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女孩与狼的一段不解之缘
二战中,一个年仅8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纳粹的魔爪,背井离乡,独自逃进深山,意外地和狼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米莎·迪芬塞卡今年70岁,从外表看她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但她坚持说这只是表面现象。“我永远也不可能和其它人一样。我是大自然制造的一个错误。出门前我也会像别人一样化妆,我和别人做着相同的事情,但内心里我是个动物。”当然,她指的动物是狼。
米莎的母亲是个俄罗斯籍的犹太人,乌黑的眼睛,头发又黑又长。米莎的父亲是个德国犹太人,棕色的头发,蓝眼睛。纳粹分子刚开始屠杀犹太人时,米莎的父母从德国逃到了比利时。后来比利时也被纳粹军队占,米莎的家人只得东躲西藏地生活。米莎的母亲因为长相具有明显犹太人的特征,始终不敢出门。米莎偶尔和爸爸一块出去,她有时还要去上学。为了米莎的安全,她的父母事先做了周密的计划。他们告诉米莎如果他们被纳粹抓住,会有一个女人到学校接米莎,然后把她带到安全的地方。
躲避纳粹 与狼为友
1941年的一天,不幸发生了。米莎的爸爸没有像以往那样到学校接她,来的是个陌生的女人,她把米莎接到了位于布鲁塞尔市郊的一处陌生人家里。从那以后,米莎再也没见过她的父母。
一次偶然的机会,米莎听到收养她的一家人正在悄悄商量要不要把米莎交给纳粹官兵。惶恐之下,米莎决定出逃,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她从养父母家里偷了一些面包和几个苹果,身上还戴了个指南针。据她的养父母说她的亲生父母去东欧了,所以米莎决定向东走。
一路上,米莎尽量避免和人接触,能找到什么偷到什么就吃什么。人在饥饿的时候什么都吃,腐肉、虫子,甚至是泥巴。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用东西来填满肚子。”她睡在谷仓里、树洞里、山洞里、或者干脆露天,她说有几次居然蜷在被屠宰后的马的尸体里睡着了。
在波兰境内,米莎第一次遇到了狼。那天,她从一户农舍里偷了点吃的,一个男人追出来,向她扔石头。米莎拼命地跑,躲进了树林。她受了伤,疼得直叫,那叫声好像狼嚎。突然,米莎发现有什么东西在看着她。她开始以为是一只狗,就丢给它一块肉,但它不肯靠近。它的叫声让米莎意识到这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狼。
米莎渐渐和狼稔熟起来,她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母狼对米莎很好,捕食到的猎物都分给她吃。米莎叫她丽塔妈妈。那段日子,米莎过得很开心。丽塔妈妈打猎回来,会和米莎分享她的战利品,如兔子之类的野味。吃饱后,米莎就依偎在丽塔妈妈身边,笑着睡去。米莎仿佛又找到了一个妈妈,对米莎而言,丽塔妈妈就是整个世界。
后来,丽塔妈妈有了一只公狼做伴。公狼起初对米莎很不友善,它几次企图袭击米莎,都被丽塔妈妈阻止了。摸清了公狼的性情后,米莎学乖了很多。每当公狼发威时,米莎就做出屈服的表示,身子往地上一躺,蜷起四肢,露出喉咙,公狼见状也就罢休了。
米莎和这两只狼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至于到底有多久,米莎说自己当时太小,没有时间概念。后来,两只狼被猎人打死了,米莎为此非常伤心。她离开了树林,一个人继续赶路。
几个星期后,米莎遇到了一群狼。这可是个大家庭,有狼爸爸、狼妈妈,还有几个幼崽。米莎也加入其中。狼爸爸、狼妈妈外出捕捉猎物时,米莎就留下来照顾幼狼,做起保姆来。等它们回来了,米莎模仿幼狼的样子,四肢蹲下,舔舔狼妈妈的鼻子讨食吃。起初,狼妈妈身子向后一退,不肯给米莎喂食。但米莎不断发出轻轻的叫声,哀求着,狼妈妈慢慢靠近,这才把食物吐给米莎吃。渐渐地,狼妈妈开始像对待自己幼子一样对待米莎,米莎也成为这个特殊家庭的一员。然而,好景不长,狼群解散了,米莎又重新回到一个人的生活。她向东走到了乌克兰,也曾偷乘火车到克罗地亚、意大利。前前后后用了四年多的时间。
战后回归人类 保护动物
1945年二战结束,米莎回到了比利时。她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别人听,但人们都不相信她的话。米莎的故事实在太离奇,人们不相信一个孩子能忍受这种遭遇。于是,米莎选择沉默,她把过去的事情深深放在心底。
