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录入“非遗”传承人的相声演员有谁?还有谁也应该被录入?

被录入“非遗”传承人的相声演员有谁?还有谁也应该被录入?,第1张

现在社会中有越来越的娱乐项目,很多传统的娱乐文化似乎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包括像是相声、大鼓书之类的传统曲艺文化现在都很少有年轻人去认真的欣赏了。而目前为止,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入为传承人的相声演员有且仅有三位。他们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常宝霆 、姜昆和马志明。

 

这几位在相声界可以说是老前辈,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相比起来其他非遗的传承人来说,相声非遗的传承人仅有三位,确实也能够看出来当下曲艺界的一个现状。也就是说这三位传承人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有名气而且能够有一定的代表性的相声演员了,除此之外,并没有年轻的优秀相声演员入选。

 

常宝霆作为“常氏相声”的嫡系传人,可能所有相声演员都比较敬重,如今因为年纪的关系以及不再登台演出,也让很多观众留有不少的遗憾。而姜昆作为曲协的主席,入选也是实至名归的事情,毕竟因为他的关系,新派相声能够让更多的观众接触并且了解,对于相声的发展也有不少的贡献。最后马三立老先生的儿子马志明能够作为相声非遗传承人,可能很多人都是十分接受的。首先来说马志明在当下的相声界算是备份最高的一位了。而且作为马三立的儿子,子承父业,也是十分杰出的代表。

 

不过,现在如果要再选一位录入相声非遗传承人的话,或许郭德纲会榜上有名,虽然他褒贬不一,但是对于推动相声发展,他还是功不可没的。

德高望重的冯巩赵炎被推荐为国家级非遗“相声”传承人的公示,这是中国广播艺术团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确定的公示,还没有正式宣布确认冯巩赵炎就是非遗传承人。有不同意见的,也可以以电话或书面的形式,实名向中国广播艺术团反映。冯巩赵炎的工作单位都是中国广播艺术团,该团推荐两人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在这里祝贺冯巩,赵炎老师被推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冯巩赵炎二人以身作则,为传统相声艺术表现形式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深受广大观众所喜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乡亲们,想死你们了!

哈哈哈、就凭这句口头禅,蹬个就是咋睁也没多大眼睛的冯巩,哪个不知、哪个不懂不熟?至于他对相声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过哪些贡献,我想、应该是有目共睹吧?自1986~2011年这26年连续站在央视春晚舞台上,这在相声艺术界演员之中、当然去了已过世的几个前辈,也是绝无仅有得。单就他那幽默滑稽的身材、天生造就风趣十足的五官、183米个头往舞台上躬腰那么一站的姿态,让观众一看便知他也是为说相声而诞生得;犹其是他如鼠似贼的眼睛、配合那长颈般的脖子、带动毫无阻力下巴髂的那张、能说会道得嘴,真也是捧哏双全而无忧的为相声界纳喊、撑旗这么些年,也算是打下了垒实得基础;他那一百几十部创作表演的相声作品,更是为相声界注活了血液而使之久经未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受篇幅所限、其作品也就不一一介绍了,当然网友们大都也会知道。

另外,一个传统文化尤其是艺术上的传承和发扬,是需要艺术家们首先有个好的思想品德,有时甚至是需要无私的奉献,才能够用来继承和发展;在这一点上品德兼优的冯巩、我想是做了到了人们口碑上的传颂,这在当今文艺界上某些演员不顾脸面、疯狂贪婪成性的捞金是有鲜明的对照和对比;这一时刻、他能始终坚定立场、不随波逐流也算是一个时代的楷模;人们从进行诸多次大中小型的义演、西藏高愿留下过他带病演出的身影、抗震救灾留下过捐款的身躯、大江南北他给人们洒下的笑声中。

最后是不难看出他的为人以及为此项事业上、付出的辛勤和汗水。就是在如今、身居很多职位的他,仍然与别人不通地、只收学员不留徒弟的努力耕耘着《曲艺相声》这块不太兴盛得乐土,并进行不懈的得努力用来传承和发展!

