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第1张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什么表达我的真诚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用什么表达我对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双银戒指。

出处:魏晋繁钦的《定情诗》。

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写爱情的欢悦和失恋的痛苦,运用铺彩摛文的手法来刻画女主人公丰富的感情活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追忆初识的光景;然后是回忆热恋时的情景;最后是抒写被弃的景况。

人物介绍

繁钦(?-218年),字休伯,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曾与避乱荆州,与杜袭、赵俨通财同计,合为一家。曹操迎接汉献帝,并迁都许昌。赵俨对繁钦说:“镇东将军曹操,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我知道未来的去处了。”于是繁钦就同杜袭、赵俨等人一起举家北还。后来,繁钦担任丞相曹操主簿,以善写诗、赋、文章知名于世。

1 关于古代信物交换的诗句

关于古代信物交换的诗句 1 中国古代信物寓意

一、古代女子的定情信物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 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魏晋南北朝以前的情诗,处处都可见到不加掩饰的真挚与炽烈,这首三国诗人繁钦的《定情诗》也是如此,诗里一对恋人用各种信物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每一信物都被赋予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如果说在古代,男子还有接触外界世界的自由,那么,对那些大多数禁锢在家的女性来说,信物几乎代表了她们的身心伴着所爱的人神游外界,让所爱之人随身携带的信物就起到了使情人睹物思人的作用。

《定情诗》中提到的信物有一些已经远离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一些直到现在还在相爱的人之间传递。 1、缠臂金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

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子的食物,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的句子更让人联想到一个戴着缠臂金的女子于浓睡未醒中,带出几许醉意的妩媚,由此也可见臂钏为古代女性容色增辉的效果。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别》中写道: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

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在理学禁锢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于冲破藩篱,热烈追求个人幸福的女子,这首诗表达了她与恋人分别后肝肠欲断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渐消瘦,憔悴,以至于缠臂金都松脱了。

可惜她到底没有见到她思念的人,因为她爱的人最终选择了逃避,朱淑真只好写下“待封一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后抑郁而终。

2、戒指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

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这场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

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

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

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段写韦皋凭借少翁招魂之术与玉箫的魂魄相会的情节,让现代的人们体会了一个古代痴心女子对薄情人负约的责备。

相会以后,临去时玉箫对韦皋说:“丈夫薄情,令人生死隔矣!” 生死隔矣,只缘丈夫对感情承诺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带着微笑说出来的,这样的微笑却带着何等的沉痛。千载之后,这段文字还让我们读来感慨万千,而古代女子依人为活的命运注定玉箫只能如此。

当相思空掷了,还是如此难舍难弃的眷恋,望穿秋水地想念,一枚戒指误了她这一世,她又一往无悔地戴着它到了来世。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

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3、耳环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用耳饰打扮自己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

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 古人赠别的信物是什么

相思豆相思红豆芳名远播,得益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王维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

李龟年因安史之乱流落江南,王维将此诗赠与他,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后来,人们用红豆色艳如血,质坚如钻的特质去诠释坚贞不渝的爱情。

于是,红豆便成了爱情的象征、相思的载体。“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相思忆”的爱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的沉重;“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的长久。

红豆,隐蕴着爱的纯真与深切,承载着人们遥远的相忆思。梳子细数常见的爱情信物,最具浪漫意义的莫过于木梳。

除了带给头皮保健,使头发健康美丽的实用功效之外,梳子代表相思,代表很想念很挂念对方;梳子还寓意把心结打开,让烦恼一扫而过;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她(他)白头偕老的意思,每天用爱人送的梳子梳理头发,代表着双方的亲密关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使木梳成为重要随身物品,有了七夕传说以后,木梳逐渐成为必须赠送的爱情信物,千百年来,传承不断。玉佩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

《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

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

是古人最常用的信物这一。荷包香囊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

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成泥做土香如故,却为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手镯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3 古代兄弟之间用什么信物定情

还是有的,而且多种多样。

1,某一特定场所,比如刘关张在桃园,桃园就是信物。

2,歃血为盟,相互喝对方的血,血为信物。

3,交换身上佩戴之物,如玉佩、玩石、扇子、印章等。这些都是信物

4,割掉一点头发或衣服以示信物

5,在关帝面前磕头,关帝为见证和信物,也包括其他神明

6,也有喝酒或吃饭的场合结义。饭局就是信物

7,晚上结义,拜月亮,月亮为信物

8,个人心爱之物:比如书画、宝剑、琴等

4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有哪些

(1)相思豆 相思红豆芳名远播,得益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烩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王维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