在比利时,两个老师收留了米莎,还送她上了大学。米莎的脚趾前后接受了四次手术,因为之前她的脚趾已经长到了一起,而且可以深深抓地,就像猿人一样。米莎尝试过很多工作,她曾被送到女子修道院,但她逃走了。后来她留在一家运输公司做女乘务员。
半个多世纪过去,米莎和丈夫莫里斯现在住在美国东海岸的一座小村庄里。他们1985年从荷兰移民到美国。他们拥有一间白色的平房,外观很朴素。她的家很好找,是远近闻名的动物庇护所。门前台阶上立着一座大象雕塑,灌木丛里有一座熊的塑像,家里养了23只猫和2只狗,院子里每棵树的树枝上都挂着鸟食。两只狗在院子里互相追逐,肆意打滚。栅栏上挂着个牌子“小心院里有狗”。
米莎走进厨房,见一只大肥猫正躺在水槽里,还有一只在橱柜上找了个地方歇着。这时,她的狗跑进来,跳上桌子,抢到了一片意大利香肠。“不行。亲爱的,不行。”米莎用怜爱的语气说,边说边挠挠狗的耳朵。米莎说对人她从来不会这么耐心,但对动物她有用不完的耐心。她在二战期间目睹的一切令她对人类充满愤怒。
米莎说逃难中她看到的最悲惨的是一些孩子。他们从火车上被卸下来,排成一列,然后被一个个枪毙。这些孩子们死前一句话也没有说,也没有人喊叫。每声枪响后都有一个儿童倒下,倒进了大坑。一个小女孩死时手里还抱着她的布娃娃。从那一刻起,米莎对自己说:“我和人类的关系已经结束了,永远结束了。”那些杀人的士兵可能已经做了父亲,也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们怎么能做出如此残酷的事呢?米莎不明白。相比之下,米莎觉得狼比人好多了,至少它们能够接纳她。
多年来,米莎一直对人类怀有戒心。她随身带刀,家里的每个房间都有刀。大门口有把弯刀,客厅有把日式宝剑,床上也放着匕首。
米莎还有个危险的习惯。她在无法发泄自己情绪或者遇到挫折时会咬人,哪怕是她的丈夫。米莎说她曾把莫里斯咬得鲜血直流,几乎喘不上气来。莫里斯说30年前他和米莎刚认识时,米莎特别容易发脾气,任何事情都可能成为她咬人的导火线,幸亏莫里斯的脾气好,他包容了米莎的过激行为。
米莎说她本不想发怒,但一旦被激怒,她就会失控,变得极其危险。她经常告诫自己:不能咬人,不行。
1997年,米莎把这段经历写成书,定名为《是狼救了我》。
“就叫陈重坤吧”
1992年初秋。阔别故乡三年多。21岁的陈毅怀着怅惘的心情回到了成都。
1929年春,陈毅和大哥陈孟熙在留法预备学校毕业,双双以官费留学的名义于6月1日离开成都,踏上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征程。然而,在法国资本主义这个“罪恶的渊蔽”中,陈毅个人的美好愿望梦幻般地破灭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所谓文明失望了。由于他义无返顾地领导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们为“争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的著名的二.二八运动,他与留法勤工俭学的104名学生一起被“里昂官厅”的武装警察拘捕,并被“遣送”回国。
成都上河心,那里有陈毅的家。
1910年(宣统二年)春夏间,为了谋生,为了给陈孟熙、陈毅、陈季让、陈秋月4个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陈毅的祖父陈荣盛经与陈昌仁(陈毅的大伯)和陈昌礼(陈毅的父亲)商议,将故乡乐至县复兴村张安井村的40亩田产卖掉后,又从成都上河心的那个名叫“林四顽子”的地主那里租用了200来亩地和几间房子,然后举家迁到了成都居住。
就在陈毅留法的这两年中,陈家已败落不堪:陈毅的二伯冻饿而死,家产变卖罄尽。全家在成都无法立足谋生,先后回了老家张安井村,租种人家10来亩地为生。
当陈毅一路打听问讯来到陈家祠堂门外时,他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凄凉悲哀感,一阵辛酸涌上心头,他的两眸潮湿了。如果这时的陈毅是出洋留学衣锦荣归还罢了,他偏偏又是被“押解归国”,而且连个职业也没有,这岂不更叫乡人看不起吗?!忽然,一声清脆的婴儿的啼哭声从祠堂里传了出来。“孩子?我家哪来的孩子?”他情不自禁地跨进了门内。
昏暗的祠堂内,两鬓微霜的妈妈怀抱着一个襁褓神情憔悴地坐在小竹椅上。
“秋江(陈毅的小名),是秋江呀,我的儿呀——”妈妈喜出望外地站起身,扑向她常在梦中相见的二儿子。
“妈妈,这是……”陈毅顾不得向妈妈嘘寒问暖,忙伸出双手,接过了妈妈怀中的襁褓。
“她是你的么妹了。”妈妈苦笑道。
“幺妹?我又有了一个幺妹了。”陈毅把襁褓紧紧抱在了怀中。
