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边有个神秘的“乔家大院”!景色美丽,很多人却不知道

北京周边有个神秘的“乔家大院”!景色美丽,很多人却不知道,第1张

隐居山林就像一个梦

很多都市人在喧嚣生活后

都想走进这个梦,求一时安宁

其实,这样的梦很容易就能实现

找个周末,走出城市

北叔带你去一座隐世古村

—— 大梁江村

要不是朋友们说来这里

不知道在北京周边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存在

这里是太行山深处的一座“石头城”

多少年来鲜有人问津

但其古风古貌却足以和

气势恢宏的乔家大院相媲美

有人称之为河北的“乔家大院”

这里一度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村落”

她古朴、典雅、完整、纯美

只匆匆一瞥,便若惊鸿

也正如此,“养在深闺”里的她

终于慢慢地被人们揭开了面纱

大梁江位于距井陉县西南28公里的

晋冀交界的太行山腹地

这里既没有江也没有河

之所以叫“江”,是因为缺水

由于对水的渴望

山里人将村名取名为“大梁江村”

大梁江村始建于元末明初

距今已有600多年 历史

因其隐藏在群山环抱之中

村落的古风古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这里有一处完整的明清建筑群

房屋建筑以石头作为主要材料

木质门窗、碧瓦青砖

斗拱飞檐、气势宏伟

向人们展示着一代晋商曾经的辉煌

为啥说是晋商的辉煌,而不是冀商呢?

这得从大梁江村的归属说起

大梁江村旧时属山西平定府管辖

新中国建立以后隶属山西平定县

1959年,才规划为河北省井陉县

所以,这里到处都充满着晋商文化的影子

这个保存非常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

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

整个村落都是古建筑群的一部分

层层叠叠,一间套着一间

虽显得一丝破旧

但仍旧彰显出一种气势非凡的韵味

或许正是这独有的建筑风格

使得这里一直享有

“井陉梁家大宅院”、

“大山深处的乔家大院”、

“太行 历史 民居博物馆”等雅称

村里现存的明清古建筑大约有4000多间

顺着山势而建,大都用青色的石头建成

古朴典雅,岁月的沧桑在这里尽显无疑

走进村内,你则能领略到

整个建筑布局的精妙之处

尽管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

但你依旧能够感受到它的恢弘气势

“灵慈阁” 是进入大梁江唯一的大门

为清雍正年间重修

门阁为上庙下门结构

阁上建有关帝庙,阁下为拱形城门

是扼全村咽喉之地

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穿过城门,便进入到了村子里

古村并没有翻修,一直保留着原貌

这里共有3条街道,5条巷子

总长3700多米

高低交错、纵横交织

全部采用青石或鹅卵石铺成

村子非常清幽静谧

悠然地走在街巷间

村内的石碾、石碑、石刻随处可见

都让这个百年古村散发着独特韵味

走在青石路上

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

道路两旁的房屋参差错落

皆以石材为主,辅以砖木

这些房屋有的粗犷奔放

一派农家淳朴风貌

有的精雕细刻,雕梁画栋

大显富贵之气

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 “武魁宅院”

即“一宅九院”

“武魁宅院”占地两亩,房屋百间

为京式四合院结构

进一道门,可以走遍九重院落

院中有院,院里有楼,楼上有楼

楼顶有院,楼能通楼,院能通院

可以说是深山里的“大宅门”

整座院落高大宏伟,气势威严

是大梁江村最豪华的四合院群落

非常值得细细观赏一番

武魁宅院”后门口便是一座古戏台

戏台虽在岁月时光的更替交错中

略显荒芜

但却仍能看出当年的风姿和韵味

离“一宅九院”不远处

一株 千年古树 见证着古村的 历史

据考证,这株老槐树植于唐代

距今已有1000多年 历史

吃什么

烤馒头片、野菜饼、饸饹面

井陉咸饭不妨尝个鲜

还有当地农家饭菜,味美实惠

买什么

黄瓜、柿子、花椒

还有核桃,均为当地土特产

“一树一阁一戏台,一宅九院次第开”

