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欲为缘繁,非为缘复繁也(教育叙事95)2022-01-17

【162】欲为缘繁,非为缘复繁也(教育叙事95)2022-01-17,第1张

文/李现风

      前一段时间,在铜仁邂逅了一位年轻老师,人不仅长的漂亮,而且很有上进心,对教育生活也有一些看法。也不知是我们两个前世多少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素不相识的我们,却有机会坐在了一起,开启聊天的模式。我们两个开始天南地北的聊天,聊着聊着突然发现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喜欢聊教育生活、喜欢聊学习、喜欢聊读书、喜欢聊自己班级的孩子们……。

      我和田老师聊到了读书,聊到了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读书最短距离的学习方式,不用出家门想拜访哪一位名家和名师,自己都做得了主。

      “李老师,我也特别想读书,只是苦于自己坚持不下来。”田老师说。

       不知道是田老师被我说的心动了,还是田老师和以前的我一样呢?总之见到田老师总有那么一种亲近的感觉。在聊天的过程之中我也明显感觉到了田老师的内心有一种冲动的欲望。

     “以前的我也是这样的,自己明明知道读书很好,但就是坚持不下来。”我真诚地说。

     “那么李老师,你是怎么坚持下来呢?”田老师期待着我的回答。

      “人们常说一个人走得远,一群人走得快。我前几年一直在冥冥之中去寻找一个优秀的团队。”我继续耐心地说。

      “结果呢?”田老师继续问。

      “上天比较眷顾我,使我寻找到了优秀的团队,像河南杏坛网研社、张爱敏工作室、唐昌华工作室等等,这些优秀的团队里使我找到了自己心仪的朋友圈,使自己的教育境界得到提升,教育生活充实和逐渐地丰盈了起来。”我有点为有这样的成长圈儿自豪地说。

      “李老师,具体说一下你的成长。”田老师说。

      “河南杏坛网研社使我提升了教育的视野,可以跟一群有教育成长力、有教育情怀的老师们一路同行,张爱敏老师的工作室,使我写作和读书变成了常态化。”我意犹未尽地说。

      我从自己最原始的读书方式,聊到跟着网研社群的读书,再聊到和张爱敏工作室读书的方式;从以前自己的读书时间“年读”,到后来的“月读”以及去年的“周读”,再到现在“日读”;从自己对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肤浅认识,到现在自己对读书笔记和心得的深刻认识和体会。也就是在这一次的聊天中,我才意外地发现自己的读书历程实际上就是:“年读、”“月读、”“周读”以及现在的“日读”的过程,后来因此写了一篇“我的尴尬‘读书史’”的。

      虽然聊到自己的“读书史”比较尴尬,但现在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小的骄傲,自己可以每天读书而且还可以每天写“千字文”,已经坚持了一百多天了。我怎么感觉眼前的田老师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竟然聊的那么的投机和投缘。

       “李老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着组建一个读书团队呢?就在我们铜仁的小范围内。”田老师有点期望地说。

      “我看这个思路是可以的,平时我们读读书,偶然周末的时候我们可以小聚一下,畅谈一下我们的读书感受和体会。”我接着田老师的话语继续说。

     “和几个同频共振的人聚在一起,品一杯茶、读一本书,畅谈一下人生,想想这样的人生都如此美好,如此惬意。”我有点陶醉地继续说。

      “我们马上建群,回去再想读书群的名字。”田老师迫不及待地说。

     “我想问一下田老师,在你三十出头的这个年纪,家里的娃娃还小,你有时间读书吗?”我有点担心地问。

      “人只要想做什么,是一定有时间的。要是不想去做什么,没有时间的理由有千万种。”田老师的话语太让我感动了。

马上我们的读书群就建立了起来,随后又加了两位朋友,并且为读书群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书海拾贝读写群。为什么是读写群?而不是读书群呢?也就是给于大家一半鼓励、一半希望,希望读书仅仅是我们几个成长的一个开端,将来大家可以开启写作之路,自此我们开启了在铜仁地区我们的读书群。

      “人只要想做什么,是一定有时间的。要是不想去做什么,没有时间的理由有千万种。”田老师的这一句话一直在我心里回荡着。人生想要改变,真的需要鼓足勇气和用120%笃信自己能够成功。120%地相信是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告诉我们的秘笈,他为什么说要用120%来笃信自己呢?因为中途可能会有人泼凉水,即使浇灭了20%,我们还有100%的信心。真的像古人所说的那样:“欲为缘繁,非为缘复繁也。”想要做一件事情有千万种理由,不想做一件事情也有千万种理由。

