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导语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下面就和 考 网一起来欣赏下有关于杜甫的优秀诗词,欢迎阅读!
杜甫的优秀诗词篇一
杜甫——《北征》
年代:唐作者:杜甫——《北征》内容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杜甫——《羌村三首》
年代:唐作者:杜甫——《羌村三首》内容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年代:唐作者: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内容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杜甫——《春宿左省》
年代:唐作者:杜甫——《春宿左省》内容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赏析: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
杜甫——《曲江二首》
年代:唐作者:杜甫——《曲江二首》内容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杜甫——《曲江对酒》
年代:唐作者:杜甫——《曲江对酒》内容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年代:唐作者: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内容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日暮》
年代:唐作者:杜甫——《日暮》内容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赏析: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杜甫——《赠卫八处士》
年代:唐作者:杜甫——《赠卫八处士》内容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杜甫——《洗兵马》
年代:唐作者:杜甫——《洗兵马》内容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蒲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杜甫——《新安吏》
年代:唐作者:杜甫——《新安吏》内容: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杜甫——《石壕吏》
年代:唐作者:杜甫——《石壕吏》内容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杜甫的优秀诗词篇二
杜甫——《画鹰》
年代:唐作者:杜甫——《画鹰》内容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赏析: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年代:唐作者: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内容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年代:唐作者: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内容: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杜甫——《兵车行》
年代:唐作者:杜甫——《兵车行》内容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杜甫——《饮中八仙歌》
年代:唐作者:杜甫——《饮中八仙歌》内容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杜甫——《春日忆李白》
年代:唐作者:杜甫——《春日忆李白》内容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赏析: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年代:唐作者: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内容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杜甫——《丽人行》
年代:唐作者:杜甫——《丽人行》内容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为匌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杜甫——《贫交行》
年代:唐作者:杜甫——《贫交行》内容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赏析:此诗约作于天宝中作者献赋后。
杜甫——《醉时歌》
年代:唐作者:杜甫——《醉时歌》内容: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轲,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
年代:唐作者: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内容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年代:唐作者: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内容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杜甫——《月夜》
年代:唐作者:杜甫——《月夜》内容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赏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
杜甫——《悲陈陶》
年代:唐作者:杜甫——《悲陈陶》内容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杜甫的优秀诗词篇三
杜甫——《对雪》
年代:唐作者:杜甫——《对雪》内容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赏析: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
杜甫——《春望》
