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呼啸山庄》、《飘》、《傲慢与偏见》、大致内容

《简爱》、《呼啸山庄》、《飘》、《傲慢与偏见》、大致内容,第1张

《简爱》: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以后,简被送进了洛伍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这次斑疹伤寒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是她的保护人,她就是简的学生。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

  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了火,简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大献殷勤,简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他只是想试探简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

  婚礼前夜,简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

  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简拒绝了他,并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

  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失去一只胳膊,一只眼睛)。简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呼啸山庄》:文章以女管家埃伦·迪安的口吻讲述了: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肖先生对希斯克里夫的宠爱引起了儿子亨德雷的强烈嫉妒。主人死后,亨德雷为报复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凯瑟琳跟他亲密无间,青梅竹马,他们相恋了。后来,凯瑟琳不得已嫁给了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悲痛欲绝之下选择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凯瑟琳已嫁埃德加,却并不幸福。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的报复,通过设计赌博夺走了亨德雷的家财。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儿子哈里顿成了奴仆。他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生产中死去,临终前却紧紧抓住希斯克利夫不放。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

《飘》一个魅力四射、倾倒众生的传奇女子郝思嘉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面对不幸坚强生活。从一个受人仰慕的庄园娇**到自食其力的女商人。在性感上,由刻薄变得坚强。从对情敌的恨变为相依为命的真挚友谊。在感情上,虽然执着的爱着一个人,但是却得不到爱人的爱,不得不嫁给他人,但丈夫很快去世。直到白瑞德和她结婚。白瑞德深爱着她,却不被她重视,等到她发现白瑞德是自己所爱的人的时候,他又离她而去。

《傲慢与偏见》小乡绅贝内特有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贝内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 新来的邻居宾利(Bingley)是个有钱的单身汉,他立即成了贝内特太太追猎的目标。在一次舞会上,宾利对贝内特家的大女儿简(Jane)一见钟情,贝内特太太为此欣喜若狂。 参加舞会的还有宾利的好友达西(Darcy)。他仪表堂堂,非常富有,收入是宾利的数倍,许多姑娘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骄傲,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Elizabeth)。达西(Darcy)对宾利说,她(伊丽莎白)长的可以“容忍”,但还没到能引起他兴趣的程度)。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可是不久,达西对她活泼可爱的举止产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会上主动请她同舞,伊丽莎白同意了和达西跳了一支舞,达西由此而逐渐对伊丽莎白改变了看法。 宾利的妹妹卡罗琳(Caroline)一心嫁给达西,而达西对她十分冷漠。她发现达西对伊丽莎白有好感后,怒火中烧,决意从中阻挠。达西虽然欣赏伊丽莎白,但却无法忍受她的母亲以及妹妹们粗俗、无礼的举止,担心简只是看上了宾利的收入和家产,并非是钟情于宾利,便劝说宾利放弃娶简。在妹妹和好友达西的劝说下,宾利不辞而别,去了伦敦,但简对他还是一片深情。 贝内特先生没有儿子,根据当时法律,只有男性可以继承财产,而贝内特家的女儿们仅仅只能得到五千英镑作为嫁妆,因此他的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Collins)继承。柯林斯古板平庸又善于谄媚奉承,依靠权势当上了牧师。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绝后,马上与她的密友夏洛特(Charlotte)结婚,这也给伊丽莎白带来不少烦恼。 附近小镇的民团联队里有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威克姆(Wickham),人人都夸他,伊丽莎白也对他产生了好感。一天,他对伊丽莎白说,他父亲是达西家的总管,达西的父亲曾在遗嘱中建议达西给他一笔财产,从而体面地成为一名神职人员(其实是威克姆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乔治亚安娜私奔)。而这笔财产却被达西吞没了。伊丽莎白听后,对达西更加反感。 柯林斯夫妇请伊丽莎白去他们家作客,伊丽莎白在那里遇到达西的姨妈凯瑟琳(Catherine)·伯德夫人,并且被邀去她的罗辛斯山庄做客。不久,又见到了来那里过复活节的达西。达西无法抑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态度还是那么傲慢,加之伊丽莎白之前便对他有严重偏见,便坚决地谢绝了他的求婚。这一打击使达西第一次认识到骄傲自负所带来的恶果,他痛苦地离开了她,临走前留下一封长信作了几点解释:他承认宾利不辞而别是他促使的,原因是他不满贝内特太太和贝内特**们的轻浮和鄙俗(不包括简和伊丽莎白),只是看上了宾利每年五千镑的收入与房产,并且认为简并没有真正钟情于宾利;威克姆说的却全是谎言,事实是威克姆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私奔。伊丽莎白读信后十分后悔,既对错怪达西感到内疚,又为母亲和妹妹的行为羞愧。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彭伯利,在管家的口了解到达西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而且对他妹妹乔治安娜非常爱护。伊丽莎白在树林中偶遇刚到家的达西,发现他的态度大大改观,对她的舅父母彬彬有礼,渐渐地她对他的偏见消除了。正当其时,伊丽莎白接到家信,说小妹莉迪亚随身负累累赌债的威克姆私奔了。这种家丑使伊丽莎白非常难堪,以为达西会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实出乎她的意料,达西得知上述消息以后,便想办法替她解决了难题——不仅替威克姆还清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莉迪亚完婚。自此以后,伊丽莎白往日对达西的种种偏见统统化为真诚之爱。 宾利和简经过一番周折,言归于好,一对情人沉浸在欢乐之中。而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安妮(Annie)嫁给达西的凯瑟琳伯德夫人匆匆赶来,蛮横地要伊丽莎白保证不与达西结婚。伊丽莎白对这一无理要求断然拒绝。此事传到达西耳中。他知道伊丽莎白已经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他日后对伊丽莎白表白:You are too generous to trifle with me,你为人太真诚大方,不会以此来愚弄我),诚恳地再次向她求婚。到此,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婚姻几乎是一段必经之路,尤其是在建国以前的社会中,民国时期也是如此。当时思想正处在新旧交替,拥有封建思想之人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新时代的人则遵循自由恋爱。

