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简介
丝绸 sī chóu 英文:[silk cloth; silk]
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长丝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的织品的总称。
丝绸来源
丝绸,是由蚕的蚕茧抽丝后编制取得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再经过精心编制而成的纺织品,人们通过养蚕,当蚕结茧准备羽化成虫时,将蚕茧放入沸水中煮,并及时抽丝。一个蚕茧可以抽出800——1200米的蚕丝。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像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在中国,丝绸一词也指代人造的,具有与天然丝绸一样光泽的纺织品。
丝是桑蚕在桑树上所吐出的纤维。蚕丝是一种生态学非污染的天然纤维。具有其它纤维及加工品无可替代的独特性能和无可比拟的旺盛生命力。经过染织而成的各种色彩绚丽的丝绸面料,更易缝制加工成各种高级成衣和室内装饰品、旅游纪念品及众多工艺美术品,难怪国外消费者将丝绸誉为“美的源泉”。
另外,用真丝绸为衣料做成的丝绸服装,对人体有保健作用。自古以来,真丝就有"丝绸皇后"的美誉。到了现代,人们又赋予了它"健康纤维"、"保健纤维"的美称。因此,真丝纤维的保健功能是任何纤维都无法相比的、无法替代的。真丝纤维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18种氨基酸,与人体皮肤所含的氨基酸相差无几。故又有人类的"第二皮肤"的美称。穿真丝衣服,不但能防止紫外线的辐射、防御有害气体侵入、抵抗有害细菌,而且还能增强体表皮肤细胞的活力,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对某些皮肤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另外,由于特殊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还有调节体温、调节水份的作用。
丝绸的产地
盛泽是我国最大的丝绸产地之一,据介绍该镇丝绸出口量占我国丝绸出口量的四分之一,质量比较好,盛泽位于苏州南部的吴江市,距苏州60多公里。
盛泽镇有许多丝绸交易市场,据当地人讲,在盛泽舜新中路上买真丝服装一般是比较放心的,买真丝服装,一定要问清是否是真丝的,因为有些商家会用偷换概念的方法,用“丝绸”代替真丝,一般消费者不明其里,认为丝绸就是真丝,就会买来真丝与化纤交织的服装,这种面料做的内衣,穿在身上非常不舒服。
丝绸发展简史
全新世大暖期(大西洋期)为中国带来了温暖的气候,令桑树和蚕的养殖可以在黄河流域广泛的进行。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但现实中丝绸究竟是何时被发明尚具争议。中国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卫斯,《中国丝织技术起始时代初探》)。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公元前3700~前31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编制技术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丝织品成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
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但韩国则在中国移民的协助下,与公元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与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实现养蚕。不过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的:传说几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工作的僧侣将蚕种放在中空的手杖中,私自从中国带出,并辗转到达君士坦丁堡。虽然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并不高,但随后的拜占庭人确实发展了丝绸编制技术,在皇宫庭院内设立蚕室和缫丝机,为皇帝服务。当时拜占庭所有的土产丝绸大多被皇室成员享用,剩余的材料也能以一个高昂的价格卖到市场上。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艺,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随着战国、秦、汉时代经济大发展,丝绸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是很深远的。到了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公元前126年,在汉武帝的西进政策下,大量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向西运输。经过魏晋北朝发展到唐代,中国丝绸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一方面条贯、折衷传统遗产,另一方面又兼容了外来技术、纹样的优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十分突出,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中国生丝产量从36万吨上升到57万吨,增长了158倍;丝织物的产量增长了2倍多;丝织品消费量也从4亿米增长到了122亿米,增长了约3倍;出口的生丝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80%以上,绸缎也要占50%上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又争得了在世界丝绸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丝绸业成为国家的创汇支柱产业。我国丝绸更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较完整的丝绸业体系,丝绸产品已行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古老的丝绸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焕发出新的青春,走向灿烂的未来。