大梁江

纳天地精华之气,得风水秀美之妙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

都有属于 历史 的古朴与传奇

这里的每一个标签

都是来自祖先的智慧与传承

这座沐浴在太行烟雨里的岁月雕塑

正等你去邂逅

门票:免费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

交通:从北京乘坐火车到石家庄,再从石家庄北站乘坐火车到井陉,在井陉县城 汽车 站坐到大梁江的 汽车 即可(车次较少,建议自驾)

自驾:京港澳高速—新元高速—绕城高速—京昆高速—021乡道—061县道—大梁江村。

如果时间充裕

不妨去走一走同处于井陉县的 于家石头村

这里与大梁江村相距不远

顺道也可以去感受一下古朴韵味

相比于大梁江村

于家村可能更为知名一些

二者都属于那种

世外桃源式“石头城”

两处相比

大梁江村比较低调厚重

于家村则是大名鼎鼎

于家石头村建于明朝成化年间

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 历史

村内绝大多数人都姓于

追根朔源

皆因他们都是明代名臣于谦的后裔

全村为六街七巷十八胡同

石巷很幽静,很难见到人

没有喧嚣,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

当你在不经意间推开一扇石门

看到的依然是另一个石头筑造的天地

穿越岁月的沧桑

漫步在这样一处罕见的石头王国

看着青石墙,灰瓦顶

赏着古色古香的风韵

听着脚下发出的轻而有韵律的“哒哒”的声响

不禁让人心中泛起一股宁静、幽远的情思

门票:20元(参考)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于家石头村

自驾:从大梁江村至于家村自驾:061县道—021乡道—307国道—037省道—111乡道—于家石头村。

浙江金华,武义。

传武则天执政时,新设郡县均冠以“武”字,因县东有百义山,故以武义名县。

这里是全国著名的温泉名城,温泉资源“华东第一、全国一流”。这里,还散落着很多避世的古老村落,没有人山人海,只有江南的诗情和画意。

一起来看看武义最美的9处古村落,你可曾去过几处?

武义,山下鲍古村。坐落于武义县南面的大溪口乡,古风悠悠的淳朴静美地。“水抱孤村怀,山通一径斜”。古诗里描写的美好村落,山下鲍像得很完美。

山下鲍村,可以说是一个既低调又高调的小山村。说它低调,是因为它不算景区,平时压根没有多少游客,只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小村庄。说他高调,是因为它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选座浙赣山区建筑代表,写入了《中国建筑史》一书当中。

村子四面环山,坐落在东西两山相夹的一条崎岖山谷之中,村里只有一条径斜(小路)可走。有两条名字分别叫金溪、岗坛涧的小河从北往南匆匆流来,像两个顽皮淘气的儿童一路蹦跳着,来到村子北头汇合,继而又继续嬉闹着以“S”形从村中流过。这股清澈的溪水从崇山峻岭之中凌冽而出,一路向南,奔向宣平溪,最后投入瓯江母亲的怀抱。

这个隐世村落,至今依然保留着浓郁的古风古韵。站在村子中心,但见溪两岸的古民居建筑随地势高低毗连,参差分布。古意浓郁,胜似一幅水墨国画。驻足建造于民国时期的名叫“金溪桥”的玲珑石拱桥上,可观赏到湍急的溪水遇拦水坝溅起的细白水珠。一切都显得格外美好。

据说,古时山下鲍只有很少几个鲍姓居住,“山下鲍”村名以其而得之。但实际上现在村里却是涂姓为绝大多数。山下鲍《双溪涂氏宗谱》中记载,此村涂氏祖先名叫涂国文,清雍正年间,从福建长汀来到一个名叫双溪住下,并在劳作过程中与一位山下鲍女子相恋,后成为了山下鲍的上门女婿。涂国文迁居山下鲍后,每天上山开荒,还在山上种植染布用的原料“靛青”,并在村里建起了10口直径为35米的靛青塘,供族人浸泡制作染料的植物。以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生产方式,在与外界近乎隔绝的一隅祥宁之地,繁衍着一代又一代涂姓子孙。

而此后涂氏家族逐渐发展壮大,至清代宣平年间,已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之一。他们秉持山下鲍梁氏家族开创的耕读传家的家风,重视教育,在清一朝亦培养出了秀才48人,增广生、太学生27名。

山下鲍的古民居在形制上主要分为三房两厢、五房两厢、五房四厢。多数建有后院。正屋和厢房的前檐均设有牛腿承托的下檐作为通廊,既在视觉上增添了建筑美感,又弱化了阳光直射和雨水侵袭,极具武义南部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

