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
位于甘孜州西北部。北纬31°24_-32°43_,东经98°12_-98°41_。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班县相连,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面积11031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1990年总人口59746人,其中农业人口55675人,非农业人口4089人,藏族57771人,占967%,余为汉、彝等民族。
建置沿革
古为“董族”地。西汉为“动黏”地。隋唐之初分属白兰和附国。唐贞观十二年(638),属吐蕃辖下多康六岗之色莫岗。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俄反为中心置朵甘思田地里管军民都元帅府。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朵甘卫,翌年升为怵甘行都指挥司,增置朵甘思宣慰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林葱安抚司、德尔格忒安抚司;雍正十年(1732),升德尔格忒安抚司为宣慰司。宣统元年(1909)置德化州。民国2年(1913)年为藏军所据,改设“德西”。民国21年(1932),恢复德格县,隶西康特别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年,属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藏族自治区。1955年10月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78年,邓柯县撤销,划入德格2个区、8个乡。1990年全县辖6区、26乡、1镇。县治更庆镇,距州府康定587公里,离省会成都953公里。
县名来历
元初,萨迦派第一代祖师、第一代萨迦法王八思巴,途经德格,将德格第二十九代四郎仁钦,选定为“色班”(法王膳食堪布),称其具有“四部十善”的品质和福份,赐名“四德十格之大夫”,从此,四郎仁钦即以“德格”作为家族名,地名随家族名称为德格,亦为县名。(四部指法、财、欲、解脱。十善指近牧、远牧善草、建房、耕种善土、饮用、灌溉善水、砌墙、制磨善石、造屋、作薪善木)。
自然环境
自川西北丘状高原区,雀儿山绵亘全县,属横断山系沙鲁里山北段分支,金沙江河谷地带。南部主峰绒麦俄扎海拔6168米,为全县最高点,最低点为西南解与白班县交界之麦典河口,海拔2980米。雀儿山将县境分为东北、西南两大部分。东北部高,河谷宽平、土壤肥厚、古夷平面保存完整,为丘状高原地貌。西南部低,河流深切、高差悬殊,为高山峡谷地貌。境内现代冰川发育,有冰川30余条,高山湖泊较多,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30座。雅砻江北入东出,有巴曲、玉曲等12条支流。金沙江为西部界河,有色曲、麦曲等5条支流。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长冬无夏。年平均气温东北部0℃以下,西南部65℃,1月均温-28℃,7月均温145℃,年降水是6113毫米,无霜期83天,年均日照管2051小时。
经济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20余种、矿点36处,主要矿种有铜、铅、锌、镍、锡、钨、金、银等。有森林面积8661万亩,活立木蓄积是1516万立方米,有杉、柏、桦等树。林间草地多熊、豹、白唇鹿、獐、盘羊、猞猁、旱獭、白马鸡、贝母鸡等动物资源。出产960余种动植物和矿物药材,尤以“八乌虫草”、“玉隆大黄”著名。经济以牧为主,有牧业用地92984万亩。1990年有和类牲畜牧业4290头(只),产肉2292吨、奶9103吨、羊毛34吨、牦牛毛51吨、牛绒38吨,产值1752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农作物以青稞、小麦为主,1990年粮食总产7192吨,农业总产值2801万元。农牧民人平纯收入527元。工业基础薄弱,现有工业企业7个,包括电力、汽车运输、印刷等,工业总产值392万元。川藏公路(国道317线)东西横穿县境。有省道马(马尼干戈)石(石渠)公路,经县境东部1区3乡。有区乡公路6条,林区公路8条,总长275公里。有邮电局(所)9处,邮路长694公里,设电话线条10条,电报电路3路,电话交换机165部,农村投递路线长453公里。有国营、集体、个体商业服务网点206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78万元。国营商业商品纯购进总额314万元,纯销售总额985万元。
文教卫生
德格县在藏区享有“雪山下的文化古城”的称誉。德格藏文化,继承和发展了藏区古代宗教文化。历史上境内藏文化学者云集。创建于1729年的德格印经院,是迄今全国最大的藏文印经院,素有“藏民族文化宝库”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格方言为康区标准语言。德格藏区在挖掘、整理、利用古代藏医药文献,研制名贵藏药,医治慢性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等有较大突破,为甘孜州藏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德格素有“格萨尔王故里之称”,格萨尔王传记在德格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德格县下有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精博的寺庙,如宗萨寺,甘庆寺,砻雅寺,这些寺庙在藏区享有盛誉。民国时期,全县仅有小学3所,其中时办时停的2所。解放后,发生较大变化,至1990年已有小学26所,在校生2361人,小学教师234人;中学1所,在校高中生79人,初中生188人,专任教师27人;幼儿园1所,入园幼儿133人。有县医院、藏医院、区乡卫生院(所)等卫生医疗机构32个、床位92张,每千人有234个卫生技术人员。文化事业发展较快,已建有水泥球场4个,排球场5个,乒乓球场12个,棋类室30个,1050个座位的**院1个,6个**放映队,2个录像室,文化馆1所,图书室6个,藏书记处10余万册,建有广播站县1站、乡27站、村117站,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3个。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德格县位列第274名。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德格县在列。