襁褓里的幺妹哭闹了一阵,现在已经睡着了,长长的睫毛上,还带着晶亮晶亮的泪珠呢。圆圆的小脸蛋,圆圆的小鼻子,还有一张与哥哥长得一样的宽宽正正的大嘴巴,一副淘气样。陈毅越看越喜爱,情不自禁俯下身,在妹妹光滑白嫩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做二哥的忽然想起了什么:“妈,幺妹子起个什么名字?”“唉,哪来这心思呀。”妈妈凄然一笑,“大家都脚不沾地忙着糊嘴度日呢,哪有这闲心去给她起名字。”
“秋江,你有肚才,你就给幺妹起个大名吧。”“好。”陈毅略一思忖,便脱口而出,“对,就叫陈重坤。”“什么?你说叫陈什么来着?听着像个男孩子的名字嘛。”
“陈重坤。”陈毅满意地向妈妈解释道,“坤,坤仪地球也,《易经》中坤卦的大象是代表地与yue的符号;重,她是我们陈家第二个女孩……”
从此,命运的绳索将这对兄妹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邂逅动芳心
1950年5月。这时的陈毅已不是30年前那个单枪匹马、手无寸铁的书生,而是堂堂的新中国的上海市市长了。
组织上决定把年迈的陈毅父母和陈重坤接送到上海去。陈毅的大哥陈孟熙也定要跟随父母一起去上海。他自从中法大学毕业后又考入黄埔军校,1927年在武汉与胞弟陈毅分手后,曾任国民党少将、西康禁烟专员,临解放是四川乐山师管区副司令,后来举行了起义。政府也同意了他的要求。
军分区司令王诚汉作出了护送陈老父母安全抵达重庆的决定。军分区侦察作战参谋王少艾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带着一个武装排和三辆军用大卡车出发了。将三辆大卡车用油布篷严严密密地遮掩了起来,每辆车顶上布置了机关枪。自己身先士卒乘在第一辆上,陈家一家安排在中间一辆上。最后一辆派副排长押阵。
根据当地土匪、敌特的活动规律,他作出了迟行早宿的前进方案,也就是说每天上午9点多钟才启程,下午3点多钟就收兵驻扎下来。于是,本来只要一天的行程,却整整用了3天的时间才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就在这次不平常的旅途中,王少艾结识了陈重坤。说实话,这一路行程中,他由于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战备状态下,所以,甚至连和陈重坤好好说上几句话的时间也没有。但是他知道这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姑娘是当年四川省立女子后期师范修业的学生子,还没婚配。
但是,你无意,人家却有心了。
陈重坤是个与一般女子不一样的姑娘,对于未来的终身大事,她自有她的理想和标准。所以,尽管这十来年里,前往陈家托媒求亲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但陈重坤就是不肯轻易把手中的彩球抛出去。这样一来,眼看快要30岁了,她还是待字闺中。然而,当这个年轻英俊、机智勇敢的作战参谋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却为之怦然心动了。
王少艾把陈家一家毫毛未损地送到了重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要回到遂宁部队去了。临行前,他向陈家来告别。这时,陈妈妈独具慧眼,已从内心暗暗喜欢上了这个机灵勇敢的小伙子。于是,老人家有意试探一下王少艾,道:“伢子,我儿子在上海当大官,离你老家江苏很近,你跟我们一起去吧?”
可是,王少艾摇头一笑道:“大娘,这可不行,我跟你们这一去,要想在你们四川剿匪立功的计划可就要落空了。”
王少艾这几句话,再次拨动了一边的陈重坤的心弦。说实话,妈妈这邀请,对于有些人来说,不啻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眼前这个忠勇双全的江南小伙子却根本没这样想,反而还一心想着在战斗中争取立功的事,真有志气呀!这样的人,不正是自己理想中追求的白马王子吗?!于是,望着刚认识又要分手的王少艾,陈重坤心中蓦然升起一种浓浓的爱慕之情,真有点舍不得他离开自己的感觉。顿时,她似乎有不少话儿要向面前这个王少艾倾吐……当她那双火热的眸子与王少艾的视线相碰的瞬间,他俩都不由自主地愣了一下。
王少艾首先从陈重坤那双火热的眸子里,感到了一种只有情投意合之中的恋人才有的依恋。不过,他很快冷静了下来,对于这位当今声名赫赫的上海市长的亲妹妹,说实话,他当时确实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所以,他很快收回了自己这一瞬间的感情的波动,向陈家老少毕恭毕敬地敬了一个军礼,就转身踏上了归途。
在哥哥的身边
陈家一家在重庆休息了几天,受到邓小平、刘伯承夫妇的接见和招待,半个月后,顺利到达了上海。
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见,说不尽甜酸苦辣与亲热,这不在话下。待一切都稳定下来后,陈重坤这才实施她心中酝酿已久的计划。