村内涂氏宗祠,建于清代,是县级文保单位。这处建筑保存比较完好,主体结构未遭破坏。祠内的雕刻、彩绘、墨书墨画饱满充盈、庄重儒雅、古色古香;门楼和厅堂的匾牌、题额、楹联字迹遒劲古拙、哲思深蕴、寓意吉祥。

山下鲍村是江南居民原生状态的代表,奇迹般地保留了几近消失的中国传统农村聚居全貌,村里巷道结构、建筑装饰、民居布局等等,都完好地保存着原生态人文状态。

俞源村坐落于武义县西南方向的余源乡,是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按照天体星象排列叫人设计建造的,因此也叫太极星象村,传闻此地风水极好。

初到俞源村,迎面便是一条S型的小溪,将块块水田圈成一个巨大的阴阳太极图,让人感受太极星象的玄妙。谁能想到,这这个名气不大的村子,藏着1200多间宋元明清古建筑群。而古建筑内木雕、砖雕、石雕之精致之华丽,让人叹为观止。

古村不华丽,白墙黑瓦的建筑,参天的古木、长满青苔的石凳、斑驳的牌匾,凝聚了时光。

俞源村至今保留着1200多间古建筑,从宋朝到清朝的建筑都有。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蕴藏着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木雕、石雕、砖雕等都栩栩如生,让游客叹为观止。

郭洞村怕是武义古村落中最“有名”的一个,有“江南第一风水村”的美誉。“郭外风光古,洞中日月长”,这幅刻在郭洞村入口古城墙上的楹联,揭示了这个600多年 历史 古村落的隐世美好。

郭洞村 历史 悠久,先祖可追溯到宋朝宰相何执中。据说,何执中的后人仿学《内经图》营建的古村,村中桥梁水井无不按风水理论排布,极为讲究。“山环如郭,幽邃如洞”,是先人对这个村庄给予的深情。

郭洞老屋、古木很多,每一处都值得游人寻找。村边的山也是必须登的,透过百年老树的树枝看古老的村落,那是一种别样的幽深宁静。

武义全县海拔最低的古村落——范村。多山水相融的自然味道,高低成趣的传统建筑,像这样质朴的古村落,总是令人眷恋和向往。位于武义县履坦镇的范村便是其中之一。

范村是北宋范仲淹侄儿后代的聚居地,位于武义县城的西北部,是全县海拔最低的一个村落,曾因清嘉庆年间的一场特大洪水几近摧毁,全村仅留下一棵大樟树和现范氏宗祠东边民居的一堵老墙。

如今,这株见证了当年那场浩劫的古樟树依然挺立在武义江边,在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之后越发粗壮,要5个人才能抱得拢。重建后的范氏宗祠内有三块远近闻名的石碑,分别位于宗祠大门东西两侧的内墙中,且都镶嵌在墙体中。

到了范村,范氏花厅不得不去。走进这里,眼前的景象,即便使用上所有描绘木雕技艺的词语,都不足以形容它的美好。巧夺天工的牛腿、花窗,栩栩如生的花瓣、松柏,一个个木雕图案历经风霜却依然清晰可见,透过它们你仿佛能看到匠人雕琢于其中的心思与心境。厅堂的正中间悬挂着古色古香的灯饰,待到夜晚来临,这些承载着厚重过往的文物在花灯的照耀下折射出磅礴大气之美,欣赏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除了花厅,范村中如今仍保存有相当数量的古建筑,散落在村中。走过花厅的门口,沿着村巷右拐,在转角的回廊之下又是一处古建筑。再往前走,又是一处。随便选择一幢走进去,都仿若梦回千年,感受着 历史 带来的浓浓韵味,不经意间就会发现未曾见过的惊喜。

古建筑内外还有着为数不少的绿植,随着夏天的到来变得越发郁郁葱葱,成为村中的又一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喜欢摄影的市民在这里停留片刻,相信可以拍出不少文艺范十足的美照。

华塘古村落。

这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 历史 上曾出过不少人才,是武义南部地区传统“耕读文化”村落的典型。

