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这本长篇小说是1987年出版的,事隔17年,现在,朝华出版社又要再版它,总让我也对那些时刻感到惋惜,不禁让我想起许多和这本书相关的往事。
也许,这是当时第一本触及中学生男女感情的长篇小说吧,虽然早已经时过境迁,如今依然有当年的老读者和现在年轻的读者写来热情的来信,在网上依然看到许多当年读过它的读者对它的感情。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刚收到青岛徐鹏、于晓倩等6位高二同学的来信,他们说他们是"伴随着您的作品成长的",让我脸红;他们给予我批评和鼓励,让我感动;他们希望现在能够找到《早恋》、《一个女学生的日记》等书,我写信告诉他们,这些书就要再版了。这些素不相识的读者,即使只是三言两语,却是发自心底,毫不功利,却是那样的真诚,真的让我很受感动。我实在应该知足,仅仅因为这样的一本小说,过去了17年,还有那么多的朋友惦记着你,关心着你,在这个功利而冷漠的世界上,该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让我感到格外惊奇的是,几乎走到哪个地方,只要能够遇到和这本小说中的那些中学生一起成长的年轻人,我都能够遇到曾经读过它的人。作为一个作者,这样意外的邂逅,常常满足我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我常常对自己说:你还不应该感谢这本书吗?是它延伸了文学和人生的半径,才让你能够拥有这样比艳遇更频繁也更持久的境遇。
两年前,我到湖北荆州,接到一个电话,是我所住的宾馆的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打来的,她先问我你是那个写过一本书叫做《早恋》的肖复兴吗?我告诉她是,我写过那么一本书。然后她说如果我有时间的话,她现在想见我一下,因为她的手里有一本《早恋》,希望我能够为她在书上签个名,留个纪念。我说我的名不值钱,如果你愿意,我还是很乐意为你的书签名。她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四十岁上下的男人。我请他们两人坐下,看到了那本17年前出的书,已经翻得破烂不堪了,大概经过了不少人的手。那个男人对我说,听说您住在这里,我请我家的这位亲戚一定要找到您,是想告诉您,当年我读高中的时候,正好赶上您这本书出版,但当时老师不让我们看您的这本书,而且,班里只有这么一本,只能够在底下偷偷地传看。因为看完了还得还给同学,我就从头抄到尾把书抄了一遍,想自己留下慢慢再看。只可惜我抄的那本《早恋》最后不知传到哪个同学的手里,毕业之后也没有还给我。听了他的话,我真的很感动,再没有比中学生读者对文学更真诚、更清纯的。
我还忍不住想起另一个人,另一件事。
因为一本《早恋》,当时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偶尔我也回信,但一般很少。只有江苏常熟的薛雯是一个意外,我竟然和她通了16年的信,时间这样的长,超过了任何一个人。缘起于书,属于以文会友。16年前,薛雯是一个16岁的江南小姑娘,在读初三。和荆州的那个同学的老师反对看《早恋》不一样,她的老师向她推荐了这本稍稍引起一些波动的《早恋》。大概书中的内容和她那时年龄的心情很吻合,她读后很激动,给我写来了第一封信。她的字体在中学生中是绝对秀美的,现在的中学生能够写一笔那样好的字,已经很少,因此,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谁想到我给她的回信,她并没有收到,一直到了大约一个学期之后她来了第二封信时,我才知道,马上给她回了信。就这样,竟然通了整整16年。一个16岁的小姑娘,长成了32岁的大姑娘,她的孩子今年夏天过后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日子过得快得让我惊讶,16年来一直坚持着最原始的手写的通信方式,让我自己都觉得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其实,不过是一本《早恋》。
忘记了是从哪一年秋天开始,桂花开时,她开始在信中夹一些桂花寄给我。但肯定是她迈出学校大门走到工作岗位她长大以后。桂花是一种成熟的花,和秋天许多果实成熟一起才绽放在枝头。从那以后,每年江南桂花盛开的时候,她都不会忘记寄我一些桂花。那花香很是浓郁,未拆信封,便香透纸背,弥漫四周了。
如今,还有多少成年人能有这种类似浪漫的情致呢?也许,只有她这样童心未泯的孩子了。借助现代化的电话,大人们连信都懒得写了,新年圣诞顶多寄一张画面和贺辞千篇一律的贺卡,谁还会想起那三秋桂子,一片秋色?