“爸、妈,遂宁的那个作战参谋一路上为护送我们平安到达重庆真是太辛苦了。真不知该怎样表达一下谢意呢。”“那就给人家写封信去呗。在信中表达一下我们对她的谢意。”老父亲随口说道。岂料,这下正中陈重坤的下怀,她抑制住心头的喜悦,当即自告奋勇地说道:“对,对,写封信去。我这就写。”这封信写得很含蓄,信中既表达了他们全家对王少艾的感谢之情,又提示了今后通信的地点,同时委婉地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一片爱慕之情。陈重坤的眼光没错,王少艾非但读懂了这封含蓄藏意的“感谢信”,还当即亲笔给陈重坤回了一封也同样含蓄的信。就此开始,鸿雁传书,爱情的种子在两个革命青年心中生根开花了。二哥二嫂对生
活的态度使陈重坤的思想有了触动。
有时他俩回家晚了,为了不再麻烦工作人员,他们从不另外烧饭,总是叫人从厨房里弄点酸泡菜、下一碗挂面充充饥。张茜被分配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工作后,还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尽管当时还怀着姗姗,还是报考了地处江湾的俄语学习班。陈毅有专车,她也从不坐,宁可腆着个大肚子每天挤着公共汽车上下班。
在衣着穿戴上,他们也同样不讲究。陈毅有件旧皮茄克,冬天经常穿在身;张茜则经常穿件灰色棉袄。天热时,他们更是一天到晚总是穿一身旧军装。这些衣裳还是他们从解放区带来的呢。
对照二哥二嫂,陈重坤心中越来越不安。尽管家境贫困,但由于她是父母最小的女儿,过分的溺爱,使她长这么大了连一块手帕也不会洗。再加上四川乡下过去有种习俗:有钱有势家的闺女都不出嫁,一辈子留在娘家享清福。所以,目睹二哥二嫂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小妹开始坐立不安起来。特别是她通过阅读了二嫂让她看的一些书刊,知道了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后,思想上的触动更大了。但她又顾虑重重,既想参加劳动,又害怕参加劳动。反过来看看大家都在忙忙碌碌,自己却闲得无聊,更是时常郁郁寡欢、沉默不语。陈毅见了,总无可奈何地对小妹摇头苦笑着说道:“弱女子,可怜。”
那天,原四野卫生部长崔义田和上海卫生局的薛和来到陈毅家。
陈毅把小妹叫到他们跟前,向崔、薛两人介绍说:“这是我家的小妹,你们看,弱女子多可怜呀。今天,我想托两位为她在上海找一个工作,好吗?”
薛和当即说:“行呀。恰好今秋卫生部要在制造局路(今上海卫生学校)办个卫生人员训练所,招收初、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学生呢。你家小妹不妨前去一试。”
“那敢情是好事。”陈毅笑了,又转向陈重坤道:“不吃梨子不知梨子的滋味,你就准备一下,去考它一考嘛!”
这一次考试中,陈重坤总平均分数刚好达到及格线,被录取了。
就这时,王少艾也从朝鲜战场上回来,作为祖国“最可爱的人”被组织推荐到南京军事学院情报系三期进修学习。眼看一切都渐渐稳定了下来,陈重坤这才决定把自己与王少艾之间的这件大事告诉父母听,先征求一下父母亲的意见。
请二哥一锤定音
那天,她涨红脸,支支吾吾了半天,这才把心中的那个秘密向父母亲说了出来。当母亲的一听倒没话说,只是一个劲地直夸王少艾,说这个江南伢子模样好,心地也好,很中意。岂料老爷子却不同意。老爷子认为王少艾一个大尉,与他当市长的二儿子相比,实在是门不当、户不对。
陈重坤急了,她自己并不喜欢攀高亲,双方旗鼓相当也就很好了。被小女儿这么一说,老爷子的口气渐渐地软了下来。陈重坤见状心中窃喜。岂料当陈重坤得意中向老爷子出示王少艾不久前寄来的那封信后,老爷子居然突然翻脸,说什么也不同意女儿与王少艾这门亲事了。
原来,这个清末的落第秀才从这封信中发现了一个破绽。王少艾在信中把赔偿的偿字写错了,写成了“赏”字。这对本来就有点看不起王少艾官小位低的老爷子来说,无疑像是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武器:“看看,一封信也错别字连篇,这不是一个草包又是什么?让我幺妹去嫁给他,我坚决不同意!”一眼认准了王少艾的陈重坤心中怎肯服?她在暗暗流了一阵伤心泪后,决定去找二哥。
在他们兄弟姐妹5人中,老爷子谁也不服,只信一个二哥。只有二哥说的话,老爷子才能言听计从。但是,二哥会不会看中王少艾呢?二哥呀二哥,如今就看你这一锤定音了。陈重坤很想找二哥好好谈一谈,可是,二哥他太忙太忙了,一个刚从旧社会里脱胎而出的新上海,百废待兴,有多少事在等着陈毅去做呀!反投机、反封锁、反轰炸……哪一天,二哥不是披着晨曦出门、顶着星星回家?