但不管是哪一种,总归是要走向婚姻的归宿。然而,却并非每一对有爱的人都会在婚姻中得到幸福,毕竟婚姻的时间太长,可能出现的变故也的确是太多。沉樱,民国才女,两度婚姻都没能找到一个稳定幸福之人。

沉樱,原名陈瑛,出生在书香世家,其自小便喜欢文学,父亲更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人。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思想完全不同于封建女子的思想,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父亲也一直信奉男女平等,给沉樱的教育,一直是极好的。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沉樱自小就非常有主意,而她的第一次婚姻便是自己决定的。她的初婚对象是马彦祥,一个戏曲家。这一次婚姻,两人属于一见钟情,随后迅速进入情网。但最终两人还是离婚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了解不够。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沉樱与马彦祥这样闪婚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走到最后的却是寥寥无几。所以,沉樱与马彦祥的结局也还算正常。随后,沉樱便遇见了同样离婚的梁宗岱。或许因为两人都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对于情感也就更加谨慎了。

但是有时候,感情就像是洪水,一发不可收拾,梁宗岱与沉樱便是属于这种。梁宗岱在北大任教,同样也是有才华之人,与沉樱一样,两人都在翻译方面有建树。如此一来,共同的兴趣,相通的才华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慎重决定之下,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结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也的确如恩爱夫妻,几乎从未红过脸,相敬如宾,让人非常羡慕。看起来,这段二婚与二婚的结合还是非常完美的。

但是,很多时候,老天爷常常喜欢开玩笑。就在他们的感情与婚姻都十分顺利之时,出现了另一个人,让他们的婚姻产生了变故。这个人便是甘少苏。梁宗岱与甘少苏的相识,完全是一种孽缘。

当时,梁宗岱的父亲去世,他回家奔丧,而沉樱因为有事情无法脱身,也就让梁宗岱独自一人回了老家。但就在梁宗岱的奔丧期间,上演了一把英雄救美的戏码,而这个戏码的男主角就是梁宗岱。

当地有军阀要霸占甘少苏做小妾,梁宗岱虽然没有直接与军阀硬碰硬,但是却巧妙地救下了甘少苏。这甘少苏二话不说,立刻表示要以身相许。或许,一开始的梁宗岱纯粹是出于对甘少苏的同情,毕竟每个男子都有一个英雄梦。

但是发展到后来,梁宗岱与甘少苏却愈演愈烈,大有无法把控自己的方式。而后,他们便十分自然地走到了一起。后来,这件事情被沉樱知道了,按照正常的逻辑应当是原配妻子的大吵大闹,但事实却刚好相反。