有时想想,自己都觉得这是一桩非常美丽的事情。16年的岁月加起来,是一条长长的河,流过了一段百花盛开的山谷;16年的信件加起来,该比一部长篇小说还要长了,而且,比小说还要真实可靠。我的信大多写得短而匆忙,她原谅我的潦草。她的信写得比我好,不仅文笔好,更好在她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的坦露。她让我感到世上居然还有这样一份真情、这样一份信任,沉甸甸地托付给你,让你做人或者下笔都要珍重一些。即使一时做不到鲁迅先生那样接到一位电车工人买他书的钱而感到他的体温而格外自责,起码别那么信笔由缰,胡抡海哨。
因为自己写作,才有这样的收获,它是超越文学之上的。有时想起来,我实在应该庆幸自己的写作生涯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本小说。
我想起她在一封信中写过的话:“16岁的单纯与青涩,似乎已离我相当遥远,而细想起这十多年来的生活中的人和事,真是来了许多又去了许多,是它们磨砺了我的人生。其中许多人和事都让我怀念并铭记在心中。”
作为一个作者,实在也应该常怀这样的感恩之心,许多和这本书相关联的人和事,都让我怀念并铭记在心中。
说心里话,当我重新读了一遍《早恋》,我为自己17年前能够写出这部小说,感到奇怪,我在问自己现在我还能够写出来这样的小说吗?真的,我竟然为自己而感动。
现在上海的课本年年再改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很多不教的(我是二期课改2004年的) 你只要把文言文都弄懂就行了 别的看了也没什么大用处
高一上:
1沁园春 长沙 2跨越百年的美丽 3我很重要 4笛梦 5草莓 6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7 哦,香雪 8<激流>总序 9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10<悼念一棵枫树>,<星星变奏曲> 11寒风吹彻 12热爱生命13听泉 14生命的本质 15爱因斯坦与艺术 16自然笔记 17邂逅霍金 18改变世界的人们 19<说教>,<科学美质疑辩> 20公众的科学观 21在马克思前的讲话 22为了忘却的纪念 23晨曦 24宣南雨又来 25《发现〉,《一句话》26我有一个梦想 27邓稼先 28论语七则 29孟子二章 30垓下之围 31左忠毅公逸事 32王风 黍离 33苏武传 34词三首 35五人墓碑记 36诸子说水 37秋水 38江水 39前赤壁赋 40邵公谏厉王弭谤 41与朱元思书 42唐宋诗六首 43愚溪诗序
高一下:
1社会与人 2短文两首 3隔膜 4论友谊 5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6冰山愈冷情愈热 7最后的常春藤叶 8巴尔扎克之死 9商鞅 10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11把栏杆拍遍 12回忆鲁迅先生 13哭小弟 14在罗丹艺术博物馆 15再别康桥 16想北平 17废墟 18江南的古镇 19城市野望 20你知道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吗 21白莽作<孩儿塔>序 22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 23密室的生活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5近代中国人在鲁滨孙身上寻找什么 26汉魏六朝诗三首 27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8上枢密韩太尉书 29志未酬 30唐宋诗四首 31送东阳马生序 32狱中上母书 3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34唐宋诗五首 35后赤壁赋 36宋词三首 37长安雪下望月 38虎丘 39山庄玩月记
