主要农事,分述如下:

东北区:冬、春小麦灌水追肥巴。稻秧插完。谷子、玉米,高粱、棉花定苗。大豆,甘薯完成第一次铲耥。高粱、谷子,玉米两次铲耥。棉花打叶,水稻锄草,准备追肥,防治病虫害,做好防雹工作。

华北区:一般麦田开始收割。夏收夏种同时抓紧。加强棉田管理,治蚜,浇水,追肥。西北区:冬小麦防治病虫。春玉米浇水,中耕,锄草,追肥。谷子中耕锄草,间苗,糜子播种、查苗,补苗。

西南区,抢种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抢晴收获夏熟作物。随收、随耕,随种。华中区:抢晴收麦,选留麦种。抢种夏玉米、夏高粱、夏大豆、芝麻等。中稻追肥,发棵末期结合耘耥排水烤田。加强单季晚稻管理,认真除杂。

北部地区麦茬稻、江淮之间单季晚稻开始栽插。双季晚稻育秧。防治稻田病虫害。林地培土锄草。

华南区: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晚稻播种,早玉米收获,早黄豆收获,晚黄豆播种。春、冬植蔗,宿根蔗中耕追肥,小培土、防治蚜虫。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农事

[编辑本段]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9个节气。芒种后我市进入初夏梅雨季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正常年份我市6月中旬开始入梅。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主要农事有:一是及时抢收小麦、蚕(豌)豆等在田夏熟作物,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二是上、中旬重施玉米摆果肥,做好壅根防倒和防治玉米螟工作。三是中稻秧田喷施起身药,中、下旬移栽;直播稻和抛秧稻防治稻象甲,早栽大田防治二化螟、叶瘟等病虫害。四是棉花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蕾期管理,防治盲蝽象、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追施有机肥争取多结桃;整修棉田排水系统,防雨涝。五是上、中旬抢种夏大豆、花生、春大豆追施花荚肥。春山芋追肥,中耕除草,培土补苗;扦插夏山芋。施好薄荷刹车肥。六是播种豇豆、苋菜、小白菜等蔬菜;加强茄瓜豆类蔬菜的田间管理,防治病虫,采收上市和留种工作。七是加强禽畜夏季防疫,成鱼饲养管理,桑田夏伐施夏肥,检修江海堤防工程和排灌机具,注意防汛防旱等工作。

芒种-农谚

[编辑本段]

芒种忙,麦上场。

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机、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小麦选种在田间,弄到场里就要掺。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若要种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

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麦收九十九,不收一百一。

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黄熟收,干熟丢。

麦收要紧,秋收要稳。

紧收麦子慢收秋。

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

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杏子黄,麦上场。

枣花开,割小麦。

麦到芒种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

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

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

麦子入场昼夜忙,快打、快扬、快入仓。

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快割快打,麦粒不撒。

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好手不压快刀。

手巧不如工具巧。

七分家什,三分行家。

把式把式,离不开家什。

手快不如工具快,老汉能把青年赛。

心巧不如手巧,手巧不如家什巧。

要酿好酒需好曲,巧手还得好工具。

战士爱武器,庄稼人爱农具。

小小轴承黄豆大,千斤百斤它不怕,运转工具安上它,好像跨上千里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镰擦锄,不误工夫。