华塘村周围都是山,当中低,象一口塘,元朝叫坳塘。清朝末年,人口增多,改名为华塘。村落层峦环抱,溪流围绕似弓。村东岱石峰,峭拔似剑,直插云霄,旧为宣阳八景之一,名岱石流霞。

华塘村较为完好地保存了连片的古民宅,其中建筑精美、雕梁画栋的清代古民居11处。古建筑内天井均以青石板或鹅卵石拼镶成精美图案,保留了典型的清代建筑特色。

村北侧有云华乡政府旧址,建于民国时期,由四合院和两座附屋组成,二层结构。四合院内,檐廊楸楣呈月梁形,梁身刻麒麟,栩栩如生。

村中的老屋,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闲适的乡村生活,华塘村没有城市的喧闹声,远离车水马龙,村里古木成荫,溪水潺潺,鸟鸣清幽,一片祥和景象。

宣平东溪的云华溪从华塘村的北向南穿村而过。大坪尖顶两组花岗岩柱,当地人称“岱石双峰”,亦称“宝剑峰”。巨大的岩柱从上到下都垂直节理,风化地貌十分明显。大坪尖山体终年流水不断,而且水中富含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村里人就从山脚的岩隙中引水建池作为全村的自来饮用水,在山的西侧一处涌泉作为农田用水。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全县率先在这片土地上种植茶叶,所产茶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质量上乘。

《重修华塘陈氏宗谱特序》中记载:“据考证,颖川陈氏始祖十公自北宋徽宗崇宁乙酉(1105)年于栝城迁徙宣慈马口,二世孙廿三公由马口来坳塘,观其山川环抱,林壑泉美,岱峰耸起,生态盎然,羡其世外桃源风光……遂卜筑而居焉。”大自然的造化,加上人文积淀,使这个古村形成独特的山水风光。

华塘村四周群山环绕,古树参天,如同原始森林。地形如一“日”字,村落在日中,上下两畈为平坦的百亩良田,四周山峦起伏、山川环抱。东侧有凿坛后、前山、龙脚山、水口山。村后(西侧)有钟坛脚、后山、上庵等山,阔叶林、苦槠、枫树、松树铺天盖地,特别是只有华塘龙脚山特有的一树种,当地人称青紫树,叶如红豆杉,高大挺直,材质坚硬,属上等好材。原在华塘凉亭边有一棵两人合抱的松树,树干挺拔笔直,民国时宣平县政府派人来砍此树,结果被村里绅士骂一顿而阻止。

华塘村陈姓祖宗非常重视山林的保护,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就设立春分护林会。《陈氏宗谱》记载,宣统二年就制订保护农业、林业的乡规民约。民国八年(1919)《陈氏宗谱》修谱时族人陈倜记:“林业:环华塘皆山也,土质瘠薄,惟宜于林。村东前山松柞杂木素禁樵采,自昔密茂特甚。林内诸山育苗养护,则肇始于学栋公(1797—1862),若米挈坞、凿坛后、大淤等山之合抱古松,犹公之手植也。尝闻先叔祖玉瑜公(1836—1908),言昔栋公造林栽苗,保护躬亲其事,巡回往来日夜不休,僻静之处更筑室招工守山,亲勤五十余载,村内童山始蔚然成林。”日后发现“私砍之风甚炽,前功不致尽弃。”“民国八年(1919)组林业公会,族孙均为会员,轮流值日巡山护林,年终则开会商讨改进之方。”年终时“分发丁谷以为子孙护林之奖励,全族人柴薪燃料不虞缺乏,建筑木材不需外求,而村景优美,苍翠宜人,应知非一朝一夕之所致也。”

陶村古村。位于桃溪镇,当地因“有桃千树而得名”。而陶村,作为陶渊明后裔聚居地,更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延福寺在畔,犹如世外桃源般,引人入胜。