高二上:
1陈奂生上城 2老王 3项链 4我的几个先生 5母亲这样的女人 6国外微型小说 7诗二首 8事间最美的坟墓 9三棵树 10世上本无害虫 11短文两篇 12地球 我的母亲 13遥远的自然 14绝版的周庄 15非攻 16光荣的荆棘路 17两个世纪之交的联想 18书生论剑 19曹操与杨修 20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21法兰西投降之真相 22音乐短章 23如果优美的文字离我们而去 24你为什么感到快乐 25中国画与西洋画 26凡高的向日葵 27百代法书 28昆剧的故事 29劝学 30师说 31墨池记 32学记 33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34记旧本韩文后 35宋诗四首 36唐诗五首 37游褒禅山记 38石钟山记 39诸子喻山 40始得西山宴游记 41宋金词三首 42游雁荡记 43游黄山记
高二下:
1新诗二首 2荷塘月色 3荷花淀 4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日出 6天籁 7文学意境的特征 8内蒙访古 9春天,遂想起 10永恒的敌人 11故都得秋 12只有扇子崖 13外国散文两篇 14微型小说两篇 15杂文两篇 16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17与李贺公饮 18幼学纪事 19城隍庙的书市 20短文两篇 21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22实践论 23<呐喊>自序 24新诗两首 25马克思在伦敦 26自述 27<宽容〉序言 28火刑 29廉颇蔺相如列传 30陈情表 31谏太宗十思疏 32训俭示康 33去私 34<新序>二则 35自表后主 36<世说新语>三则 37诗经二首 38种树郭橐驼转 39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40黄英 41诗四首 42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43病梅馆记 44板桥题画三则
高三上:
1蝶恋花 答李淑一 2老人与海 3牡丹的拒绝 4我愿意是激流 5雅舍 6谈白菜 7上海的风格 8守财奴 9关汉卿 10别了,哥哥 11告别权利的瞬间 12简论市侩主义 13钱与是非 14钱锺书伉俪 15劳动从猿到任的转变中的作用 16短文两篇 17相信未来 18<物种起源>导言 19百年工程主世界之沉浮 20地球的镜像 21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 22伊凡-屠格涅夫 23<药>点评 24夏天里一个春梦 25情感的生命 26说诗眼 27空间的美感 28小溪巴赫 29国殇 30过秦论 31伶官传序 32六国论 33秦晋肴之战 34荆轲刺秦王 35肥水之战 36群英会蒋干中计 37登楼赋 38诗三首 39阿房宫赋 40项脊轩志 41滕王阁序 42黄州快哉亭记 43词三首 44长亭送别
高三下:
1阿q正传 2哈姆莱特 3乡场上 4套中人 5饥饿艺术家 6典型 7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8人生颂 9<傅雷家书两篇 10生命的物种恩赐 11永远的校园 12节日 13边城 14亲情,旧情,友情 15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16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7沉默的香蕉 18人之初 19<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20胡同文化 21重读云南 22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23唐诗过后是宋词 