年代:唐作者:杜甫——《春望》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杜甫——《哀江头》
年代:唐作者:杜甫——《哀江头》内容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杜甫——《潼关吏》
年代:唐作者:杜甫——《潼关吏》内容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杜甫——《新婚别》
年代:唐作者:杜甫——《新婚别》内容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杜甫——《垂老别》
年代:唐作者:杜甫——《垂老别》内容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杜甫——《无家别》
年代:唐作者:杜甫——《无家别》内容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佳人》
年代:唐作者:杜甫——《佳人》内容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杜甫——《梦李白二首》
年代:唐作者:杜甫——《梦李白二首》内容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杜甫——《秦州杂诗》(其七)
年代:唐作者:杜甫——《秦州杂诗》(其七)内容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杜甫——《天末怀李白》
年代:唐作者:杜甫——《天末怀李白》内容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赏析: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杜甫——《月夜忆舍弟》
年代:唐作者:杜甫——《月夜忆舍弟》内容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赏析: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
年代: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内容男儿生兏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我爱古诗词说起古诗词,我与他可有着很深的渊源。记得童年时代,妈妈就开始逼着我读古诗,背古诗。那时,我就像只失去自由的小鸟,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其他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嬉戏时,我只能可怜巴巴地趴在窗台上,眼里羡慕地看着他们,嘴里却机械地背诵着一首首古诗。转眼间,我上了小学。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了一次古诗朗诵会,老师说,谁会背的古诗多就给谁一份“惊喜大礼包”。我看了看周围,只有少数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我思索了一会儿,心想:“小时候,妈妈不是让我背了不少古诗词吗?那就来试试吧!”于是,我怯怯地举了手。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站了起来,一连背了《望天门山》、《山行》等好几首古诗。果不其然,我一举夺下了“小诗王”的头衔,赢得了那份“惊喜大礼包”。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钦佩的目光,还热烈地为我鼓掌。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背古诗还能给我带来这么多荣誉。从那时起,我便渐渐地爱上了古诗。现在我背古诗还能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从中我还明白了不少道理。如《游子吟》这首诗让我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告诉我们要做个有出息的人,将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李白、杜甫、孟郊、李商隐等几位“忘年交诗人”,他们教会了我怎么做人,怎么交朋友。其中,“诗仙”李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了,他诗中的豪迈充分体现了他性格上的豪爽直言,相传李白“斗酒诗千篇”更是妙不可言。古诗给了我很多快乐,咜就像我的老师、朋友一样,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将来,我会坚持背古诗,让古诗成为我的终身伴侣。
在本文中,我将以李白的七言古诗为主兼带与杜甫的七言古诗作比较,探讨
一下他们诗歌的一些重要区别和特征
那么,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
裴斐先生在《李白十论》一书中说:“李杜创作的最根本区别,简单讲来,
乃在于对待主客观的不同态度,用王国维的话说,李白属于‘主观诗人’,杜甫
属于‘客观诗人’,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是叙事诗,他的抒情诗也带有客
观色彩;李白擅长自我抒情,绝大部分是抒情诗,他的叙事诗也带有抒情色彩
杜甫诗的社会内容是通过一幅真实的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直接呈现的因而容易
被人认识,李白诗歌形象主要是诗人自己,而不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因而他的社
会内容不容易被人认识”
我很赞同这些观点,不过需要进一步阐发什么是“主观诗人”呢李杜诗
歌创作对待主客观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我先引几段古代诗论家的评论
《唐末诗醇》称赞李白的七古诗:“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
风,破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诚可谓怪伟奇绝者矣!”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皮日休《刘枣强碑文》说:“言出于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
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
吴乔《围炉诗话》:“太白胸怀,有高出六合之气,诗则寄兴为主,非促然
诗人之作也”