据清嘉庆年间重修的《桃溪西祠陶氏宗谱》记载,陶村人是陶渊明后裔,至今保留了许多明清古民居。一座座祠堂和古建连成片,气势非凡,相当精美。

据统计,陶村现存各种 历史 建筑89处,除了元代建筑1处,还有明清建筑就有37处,民国建筑39处。

只要走过陶村东西二溪上的镇澜桥、普济桥、永隧桥,眼前定会出现石门、灰砖粉墙、造型宏阔的古屋、祠堂。

登山俯瞰,主要集中在后山脚、西山下、上下畈心和街路两旁,共有六七十座,而且,几乎每一幢古建筑与陶渊明都有一些渊源。

陶氏祠堂墙上画有族谱系图表。据介绍,陶村作为陶渊明后裔聚集地,村有六座祠堂,下辖自然村还有一个祠堂。

延福寺是江南最早的元代建筑。这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唐天成二年,重建于元代延祐四年,采用重檐歇山斗拱建筑,整座大殿梁柱之间不用钉不用榫,完整地保留了元代木构件半拱建筑艺术风格和构造特征,是江南仅存的三座元代建筑之一。

老寺历经700年沧桑,有着饱经时光洗礼的美好和神秘感。延福寺大殿平面方形,分五开间,重檐歇山顶。四壁为明清时绘制的山水佳作和草书。大殿前有一座长方形长生池,围栏斑驳,荷花熠熠,一只小龟浮在水面,似在默默絮语。

上黄古村。座落在武义、遂昌、松阳交界海拔850米的半山腰,层叠依山而居的古朴人家。

上黄村离武义县城有60多公里,100多幢泥坯房错落有致镶嵌在半山腰,其布局特殊,十分壮观。

古村落背靠着1100米海报高的茅山尖,在半山腰,可俯瞰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村民介绍,茅山尖是把龙椅,整个上黄村就坐在龙椅上,龙椅两侧及对面山峰是青龙白虎引领狮子、骏马、神牛奔腾……

历史 悠久的上黄村,早在北宋年间就有人在此居住。上黄村全部姓王,自山西太原迁入。早先这里不通公路,所以村民就地取材,全用黄泥垒墙,村道基本采用巨石打造,层层叠叠,颇为壮观。

以石块为屋基,以黄泥为土墙,屋顶片片黑瓦。大部分建于清代民国期间,古朴秀美。虽是泥墙,大部分屋子都还坚固如初,看上去,就有一种墩实厚重、淳朴美好的感觉。

盘山公路上看去,一排一排建在山坡上的黄泥土屋层层叠叠,似梯田一般向上积累,足有10层之多。整个村庄坐落在一个漏斗形的山坳之中,背靠一座长满竹子的大山,两侧亦是群山高耸。

因房子都造在山坳里,往往这幢房子盖在这里,另一幢房子就处在这幢房的屋顶。虽然当时造房没有规划设计,但每家每户造新房时都会围着村中心布局,于是就形成了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壮观景象。以致人拍照发现,上黄村房屋布局有点像西藏的布达拉宫,因此也成了摄影者的热门爱好地,也被誉为”江南版布达拉宫“。

武义上周村,位于武义县坦共乡境内,海拔约800余米,雨量充沛,常有云海翻滚,风光优美。

上周村是一个原始村落,村庄中大部分为黄泥土房,适合纪实摄影。云海最佳观赏点有一座亭子,其实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开,沿途可以发现美景就可以停车拍照。

乌漱古村。位于武义柳城畲族镇乌漱村,乌漱村地处黄历岱尖山脉东半山腰,很有韵味的古朴山居村落。

依山而建层的乌漱村落,整体呈褐色,巷道和民居的地基几乎全部用石块、卵石铺就,层层叠叠的建筑富有节奏感,褐色泥土建成的房屋沿着山坡成排成片,几块大岩石在最高的土胚房后边巍然而立,远远看去很是雄伟。

据《吴氏宗谱》记载,乌漱村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吴氏始祖吴寄生、吴寄白兄弟俩打猎至此,点燃篝火居然数月不断香火,他们就从丽水遂昌四都镇梧桐口举家迁居“香火堂”发祥繁衍,乌漱古村就以香火堂为核心沿上屋、下屋、后山坛、五房头、乌漱后、牛栏坛、乌漱岭脚连片发展。村落发祥发展已有近600年 历史 ,村落清一色土坯房,四周古树众多,迷踪交错的巷道,错落有致的屋子别有一番韵味。

吴氏迁居初期村名命名“哨川”,民国初年改名“乌哨”,民国二十年(1931),时任明山乡乡长文生参政吴绍良见宣平县城隍庙有副对联叫“江水泱泱绿岩谭,青山巍巍乌漱岭”,就将“乌哨”改名“乌漱”延用至今。如今,村落吴姓人口占全村94%左右。