1旅游川藏线攻略
进藏前,建议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比如每天做适当的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准备好常用装备,如羽绒服、睡袋、水、适量的食物和药品(感冒药、退热止泻药)。最好有两三辆自驾车辆,途中可以互相照应。西藏较好的自驾时间是9-12月。沿线风景很美。一定要安全驾驶。
2川藏线进藏攻略
目前进藏路线有五条:——青藏线、川藏线南、川藏线北、滇藏线、新藏线。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每一行。
1青藏线:世界上最长的柏油路。
青藏公路东起青海省西宁,西至西藏拉萨。1950年开工,1954年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柏油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最短、最好、最安全的公路。
青藏公路是西藏连接祖国大陆的重要通道。公路时代,承担着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的运输任务。它在西藏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被称为生命线西藏的。
2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
川藏公路已经是318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南线和北线。支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新都桥镇前的东二罗乡。川南线于1958年正式通车,沿线山峦叠翠,景色更加优美,尤其是素有藏南之称的林芝地区。而南线通麦地区山体较为松散,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滑坡。
时而在峡谷中沿河行驶,时而在草原上驰骋,时而盘山公路,海拔2000米到4000多米的不同景色,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愧为中国最美的风景大道。
3川藏北线:原始壮丽的进藏之路。
川北线,即317国道,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进入甘孜。安,经炉霍、甘孜、德格穿越岗嘎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江达、昌都到达南北线交汇点邦达,再经波密、八一到拉萨。全程2413公里。这一行叫做小北线旅游探险家。另一条北线从成都向北,从汶川分叉至213国道,从刷经寺经马尔康、昌都到达拉萨,是317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北沿线山一望无际,水一望无际,沿线景观千变万化:沿线有高山峡谷、一望无际的草原、雪域草甸、经幡、玛尼石、藏族寺庙、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充满了刺激和魅力。它被称为金线旅游和摄影爱好者。
4滇藏线:集险、奇、美于一体的进藏通道。
滇藏公路是连接云南省昆明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一条公路。公路总长1930公里,起伏不算太大。这里不仅有雪山峡谷怪石、隧道桥梁,还有稀薄的空气和严寒的气候。这条路线是茶马古道古代著名商旅人士拍摄的。如今,被越野探险者誉为世界级越野路线的滇藏线,是云南通往西藏的主要通道。茶马古道的古城(如丽江、大理)和正在消失的马帮文化都融合在这条滇藏线上。
在过去,滇藏茶马古道之旅,天险之路。地狱般的滇藏公路,却穿越天堂般的美景。到云南拉萨的路程,现在不到300公里,还在不断的建设和改造中。可以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5世界上最高的危险公路。
传统上,新疆-Ti
新疆进藏,从海拔1365米的叶城开始,到平均海拔4500多米。氧气变得稀薄,一些人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新藏线上的武警救出了数千名遇险游客。从2013年开始就是柏油路,驴友大大减少,大部分都转向了新藏线上的其他冷清道路。
个人建议第一次去西藏,走南线和部分北线结合的路线。相比纯北线和南线,景点更多,自然风光优美开阔,而且它it’更容易看到冰川雪山。南北线在黎塘、邦达有交叉,交替运行。还可以让你在一次旅行中囊括所有经典风景。具体行程如下:
11天行程推荐:第一天:所有地方——成都
第二天:成都-汶川-观音桥
第三天:观音桥镇—昂达—色达拉荣五明佛学院—色达县
第四天:色达-炉霍县-八美镇-塔公草原-新都桥
第五天:新都桥-雅江-理塘-稻城-香格里拉小镇
第六天:亚丁景区一日游
第七天:亚丁-稻城-理塘-芒康
第八天:芒康-左贡-巴苏
第九天:巴苏-然乌湖-米堆冰川-波密
第10天:波密-通麦天险-林芝
第11天:林芝-工布江达-拉萨
推荐理由:(强烈推荐)
这条路线是去西藏旅游的最佳路线。融合了川藏线南部和川藏线北部的经典风光。当你游览这条路线时,你可以同时欣赏两条路线的核心之美!
3川藏线旅行攻略
川藏线的景色是蓝天白云,高原草甸,雪山冰川。还有川藏线体验,领略藏传佛教,体验藏族文化,深入了解藏族生活。西藏是一片净土,藏风浓郁,不仅仅是川藏线318沿线的风景有多好。
第一站泸定桥,是当年红军走过的大渡河、铁索桥景区,在泸定县城。
第二站,川藏第一桥,在第一座放上去的时候就建成通车了。它宏伟壮观,跨度很大。它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创举,在泸定县到康定的高速公路上。
第三站是木格措,距离康定31公里。如果你住在海螺沟或新都桥,你不会我没必要去这个景点。
第四站是折多山的哑口,四周都是自然风光。这座山,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关,在川藏线318国道上,川藏线318必经之路。
第五站是新都桥。新都桥也是自然风光,有流动的河流,有藏族人民,也成了摄影师天堂,318川藏线两侧。