元稹《与元九书》:“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首”
赵翼《瓯北诗话》评李白:“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又说:“才
气豪迈,全力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饰者争长”
我国古代诗歌注重直觉体味,以上这些论述都是从整体上把握李诗特征的
仔细品味,我觉得他们仍然是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上说的从主观方面,强调李
诗的“神”、“气”、“奇”等主体性特征;从客观方面强调杜诗的“风雅比兴”
(社会内容)从主客观关系方面,强调李诗的主观统摄客观的气势和力量,以
至达到主客统一,构成物我不分的高超境界
一、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李杜创作的基本差异
作为“主观诗人”,李白诗歌创作的首要特征就是的他的主体性原则很多
研究者喜欢用“感情强烈奔放”、“主观色彩浓厚说明李诗的主观性特征我以
为仅仅这样说还是不够的杜甫也有很多感情强烈、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的诗篇
萧涤非先生说:“他固然有大悲、大怒的时候,但也不是没有大喜的时候为了
更好更充分地表达出这些感情,在这种时候,他通常就使用七古这一诗体比如
《哀江头》、《哀王孙》、《悲陈陶》、《悲青板》、《同谷县作歌七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的写亡国之痛,有的写身世之苦,都是‘长歌可以
当哭的’”(《杜甫研究》修订本,第12页)李白创作的主体性原则表现在:
他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和提升主体的作用,以至达到对客体(描写对象)
的驾驭、征服的程度我们举他的《蜀道难》来说明理解这首诗应该紧紧抓住
诗人形象这个主体,仅仅把本诗理解为描写奇丽的山川景象,或者在诗歌的寓意
上过多猜测都会影响对本诗精神的把握我们看到,诗人反复咏叹“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其用意正在于处处暗示诗人形象的存在这首诗出现的一系列动
词,如“嗟”、“扪”、“抚”、“坐”、“问”、“见”、“听”等都表明诗
人置身其中(尽管是在想象中)诗人面对险峰绝壁,时而惊叹,时而赞赏,毫
无惧怕心理他是用整个身心去拥抱这自然景观的,越是赞叹高山大川奇绝,越
是显示诗人形象的高大,显示诗人的气魄和意志诗人把奇山深山、飞流急湍、
古往今来、神话传说全部统摄起来任意驱遣自然景物已不再是描绘刻划的对象,
而是诗人意志和情感的化身和再现,客体(描写对象)已被主体(诗人)消融于
自身正是在这样的主体征服客体的过程中,诗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读者的情绪
也激昂起来,获得极高的美感享受
李白诗歌的整个特征决定了诗人抒情和描写的一些重要特点他不是将描绘
对象当作一个整体看待,而是把它打碎,加以咀嚼,再用感情的线索把它串通起
来;他抒情的方式是尽情倾泻、恣意挥洒,不受诗歌结构形式的牢笼有的研究
者认为李白诗歌表现出“跳跃式”的结构式的特点,这仍是一种表面的看法我
们再看《梁甫吟》,诗写李白受挫后的愤懑和对理想的期待如果说《蜀道难》
还有一个奇险山川作为抒情表象的凭借物,那么,这篇《梁甫吟》已经没有完整
的客观的事物作为依附体了它通篇用典,古往今来,上天入地,尽情驰骋,任
思想感情的发展,时而奇幻惝恍、深不可测;时而风和日丽,春意盎然;时而险
象环生、浊浪翻滚这一切都在诗人这个主体的包举之内沈德潜说:“后半拉
杂使事,而不见其迹”沈德潜是从诗的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实这个“迹”还是
有的,这就是诗人思想感情发展的“痕迹”
李白诗歌的这个特征是和杜甫大异其趣的探索一下杜诗处理主客观关系,
我们发现,诗人在描写方式上是把对象当作一个整体作深入细致的刻划;在抒情
方式上是把个人情感渗透于描写对象之中,即所谓“寓主观于客观”赵翼在
《殴北诗话》中说他:“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少陵必说到十分,甚
至十二分”试以《丽人行》说明诗作于天宝十二载春,讽刺杨家兄妹骄纵荒
*的生活,借以反映君王的昏聩和朝廷的腐败这首诗刻划细致入微、态度严肃
认真、叙事有条不紊,甚至对丽人的体态意态和服饰肴馔等细节的描摹都历历可
见,明显体现出客观性的特点诗人正是在这样的一本正经的描述中达到讽刺的
目的正如浦起龙所说:“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
声声慨叹”我们再看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和李白的《蜀道难》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出现了诗人的形象但杜甫的这首诗,尽管感情很强
烈,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很鲜明,但在描写上依然层次分明他从风吹茅屋写起,
接着写茅屋“洒江郊”、“挂林梢”、“沉塘坳”;从群童的盗草到诗人无可奈
何的情状;从夜色的降临到自己一家人雨夜之中的窘状,由此推而广之,最后发
出“大庇寒士”的感慨诗的脉络十分清楚,描述对象也是完整的呈现的,诗人
的抒情是通过真实生活画面的描绘体现的,这和李白那种大气包举、咳吐自然、
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性特征判然有别
二、征服现实和关注现实--李杜创作精神的差异
程千帆先生说:“他(指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
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这种以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意接受,
反过来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乃是后代人民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气的一股强大
的精神力量这也许就是李白的独特性,和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悲悯的心情注
视、关心和反映祖国、人民的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相成的”(《唐
诗鉴赏辞典序言》)
程先生指出了李杜创作精神的主要差异杜甫直面人生,忧国忧民;李白也
不满现实,他虽然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意接受,反过来却想征服它那么,