沉樱相当冷静,似乎自己并不是这件事情中的主角。其实,要说梁宗岱与甘少苏的感情,大抵还是同情多过爱情的,只不过因为男人的英雄主义心理作祟,甘少苏让他感受到了满足感。

毕竟,如果单纯地从能力和才学,亦或者是家世、相貌来看,沉樱是没有一样比不上甘少苏的。

对于沉樱来说,丈夫不过是回家奔丧,短短几个月不见,他就已经在老家有了新人作陪,如此不靠谱,后半生又怎么可能依靠他。但就在准备离婚的时候,沉樱发现自己怀孕了。

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从母亲的角度出发,自然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沉樱却认为,有完整的家庭自然是好,但若是有一个时常会惹桃花的丈夫,倒不如不要这个家庭。

于是,在知道自己已经怀孕的情况之下,沉樱毫不妥协地怀着孩子离家出走。在她的思想观念中,一个会背叛自己的丈夫是她所无法接受的。而且,沉樱也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女性,她不需要听从父母兄长意见,更无须担心别人的眼光,也完全有能力自我养活。

纵使是以后养一个孩子,以沉樱的实力,也是绰绰有余的。至于梁宗岱,尽管他是孩子的父亲,尽管他曾经是自己的最爱,此时的沉樱却认为,他不值得自己受委屈。何况,即便是离开了梁宗岱,沉樱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好。

只不过,出于为孩子考虑,沉樱没有直接和梁宗岱离婚,终究也算是给了腹中孩子一个身份,一个名正言顺的父亲,尽管这个父亲一直不在身边。

丁立梅是一位用音乐煮文字,文字暖人生的暖心女作家。每次读丁老师的文字,总有很多温暖与感触。她的这篇《我的2020》亦是如此!

常读她文字的读者,都喜欢叫她一声“梅子老师”。

每到年末,她都要自我盘点一番,这习惯,已延续很多年了。

2020,她的脚步慢了下来,有更多的时间跟自己待在一起,过着清简的日子,活得更从容更自在了些。

她所在的小城,是个草木众多的地方,这给爱阅读的梅子老师提供了无穷的便利。

每日黄昏,她必出门去。草长,花开,鸟鸣,蛙叫,萤飞,果熟,叶黄……没有一页她会错过。她捕捉到无数个美的瞬间,美的心动,它使梅子老师长长久久地愉悦。愉悦,让她有足够的底气,面对疾病、衰老、平庸和艰难。

最是喜欢梅子老师的一句话:“我以为,活得愉悦,才是生命中一件顶顶重要的事情。”

有时从六点,读到八点。有时起得晚一些,就把时间往后顺延,读到九点,边读边写。一年里,梅子老师要写满三大本读书笔记。

她所读内容庞杂得很,选读几首诗是一定要的。诗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

她推荐读者读一点宋词。你可以把它当剧本来读,当小说来读,当散文来读,当音乐来读,人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在里头。你尽可以放慢速度,一字一字,感受字里行间那音律的律动和宛转。汉语言之美,美不过宋词去,这是梅子老师的感悟。

她认为一天的好时光,是从读书开始的。

梅子老师说自己天资有限,但勤能补拙啊。有时坐电脑跟前,也不知自己会写啥,写半天,敲敲删删,到最后所剩无几。但没关系,有那个状态就够了。

当你让自己久久处在一个写作的状态中,慢慢地,灵感也就来了。

每天让自己写一点儿,哪怕只有几行字,这是梅子老师对自己的要求。这些年的坚持,写作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生活方式。

“我就这样读下去、写下去,不刻意讨好谁,我给了我的文字最大的自由和宽容,我喜欢,就够了。如果刚好你也喜欢,我当然会非常高兴。”在读梅子老师文中的这段话时,常常能让我感受到她可爱的一面。用平常心读书与写作,给自己宽容与自由,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烂,这就是梅子老师!