第六站,剪刀弯山哑巴口,现在是一条隧道。我建议你应该上山,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四川的山,什么是四川,什么是蓝天白云。
第七站是雅江到理塘的高原草甸。从远处看,它就像一张绿色的地毯覆盖了整个山坡,是川藏线318的必经之路。
第八站是理塘毛崖大草原,也在川藏线318国道上,尤其是夏天,一片花海,秋天一片金海。理塘县也是珍珍的故乡。
第9站,海子山,从礼堂到西藏,30公里到海子山,在那里可以亲眼看到姐妹湖。
第十站是金沙江大桥,这是四川和西藏的分界线。过了桥就是西藏,这里就是四川。金沙江大桥不是指川藏线318沿线的风景,而是它的意义。你向往的西藏就在眼前,大部分旅客都是步行去的。你必须暂时留在那里。
在第11站,转99。欢迎来到西藏,走过芒康县。你必须穿过99号弯。也许你在网上看到过这种照片。今天你可以亲自体验一下99转川藏线318沿线的风景。如果你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你可以从远处看到壮观的99号弯。
第12站是邦达大草原,是川藏线南北线和川藏线东西线318的交通枢纽,也是西藏东部的大草原。(从邦达向北至川藏北线317国道)
第12站是R
第14站是波密。多米被称为江南小城。它清晨薄雾笼罩的山坡。每年三四月份,桃花盛开的时候,可以Idon’我不能被这里的美景陶醉。多米行程32公里。到了古香湖,一定要停下来拍照。
第14站是帕隆藏布,从波密出发,沿着帕隆藏布河到通麦。滔滔江水是川藏线318的一个景点。
第15站是鲁朗临海鲁朗镇。鲁朗镇的石锅鸡很不错。鲁朗镇在大山深处原始森林的怀抱中。
第16站是米拉山垭口,从成都到西藏拉萨。米拉山是最后一座山峰,海拔5030米。
第17站是拉萨河。下了米拉山,沿着拉萨河走。这条河清澈透明,直到你到达拉萨。
4走川藏线攻略
上路318川藏线驴友越来越多。毕竟这条线上有那么多美好的风景,你可以我无法想象。但是住宿的选择对于来川藏线游玩的朋友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不管你怎么选择,记住就好。自驾318川藏线住宿选择的核心是:尽量不要选择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
推荐的最佳住宿地点:
1康定
康定是甘孜州的首付,因为一首康定情歌闻名全国。
2巴塘
巴塘被称为高原之南和黑仔的故乡。从康定到巴塘,除了雅江,其他城市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
3波密
自驾318川藏线住宿不能没有冰川之乡波密。
都说川藏线千载难逢。毕竟这条路太难,太长。去一次川藏线不容易。既然它唐,这不容易。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自驾318川藏线选择合适的住宿,在睡梦中忘记旅途的疲惫,让自己庆幸自己的到来。
5川藏线旅游线路
川藏线是中国景观大道318国道的国粹,是所有骑行者心中的朝圣之路。川藏线东起成都,途经雅安。安、康定、新都桥、理塘、芒康、左贡、然乌、波密、林芝,最终到达拉萨,全长2166km。川藏线从四川盆地出发,覆盖了川西高原、理塘草原、横断山脉、林芝高原雨林、雪山冰川等多种地理景观。一路上,可谓是一场风景盛宴。路况复杂,除了14座山(5000米以上2座,4000米以上10座)要多次穿越地质灾害易发区。在雨季,经常会遇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6旅游川藏线攻略图
川藏线318沿线有哪些风景?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从成都出发的川藏线318沿线的风景。其实川藏线的风景就是蓝天白云,高原草甸,雪山冰川。还有川藏线体验,领略藏传佛教,体验藏族文化,深入了解藏族生活。西藏是一片净土,藏风浓郁,不仅仅是川藏线318沿线的风景有多好。
第一站泸定桥,是当年红军走过的大渡河、铁索桥景区,在泸定县城。
第二站,川藏第一桥,在第一座放上去的时候就建成通车了。它宏伟壮观,跨度很大。它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创举,在泸定县到康定的高速公路上。
第三站是木格措,距离康定31公里。如果你住在海螺沟或新都桥,你不会我没必要去这个景点。
第四站是折多山的哑口,四周都是自然风光。这座山,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关,在川藏线318国道上,川藏线318必经之路。
第五站是新都桥。新都桥也是自然风光,有流动的河流,有藏族人民,也成了摄影师天堂,318川藏线两侧。
第六站,剪刀弯山哑巴口,现在是一条隧道。我建议你应该上山,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四川的山,什么是四川和
第9站,海子山,从礼堂到西藏,30公里到海子山,在那里可以亲眼看到姐妹湖。
第十站是金沙江大桥,这是四川和西藏的分界线。过了桥就是西藏,这里就是四川。金沙江大桥不是指川藏线318沿线的风景,而是它的意义。你向往的西藏就在眼前,大部分旅客都是步行去的。你必须暂时留在那里。
在第11站,转99。欢迎来到西藏,走过芒康县。你必须穿过99号弯。也许你在网上看到过这种照片。今天你可以亲自体验一下99转川藏线318沿线的风景。如果你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你可以从远处看到壮观的99号弯。
第12站是邦达大草原,是川藏线南北线和川藏线东西线318的交通枢纽,也是西藏东部的大草原。(从邦达向北至川藏北线317国道)
第12站是然乌湖,是318川藏线沿线的主要景点,这里海拔也较低。
第十三站是米堆冰川。从然乌湖到波密,向左走30公里,318国道6公里。在这里,你可以亲身体验融进冰川的感觉。
第14站是波密。多米被称为江南小城。它清晨薄雾笼罩的山坡。每年三四月份,桃花盛开的时候,可以Idon’我不能被这里的美景陶醉。多米行程32公里。到了古香湖,一定要停下来拍照。
第14站是帕隆藏布,从波密出发,沿着帕隆藏布河到通麦。滔滔江水是川藏线318的一个景点。
第15站是鲁朗临海鲁朗镇。鲁朗镇的石锅鸡很不错。鲁朗镇在大山深处原始森林的怀抱中。
第16站是米拉山垭口,从成都到西藏拉萨。米拉山是最后一座山峰,海拔5030米。
第17站是拉萨河。下了米拉山,沿着拉萨河走。这条河清澈透明,直到你到达拉萨。
7川藏线旅游线路图
顾名思义,川藏中线必须从成都出发,因为川藏南线和北线都是从成都出发。目前人们只使用317、318两条国道,然后从214国道洛龙入口完成中线的穿越。
但是如何从成都完成一个真正的川藏中线设计呢?
