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乔伊斯的人物评价

詹姆斯·乔伊斯的人物评价,第1张

“意识流”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兼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于20世纪初提出来的,随后便被借用到了文学领域。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就是意识流作品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在乔伊斯的一生中,民族主义思想是贯彻始终的。早在1912年8月22日,刚届而立之年的乔伊斯就在致妻子诺拉的信中写道:“我是也许终于在这个不幸的民族的灵魂中铸造了一颗良心的这一代作家之一”。

鲁迅与乔伊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无论其背景、经历还是精神品格,以至创作方法。但鲁迅似乎从没有谈到过乔伊斯,这使人略感遗憾:鲁迅十分关注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举凡当时流行的新流派,他几乎都作过涉猎和评介,自己在创作中也运用了与乔伊斯“意识流”或“心理主义文学”相似的手法,可是对于当时的乔伊斯,却没有作什么评说,这不免令人困惑。是不是没有注意到呢?也不是。其实,也许因为民族的命运有相似之处(爱尔兰曾长期受英国统治),鲁迅对爱尔兰文学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也关注过乔伊斯。

乔伊斯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深深感动着爱尔兰人民。而爱尔兰人是这么崇拜乔伊斯的,甚至把《尤利西斯》中描写主人公利奥波德·布鲁姆一天全部活动的六月十六日定为“布鲁姆日”,该节日后来成为了仅次于国庆日(三月十七日圣巴特里克节)的大节日。

说起詹姆斯·乔伊斯,我们一定会首先想到世界名著 《尤利西斯》和《芬尼根守灵夜》 ,这两部著作以艰深晦涩著称,很多人都坦言读不下去。《尤利西斯》的译者萧乾说,即使逐字逐句地读完了它,可是没有基本西方文学基础、或不懂《圣经》、或不懂心理学和潜意识,很可能根本无法读懂,可能这就是很多人啃不下去的原因吧。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所著的短篇小说集 ,被莫言惊叹是神来之笔 ,美国《纽约时报》盛赞,把乔伊斯在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与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中的地位相提并论, 在125名英美知名最佳评选“20世纪十大文学经典”中,《都柏林人》高票入选, 排名超越了《 百年孤独 》。

我没敢啃《尤利西斯》,选择了这本《都柏林人》开启对他的认知。

《都柏林人》由15个短篇故事组成,分别从少年、青年、中老年的几个角度谈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看完此书,都柏林的氛围感觉是负能量的,插图夸张,尤其在《死者》这一章节中,圣诞的舞会,每一个人的表情不是兴高采烈,而是龇牙咧嘴, 插图所运用的夸张手法,把人物的心理和场景刻画出来,书中的人物不是浑浑噩噩之流,便是对生活敏感之辈,要不就是鸡毛蒜皮的生活,要不就是平淡如水的生活,总之是处处不如意。

乔伊斯把这本书命名为《都柏林人》,是因为他始终认为 “从来没有一个艺术家把它展现给世界。”乔伊斯眼中的都柏林是爱尔兰最具代表性的缩影,是他书写爱尔兰精神史的一章。

乔伊斯深切地热爱着他的国家爱尔兰,热爱他出生的城市都柏林 ,他用来描述的熙熙攘攘的街道 ,人声鼎沸的酒吧以及沉闷破旧的房屋,其实仅仅是城市的一角,借这些角落,生动地描绘了都柏林百姓形形色色的真实生活,深刻揭示整个社会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生活中弥漫着一种麻木不仁。死气沉沉地瘫痪状态, 吐露出乔伊斯真正内心的声音,都柏林人除了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还在天主教教堂以及狭隘民族主义困囿下,他们苦闷、空虚 、迷茫和瘫痪。

有人评价说,乔伊斯这样写自己的国家,写自己生活的城市,他根本不爱祖国,我觉得恰恰相反 ,《都柏林人》恰恰表达了乔伊斯深爱着祖国爱尔兰 ,但是英国殖民地的侵略,以及当时的现状让他感到了苦闷 ,所以他 把自己的期望借助笔端, 用这些短篇小说唤醒人们对当时制度的反抗、唤醒人们的斗志。

《都柏林人》写于乔伊斯20岁时, 查看他的履历,可以看出乔 伊斯是个天才级人物 ,9岁时,就曾经为 “无冕之王”帕内尔的去世,写了一首题为《还有你,希利》的诗,此诗讽刺了帕内尔的追随着对领袖的背叛。

乔伊斯从小家庭优越,11岁时, 他的英文作文便被推荐为全爱尔兰本年级的最佳范文 ,并获得奖金 ,15、16岁时,参加中学考试 ,作文就得到了最高分。

16岁时, 乔伊斯进入都柏林大学, 为了读易普生的原著, 自学了丹麦文和挪威文, 并且在18岁时 ,写了一篇《戏剧与生活》为易普生辩护。

青春年少的乔伊斯22岁的时候, 偶遇娜拉·巴纳克尔,对她一见钟情 ,在后来创作的 《尤利西斯》 中, 乔伊斯将故事时间设定为1904年6月16日 ,正好是他与娜拉首次约会的日子 ,这使得这本《尤利西斯》更具有了纪念意义。