磨刀不误砍柴工。

面朝黄土背朝天,腰酸腿疼割得慢,收割机过去一大片。

打轧机械转速高,检查调试必须搞。

润滑点,注机油,固定零件要牢靠;磨损变形要修换,试验运转要良好。

脱粒机,效率高,安全操作要记牢,填入麦秸要注意,扎好袖口站立好,两侧喂入危险大,一不小心把手咬,均匀填入别成捆,谨防机子吃不消。

机械要戴防火帽,防止火星把麦烧。

夜间照明要注意,千万不能明火照。

机器起动在场边,远离麦垛为最好。

轧麦头遍先慢速,二遍车速再提高。

回转半径要适宜,车速过快会翻倒。

场内防火铭记心,灭火设备不可少,

湿麻袋,大水缸,沙土铁锨准备好,

有备无患就主动,麦场操作安全保。

脱粒机,好又快,一天能打百麻袋。

联合机械收麦强,代替收割和轧场,

东征西进流动战,南北收割跨区忙。

快收快种抢时节,丰产丰收夺米粮,

农业出路机械化,万机联合创辉煌。

麦捆根,谷捆梢,芝麻捆在正当腰。

小麦虽丰收,就怕收中丢。

一步丢一棵,一天丢一垛。

小麦不进场,不敢说短长;小麦进了场,也难说短长。

田里看年景,场里看收成,仓里定输赢。

拉到场里一半,收到囤里才算。

麦入仓,谷入囤,豆子入库才放心。

芒种三日打麦场。

忙不忙,先打场。

有风没风,堆到当中。

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

冷装豆子热装麦,不冷不热装芥菜(泛指菜种)。

湿麦进仓,烂个净光。

霉烂病虫能生灾,入到囤里还得晒。

夏种无早,越早越好。

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天。

夏季田,早一宿,高一拳。

五黄六月去种田,午前午后差一拳。

麦不让场,豆不让墒。

豆不让宿,麦不让晌。

割麦种豆不用犁,有雨抓紧耩地皮。

麦播一月,豆种一时。

麦子割倒还未运,遇雨种豆不用问。

麦茬无早豆。

豆不隔宿。

晚种一宿,秸矮二指。

晚种一天,秸矮粒扁。

豆子播上大雨下,不管黑白快套耙。

豆子就怕急雨拍,抓紧划搂莫懈怠。

豆勒脖,一个豆粒打不着。

豆子当宿就翻身,再下大雨就无损。

要吃豆腐,泥里咕嘟。

阴种豆子晴种棉,种菜宜在连阴天。

高地芝麻洼地豆,沙岗坡上种绿豆。

浅播豆,半边露。

埋麦露豆,提耧耩谷。

埋麦露豆晒芝麻。

提耩谷子,按耧麦,皮上豆子播下来。

种子要齐,下种地皮。

五月冷,一棵豆子收一捧。

槐花稠,豆子收;槐花稀,豆子秕。

槐连豆,打滴溜,今年不收明年收。

收扁豆就收黄豆。

沤了麦子收豆子,沤了豆子收麦子。

大豆锄瓣,豇豆锄蔓。

大豆锄芽,荞麦锄花。

芒种黍子夏至麻。

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芒种谷,赛过虎。

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能种当时,不种二犁。

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麦前没串,麦后紧赶(玉米)。

水源能保险,可以提前串。

玉米地里带豆,十年九不漏,丢了玉米还有豆。

南京到北京,都耩隔耧青。

端阳好插秧(晚稻),家家谷满仓。

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

芒种打火(掌灯)夜插秧,抢好火色多打粮。

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

老乡种西瓜,头刀不结瓜,二刀结小瓜,三刀结大瓜。

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麦子去了头,高粱没了牛。

五月栽薯(夏地瓜)盘大墩,六月栽薯一把根。

麦收前后浇棉花,十年就有九不差。

麦收前后浇棉花,促棵健长把架搭。

棉花灌在麦收时,十年就有九适宜。

麦前蹲苗,麦口浇花。

得不得,麦芒水。

棉花常规措施有五手:追、浇、锄、治、修。

麦子上了场,棉花别没娘。

光忙麦,不管棉,麦子入囤棉攥拳。

不治蜜,光忙场,棉棵就像“屎克螂”。

管粮不管花,麦后棉“烫发”。

苗蚜治不下,伏蚜积疙瘩。

棉花卷成蛋,收成减一半。

棉花不治虫,结果一场空。

棉花不治虫,有苗没有铃。

棉花果枝见花蕾,后边紧跟脱裤腿。

芒种现蕾,带桃入伏。

灭虫先灭娘,擒贼先擒王。

高压灯,诱成虫,棉田卵量减五成。

杨柳枝,诱虫蛾,虫未出腹就消灭。

割麦后,快灭茬,棉铃虫蛹回老家。

玉米螟一代明显,二代阴险,三代就怕赤眼卵(蜂)。

防治玉米螟,一代虫等药,二代药等虫。

防治玉米螟,喇叭口施药效果灵。

蚂蚱蚂蚱,剩个楂楂。

有肥没有水,庄稼干噘嘴;有水没有肥,庄稼饿肚皮;有肥又有水,庄稼有吃有喝抖神威。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不怕施肥远,就怕施肥浅;不怕施肥浅,就怕埋不严。