这一天陈重坤终于能和二哥单独坐在一起了。她再也忍不住,把自己与王少艾的事向二哥都说了出来。“是嘛?”陈毅快活地笑了。说实话,小妹都已是快满30岁的人了,她的终身大事做哥哥的怎会不放在心上?“那好呀,我早就想喝一杯我家幺妹的喜酒了,早就想抱一个我幺妹生下的外甥了……”
“二哥,看你!”陈重坤又羞又恼,生气了,“人家和你说正经的呢。你说,这个王少艾到底怎么样?”“唔。”陈毅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这可是件大事呀,我可不敢做那乔太守。这样吧,小妹你能不能给二哥几天时间,让我好好思考思考呀?”
那有什么不行的!陈重坤笑着点了点头。
后来,陈重坤才知道她上了二哥的“当”了!陈毅说是“思考思考”,背地里命令张茜亲自出马,专门致函南京军事学院的钟期光副主任(原新四军政治处主任,陈毅的亲密战友),暗中对王少艾进行了调查。钟期光副主任很快就查阅了王少艾的档案,并实事求是地从中摘录了一些,用特急密件的形式送交给陈毅。
在掌握了王少艾的这些情况后,陈毅主动找上了幺妹。“幺妹,王少艾的事,你到底拿定主意了没有?”陈毅一见小妹就劈头问道,陈重坤嗝也没打:“我早就考虑定了。”
“你既然已经考虑好了,那我们当然尊重你的意见。这里有份东西你看一看,是不是与以前他和你说的一样。”说到这里,陈毅把那份材料放到幺妹手中。陈毅正色道:“幺妹,主意你自己拿,不过,二哥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关于我家的事你可要向少艾同志讲清楚,讲得越清楚越彻底越好。”
陈重坤郑重地点了点头。她知道二哥要她向王少艾“讲清楚”的是什么,因为陈毅曾多次告诫兄妹:凡事要独立自主,切不可凭着二哥是***里的大官而生出任何依赖思想,陈家门里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在陈毅那里沾半点光。
有情人终成眷属
就在这年年终的一天,钟期光副主任忽然找到王少艾,对他说:“王少艾同志,上海陈毅市长叫你去一次。”王少艾一听是陈毅市长有请,尽管钟主任没说有什么事,但他心里已明白了八九分。于是,当天他就动身去了上海。
这是一个阳光和煦的上午,王少艾和陈重坤双双来到陈毅家门前。这时,王少艾的心一阵急跳,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整了整军风纪。他知道自己这个未来的二舅子是十分讲究一个军人的仪表仪容的,他不想在初次见面时就给人家留下一个邋遢的印象。
陈毅早就恭候在客厅里了,正聚精会神地看一张当天的《解放日报》。“陈市长,王少艾前来报到。”王少艾向陈毅毕恭毕敬地行了一个军礼。“哦,王少艾同志,你好。”陈毅上前握了握王少艾的手,又把这个未来的妹夫上下左右打量了一番,这才把王少艾按在椅子上坐下。
这时,王少艾的心“扑通、扑通”跳个欢,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紧张感。见王少艾这样,陈毅笑了:“王少艾,少艾。唔,这个名字很好听,可就是这个艾字用得不好,期期艾艾的艾,不好。男子汉,期期艾艾会有什么出息?依我看,不如改了它,改一个岩字怎么样?岩,岩石的岩,男子汉就要像高山上的岩石那样坚硬才是嘛。”
陈毅这一番风趣轻松的话,顿时把王少艾心中的紧张感冲淡了,他不由得轻轻地吁了口气,笑了。不过,王少艾当时还以为这是陈毅的一句戏言而已,没想到陈毅却从此一直这样称呼他了。
按四川方言,“艾”与“岩”,仅是音同字不同,陈毅这么一改,含义就截然相反了。王少艾从内心钦佩二哥。
“听说你脾气好大哎。”忽然,陈毅话锋一转,把嗓门也提高了不少,“斗争性也特别强。是嘛?”“这……”王少艾被陈毅的突然袭击弄得不知说什么好,不由满脸尴尬,搔头又摸耳。陈毅也许感到自己的话太唐突了一点,便又笑道:“不过,当兵的是得有点脾气的。有时侯,我的脾气也不小。”这时,张茜从楼上下来了,她看到王少艾,开口就说:“要谈就谈真个(指王少艾与陈重坤的恋爱)。”
这时,王少艾沉不住气了,笑道:“我们也都是二十七八岁的人了嘛。”
陈重坤生怕这个血气方刚的家伙嘴不让人,把事情弄糟了,于是,机灵地马上吩咐工作人员把早饭摆上来,打断了大家的话题。吃过早饭,陈重坤就和王少艾一起来到不远处的襄阳公园。在襄阳公园里,他们立下了百年秦晋的誓言。
由于陈毅公开表态同意幺妹与那个“才只有大尉那么一丁点官”的王少艾恋爱,所以,陈昌礼老爷子就是对这个未来的小女婿有一千一百个不同意,也只好默认了。
1955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俩在南京军事学院举行了婚礼。陈毅送了他们两瓶酒,张茜送给小妹一件丝棉袄。一个堂堂的上海市市长送给小妹的结婚纪念品就这么简单。
一份写了30年的入党申请书
在二哥的影响与熏陶下,陈重坤要求加入中国***的信念越来越强。所以,早在1951年,陈重坤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53年7月1日,陈重坤被批准接收为中国***预备党员。当时,她见自己多年的追求就要变为现实了,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岂料,节外生枝,平地起风波!当时,陈重坤的侄女陈德珍也在积极争取入党,但是,组织上对她进行考察时,发现解放前陈德珍曾参加过地方上的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所以,对她的积极要求迟迟没有同意。现在,陈德珍见姑母居然入了党,感到委屈和不平,火爆火躁地找到党组织,指责道:“为什么我姑母能入党,我就不能入党?”党组织这时才不得不把她为什么不能入党的原因如实告诉了陈德珍。岂料,陈德珍一听,更加不服气了,委屈地说道:“那么,我姑母不也参加过‘一贯道’吗?她为什么就可以入党呢?”