24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 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6琵琶行 27香菱学记 28归去来兮辞 29马伶传 30<人间词话>七则 31兰亭集序 32山中与裴秀才迪术 33秋声赋 34词三首 35窦娥冤 3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打字很累)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呵呵,"入门明月才堪友,满榻清风不用钱":
内容的感情:友情和无欲的心情是人世间两件极为珍贵的事物,诗人将入门之月和满榻清风一方面衬托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寒,一方面用来表达诗人"清心豁达"的心境,反映出的感情是坚强和乐观的高尚情感
雨具和药方都是俗世间的事物,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逝,唯有诗句和其中的精神为后人熟记,流芳百世
宗室诸王原本是作为拱卫朝廷中央的屏障而存在的,据说这是伟大的太祖洪武皇帝总结了各朝各代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结果。但是成祖起兵夺走了建文帝的江山,汉王朱高煦又想造反夺走仁宗的帝位,接连两代藩王造反的历史告诫以后历代的皇帝:宗室虽为血亲,但不得不防。于是该削(藩地)的削,该夺(兵权)的夺。都百多年了,到后来武宗正德一朝还是接连发生了安化王和宁王的叛乱,林林总总,都提醒后来的至尊们小心宗室之变。我也不能例外,何况我还从未来得知南明是亡于藩王争位哪。解决了宦官集团对大明朝朝政的威胁后的我,自然而然的将目光转移到这些宗亲们的身上。
派人到宗人府找来牒谱一查,乖乖,大明开国时的五十八位男女宗亲到了我这就变成了将近八万人,二百年人口增长了一千四百倍,这还没算上依附在他们周围的宦官、宫女、奴仆、杂役等等。姑且不说这些个宗亲贵胄们在地方上怎么样,光是每年发放给他们的禄米、岁俸就把国库给榨空了。而且据我所知这些亲王、郡王、公主、驸马大多数和宦官们一样横行不法,找各种机会和理由侵占民间财富,国家税源。不行,为了大明的江山,我要割掉这个肿瘤。
早在万历十一年六月内务府刚刚组建不久,我就以庆贺慈圣大寿为由,召请各路宗室于万历十二年七月进京朝贺。于是这些皇子皇孙们浩浩荡荡的来了,一路上拉夫索役,象蝗虫一样,倒也是巍巍壮观。既然演员们如此卖力的表演,我也得捧捧场嘛,抓他几十个典型,废黜的废黜,罚俸的罚俸,圈禁的圈禁。倒也把那些个欺负我年轻德薄的宗室们吓得噤若寒蝉,面君时个个恭谨无比,不敢稍怠人臣之礼。
等到慈圣大寿过后我趁内务府组建完毕,皇权战胜宦官势力之际,下诏挽留所有在京宗室,并再次传诏其它宗室进京,使“毋庸再行归藩,可于京师、南京、中都三处择一而居”,“朝夕亲近,以慰朕日夜所思”。一下子就像在热油锅中泼进凉水,宗室们上窜下跳,相互串联,共约上奏,恳请收回成命,更有些哭哭啼啼,装疯卖傻,闹的不亦乐乎。对此我事先关照内务府凡宗室勋贵没有奉诏一律不准进宫,免得有事没事跑到太后那去哭诉;同时严禁宫中人等传播外界消息(对太后封锁消息嘛,这就是先搞定宦官们的好处)。朝中官员们也分成几派,有赞成,有反对,有阿谀,有死谏,更有中立的(好像大明朝从来没有朝臣意见一致过)。支持的说:万岁此举是弱枝强干,是为大明江山社稷万年考虑的,另外藩王们太不象话,是有必要就近约束等等。反对的说:陛下是违反祖制,有损仁爱的形象,丧失了“亲亲之谊”。还有部分反对的是因为在三地新建如此众多的府邸“所费靡多,无补朝局,徒费国帑”。倒是那些个疆臣们一个个上书称颂圣明。对于宫外这些个舆论我以“此事乃天家家务事”为由,对所有奏章一概留中不发,并调京军团营进城戒备,以防万一。果然在武力镇压的威胁下,看到皇帝暂时也没有进一步的行动,这些宗室们也只好悻悻而归了。既然主角们都退缩了,朝中议论也渐渐风平浪静了(当然海面之下依旧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过对于大多数宗室到南京居住的要求,我倒没有太大的意外,毕竟京师天子脚下是不太方便,而中都又是众所周知的圈禁之地、不吉利嘛。