棉花不打杈,光长柴禾架。

杈子不去掉,好像氓流把兜掏。

旱耪田,涝浇园。

中耕松土渐加深,蕾期达到三四寸。

苹果树,要夏剪,疏枝、扭梢、枝盘圈。

夏季修剪桃摘心,三次摘心增千斤。

麦上场,牲口忙,拉麦子,轧麦场,耠麦茬,送公粮,春田耠耘除草荒。

麦秸氨化好,牛羊没个饱。

氨化麦草,营养提高,气味浓香,牛羊之宝。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时节常识介绍(点击进入下一页)

芒种忙,麦上场。

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大旱小旱,不过五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机、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小麦选种在田间,弄到场里就要掺。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农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并且最早也是靠农业发展的,芒种是农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对于古代农作物的生长有很重大的指导作用。

芒种的说明和介绍: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南方地区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华南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三年级推荐书目:

1 《130个科学游戏》 (德)汉斯"普雷斯著,吴衡康编译 中国少儿出版社1981年版

2 《东周列国志故事》 郭 平、陈咏超改编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3 《成语故事365》 帆女阿雪等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

4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 董宏猷 21世纪出版社1997年版

5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苏叔阳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6 《小兵张嘎》 徐光耀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月版

7 《三寄小读者》 冰心 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版

8 《皮皮鲁传》 郑渊洁 学苑出版社1995年版

9 《肚皮上的塞子》 周锐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0 《伊索寓言》 (希腊)伊索 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版

11 《宫泽贤治童话》 (日)宫泽贤治著周龙梅 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

12 《列那狐的故事》 (法)玛"阿希"季诺著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 《天方夜谭》 郅涛浩等译 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4 《乌丢丢的奇遇》 金波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

15 《我要做个好孩子》 黄蓓佳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6 《灵性的王国》 张香桐著 湖南少儿出版社2000年版

17 《爱的教育》 (意)亚米契斯著,马默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扩展资料:

1、三年级必读书:皮皮鲁传内容节选

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图书馆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不满意啦!他们想,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头发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说话的声音也不一样,可为什么看的书一样呢

他们一不满意,可不得了啦!一个个嘴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把半边天都烧鼹了。消防队发现北边的天烧红了,开着救火车赶来,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哪有什么火,原来是孩子们生气呢。

后来,图书馆的阿姨把我叫去。我一想,也是,怎么早没想起给男孩子和女孩子分着写本书呢!男孩子和女孩子毕竟不一样。于是,我就答应给他们写两本书,一本给男孩子看,一本给女孩子看。这样,他们才高兴了,笑了。

这不,给男孩子看的童话先写好了。希望男孩子们看完后一定保密,千万别传到女孩子耳朵里去,这是纪律。

2、三年级必读书:爱的教育节选

今天四月一日了!像今天这样的好时节,一年中没有多少,不过三个月罢了。可莱谛后天要和父亲去迎接国王,叫我也去,这是我所喜欢的。听说可莱谛的父亲和国王相识哩。

又,就在那一天,母亲说要领我到幼儿园去,这也是我所喜欢的。并且,“小石匠”病已好了许多了。还有,昨晚先生走过我家门口,听见他和父亲这样说:“他功课很好,他功课很好。”

加上今天是个很爽快温暖的春日,从学校窗口看见青的天,含蕊的树木,和家家敞开的窗槛上摆着的新绿的盆花等。

先生虽是一向没有笑容的人,可是今天也很高兴,额上的皱纹几乎已经看不出了,他就黑板上说明算术的时候,还讲着笑话呢。一吸着窗外来的新鲜空气,就闻得出泥土和木叶的气息,好像身已在乡间了。先生当然也快活的。

依年命纳音五行定。火命人交运在清明前三天的午时;土命人交运在芒种后九天辰时;金命人交运在处暑当日申时;木命人交运在大寒当日寅时;水命人交运在冬至度前三天亥时。

土命人九天交运:芒种回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是阳历6月6日,在芒种节气里,气温升高降水多,空气湿度增加。芒种后九天是阳历的6月15日,辰时为北京时间7点9点,即土命人九天交运的时间是从芒种6月5日开始,一直到6月14日的9点结束。