丝绸与中国民族文化
丝绸的出现,使养蚕织绸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非常重要并且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手工业门类。丝绸的兴盛则开创了中华民族丝绸服饰文明的新时代,给中国古代民俗、习惯以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丝绸对中国汉字的巨大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人类历史上,因丝绸贸易而兴起的东西方人民的大规模经济文化交流,对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浩若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里,不少诗篇是以蚕桑丝绸为题材的。如《诗经》中反映妇女从事农桑事业的情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大量对蚕桑丝绸的描写,可以窥见丝绸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巨大影响。
作为世界蚕桑丝绸业的发源地,中国流传着许多与此相关的神话和传说。如蚕马神话、螺祖教民、天仙配等等,都以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艺术地概括了人们对蚕桑丝绸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蚕桑丝绸的亲情。
丝绸的特性
第一,舒适感。真丝绸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对人体的摩擦刺激系数在各类纤维中是最低的,仅为74%。因此,当我们的娇嫩肌肤与滑爽细腻的丝绸邂逅时,它以其特有的柔顺质感,依着人体的曲线,体贴而又安全地呵护着我们的每一寸肌肤。
第二,吸、放湿性好。蚕丝蛋白纤维富集了许多胺基(-CHNH)、氨基(-NH2)等亲水性基团,又由于其多孔性,易于水分子扩散,所以它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或散发水分,并保持一定的水分。在正常气温下,它可以帮助皮肤保有一定的水分,不使皮肤过于干燥;在夏季穿着,又可将人体排出的汗水及热量迅速散发,使人感到凉爽无比。正是由于这种性能,使真丝织品更适合于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因此,人们都把丝绸服装作为必备的夏装之一
丝绸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还有很好的保暖性。它的保温性得意于它的多孔隙纤维结构。在一根蚕丝纤维里有许多极细小的纤维,而这些细小的纤维又是由更为细小的纤维组成。因此,看似实心的蚕丝实际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这些空隙中存在着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阻止了热量的散发,使丝绸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第三,吸音、吸尘、耐热性。真丝织物有较高的空隙率,因而具有很好的吸音性与吸气性,所以除制作服装外,还可用于室内装饰,如真丝地毯、挂毯、窗帘、墙布等。用真丝装饰品布置房间,不仅可以使屋子纤尘不染,而且能保持室内安静。由于蚕丝具有吸湿、放湿性能以及保湿性、吸气性和多孔性,还可调节室内温湿度,并能将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吸掉。另外,真丝纤维的热变性小,比较耐热。它在加热到100℃时,只有5~8%左右脆化,而大多数合成纤维的热变度要比真丝大4~5倍。蚕丝的燃烧温度在300~400℃,属难燃纤维,而合成纤维的燃烧温度在200~2600C,即易燃、易熔。因此,采用蚕丝纤维作为室内装饰的原料,不但可以起到吸音、吸尘、保温作用,还有起到阻燃功能。
第四,抗紫外线。丝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因此丝绸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而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是十分有害的。当然,丝绸在吸收紫外线后,自身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丝织品在日光的照射下,容易泛黄。
丝绸的制作过程
桑蚕的幼虫在变成蚕蛾之前,将自己保护在蚕茧里,每只蚕茧是一根连续2000-4000米长的蚕丝。 从蚕茧到蚕丝 蚕茧聚集在湿热的空气中,潮湿及冷空气将会杀死幼虫,而且也无法吐出蚕丝,将蚕茧放于热水中蚕茧会变软或并慢慢成浆状,脏的表层将脱落,最终露出蚕丝的终端,然后将蚕茧放入第二个大桶,依据丝的粗细程度,可将4-12个蚕茧缠在一起。一只蚕茧可产出1-3公里长的蚕丝。
丝绸的分类
丝绸的十四大类:
根据织物组织、经纬线组合、加工工艺和绸面表现形状的绸品种划分14大类。其中除纱、罗、绒不论花部、地部组织外,蓁大类均按地部组织为根据。每大类绸面都可具有素(练、漂、染)或花(织、印花)的表现。
(1) 纺:应用平纹组织,采用生织或半色织工艺,经纬一般不加捻或弱捻,绸面较平挺,纺的牲是质地轻薄而又坚韬。
(2) 绉:应用平纹或其他组织,经或纬加强捻,或经纬均加强捻,呈明显绉疚并富有弹性的织品。
(3) 缎:应用缎纹组织,绸面平滑光亮的织品。
(4) 绫:应用斜纹组织或变则斜纹组织,绸面呈明显斜向纹路的织品。
(5) 纱:全部或部分应用纱组织的织品,由甲、乙经丝每隔一纬丝扭绞而成的。