于是在万历十三年的元月正式颁布上谕,废止各藩。亲王、郡王、以下各将军、各中尉和公主、郡主以下各县主、县君以及各驸马(都尉)、(驸马)仪宾等不再给予食邑和封地。正式割断各宗室与原来藩属之间的依附关系。
接下来要做的是排查各宗室之间的经济状况,为进一步削弱宗室的力量作打算。
从调查下来的情况来看各支宗室之间的经济状况也是不同的。近支势大的生活极尽奢华;远支势弱的长期得不到禄米岁俸,生活无着,又不允许自谋职业,真的比一户普通人家都要惨;更有一些一辈子生活在中都高墙之中,永世不得外出,真是惨不忍睹。都是大明太祖子裔,状况却截然不同,为了改变这种不平衡的状态,更为了减轻国库的负担,我要劫富济贫了。
万历十四年二月我下诏尽除各宗亲王室领有的庄田、土地,交由当地官府有偿发放给原来的佃户租种。所谓有偿是指一种赎买的形式:凡是租种上述田产的佃户每年缴纳官府的税赋要比自耕农(自有田产的农民)多一成到一成半(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产量来区别),但只要这些佃户累计交满二十年的赋税,其租种的田产即为其所有;在佃户未取得田产所有权时上述田产不到出售、转让、典当、赠与及转租他人,但允许原租种人的继承人在原租种人亡故后继续租种上述田产,同样只要累计交满二十年赋税(包括原租种人缴纳赋税的时间)也可以获得该块田产的所有权;若在租种期间原租种人亡故且无继承人或继承人无力支付税赋则由当地官府收回,另行择人租种,当然缴纳赋税要重新累积了。除了没收宗室的田地外同时将宗室成员及其仆佣等开设店肆也一并籍没,由当地官府配合内务府派员发卖,所获利润六成缴入内库,四成缴入国库。由于完全没收了宗室的生产、生活资料所以同时设定发放给诸宗室的岁俸“勿使其困顿,有失亲戚至情”。
大出我所料,没想到宗室之中还真有人起来反抗。万历十四年三月,也就是没收宗室财产的诏书下达后一个月内就发生了两起宗室成员妄图行刺的阴谋:
万历十四年三月初五,安阳县君驸马仪宾周骆在“天子亲耕”的典礼中行刺,失手被抓;
万历十四年三月二十六,唐王府奉国将军朱载拓与汾阳王世子朱常汀勾结宫中失意宦官向靖,密谋盗用宫中所用“穿宫牌”(可凭牌自由出入禁中),准备以私养力士夜袭皇宫,被人告发后先后自杀。
为了安抚诸王情绪,我没有借题发挥株连其它宗室人员,只是将周骆赐死,将朱常汀和朱载拓从宗谱上除名而已。但我万万没想到,我的示好被看作软弱,一时的姑息引发了一场更大的叛乱。
『』明代男性宗室的爵位有亲王、郡王、(亲王)世子(孙)、(郡王)长孙、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等。当然这些将军、中尉与主角设立新军的军衔不是一回事。女性宗室中有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等等,公主以上的配偶称呼驸马都尉(同样与新军衔没有任何关系)、以下称呼(驸马)仪宾。藩镇们在明初时的确有很大的权力和政治影响力,但从成祖靖难之役后,皇帝的宗亲们防范的就越来越严了。被剥夺了政治上的发言权后,皇帝就从经济上补偿宗室们,是以这些宗室也就一个个贪婪成性。到了明代中后期,每年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要消耗在宗室们的身上,宗室成为明王朝一个最为沉重的负担。而且为了避免藩王的夺权,历代皇帝都把太子以外的皇子们象猪一样培养,结果导致明末农民起义时藩王们空有金银而不会用来收买将士忠心,最后白白便宜了贼寇们,真不愧是姓“猪”的。另外告诉大家一个笑话,不知道大家看过贺岁片《天下无双》吗?不知道对片中正德皇帝有没有印象,正德是主角的皇叔祖,在位时颁布过一个奇怪的诏书,禁止天下人吃猪肉。我们一般知道少数民族和一些宗教信徒有忌口不能吃一些动物,但禁止中国人吃猪肉独此一家。因为他姓朱,又属猪,天生是头猪,所以推恩天下的猪不被人吃。这可是真的历史―――――――――――^_^哈哈!!!