2020年梅子老师出版了《我把今天爱过了》与《恰好》两本新书。

“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里遇见,没有别的选项了,只有这一个,这样的天,这样的地,这样的水,这样的树,这样的人,对我们而言,都是恰恰好。”这是梅子老师写在《恰好》封面上的一段话,非常的喜欢。

新书《恰好》所记录的,正是这些“恰恰好”。那些意外的重逢,那些偶然的邂逅,那些低眉的眷顾,那些瞬间的绽放,它们,是这个百味纷呈的世界里的光和暖。

2020年的梅子老师生活富足,内心充盈。亲近大自然、读书、写作、旅行、出书与读者见面一样也没落下。

读梅子老师的文字让我感到温暖,同时这也是读者们共同的心声。每次看到读者们在梅子老师文末的留言,总有一种美好捧在心间。

梅子老师是幸福的,因为有那么多读者的喜爱与追随。读者们也是幸福的,因为梅子老师的文字可以抚平他们的忧伤,让他们带着一颗饱满的心重新去面对生活。

“平安,顺遂与如愿”是梅子老师发出的新年愿望。她总是温暖别人的那个,无数的读者被梅子老师的文字温暖着、感动着。她在做着一件有价值的事!

三毛简介

三毛,本名陈平,生于1943年3月26日,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着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编辑] 三毛年表

童年时的三毛1943年3月26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着。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馀,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年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4月16日在新疆首次拜访了民歌大师王洛宾。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编辑] 三毛名字的来历

青年时的三毛本名陈懋平,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懋”是家谱上属于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做为父亲的我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

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编辑] 三毛说三毛

“三毛”是一个最简单、通俗的名字……我要自己很平凡,同时,我也连带表明我的口袋只有三毛钱。

我做任何事都是用生命去做。我喜欢的男性素质中,智慧应该占第一位。可是在另外几方面我的要求绝对严格,那就是道德和勇气。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

[编辑]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传奇

[编辑] 一见钟情

初识荷西时,三毛正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而荷西只不过她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高中生,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也就是圣诞节晚上,头上一顶法国帽的荷西却在她所居住的公寓楼下等她送她节日礼物与祝福!

三毛在西班牙求学时期的照片,自信而快乐。那时三毛根本就未将比自已小几岁的荷西怀任何想法,而心底里却有一丝虚荣:哇!天下竟然有如此帅气的男孩?!要是做他的妻子,该是一种荣耀才对呢!随即她只是以姐姐的身份教训他:不要逃课!再逃课就不理你了

[编辑] 第一次求婚

而荷西却照样逃课来看她,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脸认真地说,ECHO,你等我结婚好吗?六年!四年大学,二年服兵役!好不好?

三毛觉察他的异常,便故意气他,对他下最后通牒:再也不要来找我了,我有男朋友的!荷西也不生气,只是挥挥他的法国帽,倒退着跟三毛说:ECHO,再见!

后来荷西便真的再也不来找三毛,偶尔在路上遇见,他只是礼貌性地拥抱一下三毛亲亲她的脸颊。而三毛身边的男友似乎总在换来换去,有意或无意。

[编辑] 分别六年

再次得荷西的消息是六年后,荷西托一个朋在捎来他的近照和一封信,照片上的帅小伙正在河里捉鱼,留一脸的大胡子在阳光下灿烂地笑。三毛也没太在意,只是感觉:荷西长大了!

返台后的三毛遭遇到了她的第一次情感不幸,也就是她的未婚夫意外身亡。痛苦之馀她重返西班牙,于是,冥冥之中的异国姻缘开始走近他们。

[编辑] 终携手

三毛与荷西重逢那一天她接到一个好朋友的电话,说有要事嘱她赶过去她家。她根本不记得这一天是荷西来看她的日子,而三毛与女友外出的下午,荷西打了十多个长途电话给她却找不到人。临近晚上时三毛便又匆匆赶去好朋友家,见面时,好朋友只是叫她闭上眼,等候。

而此时,三毛被人突然拦腰抱起,旋转,三毛睁眼一看,是荷西!她开心得说不出话来,就任由这样的快乐变成旋涡将她围绕在里面。

七个月后,三毛与荷西举行公证结婚,开始他们幸福而疼痛的爱情之旅。

[编辑] 甜蜜七年

三毛与荷西幸福的家荷西的大部分工作是作一名潜水员,最初的时间里荷西上班的地方离他们家比较远,而三毛每天都会在下午两点半开三个小时的车冒着沙漠里走沙与龙卷风的危险去接五点半下班的荷西回家!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定而执着的爱!