(6) 罗:全部或部分应用罗组织的织品,由甲、乙经丝每隔个一根或三根以上的奇数纬丝方扭绞成的,即谓罗。
(7) 绒:全部应用绒组织,绸面呈绒毛或绒圈的织品。
(8) 锦:应用缎纹、斜纹组织,花纹精致多彩绚丽的色织提花织品。
(9) 绡:应用平纹或收纱组织的轻薄透孔织品。
(10) 呢:应用各种组织和较粗的经纬丝线,质地丰厚,有毛型感织品。
(11) 葛:应用平纹、斜纹及其变化组织,经屈纬疏,经细纬粗,质地厚实,绸面呈横向梭纹的织品。
(12) 绨:应用平纹组织,长丝作经,棉或其他纱线为纬,质地较粗厚的织品。
(13) 绢:应用于平纹组织,质地细腻、平整、挺括的织品。
(14) 绸:应用平纹或变化组织,经纬交错紧密的织品。
丝绸的三十四小类:
主要是按绸面的表现划分:
(1) 双绉:就用平纹组织,经无捻,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绸面呈均匀绉效应的织品。
(2) 乔其:应用平纹组织,经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质地衡疏轻薄,绸面有纱眼和绉效应的织品。
(3) 碧绉,经无捻,纬采用碧绉线(20/22Dx3加S捻1600T/m,再并20/22D1根,加Z捻1600T/m),是细密绉纹的织品。
(4) 顺纡:经无捻,纬用单向强捻丝,绸面呈直向绉纹的织品。
(5) 塔夫:应用平纹组织,经纬先练染,质地细密挺括的熟织品。
(6) 电力纺:桑蚕丝(柞于蚕丝)生织平纹织品。
(7) 薄纺:应用桑蚕丝生织,平方米绸重在6m/m及以下的平纹织品。
(8) 绢纺:经纬均采用绢丝的平纹织品。
(9) 绵绸:经纬均采用抽丝的平纹织品。
(10) 双宫:全部或部分采用双宫丝的织品。
(11) 疙瘩:全部或部分采用疙瘩、竹节丝,呈疙瘩效应的织品。
(12) 星纹:应用绉组织的织品。
(13) 罗纹:单面或双面呈轻浮横条的织品。
(14) 花线:全部或部分采用花色捻线或拼色线的织品。
(15) 条:绸面呈现横直条形花纹的织品。
(16) 格:绸面呈现格形花纹的织品。
(17) 透凉:应用假纱组织,构成有似纱眼的透空织品。
(18) 色织:全部或部分采用色丝的织品。
(19) 双面:应用三重组织,正反面均具有同类型斜纹或缎纹组织的织品。
(20) 凹凸:具有凹凸花纹的织品。
(21) 山形;应用山形或锯齿斜纹组织,呈明显山形或锯齿花形的织品。
(22) 花:提花织品。
(23) 修花:经过修剪的提花织品。
(24) 有光:有光粘胶丝或半光铜氨丝的纯人丝织品。
(25) 无光:无光粘胶丝或无光铜氨丝的纯人丝织品。
(26) 闪光采用有光超光异形断面合纤长丝纯织或交织,呈闪光效应的织品。
(27) 亮光:采用金银钱(铝皮)纯织或交织,呈亮光效应的织品。
(28) 生:采用生丝织造,不经精练的织品。
(29) 特染:经或纬丝采用扎染等特种染色工艺,呈二色及扎染花色效应的织品。
(30) 印经:经丝印花后再行织造的织品。
(31) 拉绒:经过拉绒整理的织品。
(32) 立绒:经过立绒整理的织品。
(33) 和服:门幅在40cm以下,或整幅中织有各40cm以下的开剪缝,供加工和服专用品。
(34) 大条:经纬采用柞大条丝的平纹织品。
绸缎种类:
绸缎按不同的标准有许多分类,按原料和组织方式分为:
真丝绸:以真丝为原料生产的绸缎,是用蚕丝加工成绸缎的统称。
人丝绸:以人造丝为原料生产的绸缎。
合纤绸:用合成纤为原料生产的绸缎。
交织绸:用两种不同原料交织成的绸缎。
按用途分类:
服用绸:绸缎作为衣物加工的原料(服装、围巾、头巾、领带等)。
装饰类:装饰方面的用绸(装饰墙壁、裱画、书封、提包等用的绸)。
工业绸:工业用绸(打字机色带等)。
保健绸:医疗用绸(真丝人造血管、人工皮等、绿色绸)。
按加工方法分类:
机织绸:用丝织机械以经纬线交错织成的绸。
针织绸:用针织以丝线构成的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的绸。
无缫织绸:不用机织和针织,是将废丝加工成纤维网,再经机械加工而构成的绸。
按绸面表现及染色等分类:
提花绸:用提花机织成的绸(大提花绸,小提花绸)。
印花绸:用染料在坯绸上用网印花机(印花台板)印成花的绸。
染色绸:用染料在坯绸上用染色机(染缸)染成的绸。
扎染绸:用棉纱线根据设计安排结扎在坯绸的一定部位,然后进行染色,待染色后去掉结扎纱线,就是扎染绸
按工艺分类:
坯绸:未精练的绸,称生坯绸。
练白绸:已精练的绸。
漂白绸:已精练并经漂白的绸。
熟绸:经纬丝先精练脱胶成练丝(熟丝)再织成的绸。
闪色绸:经、纬线精练后染成不同色,即不同色的经纬线交错织成的绸。
如何选择丝绸
鉴别真丝绸的简便方法是:
1眼观。看面料光泽是否柔和明亮,色泽是否鲜明匀称,有无色差、色档、色花。表面有无毛丝夹起,有无断经、缺纬等疵病。
2手摸。手感是否柔软糯滑,手抚绸面时有无拉手感。如无上述感觉,则不是真丝绸。
3摩擦。比较干燥的真丝绸,互相摩擦时会发出清脆的声响,俗称丝鸣。如无丝鸣现象,则是化纤绸而不是真丝绸。
4燃烧。从面料断边抽取一束丝纱,用火柴点燃。真丝绸燃烧缓慢,先是卷缩成一团,散发出类似烧毛发或禽毛的气味。燃烧后成黑褐色小球状,手触即碎成粉末状。丝束离开火焰后,即停止燃烧。
丝绸织物的养护
以下是有关丝绸织物养护的几个小常识:
(1)深色的服装或丝绸面料应该同浅色的分开来洗;
(2)汗湿的真丝服装应立刻洗涤或用清水浸泡,切忌用30度以上的热水洗涤;
(3)洗涤丝绸时,要用酸性洗涤剂或淡碱性洗涤剂,最好用丝绸专用洗涤剂;
(4)最好用手洗,切忌用力拧搓或用硬刷刷洗,应轻揉后用清水投净,用手或毛巾轻轻挤出水份,在背阴处晾干;
(5)应在八成干时熨烫,且不宜直接喷水,并要熨服装反面,将温度控制在100-180度之间;
(6)收藏时,应洗净、晾干、叠放为宜,并用布包好,放在柜中,且不宜放樟脑或卫生球等。
丝绸的特点:
1、舒适感。
真丝绸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对人体的摩擦刺激系数在各类纤维中是最的,仅为74%。因此,当我们的娇嫩肌肤与滑爽细腻的丝绸邂逅时,它以其特有的柔顺质感,依着人体的曲线,体贴而又安全地呵护着我们的每一寸肌肤。
2、吸湿性、放湿性好。
蚕丝蛋白纤维富集了许多胺基(-CHNH)、氨基(-NH2)等亲水性基因,又由于其多孔性,易于水分子扩散,所以它能在空气中吸引水分或散发水分,并保持一定的水分。在夏季,又可将人体排出的汗水及热量迅速散发,使人感到凉爽无比。正是由于这种性能,使真丝床品更适合于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
3、保暖性。