李白是如何征服现实的呢直接反抗现实社会制度对诗人来说是实际的,他只能
采取在精神上征服现实的态度,通过梦境、幻境、倘佯山水甚至醉酒生活,超尘
脱俗,追求精神的自由解放,这是李白诗歌特多这方面题材的重要原因他自称:
“常时论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赠南平太守之遇》)他一生热爱山
水,常常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余尝学道穷冥荃,梦中往往游仙山”(《下
途归石门旧居》)“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觉时枕席非碧山,侧身
西望阻秦关”(《鸣皋歌送岑微军》)最有代表性的还是他的《梦游天姥吟留
别》,这首诗对梦境和仙境的描摹都很细致(李白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反而不那么
细致)诗先写天姥山的气势,以为各种瑰丽奇险境界的出现作铺垫,在梦境和
仙境中,诗人是自由的和快适的,你看他飘然飞渡镜湖,在湖月的映照中来到剡
溪,穿上自己仰慕的诗人谢眺的木屐,在渌水荡漾声和猿啼声中登上青云梯(在
李白诗中,猿啼往往和诗人的喜悦心情联系在一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
过万重山”可证)诗人爬到山的半壁时,眼前出现的一轮海日,耳中听到的是
天鸡的鸣叫,来到山上,置身幽深的山路,面前是一片烂漫的山花,诗人应接不
暇,倚石暂作休憩忽然,各种神灵异物纷纷出现,打破了仙境的宁静,整个
仙界热闹起来,虎、熊、龙都起来了,迎接它们的是个“訇然中开”的洞天福地,
“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群仙列队前来,
在日月和金台、银台的映照中,光彩夺目,异彩纷呈正在兴高采烈的时候,诗
人猛然醒来,幻境全然消失,只感到冰凉的枕席的存在,他不禁长叹一声:“世
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如流水”梦境仙境不可得,只有“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去到那山水中寻找适意的生活了然而在山水中就能摆脱现
实的“牢笼”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诗人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遂发出“安
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慨的长叹
有的研究者认为,这首诗的主观意图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
消极意味的思想其实李白的本意应该是,能够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的
最大乐趣,古往今来的一切其它事物(包括功名利禄)又算得了什么不过象那
东逝的流水毫不足惜诗人越是把梦境仙境描绘得十分惬意,越是显示出现实生
活的不惬意当这种仙境和梦境迅速向下回落时,那巨大的落差产生的强大的精
神能量,强烈地感染着和刺激着读者的思想情绪,使读者在理想和现实的反差中,
认真思索其中蕴涵的深刻的社会问题,这正是李白诗歌的力量源泉所在,也是李
白的独特之处这和杜甫诗歌直接呈现社会现实,深入揭示社会问题的方式是殊
途同归的
杜甫的创作,目光始终注视着社会现实他关心国事、同情人民,无论是叙
事纪行的,还是抒发情怀的,大都伤时忧国,缘事而发,有着丰富的社会的政治
的内容、浓郁的时代气息通过一部杜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朝由胜转衰的
历史轨迹、种种表现和历史原因,诚如浦起龙所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
而三朝(玄宗、肃宗、代宗)之事寄焉者也”(《读杜心解》)杜诗有史诗的
美称,决不是偶然的
杜甫这种关注现实的精神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现象作典型概括和深入细致的刻
划来完成的,和李白那种超脱现实又反过来征服现实的态度是相反相成的徐而
庵说:“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说唐诗》)说得就是这种
差异我们试读他的《兵车行》,这首诗写边战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诗一
开始就勾勒出车马喧嚣、行人急走匆匆、亲人哭喊送别的悲惨场面,接着通过对
话揭示出征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家破人亡的深哀剧痛诗人的感情是强烈
的,对于人民生活的关注是深切的,然而个人抒情却不是放纵的,而是通过场面
的描摹流露出来诗人悲惨哀悯的感情高度浓缩在他所塑造的典型形象之中并且
始终没有离开这一形象,诗人的情感在形象包蕴中不断回荡撞击,我以为这是形
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原因李白创作则表现出主体性特征,诗人驰骋造化,
大气包举、壮浪纵恣、感情喷薄而出,表现出豪放不羁的气势,在这种主体性征
服客体的过程中,诗人也曾达到主客统一、物我不分的自由状态,这时诗人的精
神解放了,表现出一种“逍遥人外,蝉脱尘埃”的高超境界,这是否可以说是形
成李白诗歌豪放飘逸风格的基本原因呢
三、实现人生自由和实现理想政治--李杜创作追求理想的差异
李白与杜甫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都表现出对理想政治的执着追求李白一
生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
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杜甫也不止一次地说过:“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相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
思捐躯”(《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死为星辰终
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可叹》)但是我们看到,在理想政治的实现途径
上和理想层次的追求上,李白和杜甫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李白自视很高,他常
以大鹏自喻,“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他不屑走