万历十四年五月十六日,迁居南京的鲁王、秦王、歧王等四十二位亲王、郡王并各将军、驸马共计三百十七家宗室趁魏国公徐承业出视中都,南京守备空虚之际打出“规复祖制、清君侧”(好像每一次宗室叛乱都以“清君侧”为借口、成祖干过、宁王也干过)的旗号公然发动武装叛乱。一方面由于我整肃东厂后内务府特务科还没完善监控体系而且对叛乱估计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懈怠明军的战斗力极端虚弱。所以叛军迅速攻占南京,杀死了不肯从贼的南京礼部尚书简昌、南京右都御史丁维芳等六人,胁裹着其它南京官员纠集十万之众沿运河向京师杀死。一路上各地卫所不堪一击,沿途州府纷纷沦陷:五月十八贼破扬州、五月二十贼下淮阴、五月二十五贼过淮河、六月初四贼占徐州。仅仅半个多月,叛军前锋以前至山东境内、叛军主力发展到五十万(号称嘛)。面对如此严重的局面,我倒是泰然处之,明军的孱弱我早就心知肚明;不过诸王叛乱事前准备不到一年人员训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准备叛乱),所以叛军也不可能有上好的战斗力而且诸王各自心怀鬼胎政出多门、只不过凭一时血气之勇而已,也就比明军好一点罢了,“胜则合一,败则群散”。话虽如此,但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何况我也不可能坐视事态发展,要减少大明东南富庶之地的损失就必须尽快将叛军消灭。
于是我首先下令魏国公徐承业统领中都、河南、浙江、江西等处地方的军队组建南线兵团就地阻击叛军攻势、袭扰其粮道、迟滞叛军进攻速度并相机收复南京。其次调州蓟州总兵戚继光携蓟州精兵一万、关东铁骑一万、宣、大守军一万南下并与京军团营精壮五万(京军团营照编制应有十几万,但实际上才有不到七万人)、直隶山东的卫所军三万五千以及新军五千(计四个步旅、一个炮旅和参军前指共五千二百人)合计十二万组组成北线兵团正面迎击叛军。
万历十四年七月十一,戚继光率北线兵团与叛军主力正面对峙于兖州以北的黄河故道中。这是改编后新军后的初战,到底新军的战斗力如何这才是我最关注的事情。
戚继光是能打的,但一方面使用的不是用惯的部队(谁都知道京军和卫军的战斗力低的吓人,新军是什么东东,在戚某人看来其实和京军神机营的大少们没什么两样),另一方面几十万人级别的会战他也没有实战经验(戚继光只指挥过一次十万人级别的演习,而且实战与演习毕竟有区别)。因此一时间戚继光对于守?战?也是拿不定主意。戚继光也如此就更别说其它将领了。
“……时光环视众将,众将面多有惧色,惟一二坐视如常……光问诸将应对之策,时有山东都(指挥)司(王)拓谓光曰:可命众军坚守,徐待京中援军,亦许魏公已复南京……光颇为意动,适季公(邵勇,字伯申,号南航,时为副都尉衔领新军前指总参军事)在帐中,闻言怒斥道:吾虽位微然食君俸禄,而敢畏生死,叛贼虽众但良莠不齐,击其首要则贼必溃……遂引新军五千列于阵前……炮鸣炽飞,丸弹横流,却贼兵十万于百步之遥宛如阴阳死生之分界……贼发大将军(炮)妄以阻新军前行,(季)公亲操龙吟(炮),数发即毁敌炮,叛贼大哗,待光帅后军接战,贼一触即溃……”
――――《新明史·季邵勇黄克歧传》
叛军固然是领教了新军的厉害,自家人也被新式军队的火力和战术给吓呆了,以至于被叛乱的诸王逃脱了大半,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果然于万历十四年九月初二魏国公徐承业收复南京,叛乱诸王纷纷就擒后,这场后来被称为“万历藩乱”闹剧仅仅持续了四个半月就被彻底平息了。
看着收到的战报我不禁得意的笑了,这下我可以彻底甩掉宗室这个包袱了,不、我要把勋臣外戚都一次性搞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