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中“同红色农民谈话”记述了斯诺去甘肃边境和前线时的所见所闻。
文章一开始叙述了作者陪年轻的***员胡金魁与农民谈话的经历:一开始大家对红军有些抱怨, 比如粮食征收太多等, 但一旦跟白军相比, 农民们又纷纷记起了红军的好来, 包括红军是免税的, 买东西也给钱, 这些都是白军做不到的。
接下来, 斯诺记述了很多关于苏区工业的内容, 包括苏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 下如何发展工业,包括手工业、油井等等。
最后,文章描写了普通工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包 括篮球赛、免费医疗、社会保险、读书写字、唱歌等等,并将其与中国其他地方的工人生活 做了对比。最后总结为一句话: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 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
扩展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参考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又称《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
目录内容: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去西安的慢车
三.汉代青铜
四.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一.遭白匪追逐
二.造反者
三.贺龙二三事
四.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的基本政策
三.论抗日战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员的由来一.童年
二.在长沙的日子
三.革命的前奏
四.国民革命时期
五.苏维埃运动
六.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一.第五次围剿
二.举国大迁移
三.大渡河英雄
四.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死亡和捐税
三.苏维埃社会
四.货币解剖
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苏区工业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一.“真正的”红军
二.彭德怀印象
三.为什么当红军
四.游击战术
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一.再谈马
二.“红小鬼”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一.路上的邂逅
二.保安的生活
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
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一.兵变前奏
二.总司令被逮
三.蒋、张和***
四.“针锋相对”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红星照耀中国》剧情讲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青年记者斯诺通过在中国十三年间的工作、采访及亲身经历,以独特的视角审视1928~1941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变革、机遇和巧合的故事,而宋庆龄同志则多次帮助斯诺深入到革命的前线,了解中国***长征和抗战的真实信息。
1928年的中国,数十万人因“共党”、“通共”的罪名被屠杀。美国青年埃德加斯诺旅行来到中国。为了生活,斯诺当了一名记者,被授意为当权者撰写歌功颂德的文章。但斯诺不肯违背良知,他对中国现实的如实报道为他赢得了一些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友谊,也使他成为当权者的眼中钉,并因此历尽磨难。
在和革命者的接触中,斯诺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产生了采访红军的念头。终于在宋庆龄等人的帮助下,斯诺成为第一位到达苏区、采访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西方记者,并撰写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
1941年,由于揭露蒋介石在皖南事变中的倒行逆施,斯诺被驱逐返回美国。60年代,斯诺因麦卡锡主义被迫移居瑞士。1971年,斯诺作为中美两国之间的信使再次来到中国,受到毛泽东等国家***的接见。中美建交前夕,斯诺去世。
扩展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又称《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
章节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1.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2.去西安的慢车
3.汉代青铜
4.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1.遭白匪追逐
2.造反者
3.贺龙二三事
4.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1.苏维埃掌权人物
2.***的基本政策
3.论抗日战争
4.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5.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员的由来
1.童年
2.在长沙的日子
3.革命的前奏
4.国民革命时期
5.苏维埃运动
6.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1.第五次围剿
2.举国大迁移
3.大渡河英雄
4.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1.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2.死亡和捐税
3.苏维埃社会
4.货币解剖
5.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1.同红色农民谈话
2.苏区工业
3.“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1.“真正的”红军
2.彭德怀印象
3.为什么当红军
4.游击战术
5.红军战士的生活
6.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1.红色窑工徐海东
2.中国的阶级战争
3.四大马
4.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1.再谈马
2.“红小鬼”
3.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4.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1.路上的邂逅
2.保安的生活
3.俄国的影响
4.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5.那个外国智囊
6.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1.兵变前奏
2.总司令被逮
3.蒋、张和***
4.“针锋相对”
5.《友谊地久天长》?
6.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参考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和红军主要***的采访;
3、中国***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以下目录来自本书1979年北京三联书店版:
中文重译本序(胡愈之)
一九三八年中译本作者序(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1979年三联书店版
《红星照耀中国》1979年三联书店版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去西安的慢车
三.汉代青铜
四.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遭白匪追逐
二.造反者
三.贺龙二三事
四.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的基本政策
三.论抗日战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员的由来
一.童年
二.在长沙的日子
三.革命的前奏
四.国民革命时期
五.苏维埃运动
六.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一.第五次围剿
二.举国大迁移
三.大渡河英雄
四.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死亡和捐税
三.苏维埃社会
四.货币解剖
五.人生五十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苏区工业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真正的”红军
二.彭德怀印象
三.为什么当红军
四.游击战术
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一.再谈马
二.“红小鬼”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
二.保安的生活
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
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兵变前奏
二.总司令被逮
三.蒋、张和***
四.“针锋相对”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位于中国版图中南部的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一项现代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长征。这一历时长达两年多的征途接近尾声时,迎来了一名外国记者。
这名当时30岁出头的记者,后来回到北平,写下了游历“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所访,轰动西方,也轰动了全民族抗战一触即发的中国。这名传奇的旅行者名叫埃德加·斯诺,美国堪萨斯城人,他用英文写下的新闻报道汇集成《红星照耀中国》。
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文字,70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
2014年是长征80周年,在中国各地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之际,人们只需打开电子书,用手指轻点,花不多的钱就可以下载《红星照耀中国》或者是它的中译本《西行漫记》。
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孙华说,其实已经无法统计“红星”在全球的出版发行总数了,仅中译本就有10多个版本。
但即使如此,在世界各地出版的“红星”都很难与在中国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内珍藏的那一本媲美。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扩展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
《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的***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参考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_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