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道书院的“三乐堂”

兴道书院的“三乐堂”,第1张

“三乐堂”位于书院正座左边,“三乐”一名,取义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语。三乐堂有旁门通外面小巷,门顶有石匾刻“瑞文庄公祠”。瑞文庄公即瑞麟,两广总督,《清史稿》有传。三乐堂上挂“三乐堂”匾额。堂前有一广场,靠照壁边筑一荷池,种植白荷。从前曾花开并蒂,一些文人学者叹为奇观,赋诗吟咏。荷池两旁,分植七里香和五叶兰。堂旁空地,种有龙眼和剌桐各一株,干粗叶茂,夏季可遮阳光,十分凉爽。十几个房间分布在堂左右和堂后,布局雅致,环境幽静。过去每逢寒暑假,常有一些学者来此学习交流。

兴道书院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三乐堂”同时被布置为周恩来事迹陈列室,并附加陈列部分棉湖战役事迹。2005年秋,“三乐堂”被棉湖镇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为棉湖战役展览室。展览室中,陈列了棉湖战役的战场照片,文字介绍,各种历史资料,文献文摘,以及实物照片,作战图示,沙盘模型,乃至有关战役的诗词对联等,使观众看后对棉湖战役有一些更深入的了解。

会理第一中学创建于1920年,肇始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金江书院”,是攀西地区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之一,学校占地54865平方米,绿树成荫,环境宜人,是凉山州示范性普通高中(现代学校名称金江书院)。

四川省会理第一中学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县城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17年7月,会理第一中学、会理县第二中学、会理县第一职业中学合并形成了现在的“会理第一中学”。

包括金江书院、景庄、营顶三个校区,占地168107平米,建筑面积82059平米,运动场地65432平米。学校编制550人,目前在岗教职工517人,1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766人。

是“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省实验教学示范校”“省校风示范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是会理规模最大的学校。

扩展资料:

历史改革:

乾隆十六年(1751),知州韩搢建会华书院,位于城内西南隅(现人武部背后)。

乾隆十八年(1753),知州蒋文祚扩建,改称玉墟书院。

乾隆五十九年(1794),知州曾濬哲扩建,改称会川书院。

嘉庆十六年(1811),知州德勋以义学为学署,将书院迁建于文庙之东南侧(今民政局家属院)。道光初年(1821),知州刘德铨将迁址书院更名为金江书院。

咸丰十年(1860),云南回民起事,攻占会理,书院被毁,越年(即1861)事平,州牧王燕琼将书院迁至回民清真寺(今会理一中)。

光绪二十九年(1904),知州胡雨余在此地建会理州中区高等小学堂。康受嘉任校长。

民国九年(1920),筹建会理中学,翌年春正式开办。首任校长康仲愚,教务长吴仲禽。

民国十三年(1924),会理县立中学由旧制四年制改为新制三年制,更名为“会理县立初级中学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宁属八县划归西康,“会理县立初级中学校”改名为“西康省会理县立初级中学”。

民国三十一年(1942),县中校招收高一新生一个班,改为完全中学,定名为“西康省会理中学”。

1950年会理解放。“西康省会理中学”改名为“西康省会理中学校”。首任校长吴心泰。

1955年,西康省撤销并入四川省,校名又改为“四川省会理中学”。

1974年,“四川省会理中学”更名为“四川省会理县第一中学”。

2000年,会理师范校停止招生,并转变办学功能,与会理一中合并。合并后命名为“四川省会理第一中学”。

2011年4月29-30日,举行会理一中260周年校庆,主题是:千载名城,百年书院。分“百年记忆、金江学脉、放飞梦想、百年飞歌”

2017年7月根据县委、县政府教育资源调整方案,将原会理第一中学、会理县第二中学、会理县职业中学合并为“会理第一中学”。学校现有金江书院校区(原一中)、景庄校区(原二中)、营顶校区(原职中)三个校区。

-金江书院

-四川省会理第一中学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陈越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aSyYwUzNVPqCgiwLsCCOg

密码:8nuf

书名: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

作者:陈越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份:2018-8

页数:379

内容简介:本书根据历史资料追溯了中国文化书院的创院经过及创院人物,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化书院在八十年代“文化热”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以及所经历的内部分裂和动荡。其中许多事件为第一次公布,如《梁漱溟全集》的编辑过程,我国第一本《中国文化研究年鉴》的组织编撰与出版;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庞朴等先生如何参与中国文化书院的创建以及他们在文化书院的角色和作用,甚至在内部分裂时的态度;梁从诫先生是如何离开体制和学术界的……对于如何界定八十年代,如何分析当时“文化热”的形成和走向,如何看待当时民间文化团体与社会改革等问题,作者也提出了独到看法。本书史料翔实,注释多达五百余条,书后附有五个历史文件的附录,并配以六十六幅历史照片。

