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600岁城墙迎"最彻底"大修的意义是什么?

故宫600岁城墙迎"最彻底"大修的意义是什么?,第1张

故宫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是神圣而又伟大的,是历史的见证着。故宫代表了过去,现在,未来。故宫又称作“紫禁城”,这座紫禁城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600年的风雨,600年的故事,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是智慧人类的宝贵产物。

 

故宫600岁城墙迎"最彻底"大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故宫不仅是过去两个朝皇帝的寝宫,更是中国最丰富的博物馆。据数据统计,故宫内收藏了各种各样的艺术珍品文物,共达1052653件,占据了全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很多都是绝无仅有的国家级宝物。修缮工作,亦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好文物,保护好人类的遗产。

其次,通过修缮,我们可以使得文物建筑保持到健康的状态,来迎接参观者的到来,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故宫的伟大历史。要知道,故宫每年的对外开放,都是对文物的一种损伤。游客的每一次参观,对于故宫的路面,台阶都会造成磨损。另外在开放的环境中,由于温度的变化,对室内建筑的彩绘、雕饰等物品也是有影响。长久以往,在慢慢的累积中形成了破坏。

 

故宫只有一个,想要把故宫永恒地传给未来子孙,离不开修缮工人的劳动,不论是修缮城墙,还是修缮文物,都是在努力的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做贡献。尊重过去,珍惜现实。

是因为紫禁城的正门只有在重大场合的时候才会开启。紫金城的正门也被称之为午门,就是大家电视剧经常看到的“午门斩首”中的午门。紫禁城的正门位于整个紫禁城的南边,它也是紫禁城所有城门中最大的一个,由于它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是用在皇上登基、皇后册封等重大场合,所以除了特殊情况之外,平时紫禁城正门都是处于关闭的状态。

北京的紫禁城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间,清朝入关之后本想重新建造自己的皇宫,但是看到明朝的紫禁城气势恢宏,建筑宏伟,于是便把它作为清朝的皇宫。至今为止,紫禁城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在这里祝紫禁城600岁生日快乐。

紫禁城的最大正门午门是分为三个部分的,是按照左中右三个顺序划分的。最中间的门叫做午门中门,这个门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随意进出的,即便你是皇亲贵族也没有这个资格,因为这个位置只有当朝皇帝才可以进出。但也有特殊情况,皇后在举行封后大典的时候,是可以进出正午中门的,另外当年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宫面圣的时候,也可以进出正午中门。但他们也只有这一次进出的机会,其他时候是不允许走正午中门。而皇帝正午中门的次数也比较少,只有在皇上进行登基大典或者祖宗祭祀的时候会走这道正门,平常也很少从这道门进出,所以紫金城的正门大都是关闭的,平时都不怎么打开。

紫禁城的南午门也被称之为五凤楼,也是清朝皇帝颁发诏书的地方。前面也说到除了皇帝之外,只有皇后和状元榜眼探花这几位才有资格走正门。所以清朝历史中的慈禧太后虽然掌握着朝中大权,却一直没有机会走紫禁城的正门。所以说慈禧太后这个人可恨又可悲。

此次寒潮到来,使得600多岁高龄的故宫,迎来了2021年的初雪。银装素裹的故宫,搭配着红墙、黄砖,看上去格外的美丽,也给游客们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景致。这一幕美景每年都会发生,很多人虽然已经看了很多年,但在见到美景时候,内心还是会激动不已,为美景所吸引。

下雪之后的故宫,在开园之后,吸引了大量游客蜂拥而入。游客们带着摄影设备,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了故宫内,抢占最有利的拍摄位置。

虽然没能亲历故宫,实地打卡欣赏美丽的雪景。但还是从游客拍摄的视频中,看到了银装素裹的故宫,发现了它别样的美景。

一、皑皑白雪,搭配历史悠久故宫,更显历史韵味

故宫作为明清两个王朝的皇宫,这里有着几十位帝王的传奇存在。本就是文化瑰宝的故宫,时刻都在向人们,讲述着自己曾经的辉煌。被白雪覆盖后的故宫,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气息,这一个场景,让我想到了《大明王朝1566》,开篇时候的场景。

从永乐皇帝朱棣开始,到溥仪结束,故宫承载了太多皇帝的一生,也见证了朝代的更替交接。白雪覆盖之后的故宫,仿佛在向人诉说,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二、红、黄、白三种颜色,组成美丽画卷

故宫作为皇家宫殿,本就有着朱红和金黄这两种鲜艳、贵气的颜色,现在加上了洁白无瑕的白雪,三种颜色搭配起来,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景。

下雪后的故宫,空气变得格外安静,静悄悄的故宫,能够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样感觉,一年四季也只有在下雪天,才能够体会到。

银装素裹的故宫,如果能够从高空航拍,以俯视角度来观看,一定会美轮美奂,这样的美景,也能令人流连忘返。

现代建筑基本上没有可能过600岁的生日,倒不是因为什么质量的问题,而是因为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另外现代人类的历史能不能再延续600年都不好说,何况是建筑呢? 

