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中子原子的关系

质子中子原子的关系,第1张

中子+质子=原子核;原子核+电子=原子;

原子核密度极大,电子质量极轻一般可忽略不计原子体积由外围电子层数多少决定,质量由原子核的中子数与质子数共同决定

关系:

原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内部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带电,中子不带电。原子(atom)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

但在物理状态中可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因此具有核式结构。

中子(Neutron)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

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注意:氕原子不含中子),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

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只有一个质子的氢之外的其他元素。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质子和中子是原子中的两种核粒子。

根据标准模型,原子由电荷负的质子和无电荷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外围由电荷正的电子构成。

质子和中子是原子的支柱,因为他们决定了一种物质具体的特性。质子一般具有正电荷,与电子相互作用具有结合能,相互构成原子,形成分子,是物质的建构者。

而中子没有电荷,其作用只是增加原子核的质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稳定能,使原子没有被电子完全脱离,有利于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稳定

虽然质子和中子都属于原子的一部分,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质子是物质的构成部分,它由三个基本粒子(两个上升夸克和一个下降夸克)构成,称为“强相互作用”。而中子只由两个基本粒子(上升夸克和下降夸克)组成,叫做“弱相互作用”。

因此,质子会与电子产生强结合中子则与电子没有很强的结合力。质子不仅可以和电子构成原子,而且可以相互之间缔结结合,形成原子核,从而影响分子的构造,影响物质的性质,比如氢原子中的质子可以让氢原子形成双原子分子。

而中子则仅仅只能增加原子核的总质量,但不能和电子构成原子,所以中子不参与影响原子的结构和特性。

总之,质子和中子是原子中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他们有着不同的本质,质子能形成分子,而中子只是增加原子质量。

1、大小不同。中子质量为 16749286 ×10-27千克,比质子的质量稍大;质子的质量为1672621637(83)×10-27千克。

2、带电情况不同。中子不带电,而一般质子带一个电荷正电荷(+ 160217733 × 10-19库仑)。

3、稳定性不同。单独存在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平均寿命约为16分钟,而质子是一种稳定的、不衰变的粒子,寿命大于10的35次方年。

4、应用范围不同。中子可以产生中子核反应,可以制备中子弹核武器;而质子常被用来在加速器中加速到近光速后用来与其它粒子碰撞,慢速的质子也可能被原子核吸收用来制造人造同位素或人造元素。比如核磁共振技术应用等。

扩展资料

中子特性

①、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做了用α粒子轰击铍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②、单独存在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平均寿命约为16分,它将衰变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ν。

③、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原子核内的中子是稳定的。

④、由于中子不带电,所以容易打进原子核内,引起各种核反应。

⑤、中子的自旋量子数为1/2。

⑥、中子包含两个具有 -1/3 电荷的下夸克和一个具有 +2/3 电荷的上夸克,其总电荷为零。

质子基本性质

相对质量1007;

电荷+1 元电荷(+ 160217733 × 10-19库仑);

粒子自旋1/2粒子磁矩27928 单位核磁子;

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

半衰期最短为 1035年(可视为稳定);

组成两个上夸克、一个下夸克;

质子数=原子序数(就是元素序号)=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

1氧元素是第二周期的元素,所以氧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内从层2个,外层6个,共8个电子;而氧原子的质子数也是8个。符合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氧原子本身是电中性的,不带电荷 。

事实上所有的原子都是电中性的,都符合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

2每种物质中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定是等于该原子的质子数,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结构是稳定的结构,这只是元素原子的一个特性。

比如Na原子就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带一个正电荷,达到稳定结构。注意此时带电荷是因为变成了离子。对于未失去电子的Na原子来说,还是符合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参考资料:

-中子

参考资料:

-质子

电子带一单位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按轨迹可以分层,它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中子是电中性的,是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中和的产物;

质子带一单位正电,决定原子的种类,它和中子一起构成原子核,一起决定原子的物理性质

元素周期表是把原子按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初期的元素周期表里还没有发现的元素的位置都空出来的,后来发现了再填上去

一般写法是先写个元素名称,左上角是质子和中子的个数和,可以看成原子量,左下脚是电子数,也就是原子的质子数

看周期表,序数就是元素的质子数,一般元素的质子和中子数目相等的,同位素也只是中子数量上的不同,化学性质一样那些中子和质子数量不一样的就要自己查去了表里越排后的元素越有可能有放射性,越不稳定

