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者的性格特点高标准、自我要求严格、细节控。
完美主义的人总是设定高标准,要求自己达到最好的状态。他们不断地努力工作,不断地挑战自己,力求做到完美。他们总是把自己和别人比较,要求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他们希望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是最优秀的,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完美主义的人往往是细节控,他们非常注重细节,认为细节决定成败。
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细节,力求做到最好。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精确,力求完美。完美主义的人总是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总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一旦犯错,他们就会感到非常失落,并且会对自己产生负面情绪。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在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
完美主义的危害
因为完美主义者追求的完美,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状态,所以他们的追求本就是一种虚无,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因为自己的追求不可实现,他们变得很焦虑。此外,他们因为这种追求完美的思想,所以他们对身边人也持有一种同样的行事标准,但这种行事标准对于一般人来说往往过于苛刻,于是身边人就跟着一起苦恼。
完美主义者,由于对完美的过度追求,所以有时这种追求就会演变成病态的心理,比如说一件事情没有做到极致,那么这件事情就是失败的。这种过于极端的非黑即白的思想,就会带来很多危害,如心理压力增大、焦虑增多或是出现心理问题等。现实中,这种例子也并不罕见,我们常见到许多人,明明对于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的很好了,但他们仍旧十分苦恼。
很多人无法作出选择的原因是在苦苦追求一个完美的选择,总希望自己的选择是万无一失的,能保证是百分之正确的,但是世界上根本没有这样的选择。有所得必有所失,每一个“是”的背面是个“否”,这是选择的本质。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痛苦,都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其实这些苦恼都是可以避免的。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就可以把隐藏的潜能挖掘出来,去追求更高层面的发展。
首先还是要取决于他们对完美的要求程度,对于一个轻度完美的人,可能他对于自己和周围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在婚姻中小雅人长得非常漂亮,雪肤樱唇,一双忽灵灵的大眼睛,一眼看上去就很哇塞的那种。更难得的是人品还好,待人真诚性情温柔。所以,给自己一个余地、给对方一个空间。追求完美可以用于个人,但作用于对方的话可能适得其反。生活也是这样的,你越是刻意越是拘束。还不如,放开手。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真正的完美只是一种理念,一个偶像而已。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说情商高也好,实力强也好,老天帮忙运气好也好,核心是能解决问题。而完美主义者,他们基本两样不占,他们擅长的是指出问题……这个能力除了讨人厌,基本没啥用。
他看到上面有一只杯子,人家直接非常生气,这日子可怎么过呀!说了不听,其实是女儿刷完牙放的,嗯,也怪我咯!其实过得累啊!我们为此正在冷战中………
她对婚姻的不满意度更为严重。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在婚姻生活中,完美主义者通常要求自己和配偶完美无瑕,给自己和配偶施加了很大压力,并常常为不能达到目标而自责沮丧。
对婚姻要求完美是否过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双方都能既要求自己完美,又能帮助对方使之完美,那就真的完美;不过婚姻双方,要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好些,这样更容易处理好彼此的关系。如果相反,则很可能使关系紧张,甚至难以为继。
职场中,有这样一群傻子。
不过,他们喜欢管自己叫“完美主义者”!
“你怎么还没开始啊!”“等等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你倒是行动起来啊!”“不急,磨刀不误砍柴工。”
“你要拖到什么时候啊?”“慌什么,欲速则不达!”
他们凡事都力求完美,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但事情的真相是,只有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人人都想追求完美。
只是,绝大多数人都停留在“追求”的阶段。
他们只是在想着完美,但却没有付诸完美的行动。
职场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接到个项目,时限三十天,他们恨不得拿29天半来做前期准备,口口声声喊着“要有一个完美的开端”;
工作马上就要到截止时间了,他们却还在纠结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问题不够完美,改了又改,迟迟看不到结束的那一刻;
文案写了一半不满意,重写;写到一半又不满意,又重写……重写了无数个半篇的文案出来,最后交稿时连个完整的稿件都拿不出来,只能匆匆收尾,应付了事。
这种完美,真是你想要的吗?
如果不是,为何你乐此不疲地这样做?
在《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中,作者Spenser指出,这种完美其实只是思想上的完美主义罢了。
思想上的完美主义,顾名思义,是指我们只关注自己思想中的完美画面,想象着完美的结果会出现,而且一直停留在这种幻想之中,以至于我们会对事情产生过高的期望。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当现实和幻想相去甚远时,我们就会失落、沮丧甚至产生挫败感,最终不敢去行动,永远地停留在了幻想的层面上。
职场中,很多人都是思想上的完美主义,总想着有一个完美的开端、完美的过程、完美的结尾,但他们却从来不敢去行动去实现,最终停滞不前。
这种完美主义,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束缚我们阻碍我们。
如此的完美,你有多完美,就有多完蛋!