作者简介:陈越光,浙江人,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兼任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副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轰动一时的“走向未来丛书”和杂志的副主编,并出任中国妇女杂志社编委兼总编室主任、《中国残疾人》杂志创刊主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历任中国农民杂志社总编辑、中国市场经济报社总编辑、《东方》杂志编委会主任、《科技中国》杂志主编等职。

近日,抖音一段篮球运球视频引发了大量关注和热议,就这样一条没有露脸的视频,一夜暴涨百万粉丝,而且热度还在持续上升。事情起因是视频发布人虽然只是发布了一则自己运球的视频,但是观看视频的不少网友却没有把重点放在运球上,“北京豪宅万柳书院的定位,疑似齐白石过亿的画作和一零一中学的位置显示”以及这些信息背后的价值都让网友深扒得一点不剩。许多网友居然还在评论区纷纷称呼视频主角为“少爷”。

这件事情发展到这,我本以为就像平常自媒体爆火的事件一样,可能过几天也就淡化在大众的视野中,但是一则让人头皮发麻的手写信又让大家对这件事情的讨论重新掀起一个高潮。

那则“手写才是仰慕之情的最高体现”的手写信,在信中这位22岁的女网友用尽了自己的毕生所学表达自己对少爷的爱慕之情。并且把自己与众多网友划开界线,表示自己与别人不同,就算“喻少”没有“少爷光环”,“喻少”也是万众瞩目的,“喻少”本身就是优秀的人。似乎在表达,在你众多的追求者中,只有我与他们不一样,别人眼中只有金钱,而我却看到了你的内核。

不管手写信的作者的目的是否正如这般纯粹,还是为了获得流量密码,这件事情都令人咋舌。百万的粉丝涨幅,放在那些输出价值内容的账号中,可能每天熬夜写策划、编剧本在一个月都不能达到。但是“万柳书院的少爷和**”可以做到,自从第一个“万柳书院少爷”的视频爆火后,后面陆续也有模仿视频发布,阅读、点赞数据都十分可观。

在互联网社会中,越来越能感受到马太效应的存在,正如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就像向太一场直播可以轻轻松松地买出3亿,有钱人本来就优先拥有资源无论有形资产,还是信息资源。

那个买10元3斤水果的大叔他一晚上一千元都卖不到。还要担惊受怕连顾客上门都以为是城管赶人。

是他们不够努力吗?我们谁又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事物的成败有很多种因素,不是努力就能有好结果。

最后,我不觉得他们在互联网发布日常有什么问题。只是我们为什么还要上赶着去充当“奴才”,自我调侃一定要这样的吗?可以说我仇富,但是我只是想给那些在评论区充当“奴才”的人,说一句,有钱的人真的很轻松地就能集结更多社会资源。一百多万的粉丝我们望尘莫及,他们一天就可以。你口中的“少爷**”从不缺舔狗,也不缺金钱,他们靠自媒体赚的钱也不会分你一分,所以你们还要上赶着给别人做精神丫袭和奴才吗?

五峰书院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清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位于方岩镇橙麓村南寿山坑。建于固厚峰下的天然大石洞中,周围有鸡鸣、覆釜等五峰环抱。南宋时朱熹、吕祖谦、陈亮等学者在此著书讲学。明正德年间,学者应石门首建丽泽祠,与程文德等在此研讨王阳明“良知良能”之学。明嘉靖年间,婺郡太守姚文火召 命永康县令洪垣、甘翔鹏建“五峰书院”。学者周佑德续筑“学易斋”于祠。从此五峰书院日趋兴旺,四方学者云集于此,文风鼎盛。占地面积499平方米。坐北朝南,均二楼三间。通面宽373米,通进深134米。

方岩风景区中的五峰景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幽静舒适,历来是文人墨客的荟萃之地。南宋著名学者陈亮、朱熹、吕东莱曾在五峰书院著书立说。现在人们习惯把五峰内的重楼、丽泽祠、学易斋、五峰书院等岩洞建筑统称为“五峰书院”。