后来,荷西去了另一个岛上,每周才可以回家一次,于是,三毛就决定将车与行李托运过去,自已放弃精心收拾的家,去陪心爱的荷西。每天骑脚踏车去荷西工作的码头,她都要带上好吃的东西,而那里的工作人员也都感受到他们彼此深沉真挚的爱,每每到了码头时,第一个见到三毛的人便会指引她去荷西工作的具体地方,然后,远远地,那个岸上的潜水员便提前拉拉信号,水下的荷西便一头冒出水面来,跑上来抱住三毛就笑了。三毛便不管那一身的水滴,紧紧地靠着爱人,为他喂水果,或丢果核玩儿,逗得旁边的人羡慕至极。

[编辑] 痛失荷西

荷西遗像三毛婚后七年,那一次,陈爸爸和陈妈妈远道飞来欧洲探望外子,因为地域的文化差异,荷西不懂得如何称呼中国的岳父母,依西方人习惯,他便要称呼其为陈先生陈太太,而对三毛来说,这可是不行的。一定要叫爸爸妈妈才可以,荷西紧张得不得了,言行拘谨,从始至终都还是未能将爸爸妈妈叫出口。而就在吃晚饭时,正在收拾碗筷的三毛忽听聊天中的荷西对她爸爸说:爹爹,你叫ECHO准许我买摩托车好不好?三毛赶紧躲进厨房,泪流满面!荷西肯这样叫她的爸爸,是缘于他对她多么深情的爱才可以做到的!!

可惜就在送别三毛父母的那一个夏天,三毛陪同双亲飞离岛上,而荷西也送他们到了机场,嘱三毛早点回来!可是,这便成了永决!!三毛终生的最爱就这样在几天后长眠……荷西潜水时出了意外。

时年荷西仅三十岁!

[编辑] 生无可恋

三毛几天没吃没喝接连地晕倒过去……当时陈母端来一碗汤哀求女儿喝下去,而心痛至极的三毛看也不看一眼,她执意陪荷西一起走……后来,平鑫涛的夫人也陪在三毛的身边,一直一直不停地劝慰,直到三毛肯答应她:绝不自杀。

没有荷西便没有了可爱的三毛,那些日子,三毛忙着替荷西订做墓碑,又每天都买大把的鲜花去墓地看她的爱人,陪他说话,直至天黑仍不肯离开……

或许上天赋予三毛太多的爱,除了她的荷西,对其它的人也都亲近随和,不管他是乞丐或是流浪汉,都是她的朋友。世间每一件事物在她眼中都是善良美丽的化身,一株野草,一枚落叶,一朵浮云,一滴水珠……都是有生命力的,都是有语言的,都是可以与她进行心灵交流的。

[编辑] 回归台湾

三毛老师一九八一年三毛决定结束海外十四年的流浪,回到台湾定居。年底,三毛接受《联合报》赞助她与摄影师米夏到中南美洲旅行半年,游走十多个国家,回国后写成《千山万水走遍》,此时,许多读者都想一睹作家三毛的风采,盛情难却,三毛开始环岛演讲,展现她的语言魅力,透过演讲,三毛拥有的偶像光环与日俱增,并重回文化大学任教,教授「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学生们都爱三毛。

[编辑] 关于写作

如果不是我的丈夫荷西给我自由,给我爱和信心,那么一本书都写不出来。

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

“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就是这样直白。

[编辑] 三毛与王洛宾

--------------------------------------------------------------------------------

[编辑] 忘年之交

王洛宾三毛与王洛宾之间的感情,始于她对“西部歌王”的倾慕。三毛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王洛宾的西部情歌。1990年,三毛到新疆旅行,单独拜访了王洛宾,她为王洛宾的人生和艺术才华倾倒,她满心对王洛宾怀着敬仰和爱慕。三毛觉得自己的心和这位老人连在了一起,这两位忘年之交在一起度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日子。

[编辑] 寄给死者的恋歌

等待

等待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且莫对我责怪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王洛宾把这首歌题名为《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洛宾在永远等待。等待着有一天,飞过海峡,去三毛的坟前献一束丁香,唱一曲《等待》……

[编辑] 三毛死亡之谜

三毛一生“流浪”过54个国家。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三毛的死讯,香港80馀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三毛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三毛崇敬爱情。1973年,三毛与西班牙美男子荷西在撒哈拉结婚,1979年荷西在北非潜水时丧生,三毛哭得死去活来,从此生活在对荷西的思念中。

[编辑] 怀疑四起

三毛热爱祖国。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

三毛对大陆文化名人张乐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1989年,三毛到上海与画家张乐平相见,认画家为“爸爸”。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对我影响可大了。许多年以后,当我在异国他乡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取笔名用了‘三毛’这个名字。”