我综合了骑行和自驾的文章,列出了从成都出发的路线,供大家参考和评论。一起完成中国最原始的自驾穿越。
川北线317从成都出发,第一站是理县;川南318线起点是成都,第一站是雅安。我们这次讨论的川藏中线起点是成都,第一站是丹巴。
成都/丹巴/大悟/拉日玛乡/新龙/白宇/贡觉/查雅/洛龙/边巴/比如,然后走青藏线的109国道。
8步行川藏线攻略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从青海西宁到南部的西藏拉萨。
青藏公路:西宁-拉萨,全长1937公里。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是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它被称为天堂之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上距离最长的高原铁路。它是新世纪中国四大工程之一。它被选为全球百年计划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行驶路线
西宁-格尔木-昆仑山口-脱脱河-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当雄-拉萨
特别提示堵车是这条进藏路线的常态。唐我不认为这是去西藏的最佳路线!这条线路每年发生车祸的概率是其他进藏线路的好几倍!每个人开车时都要注意安全。
常规旅游路线推荐
第一天:拉萨市旅游
第二天:拉萨纳木错那曲
第三天:那曲唐古拉山口脱脱河格尔木
第四天:格尔木茶卡盐湖青海湖
第五天:青海湖西宁
青藏线上美丽的风景
纳木措
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在西藏中部,这个湖海拔4718米。湖水呈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面积1920多平方公里。湖泊最大深度33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最大湖泊。纳木措是藏语,而这个湖的蒙古语名字是腾格里海,两个意思都是天湖。
纳木错位于拉萨西北约200公里处(那曲当雄县和班戈县之间),海拔4700多米,表面积1940平方公里。它是西藏最高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咸水湖。
可可豆
可可西里蒙古语的意思是蓝山岭,另一种说法是美丽的女孩。它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原生态环境保存最完善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后一块保留原始状态的自然土地。周围无屏障,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可可西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因为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人类无法长久生存。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女孩更有魅力。资料显示,可可西里是中国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野生动物23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有20多种。
羌塘草原
中国五大牧场之一的羌塘,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之间,面积约占西藏自治区的三分之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它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也是一片肥沃的文化土壤,有着丰富的沉积物。
牧民们在这里创造了梦幻多彩的游牧文化。这里不仅有古老的岩画,还有古代大象和英雄的遗址。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和故事遍布藏北,随处可见的玛尼堆、经幡、古塔,为辽阔的大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著名的唐蕃古道纵贯南北。帐篷是这里的一大景观。除了古代的牦牛帐篷,还有红、蓝、黄、绿、白五种颜色的尼龙帐篷,五颜六色,造型各异。很多帐篷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风马旗。
卡卡盐湖
茶盐池位于柴达木盆地东缘,乌兰县茶卡镇南侧。它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天然盐湖,北有巍峨的万岩通布山,南有王绣山,东有茶塘盆地。
湖面很浅,可以在上面行走。此时阳光明媚,蒸腾的空气有一股咸味,能让人放松。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纯净的盐湖倒映着天空、云彩和对岸的远山,人走在上面的影子也倒映在其中,形成了水天一色的美景。蓝天下的茶卡盐湖优雅纯净,如少女般娴静,却又惊艳。它像从天而降的宝石一样绚烂,又像天空一样倒映出盐湖里的云、山川、人的影子。走在湖里,就像走在光滑的镜子上,美不胜收。
青海湖
面积为4583平方公里的青海湖辽阔而神秘。它是大自然赐予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镜子。清澈的蓝色湖面上微微移动的波浪似乎在低语一个古老的传说
青海湖被四座巍峨的高山环绕,四面是高大的天然屏障。从山脚到湖边,是一望无际的千里光平原,而烟波浩渺、碧波万顷的青海湖,就像一个巨大的翡翠拼盘镶嵌在群山和草原中,形成了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景观。