争渡,争渡,向着美好教育深处

文/张爱敏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为人之师,不觉已有30载。驻足在2022之首,不觉想起南宋词人李清照的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种情愫流泻于指尖,跃然于纸上。

自走进教育这片“藕花深处”始,一直在努力“争渡”。回眸30年,确实“惊起一滩鸥鹭”:“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特级教师”等各种荣誉、奖项不期而遇。特别是2020年应邀成立“长垣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成为“张爱敏工作室”主持人,从组建工作室,招募人员,制订成长规划,以及工作室日常活动正常运转,已经历时一年半左右。

一路走来,一路艰辛,一路收获。这一年,我们研读了12本书,参与了暑期10个话题写作,开启了新年展望与寒假特刊,……每次回望,顿觉沉甸甸的幸福溢满心田。

目睹亲爱的小伙伴的日更之举,不仅顺利挑战365,还继续跋涉在挑战千日的路上,有的已经逾越千日。

为什么倡导让读写开启教师专业成长路?这又不得不提起朱永新教授倡导的“师生共读共写”。他说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五年,十年,把这一颗颗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闪烁着“火花”的智慧,就会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反之,如果不及时记录,就会成为过眼烟云,消逝不见了。

如今,浏览小伙伴们的日更文,不仅仅是量的积累,更有质的飞跃。成长永远是自己的事,当邂逅者被唤醒,被点燃,成长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意义与价值。同时,在写作输出的同时,进行阅读输入的补救。名师是写出来的,名师是读出来的。不读孔孟,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从教书匠到教育家?读写是每个人都可以走的路,关键在于谁坚持得久,谁做得用心,谁更执着,更有恒心。还是那句话“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期待你就是那为数不多中的一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坚守教育30载,无数个不眠之夜辗转反侧:我是班主任,学生才是班主人,我不想折腾,也不会浮躁,只想很安静地进行一些有意义、有价值、有指向性的探求。比如,教室就要是教室的模样,教师就要有教师的品质。一间教室,一个世界。教师的视界,学生的的世界。对话孩子,赋能自己,成为天底下最浪漫的班主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教育这条路,深远而悠长。有时,有一种掺杂着甜蜜和忧伤的情绪,也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感、失落感。唯有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无数个孤月晚灯里,跟随大师的足迹,聆听他们的教诲,享受着一个人的狂欢,与妩媚的精神、伟大的灵魂会晤;在无数次生命的课堂中畅游,不断地磨砺自己,锤炼自己,与学生享受着生命与生命的碰撞与欢聚;置身于无数次教研交流,真诚分享,虚心学习,诚心传道,平等对话。

 慢慢地,历经无数次周折,无数次磨练之后,我们越来越享受到“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的坚毅与执着,越来越在明察秋毫中享受生命境界的澄明与愉悦。静心读书,精致课堂,净化灵魂,争分夺秒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坚守着内心的信念、淡定与从容。乡村教师工作坊蓬勃向上,焕发勃勃生机;市名班主任工作室稳步推进,日趋常态。我沉浸在“灵魂地静思为内心带来地友好而温柔的喜悦中”。

蓦然回首,就是回味“千百度”地追寻。这条路,从“心想事成”到“水到渠成”,我们在“沉淀”中跋涉,在“坚持”中攀升。这条路,真的没有什么捷径而走,唯有表达豁然的畅快,留下一路自省的记忆。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感谢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正是因为有你的陪伴,我才会一次又一次鼓起勇气,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因此,我一直都告诫自己必须心怀感恩,感谢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感谢幕后的专家导师的关注与指导,感谢前辈同行的肯定与鼓励,感谢可爱的学生的理性与乖巧……正是因为有你们,我才能不断享受着当教师的幸福,享受着为人之师的骄傲!

越来越坚信:三尺讲台,既是耕耘,又是奉献;既是荣誉,又是责任。越来越体会到专业成长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了,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越来越体验到站稳讲台不仅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份坚守;越来越体悟到做好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追求,更是一份执着。

忆往昔,李清照为酒醉迷路而“争渡”。看今朝,我们怀着对教育教学热爱和执着,必将继续走在自我修炼路,向着有专业尊严且精神妩媚的好老师再次“争渡”:

聚志同道合之人,守一间温暖教室,做一段美好教育;研讨班级管理,品茗管理智慧,向着美好教育扬帆远航。

亲爱的小伙伴,新的一年,期盼与“一滩鸥鹭”翩翩起舞!