我认为他在业内的影响力很大,同时在相声界师承与授徒情况也出类拔萃。

很多人对冯巩的印象还停留在相声演员上,认为他的工作就是上春晚表演相声节目。其实冯巩除了表演相声,还会亲自创作相声作品,同时将喜剧元素带到**中。而且这些年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相声文化,并且还收了不少徒弟,最出名的就是贾玲了。之所以说冯巩在相声界的影响力很大,是因为他不仅是相声界的代表人物,而且在也是相声界的常青树,同时桃李满天下,对相声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冯巩在业内影响力很大

近期,冯巩被推荐为非遗传承人,而且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申报工作的相关文件,已经对冯巩提交的材料进行了审核并确定为推荐对象。这一举措说明冯巩的业务能力很强,在相声界纵横的这些年为相声文化做出了不少贡献。而且在不少相声演员都纷纷退隐之后,冯巩一直坚持在春晚表演节目,用他的一颦一笑给观众带来欢乐,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相声的精髓。所以冯巩可以说是“国民相声人”了,不仅被全国人民熟知,在业内的影响力也很大。

冯巩的师承情况也出类拔萃

这些年冯巩虽然减少了在荧幕上露脸,但一直在尽心尽力地提携新人,他的学生遍布了全国,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贾玲了。冯巩非常看重艺术上的传承,早些年他上春晚的时候都会推荐贾玲的作品,而在贾玲的**《你好,李焕英》中他也客串了,并且给了贾玲很多表演上的建议,所以贾玲的成功离不开冯巩的细心栽培。综合来说,冯巩不仅身体力行地推广相声文化,还积极地传艺授艺,即使60多岁高龄仍然毫不懈怠,所以拭目以待结果。

        他们是古镇文化瑰宝的坚守人

 晋江新闻网12月31日讯 近日,晋江安海人颜昌瑞、邱加田获评我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消息一传出,立马获得许多安海人的点赞。

 据悉,11月15日至17日,省文化厅组织专家评审会开展了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提出了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后,于近日正式确定了第四批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海端午“嗦啰嗹”习俗代表性传承人颜昌瑞、安海庐山国佛雕第九代传人邱加田榜上有名。

 千年古镇安平,在斗转星移中默默孕育着一批又一批民间艺术家、文化精英、商业巨子……他们的名字不仅镌刻在安海人的记忆里,在日积月累中凝聚衍变成一种特有的安海精神,更是在传承与传播中渐渐走出安海。

 “他们是古镇文化瑰宝的坚守人,正因为有坚守人,这些‘非遗’才得以保护、传承下来。”在安海文创协会工作的黄超颖非常热爱本土文化,“作为在这片钟灵毓秀、卧虎藏龙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安海人,对于颜昌瑞、邱加田两位老师获此殊荣,我心中满满的钦佩与自豪!”

颜昌瑞:

与文化打交道40多年

 颜昌瑞今年83岁,是安海端午“嗦啰嗹”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原安海文化站站长。在他的努力下,“嗦啰嗹”得以在古镇传承下来。2008年6月,安海“嗦啰嗹”习俗还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20多岁的毛头小子,到83岁的和蔼老者,颜昌瑞一直和文化打交道,在安海文化站,一干就是42年,在他手上保护了不少文化习俗,包括“嗦啰嗹”、水上捉鸭、攻炮城等安海特有的民俗。

 据了解,颜昌瑞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文化站长”“省文化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省级荣誉,市县级的荣誉更是不少,其论文《千年民俗文化瑰宝——“嗦啰嗹”》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一书。

邱加田:

传承的是技艺更是责任

 邱加田是安海庐山国佛雕祖铺第九代传人。从小他跟随祖辈学习佛雕、漆线雕工艺,长期从事工艺的创新和研究,综合运用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其作品别具一格,与时俱进。