李龟年因安史之乱流落江南,王维将此诗赠与他,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后来,人们用红豆色艳如血,质坚如钻的特质去诠释坚贞不渝的爱情。

于是,红豆便成了爱情的象征、相思的载体。 翻开古诗词,关于相思红豆的描述还有许多。

“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相思忆”的爱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的沉重;“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的长久。红豆,隐蕴着爱的纯真与深切,承载着人们遥远的相忆相思。

(2)梳子 细数常见的爱情信物,最具浪漫意义的莫过于木梳。除了带给头皮保健,使头发健康美丽的实用功效之外,梳子代表相思,代表很想念很挂念对方;梳子还寓意把心结打开,让烦恼一扫而过;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她(他)白头偕老的意思,每天用爱人送的梳子梳理头发,代表着双方的亲密关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使木梳成为重要随身物品,有了七夕传说以后,木梳逐渐成为必须赠送的爱情信物,千百年来,传承不断。

(3)玉佩 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 (4)荷包香囊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5)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

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

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6)同心结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 (7)戒指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

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太平广记》里说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忧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8)簪 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9)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

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5 古代的九大信物你最喜欢哪一个

1、古书有云“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我想你一定熟悉这样的场景: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双手无措,便绞帕于手。

2、“结发同心,以梳为礼”送梳子寓意着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

3、“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戒指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爱人为自己戴上戒指,承诺白首不相离。

4、用什么可以表达我真挚的情谊?唯有我的耳环了。

5、香囊往往由女性亲手精心绣、缝而成,若女子愿意把香囊给某个男人,便是很明显的表达自己的爱意了。

6、“腕摇金钏响,步摇玉环鸣。”古典的玉镯承载着大多女子的睹物思情与山盟海誓。在现代,大多女人也是对玉镯有一种执着的。

7、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在古代,玉被赋予了很多美好的象征,所以自然,古人喜欢用玉作为定情之物。

8、“结发与君知,相要以终老。”一般男子送女子发簪,想必一定是非常喜爱对方,送发簪寓意欲与之结发。古代有个词语,“结发夫妻”,所以送发簪也寓意男子对爱情的忠贞不二,只要女子做原配的决心。

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又被称为相思豆。

(1)拂除尘埃。

汉 班固 《东都赋》:“雨师泛洒,风伯清尘。”

(2)车后扬起的尘埃。亦用作对尊贵者的敬称。清,敬词。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犯属车之清尘。” 颜师古 注:“尘,谓行而起尘也。言清者,尊贵之意也。”

三国 魏 繁钦 《定情》诗:“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南唐 陈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诗:“常思 剑浦 别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王闿运 《丁文诚诔》:“侍清尘於 华阳 ,忝邦政之必闻。”

(3)清轻的尘埃。

晋 左思 《魏都赋》:“增搆峩峩,清尘彯彯。”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忽思格猛兽,苑囿腾清尘。”

清 曹寅 《五月十一日夜集西堂限韵》之四:“清尘隐高树,万瓦光鳞鳞。”

(4)比喻清静无为的境界;清高的遗风;高尚的品质。

《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姜亮夫 校注:“清尘,《章句》训徽美。 寅 按即指上之虚静、恬愉、无为自得之境界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苕苕历千载,遥遥播清尘。”

《梁书·任昉传》:“想 惠 庄 之清尘,庶 羊 左 之徽烈。”

《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 尧 舜 不能荣其素朴, 桀 纣 无以污其清尘。”

唐 杜牧 《西江怀古》诗:“ 范蠡 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1 中国古代信物寓意

一、古代女子的定情信物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 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魏晋南北朝以前的情诗,处处都可见到不加掩饰的真挚与炽烈,这首三国诗人繁钦的《定情诗》也是如此,诗里一对恋人用各种信物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每一信物都被赋予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如果说在古代,男子还有接触外界世界的自由,那么,对那些大多数禁锢在家的女性来说,信物几乎代表了她们的身心伴着所爱的人神游外界,让所爱之人随身携带的信物就起到了使情人睹物思人的作用。