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在法制的蓝天下健康成长,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国家十分关 注我们的成长。这些年,党一直在加强对我们的法制教育。在法制的蓝天下我们从一群羽毛未丰满的小鸟,逐步成为一群正准备腾飞的雄鹰。

提起法律,就应该给人一种神秘,威严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正式因为由于这些规范存在,我们的权利得到了应有的保障,我们应该感谢法律带给我们一切。

其实法就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案例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段时间,某大学学生用硫酸泼熊的事件还历历在目,这种行为不仅被法律所禁止,而且跟伤害了熊和自己。前几年的五一节前,陕西一所高级中学的一个高三学生,因一件小事和班长发生矛盾,竟然对班长连看数刀致人而死,离高考仅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校被迫停课,这严重影响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在广东一线节目中报道过一个花季少女父母去世后,与叔叔和婶婶生活在一起,遭遇家庭暴力被打成重伤。群众报警后她的叔叔被捕了。这个少女认为是自己“害”了叔叔,认为没脸活下去而跳河自尽了,这完全是无知毁了自己的青春。掌握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千万不能轻视的!这一个真实的悲剧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真的让人感到心痛,感到惋惜。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相互对立的力量在起作用,正与邪,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人性的光辉与丑恶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每一个人。愿我们在法制的蓝天下健康成长,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才。

     

      不经意间,我们又站到了岁月更替的节点上。

      又是一年将过眼。蓦然回首,屐痕累累,串成了一条或明或暗过往的路,在记忆的深处蜿蜒。

      这一年,我看见了姜堰“大阅读”的魅力。一年里,省内外数十批教育同行慕名而来,探寻姜堰阅读的秘密,我们一次又一次向来者言说着基层学校校长老师们关于阅读的那些故事。如果与往年做个比较,我发现能够丰富姜堰阅读故事、讲述姜堰阅读故事的队伍更加宏大,讲述故事的地点也从本土走向了区域之外。4月,山东汶上、安徽安庆;暑期山东金乡、微山湖;10月,江苏常熟。每一次“去远方”的分享,都会让我们重新梳理关于阅读的那些主张。今天做教育,没有人不相信阅读的力量,我们只是比别人更信仰,更专注,更细节。不排除我们比别人说得好,但因为众多实践者做得好,才让我们说起来更有底气。

      这一年,我看见了新教育在姜堰蓬勃生长。4月,在北川实验工作会议上,姜堰用八分钟的演讲,发出了“五月的邀约”,于是在人间五月天,六百多名新教育同仁“相聚激情三水,共话幸福完整”。因为对姜堰的厚爱,朱永新先生继为城南孩子写下“童心最美”之后,于9月为励才学校题写了“建生态和谐的绿色家园,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看见了姜堰的新教育榜样教师们的拔节生长,张甸初中徐秀忠、溱潼小学李如芳站到了全国新教育十佳榜样教师、十佳卓越课堂的缤纷舞台。姜堰带着新教育的基因,植根“乐学”传统,生长属于自己新教育模样的主张,得到了新教育研究院的首肯。9月浙江东阳,10月辽宁法库,11月海陵实小,我们向外输出姜堰新教育的实践样态。

      这一年,我看到了梦想课程在姜堰大面积开启。与“真爱梦想”相伴以来,先后有36间梦想教室在三水大地的落户,更多的孩子触摸到了未来教室的样子,同时体验到了梦想课的“好玩儿”。6个梦想沙龙的建成,标志着梦想共同体在姜堰形成了更大的集群。袁小芬、夏礼霞、石俊等老师,深耕梦想课堂,捧回了梦想课堂赛课全国大奖;桥头小学田存吉走进了真爱梦想校长精英训练营。与真爱梦想牵手,我们还收获了很多的意外:“成基金”助力姜堰小足球强劲“射门”;邂逅“学习共同体”,试水学教翻转的“课堂革命”。在启东校长工作坊做姜堰经验分享时,我有些动情告诉外界:“真爱梦想”把我们带到了离教育梦想最近的地方。