只有中子星,没有质子星。当原子核受高压时,稳定原子核的中子质子比例会变大,譬如在白矮星内部碳14比碳12更稳定(无外界压力时碳12比碳14稳定)。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中子数远比质子数高,就成了中子星了。另外,中子星内并不是说就没有质子,只是很少,而且有质子就会有电子,任何一个天体的净电荷都不会很高。

质子: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子核的质量大部分是由它组成的

中子:构成原子核的部分 基本粒子

所谓基本粒子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单元。根据作用力的不同,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太类。

强子就是是所有参与强力作用的粒子的总称。它们由夸克组成,已发现的夸克有五种,它们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和底夸克。理论预言还有第六种夸克存在,已命名为顶夸克,但目前尚未发现。现有粒子中绝大部分是强子,质子、中子、π介子等都属于强子。

轻子就是只参与弱力、电磁力和引力作用,而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的总称。轻子共有六种,包括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τ子中微子。电子、μ子和τ子是带电的,所有的中微子都不带电;τ子是1975年发现的重要粒子,不参与强作用,属于轻子,但是它的质量很重,是电子的3600倍,质子的18倍,因此又叫重轻子。

传播子也属于基本粒子。传递强作用的胶子共有8种,1979年在三喷注现象中被间接发现,它们可以组成胶子球,但至今尚未被直接观测到。传递弱作用的W+,W-和Z0。中间玻色子是1983年发现的,非常重,是质子的80一90倍。

基本粒子要比原子、分子小得多,现有最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也不能观察到。质子、中子的大小,只有原子的十万分之一。而轻子和夸克的尺寸更小,还不到质子、中子的万分之一。

粒子的质量是粒子的另外一个主要特征量。按照粒子物理的 规范理论,所有规范粒子的质量为零,而规范不变性以某种方式被破坏了,使夸克、带电轻子、中间玻色子获得质量。现有的粒子质量范围很大,从0到90吉电子伏。光子、胶子是无质量的,电子质量很小,只有05兆电子伏,π介子质量为电子质量的280倍;质子、中子都很重,接近电子质量的2000倍,约为1吉电子伏,已知最重的粒子是Z0,其质量为90吉电子伏。己发现的五种夸克,从下夸克到底夸克,质量从轻到重。下夸克质量只有03吉电子伏,而底夸克重达5吉电子伏,顶夸克还没有发现,理论预言它的质量可能超过 100吉电子伏。中微子的质量非常小,目前己测得的电子中微子的质量小于7电子伏,即为电子质量的七万分之一,已非常接近零。

粒子的寿命是粒子的第三个主要特征量。电子、质子、中微子是稳定的,称为 "长寿命"粒子;而其他绝大多数的粒子是不稳定的,即可以衰变。一个自由的中子会衰变成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一个π介子衰变成一个μ子和一个中微子。粒子的寿命以强度衰减到一半的时间来定义。质子是最稳定的粒子,实验已测得的质子寿命大于10的33次方年。

粒子具有对称性,有一个粒子,必存在一个反粒子。1932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与电子质量相同但带一个正电荷的粒子,称为正电子;后来又发现了一个带负电、质量与质子完全相同的粒子,称为反质子;随后各种反夸克和反轻子也相继被发现。一对正、反粒子相碰可以湮灭,变成携带能量的光子,即粒子质量转变为能量;反之,两个高能粒子碰撞时有可能产生一对新的正、反粒子,即能量也可以转变成具有质量的粒子。

粒子还有另一种属性—自旋。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称为费米子,为整数的称为玻色子。

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变化中也有些东西不变,即守恒。粒子的产生和衰变过程就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此外还有其他的守恒定律,例如轻子数和夸克数守恒,这是基于实验上观察不到单个轻子和夸克的产生和湮灭,必须是粒子、反粒子成对地产生和湮灭而总结出来的。

微观世界的粒子具有双重属性粒子性和波动性。描述粒子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双重属性,以及粒子的产生和消灭过程的基本理论是量子场论。量子场论和规范理论十分成功地描述了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189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发出的射线中,有在磁场中偏转的α-射线和β-射线。1903年他证实α-射线为正离子流(氦核), β-射线为电子流。在研究α-射线的穿透能力时,他发现大部分α-粒子均可穿过极薄的金属箔,少数发生偏转,个别的被反弹回来。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据此,他设想:原子内部一定是有一个带正电的、坚硬的核。核只占据很小的空间,他估算核的半径约为3×10-12cm,而原子半径约为16×10 -8cm。这样,大部分α-粒子可以从原子中的空隙穿过,但如果遇到核,则将被反弹回来,或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这一实验,证实了原子核的存在。从而改变了汤姆生的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行星系式”原子模型。对于认识原子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