按照命理的说法,一生的运程是在不断变化的,十年一大运,五年一小运。所谓交运即是指十年大运的转换或五年小运的转换,这个转换称为交运时间。

人的大运是十年一变,所以才有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之说法。所以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已何时走好运,何时走败运,以达到趋吉避凶。交运时期对一个人的运势有很大的影响,要慎重对待。

交运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

1、忌与人产生矛盾

在交运当天一定要以和为贵,不能与人产生争执,如果在这关键的时刻出现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必然会给接下来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灾难和麻烦。特别是处于中年阶段的朋友,交运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所以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管是与家人还是朋友,都要保持和谐的关系。

2、忌参加红白喜事

在交运期间也非常忌讳参加红白喜事,因为在这特殊的阶段,人们一定要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如果参加红白喜事的话,心情必然会有很大的波动和起伏,这对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以上内容需结合实际情况,仅供参考。

插秧

令序当芒种,农家插莳天。

倏分行整整,停看影芊芊。

力合闻歌发,栽齐听鼓前。

一朝千顷遍,长日正如年。

芒种是插秧的节气。这首诗所描写的,正是农家在芒种前后插秧的情景。而写下这首《插秧》诗的作者,却是当时天底下最不可能插秧的一个人,之一。

谁?爱新觉罗·胤禛。

跟他不熟?清朝康熙皇帝的四儿子,雍亲王胤禛。

还跟他不熟?后来的雍正皇帝,也就是乾隆皇帝他爸爸。

还还跟他不熟?好吧。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孙俪的老公,陈建斌演的那个男一号。

这下,熟了吧?

令序当芒种,农家插莳天:时令到了芒种节气,正是农家插秧的时间。

倏分行整整,停看影芊芊:不一会儿,插下的秧苗就分出了整整齐齐的行列,伫立一看,只见一片茂盛景象。

力合闻歌发,栽齐听鼓前:大家以歌声为号,齐心协力地干活,在收工的鼓声响起之前,田里已经插满了秧苗。

一朝千顷遍,长日正如年:眼下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候,按照这个干活劲头,我们一天可以插遍千顷稻田。

爱新觉罗·胤禛此诗,内容写的是《插秧》。而包括这首《插秧》在内,类似表现农家耕田的诗,他一共写了23首。

这23首诗,题目分别是《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舂碓》《筛》《簸扬》《砻》《入仓》《祭神》,一一对应耕田过程中的某一个劳动片断。

23首诗串联起来,包括了从泡种、插秧到犁田、灌溉,再到收稻穗、过筛子、入米仓,最后祭神等等,整个儿就是耕种水稻的完整流程。

除了耕田的23首诗,胤禛还就纺织的完整流程,写了《浴蚕》《采桑》《择茧》《织》《裁衣》等另外23首诗。

其实,胤禛此次诗兴大发,是因为以上耕和织的每一个劳动环节都有配图。他是针对这些配图,写的这46首诗。每一幅图配一首诗,总共46幅图46首诗,称为《耕图二十三首》和《织图二十三首》,合称“耕织图诗”。大致上,相当于我们曾经看过的小人书、连环画。

《插秧》,就是《耕图二十三首》中的第十首诗。

要说明的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插秧》诗,却有两个版本,区别还挺大。比如第一句,在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原图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是“物候当芒种,农人或插田”;而在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的《钦定授时通考》中,则变成了“令序当芒种,农家插莳天”。

《插秧》这同一首诗,怎么会出现了10与20两个不同的版本?显然,《耕图二十三首》先出,是10版;《钦定授时通考》后出,是20升级版。考虑到胤禛先当皇子后当皇帝,他的诗文自然无人敢改。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插秧》诗20版,最大的可能,是他本人后来又对该诗进行了修改、润色。

其余45首诗中,也有不少篇目存在着同样的20升级版问题。

从《插秧》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胤禛这位爷,写诗爱用叠字。比如,“倏分行整整,停看影芊芊”中的“整整”和“芊芊”。

其实,不仅《插秧》诗,胤禛在“耕织图诗”的46首诗中,一共运用叠字达到了50次之多!比如《耖》中的“四蹄听活活,十顷望畇畇”,《一耘》中的“饱雨纤纤长,含风叶叶柔”,《织》中的“娇女眠齁齁,秋虫语唧唧”。