 安海庐山国佛雕是邱氏的一项祖传技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邱教贤所创办,经家族数代人的探索总结,“庐山国”佛雕技艺包括选材、修坯、磨光、粉土、上漆线以及装饰等严格的六道工序。每一尊佛雕都坚持手工制作,反复打磨推敲,大小佛像活灵活现,每一尊都各具特色。

 “传承的是技艺,更是责任。这次获得荣誉,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非物质传统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的,我感到十分荣幸。”邱加田表示,“有信心将老祖宗300年‘庐山国传雕技艺’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为千年安平文化古镇、晋江历史文化名城及泉州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多做贡献。”

 (记者_张志耐)

目前没有什么待遇,主要是荣誉性的,颁发传承人证书。有些地方有些地方性的规定,如云南:扶助生活困难的“非遗”传承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中的项目认定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必须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具有较大影响;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和传承补助经费等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代表性传承人生活确有困难的,由当地人民政府适当给予生活补助。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丧失传承能力,难以履行传承义务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原代表性传承人继续保留有关待遇。这意味着,非遗传承人享受终身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研究的人员,以及不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的其他人员,不得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待遇传承人

为保护和阻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中断,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调查时,要弄清楚其传承谱系、传承路线(传承链)、所掌握和传承的内容或技艺、传承人对所传承的项目的创新与发展。

对传承人的调查,要事先选好对象人选,然后进行采访,对本人、同行、亲戚等进行多方面的调查,要记录和提供他们的代表作,甚至还要做口述史,要把他所掌握和传承的内容或技艺原原本本地用文字和绘图记录下来。

调查的内容,包括传承人的最基本的资料,姓名、艺名、性别、地址、职业、信仰、受教育情况等等,以及他所传承的项目、他的技艺和当地地方文化的关系,与民族记忆的关系。

扩展资料

主要特点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两个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世界中,以增强“文化多样性”和“对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为共同理念,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保护,就要探讨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和发展规律,

只有懂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和发展规律,才能做到正确的、有效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规律是进化。靠传承而进化,在传承中进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不像物质文化遗产那样有所凭依,而是像风一样,飘忽无定,某些领域或项目又往往因传承人的死亡而自生自灭,尤其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如当今的全球化、现代化浪潮,常常容易出现传承链的中断,甚至在不经意之中就会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之中。[5]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只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才能使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得以世代相传,不断流、不泯灭、不消亡,在自然淘汰中逐渐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传统或文化模式。传承的第一义是习得,即通过传习而获得;

第二义是创新或发明,即在前人所传授的知识或技能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所发明有所创新,使传承的知识或技艺因创新和发明而有所增益。在群体(族群或社区)来说,由个别人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在群体(族群或社区)中得到传播和认同,并进入集体的“再创造”的过程。

进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非物质文化是流动的,活态的,像水流一样滚滚向前,川流不息,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点上不变。而非物质文化的“变”是进化,而不是后退。

—文化传承人

2017-11-29 12:06

        近日

        福建省文化厅 官网公示了

        福建省第四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代表性 传 承人 推荐名单。

泉州市共有 30 人!

民间文学 2 人

传统音乐 2 人

传统舞蹈 1 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1 人

传统美术 8 人

传统技艺 14 人

民俗 2 人

传承人

        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

有“东亚文化之都之称”的泉州

能有这么多传统工艺保存至今

靠的是许许多多的传承人

闽南网曾报道过金苍绣传承人——林秀清姐妹招徒的故事

(点击可阅读)

         泉州绣品古城刺桐绣,金苍绣,是刺桐绣的一种特长技艺,与唐时“蹙金绣”工艺相同。由于绣线包金箔其状如葱,民间称之金葱绣,泉州话“葱”“苍”同音,故雅化为金苍绣。

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187人)

一、民间文学(4人)

序号 项目名称 参评人 出生

年月

从艺

年限

申报

地区

1童谣(闽南童谣)林玲19780324厦门市

2 李五传说 李清波 19430525 泉州市

3 陈三五娘传说 黄九成 19411022 泉州市

4李寄斩蛇传说程勇19480410三明市

二、传统音乐(16人)