吴氏一族于清嘉庆庚辰年1820年修建吴氏宗祠作为敬祖祭祀之地。如今的吴氏宗祠,白色的墙与周围的清一色的黄形成鲜明对比,独具特色,宗祠边上有一口无井圈的井,内壁用石块砌成,水质清澈,冬暖夏凉,几百年来,它孜孜不倦的见证着人们兴衰起落。吴氏宗祠,坐南朝北系四合院式,由前厅、后厅、两侧厢房组成,进深228米,宽14米,总面积31921平方米,泥砖古瓦,重歇山顶鱼翼起翘,封檐栋,浮雕梁,人物禽兽,装饰特别讲究,粗梁巨柱。

乌漱溪穿村而过,山山岭岭山环水绕,古村落坐落海拔922米黄历岱尖半山腰,门前山是仙霞山系海拔1039米的乌龙尖,往来宣平、松阳、遂昌等地古道交织其间。乌漱溪村前流过,与门前村口风景林组成“门外青山屋下溪”溪山幽景。

乌漱古村不仅环境优美, 历史 遗存也相当丰厚,至今村内保存着大量文物古迹, 历史 建筑众多,古驿道穿村而过,古井、古桥、古树、寺庙殿宇等 历史 环境要素散布古村各个角落,是明代古村落乌漱 历史 悠久文化深厚的见证。

古村记独立整理自网络

想要逃离城市,那么在远方的旅行中西藏绝对是最佳目的地,这里有奇特的风景,还有世外桃源般的村落,与世隔绝,一定会满足你对自然与原始的幻想,一起来看看吧!1、来古村

318进藏到八宿县,很多人都知道然乌湖和来古冰川,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两个著名的景点不远处,有一个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最富有美景的村庄”,而且来古冰川名字也源于这个隐世村落。

来古,藏语意为“隐藏着的世外桃源”,而村庄也如它的名字一般隐藏于世,来古村坐落于连绵的雪山之间,有多条冰川将它围绕在了其中。

初到此处,你将会被村庄宛如油画般的美景所惊艳,冰川、绿野、农庄、麦浪、牛羊以及村落不远处漂浮着蓝冰的湖泊,都美到令人难以置信。

2、索松村

索松村坐落于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内是“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最棒的观景地之一,整个村庄建在几百米高的山崖上,崖下便是滔滔不绝的雅鲁藏布江,如果能在此处住上一晚,你会想要永居在此。

尤其在春天,索松村的古桃树竞相绽放,漫山遍野的桃花就像是给远处的南迦巴瓦,穿上了一层粉色的长裙,当你赏着雪山闻着花香静坐田边之时,偶有村民赶着牛在古树下闲散踱步而过,你不禁会被这和谐而又悠闲的一幕所治愈。

3、达东村

达东村被称作是拉萨最美的乡村,也是西藏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达东村隐藏在拉萨西南角的山谷中,从拉萨市中心出发仅需一个半小时左右,如果你到西藏想要过一个静谧的村庄生活,但时间却不太充足的情况下,那达东村将会是你最佳的选择。

夏天,达东村景致异常秀丽,村子周围山体翠绿,溪水欢腾,且野花遍布乡野,如果你在城市里受够了”火炉“天气,达东村会让你体会到什么是清凉一夏。

不仅如此,冬天的达东村也很适合放松和感受乡村生活,达东村也被称为“太阳泉谷”,冬季你可以在庭院泡着温泉,卸下平日里令人疲惫的一切,远眺连绵壮观的雪山,感受美丽恬静的田园风光。

4、吉隆乃村

在日喀则吉隆沟,有一个隐藏在云间的村落,这里与尼泊尔仅有一山之隔,来过此处的人都会为这里的美景流连忘返,不少人甚至说如果真的有“消失的地平线”,那么那个地方就一定是这里。

乃村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大山顶上的圣地”,这里就如自然天成的观景平台,湛蓝的天空,洁白的雪山,云雾缭绕的森林,柔软的草甸,错落有致的梯田遥相呼应,每天清晨和傍晚还可以看到震撼的日照金山。