《阿拉比》是《都柏林人》中非常著名的一个短篇小说,很多中国的男性著名作家,在提供自己的阅读书单时,当需要列出十位最喜欢的短篇小说作家,或者十篇最喜欢的短篇小说作品的时候,这些作家几乎不约而同都选择了《阿拉比》。

《阿拉比》不是人名,是一个集市的名字,他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回忆少年时代的一场初恋,尽管他连初恋对象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丝毫不妨碍他想念她。

《阿拉比》主要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儿,带着爱的想象,在初恋对象的指引下, 到达阿拉比集市以后:

发现所有的摊位都收摊了, 大半个天都是黑沉沉的 ,年轻的女店员怠慢懒散 ,只顾于男顾客打情骂俏, 顿时感到自己不过是个被虚荣心驱使又被虚荣心愚弄的可怜虫 ,眼睛里不禁燃起痛苦和愤怒的烈火。

小男孩儿顿悟的时刻就是他成长之时。

乔伊斯写这场初恋的时候,倾泻而出的是一种情绪,而不仅仅是爱情。小男孩儿暗恋的到底是谁 , 仅仅是小男孩的同学,曼根的姐姐 ,小男孩无论表什么场合,似乎都能看到女孩的身影,等下映照的身姿,衬裙的白色滚边,都恍如在眼前闪现。

小男孩想去给女孩买一个礼物,虽然 最后无功而返,可是结果却是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想象。

《阿拉比》和初恋有关,但是他没有着眼于一个人如何爱上一个人,继而又失恋,而是借由一场没有结果的初恋,作为屏障,其实乔伊斯深层想表现的,却是一个小男孩对于生命的渴望和认知,一种体验和冒险。

相比较中国的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中描写两小无猜的爱情时,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这些诗句和西洋的爱情不一样, 中国人笔下的爱情不仅仅是激情,还有一种长情,既追求一把火的炽烈,也追求一江水的长情。

一首《长干行》,从童年的明媚阳光,新婚的旖旎,到后来的惆怅,一句“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为了心爱的人,一接就接出七百里,这感情是何等的炽烈和浓厚啊。

这才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式的情感。

乔伊斯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良心的作家 ,他对都柏林人的态度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他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写作方式,通过这样描写自己所生活的都柏林的 “瘫痪”, 唤醒沉睡的都柏林人,最终让爱尔兰人民能够有力量与当时的社会抗争,以使他们走向解放之路。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詹姆斯·乔伊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l0M0Q8eKRDoDnM_VOsKJQ

密码:phg4    

书名: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作者: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杜若洲

豆瓣评分:94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9-1

页数:256

内容简介:

★《尤利西斯》前传,先后被译成60种语言。

★打开乔伊斯内心世界的绝佳钥匙,永具活力的“青春派”经典。

★“乔伊斯专家”杜若洲致敬翻译。

★收录“乔伊斯生平”、特色“导读”。

★入选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一百本优秀英文小说”前三。

★“乔伊斯先生不顾一切专注于表现内心深处的火花掠过大脑时隐约间传递出无数信息。他充满勇气地舍弃任何他认定是外来的信息,即使它们可能是我们在恣意想象时紧紧抓住的扶手。”(弗吉尼亚·伍尔夫语)

★“如果有一天乔伊斯的其他作品会暂时受到冷落,《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却不会,十八至二十二岁的青年人会一如既往地阅读和喜爱这本书,就像现在与他们年龄相同的青年人一样……”——哈佛大学教授 约翰·V凯莱赫

★文艺“黑”精装,内文纸张选用高端胶版纸,触感柔软细腻,每一次翻阅都是享受,值得珍藏!

★每个人都能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詹姆斯·乔伊斯的自传体小说,全书分为五章,主要叙述斯蒂芬·迪达勒斯的童年、少年、青少年乃至于青年时期的各阶段成长经历,从幼年的宝贝咕咕,到小学里矮小、瘦弱的学童,到中学里作文竞赛奖的获得者,再到大学里攻读文学艺术的大学生,最终认识到爱尔兰社会与他这样的艺术家格格不入,成为一名决意远离家乡,远离爱尔兰,立志要在他灵魂的作坊里打造自己民族所不曾有的良心的青年艺术家。

作者简介:

詹姆斯·乔伊斯: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zui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意识流作品的代表,主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自传体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等。

杜若洲: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译有《都柏林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爱伦·坡短篇创作选》《荒原》《四首四重奏》等佳作,在台湾地区翻译界颇有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1277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