这下,可算把陈重坤给“出卖”了!
说实话,陈重坤十来岁的时候,确实盲目地跟随着大人们加入过“一贯道”。但那时她还根本不懂事呀,就连成人们也不知道这“一贯道”究竟是个什么组织,只以为它是一种宣扬封建迷信的民间团体。要不是前两天上海城里刚刚开办了一个专门揭露“一贯道”反动属性的展览会,说实话,他们至今还不知“一贯道”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党组织听陈德珍这么一说,不由吃了一惊,他们马上把陈重坤找来,一问,果然真有这么一回事。这下问题严重了,党组织为了维护党的纯洁性,不得不作出停止陈重坤候补期的决定。
但,陈重坤毕竟是当今一市之长的小妹呀,这事可要先请示一下陈毅市长。于是,这情况很快反映到了陈毅那里。陈毅一听,不由勃然大怒,道:“还什么停止候补呀?开除党籍!给我马上开除她的党籍!”这时,陈重坤好恨好怨哪!她恨的是自已年幼无知,错走一步,居然稀里糊涂地加入了这种反动道会组织,太冤枉了;怨的是身为党的领导的二哥,居然对自己的亲妹妹也那么毫不留情面。
尽管这样,陈重坤对党的信念非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更坚定了。她一次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后来调到南京工作、调到苏州医学院工作,她都没有停止过她的崇高而又坚定的追求。然而,她一次次失败了。党组织的大门再没为她打开过。这30年里,她向党组织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不下近百份,叠起来怕有尺把高了呢!
1972年1月7日,陈毅同志因病不幸逝世,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幺妹陈重坤。1月10日下午,在八宝山举行的陈毅同志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主席接见了陈毅的一家及其亲属。当周总理把陈重坤介绍给毛主席时,毛泽东握着陈重坤的手第一句话就问:“你是***员吗?”陈重坤只得又难过、又羞愧地摇摇头,说道:“不是,正在努力争取。”这一“努力争取”就又争取了11年。直到1983年,陈重坤都快退休了,她所在的苏州医学院党组织才批准了她的这一要求。她所苦苦追求了30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二哥要去北京了
1955年5月9日。陈重坤与王少艾结婚后刚返回上海。
这天傍晚,陈毅和张茜把她叫到他们房中。
“小妹,明天,我们就要去北京工作了。我们经商量,决定让你留在上海,你……”
“不……”陈毅的话还没说完,陈重坤就红了眼圈,“我要和二哥二嫂一起去北京。”
关于二哥调任北京工作的消息,陈重坤早就有所风闻了。早在去年6月26日,毛主席就与陈毅打招呼了:“希望今冬明春与震林同来中央工作。”陈毅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后,同年9月又被任命为国家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尽管小妹思想上已有所准备,但如今她还是感到太突然、太快了。
“娃子的话!我是去北京工作,爸妈年纪大了,我是不得不一起带去。你好好的也跟去干什么?”陈毅有些恼火了。
小妹。”这时,张茜走到陈重坤身边,轻轻搂住小妹的肩膀,把她送到她的房间里,劝慰开导道,“小妹,你要支持你二哥呢。你二哥一生廉洁奉公,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不为名,不为利,无私无畏,所以在群众中才有崇高的威信。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不行。***人为党的事业和革命的利益服务,要一直到他停止呼吸为止,那样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今后,我们亲友中如果有些事情,不要去干扰他。你也要多对亲友做一些解释工作,这样才算是对他的最大的支持。这几年里,你单位对你的工作反映还是不错的,但还要多加磨练,要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少艾是个解放军,是一个***员,思
想身体各方面的素质都很好,你要多向他学习。我去北京也是组织决定的,是带着工作关系去的,不是靠丈夫。我身体很不好,可我还得努力工作,不能就靠你二哥呀!”