从叠字运用来看,胤禛作诗,并非俗手。他显然知道,适当的叠字运用,不仅可以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音律之美,而且还可以使诗歌在写景状物上,表述得更为准确,更为生动。

从“耕织图诗”46首诗来看,可见胤禛虽然贵为皇子,平时在实践上不大可能亲自从事耕田和纺织这些农活,但却在理论上非常熟悉耕田和纺织的各个具体环节。而且,我们还可以从诗中看出,胤禛对于农事的歌颂,对于粮食、衣服的爱惜。

写《插秧》诗时,胤禛已经贵为大清王朝的雍亲王。

而他创作“耕织图诗”,又是找人画图,又是亲自配诗,贵为皇子亲王,搞得这么辛苦,也是蛮拼的,为什么?

当然可以理解为他有着强烈的重农、忧农、爱农、亲农思想,所以才有此举。但投入到写46首诗这么拼,仅仅是因为重农、忧农、爱农、亲农,作为一介亲王,似乎又有点过于隆重了。

要找到真正的原因,还得回到胤禛当时所在的历史现场。我们先要搞清楚,大清王朝的雍亲王胤禛,在当上皇帝以前,心中念兹在兹、无日或忘,最大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这件事儿,通过二月河先生巨著《雍正皇帝》的传播,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夺嫡。

是的,雍亲王胤禛写这46首“耕织图诗”,说穿了,还是为了夺嫡。

“耕织图诗”正是创作于夺嫡的关键时期。

在每一幅耕织图上,都钤有“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的印章。这两个印章表明,在创作“耕织图诗”时,胤禛的身份还是雍亲王。

两个印章,也透露了“耕织图诗”创作的时间信息。“破尘居士”是胤禛的自号,在其登基后停止使用。这是“耕织图诗”创作时间的上限;胤禛被封为雍亲王,是在康熙四十八年。这是“耕织图诗”创作时间的下限。

另外,胤禛一生的诗作,都收入了两部诗集之中:登基之前创作的诗,收入了《雍邸集》,登基之后创作的诗,收入了《四宜堂集》。

而在《雍邸集》的目录中,《耕图二十三首》和《织图二十三首》排在《皇父御极之六十岁次辛丑元日群臣上寿恭颂》一诗之后,说明“耕织图诗”创作于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元日之后,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驾崩之前。耕织图的绘制,由于耗时较长,可能绘制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至六十年(公元1721年)之间。

这正是夺嫡斗争如火如荼的关键时期。康熙的第一个皇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九月被废黜,又在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三月再次被复立,在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十月再次被废黜。围绕着胤礽的废立,包括胤禛在内的其他皇子,都加快了夺嫡的步伐。

我们当然不能说胤禛向父皇康熙敬献了“耕织图诗”就夺嫡成功,但是,我们可以从“耕织图诗”一事中,来看看他在夺嫡斗争中,心思之巧妙,手段之高明。

一、胤禛创作并向父皇康熙敬献“耕织图诗”,巧妙投合了康熙重农亲农、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康熙,那是真的重农亲农。在这方面,他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之中,都是表现抢眼的佼佼者。

作为皇帝,他不仅多次亲自祭祀先农坛,而且,他还真的会耕地:

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康熙到京畿之南的博野(河北博野)视察农耕。在路经一块田地时,康熙竟然亲自执犁,耕地一亩,百姓闻讯来观者达万人之多。当时陪同视察的直隶巡抚李光地,为此专门撰文勒石,以纪其盛。

自古以来,嘴上说说亲农重农的皇帝多了,但像康熙这样真的会干农活的皇帝,却是屈指可数。

如果说康熙亲自执犁,当众耕地,有做秀嫌疑的话,那么他花费十年时间从江南引进优良稻种,在京西玉泉山试种并最终取得成功,以致为今天的北京市海淀区留下了一个享誉海内外的水稻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业部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就不太可能是作秀了吧?

康熙引进的水稻,在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获得了巨大成功:“玉泉山官种稻田十五顷九十余亩,其金河、蛮子营、六郎庄、圣化寺、泉宗庙、高粱桥、长河西岸、石景山、黑龙潭、南苑之北红门外稻田九十二顷九亩余,合官种稻田共一百八顷九亩有零,较往时几数倍之。”从此,时称“御稻”后称“京西稻”产出的稻米,成为清朝宫廷御用稻米的主要来源。

有这样一位重农亲农的父亲,儿子胤禛献上“耕织图诗”,算不算搔到了痒处?