一般士子所走的科举做官的道路,而是要一跃而为宰相,实现政治理想后又功成
不居,“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
这种思想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入世”和“出世”这一对矛盾在李白身上的
反映其实,李白在追求政治理想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人生追求--这就是对自
由理想的追求“入世”也好,“出世”也好,都被李白当作实现自我和实现自
由的方式,“入世”--肯定自我价值,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能;“出世”--摆
脱对“自我”的束缚,达到自由适意的人生理想,“入世”和“出世”都统一在
对自由追求的大目标下,实现自我和追求自由在他身上是一致的,这就是李白的
独特之处
李白的这个独特性还不屑在他对某些历史人物的推崇上在李白诗歌中经常
出现鲁仲连、谢安、诸葛亮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这些人物不但表现出杰出
的政治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表现出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负,不屈于人而
要人屈于己的风采,表现出贪恋功名利禄的高尚品质,这是李白所特别心向往之
的
李白与杜甫对从政失败的态度也是颇有差异的杜甫入仕的道路非常艰难,
他三次科举考试都失败了,转而把目光投向皇帝,因进献《三大礼赋》得到皇帝
赏识,才获得一个小官,却始终没有得到展示政治才能的机会杜甫从政失败后,
更加执着追求理想政治,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目光更加深邃锐利,感情更加沉郁
悲怆,写下了大量反映现实和关心人民疾苦的诗篇,艰难反而玉成了他,使他成
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李白从政失败后,转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获得
精神的解放在这种精神生活的游历过程中,诗人不断升华感情、净化心灵,强
化自然和仙境的美好,以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求得精神对现实的
征服他的诗篇反映的社会内容虽然没有杜诗多而深刻,但李白诗歌给予人的精
神影响却是超越时代,深广久远的有的研究者没有注意到李白诗歌的这特点,
却用拔高李诗社会内容的方式,以争得李白和杜甫的平起平坐这种研究方式本
身就没有超出扬杜抑李的藩篱“扬杜抑李”论者正是从这方面来立论的《屠
纬真文集》说:“或谓杜万景皆实,李万景皆虚,乃右实而左虚,遂谓李杜优劣
在虚实间”赵次公《杜甫草堂记》竟至说:“白之诗在风月草木之间,神仙虚
无之说,亦何补于教化哉!”倒是王琦很有眼光:“一以国为忧,一以自适为乐,
又事理之各殊者;奈何效比而同之,而以为优劣耶”(《李太白文集跋》)
那么,李白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基础在哪里呢
我们知道,李白是受到庄子思想深刻影响的诗人龚自珍说:“庄骚实二,
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屈原具有远大的政治抱
负,积极用世;庄子主张自然无为,追求超脱现实的自由心境,这两者本是一对
矛盾,李白却很好地统一于一身庄子强调以道观物:“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以物观之,自贵而贱”庄子据此主张,在与“道”合一的境界中,大小夭寿,
无所轩轾他认为要通过“坐忘”才能达到这样的自由境界这种自由是不受任
何限制的,也就是他所谓“恶乎待哉”的逍遥
李白的自由思想可谓和庄子思想一脉相承试读他的《日出入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之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枉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有的研究者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李白的唯物主义思想,表现了李白尊重客观
规律的观点我觉得,本诗表现出李白对宇宙之无限与人生之有限的哲学思考
现代西方哲学家大都主张自由是对于具有必然性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态度、心境和
境界,也就是对人生现实要有一种宽广旷达的自由胸襟和胸怀,海德格尔甚至认
为,这种胸怀要在对死的领悟中才能达到可以说李白是达到这种境界的诗人: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在这种状态中,个人和宇宙、人与天合二
为一,自身成为宇宙的化身,人不在受任何外在的东西限制,在这种体验中也根
本不存在什么外在的东西了
小时候,常常听大人们谈起李白和杜甫,说他们是诗写得最好的两个人从此幼小的心灵中就对他们留下绝对的信任和崇拜觉得他们是那么神秘,那么伟大终于我也仰着小小的头,扬起嫩嫩的嗓音,像一波山草在飘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整日与山花野草结伴的我,蓦地闯进这诗的国度,觉得眼前事物样样新奇,件件可爱我如饥似渴地啃着这些诗句,逐渐地也慢慢有所领悟我的小心眼里似乎更喜欢李白,他的每一句诗都像一片片滚着露珠的青草儿——多明丽,多轻快!而杜甫则没有那么多神奇,他只是个苍老憔悴的“瘦老头”,心中似乎只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悲叹我长大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悄悄冒出新芽,虽还嫩生生的,但终于敢大胆步入成年人的内心深处,敢于评论他们了人们都说,李白傲慢非凡,轻蔑权贵,对黑暗政治强烈愤慨果真如此在李白的《与韩荆州书》中,他不也对韩荆州歌功颂德吗难道仅因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给其贴上“轻蔑权贵”的标签我的偶像似乎动摇了但细细琢磨,我又逐渐开窍了李白终于从我孩提时的“神”还原成现在的“人”——有着普通人历历可寻的心迹李白自小怀抱济世之志,虽因有旷世之才所凝聚而成的狂放不羁的豪气,但为早酬壮志,不得以周旋于权贵间但如果置身于可施展抱负的环境,他那种不愿匍匐于人下的狂气便喷薄而出,以至惨遭谗毁,永离长安一场狂风暴雨,仕途无望李白愤慨而又似乎豁达地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言,其中虽有对权贵高力士之流的切齿之恨,而更多的则是对一生最大抱负横遭摧折后的无可奈何他整日沉湎于怀遇的伤感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而对安史之乱前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缺乏了解以至反映二者的诗篇极少高傲的态度,永远不能体察人民疾苦,以至于诗中只有山水如何优美,而缺少人民的热爱和追捧!然而,杜甫这个一度被我蒙上灰色的诗人,却以他伟大光明的照射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杜甫生活维艰,“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他甚至还遭受小儿子饿死的奇惨变故
