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开篇明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也称为“国风”,包括15个诸侯地区的诗,共160首,占《诗经》篇数的一大部分,这些诗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这些诗都是周王都直接统治地区(京畿)的诗歌,这些诗是出自于朝廷官吏的作品。颂分为鲁颂、周颂、商颂,一共40首,主要是周王朝,鲁国和商代的统治者用于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活动的乐歌。
同时,《诗经》也是一部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古代文献,其中许多诗歌记载了关于商周民族起源的传说,商周之际的许多历史大事件和民族早期活动的史实。
如《北山》一诗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记载了当时的君臣制度,土地制度,宗法等级制度,这几句大意是说:你看广袤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你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臣子。
如《公刘》一诗中的“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记载的就是当时的赋税制度,其中“彻田为粮”意思是耕种土地一百亩者,丈量彻取十亩土地的收入作为赋税。
如《黄鸟》一诗中的“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记载的就是当时的殉葬制度;而《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则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和渲染。
如《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天气现象,是对天气现象的描写;如《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则是对天文历法的描写。火,星名,又称大火,即星宿,天蝎座星。每年夏历五六月份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天空,方向最正,位置最高,以后就开始偏西向下降。
此外,有的诗歌记载了当时周王朝所发生的自然灾害如《云汉》中的“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有的诗篇描绘了热火朝天的农耕场景,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有的是对王侯将相的衣着的描写,如《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有的则是对农夫戍卒的描写,《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其实《诗经》还有很多的美到令人惊艳的流传千古的诗句,让人一看就能记住的诗句。以下是从诗经中摘录出来的一些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句,仅供参考:
《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国风·卫风·硕人》:“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国风·邶风·绿衣》:“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国风·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国风·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国风·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国风·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国风·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国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国风·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国风·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国风·卫风·竹竿》:“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国风·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皆臧”
《国风·魏风·汾沮洳》:“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国风·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国风·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诗经》诗中有画,景情并茂,朴素的诗句蕴含着当时的人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社会人文风情。
《诗经》的描绘和记载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现状。《诗经》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迷人的艺术魅力以及写实的精神,成为了我国诗歌史的开山之作,集大成之作,并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诗经》中常用的赋、比、兴艺术写作手法被后世历代诗人传承,学习,借鉴和应用。