二、胤禛创作并向父皇康熙敬献“耕织图诗”,巧妙表达了自己如果有机会继位,将萧规曹随、亦步亦趋,继续延续康熙的重农亲农政策。

原来,康熙也命人画过《耕织图》,自己也作过“耕织图诗”。

原来,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农事活动的“耕织图诗”,首创权并不在胤禛,也不在康熙。

这个首创权,属于南宋一位名叫楼璹的淤潜县(浙江临安)县令。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楼璹县令首创绘制了《耕织图》45幅,包括21幅耕图、24幅织图,每幅图都附了一首五言律诗。楼璹完成史上第一幅“耕织图诗”之后,上呈给宋高宗,得到了升官奖励,其作品也得以宣示后宫、流传后世。

楼璹的“耕织图诗”,被称为“我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中国农桑生产最早的成套图像资料”,“世界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农耕时代最漂亮最有价值的一本图文书”,“用绘画配合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农桑劳作过程的一大创举”。

楼璹“耕织图诗”之后,元、明两代均有类似版本的作品,但其重视程度都不如清朝。

康熙在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南巡时,江南士人上呈楼璹“耕织图诗”残本。康熙携回京城后,命宫廷画师焦秉贞依图重绘,历七年之功,于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绘成。

康熙版的“耕织图诗”,由康熙亲自撰写序文并题诗,并于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刊行颁赐诸皇子,以加强对他们的重农教育。胤禛自己也回忆说,“余昔侍丰泽园,曾蒙颁示”。

可能从受赐之日起,胤禛看到父皇康熙如此重视“耕织图诗”,就动了拿“耕织图诗”搞事情,别出心裁讨父皇欢心的念头。而到了夺嫡斗争如火如荼的关键时期,胤禛终于放出了蓄谋已久的大招儿。

胤禛拿“耕织图诗”搞事情,不是简单地照抄和模仿,而是在继承中又有所创新。

继承的是,康熙46幅图,他也46幅图;康熙作序,他作跋;康熙自己配诗,他也自己配诗。“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啧啧,好一个“深肖朕躬”的乖儿子。

创新之一,康熙是黑白连环画,他是彩色连环画。康熙的“耕织图”,是命宫廷画师焦秉贞画的黑白版——白描本画,胤禛的“耕织图”,则是由不知名的画师画的彩色版——设色绢本画。可惜的是,由于夺嫡事密,为胤禛绘制彩色连环画的画师,虽然画艺高超却未能留下姓名。可以肯定的是,不是胤禛本人画的,他木有这高的绘画水平。

创新之二,康熙配的是七言诗,他配的是五言诗。比如《插秧》一图,康熙配的七言诗是:“千畦水泽正沵沵,兢插新秧恐后时。亚族同心协力作,月明归去不嫌迟。”对应的,胤禛配了这首《插秧》诗。虽然两首诗说的事儿,都差不离儿。

三、胤禛创作并向父皇康熙敬献“耕织图诗”,巧妙表达了自己如果没有机会继位,将躬耕田亩,归隐田园,做一个安分守己的藩王,甚至可能会去做一个农夫。

胤禛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很简单,亲自上场,搏命演出:他让画师把自己本人,画成了“耕织图”中的农夫,把自己的福晋(即正妻),画成了“耕织图”中的织妇!

换句话说,在胤禛版“耕织图”的46幅图中,胤禛和他的福晋,几乎出现在了每一幅图之中,并且还基本上都是主角。

再换句话说,等到胤禛版“耕织图”送到父皇康熙的眼前时,康熙看到的是,自己的四儿子在“浸种”,四儿子在“耕”,四儿子在“耙耨”,四儿子在“插秧”,四儿子在“灌溉”,四儿子在“收刈”,四儿子在“簸扬”,四儿子在“入仓”;同时,康熙看到的是,自己的四儿媳在“浴蚕”,四儿媳在“采桑”,四儿媳在“择茧”,四儿媳在“织”,四儿媳在“裁衣”。

不得不指出,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有意地让自己的真实形象,在一幅画像或者一张照片中出现,此举颇为行险,算是一招险棋。因为这些画像或照片无论当时的政治效果如何,事后都是难以修改的铁证,很可能会被政治对手进行另外的解读,从而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那么,在这场夺嫡权力斗争中,胤禛夫妇主演的“耕织图”上呈父皇并被公之于众之后,会被各色人等进行怎样的解读呢?

