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羽之前,古人是怎么喝茶的?陆羽为什么能被称为茶圣?

在陆羽之前,古人是怎么喝茶的?陆羽为什么能被称为茶圣?,第1张

陆羽,《茶经》一书,广为流传,被后世称之为茶圣。字鸿渐。茶经一共三卷,是中国第一部茶历史时间巨作。由于陆羽是遗弃婴儿,因此不大的过程中就被师傅领进佛家,而在唐朝时期,茶艺在寺院广为传颂,故他在禅院里完成了人生道路最初期的茶道文化启蒙教育。可是师傅对他的期待是修佛,传教示业。但是十几岁的陆羽哪肯就范,出走,当过小丑男,做了秀才,也曾饥不充饥,也曾朱门在望,可是那些也没有阻拦他对茶的喜爱。

相继羽明确提出的,水为茶之母,好茶还须好小水泡的论点论据于我本人来讲感触颇深。因此在学茶中,会出现专业的一课有关水与茶。从天然山泉水,纯净水,再到河水,再相见比照不一样区域的水,例如桐木关水和广东潮汕的水各自泡金骏眉和凤凰单丛,口味提高并不是一两个级别,那就是质的飞跃。大家迄今饮茶的茶学专业,包含茶艺,茶道,茶容器,茶的喝,怎样煎茶等,也是有完整的叙述。陆羽一煮茶,周边做的基础全是那时候时代的顶级的文人骚客,王公贵族,富甲一方的生意人。

实际上茶最开始是和佛家认识的,吴理真是佛家弟子,包含陆羽也是和佛家缘分的,陆羽字鸿渐,复州竞陵人(今湖北天门市),自小是个遗弃婴儿,被竞陵龙盖寺的佛家弟子智积高僧收留在寺中成长。早在陆羽四百年前晋代得道高僧支遁以前驻龙盖寺讲经说法,支遁是最开始讲喝茶与禅理合拼,开茶禅一味的先例,被誉为佛茶之祖,龙盖寺有支遁组织开掘的深水井,在那里熬水饮茶讲经说法,因此陆羽自小在那样一个自然环境成长 ,先触碰了茶,随后才能够去汇总弘扬茶艺。

在陆羽以前,没有茶学专业,书写、称呼都不一样,是药用价值的特性,陆羽以后,茶才拥有文化艺术,拥有大学问。古时候的情况下饮茶尤其繁杂,并不像如今,拿个搪瓷缸子扔一把茶沸水一冲,完事情。陆羽唐代阶段实际上便是著名茶友,并不是茶艺独一人,由于那时候像皎然等人也都是有茶书古籍,光唐朝茶书就会有《茶经》《茶记》《顾渚山记》《煎茶水记》《采茶录》《补茶事》《茶诀》等十余种,到明朝别的的茶书都相继消亡,而《茶经》所记录的各领域都相对完善,陆羽在茶艺的位置慢慢升高到最终被誉为茶圣。

天台山区,山高多雾,种茶历史悠久.据《天台山全志》记载,早在东汉末年,高道“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山”。

南朝陈高僧智者大师居华顶、天封,戒酒坐禅,钦茶驵睡。

其徒智藏献茶,为隋炀帝治疾。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著录: “生赤城者与歙同”, “石桥诸山亦产茶,味清甘,不让他郡”。

天台山云雾茶随佛教东传。

公元804年,日僧最澄来天台山拜师学法,回国时带去茶籽,播种在比睿山,人称“日吉茶园”。

南宋时,荣西二度来山,被誉为“佛天雨露'、 “帝苑仙浆”的云雾茶的种、制方法再度东传。

荣西在《吃茶养生记》中写道: “登天台山,见青龙于石桥,拜罗汉于讲峰,供茶汤现奇,感异花于盏中”,“茶是养生之仙药,延年益寿之妙术”。

他积极宣传、推广种茶和吃茶,被誉为日本的陆羽。

悠久的植茶历史

天台山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最为著名的产茶区之一,在中国茶叶、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写有浓重的一笔。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唐释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天台山种茶最早始于神话传说,西晋王浮《神异记》中记有:虞洪入天台瀑布山遇丹丘子赠以大茗的故事。

而有文字可考的记载则可上溯到东汉末年,道士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距今已有1700余年,这是浙江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之地,“葛仙茗圃”也就成为浙江茶文化之源头。