      这一年,我看到了新父母学校在姜堰诞生。借助网上众筹,新父母学校用了一周时间,筹集到了近八万元开办经费,让我们看到民间蕴含着的朝向美好的力量。70多名教师义工、30多名新父母义工,台前幕后忙碌着,他们用众多的线上线下课程,把一所既无形又有形的学校办在了数千个家庭的心里。他们不拿一分钱,用一颗纯粹的心诠释了公益情怀。有人问,为什么叫“新父母”?我们回答:父母需要日日新,月月新,与孩子一同成长。姜堰新父母学校,正在承载着“新”父母的一份责任。

      这一年,我看到了教育管理创新的活力。弹性上放学服务套餐的推出,让姜堰课后服务品质一下子提升到了新高度,省教育厅简报专门推介,多家媒体追踪报道,东板桥校区拿到了全国表彰,区级机关创新项目评审问鼎第一。我们的国家课程创新实验、学生领导力项目实验、学习共同体研究等,聚集了一群相同尺码的人,一起摸着石头过河,向着课程改革的深水区漫溯。这也启示着我们,做任何事情“不创新,毋宁死”。

      这一年,我看到了姜堰学前教育的蓬勃生机。随着3所幼儿园晋级省优,我们的省优占比超过了90%。拿牌子固然重要,但我们更看重品质的提升。围绕绘本阅读、家校共育、游戏化课程三大主题工作,园长们也是蛮拼的,他们不断在各自的园地里演绎精彩。省学前教育年会现场,实幼、二幼用实力作证。男幼师成长共同体的缔结,成长路上有了依靠。“向美而行”,一场较高水准的幼儿教师才艺展示,向社会昭示:这个群体藏龙卧虎,不乏大爱。

        这一年,我看见了姜堰教育高考“三连冠”的传奇。高考“三连冠”,不要说别人不信,连我们自己也不会信,但奇迹就在姜堰发生了。是苍天眷顾,还是姜堰教育人自我执着?也许好孩子就是好种子,只要遇上适宜的土壤,他都会拔节生长。好种子相遇好土壤,终会有好收成。因为高考“三连冠”,我们赢得了外界羡慕的目光。

      倚靠着姜堰教育这棵伟岸的树,我们分享到了作为姜堰教育人的荣光,也看见了更加辽阔的远方。在远方的教育风景中,我看见了太多的能够滋养姜堰教育、丰盈个体生命的养分。忘不了深圳玉龙学校浓墨重彩的文化建构样态,忘不了辽宁法库强健初中教育细腰的大手笔,忘不了山东济宁对于大阅读的痴迷,忘不了安庆街头城市书房的雅致高贵,忘不了浙江东阳相恋新教育的激情,忘不了新疆克州教育人如同怪柳一样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守。这一切美好,都将定格在记忆在深处。

        这一年,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所看见的,才是你的世界。在你视域之外的,那是别人的世界。我很满足,2017年是我有生以来看见最多的一年,地域空间、心灵空间的不断拓展,不仅延展了属于我的这个世界的边界,而且斑斓了平凡生活的色彩。

        2017,我看见……

1、法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治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首先从稳定局势看,需要深入普法,进行法治教育。当前,我们全国各地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是稳定的,社会治安也是基本稳定的,这是主流,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2、当前的改革开放,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市场疲软,国营企业中“三角债”严重,职工收入不平衡等新问题,也是容易引起不稳定的因素。要保持全社会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就必须在坚定不移地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同时,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那么,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就显得十分迫切了。只有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律交给人民,使之成为广大公民的行为规范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有力武器。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必须与民主教育结合起来。我们要坚持与教育同行。

3、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年轻后代,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民主的训练和守法的教育,懂得和善于履行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内容之一。

4、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而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又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相结合。对学生,通过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和大学的法律常识课和宪法讲座、少先队和共青团的班级活动,以及课外、校外活动等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

我一直以为,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是一场以孩子为纽带而建立起的爱与信任的美好邂逅。这是一场以三年为期的约会——我们都盛装而来,都期待满满,都荷枪实弹,我们都决心心无旁骛,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我小的时候是没有这样的教育待遇的,因为我们当时还处于需求层次的最底层——温饱需求上。一个家庭中,大人们解决孩子们的温饱就已经耗尽全部精力了,对于更高层次的教育,他们能做到的最大限度就是允许你接受教育,彼时,大家对广义的教育并没有概念,并不知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分。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也单一且单纯——即使终年不见,但我有我的鞋拔子,你有你的柳枝条,咱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一起教育,互不打扰!