http://baikebaiducom/view/2211html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杜甫年谱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丁巳玄宗开元五,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戊午玄宗开元六,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0庚申玄宗开元八,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725乙丑玄宗开元一三,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丙寅玄宗开元一四,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0庚午玄宗开元一八,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辛未玄宗开元一九,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壬申玄宗开元二0,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癸酉玄宗开元二一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甲戌玄宗开元二二,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乙亥玄宗开元二三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开元二四,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丁丑玄宗开元二五,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戊寅玄宗开元二六,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己卯玄宗开元二七,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0庚辰玄宗开元二八,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辛巳玄宗开元二九,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宝五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宝六,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戊子玄宗天宝七,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0庚寅玄宗天宝九,杜甫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0,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杜甫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王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759己亥肃宗干元二,史思明称燕王。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763癸卯代宗广德一(宝应二)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五十二岁。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广德二,杜甫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闰十月,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丙午代宗大历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历二,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768戊申代宗大历三闰六月,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岁晏,至岳州。
769己酉代宗大历四,杜甫五十八岁。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阳)。夏,畏热,复回潭州。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终岁在潭州。
770庚戌代宗大历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岁。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聂令驰书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溯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冬,竟以寓卒于潭岳间,旅殡岳阳。
国学宝典中杜甫的介绍
[又名:杜工部,诗圣]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哺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诗全集
卷二百一十六