序号 项目名称 参评人 出生

年月

从艺

年限

申报

地区

1闽派古琴庞健君19760817省直

2畲族山歌雷建银19711028福州市

3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黄浈魁19440254福州市

4古埙赵亮19760930厦门市

5闽派古琴(厦门)张锦冰19820215厦门市

6南音王小珠19490456厦门市

7福建畲族民歌(宁德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兰石乐19531247宁德市

8十番音乐(黄石惠洋十音)方聪翠19481249莆田市

9莆仙十音八乐许晓东19530526莆田市

10 道教音乐(泉州) 赖传义 19651035 泉州市

11 南音 郭玲玲 19540150 泉州市

12南靖四平锣鼓乐吴再德19681123漳州市

13唢呐艺术(长汀公嫲吹)刘润生19701037龙岩市

14福建客家山歌(龙岩永定客家山歌)张冬梅19620523龙岩市

15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李德忠19590945龙岩市

16泰宁上青古乐黎基求19441162三明市

三、 传统舞蹈(6人)

序号 项目名称 参评人 出生

年月

从艺

年限

申报

地区

1福州高湖舞龙灯吴明忠19620840福州市

2佾舞李宗霖1969026福州市

3宁德畲族奶娘催罡巫舞雷廷木19680135宁德市

4灯舞(莆田九鲤灯舞)陈文世19451042莆田市

5 泉州鲤城火鼎公火鼎婆 吴润珠 19680235 泉 州市

6长汀客家九连环童小雄19660136龙岩市

四、传统戏剧(17人)

序号 项目名称 参评人 出生

年月

从艺

年限

申报

地区

1越剧〔张(云霞)派〕郑全19770627省直

2闽剧周虹19751128省直

3闽剧杨东19670135福州市

4闽剧林梦萍19630239福州市

5歌仔戏曾宝珠19770625厦门市

6四平戏张雪妃19560738宁德市

7莆仙戏林金标19650239莆田市

8潮剧汤巧艺19720926漳州市

9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吴光亮19521246漳州市

10歌仔戏陆逸红19640840漳州市

11提线木偶戏(连城县)李明卿19530940龙岩市

12闽西汉剧张莲容19460554龙岩市

13杂剧作场戏(永安)黄发杯19220884三明市

14杂剧作场戏(大田)廖国衡19321276三明市

15四平戏张陈山19620740南平市

16木偶戏(政和四平提线木偶戏)吴来旺19460357南平市

17提线木偶戏(浦城县)李声森19520642南平市

五、曲艺(3人)

序号 项目名称 参评人 出生

年月

从艺

年限

申报

地区

1福州伬艺林荣雄19600632福州市

2漳州南词苏水泉19370560漳州市

3建瓯唱曲子吕万春19460350南平市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2人)

序号 项目名称 参评人 出生

年月

从艺

年限

申报

地区

1咏春拳郑祖杰19770520省直

2六合门梁守忠19530749省直

3上乘梅花拳郑永绥19490754福州市

4仁山拉线狮赵名棋19460550福州市

5厦金宋江阵石水加19600340厦门市

6畲族武术(福安金斗洋畲族拳)钟团玉19760927宁德市

7南少林武术(莆田)洪光荣19520160莆田市

8 泉州刣狮 施仔彬 19540940 泉州市

9连城拳黄炎林19700440龙岩市

10武平民俗绝技(上刀山)兰德科19510939龙岩市

11茶百戏章志峰19630533南平市

12中幡(建瓯挑幡)徐瑞玉19601041南平市

七、传统美术(31人)