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开始异化,而且近些年来,这种关系似乎在朝着敌对化方向发展。

其中的始作俑者,自媒体绝对位列其中。

现在的自媒体已多到让人发指,而自媒体对大众的影响也大到让人震惊。似乎是随便从哪个犄角旮旯钻出一个人来,都可以轻易地注册一个账号,披上一身劣质西装,戴上一副金边眼镜,摇身一变,就是“业内人士”,张嘴就是“专业解读”,闭嘴就是“行业内幕”。不得不承认,他们很聪明:他们能准确把准社会的脉搏,成功揣度大众的心理,抓住当下热点、选取独特角度,拍着桌子喊着麦,把煽风点火之功底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也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现象在每行每业都有。但是,显然教育这块蛋糕最大、最甜,也最容易下咽。

于是,“教育行业的内幕”、“班主任的潜规则”、“老师上课不教,课外补习”、“教师节不送礼的孩子被排挤”……话题一个接一个,桩桩件件,罄竹难书,仿佛一夜之间,上天派来了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他奔走呼号、昭告人间——“天下苦教师久矣”,于是,评论区里“揭竿而起,云集响应”,巴不得把购买高价学区房的愤懑也强加到老师头上。

每逢刷到这种视频,我总要生出一种“臭老九”又要其名远扬的惶恐。若是没有国家对教育在政策上的倾斜和主流媒体对“尊师重教”的宣扬,我这个教书匠都要“畏罪潜逃”了。

不可否认,教师群体中有败类,身为同行,我为之惭愧,也同样愤怒。但是我想这是无论哪个行业都不可避免的问题,没有哪个行业可以声称“我们的群体里都是德高身正的贤者”。而自媒体这种不负责的夸大其词无非是在利用当下全社会的“教育焦虑”。当家长的焦虑转化为一种无名的愤怒时,这无处释放的情绪需要找个最合适的出口,这个出口就是老师——老师,教育红线当头,祖国青苗在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卫冕,你想跳出来堵上世人的悠悠之口?那显然是徒劳且愚蠢的!教师这个群体在“枪打出头鸟”这件事情上往往有着比其他行业更惊人的共识,这是现实所迫,也是经验使然,倒是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上经常重蹈覆辙,变成糊涂人,甚至里外不是人。

我想,近几年来我们生活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的经济发展了,我们的社会繁荣了,我们的孩子也变复杂了……短短几十年时间,我们高速发展的国家将大众的需求从最底层的温饱需求上升到了最高层——求知审美需求和实现自我的需求,自然,对于教育的需求最为迫切,也最为矛盾:穷养与富养;分数与能力;快乐教育与高压教育;家长的民主与权威……我们每天混在这一堆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中摸索取舍,头昏脑涨。

按道理来说,这正是老师与家长携手并肩——“同仇敌忾”的时候,可是,如此教育情景下,我们家长与我们老师的关系却在不断退步……

过去,家长和老师很少交流,但至少可以做到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安静的配合。现在,教育却成了一场扯皮的纠纷——因为教育,学生安全问题频出,血淋淋的教训警醒着成年人的每一根神经。于是,面对学生的问题,老师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不了的只得求救于家长,而家长束手无策、愤愤不平,觉得老师推卸责任;老师觉得家庭教育难辞其咎,家长觉得学校教育责无旁贷。虽热现在提倡家校配合,可是现实是:老师不敢配合,家长不愿配合或没能力配合。

现实的矛盾和自媒体的煽风点火之下,家长与老师,这对本该最团结的合作伙伴终究互生嫌隙了。虽然这场纷争的主角是单纯善良的孩子们,但这不影响它上升为一场成年人之间的悲哀的“角斗”。

今天,河南两名教师的处分刷爆朋友圈——面对毕业学生们三番五次的“谢师宴”邀请,两名老师百般推脱,最后盛情难却,前去参加。不料“谢师宴”变“鸿门宴”,现场的某个家长拍下视频直接举报……

两位同仁之遭遇,我只能说是咎由自取,其他不敢妄加评论。只是这其中缘由和居心,实在是耐人寻味!不知这三年的悉心教导中,是哪一步埋下了如此仇恨?