青海湖的景色在不同的季节有很大的不同。秋天的青海湖湖畔很美,辽阔起伏的草原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绿色地毯。无数的牛、羊、马就像五彩的珍珠散落在草原上。湖边广阔如画的农田,种满了麦浪和菜花,碧波和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像一池玻璃甘露轻轻荡漾。寒冷的冬天来了,青海湖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天到晚。
这是康巴服饰
康巴,包括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康巴服装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别开生面而令人耳目一新。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珠三串胸前抛;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我虽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口当闹;我虽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我虽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一、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 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藏族服装服饰的起源和形成,往往是与生存功利目的和审美观念交织在一起的,但首先是功利目的。服饰的形成,主要是先民们为了能在广阔的空间活动时,用来抵御严寒,遮隔日晒雨淋和风沙袭击的。这就是藏族服饰缘起的实用功利。功利目的先于审美意识,而人类最初的审美对象往往又是实用对象,或者是生产中的工具,或者是所猎获的动物。如磨制石器、骨角器、衣物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 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 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笄有5 件,均为骨质,等身细长,通体磨光,剖面呈圆形,上端雕成重叠的蘑菇状。磺有6 件,分石磺和骨磺两类。环有5 件,均系大理石制成,其剖面不甚固定,有扁平椭圆形、圆形、三棱形之分,均仅残存一段。珠有10 颗,质料有大理石、硬玉、粘土岩、骨等。形状多样,有圆形、扁圆形、管形、葡萄形等,但其上均有一穿孔。分为圆珠、管珠和葡萄珠三类。项饰有两串,每串出土时均集中在一处,有长方形珠和管状珠两种。长方形珠系粘土岩制成,管状珠系鸟类腿骨片制成。镯一件,由两个半圆骨筒组成,一个半圆形骨筒上有六孔,另一个骨筒上残存二孔。贝饰10 件,均系贝,上有穿孔。牌饰10 件,系用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骨片制成。其上有穿孔,或刻有横槽,或刻有花纹。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卡若新石器文化遗址还出土了陶纺轮和骨针。在一件陶罐的底部发现了织物的印痕,每平方厘米面积内就有经、纬线各8 根,在青海乐都柳弯的半山文化遗址中,也有同类的遗物出土。可见在石器时代,藏族远古先民已能编织纺织物并已穿上了缝制的衣服。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3 千年左右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有十分相似之处,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辫子松散披肩(今藏族地区仍有此发型) ,有的在胸际佩戴着小铜刀; 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欢、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 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应是当地民族的服饰习俗,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了。 据史载:“东女国, (康巴一带) 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辫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形象都穿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康巴汉子服饰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一件彩陶靴,通高1116 厘米,底长1413 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并普遍穿用的长统靴子,并有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至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的一种以矿质赭石色(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 涂擦面部,以起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美饰面容,并兼具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妇女的头发梳很高且尖凸,称为“堆髻”,后世妇女发型中的“卜殊”同此发型也有渊源关系。 康巴乡城服饰
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又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许多国家、民族的服饰文化优势,这就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东女部,今昌都地区,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一般男子技发,妇女编辫,男女都用彩色赭面。