卷216_1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卷216_2 「送高三十五书记」杜甫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卷216_3 「赠李白」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卷216_4 「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杜甫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卷216_5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卷216_6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杜甫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卷216_7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杜甫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卷216_8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
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卷216_9 「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杜甫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咸阳客舍一事无,
相与博塞为欢娱。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杜甫与李白的交往故事
在我的想象中,李白一生浪迹天涯,漂泊不定,似乎始终都在不停地四处漫游。然而,在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讲到李白在开封有个牵系着他后半生的家。 故事发生在大唐天宝三年,李白、杜甫、高适三大诗人相聚开封,同登吹台饮酒赋诗。有一天,他们正在吹台开怀畅饮,忽听窗外传来如梦如幻的琴声。三人疑是师旷再生,不禁心生感慨。似醉非醉之间,李白即兴赋诗,挥笔在粉墙上写下了那首千古名作《梁园吟》。三位诗人走后,一位年轻貌美的白衣女子带着丫环来到这里。她云髻高耸,裙裾飘飘,站在壁前反复吟诵那气势磅礴的诗篇,如醉如痴,连僧人进房都未能觉察。僧人看到粉白的墙壁被涂得黑乎乎一片,心生怨气,举布欲擦,却被这位姑娘拦住。经过一番交涉,她取出千两银子,买下此壁,保住了墙上的诗句。不久,李白听说此事,深受感动,便托杜甫和高适作媒,娶这位宗氏才女为妻。
宗氏就是李白的第四位夫人。
这个“千金买壁”的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但宗氏才女却确有此人。据郭沫若考证,李白“在梁园也有家,往来于此,累十年之久。”宗氏的祖父名叫宗楚客,在唐高宗时曾做过宰相,后因依附韦后,被唐玄宗所杀。李白和宗氏结婚后仍四处漫游,也常回家看看。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他才带着宗氏与她的弟弟宗昂逃到江南避难,结束了“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的生活。
我们已无法确切知道,诗人在十年间曾多少次回到这里、每次在
家里住多久,但即便他是一叶任意漂荡的孤舟,想必在疲惫的时候也
会停靠到自己的港湾。家是思念的方向,是梦中的牵挂,是诗人漂泊
孤旅中洒到床前的那缕月光。有了这个家,李白落拓失意的后半生,
便有了一份无可替代的心灵慰籍。
二
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
陇
西或山东,
青莲乡或碎叶城
/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关于李白的身世,
历来争论颇多。按较为普遍的说法,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其先祖于隋
朝未年被流放到西域。李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五岁左右随父亲迁
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有感于“铁杵磨成针”而发奋好学,
“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还热衷于剑术和纵横术,青年时代就游遍了蜀
中名胜。
26岁那年,李白仗剑走出巴山蜀水,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在湖北安陆,他与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先后生下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此后8年,他对出仕为官满怀自信,四处求仙访道,结交各方人士,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后来,他又举家迁往山东济宁,仍然奔走于各地,向官员锐身自荐,苦苦寻求出仕的时机。不久,妻子许氏病故,李白又与一刘姓女子结婚,并迁居安徽南陵。但这次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二人分手后,李白与一山东女子再次结婚,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颇黎。
天宝元年秋天,唐玄宗接受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举荐,征召李白入京。此时,李白已经42岁了,正住在安徽南陵一个小山村里。接到消息,他欣喜若狂,连忙烹鸡置酒,高歌取醉,还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可谓意气扬扬,踌躇满志。他原以为,此去定可以酬其为帝王师、画经纶策的的夙愿,不料,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梦想,他得到的翰林供奉不过是皇帝为附庸风雅而设的一个闲职。
当时的唐玄宗在位已三十年,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久疏朝政。这使李白感到万分失望,他不能忍受“以俳优蓄之”的待遇,不甘心扮演一个跟在帝王、贵妃身后赋诗纪盛、歌咏升平的角色,时常借酒浇愁,亦醉亦狂。即使这样,他还是遭到了权贵的谗毁与排挤。“君王
虽爱蛾眉好,无奈后宫妒杀人”,在朝仅一年零八个月之后,李白便怀着失望与悲愤走出了长安。
三
走出长安,李白向东漫游,一路凄凄惶惶、无限迷茫。被召进宫的恩宠已恍若隔世,才济天下的宏图大愿也随京阙城楼渐渐远逝,今后的人生道路该如何走呢?疲惫与失落中,他让流浪的长靴踏进了洛阳的街巷。于是,杜甫走进了他的视野。