丽泽祠系明代学者应典于正德年间创建,祀陈亮、朱熹、吕东莱三位学者,故俗称此为“三贤堂”。构筑在天然石洞中,宽164米,深133米。学易斋位于丽泽祠西侧,是明代永康学者周佑康为纪念婺郡学者何北山、王鲁斋、金仁山、许白云、章枫山而建。其建筑面积较丽泽祠、五峰书院为小。五峰书院建筑壁北朝南,三开间,略呈方形,洞宽1275米,深113米,总面积175平方米,屋高二层,屋内设直径37厘米的圆柱18根,柱础造型系明代风格。书院久经沧桑,因洞造屋,建筑十分牢固。

五峰书院在五峰景区的寿山石室南宋乾道八年(1178年)陈亮假此设帐授学,寿山石室声名鹊起,渐成气候。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秋,朱熹提举渐东常平茶盐举行荒政巡历婺州,访陈亮于五峰。优游之余,乃请朱熹主讲席达半月之久,四方学子趋之若鹜,从学同游者常在三四百人,颇极一时之盛。因此,五峰书院尽管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正式建成,其肇始之功却非陈亮莫属。清代康雍乾之后,国运日衰,五峰书院逐渐蜕变成祭祀型书院。民国25年(1936年),永康县名胜管理委员会筹资对日趋颓败的五峰书院等进行简单的修葺。1937年抗战爆发,次年浙江省政府搬迁方岩办公,五峰书院被辟为省主席办公室。解放后,五峰书院受到了较好的保护。1959年以书院为基础兴办永康师范学校。1982年5月,五峰书院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1997年8月,由少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尔后,旅游局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对统称为五峰书院的石洞建筑群(包括丽泽祠、易学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精心修缮,柱础梁架结构不变,穿斗丁拱不事雕饰,较好地保留了明代建筑的法式和覆崖为顶的石洞建筑风格。

1999年,永康市风景旅游局投资50多万元对书院的陈列内容进行调整充实,创建了以“书院与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展览馆设祭堂、书院历史、书院制度、书院功能(讲堂、刻书坊、藏书楼)、书院与文房四宝、书院与科举制度、五峰书院与永康学派等八个展厅,用大量实物、照片和图表对中国古代书院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中国书院文化展览是五峰书院这株古树抽出的新枝,结下的硕果,闯出了一条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文物的教育作用的新路,因而受到了有关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是湖湘地域的人文传统、学术思想、人才培养、文化特色以及精神象征的最鲜明、最集中的代表和写照。

 湖湘文化中最有成就、最有特色之处就是在一千多年湖湘文化史上所涌现出的一代代知识群体,包括宋代理学派、明代心学派、明清实学派、清代汉学派等。

由于他们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勇于承担知识创新、社会道义的责任,充分发挥了知识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故而成就了一代代卓有历史贡献的人才。

扩展资料: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

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湖南岳麓书院

梁山伯与祝英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可以说是古代感人、凄凉、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电视剧也都在各个频道播出过,其中的一首唯美的“梁祝”音乐就是根据这个爱情故事改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广泛的流传,很多人都对他们的爱情既羡慕又惋惜。

梁祝的传说和爱情故事,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明代崇祯版《元氏县志》的记载可以证明:元氏县产生“梁祝传说”。位于元氏封龙山上的封龙书院里,仍然保留着相传梁祝二人一起读书的读书洞。

据说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员外他的女儿叫祝英台,聪明美丽又动人,觉得家里面学习也也不到更多的知识,就一心想要到杭州去寻找老师求学。但是一开始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就打扮成男生的装扮,祝父亲看到女儿打扮后也看不出什么破绽,最后不忍心让她失望,只得勉强答应。

祝英台女扮男装,远赴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州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就在草桥停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后来梁山伯发现祝英台是女儿身,梁山伯去祝家求婚的时候,不知祝父亲已经将英台许配给了家住在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的姻缘,就成为了泡沫,二个人在楼台上相见,泪眼相向,凄凉伤心地离开了对方,梁山伯跟祝英台化为了蝴蝶,在人间自由飞舞着。

孩子说,“豫章书院像个封闭的王国,山长吴军豹是国王,他的老婆是王后,而我是最底层的奴隶。”在书院里,他们要遭受打戒尺、打龙鞭等各种各样的体罚,还要吃用生了虫的面粉做的馒头,饿的时候去食堂偷东西,连白糖都不放过。

家长拉横幅支援豫章书院

家长们不仅没有声讨学校,还拉起横幅,在书院里面高喊“书院加油!书院挺住!”他们不仅不相信孩子说的话,还认为“孩子心眼多”。在家长开放日,不少家长聚在一起,几乎在声嘶力竭地质问媒体,“我孩子在这过得挺好的,现在突然要说关门,我的孩子送到哪里去,堆到你家里去啊?”

