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艺术家”们会如何表达忧郁的情绪?

“天才艺术家”们会如何表达忧郁的情绪?,第1张

世界上从来不乏天才的艺术家,但是把天才艺术家和忧郁联系在一起,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一个一生充满忧郁的天才画家。他就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古斯塔夫·库尔贝。

古斯塔夫·库尔贝(1819一1877),是法国十九世纪艺术黄金世纪群英璀璨大师辈出中为数不多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他用自己的画笔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初期阶段底层人们的工作生活状态,也时时流露出自己压抑、愤懑、郁郁纠结的情绪。

库尔贝生活时代的法国,资本主义已经完成原始积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分化,社会矛盾增多,各种思潮空前活跃。这期间还爆发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运动。库尔贝做为当时革命的一分子,也参加了这场运动。

库尔贝早期的绘画作品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后来在他更多地接触到社会底层人们的劳动生活状况以后,库尔贝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倾向和画风。库尔贝认为:画家不应该回避现实而沉醉于画室内的遐想,只创作一些理想主义的作品,而应该脚踏实地以写实的精神和态度去创作。库尔贝关注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为此创作了大量油画以及水彩、素描,《筛麦妇》、《采石工》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库尔贝是个天才的画家,但他一生郁郁而不得志。他创作的《浴妇》、《世界的起源》等经典油画由于突破了传统和人们固有的审美习惯曾遭受很多讥讽甚至谩骂攻击而不得面世。

《画室》是厍尔贝绘画艺术风格技巧的集中展示,也是他十分偏爱的一幅作品。但就是这幅作品在当时参加巴黎万国艺术博览会时被会务评委专家权威给剔除了出来。库尔贝一气之下,就在会场外临时搭起个长棚,将自己以往创作的包括《画室》在内的40多幅画挂于棚内,搞了一次“个人画展”,据说当时还引起不小的反响呢。

库尔贝生活时期的法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这使库尔贝常常陷于纠结抑郁之中。这些,我们从他的多幅自画像中也可窥知一二。

  “写实主义”一词早在十九世纪初的哲学领域即已出现,但直至一八三六年新闻记者蒲朗许使用这个名词,才确立了写实主义的美术基础,一八四O至五O年代成为主张明确的“主义”。写实主义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譬如库尔贝等画家利用写实的技法,描绘当时不太被重视的农民和劳动者,所代表的理念恰巧与学院理念反其道而行,成为具有革命性的开创之举。

  库尔贝1819年6月生于法国南部小镇奥南,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伟大艺术家,被称作“写实之父”。他主张艺术应“为生活,为民众”。在西方艺术史中,也许再也找不到一个像他那样大喊大叫,到处“招惹是非”的艺术家了。库尔贝的画是真诚的,他说:“我希望永远用我的艺术维持我的生计,一丝一毫也不偏离我的原则,一时一刻也不违背我的良心,一分一寸也不画仅仅为了取悦于人、易于出售的东西。”他借油画布将亲身所经历的各种经验,以朴素踏实的手法公诸于世,他画作中所传达讯息的公信力,远胜于一般单凭文字描述乡村习俗的画面资料。

  1855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在艺术史上具有相当特殊的意义。博览会的艺术展汇聚了当时法国几乎所有的艺术精英,其中一名叫库尔贝的人认为他“最重要的”几幅画被拒绝了。心有不甘的他就在官方展场的对面另搭了一间棚子,展示自己的50余件作品,并冠以“现实主义画展”之名。这次展览虽算不上成功,但把“现实主义”正式带入艺术史。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参观沙龙的美术展览,面对库尔贝于1853年画的一幅《浴女》,感觉到一种"粗俗",便向随从的手中拿来马鞭,狠狠地抽打了这幅画。这一粗鲁的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很大反响,当然,也对库尔贝的油画带来了新闻传播式的反应。法国沙龙崇尚象安格尔的那种典雅的裸体,扭捏作态的贵妇人肖像,对于库尔贝所画的那种体型粗壮、具有劳动者结实的肉体的村妇,怎能产生美感?库尔贝的现实主义,不仅拿破仑三世不能接受,连一些著名评论家或者同时代的好友也不时发出挖苦与讥讽声。莱蒙尼埃说他是"彻头彻尾讨好穷小子的笨蛋";诗人波特莱尔称他"宗派主义者"和"天才的杀害者";梅里美把他的裸体形象(即指那一幅《浴女》)与新西兰的吃人肉的野人作比拟,更有甚者,当时有一部分人,竟集合起来绕库尔贝的画展游行,高喊"打倒库尔贝"的口号。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848年的"宪制共和国运动",在巴黎的画坛上,不是满足官方学院派的趣味,风格上陈陈相因,就是对现实不再寄予期望,把艺术沉浸在各自幻想的世界里,象库尔贝这样对现实具有批判态度的绘画,如他的《库尔贝先生,您好!》(1855年)、《碎石工》(1849年)、《筛麦的妇女》(1854年)等,是不可能适应沙龙公众的趣味的。揭示生活,并向观者提出生活的本来意义,这种新思想,在法国以前还不曾在艺术上表现过。