张茜语重心长一番话,终于渐渐疏通了陈重坤的思想疙瘩,她点点头,道:“请二哥二嫂放心,我不跟你们去北京了。我一定不忘你们的教导和关心,今后一定听从组织安排。”
第二天上午,陈重坤含泪送别了父母与二哥一家。
1957年,在组织的关心下,陈重坤调到南京工人医院检验科工作。分隔两地的夫妻,终于相聚在一起了。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王少艾军院毕业了,由组织上分配到驻安徽蚌埠60军179师司令部任侦察科长。为此,夫妻俩又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陈毅看了小妹的信大发脾气
陈重坤刚调到南京时,全国正开展令人惊心动魄的反右斗争。她先找到省卫生厅报到,盛立厅长接待了她。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组织上暂时不能马上安排陈重坤的工作单位。当有人知道陈重坤就是当今国家副总理陈毅的妹妹时,都感到十分惊讶,有人提议说:“你不妨叫你哥哥写封信到军区总医院,让他们收下你。”
但是,陈重坤记下了二嫂的话,摇摇头说:“我二哥对我的要求很严格,我不能用他的名义去找工作。”
就这样,陈重坤大约足足等了二三个月,才由省卫生厅安排在南京工人医院(即现在的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室工作。
当时,职工宿舍很紧张,陈重坤只能被安排在集体宿舍里。王少艾也是住的集体宿舍。于是,尽管夫妻俩调到了一个城市了,但仍是事实上的分居两地。
这一分居一晃就是一年多。后来,王少艾从军事学院毕业,分派到安徽去工作了,于是,房子不房子的事就更不要紧了。
陈重坤没房的事不知怎的让军事学院副主任钟期光知道了。于是,在钟主任与凌奔两人的努力下,才将陈重坤安排到军事学院管辖下的天目路19号住了下来,这样,陈重坤总算有了一个真正的独立的家。天目路19号是一个小院,院里有两处房子:一处是比较大的二层楼房,一处是仅约20平方米的小平房。钟期光考虑到陈重坤家人口少,就把她安排在了小平房内。房子虽小,但陈重坤很满足。这个院内有着好多大大小小的树木,阳光和空气都很好。不多久,那个二层楼房里住进了南京军区装甲兵肖司令,于是,小院里这才热闹了起来。
肖司令是个平易近人的首长,当他知道陈重坤是陈毅副总理的小妹后,对陈重坤更是予以了照顾。每次当陈重坤下班回到家时,只要肖司令在小院里散步,他总亲自上前为陈重坤开门。有时候肖司令一家坐车外出,他们也常请陈重坤坐他们的车一起走。肖司令这么客气,时间一长,陈重坤感到很不好意思,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后来,肖司令搬走了,小院里又只留下陈重坤一家了。陈重坤总以为这下可不用再不好意思了,没想到不久,又有一个处长搬进了这个小院里来。这下,陈重坤思想上就又有了波动。她想:这个小院里搬来搬去总都是首长,且又都是那么客气,叫她实在过意不去。再说,日子长了,牙齿与舌头也有个磕磕碰碰的时候呢,万一与首长们闹了点小矛盾,这在二哥面前又怎么交代呀?
思来想去,陈重坤就背着少艾,向远在北京的二哥陈毅写了一封信,要求二哥出面向军事学院他的亲密好友钟期光主任说说,是不是把这座小院干脆让给她一家居住算了。再不,就干脆再次麻烦钟期光主任,另外给她家安排一个住处。陈重坤知道二哥与钟期光主任非是一般的关系,早在新四军时,他俩就是一个军长、一个政治处主任了,长期的枪林弹雨中,两人结下了生死之交。由陈毅出面向钟主任说一声,这事八九不离十的能解决。
岂料,就这么一封兄妹之间的家常信,竞使得陈毅大发雷霆,甚至将小妹这封信来了个大曝光!