典型的当属于《诗经》中的《国风》,《国风》由于大多采自民间,其诗句淳朴自然,朗朗上口,所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佳作。小雅和大雅篇章里面也有很多的句子非常经典,《颂》相对就生僻一些了,传唱的广泛程度不及《国风》和《雅》。《国风》和《雅》里面的令人惊艳的句子,正是因为这种美,才在中国传颂咏唱两千余年而不衰,脍炙人口数百代而不厌,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总之,诗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永恒主题,构筑了一代又一代爱好文学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和充满坎坷的人生旅途上的精神食粮和情感寄托,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求知如渴的学子们在浩瀚诗海中汲取营养。
午后小憩,被三姐唤醒。我们老早约好,今天去看望二姐一家。二姐家住在离县城四十来里的一个镇上,在镇的效区养鱼。
今天天气清爽,如同我们的心情。三姐帯着十岁的外甥,我和爱人,一起四人,坐上了出租车。一路上只问了问小外甥的学习情况,还没来得及领略沿途风景,就到了。
二姐他们早等在鱼塘小屋,此时已是下午三点半。我们进屋喝了杯茶,寒喧了一会儿。二姐夫说:“今天起风,鱼不好钓,我去打两网鱼,给你们帯回去。”我们都说太麻烦,别了,且以前吃了不少。哪知小外甥说,“那快去打呗,我就爱吃你们家的鱼。”
二姐夫很利索的穿上了打鱼衣裤,胶靴,全副武装。提着鱼网,就出了门。小外甥提着红胶桶跟在屁股后,我们也一个个起身跟出去了。
离小屋不远的塘埂边,有一个用废弃的预制块搭建的小台阶,二姐夫解开了拴在那儿的梭形小钢船,拿着竹杆上了船,小外甥抢先一步上去了,站在后边。二姐夫用竹杆,在小船左右两边轻点。小船像一条鱼,在鱼池沿边悠悠的游着,小外甥在后面伸展着一双小手,像一只展翅的小鸟,随着小船的节奏,在水面飘游,笑得那样灿烂,惬意!我这才明白,他吵着要打鱼,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不比儿童游乐园过隐么。
二姐夫在船上,不时的用竹杆清理着池塘边的树枝和杂物。为打鱼撒网扫清障碍,约半个小时,划回来了,拴好小船,上了岸。
开始打鱼了。二姐夫把鱼网的纲绳,来回绕成一把连同一个部位的鱼网边,拿在左手上,右手抓紧整理好的鱼网,选了一处冒着气泡的水面,站稳,叉开双脚,半蹲成马步,猛一转身,“嗨”地大喊一声,把鱼网用力向鱼池中间的上空甩去,抛在半空的鱼网,如盛开的一朵硕大的喇叭花,一会儿掉在水面,筐出一个大圆圈,慢慢下沉,水面咕咕的,冒出一股股水泡,象被太阳烧开了的一大锅水,一个劲的沸腾着。
等鱼网沉到了池底,开始有鱼蹿动跳跃时,二姐夫把握时机,开始慢慢往怀里拽拉着纲绳,一把一把地,左右手交替地轻轻的拖动,拖到了岸边,再一把就提起来,放在岸上。早等候在旁的小外甥,提着桶扑过去,叫了起来:“一个也没打着,只有几只田螺。”他像守靶人报靶一样,喊着向大家汇报着成果。
二姐夫分析说,是有小树丫把鱼网撑开了,鱼都跑了。他放下鱼网,拿起了长竹杆,沿着鱼塘边,把竹杆揷进鱼塘,慢慢的往前试探水下的情况。调皮的小外甥,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忙得不亦乐乎。想必姐夫心中已选好了下网的地方。
又一阵风吹来,我深吸了口气。一股帯着泥土的芬芳,夹杂着淡淡的鱼腥味,沁人心脾,顿感爽阔。久违的气味吸引着我,不自觉的沿池边的泥土路荡悠着。
这个鱼池离东边的垸落,二十来米远,一条水泥村道直通鱼池边的小屋,出进,拉饵料,卖鱼都很方便。整个鱼塘八九亩的水面,很规则的长方形。阵阵微风吹皱了池水,波光粼粼,混绿温润如玉,日光照射着池塘西北角,亮闪闪的,像洒下的一瓣瓣的金色饵料。西边池埂整齐划一的站立一排瘦高瘦高的小白杨,哨兵似的护卫着鱼塘。
风还在习习的吹,一排小白杨谦恭的向西低头哈腰,似向黄昏的太阳敬礼。池塘东南角边,有一三亩左右的方形藕塘,荷叶都已枯萎,搭在纤细的绿色叶杆上,像搭在**头顶上综色的头巾,一树树灰色的莲蓬高耸,像**们抱着一个个嗽叭在吹,荷叶的方阵似一个乐队,那嘟嘟的风声,不正是她们吹奏的乐章么。金秋十月,黄昏落日的辉煌,傍晚渔家的劳动场景,不值得吹奏么?
慢慢的,我登上了东边一熟人家的楼顶,向西眺望,顿时眼界大开。方圆一千多亩的范围,全是大大小小的鱼池,像铺垫的一块块硕大的水晶绿毯,绵软,柔嫩,绵延到了地平线。只有丈多高的夕阳,染红了一边天。那景,美伦美涣。
也许是神笔马良,一时兴起,描画的一幅傍晚渔家夕阳红的水彩画卷,凉晒在天际。瞧那一抹光亮,像浓浓淡淡的灰白色天暮上,炸开了一个千姿百态的金色的裂口。中间那亮闪闪的圆圈,是哪位天神与女神相约黄昏后,准备送给情人的金戒指吧。盼望着今夜一场相思,明朝女神戴着金戒指,驾着一轮红日在东方升起,再一次邂逅相遇。
“快来看啦,好多鱼啊。”楼下一遍欢呼声,我沉醉于这良辰美景,回过神,迅速下楼,参与到了围观的人群中,收获不小,二姐提着满满一桶鱼,正往小屋走,地上还有鲶鱼、白鲢、鳊鱼、鲫鱼……活蹦乱跳的,一起大概五十多斤吧。凑热闹的不少,有大人,有小孩,都在叽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哪两网打得好,哪两网打空了,不知撒了多少网,已五点半了,该收工了。
我们一行,你提着鱼,我牵着狗,迎着微风,披着晚霞,嘻嘻嘻哈哈,一个个像捡了一铊金子似的,高兴的笑出了泪花,一路浩浩浩荡荡回二姐家,期盼着一顿美味鱼宴佳肴。
我被这久违的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感染着,牵动着,情不自禁的想:这生活不就像撒网么,我们每天都在满怀希望地撒网,但收网时,不一定网网有鱼;只要我们不放弃撒网,总有一网能网着鱼,即使空网,不也收获了经验和生活乐趣吗?何必太在意结果,撒网这个过程,才是最享受,最快乐的!
感谢上苍赐予我认识你的缘分,在虚拟的网络上,在茫茫的人海中,我们邂逅相遇,成为朋友!
当你的指尖划过键盘,点击我的头像的时候,我便心生感激,感激存储于你心间的那份关于我的牵挂。
也许我在线,也许我不在线,也许我在线却选择了隐身……不管怎样,朋友,我都十分感激你,感激你的问候以及隐匿于这淡淡问候之中的那份似淡却浓的牵挂 。
也许我的“不予理睬”灼伤了你的自尊,也许我的“淡然处之”冰释了你的热情,也许我的“伶牙俐齿”刺激了你的`伤痛,也许我的“不解风情”冷冻了你的渴望……
不管怎样,朋友,都请你相信我,相信我的坦诚,相信我的率真,相信我的善良,相信我的无私。如果我曾经冷落了你,如果我曾经怠慢了你,那么此刻我愿意说:对不起,朋友!