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书院让学生和家长完全站在了对立面,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个结果?11月5日,我和摄影记者蔡小川一起去了这家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濡溪村的神秘地方。我们的司机师傅开了三年多的出租车,从未到过这,这里据说是南昌老氨厂和钢铁厂的所在地,现在很少有人过来。就连附近的居民,也很难说清楚学校是做什么的,“很神秘,大门天天关着,只听说是改造学校。”

南昌青山湖区官方通报中称豫章书院为2013年5月16日成立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豫章书院的官网介绍中提到了学院的招生类型:沉迷网络游戏、厌学辍学、离家出走、早恋叛逆、习惯不良、性格缺陷、暴力倾向、心理偏差等家长和传统学校难以教育和引导的一般不良青少年行为。凭借着国学育人的名义,豫章书院曾以风光无限的正面形象上过央视等多家媒体。

这所书院确实足够封闭,我跟蔡小川进入第一道铁门后,一堵四五米高的高墙和红色的大门又将书院划分成内外两个世界,外面是校委会以及家长等候和接待区,里面是学生上课、吃饭、生活的地方。红色的大门很少打开,也不需要,只有男生出去扔垃圾或者有重要领导到来才会开启。平常,学校老师经由校信息会的一侧小门进出。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学生寝室所在的四层楼房,阳台被一根根木条封住,缝隙留得很小。一个学生告诉我说,他宁愿选择住在一层,因为一层寝室在红色大门里面,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看不到你就不会有出去的想法,从楼上的缝隙里看觉得自己真的像个犯人。”

他们确实跟犯人有着类似点,很多人是被抓进来的。比如说许平,他记得很清楚,2013年9月的一天,晚上八点钟有人敲门,他父母过去开了门。几个穿着警察制服的人说有人高空坠物,有目击者称看到了他,警方请他配合去调查一下。许平觉得没事,就跟着出去了,家里人也没阻挡。

在书院待了四个月的许平

两个人架着许平的胳膊上了一辆七人座的面包车。在车上,警察模样的人将手中的电棍打开,发出啪啪啪地电流声。“我当时觉得,他们可能把我当成了坏人。”车子一路行驶,并没有到所谓的公安局,而是停在了书院的门口。

在书院以及父母们看来,这都是不得已的手段。毕竟许平和大多数来书院的学生有着共同的特点:父母管不了,对他们很无奈。在许平父母的眼中,许平暴戾、孤僻、没有办法交流,他砸家里的墙,有一次还将凳子扔在姥爷的头上,“眼睛里都是凶气”。他们晚上睡觉时刻要把门窗关好,以防止儿子半夜犯神经杀了他们。

许平并不觉得自己如此,在他自己的描述中,他一直胆小,崇尚自由,不想变成父母期望的样子。他认为自己的问题都是父亲导致的。他从生下来就是“黑老二”,没有户口。都是公务员的父母将他放在姥姥家抚养,一直到了五六岁上小学才被接到家里。他羡慕姐姐,能够跟父母一起成长,但又对家充满了不适应。有一段时间,他每次一放学就会往小姨家跑,连续跑了一个星期。后来他的父亲在小姨家门口堵住了他,将他拎回了家,冲着他吼,还打了他,“这里才是你的家。”

他也看不惯父亲的一些举动,比如说给老师送礼。这让他觉得不舒服,且认为由于父亲找了与校长关系不好的老师,直接导致老师对他态度也不好。在他被同学欺负做出反抗后,父亲会当着老师的面打他。“他跟我没有感情。”对于父母,他的心中只有怨恨。他拒绝与父母交流,也不会去称呼他们,必要的时候才会用“你”指代。他总会提到五岁前被父亲打的一段经历。“他一只手拽着我的领子将我举到头顶,一只手拿着剪刀伸到我的嘴里,磨我的牙齿。”后来,剪刀又变成了皮带扣,许平被抽得“满床上打滚”。“我知道自己很固执,但现在这样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我跟父母都有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解决,然而他们不愿意。”