  对库尔贝的艺术的不理解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现象。古斯塔夫·库尔贝诞生在法国东部弗朗什—孔太山区一个葡萄园主的家庭。他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他的许多自画像,如《叼烟斗的库尔贝》、《带黑狗的库尔贝》和大型寓意画《画室》中的库尔贝,都具有这样的气质。1841年,他的父亲送他到巴黎念大学,要他学习法律,但他却立志做一名画家,在皇家美术学院和贝桑松美术学院学习。在古代大师中,他最欣赏17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技巧,专心地临摹过不少收藏在卢佛宫的委拉斯贵支的作品。1844年,他的自画像《带黑狗的库尔贝》被皇家美术院主办的法国艺术年展接受,那年他才25岁。据法国美术史家弗朗卡斯泰尔说:库尔贝相貌出众,天赋过人,向来我行我素,十分自信。画家年轻时既好斗,又随和。这种多棱角的性格并不矛盾。当他开怀大笑时,使人倍感亲切,可是一旦自命不凡起来,他的语调又使他最好的朋友都为之寒心。连后来成为库尔贝的庇护者的朋友卡斯塔扬,在1857年的文章中也这样讽刺他:"库尔贝嘲弄了自己,嘲弄了别人,也嘲弄了自己的艺术。作为一个风景画家,他只是从小饭馆的窗眼里观察自然界的画家。"法国绘画有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这种传统到19世纪中叶被发扬光大,形成潮流,而库尔贝则是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库尔贝不画宗教传说和神话故事,只画现实的社会生活。他说“我认为绘画本质上是种具体的艺术,只能描绘现实的和存在着的事物”。他在自己的作品和宣言中,确立了以生活的真实作为创作依据的原则,坚决反对因袭、虚伪的官方艺术,库尔贝成为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绘画的创始人。

  他的名作有《碎石工》、《泥瓦匠》等。《碎石工》以两个贫苦的劳动者为主要描绘的对象,这在以往的西欧绘画中是罕见的。他的另外一幅巨幅名作《奥南的葬礼》,画有四十多个等身人像,这两幅描绘普通农民的作品与理想化的新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作品截然不同,既不粉饰生活,也不美化现实,而是大胆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1854年底,他开始创作隐喻其艺术生涯的巨幅油画《画室》,画中有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库尔贝本人正在中间作一幅风景画,背后站一裸体模特儿。他完成这幅名作仅用了6周时间。库尔贝把劳苦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看做英雄,在画面中塑造出真实的形象,并对这种贫困而平凡的生活加以热情的歌颂。由于革命思想家普鲁东和诗人波特莱尔的影响,库尔贝在1848年就积极投身法国社会的革命运动。1872年,库尔贝又投身巴黎公社运动,巴黎公社失败后,库尔贝被捕入狱,在狱中所画的《戴贝雷帽系红领带的库尔贝》,表现了他那个时期的风貌。1873年,经友人保释,库尔贝出狱,随即流亡瑞士,1877年12月31日因贫病交迫在瑞士的洛桑逝世。库尔贝一生的主要作品还有《会议归来》、《海浪》、《暴风雨后的悬崖》、《春天的鹿》、《皮埃尔·约瑟夫·普郎东》、《普郎东夫人》等。绘画中的现实主义,早在17世纪荷兰小画派的作品中即已崭露头角。但是,就其审美特征而言,荷兰画家更注重表现生活中幽默、快乐的情趣,以投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口味。而库尔贝的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法国评论家认为: “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没有马奈,便没有印象主义。”库尔贝在发现生活中平凡的美和朴实的外光技巧方面给予以后的青年画家们的重要影响,证明这一论断是确凿无疑的。