党项,是一个纯游牧民族,服饰习俗中头戴乌突骑帽,身穿长袍,下着小口裤,足穿皮靴,与今藏东康巴牧区藏族服饰类似。此外青海地区的吐谷浑,贵妇人披锦花,戴金花冠,女发型为辫发披后,饰有珠贝、珊瑚,这一类服饰与今康巴藏族妇女服饰大致相同。以上这些远古服装服饰表现特征应是今天藏族,尤其是东部康巴地区藏族服饰的最初母型。 二、康巴服饰的类型
康巴服饰是藏民族服饰文化中的灿烂花朵。康巴服饰既具有藏民族的共性特征,又别具地方个性特色。其主要服装藏袍的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其腰带举足轻重,式样不拘一格,也是藏装最显著的特征。而宽大超长,日当衣服夜当被,既可遮风避雨保暖,又可装物当坐垫的一衣多用性,又与康巴游牧民族生存环境、高寒的气候和质朴的生活相适应。色彩是康巴藏族服饰点缀美的灵魂,他们在色彩运用上十分着重色块与整体的相衬与和谐,其运用最多的红、黄、蓝、绿、白、黑,往往包含了宗教的象征意蕴,又归纳了雪域大自然所呈现的直观表征:他们认为蓝、白、绿、红、黄五彩是菩萨的服装,蓝色代表蓝天,白色表示白云,绿色表示河流,红色表示空间护法神,**表示大地。广泛运用金银珠宝装饰也是康巴藏族服饰的一大艺术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务实的审美价值观念。另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生动物材质自然美所形成的质朴、天然之趣,更使康巴服饰充赢着一种与大自然博大胸怀相依相衬的雄浑气魄和钟灵神韵。
康巴服饰中男装服饰差异不大,女装服饰差异尤为明显,并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地域风格。康巴服饰大致可细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服饰、嘉绒服饰、牧区服饰、康巴特有着装等类型。
康北农牧区盛装,以羔皮藏袍挂金丝缎或毛呢藏片等为面料,下摆、襟、袖等处镶宽大的水獭、豹、虎等珍贵兽皮。彩绸衬衣、锦缎袄褂。
康南农区女盛装,以五颜六色的花氆氇制成的百折连衣裙,左右胸襟处镶以红、黄、绿、藏青、金丝绒三角形,双袖肘处镶红布,袖边镶绿布,背部镶绣有吉祥图案“公热”,裙边镶红色羊毛条,色彩艳丽、装饰性极强。除了华贵的服装,还以金、银、红珊瑚、绿松石、黄琥珀(密腊) 等作头饰、胸饰、腰饰、手饰,把全身装扮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木雅地区服饰,妇女以顶戴袋状帽,将帽沿一侧内叠扣于头上,上沿额伸出头额前,宽至两鬓,长约30 公分的袋状帽箭垂于脑后,然后用大红头绳或五彩头绳编发辫缠盘于帽上。男着原生白皮板羊皮袍,头戴整条狐狸帽为特点。
嘉绒地区服饰,则以女头顶披绣花头帕,是以长方形黑金丝绒底绣花头帕对折,戴于头上,额前伸出约数公分,脑后下披至后颈,宽至两鬓,然后用大红头绳或五彩头绳辫发盘于帕上,辫子套各式辫饰。外披披风,内穿锦缎上衣,下着五彩白褶裙,腰系丝织或绸质彩色花腰带,男戴金丝帽,足穿彩靴为凤彩。嘉绒地区服饰还受羌族习俗的影响,生活俗装普遍穿长衫,以蓝黑色为主,下身系围腰,腰扎宽大彩带,冬天穿羊皮褂或羊毛织成的无领服等。
康巴牧区服饰,男女老少秋冬季均以厚重的原生皮板老羊皮、羔羊皮为袍,上饰粗犷的五色布、呢料条纹或“雍宗”、日月等图案纹装饰,夏装则常以轻、薄的各色面料或自织牛羊毛呢制成的单或夹的长袍。上镶彩虹氆氇尼花边,康北一些农区还时兴针织栽羊毛的袍、裤、衣等。男戴宽沿白毡帽,女梳百辫,戴羊皮帽,耳、项、胸、腰、背、腕、手佩各种用金、银、珠玉、宝石制作镶嵌的饰品。礼仪节日盛装选料更为华贵、精美。闻名遐迩的康巴汉子的服饰,则以昌都、德格一带男装为典型,其服饰品主要有象牙发箍,金银镶边的红珊瑚大耳环,珊瑚、玛瑙、琥珀等珠宝项链,用金、银、铜精制的佛盒“嘎乌”、大镰盒等,腰际横插或斜佩长藏刀、短吊刀,手指上戴有金银并镶嵌有珊瑚等珠宝的戒指。外套藏袍以绸缎、布、毛织氆氇品等制成,边上以水獭、虎、豹等皮镶边,脚蹬藏皮靴或红黑相间的毛质氆氇尼靴,头扎一根又黑又亮的长发辫,夹以红、黑、蓝等大股丝、绒线,盘头而绕,尾端呈散状,垂落于头侧,显得扬扬洒洒,威武剽悍;着帽的或戴金毡帽,或戴狐皮帽,愈显雄姿英发,潇洒自如。着装上康巴汉子一般将藏袍下摆提升至膝盖以上,脱两袖扎于腰际,腰间除火镰等佩物外,一把横插的长刀十分耀眼,加之头上飘洒的“英雄结”,倍显剽悍、粗犷英武。
康巴女装:以昌都、德格一带为典型;其显著标志是前额顶佩戴由银和青铜铸造并镀以金,中间镶嵌红珊瑚的“梅朵”头饰,即花朵纹样装饰。相传此佩饰为格萨尔王妃珠牡所佩戴。头发编成若干粗细不同的小辫(康巴地区一般有扎108 根的习惯,而那曲的扎到120 —150 根, 安多的则可少至70 —80 根) ,上面饰以松耳石和珊瑚; 鬓角两边的头发上穿有松耳石或猫眼珠,辫子末端也穿以两股松耳石或银饰,藏袍和男子服装大体相似,显得华贵大方,婀娜多姿。总体上讲,昌都、德格服饰代表了半农半牧区的康北型,由于历史上德格土司的辖地和势力影响较广,故而这类服饰也使之流传于整个康区,尤以男子的“英雄结”和女子的“梅朵”头饰成为其典型的显著标志。
康南稻城姑娘服饰
康巴特有着装,此类着装是康巴地区特有的以实用为主的服装样式,其材料多为原生兽皮板或手工家织毛织品。质地厚实,色彩简洁,款式新韵独特,具有自然、质朴、厚重的视觉效果而别具一格。
褂,有多质地和款式,皮褂,劳动护身兼防风寒用。以整张兽皮制成,男女均穿。各地型制略有区别。大致有长皮褂:前开襟、圆领、塔肩、无袖、宽腰、摆齐膝、肩摆沿成自然毛边。男性多以熊、岩驴等厚型皮板作料,妇女多以羚羊、山羊等软皮板作料。长毪毡褂:基本形制同皮褂,不同之处是长袖。质地以综黑色毪子或薄毡为料,领袖襟摆均滚红边。亦有盛装用褂,款式不同之处是高领、无袖、统腰,以上等彩花氆氇细毪子、藏片等为料,色彩绚丽,多见于康南农区。
披风,防风寒雨雪用,质地有毡披、毪披之别。毡披:前开襟、平领。无袖敞腰。展开后呈半圆形。摆齐膝以下,领口有系带,沿肩饰黑色云纹布制花边。原白羊毛毡为底料,常见于牧区。毪披:以四方形毪子为基本形体,无领无袖,上角近领处嵌以领花、系带,下边近摆处垂有长穗,以染色细毪子为料,常见于农区。