三毛写过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歌在台湾被禁唱了十几年,因为当局认为歌词中“远方”指的就是中国大陆。1990年12月,三毛编剧的**《滚滚红尘》参加台湾金马奖角逐,夺取8项大奖,却没有三毛的最佳原着编剧奖。《滚滚红尘》引起台湾某些当权者的愤怒:“刻意歌颂中共、肆意攻击政府、丑化国军……”有人认为,三毛有可能因此成为政治牺牲品。

书中把对三毛死因的各种猜测,比如绝症无望说、孤单寂寞说、为情所困说、江郎才尽说及自杀情结说等,都一一予以驳斥。书中还引用了10位着名人士对三毛的谈论,认为三毛死得怪异、突然,她没有理由自裁。把三毛的死解释成自杀是对她的不公平,甚至是对她人格的污辱。

[编辑] 落叶归根

文/俭子

据《羊城晚报》报道,台湾作家三毛终于魂归故里。这位才女的数百件遗物,从台湾运抵浙江舟山,永远“定居”在自己的祖居。

据悉,三毛自幼从父亲处得知自己的故乡是舟山后,“寻根与回乡”便成为她一生难割难舍的情结。如今,斯人已逝,数百件遗物带着她的灵魂与夙意,回到了故乡。这些遗物除15篇手稿、几幅画作外,还包括她浪迹天涯的旅行袋和旅游鞋,钟爱的手镯、彩石、鼓铃、陶罐等,以及其丈夫荷西赠送的非洲骆驼头骨。目前,三毛在舟山市定海区小沙镇的祖居已修缮一新,5间正房被辟为三毛陈列室。

摘自中国文化报

[编辑] 大家眼里的三毛

经典的三毛服装和经典的三毛笑容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三毛父亲陈嗣庆

■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三毛母亲缪进兰

■三毛曾说过很羡慕我和秦汉恩爱,也想找一个关心自己、可以谈心的及工作上的伴侣,可惜未能找到理想对象。对于死去的丈夫,她仍然十分怀念。她太不注意保护自己……我曾经劝她不要太过任性,就算自己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也要为父母保养身体。——演员林青霞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份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作家贾平凹

■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银幕、荧幕上的奇女子频频出现也是一个例子。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作家梁羽生

■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印象欠佳。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如果三毛是个美人,也许她可以有不断的风流馀韵传世,因为这算是美人的特权。但三毛显然不是,所以,她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她真人不胜负荷的——作家李敖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作家司马中原

■有很多人批评三毛,认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作梦,我不以为然。基本上,文学创作是一个人性灵升华的最高表现,她既能升华出这样的情感,就表示她有这样的层次,这比起很多作家,我觉得她在灵性上要高出很多。——演员胡茵梦

■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

乔治桑:田间的一缕阳光

在法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如莫伯桑,莫里哀,巴尔扎克,小仲马,但如果说起田园小说,则应首推女作家乔治桑。

乔治桑用她细腻的笔为我们描绘了法国农村的田园风光。在她的故事里,看不见硝烟弥漫的战场,听不到喧嚣迷乱的都市莺歌,更触不着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两面三刀。她笔下的世界,永远都是诗一般的风景下,恬静与闲适滋润出的男男女女在上帝慈爱的目光下相互爱惜的生活,努力勤劳的工作,可能在生活中会遇见一点点的小麻烦,但在大家阳光般的心怀下,这点不快也如盛夏日头下的一点冰屑,迅速融解了。同她的好朋友巴尔扎克不同,她主张在文学作品中塑造自己理想化的人物,表达善良高尚的情操。她认为:“艺术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研究,而是对理想真实的追求。①”而她的作品正像她所期待的那样,成为了一部部理想和信念的写照。

在其诸多作品中,《田园三部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明朗的色调,成为她最具特色的代表。而在其中的细腻优美的诗样情调,也为法国文坛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乔治桑借助山水田园悠闲的背景下,交代了她对人生的种种理想

《魔沼》:内心的自我认知

在她的第一部作品《魔沼》中,她借助一段极为简单的爱情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热尔曼的妻子过逝后,岳父让他再娶,并为他提了亲。但热尔曼由于机缘巧合与临家女孩玛丽困与一片沼泽中,通过接触他发现玛丽的真诚善良,美丽大方,是他的真心所属,最终他放弃了富有的**而与玛丽共结良缘。