现实主义也叫写实主义,兴起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是与法国1848年的大革命同时出现的一场艺术运动。

现实主义的创始人是卡尔·马乔。代表画家有卢梭、米勒、库尔贝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我以为当属库尔贝。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库尔贝。

古斯塔夫·库尔贝(1819一1877)。库尔贝生活时代的法国,资本主义在完成原始积累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一定程度的贫富分化,各种思潮涌现,社会矛盾增多。库尔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批判揭露现实,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画家。

库尔贝早期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后来当他更多地接触到社会底层人们的劳动生活状况,他的画风开始发生变化。库尔贝认为:“画家不应该漠视现实而只靠空虚空洞的想象去画画,更不应无病呻吟甚至自我陶醉,而应该正视现实以写实的精神和态度去创作”。他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并为此创作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画作,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筛麦妇》、《矿工》等就是这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画家的思想是相当丰富的。在中后期,库尔贝的思想更加敏锐,画技也日瑧成熟,形成了典型的库尔贝风格。《浴女》是库尔贝写实主义手法的代表画作,当时曾遭到很多人的讽刺挖苦甚至恶毒攻击。这幅画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审美习惯,却有着极强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画室》是库尔贝绘画风格技巧的集中展示,也是他十分钟爱的一幅画作。不想在当时参加巴黎万国艺术博览会画展时却被剔除出来。库尔贝一气之下,在会场外搭了个棚子,拿出自己创作的40幅作品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不小反响。

库尔贝时期的法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库尔贝也常常纠结郁闷,他画了不少自画像,或许也是一种自我排谴和解潮吧。

19新世纪油画大师库尔贝出世在法国的西南地区小镇奥尔南一个牧场主家中,他的家乡周边都是辽阔的葡萄庄园和田地,辛勤劳作的农民,及其具备乡村美景的风景,从小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让他对劳动者产生了难忘的同情,这对他之后的艺术思想拥有不言而喻的危害。因而,在后来的绘画创作中,库尔贝既并没有立在以安格尔带头的“古典主义”的美术绘画派系,他觉得这一派系没什么创新精神,造型艺术角度太狭小,忽视实际生活,喊着复古时尚的幌子,来剽窃欧洲文艺复兴的“古典派”,对现代油画的探寻并没有具有一切功效,是一种装模作样的主要表现。

见到“19新世纪西方美学”这几个字,脑中第一反应是19新世纪是西方艺术史上较早的多样化时期,在这以前从没有一个近百年上能陆续发生那样多种多样绘画史上至关重要的风格特征,例如,尊崇客观的古典主义、追求完美个性化释放的浪漫派、理智实干的现实主义,及其唯美的印象主义,这些都是19时代的独特物质,水彩画重视“写实性”,这也是没有人可以更改的客观事实,数百年如一日,艺术家们反复的注重“写实性”,能够这样觉得,一切一种派别的出色油画全是写实性性很强,仅仅“现实主义”相比较其他派系,更能表现出实际喻意,现实主义是名副其实的“现代主义”。

一脸的连鬓胡子,一双抑郁而出众的双眼,蓬蓬松松的秀发,轻易的衣着,这就是库尔贝,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一个人生坎坷的悲惨的美术家。库尔贝生活的时代是法国的和很多欧美国家进行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和科技革命进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各样社会问题增加,乃至逐渐发生一定程度的贫富悬殊。这期间还爆发了知名的巴黎公社运动。在那时候造型艺术尽管十分活跃性,但许多艺术大师全是主要表现的顶层生活和理想的生活,体现的是莺歌燕舞或唯美中的生活情景,仅有极少数美术家面对实际,用画笔工具揭开或体现下层社会大家的真实情况,库尔贝是这在其中最突出的意味着。

在我们去赏析库尔贝的创作时,就会被其胆大真实的画风所震撼人心,我觉得库尔贝远远地高过别的现实主义美术家,由于库尔贝绘画从无需草描,所绘即所闻,绘画一旦有草描,就会出现许多想像的剧情发生,进而不足真正;库尔贝的那幅画作《世界的起源》便是彻底写实性的代表作,就是这样真实的表述,人的生命是这样来的,人的生命实际意义使用价值胜过一切,库尔贝的现实主义既不优雅都不敏感多疑,真正在这儿战胜一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1332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