此时,李白44岁,杜甫刚满33岁。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官
宦世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父亲杜闲为奉天县令。杜甫自幼受到正统的儒家文化熏陶,七岁能写诗,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们交游酬唱。24岁时,他到洛阳参加科考,却未能及第。从此,他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过着“放荡齐
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
也许前世有个约定,让李白与杜甫终于在洛阳邂逅。他们意气相投,一见如故,几番把酒长谈之后,相约汴州同游。
他们或许并不知道,就在他们惺惺相惜、商定前往开封之际,同样落拓失意的高适,正流浪在开封街头。
高适自幼学书学剑,雄心勃勃,非常自负。与李白一样,他也不屑于走科考入仕的常道,而寄希望于经人举荐得到天子的赏识,一鸣惊人。20岁时,他曾西游长安,首探仕路,结果无功而返。此后十年间,他居住在开封一带耕田读书,等待时机。后来,又北游燕赵,试图走从戎入幕而登仕途的道路,仍然失败而归。“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良苦。”两次求仕失败,使高适贫困潦倒,但凄草荒田掩不住他过人的才气,他那雄健奔放的诗句早已让他的名字远播四方。
李白来了。杜甫来了。于是,三位诗人携手登临高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酣饮豪歌,慷慨怀古,在猎猎秋风中揭开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幕。
据说,文坛三杰吹台相会之际,都曾写下传世诗篇。高适的《古大梁行》古朴豪迈,杜甫的《遣怀》沉郁苍凉,李白的《梁园吟》则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正是这首《梁园吟》,让宗氏才叹为折服、如醉如痴,引出了一段流传千年的佳话。
四
吹台相传为春秋时期乐师师旷所筑。汉孝文帝时期,深受宠爱的皇子刘武被封到开封为梁孝王。梁孝王在吹台四周兴建亭台楼阁,遍植奇花异草,常在此饮酒作赋,因而得名“梁园”。
到了唐代,梁园的富丽堂皇早已湮灭,但开封作为全国的水运中心却日渐繁华。也许是为开封迷人的风光所吸引,怀才不遇的三大诗人来到这里,有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心灵对话。
这次欢聚深深刻进了杜甫的心灵,他一生都在苦恋着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动则写诗感叹,深情吟唱。直到晚年,他在诗中还这样写道:“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挥手告别吹台,高适东游江苏,杜甫西行长安,李白则继续四处浪游。一年之后,李白和杜甫虽然在山东又见过短暂的一面,但分手以后各自飘零,动如参商,再也无缘相见。
笃于情谊的杜甫对李白无日不忘,写下了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赠李白、忆李白、怀李白、梦李白、寄李白,杜甫写及李白的诗竟有十余首之多,而且几乎每首都是呕心沥血、情真意切的名作。“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社会秋水多。”……千载之下读这些一往情深的诗句,仍然令人情动衷肠。文人历来相轻,尤其是在年龄相近的男人。萍水相逢的男人可以产生深厚的友谊,但象杜甫这样在梦中呼喊着李白的名字、醒来后情人般为梦中男人写诗的,似乎绝无仅有。
在李白的诗中,写及杜甫,也有“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何时石门路,重有开?”等表达友情的诗句,但远没有杜甫的诗深切感人。这可能与二人当时的名气有关:李白已名震天下,而杜甫在世时诗名不显。不过,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性格使然,因为李白不是一
个儿女情长的人。
五
李白狂傲不羁,超脱豁达。他一生都在流浪,一生都在结交朋友,却从没有哪个人能让他长久地放在心上。年轻时,他认识了比他大岁的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表达出在他诗中极少见到的钦佩之情;应诏到长安后,李白与贺知章交好,同为“酒中八仙”,贺称李为“谪仙人”;有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对李白十分崇拜,追顺随他来到开封,随后又到山东、到江浙,千里迢迢苦追不舍,一直追到扬州才追上,李白大为感动,引为知己,还将诗稿相托付。然而,对这些朋友,李白也和对杜甫一样,相聚时酒酣意浓,分手后极少牵
挂。
对朋友如此,他对妻子也显得无情无义。李白长年游荡在外,在他的诗中却几乎找不到思念妻子的作品。“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在仅有的几首写及妻子的诗中,也都是这样无情无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对李白来说,家在哪里似乎并不重要,无非是漂泊中的一个驿站。他一生真正情有独钟、念念
不忘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出仕为官。
李白浪迹天涯,目的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寻找机会,希望能够
得到朝廷的任用。即使在从政失败、走出长安以后,他仍然时刻渴望
着重登龙门,再摄魏阙。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正在江南漫游。唐玄宗之子永王璘在江陵起兵,征李白为幕佐。诗人以为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满怀热忱地从戎入幕,却糊里糊涂地卷入了皇权斗争。为时不足三个月,永王兵败被杀,李白被流放夜郎。经受15个月颠簸流离的流放,遇朝廷大赦,他才得以到回到江西南昌与夫人重聚。政治上两遭惨败,他并甘心也未死心。61岁这年,听到李光弼出兵东南的消息,他按捺不住心潮的狂涌,前去投军,不幸半路病倒,次年在贫困潦倒中死去,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李白不适合于官场,他情绪冲动,耽于幻想,天真幼稚,放荡不羁,这种气质和性格,决定了他的仕途蹉跌和悲剧命运。他那激情浪漫的诗魂只属于山水,妻子的温柔缠绵留不住他,家庭的幸福温馨留不住他,朋友眷恋相恤更留不住他。他忘记故乡在哪里,家园在何处,走了一生的迷途。
好在他还有诗,还有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