01、先祝600岁的紫禁城生日快乐,它是人类历史的奇迹。      

600岁是一个什么概念?它直接代表了6个世纪的更替,无数英雄的逝去,数代人的生死。在世界历史上,能够保存600多年的建筑寥寥无几,每一个能保存600多年的建筑都不仅仅是某个人,某个地方,某个国家的财富,更是全人类的瑰宝。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建筑不但见证了历史,自己也变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可以说它就是活生生的历史,它的每一次痕迹,每一缕伤痕背后都存在着数个故事。

想要复刻这样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建筑的质量好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无数个不可复制的巧合才能办到,倘若紫禁城不是因为各种原因变成了皇权的象征,可能它也做不到存活600年,就更别提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的现代建筑了。          

02、从前的时光总是很慢,车往慢,什么都慢。    

突然想到这首歌,从前的车马总是很慢,爱情也很慢,所以余生只够爱一人。以前的节奏太慢了,不管什么都慢,所以很多工具都是冲着用一辈子用几十年的需求去做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个时代太快了。

什么都快,人的爱也变得很快,人旧了想换,房子旧了也想换,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好,而是因为新的更好,所有人就像着了魔一样,在欲望的道路上永无止境。          

所以现在基本上不会再出现什么600年以上的现代建筑了,再美丽的事物也没有办法抵挡600年的时间冲刷了,也再也没有那些建筑创造的时候想着它可以存在几百年的人了。

凭借电视剧的宣传,和互联网的宣传就成为了网红。

从故宫西华门进入,经过宝蕴楼、金水河,有一座红墙围绕的院子。这里原来是寿康宫南侧的小厨房,在热播剧《甄嬛传》中,寿康宫是甄嬛,也就是乾隆母亲最后的住所。

负责故宫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的策划、发布与运营的资料信息部数字传媒组,就坐落于此。历史与新媒体时代碰撞的结果是,故宫博物院新媒体端的“菜品”,就是在这个“厨房”里被“烹饪”出来的。

再过三年,紫禁城就600岁了。这座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近两年的公众形象,却不像是一位迟暮老者,而是展现出逆生长的“萌”。不管是此前朋友圈里流行的“明成祖朱棣从画像中跳出来”的H5页面,还是出现在故宫淘宝店中类似雍正皇帝“不与朕相干”手书折扇这样的文创产品,都在传达一个信息:年岁渐长的故宫,并未停止追赶时代的脚步。

可就在几年前,媒体的笔端不乏这样的质问: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文创取胜,而北京故宫博物院却每每靠社会新闻吸引公众眼球?这说的是2013年7月,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一款胶带,上印清代康熙皇帝御笔“朕知道了”四字。这款看似不起眼的胶带几天内迅速爆红。

而故宫形象的转变,也发生在短短几年间。如今,故宫卖萌、搞笑的网络形象,很大程度是由“故宫淘宝”建立起来的。故宫文创产品的成功营销几乎都出自“故宫淘宝”之手:帝后画像被“玩”成表情包,每个创意产品都配上“脑洞大开”的文案。“故宫淘宝”由北京尚潮创意纪念品公司运营,由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授权开发文创产品,同时进行利润分成。

故宫走红,对不少故宫的工作人员来说,显得有些意外。但他们有一个共识:这和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有着直接联系。自2012年1月走马上任,五年多的时间里,单霁翔传达的理念是:故宫始终保持着学习心态,并有意识地将故宫和互联网传播有效结合。他曾这样说:“故宫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吸引年轻观众,必须用年轻人的方式。”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紫禁城在北京600年仍旧风采依旧屹立不倒的原因就是斗拱结构,别看老祖宗没有钢筋混凝土,但就是用简单的木头也能抵抗10级地震的震感,这事儿是经过科学家实验的,就连外国人也都惊讶于中国古人的智慧。

一、紫禁城使用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斗拱,抗震效果杠杠滴!

一个建筑能够历经百年已经算是长寿了,但是我国的紫禁城却已经毅力了600年,期间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地震,还跟着国家经历了改革变更,不管经历了什么它都完好无损,这一奇迹让整个世界震惊,更是引起了外国节目组的好奇,还特意派人来解密。

为了帮助世界人民了解紫禁城,故宫的专家按照紫禁城的设计和建造要求制作了模型,根据地震的震感进行模拟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只用木头其他什么都没用,在制作完成后通过了4级、5级……直到101级地震通过后,模型没倒只是稍有移位外国人才相信了紫禁城的奇迹,而专家使用的一比一还原技巧就是斗拱结构设计,这在我国古代很普通很常见。

二、600岁大生日到底怎么过?央视:我们赶个潮流来个直播!

目前紫禁城的生日已经过完了,因为不是休息日估计很多人都没有看到央视为紫禁城做的现场直播,其实对于现代生活节奏快的年轻人来说,紫禁城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旅游景区,可以在这里参观古代帝王居住的环境,还可以真实的看到里面别致的景儿,其他什么感觉就都没有了。

其实关于介绍紫禁城的纪录片可以多拍一些,年轻人虽然不喜欢看,但是老一辈的人对这些文化底蕴深的东西非常喜欢,而现代的情况就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如果老人在看这类影片那么孩子也会多少知道一些,对于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也就能够多了解一些,毕竟书本上的文字还是很枯燥的,不如纪录片来得真实。

最后:

想再去一次紫禁城仔细看一看老祖宗智慧凝聚成的建筑,以前都没仔细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5543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