丝绸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还有很好的保暖性。看似实心的蚕丝实际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这些空隙中存在着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阻止了热量的散发,使丝绸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4、抗紫外线。
丝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因此丝绸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而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是十分有害的。
5、吸音、吸尘、耐热性。
真丝织物有较高的空隙率,因而具有很好的吸音性与吸气性,所以除制作服装外,还可用于室内装饰,如真丝地毯、挂毯、窗帘、墙布等。用真丝装饰品布置房间,不仅可以使屋子纤尘不染,而且能保持室内安静。由于蚕丝具有吸湿、放湿性能以及保湿性、吸气性和多孔性,还可调节室内温湿度,并能将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吸掉。
扩展资料:
丝绸不可皂洗:
一、因为自来水含有钙、镁竿,碰到肥皂,就会变成钙皂或镁皂。
二、加之真丝带正电荷,肥皂带负电菏,两者容易结合,沉淀附在绸面上,会出现灰白色花斑,所以,丝绸最好用清水漂洗或用洗衣粉洗涤。
其次,真丝绸服装洗涤时,用强力搓洗,会使丝纤维在魔攘、拉伸、扭曲力的作用下,产生擦伤,或发生“移位”,从而引起衣料变形,失去原有的平挺,缩短使用寿命。
此外,丝绸服装久穿不洗,汗水中的盐分可使浅色丝绸衣料表面泛出**斑点。丝绸服装洗后一定要漂洗干净。
参考资料:
我国丝绸产地,与蚕丝产地基本一致。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为我国最大丝绸产地,产量占全国一半。主要集中于苏州、杭州、湖州,称为三大绸市。
其次有绍兴、南京、嘉兴,镇江和常州等。四川盆地是我国第二丝绸产区,生丝产量仅次于浙江。第三大丝绸产区在珠江三角,以纱绸为主。
国际发展
一、产业调整改变丝绸生产格局
1、茧丝生产梯度转移
从总量上看,中国,印度,巴西,越南,泰国等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而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则相继大幅下降。
2、蚕丝生产趋于多极化
世界上有蚕丝生产的国家和地区65个,其中有一定规模的近40个,在世界蚕丝生产中占有一定地位的有l0个左右。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国丝绸业,蚕茧年产量达44万吨,最高的一年份曾达到70万吨之多,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
印度茧丝绸生产发展迅速,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丝绸生产大国。泰国,越南,巴西,马来西亚等国也十分重视蚕丝业投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本国蚕丝业发展。
扩展资料
1、丝绸文化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几千年前,丝绸从长安沿着丝绸之路传向欧洲,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从那时起,丝绸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
2、原料特性
现代工业丝绸,很少有百分之百全蚕丝产品,主要是天然纤维、人造纤维、纤维素的组合体。
——丝绸
衣领净是一种助洗剂,适用于棉、麻、化纤、混纺等面料衣物局部重度污渍,丝绸、羊毛等娇贵衣服勿用衣领净。
您的披肩含真丝材质,请勿使用衣领净。
若局部有污渍,采用“蓝月亮干衣预涂法”处理:
1衣服干的时候,用洗衣液原液直接涂抹在污渍处;
2涂后不要马上洗,静置5分钟,再用洗衣液常规洗涤。
3您可以使用蓝月亮手洗专用洗衣液,采用专门配方,原液可预涂,适用于真丝、羽绒等娇贵材质衣物,有效去除污渍,不留痕迹。
若您在处理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可随时拨打蓝月亮24小时服务热线400-111-1118进行咨询,或者登陆wwwxiyizaixiancom以及http://zhidaobaiducom/c/bluemoononline在线咨询!
中国十大国粹
01 书法
唯一将古老文字作为艺术的,是中国,这门艺术,叫书法。
距今约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文字开始出现。
传说轩辕黄帝命令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就发明创造了文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
中国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中国的汉字,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周朝时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从东晋到唐朝的楷书、行书、草书,到了唐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到达成熟,并且繁荣。
中国的书法有五种基本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02 武术
中国武术既功夫,英文名:Kungfu,即中国传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功夫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
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