《定情诗》中提到的信物有一些已经远离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一些直到现在还在相爱的人之间传递。 1、缠臂金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

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子的食物,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的句子更让人联想到一个戴着缠臂金的女子于浓睡未醒中,带出几许醉意的妩媚,由此也可见臂钏为古代女性容色增辉的效果。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别》中写道: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

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在理学禁锢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于冲破藩篱,热烈追求个人幸福的女子,这首诗表达了她与恋人分别后肝肠欲断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渐消瘦,憔悴,以至于缠臂金都松脱了。

可惜她到底没有见到她思念的人,因为她爱的人最终选择了逃避,朱淑真只好写下“待封一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后抑郁而终。

2、戒指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

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这场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

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

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

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段写韦皋凭借少翁招魂之术与玉箫的魂魄相会的情节,让现代的人们体会了一个古代痴心女子对薄情人负约的责备。

相会以后,临去时玉箫对韦皋说:“丈夫薄情,令人生死隔矣!” 生死隔矣,只缘丈夫对感情承诺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带着微笑说出来的,这样的微笑却带着何等的沉痛。千载之后,这段文字还让我们读来感慨万千,而古代女子依人为活的命运注定玉箫只能如此。

当相思空掷了,还是如此难舍难弃的眷恋,望穿秋水地想念,一枚戒指误了她这一世,她又一往无悔地戴着它到了来世。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

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3、耳环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用耳饰打扮自己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

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 古人赠别的信物是什么

相思豆相思红豆芳名远播,得益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王维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

李龟年因安史之乱流落江南,王维将此诗赠与他,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后来,人们用红豆色艳如血,质坚如钻的特质去诠释坚贞不渝的爱情。

于是,红豆便成了爱情的象征、相思的载体。“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相思忆”的爱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的沉重;“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的长久。

红豆,隐蕴着爱的纯真与深切,承载着人们遥远的相忆思。梳子细数常见的爱情信物,最具浪漫意义的莫过于木梳。

除了带给头皮保健,使头发健康美丽的实用功效之外,梳子代表相思,代表很想念很挂念对方;梳子还寓意把心结打开,让烦恼一扫而过;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她(他)白头偕老的意思,每天用爱人送的梳子梳理头发,代表着双方的亲密关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使木梳成为重要随身物品,有了七夕传说以后,木梳逐渐成为必须赠送的爱情信物,千百年来,传承不断。玉佩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

《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

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

是古人最常用的信物这一。荷包香囊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

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成泥做土香如故,却为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手镯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3 古代兄弟之间用什么信物定情

还是有的,而且多种多样。

1,某一特定场所,比如刘关张在桃园,桃园就是信物。

2,歃血为盟,相互喝对方的血,血为信物。

3,交换身上佩戴之物,如玉佩、玩石、扇子、印章等。这些都是信物

4,割掉一点头发或衣服以示信物

5,在关帝面前磕头,关帝为见证和信物,也包括其他神明

6,也有喝酒或吃饭的场合结义。饭局就是信物

7,晚上结义,拜月亮,月亮为信物

8,个人心爱之物:比如书画、宝剑、琴等

4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有哪些

(1)相思豆 相思红豆芳名远播,得益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烩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王维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

李龟年因安史之乱流落江南,王维将此诗赠与他,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后来,人们用红豆色艳如血,质坚如钻的特质去诠释坚贞不渝的爱情。

于是,红豆便成了爱情的象征、相思的载体。 翻开古诗词,关于相思红豆的描述还有许多。

“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相思忆”的爱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的沉重;“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的长久。红豆,隐蕴着爱的纯真与深切,承载着人们遥远的相忆相思。

(2)梳子 细数常见的爱情信物,最具浪漫意义的莫过于木梳。除了带给头皮保健,使头发健康美丽的实用功效之外,梳子代表相思,代表很想念很挂念对方;梳子还寓意把心结打开,让烦恼一扫而过;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她(他)白头偕老的意思,每天用爱人送的梳子梳理头发,代表着双方的亲密关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使木梳成为重要随身物品,有了七夕传说以后,木梳逐渐成为必须赠送的爱情信物,千百年来,传承不断。