如果看过**海蒂和爷爷,并对**中的美景向往已久,那么一定要来这里,因为乃村有着**里同款的治愈系风景。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和历史,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古村落被完美的保留至今,大家可以探寻一些极具文化底蕴和深度的古村落探寻游玩一番,寻找它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轨迹,下面给大家提供详细的古村落名单大全。

1、柿林村

石墙青瓦,古木参天,柿林村村如其名,橘红的柿林与山水建筑形成一幅绝美画卷。

地址:宁波市余姚大岚镇柿林村

2、柿子沟

青州柿子沟,是中国北方有名的柿乡,这里高低起伏的数百座山,几乎所有的山沟中都种满了柿子树。

地址:山东青州城区西南王坟镇

银杏黄了,如果说春天是鸟语花香的柔情,那秋天的一抹金黄,则让人在这清冷之秋里,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与热情。

3、妥乐村

妥乐村很小,也就三百多户人家,房屋稀稀疏疏散落在牛栏江两岸,有着难得的清静。

地址:贵州省盘县石桥镇

4、指南村

小小的村庄独居山冈,斑斑石条被脚步和岁月打磨得棱角光润,迤逦于崇山峻岭间。

地址:浙江省临安指南村

5、腾冲银杏村

秋日里的腾冲银杏村,是一定要去的地方,村在林中,林在村中,衬着夕阳的余晖,整个村子像一座金色城堡,地面是银杏叶铺就的**地毯。

地址:云南腾冲保山市腾冲县固东镇

6、张各庄

老舍说: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北平的秋天没有一样不令你满意的,张各庄银杏林是北京最大的一片银杏林,有银杏八九十万棵。

地址:北京昌平邵镇张各庄村

7、长兴银杏长廊

长兴最出名的莫过于八都_银杏长廊,3万余株原生银杏树绵延125公里,每至深秋,这里都铺张出异样的华彩,那时不时飘落的叶子划过脸颊,铺成一条金黄大道。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枫叶红了,每年十月底,秋天便会迎来最灿烂的一幕,红叶会把山漫透,把水映红,如火般鲜艳,如星般绚烂

8、石城

深秋的石城,足以每一位摄影师惊艳,古老的村落粉墙黛瓦,清澈的溪水小桥人家,秋后的田野阡陌纵横,火红的枫叶相映生辉。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大鄣山乡程村

9、塔川

塔川村一直是众多画家、摄影师的创作基地,尤其是它的秋天。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黟县际联镇塔川村

10、杨家溪

杨家溪畔的渡头村,生长有250亩的枫树林,深秋时节,枫叶黄里透红。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牙城镇

当柿子红遍山野,当枫叶染上山头,去古村邂逅最绚烂的秋,最适合不过,它们可能没有多大名气,也没有波澜壮阔的风景,但正是这种淳朴和静谧的气质,才是最迷人的存在。

四寨村在古代叫千三四寨。之所以叫这个名字的缘故,是相传四寨村的祖上公力是从榕江车江迁徒来的,公力在寨高的地方定居,先后生育三个儿子。经过800多年的传承,古寨发展到了有1400多人口,所以就把古寨取名叫“千三四寨”。

在中国的悠悠历史上,因为生活的需要,我们的祖先经过了很多数大迁徒,也就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传统村落。在贵州黎平县双江镇大山深处就有这么一个古村落,海拔240米。现在叫四寨村,曾经叫千三四寨。四寨村是一个侗族建筑特色的村落,在2013年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成为了很是热门的旅游胜地。

四寨村是由四寨、寨高、贵迷、岑和合并成四寨的,有800多年的历史,四寨村的名族风情很是浓郁。来四寨村可以感受到传统、原生态的名族风情和文化。侗族的传统摔跤活动就是从这里发源的,直到现在,每年农历的农历三月十五,四寨村就会举办统摔大会,好不热闹。

寨内的鼓楼是四寨村的标志。村民们商量议事的就会到这里集合,平时也是村民们闲聊休憩的场所,可以说鼓楼是四寨村的核心。寨内还有一座“风雨桥”是游客们摄影的热门景点,也是一处非常能展示侗族文化灵性的艺术建筑。

到四寨村游玩,可以感受侗族建筑的美景,感受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已四寨村的村民很是热情朴素,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村民们都会到聚寨门集合,然后用他们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和清醇的美酒迎接客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163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0
下一篇2023-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