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03 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一般是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中医也称为汉医。
“中医学”之中包涵“中药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因此,中药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药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
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就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中医经典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
04 京剧
京剧,中国五大戏剧之首,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之一。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05 汉服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
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
汉服(华服)是非常美丽的服装,汉服(华服)最能体现汉族人儒雅内秀、神采俊逸、雍容华贵、美丽端庄的气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做出发明丝绸(养蚕缫丝织绸)这一伟大贡献的发明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
06 茶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这是世界公认的。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种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国。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这说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国就发现了茶叶,并且知道了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作用。
因此,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是中国的茶叶鼻祖。神农不仅是中国的茶叶鼻祖,同时,神农也是全世界的茶叶鼻祖。
茶叶,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饮料,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饮料。茶叶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
07 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国发明的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被誉为是“瓷器之国”。
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08 围棋
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
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固定下来。
围棋属“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
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
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唐代出现了棋待诏官职。中国的围棋在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时传入日本,很快就在日本流行开来。
围棋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09 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剪纸是我国的艺术瑰宝。
剪纸艺术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至今仍然绽放着绚丽的光芒。
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代就发明了造纸术,以后就有了剪纸。
剪纸是我国最普及和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
10 刺绣
刺绣是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刺绣织物主要是丝绸和丝线。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在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江苏省的“苏绣”、湖南省的“湘绣”,广东省的“粤绣”、四川省的“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很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
中国最为突出的刺绣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
除此之外,还有河南开封的汴绣、浙江杭州的杭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汴绣、杭绣,可以合称为“中国六大名绣”。
中国国粹京剧相关资讯: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