故事虽然平凡,但乔治桑的高明与独特之处在于,她并没有让任何巨大的阻力出现在这对恋人之间,无论是门第,财富,年龄,还是外界的压力,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如果说真的要阻挡他们爱情的,恐怕只有他们内心自己在挣扎。而这种挣扎本身的动机则是来缘于对自己是否能给对方带来幸福的一种质疑。于是一部可能成为阶级斗争或是奇巧曲折的书,变成了一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生活故事,伴着田间悠悠白云,碧水青山,让人回味无穷。

这也注入了乔治桑自己的爱情理念:真正的爱情是没有权贵,地位,年龄之分的,而能让爱情迟疑彷徨的只有人的内心,内心的纯净和真诚决定了爱情的坚固与长久,而这种纯净和真诚则是一个人善良与宽容的体现。

小说中的魔沼,其实只是一个隐喻,即给恋爱双方一个可以交流和考验的契机,这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巧合。就仿佛现实生活中男男女女的邂逅,这就是上帝赐给他们的一个个魔沼,既可以抓住,也可以放弃,一念之差就改变了人的一生;但如果是怀着真挚而虔诚的态度面对爱情,面对生活,怎样的魔沼都会带来幸福的结局。

同时,乔治桑在《魔沼》流露了一种淡淡的反叛情结,如故意让男主角以一种奇妙的心态排斥岳父安排给他的女人,隐隐的也透露出一种她对现实的不满。

但总之,《魔沼》还是一个很简单透明的故事,就象王维的诗,清淡宜人,含蓄隽永。

《弃儿弗朗索瓦》:命运的自我选择

比起第一部《魔沼》的简单,《弃儿弗朗索瓦》显得有些奇特,甚至带了点传奇的色彩,但仍然继承了第一部明朗清澈的特点,让人读后津齿留香。故事讲述了**马德莱娜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善待比她小九岁的弃儿弗朗索瓦,但遭到别人甚至丈夫的误会。弗朗索瓦为了马德莱娜的名誉远走他乡,通过努力取得了名声和地位。当他回到故乡时,发现马德莱娜的丈夫已去世,只留下债务,他帮助马德莱娜解除困境,并发现已深深爱上她,最终两人冲破阻力喜结良缘。

同第一部的环境纯洁化一样,乔治桑依然在故事中为男女主角设置了一方净土,但为了让人物性格更加复杂丰满,他在人物身上注入了更多的矛盾体。在这一部中,有两个矛盾体始终与主角命运紧紧相连。一是弗朗索瓦对玛德莱娜深深的爱(我们姑且不理会这种感情的性质)和担心这种爱对玛的困扰之间的矛盾;另一个则是玛德莱娜对弗朗索瓦关爱之切与担心丈夫会因此不快之间的矛盾。整个故事在两组矛盾的带动下慢慢的前进,并且我们的主角也在矛盾下痛苦的煎熬。

2008-5-10 21:18 回复 乔治桑 0位粉丝 2楼

面对矛盾,两个主角选择了不同的态度,玛德莱娜选择了让丈夫快慰而让弗朗索瓦离去,而弗朗索瓦则选择了让玛德莱娜快慰决定离去。看似不同的选择下其实隐藏的都是相似的动机——就是牺牲自己让别人幸福。这种牺牲略带着基督徒的特有的救赎,作为同一时代也是虔诚的基督徒的乔治桑自然也把这种浓厚的宗教理念注入到她的理想之中。

但乔治桑心中的理想是与幸福相连的,于是数年之后,她所操纵的男女主人公又走到了一起,她除去了玛德莱娜的的丈夫这个最大的阻力,让男女主人公面对一个更加纯净的环境重新做一个选择。在这一次的选择下,没有任何外界的压力,完全是人物对内心的一种挑战和探索。弗朗索瓦终于正视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玛德莱娜,而玛德莱娜也接受了他。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体不复存在,故事也便得以告一段落。

在这一次的选择中,乔治桑把人的内心放在主要位置,她认为理想的爱情是应该勇于面对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情感才是婚姻的基础。

同第一部淡淡的反叛情结相比,乔治桑在《弃儿弗朗索瓦》中流露出浓厚的反叛个性。这种反叛体现在对当时传统伦理的两个质疑。第一个质疑是弗朗索瓦所爱的人是一个有夫之妇,而且年龄比他大九岁,这在当时社会无疑是不可接受的;第二个质疑是玛德莱娜与弗朗索瓦之间的感情是由母子之情转化而来的,这在当时更是伤风败俗的。然而乔治桑用轻描淡写的方法将这两个冲突淡化,甚至忽视,用玛德莱娜的丈夫的死解决了第一个冲突,至于第二个冲突,似乎全村的人都开放而坦然的接受了这个现实。