裙,主要有两种型制。百折裙:折皱平整有序、折皱约有五十至六十不等,多则达108 道之吉祥数,长齐脚背,以各色彩花氆氇或锦缎拼缝,亦有黑色绵布、平绒等为面料的,为康南农区特有盛装。围裙:多见于嘉绒生活女装,形制为四方形裙面、前后腰各一幅,后幅大于前幅,长齐脚踝,配织花腰带,裙角有丝线绣纹,质料多为卡其、平绒等软薄型,以黑色为多,庄重大方。 三、康巴服装佩饰
服装佩饰是服饰文化中的华彩部份。如同大海中的浪涛,草原上的格桑花朵,更像天空中的片片彩霞。藏族的服装佩饰工艺品中绝大部分是以金银珠宝为主。这与藏族人的生活环境有关,艰苦的物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理想美的向往和宗教信仰的强烈追求。藏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民族,到了近现代,这种生活方式仍占很大的比例。正因为如此,牧民们十分重视着装的佩饰,把自己的主要财富转换为金银珠宝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迁徒。一个比较富有的牧女,着装佩饰的价值往往超过万元,以至十多万元,个别富裕者甚至达到百余万元,这是一家数代人经过艰辛积累的全部财富。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牧民们都喜欢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家传所有的装饰品佩戴出来。这既是对财富的炫耀,又是一种精神美的展示。
由于藏族人笃信佛教,因而装饰品的造型和图案也具有强烈的宗教象征意味。名贵而玄秘的九眼宝石、象牙佛珠、珊瑚项链、象牙圈、密蜡宝石、金护身盒,右旋海螺等,从中无不寄托着他们对神灵的祈祷、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美好理想的渴望追求。这种把理想、信仰、财富、文化、审美熔为一体的服饰艺术,是藏族服装佩饰工艺的一大显著特色。
康巴地区的藏族服装佩饰工艺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如昌都的金银佩器、甘孜白玉河坡、新龙等民间所产的各类藏刀、佩饰等。从金银制品的造型变化,单元图案组织的巧妙,到制作工艺的精湛,无不显示出康巴地区能工巧匠们的娴熟技艺和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体现出了康巴服装佩饰工艺的璀灿。由于康巴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藏汉往来的枢纽地带,藏汉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康巴服装佩饰工艺品既有着浓郁的藏族本土风格特色,又兼收并蓄了汉族工艺品的长处,风采独具。这些金银制品不仅制作巧妙,装饰精致,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金银制品上所表现的富有朝气和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如日月造型、“朗久旺丹”图案、“雍宗”图符、“吉祥八宝”图案(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fa轮、胜利幢、宝瓶、金鱼) 等。这类具有深刻象征内涵的宗教图案,经过民间艺人们的匠心处理,使单纯的图案,不仅纹样构成变化丰富,装饰性浓厚,而且注入了世俗化的意味。逐渐成为藏民族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喜闻乐见的服装佩饰纹样。 康巴服饰的佩饰丰富多彩,门类齐全,款式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康巴嘉绒姑娘服饰
发式:男子发饰有披肩式长发、自然式卷发、普通式短发等。其中犹以英雄结式盘发为康巴男子独有发型。此为以黑色丝线或牛毛与发合编发辫,辫端加编红色丝线,左向缠盘于头,使红丝穗垂于额侧。盛大节日跳锅庄时,男子辫发中还加红、黄、绿等绸布,再将粗长的彩辫盘于头上,形成硕大的盘头。辫股上套象牙圈、戒形银质嵌珠发;而妇女发式,有细密多辫披于肩后,在腰身后用红色或彩色丝线束为一把扎在腰带内的多辫式。有用红丝线、毛线或五彩丝线、毛线编独辫或双辫,然后盘于头上或头帕上等。
头饰:男女皆喜用象牙圈、戒指形银质嵌珠和银质圆形式饰件为辫饰。妇女则用绿松石、琥珀、银泡等作头饰。尤以妇女头饰最为典型。
牧区妇女头饰。材质名贵,质地华丽,色彩斑澜,形式多样,有在额上或头顶处佩戴大枚琥珀或镶珠银盘,呈一点式样式。有头顶及两鬓对称佩戴嵌珠银盘,呈三角式样式。有头顶、后脑两鬓各佩戴一枚**琥珀或嵌珠银盘,呈梅花式样式。头饰中还有专门的以皮革或红呢制成宽长的垫带,上面缀满银泡、银盘花或**琥珀、红珊瑚的头饰带。这种头饰带有仅从前额经头顶、后脑及腰后戴一根头饰带的。也有再从额际两侧经双鬓、双肩于腰际戴二根头饰带,呈三根头饰带的,还有以红珊瑚珠,绿松石编串成环状帽饰的。也有以象牙、红珊瑚珠、珊瑚树、琥珀、绿松石编串成盔状帽饰的。在佩戴头饰带的同时,双鬓还悬挂红珊瑚、绿松石串珠。
康北农区妇女头饰较简略。仅用小型银盘花和少量红珊瑚、琥珀装饰。多用绿松石珠装饰双鬓细辫子。
康南农区妇女若不戴头帕或不盘发辫的,则多以细密多辫垂于身后,发辫右边编90 根,左边辫140 根,然后用獐皮条将发辫分别串编成左右两片,左片先朝头顶用右片覆盖成方形,称“扎得”,再将双鬓散发各编三根细辫。两耳角上各挂四根珊瑚枝。额前梳齐眉流海。还有将一对大枚琥珀或银盘花左右对称佩戴于头部呈双角状或头顶仅佩戴一枚琥珀或银花呈独角状。还有用银丝缠发辫,盘头时正好把银辫置于头前。耳饰:男子有环形银质大耳环。灯笼形银质嵌珊瑚大耳环。妇女耳环有金、银质环形、灯笼形嵌珠、龙头形嵌珠耳环等。项饰:妇女有金、银质、嵌珠宝的各种型制、花色的领花。
胸饰:男子用猫眼石、红珊瑚等珠宝串起的项链。铜、银质錾花镀金“呷乌”(护身盒) 。妇女有各色珠宝项链;银质项盒、银项链。此外,还喜佩戴各种护身饰物,如:道行高深的高僧大德的像章、装有祈愿文或咒语、魔符图案的方形缎制护身包;红色或**的丝、绸、毛线编织的吉祥结;被民间称为“天降铁”或“雷铁”的玄密佩饰物,经高僧活佛加持被视为具神秘咒力的念珠等。