(3)玉佩 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 (4)荷包香囊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5)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

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

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6)同心结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 (7)戒指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

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太平广记》里说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忧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8)簪 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9)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

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5 古代的九大信物你最喜欢哪一个

1、古书有云“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我想你一定熟悉这样的场景: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双手无措,便绞帕于手。

2、“结发同心,以梳为礼”送梳子寓意着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

3、“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戒指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爱人为自己戴上戒指,承诺白首不相离。

4、用什么可以表达我真挚的情谊?唯有我的耳环了。

5、香囊往往由女性亲手精心绣、缝而成,若女子愿意把香囊给某个男人,便是很明显的表达自己的爱意了。

6、“腕摇金钏响,步摇玉环鸣。”古典的玉镯承载着大多女子的睹物思情与山盟海誓。在现代,大多女人也是对玉镯有一种执着的。

7、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在古代,玉被赋予了很多美好的象征,所以自然,古人喜欢用玉作为定情之物。

8、“结发与君知,相要以终老。”一般男子送女子发簪,想必一定是非常喜爱对方,送发簪寓意欲与之结发。古代有个词语,“结发夫妻”,所以送发簪也寓意男子对爱情的忠贞不二,只要女子做原配的决心。

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又被称为相思豆。

1 描写邂逅情景的古诗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注释:

情人不期而遇的喜悦。

蔓(音万):茂盛。漙(音团):形容露水多。

清扬:目以清明为美,扬亦明也。婉:美好。

邂逅(音谢后):不期而遇。

瀼(音瓤):形容露水多。

臧(音脏):好,善。

《诗经 唐风 绸缪》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绸缪束薪,①

三星在天。②

今夕何夕,

见此良人。③

子兮子兮,④

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⑤

三星在隅。⑥

今夕何夕,

见此邂逅。⑦

子兮子兮,

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⑧

三星在户。⑨

今夕何夕,

见此粲者。⑩

子兮子兮,

如此粲者何!

一把柴火扎得紧,

天上三星亮晶晶。

今夜究竟是哪夜?

见这好人真欢欣。

要问你啊要问你,

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

东南三星正闪烁。

今夜究竟是哪夜?

遇这良辰真快活。

要问你啊要问你,

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

天边三星照在门。

今夜究竟是哪夜?

见这美人真兴奋。

要问你啊要问你,

将这美人怎样疼?

注释贺婚者闹新房时唱的歌。

①绸缪(音仇谋):缠绕,捆束。犹缠绵也。 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

②三星:即参星,主要由三颗星组成。

③良人:丈夫,指新郎。朱熹《诗集传》:“良,夫称也。”

④子兮:你呀。

⑤刍(音除):喂牲口的青草。

⑥隅:指东南角。

⑦邂逅(音谢后):即解媾,解,悦也。原意男女和合爱悦,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

⑧楚:荆条。

⑨户:门。

⑩粲(音灿):漂亮的人,指新娘。

2 偶遇知音文言文翻译

译文:知音多么困难啊!音乐实在难以理解,懂得音乐的人又实在难遇到,碰到知音的人,千年只有一次吧!从古以来的“知音”,大多看轻同时代的人而怀念古代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每天在面前不信用,老远听见名声便想念”啊!从前韩非的《储说》方才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了,都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

后来知道同时相处了,结果韩非却被囚禁,而司马相如也遭轻贱待遇。这岂不是明白地看出了对同时的人看轻吗?至于班固和傅毅,文章不相上下,然而班固却嗤笑傅毅说:“下笔便没完没了,不能自己休止。”

及至陈思王曹植评论文人的才能,也极力贬低孔璋,丁廙请他修饰文辞,便感叹他的话说得好,刘脩喜好诋毁别人的文章,便把他比方为爱攻击人的田巴:从这些议论里,曹植的用意也可以看到了。所以魏文帝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这并不是空话。至于像楼护这种摇唇鼓舌的人,却荒谬地想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要咨询请教东方朔”。

于是桓谭这些人,都对楼护的谬论相视而笑。他本来没有地位,轻率的发言被人耻笑,何况是文人,难道可以乱说吗?所以观察得深切明白,却又看重古代而轻视现代,两位君主便是;文才确实鸿博懿美,但却只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的,班固和曹植便属于这一类;学识够不上谈论文章,却把伪谬当成是真实的,楼护便属于这一类。