序号 项目名称 参评人 出生

年月

从艺

年限

申报

地区

1寿山石雕郭卓怀19551033省直

2寿山石雕黄忠忠19590143省直

3寿山石雕刘丹明19721230省直

4寿山石雕叶星光19560838福州市

5寿山石雕郑则评19680432福州市

6翔安农民画陈珠庭19630230厦门市

7根雕(福安)刘解放19500449宁德市

8剪纸(柘荣剪纸)郑平芳19720326宁德市

9木雕(莆田木雕)林洪英19571043莆田市

10木雕(莆田木雕)黄献武19531146莆田市

11木雕(莆田木雕)林庆全19570848莆田市

12木雕(莆田木雕)林建军19790223莆田市

13木雕(莆田木雕)陈春阳19740228莆田市

14木雕(莆田木雕)方阳航19711223莆田市

15 木雕(泉州张坂木雕) 黄建强 19680934 泉州市

16 灯彩(泉州花灯) 吴祖祥 19560841 泉州市

17 惠安石雕 张建奎 19641037 泉州市

18 惠安石雕 蒋杰雄 19711035 泉州市

19 惠安木雕技艺 倪世杰 19621240 泉州市

20 惠安木雕技艺 郑君标 19471256 泉州市

21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技艺 王景然 19440160 泉州市

22 木雕(潘山庙宇木雕) 郑鲍淑 19621040 泉州市

23漳州木偶头雕刻杨君炜19741225漳州市

24剪纸(漳浦剪纸)陈燕榕19740432漳州市

25剪纸(漳浦剪纸)卢淑蓉19770526漳州市

26长汀客家刻纸龙灯张廷玉19530141龙岩市

27根雕(建瓯根雕)张木芳19661232南平市

28剪纸(浦城剪纸)杨仁斌19700925南平市

29锡雕(同安锡雕)郑天泗19800728厦门市

30错金银张新忠19870511莆田市

31寿山石雕廖德良19450353省直

八、传统技艺(79人)