家长读信表示对书院的支持

每个接受采访的学生都试图淡化自己的问题,但在描述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同学时,学生们会毫不吝啬地使用词汇。“豫章书院里就是一本宫心计,勾心斗角、打小算盘。”一个学生这样告诉我。他说学生里有吸毒的、有暴躁狂、还有混社会的,“一个是把人家女生肚子搞大了,家里没有办法,只能送到学校里躲一躲。”打架在书院也是家常便饭,比如说,有的父母寄了好的衣服、鞋子过来,有人眼红,就会过去抢。

还有一个小姑娘告诉我,她逃学、不去上课,父母要把她送到武当山学武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她撕开床单,绑成绳子,从三楼爬了下去。她蜻蜓点水地描述了这个我只在电视**中看到的情节,“我觉得父母大惊小怪了,谁青春期不叛逆,不早恋啊。”

这群叛逆的学生,因为豫章书院全都变“乖”了。来自青岛的李玉一边给我看他儿子的照片,一边热泪盈眶地描述儿子的转变。“我能够感受到孩子给我打电话时的谦卑。”她已经很久没有接收到来自孩子的善意了。她的儿子沉迷于打游戏,有一次儿子因为不情愿去看心理医生,将驾驶座前移,把正在开车的她困在座椅上。“我在孩子眼中看到了希望,他眼睛变明亮了,胖了十几斤。”李玉说,每次来探望,孩子都会拉着她的手介绍书院的老师给她认识,“他充满了感恩之心,会一一详细告诉我老师和学生是怎么帮助他的。”

家长在看学生的考评分数

而对于这些改变,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自己是在演戏。他们按照书院的要求起床、吃饭、说话,给父母写信,只是为了及早能够从这个王国逃离。“我真的很努力地去表现好,从来没有这么努力过,我只想被父母接走。”一个女生对本刊说。

父母并不知道,也不愿意相信,孩子在书院的遭遇。按照规定,凡是进入书院的学生,都要被关在小黑屋里3-7天不等(自愿入学的除外)。几乎每个进来的学生都在这个不足十平米的房间里经历了反抗、挣扎到最终妥协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除了每天的三餐外,他们接触不到任何人。

许平进去的时候,小黑屋的灯坏了,他只能依靠墙上一个小小的窗户,透出的光亮来判断白天与黑夜,到了第四天之后,他再也分辨不清楚具体的时间。一个女生则在灯光照耀下待了七天,“开关在外面,我要求关灯,他们不同意。”为了打发时间,有的人会选择在房间里一圈一圈地踱步,读着墙上“放我出去”“这里好可怕好恐怖”“我要离开这里”等字眼;有的则是对着早晨发的一个鸡蛋讲故事;还有人则是躺在肮脏的军用被上,背对着门一动不动。最极端的例子,是一个女生想办法将墙上的空调拽了下来,利用摔下来的零件划了自己的动脉。

除了小黑屋外,书院还有戒尺、龙鞭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体罚。即使后来被接回了家,阴影扔在。从豫章书院回来,李凤的儿子曾三天三夜没睡着觉。他觉得太不真实了。他一闭上眼睛,就会想到书院寝室的灯管,他觉得自己又回去了。然而睁开眼睛,看到的却是自己房间的吊灯,“这种转变的差异太可怕了。我在学校的时候就经常梦见回家了。然而醒来却还在里面。”

用来惩戒学生的戒尺

许平也无法原谅自己的父母。每天晚上,他都会从噩梦中醒来,然后在房间里大叫,“我恨,如果不叫出来,我觉得自己会炸掉的。”而他的父亲,依然坚持,“如果豫章书院不出事情,我还是会把他送进去。”

对于如何来应对问题少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所所长郭开元说,事实上目前有专业的专门学校,可以全方位地对孩子给予引导和帮助。不过,因为在以往,专门学校被称为工读学校,被标签化严重。在很多家长的眼里,那里是关少年犯的地方,学生进去之后会学得更坏、交叉感染,所以不愿意将孩子送进去,而会选择其他一些机构。

之所以在本篇微信中提到这样一个信息,也是希望能够给处于困境中的父母一个可以选择的参照。然而,更想说的依然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是多方面的原因,它们涉及到孩子成长本身的困惑、社会的诱惑以及家庭方面的原因。那么面对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也需要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思考,而不能将希望寄托于某一单方面,从而给了一些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群体可趁之机。书院虽然关停了,但是有问题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去哪儿?这是现在该思考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08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