其实,如果真的把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发展成一场纷争的话,我相信,大部分时候,老师是被动参与这场纷争的。看上去,老师似乎是“权利掌握者”,更占据优势。身为老师,我也确实偶尔会感受到部分家长在我们面前的那种小心翼翼的态度,甚至那种卑微屈就的讨好。可惜,我不是一个“喜欢享受别人痛苦”的变态,我无法从这些家长们的态度里获得某些媒体们宣称的那种“洋洋得意和居高临下”的快感,我想,我们这个行业中也少有这样的变态,恰恰相反,面对这样的家长,作为一名教师,也作为一名母亲,或者仅仅作为一个心理正常的人,我能感受到的是为人父母的心酸与良苦用心。我能做到的是和她们平和地交流,竭力地配合,尽心尽力地教导,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孩子的未来。

可是,当无知操纵了大脑,当单方面的敌对情绪肆意蔓延,当对教师的道德绑架和谣言满天飞的时候,某些人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的勇猛和机智,以超凡脱俗的匹夫之勇挟着人性的丑陋招摇过市,属实让人震惊!心痛的是,旁观这场精彩演绎的恰恰是我们的孩子——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当感恩遇到狡诈,想必别有一番感慨,也更具催人成熟的力量!

家长与老师,何仇何怨呢?!或者,何来仇怨呢?!

作为一名老师,很多学生家长甚至已经成为我的朋友。如今,我还会偶尔遇到往届毕业生的家长,那时,我们依然会很热情地打招呼聊天,如同久别重逢,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永远聊不够的话题:他的过去如何、现在怎样、未来打算……毕竟,在孩子人生中重要的某个阶段,我们曾并肩携手,带着孩子一起前行。无论走出多远,我们都曾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我想这是大部分教师的感受。

我认为,这才是家长与老师的正确关系。

23日,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分论坛之一“新样态学校的思与行”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教育局长和校长等近150人汇聚一堂,共谋新样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重庆市礼嘉中学党总支书记王燕基于新样态学校建设,从文化视角和课程立场,展现了学校在课程构建与课程实施中展现的教育新样态,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

文化的新样态:

“四有”与“四维”的耦合

学校发展,文化先行。文化是学校办学历程中积淀的师生认同的群体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此,伴随着重庆城市新发展的步伐,礼嘉中学一直在思考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文化定位。

王燕表示,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当下,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倡“文化自信”,善讲“中国故事”,促使学校教育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而,以“礼文化”为核心的课程构建便是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应。

在“礼文化”的指引下,2008年,学校开展了以礼仪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学校又开始了情仪教育的初步尝试,着力于以“礼仪教育20”为核心的特色课程实践探索。

礼嘉中学在确定了“礼文化”的教育哲学和学校价值观后,又开始孕育学校教育的新样态。参照新样态学校具备的“四有”格局(有人性、有美感、有温度、有故事),学校以“仁、情、美、功”的四维来整体构建学校内涵发展脉络,形成了“礼文化”四维图和学校课程体系——“蝶形”课程。

新样态学校的“四有”格局与礼嘉中学“仁、情、美、功”的四个维度,相互对应,彼此耦合,共同诠释了广义课程视角下、以“礼文化”为内核的“礼嘉”课程的内涵以及个性印记。

课程的新样态:

从10到20的提档升级

课程是学校最主要的教育产品,建设“新样态学校”,必须有“新样态课程”做支撑。因此,礼嘉中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立足于孩子终身的发展,以礼育人,以礼塑魂,成全高性价比的生命和成就幸福人生”的课程理念,打造礼仪教育特色课程。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礼仪教育的内涵,在礼仪教育10版(包括礼仪概述,形象礼仪,交往礼仪,校园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仪式礼仪)的基础上,将礼仪教育升级为20版(包括自我意识,情绪管理,自我激励,承受挫折,人际交往,自我实现),并形成了礼仪基础课、礼仪活动课、礼仪社团课三种实施方式。

此外,学校还推进了礼仪教育课程评价的改革,通过课堂自评、礼仪展示、手册评价等方式,让评价的内容和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凸显自主性、情境性、交互性、过程性等评价原则,全程把控礼仪课程的育人质量。

王燕表示:“从最初的一堂堂知书达理、习惯养成的班会课,到以礼仪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教育,最后演绎成为广义课程视角下、以‘礼文化’为内核的新样态学校‘四有’格局之‘礼嘉’课程,学校一共花了11年。11年来,当初无功利取向的尝试,演变为如今自觉的课程价值追求,时空变了,对象变了,学校发展的期待变了,但对教育的初心一直未变,对关注孩子健康而立体的成长的宗旨一直未变。”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053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