胤禛第一个要考虑的,是父皇康熙的解读。

作为父亲和皇帝,康熙看到这一幕又一幕,会是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史书上没有留下康熙看到胤禛夫妇倾情出演“耕织图”时的情绪反应,更没有留下他的内心感受。但我们不妨猜一下看看。

首先,自然是高兴。自己亲农重农,四儿子和儿媳也懂自己的心思,学着亲农重农。这无论如何,是值得高兴的大好事。

其次,当然是新奇。自己的儿子儿媳,是天潢贵胄,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可现在图中的他俩,一个亲农,一个亲蚕,看着还怪有趣的。

最后,可能还会有惋惜。如果自己选定的继位之人不是四儿子,那么,从小看着长大的雄才大略的四儿子,就可能真的只能当一个安分守己的藩王,或者当一个躬耕田亩的农夫而终老此生了。四儿子还是有才的,这样安排,太令人惋惜了。

说不定,就是康熙此刻的那一丝惋惜,决定了他最后遗诏中那一句关键的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

胤禛第二个要考虑的,是夺嫡对手、众位皇兄皇弟的解读。

如果继位的是自己,胤禛在“耕织图”中画上自己的像,也不会丢身份,更不会留下什么笑柄。因为自古以来,天子亲耕、皇后亲蚕,本就是皇帝夫妇的本职工作之一。

如果继位的不是自己,胤禛在“耕织图”中画上自己的像,也不至于触怒新皇帝。因为胤禛可以解释:我根本就不想当这个皇帝,我早就通过“耕织图”向父皇表明了想法,我只想当一个躬耕田亩的农夫而已。你不信?有图有真相啊。

可进可退,可攻可守。高,实在是高。

夺个嫡,真不易。胤禛最终能够夺嫡成功,变成雍正皇帝,从“耕织图”中,从《插秧》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真的是动了不少的巧妙心思,用了不少的高明手段。

芒种节气到来,意味着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这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的节气,“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芒种,忙着种。“芒”,指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

芒种节气到来,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言,还意味着从此进入梅雨季节。此时,雨日多、雨量大、温度高、日照少。这样的多雨多水天气,对于正处于旺盛生长期、需水较多的水稻和棉花等作物,十分有利;但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不利,因为阴雨多湿度大,室内用具容易生菌发霉,所以“梅雨”也可俗称“霉雨”。

芒种时节,很适合文艺青年们,寻找仪式感。

因为一到芒种,百花逐渐凋落,文艺青年们可以在此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给花神饯个行。

在《红楼梦》中,文艺青年林黛玉的著名桥段“黛玉葬花”,就发生在芒种前后。在第二十七回,曹雪芹直接写道: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族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看看,曹老先生说了,“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文艺女青年们,长得比较娘的文艺男青年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芒种》是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

《芒种》 创刊于1957年1月,由齐白石大师亲题刊名  ,是国内外发行的大型综合性文学月刊。月发行量曾高达30万册,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芒种》以严谨的办刊风格和丰厚的学术底蕴在全国享有盛誉,被誉为全国文学期刊界的“四小名旦”之一。

《芒种》自创刊以来,真诚面对读者,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百姓生活,抒写人间真情”为宗旨,大量刊发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熔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可读性于一炉。努力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长期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2011年,《芒种》杂志顺利入选“2011版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起,《芒种》杂志将在刊物的学术定位上,更倾重高校专家、学者的学术建设与理论研讨。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开始。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同时芒种时节也有很多习俗。

1、比如我们南方这边就有煮梅的习俗。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但是青梅味道酸涩,需要进行加工后才能食用,而这种加工的过程便是煮梅。

2、迎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但是这个习俗现在已经没有了,我们可以在红楼梦中一见芒种节为花神践行的场面。

3、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后,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4、安苗。

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平安顺遂。

5、开犁节。

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

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拯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6、吃君踏菜。

在宁波地区,芒种时节还有吃君踏菜的习俗。君踏菜是南方地区芒种节气前后的一种季节性蔬菜。当地人认为君踏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夏季吃君踏菜后不会出痱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362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