曾经,也许我会因为你的谈吐不雅而怀疑你的人格;也许我会因为你的轻狂不敬而漠视你的价值。但现在,你的谈吐文明也罢,你的言语粗鲁也罢,我都宁肯相信:生活中的你,是一个好人 。
也许,我已经删除了你,也许我从来就没记起过你,也许我正在淡忘你,也许我们正在成为或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也许我们已经成为彼此记忆中挥不去抹不掉的知己,无论怎样,朋友,我都只想对你说:认识你,我从不后悔 。
感谢你朋友,感谢你曾经给予我的所有关爱与祝福,相信你曾经给予我的每一句诚挚的问候,必将成为我记忆天幕上时时闪亮的星斗,也请友你记住:在你身后的每个日子里,你得意也罢,你失意也罢,第一个默默问候你关注你的人,就是我 !
衷心祝愿我的朋友:今天,明天,一切顺利!永远幸福!
《国风·齐风·还》
先秦:佚名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译文
对面这位大哥身手真敏捷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凹。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小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利落啊!
对面这位大哥身材长得好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道。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公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本领高!
对面这位大哥体魄好健壮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南。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匹狡猾狼,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心地善!
注释
还(xuán):轻捷貌。
峱(náo):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
从:逐。肩:借为“豜(jiān)”,大兽。《毛传》:“兽三岁为肩,四岁为特。”
揖:作揖,古礼节。儇(xuān):轻快便捷。
茂:美,指善猎。
牡:公兽。
昌:指强有力。
臧(zāng):善,好。
鉴赏
此诗不用比兴,三章诗全用“赋”,以猎人自叙的口吻,真切地抒发了他猎后暗自得意的情怀。三章叠唱,意思并列,每章只换四个字,但却很重要,起到了文义互足的作用:首章互相称誉敏捷,次章互相颂扬善猎,末章互相夸赞健壮。首句开口便赞誉,起得突兀,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峱山与猎人偶然碰面,眼见对方逐猎是那样敏捷、娴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脱口而出“子之还(茂、昌)兮”,这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子”是对那位同行的敬称。次句点明他们相遇的地点在峱山南面的道路上。“遭”字表明他们并非事先约定,只是邂逅相遇罢了。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会那样惊喜不已,十分激动。第三句说他们由相遇而合作,共同奋力追杀两只大公狼。这里诗人虽然没有告诉读者逐猎的结果如何,但是从他那异常兴奋的叙述中,可以猜想到那两只公狼已成为他们的捕获物,读者从中也似乎分享到了诗人的喜悦。最后一句是猎后合作者对诗人的称誉:“揖我谓我儇(好、臧)兮”,这里诗人特点明“揖我”这一示敬的动作,联系首句,因为诗人对他的合作者十分敬佩,所以他才为自己能得到对方的赞誉而引以自豪。吴闿生称此为“渲染法”(《诗义会通》)。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押在每句末尾第二字上:首章还、间、肩、儇为韵;次章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组成“富韵”,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参差句法,造成了舒缓的音节,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这种一唱三叹、反复咏唱的手法,对强化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扩展阅读:诗经价值之礼乐文化及其它价值
周代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产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深刻影响后代的礼乐文化。其中的礼,融汇了周代的思想与制度,乐则具有教化功能。《诗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表现了周代的这种礼乐文化,成了保存周礼有价值的文献之一。
例如,《小雅》的《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均为燕飨乐章,它们或燕乐嘉宾,或臣工祝颂天子;而《寥萧》则为燕远国之君的乐歌。从中可知周朝对于四邻远国,已采取睦邻友好之礼仪政策,反映了周代礼乐应用的广泛。又如《小雅·彤弓》,记叙了天子赐有功诸侯以彤弓,说明周初以来,对于有功于国家的诸侯,周天子均要赐以弓矢,甚而以大典形式予以颁发。相比之下,《小雅·鹿鸣》的代表性更大些,此诗是王者宴群臣嘉宾之作。“周公制礼,以《鹿鸣》列于升歌之诗。”朱熹更以为它是“燕飨通用之乐歌”诗中所写,不光宴享嘉宾,还涉及了道(“示我周行”)、德(“德音孔昭”),从而显示了“周公作乐以歌文王之道,为后世法”。
除燕飨之礼外,《诗经》反映的礼乐文化内容还有:《召南·驺虞》描写春日田猎的“春蒐之礼”;《小雅·车攻》、《小雅·吉日》描写周宣王会同诸侯田猎;《小雅·楚茨》、《小雅·甫田》、《小雅·大田》等描写祭祀先祖,祭上帝及四方、后土、先农等诸神;《周颂》中多篇写祀文王、祀天地,可从中了解祭礼;《小雅·鸳鸯》颂祝贵族君子新婚,《小雅·瞻彼洛矣》展示周王会诸侯检阅六军,可分别从中了解婚礼、军礼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