物质由分子构成。

分子:化学变化中可分解的最小粒子,是一个稳定的结构。

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物理中,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物理中,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外有电子围绕

电子:又称核外电子,顾名思义,是绕原子核高速运转的粒子,它的排布是分层的(一圈圈的),它的最外层电子个数决定着该原子的化学性质

离子:如果一个原子它得到电子,那么它叫阴离子(电子数比质子数多)如果一个原子它失去一个电子,那么它叫阳离子(电子数比质子数多)

质子: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子核的质量大部分是由它组成的

中子:构成原子核的部分

夸克:现今发现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组成质子和中子

由小到大排列:(构成关系)

夸克 构成 中子和质子 构成 原子核,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 构成 分子 构成 物质!

粒子:包括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全部。

原子:就是一个元素,比如氧气由两个氧原子够成,氢气由两个氢原子够成,二氧化碳由两个氧原子一个碳原子够成。

质子和中子一起构成原子核,通常质子的数量和电子的数量相同,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菏,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菏。

质子和中子质量一样,都等于一个H原子的质量。为1。

通常中子和质子数量相同。中子和质子的质量之和就是原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太小,可以不记。

分子:分子就是由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是由原子组成的,比如二氧化碳,氧气,氢气都是分子。不过有些分子也是由一个原子构成,比如银,金等等。

也就是说,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组成分子。原子由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和电子组成。。。

原子构成了分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如果核外电子丢失或者得到电子,这个原子就变成了离子 在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与核外电子中和后呈中性 因为离子的核外电子带电量不能和原子核带电量中和,所以离子是带电的

量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应该是指量子力学中研究的各种粒子,包括质子,中子,电子……

粒子也是比较宽泛的概~泛指各种微粒。

离子是带电微粒~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质子的不同会引起元素的不同,中子的数量不同就会产生同位素

电离有两种,一种是化学上的电离,另一种是物理上的电离。

化学上的电离是指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例如溶于某些溶剂、加热熔化等),电离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在电离前可能是不含有离子(例如氯化氢),也可能是尽管有离子,但是里面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例如氯化钠固体)。

物理上的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里的粒子就属于这种情况。电离层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线的作用下,电离成了带电的粒子。

阴阳离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其周围的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由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所谓电离,就是原子受到外界的作用如被加速的电子或离子与原子碰撞时使原子中的外层电子特别是价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脱离,原子成为带一个或几个正电荷的离子这就是阳离子。如果在碰撞中原子得到了电子,则就成为阴离子。

物理上的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里的粒子就属于这种情况。电离层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线的作用下,电离成了带电的粒子。

电离通常包含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就是溶解,化学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除了旧键的断裂还要有新键的生成,所以电离不是化学变化。而化学过程指的是在溶剂分子(如水分子)作用下,电解质中原有的一部分化学键断裂。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如氯化钠等大多数盐类的电离,氢氧化钠等大多数碱的电离。也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是共价键,如硫酸的电离,氯化氢的电离等等。

电离有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如硫酸、氯化钠、氢氧化钠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完全电离状态,如氯化汞的电离,硫化氢的电离等。

应当注意,电离与电解是有区别的。电离过程根本不需要通电(会电离的物质,只要溶解在特定溶剂里就会电离),而电解则需要外部通以电流。

物理电离的方式:高温 电场 高能辐射

等离子:

如果温度不断升高,气体中构成分子的原子发生分裂,形成为独立的原子,我们称这种过程为气体中分子的离解。如果再进一步升高温度,原子中的电子就会从原子中剥离出来,成为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原子的电离。

当电离过程频繁发生,使电子和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物质的状态也就起了根本的变化,它的性质也变得与气体完全不同。为区别于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我们称物质的这种状态为物质的第四态,又起名叫等离子态。

等离子态下的物质具有类似于气态的性质,比如良好的流动性和扩散性。但是,由于等离子体的基本组成粒子是离子和电子,因此它也具有许多区别于气态的性质,比如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等离子体的比热容与温度成正比,高温下等离子体的比热容往往是气体的数百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2380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