至唐宋时期,茶树种植已遍布全县各地。

日本僧人圆珍(公元814—891年)在《行历抄》中记载天台山“云雾茶园,遍山皆有”。

茶圣陆羽曾亲至天台山考察,在其所著的《茶经》中载:“台州丰县生赤城者,与歙州同。”

宋《赤城志》载,桑庄《茹芝续谱》云:天台茶有三品,紫凝为上,魏岭次之,小溪又次之。

唐张又新《煎茶水记》称:天台瀑布山之水为天下最宜沏茶之第十七水,至今紫凝瀑布边的悬崖上仍留有“天下第十七水”摩崖石刻。

茶叶海上之路

天台山是中国茶叶、茶文化传往世界各地,尤其是东传日本、朝鲜半岛的发源地。

曾“形成一条从古老的天台山经古越国都绍兴到古明州(宁波)出海东渡的茶叶‘海上之路’,天台山传播的茶种不仅成就了世界级的名茶‘西湖龙井’,更成为日本、韩国茶叶栽培及茶道文化的源头。”(刘枫《浙江名茶处处香》)

早在南朝谢灵运引天台山茶种植于杭州灵隐香林洞一带,开杭州种茶之先声,最终形成了现今名贯四海的西湖龙井茶。

(《西湖全书》中的《西湖龙井茶》分册开篇就开章明义“西湖茶树天台来”)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唐朝时两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空前发展,据记载,从唐贞观四年(630年)到昭宗元年(849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达19次之多,许多僧人也随之入唐求法。

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入唐求法至天台山国清寺,师从道邃和行满,次年回国时,带去天台山茶叶与茶籽,种在近江(滋贺县)比睿山东麓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

如今日吉神社附近的池上茶园内还矗立着一块高大的《日吉茶园之碑》,记载了最澄在天台山携回茶种辟园种植的历史,这也是中国茶种传往国外的最早文献记载。

与最澄同年入唐的日本另一位高僧空海,先在长安青龙寺从惠果学法,公元806年从长安来到天台山国清寺继续学法,回国时同样带回天台山茶籽分种日本各地,大唐饮茶之风和茶文化从此扎根日本。

万年寺,位于天台山万年山,曾名列中国佛教禅宗五山十刹之一,在天台山茶与茶文化东传日本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荣西禅师第二次来华至天台山万年寺师事万年寺虚庵怀敝,留居二年五个月,其间,荣西深入万年山、石梁一带茶区,了解种茶、制茶技术和煮茶泡茶方法、茶道文化及其功效。

绍熙二年(1191年)荣西回国时,带去大量天台山茶种,一路将茶籽分种于平户、肥前、博多等地,荣西还将茶籽送给京都栂尾高山寺明惠上人,明惠将其种植在寺旁。

日本建久三年,荣西用汉文写就被誉为日本“茶经”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大力提倡饮茶养生,被后人誉为日本“茶圣”,并奠定了现今日本茶道。

如今日本平户市木引街富春庵旁立有“荣西禅师遗迹之茶园”,京都拇尾高山寺立有“日本最古之茶园”碑。

端平二年(1235),日僧圆尔辨圆入宋求法,登天台山寻根访祖,亦带回天台山茶籽,播于日本静冈,成为现今日本最大的茶叶产区,年产茶叶总量占全日本茶叶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据韩国最早历史文献《三国史记》(1145)卷十《新罗本记》记载:新罗兴德王三年(828),唐文宗召见遣唐使金大廉于麟德殿,并赠予天台山茶种籽,金大廉带回茶种籽,始植于韩国全罗南道地理山(今智异山),其地立有“茶始培地”之碑。

1999年浙江大学茶学系韩国留学生李恩京以《中国天台山和韩国智异山茶树比较形态学的研究》为题,经三年研究,最后得出韩国智异山茶树原于天台山的结论。

自1978年12月,《人民中国》杂志第十二期发表了特辑文章——《茶的东传和荣西和尚》,记述了八百多年前日本荣西禅师两度入华到天台山求法,并将天台山茶种和饮茶习俗传至日本的史实,高度赞扬了他为中日两国间的友好交往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来,日本、韩国每年均有各界人士前来天台山寻找茶祖与茶道之源。

1988年3月,日本静冈电视台为庆祝建台20周年和缅怀最澄、荣西、圆尔辨圆等人将天台山茶种带去日本的功绩,专程来天台山拍摄电视专题片《茶叶之路》;2002年日本茶道里千家谈交会福冈支部新青年联络会在国清寺七佛塔旁栽植“御奉茶纪念”茶园。

天台山云雾茶已成为中日、中韩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象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0146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