可以说在这里乔治桑再一次表现了她理想化的世界的准则,纯洁,真诚,以宽容的态度面对一切。只要两个人是相爱的,而且是真诚相爱的,他们就是可以被接受的。

或许说,从心理学和论理学角度挖掘《弃儿弗朗索瓦》能诠释出作者内心更多的东西,但乔治桑本人也不愿理会这些吧。正如她表现的那样:“这一组组牧歌式的爱情,完全摆脱了金钱,地位,年龄,容貌等世俗,物质的考虑,体现了一种高度净化的精神境界。②”仅仅就是如此吧。

《小法岱特》:人性的自我净化

如果把第一部第二部的风格比作王维的诗的话,那幺第三部《小法岱特》就象孟浩然的诗,依然是秀丽的田园风光,却蓦然多了份惆怅的情调。作者的笔下,依然是平静祥和的村庄,双胞胎西尔维内与朗德什在众人的关爱下成长,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成长的过程中,两人分别被亲情和爱情所困扰,最终得到了解脱。

在这部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与明快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双生子西尔维内与朗德什实际是人的两个侧面,西尔维内代表了懦弱,而朗德什代表了坚强。

尽管他们都是善良的,但西尔维内由于懦弱因此对弟弟朗德什有了极强的独占欲,就仿佛人类自身软弱的地方会依赖于自身强大的一面,西尔维内总想由弟弟陪着他,和他在一起,实际上也是在变相的掩饰自己。而朗德什则始终对他的弟弟是妥协的,他总是为了自己的弟弟放弃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权利。这和我们人类自身对缺点的妥协是多幺的相似呀。于是两个人谁也离不开谁,但在一起时又常常痛苦。就仿佛人类自身的矛盾体,我们厌恶缺点,却无法摆脱;渴望优点,却无法时时体现出来。

直到小法岱特的出现,西尔维内与朗德什才有所解脱。小法岱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但她身上拥有一种别人没有的东西——面对现实。她冷静的分析了西尔维内与朗德什的关系,指出了西尔维内性格中的不足;这些是原来谁也不愿意说出来的。在处理和朗德什的感情上,她也表现的异常冷静,她象是一盏明灯,把双生子迷茫的十字路口照亮,告诉他们前进的方向。在生活中,她就好象人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一个个双重身份的人格变的成熟,变的完善。

在故事的最后,西尔维内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也深深爱上了小法岱特(有点象《钟无艳》的一句台词:“我最爱的男人,爱上了我最爱的女人,我怎幺办,只有离开。”:P),这似乎也预示着人们的缺点终将离开,因为它们会被生活中的善良所感化。

在这一部作品中,乔治桑收掉了反叛的衣襟,选择了人性的一种回归,这种回归是她对理想认识的一种更高境界——既除了追求纯粹,认知自我外,更多的时候还要学会舍弃。只有这样,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才能被扩大,美好的理想也才有可能实现。

理想是一种梦,美好而不真实;理想是一捧星光,眩目而无法抓住。乔治桑自己也承认,她的理想与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她笔下的优美,仅仅是她笔下的生命。田园未必永如诗画,田园之中也有追逐,泪水,人性的泯灭。乔治桑也曾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而情场失意,无论是和肖邦还是谬赛;乔治桑也曾因革命的失败而气馁,怨艾。但无论如何,她都没有放弃理想,她始终微笑着用仁爱面对一切,就象她笔下的人物一般,善良,宽厚。

我们承认巴尔扎克的伟大,乔治桑也承认,但她同时认为对现实深刻的分析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巴尔扎克就够了,而她只要告诉人们一个美好的憧憬,这本身不也是一种同样伟大的事业吗?

或许,在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一天,那时的人们的心真的变的像天一样蔚蓝清澈,田间的一户农家院落内,一个女孩捧着一本小说走过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坪和被扫得一尘不落的庭院,对着她的正在做针线活的母亲说:“妈妈,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作家写过我们的生活。”一阵风吹过,片片胭红的蝶衣飘落在院子里的樱花树下,阳光下划出点点香痕,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味道,和着远处汲水的风车,淡淡的云,一切都是美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353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