刘歆看了扬雄的《太玄》后说:“我怕后人用它来盖酱瓮。”这难道是多余的感叹吗?。

3 形容一次偶遇相识,久别重逢的古诗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解:

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

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

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

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

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

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

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

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

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

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

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

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

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译文

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4 用文言文描述李白、杜甫、白居易在河边偶遇的场景点250字

癸丑之末,天时大寒,太白宴请子美于洞庭舫中,酒过数巡,太白微酣,乃乘兴谓子美曰:“知己相随,画舫宴饮,雪中畅谈,此情此景真乃吾辈人生之极乐妙境也。”

子美不解其意,太白复曰:“知己相随,故兴致持久不衰,必不致兴意阑珊而扫兴;画舫宴饮,舫随波起伏,飘飘然若登仙之感。遥想昔日吾辈寒窗潦倒之时,吞糠咽菜只求充饥,故立志优学取仕,永绝饥馁,复观席上,美馔珍馐足祭五脏,昔日夙愿已偿,此非足慰平生之喜事乎?欢心踊跃,自当以杯中玉液相配,方能相得益彰,更显锦上添花之妙。

况乎雪景之美,世人皆叹,独其寒重侵体为美中不足,然吾酒至半醉,身若碳汤,寒重之虑自消,当彻赏雪覆天地万物化银之绝色。美景入怀,观者莫不沉醉,如立醒梦之间,左右逢源。

诸般妙处皆于此时汇集,成就我与君之雅会,君当自思,不谓此人生之极乐妙境,又当谓之若何?”言罢,太白捻须而笑,目视子美,自得之意盛然。子美默然不语,垂头见樽中琼浆倒影,复仰头长叹,面色戚戚然。

太白曰:“何故发此悲音?”子美道:“因初心已丧之哀,发此悲音。”太白不解,便欲追问,却见子美起身,拂袖而去,命船工驾舫靠岸,李白追出,见子美负手望天,背影萧索,与己恍如隔世,诸多疑问竟皆哑然,自诩满腔之才情,此际尽无用矣。

二人无言,船渐靠岸。及至渡口,子美径直下船,更无丝毫留恋。

太白望其背影渐远,竟不知如何自处。忽见歧路行来一人,近看原是乐天,忙喜而迎之,邀其赴船,命小厮撤席重开。

席间,太白将先前事尽告乐天,求解。乐天略一沉吟,恍然明了,大笑道:“吾曾以为自先贤陶潜之后,我辈文人傲骨已失,德操尽丧,不谙文人道统竟在于斯得传焉!吾辈文人之楷模,子美当之无愧也!”太白疑云更甚,乐天曰:“君未明子美之初心谓何意!故而不解。

想吾辈十年寒窗,立志取仕,其志非为饱一人之口腹,乃为天下苍生求福祉也。然太白却借此宴,夸谈遂志。

却未曾想,此时既遂之志,还与当年之志同否?君一人得饱,天下皆忘也!及此,吾自愧不如子美,竟与君饮食至今,此羞当铭终生。也罢也罢,去也……”太白得闻此言,心念百转,亦幡然明悟,霎时汗水惊出如泉,酒意尽消。

思接往日,自省此时,羞愤难当,身如槁木,面如死灰,竟不知乐天早已如子美也似,命船靠岸施施然去之远矣。天下苍生何辜?俗世之人皆借其名号宏愿扬志以求功名,然功成名就之日,亦是天下苍生被忘诸脑后之时。

初心不再,文人之哀,古往今来,莫不相同,此伤难解,呜呼嗟叹……。

5 关于“邂逅”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邂逅”的诗句有: 1、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佚名《野有蔓草》 2、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佚名《绸缪》 3、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蔡琰《悲愤诗》 4、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繁钦《定情诗》 5、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7、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

——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8、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张衡《同声歌》 9、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10、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李清照《晓梦》 11、纷纷末术例从谀,邂逅淇南论有馀。

——王恽《送姬仲实隐士北还》 12、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韩愈《南山诗》 13、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鲍照《赠傅都曹别》 14、彩云冉冉巫山岫,还相逢邂逅绸缪。——李邦基《越调斗鹌鹑 寄别》 15、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杜甫《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68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