手饰:男子皆有金银质双龙头、单龙头、麻花形手镯。有象牙手镯。妇女还有各种玉石手镯。男女皆有金银质嵌珠宝戒指。男子还有象牙板指环,各种玉石板指环。
腰饰:男子腰饰主要有火镰袋、皮包、腰盒、吊刀、长腰刀、腰带式钱包等。妇女腰饰主要有雕花银包腰带、皮包、腰盒。各式针线盒、奶桶钩、小吊刀、银链等。
背饰:妇女们的专用品,常与头饰相连,多为条形红色皮底、缎底或黑金丝绒底上从头至腰依次排列琥珀、珊瑚、银泡饰、银元、藏洋等作为装饰。在黑色的发辫上特别突出,更加强了女性柔美娟丽、婀娜多姿的线条美。
尾饰:男女服饰中最具风采的部份,多以宽大绚丽的红、黄、绿、兰绸布呢绒扎腰间后从腰后垂悬至脚下,妇女一般为单色,男子则多色,形成如同鸟尾状的装饰,在手舞足蹈之时,或微风吹拂下,女则大有轻盈飘飞如仙女升空之态,男者则如五彩缤纷的彩虹绕身,眼花缭乱,又如草原雄鹰展翅翱翔苍穹,令人心驰神往。
康巴藏族从男人到女人通身的佩饰,真可谓五彩缤纷、琳琅满目,这些斑驳陆离的服饰工艺品,观之无不使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由此也可窥见康巴藏人对美的多方面、多层次、高水准的精神追求和习俗贯制。
四、康巴各地服饰文化风采
乡城服饰:在康南的乡城、稻城、得荣一带,由于临近云南纳西族地区,其服饰也受纳西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乡城女子连衣裙被其他藏区称为风装,形成于文成公主进藏时期,由纳西族妇女穿的齐膝围裙演变而成。风装左右胸襟分别镶有红、黄、绿、藏青、黑金丝绒五块三角形布料,分别代表: 福寿、土地、先知、牲畜、财产。背部嵌一块绣有吉祥图案的“公热”,一般为绿色;下连后部有无数褶皱的十字花氆氇呢彩裙。风装用料讲究,以手织氆氇为上品,妇女头饰亦别具一格,将头发辫成上百根小辫后,横向编织成网状,再披戴在头上,两耳角上分挂四根红珊瑚枝,更加显得光彩照人,在藏区实属少见。
乡城男子服饰与整个藏区男式服饰融为一体,也用水獭、虎豹皮等包装得华贵大方,配上刀枪更显威风凛凛,刚毅雄强。稻城服饰:有自身地方的特点,女子背部从头上低垂腰肩的发辫多达百根,且投入精工制作的十字花氆氇尼裙袍,裙袍腰间皱褶达四五十条,发辫间挂上珊瑚珠,琥珀、玉石,以及金银饰品,姑娘们前额上留有一份齐眉留海短发,古色古香。
男装服饰多为原生白氆氇料作成,给人一种简洁、坦荡、清爽之感。但最具特色的当属整张狐皮栓挤而成的狐皮帽,其栓挤形式的造型十分考究,整体给人以自然、质朴之美的精神享受。
昌都德格服饰:德格人极重服饰。男装以华贵庄重为特点,头盘发,且戴红丝宽帽,耳饰金银大耳环,其上镶挂九眼石或珊瑚,身着水獭、豹皮为饰的长袖袍,手带象牙圈或金银手镯,指套缕花白金戒指,胸佩银制“嘎乌”,腰系长彩带,佩长刀,背猎枪,足蹬藏靴,更显粗犷剽悍的英姿。
女子服饰重华丽,以各色红丝线加粗长大辫,头戴象牙、蜜蜡、珊瑚,颈部佩宝石串珠,头背札佩银制的饼铃,腰挂精巧小藏刀,加佩玲珑精致的针线盒、奶钩等吊饰,加之领袖镶饰极具民族色彩的花边图案,更具女性飘逸、秀美、潇洒的风采。
白玉服饰:妇女特别重头饰,额着一颗**琥珀,中嵌一粒红珊瑚,具有鲜明的个性,显示姑娘柔美多姿、落落大方的美貌神态和康巴姑娘健美、灵秀的英姿。白玉男子服饰则集农区、牧区服饰之精华于一身,表现了康巴汉子挺拔粗犷、阳刚豪放的特点。
石渠服饰:在康巴首屈一指,男儿穿着似雄鹰展翅般宽大矮健的镶虎豹皮宽边长袍,着红色长袖衬衣,腰后饰数条彩虹般绚丽飘撒的五彩腰带,头戴圆柱形高顶红色丝蔓帽,脚蹬高筒皮靴,腰插长剑,背挎钢枪,一派男子汉儿勇健刚强、英武潇洒之态。女子着装富贵端庄,长袍喜用紫红色氆氇呢,襟边饰宽大水獭皮组嵌图案,以金丝缎条边点缀,着挑红色长水袖衬衣, 头披长辫,头、颈、胸、腰、耳、腕饰金银珠玉佩饰,服饰之豪华,作工之精细,令人叹服。
止贡巴·仁钦贝(1143-1217),高级佛学家、修行成佛的止贡噶举派创世人。 杰帕莫珠巴·多吉杰波(1110-1170),著名学者、高级佛学家,元世祖帝师帕竹噶举派创世人。
呷马巴希(1204-1283),著名佛学家、噶举派最高领袖、元朝第二代帝师。
四郎仁钦(1244-1335),萨迦派最高领袖元朝帝师八思巴进京时的膳食堪布德格家族头人。
博它扎西生根(1500-1560),元朝封为第一代德格土司、著名政治家。
喇钦·向巴彭措(1600-1658),著名佛学家,政教合一的典型代表,第7代德格土司、第一代德格法王。
八帮师德·曲杰久勒(1700-1774),学识渊博,精通大小五明学,特别对佛学理论,天文历算,医学绘画,印度乌尔都文,藏文文法等深有研究,著书立学达120多部。
格萨尔王(1038-1119),格萨尔自幼家贫,小时就在阿须、打滚乡放牧,16岁赛马选王并登位。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格萨尔去世后,岭葱家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1978年后,在原址处重建“格萨尔王纪念堂”。
索朗其美,男,藏族,1962年出生,四川德格县人,大学文化,中国***员。1981年参加工作,西藏第一代藏医药硕士研究生,任西藏藏医学院副教授、西藏藏医学院研究所所长、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代会代表等职。
更登,藏族,中共党员,属牛,四川省德格县人,编审。1951年参加工作,曾在甘孜报社任藏文编辑,1974年调四川民族出版社任藏文编辑,曾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民族文字编辑室副主任。1985年退休。
1、雀儿山
推荐理由:冰雪皑皑,巍峨雄伟的雀儿山居沙鲁里山系北段,最高峰海拔6168米,该山山势挺拔,壁立于周围十座5500米的群峰之上。故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
2、德格印经院
推荐理由: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盛名。在藏区三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中位居首位。
3、新路海
4、更庆寺
5、马尼干戈
6、玛尼堆
7、八邦寺
8、岗托大桥
9、宗萨寺
10、错阿乡
还有163条相关问答,更多德格新奇玩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