完美主义,说白了,不过都是输不起罢了。
因为输不起,所以他们选择逃避和等待,而这也正是完美主义的两大罪魁祸首。
1、逃避
逃避,分为两种,逃避开始和逃避结束。
①逃避开始
逃避开始最常见的理由就是“我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等等再开始,不急!”
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但真相是职场中你永远都无法完全准备好,总有某个因素是你忽略了的,如果你一直用这个理由逃避,你当然也就无法开始。
其实,“完美主义者”们非常清楚这种情况,但他们却还是选择这样做,因为他们会这样安慰自己——“只要我没开始,我就不会失败,我就是完美的。”
连开始的勇气都没有,你告诉我你完美?
②逃避结束
有些人敢开始,但不敢结束。
因为结束就意味着会出结果,也许很好,或许很糟。
面对这种“薛定谔的猫”,他们觉得还是不打开盒子为好,这样就不用去面对不完美的可能。
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你根本不去完成结束自己的工作,你又怎么能算作完美呢?
2、等待
职场中,还有一种完美主义者,他们虽然并不逃避,但却会选择等待——等待完美的时机。
当一个问题出现之后,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立刻着手解决,而是选择等待,因为他们认为完美的时机尚未到来,不能操之过急。只要等到完美的时机一出现,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且是完美解决。
且不说是不是存在完美时机这一说,就算有,你也等不到!
职场环境瞬息万变,问题一旦出现,它就已经在产生后果。
若是迟迟不解决的话,它只会愈演愈烈,很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就算你等到了那个完美时机,这个问题很可能已经变成了不可逆转的灾难。
另外,如果你一直等待那个完美时机,期间很可能别人早已把这个问题搞定了,而你则失去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别等,你等不起!
你想完美,这无可厚非。
但你不能只是想,更要去行动。
职场中,完成往往比完美更加重要。
戒除完美主义,先做,再完善,尽量完美,不可强求。
1、接受不完美的开始
在《完成:给自己的礼物》一书中,作者乔恩阿卡夫指出完成一件事情有八大秘诀,而首当其冲的第一条秘诀就是“接受不完美的开始”。
很多人都想有一个完美的开始,认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于是,他们就会找一堆的借口,比如“我还没有准备好,等会儿再开始”、“我的跑步鞋还没有收到,过几天再跑步”、“我还有一个小问题没有搞明白,不能急着行动”……
但是,这些东西,你可能永远都等不到。就算你等到了,你也照样会找到其它的不完美来作借口,继续拖延下去。
在做一件事情时,我们一定要接受不完美的开始,用现有的条件去开头去行动,然后再不断修正和完善。
没完全准备好也没关系,先开始做,中间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解决;
跑步鞋没到也没关系,先跑起来,等鞋到了你会跑得更爽更快更自由;
小问题没搞明白也没关系,先做着试试,或许这个问题根本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不完美的开始是职场中的常态,接受它,先动起来再说。
2、设定工作进度条,按部就班
当你开始之后,你需要时刻逼迫自己去不断行动,直到结束。
在《暗时间》一书中,作者刘未鹏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那就是设定工作进度条,刻意制造一种“紧张感”,让我们时刻保持紧绷状态,而不至于会停下来追求那虚无缥缈的“完美”细节。
设定工作进度条,说白了,就是把一项工作分成一个个的小部分,每部分都设定一个时间段来完成,就像是平时看视频时下方的进度条一样。
举个例子,假如你要做一个很复杂的海报,下班时间要交给客户,这时就可以设定一个工作进度条:
①合理分配时间 ——将一天的时间划分开来,可以是两段或者四段,比如上午和下午,又比如每两个小时为一个节点。
②设定进度条 ——9点到11点用来找素材和灵感,11点到13点用来定底色和字体以及基本设计大纲, 13点到15点用来作大型合成,15点到17点则调整光影以及后期调修等。
③制造“紧张感” ——每个时段必须完成设定的工作,否则不准上厕所或者不许吃饭,逼迫自己每个时间段都有一个逼迫性的动因来促进。
这样一来,我们就将一个大型的工作划分成了一个个的小部分,而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截止时间和奖罚机制,可以更好的让我们行动起来。
完美主义,很好!
但是,职场,却不需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