序号 项目名称 参评人 出生

年月

从艺

年限

申报

地区

1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上官俊华19601240省直

2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俞峥19680332省直

3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陈健19440656省直

4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郑鑫19680123福州市

5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陈天灨19510140福州市

6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张家文19571045福州市

7竹刻(仙游竹雕)王新明19730432莆田市

8家具制作技艺(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黄福忠19710726莆田市

9 安海庐山国佛雕技艺 邱加田 19620343 泉州市

10 德化瓷烧制技艺 赖礼同 19680333 泉州市

11 德化瓷烧制技艺 连紫华 19700425 泉州市

12漳窑(米**瓷)传统制作技艺林俊19500521漳州市

13漳州窑瓷器烧制技艺(素三彩烧制技艺)洪冰晖19660725漳州市

14东山海柳雕技艺沙文泽19590846漳州市

15将乐大南坑陶瓷烧制技艺陈振云19860421三明市

16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黄美金19560337南平市

17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许家有19560645南平市

18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熊忠贵19550847南平市

19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孙莉19820920南平市

20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蔡炳盛19560134南平市

21福建古籍修复技艺林凤19721222省直

22滩涂泥撬制作工艺陈承桂19360156福州市

23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雷妹金19590649福州市

24福州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王建武19531252福州市

25传统香制作技艺(厦门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陈建兵19760332厦门市

26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陈越美19610446厦门市

27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制作技艺)林伟星19791120宁德市

28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韦顺领19490354宁德市

29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仙游)游良照19510148莆田市

30壶山砂花传统技艺陈银洪19510640莆田市

31景泰蓝制作技艺(莆田铜铸胎掐丝珐琅工艺)林辉19590544莆田市

32 传统香制作技艺(永春香制作技艺) 林文溪 19711028 泉州市

33 传统香制作技艺(永春香制作技艺) 蒲良宫 19551052 泉州市

34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苏仁叠 19560345 泉州市

35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陈实生 19470656 泉州市

36 泉州锡雕技艺 杨峰峪 19560844 泉州市

37漳绣技艺陈钟辉19580351漳州市

38彩扎(诏安彩扎技艺)林养生19610647漳州市

39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张羡尧19411144漳州市

40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张文江19550235漳州市

41古琴制作技艺(长泰)谢建东19641130漳州市

42剪瓷雕工艺(诏安)沈振南19650436漳州市

43东山海船钉造技艺孔炳煌19561049漳州市

44诏安黄金兴(咸金枣、宋陈咸橄榄、梅灵丹)传统制作技艺黄英强19630434漳州市

45树叶吹奏技艺邱少春19640933龙岩市

46木活字印刷术(宁化)邱恒勇19790425三明市

47宝剑锻造技艺(明溪)赖庆发19491037三明市

48建阳建本雕版印刷郑建彬19551241南平市

49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政和、顺昌)徐云双19641237南平市

50闽北古民居营造技艺(光泽)毛景荣19530248南平市

51湛卢宝剑铸造技艺范志华19631237南平市

52绿茶制作技艺(七境茶制作技艺)黄月萍19721010福州市

53闽清茶口粉干制作技艺林建辉19700128福州市

54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傅天甫19651035福州市

55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高愈正19530542福州市

56素菜制作技艺(厦门南普陀)张弋19721129厦门市

57薄饼制作技艺(厦门同安)吴招治19581147厦门市

58厦门酱油古法酿造技艺刘团结19570340厦门市

59畲族乌饭制作技艺(福安)钟伏谢19730822宁德市

60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林振传19680823宁德市

61古田红曲制作技艺郑道森19430550宁德市

62闽东畲族乌饭制作技艺吴立强19421251宁德市

63屏南红曲黄酒酿造技艺邱允滔19680830宁德市

64腐乳酿造技艺(莆田豆腐乳制作工艺)郑建涵19640735莆田市

65兴化米粉制作技艺李燕来19720731莆田市

66 红茶制作技艺(涂岭红红茶制作技艺) 吴辉木 19640936 泉州市

67 衙口花生制作技艺 施文艺 19570737 泉州市

68 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清源山茶) 陈文山 19470255 泉州市

69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 王启灿 19711228 泉州市

70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 高碰来 19610333 泉州市

71 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永春佛手茶) 王德露 19591143 泉州市

72汀州客家酿酒技艺林剑波19710730龙岩市

73福建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将乐擂茶制作工艺)谢武秀19600750三明市

74红茶制作技艺(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梁骏德19480754南平市

75红茶制作技艺(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江元勋19640740南平市

76工夫茶制作技艺(政和)叶昌飞19651032南平市

77白茶制作技艺(政和)余步贵19700831南平市

78白茶制作技艺(政和)杨丰19711130南平市

79建瓯高炉光饼制作技艺郑建军19720630南平市

九、传统医药(11人)

序号 项目名称 参评人 出生

年月

从艺

年限

申报

地区

1南少林理筋整脊疗法王和鸣19431252省直

2中医正骨疗法(林氏骨伤疗法)林子顺19430260福州市

3中医正骨疗法(林氏骨伤疗法)林熙勇19720628福州市

4福州壶山林氏中医内科林越汉19530850福州市

5中医诊疗法(颈腰椎病中医“三维一体”疗法)鲍修惠19460350福州市

6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技艺)雷知文19760716福州市

7中医正骨疗法〔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厦门)〕李澄清19560934厦门市

8畲族医药(福安)钟隐芳19491249宁德市

9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百草堂阮氏祖传膏药制作与诊疗)阮明19650235宁德市

10余氏骨伤疗法余庆阳19500850龙岩市

11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卢伍龙19650332龙岩市

十、民俗(8人)

序号 项目名称 参评人 出生

年月

从艺

年限

申报

地区

1婚俗(喜娘习俗)陈夏玉19660623福州市

2妈祖信俗陈梅月19351155宁德市

3屏南双溪元宵灯会薛逢19651145宁德市

4元宵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刘德明19500730莆田市

5祁梦习俗(九鲤湖)林世明19680620莆田市

6钱四娘信俗(莆田)陈炳炎19631026莆田市

7 元宵节(闽台东石灯俗) 蔡尤资 19371215 泉州市

8 端午节(安海嗦啰嗹习俗) 颜昌瑞 19350761 泉州市

名单目前正向社会公示,时间截至12月8日,市民可通过福建省文化厅官网(wwwfjwhgovcn)进行查询。如有相关意见,可在公示期间以来函、来电、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福建省文化厅进行反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2407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