17岁那年,放暑假去我爸妈打工的城市。一上火车,我便四处张望地找寻座位,大概找了几分钟,终于看到位置了。一看,旁边坐着两个美女,这两美女很是漂亮,又年轻,和我应该差不多大,看上去这两美女是一起的。我没敢多看几眼,就坐到了靠窗子的座位上。火车出发了,行驶在途中,一路上,我就静静的这样坐着,当时年轻比较内向,一句话也没和那两女的说话,就这样,列车行驶到晚上,我在睡梦中感觉到手臂凉凉的,软软的,然后我醒了,原来是中间那个女的睡着了,她的手贴着我的手臂。不要说这种感觉还真舒服,但我不是那种人,不会占了人家的便宜,我就动了动身子,然后我接着睡,不一会,她的手又慢慢的贴着我的手
,我没睡着,看了下旁边那女的,我以为她是故意的呢,结果还在睡梦中,她的头也靠在了我肩膀上,我也就让她贴着睡吧,不去故意躲避了,我慢慢闭着眼睛假装着睡吧。心里想着(我这运气怎么这么好,难道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好事?旁边坐着这么漂亮的美女,还靠着我睡觉。)哈哈,就这样,她靠在我肩膀上睡了几个小时。到了明天白天,快临近终点站了,火车缓缓的停下,苏州站到了,于是两美女各自拎着包下火车,我也是在苏州下,这么巧,我跟着她们后面,看着她们渐行渐远,并且跟我走的方向相反,就这样,越来越远……最后,我又回头看了她一眼,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只可惜,没能和她说句告别。
网络春节新意多多
早在虎年春节前,互联网就已经为老百姓过年“忙上忙下”,“出谋划策”。春节期间,更有大量网民在网络上流连忘返,发动大家的智慧,共同创新贺岁过节的新方式。
过年前夕,由于大批网民蜂拥上网购置年货,“春节经济”在互联网上已经提前“井喷”。据悉,国内最大网上购物网站淘宝网,一月份的年货交易额从上年的28亿元人民币跃升到10亿元。
“节前网购年货,省下不少真金白银;大年三十给亲戚朋友发网络贺卡,送网上礼品,有趣又经济”。网友孙先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网上过年“省钱”又好玩。
春节期间,孙先生除了跟家人吃饭,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跟朋友在网上晒春节记忆,交流过年新玩法,装饰自己的春节版网络博客等上面,所有的春节乐趣都被“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名目繁多的网络春晚、山寨春晚也在虎年新春给了人们以新鲜方式过年的更多选择。
“往年除夕夜,我都是和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今年回不去,就打算和拼年夜饭的网友们在网上看看山寨春晚,感觉更Fasion些。”在上海一家IT公司工作的刘先生认为,网络给了我们过年新“口味”的新选择。
有人也在虎年新春向网友们发起了“不回家,就一起网络过大年”的号召,迅速引来了众多网友响应,他们纷纷“跟帖”,把和过年有关的资讯、美食、、视频统统放到网上,将这个帖子变成了一个以“中国春节”为主题的视觉盛宴,网友们也在分享中感受到了春节的浓浓滋味。
“消费文化的改变,总是能折射出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唐朱昌指出,网络过年体现了网络经济已经越来越被认可,尤其是网络消费是一种节约时间、节约成本的体现,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 过一个“低碳”的虎年春节
2009年底的一场哥本哈根会议,让“低碳经济”的概念飞入中国的寻常百姓家庭。虎年春节里,过一个清新、舒适、环保的“低碳”春节也随之成为新风尚。
“准备好过一个低碳的春节,从拒绝使用过度包装、节约每一度电做起,过一个时尚低碳的中国年,其实也很简单。”积极宣传“低碳”理念的上海籍大学生李嘉懿这样说。其实,春节中的传统习俗,如燃烟花、逛庙会、亲人团聚等恰恰是“高碳”的发源地。而虎年春节“低碳”和“春节”,两个来自不同时代的高频词,却以最流行的方式邂逅,取得生活和生态的平衡之道,为传统春节经济下了个“新定义”。
网友vim在博客上给自己立下了“低碳”过节的规矩,比如:尽量使用节能灯、不放鞭炮、暂时不用电脑时,缩短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用完电器记得拔下插头、多乘公交车出行等等。
不少“换客一族”还开始用家里的闲置物品在网上换成自己需要的年货:台灯换花生油、充电器换蜂蜜、调味品换饭店巧克力……这种不浪费,资源配置最大化的做法被网友们推举为“低碳春节”的新范本。
记者发现,随着“低碳”概念的出现,人们送礼的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玻璃制品、太阳能电器,或者一盆绿色植物,都成为商家主推的“低碳”年货,既环保又实用。
“今年的春节旅游,每到一个地方我还会计算自己的碳足迹。”南京大学的小解说,“有时候算下来自己也很惊讶,原来个人碳耗量这么大,就会有意识地去改,去减少!”倡导低碳旅游的他还告诉记者,他在出行时还会选择就住绿色和碳中和的酒店,尽量做到少排碳甚至不排碳。 春节理财:楼市、股市、金市,市市关心
春节理财已经成为了春节经济中“亮丽”的一环。众多银行纷纷推出专门设置的理财产品来争夺这一新兴的市场需求,而市场反响也非常踊跃。
在百度上搜索“虎年春节”和“理财”这两个关键词,相关的网页竟然达到超过200万个。虎年新春,“人闲钱不闲”成为最响亮的过年口号之一。
众多财经网站纷纷为人们的“春节理财”支招,教育人们把年终奖、压岁钱、红包等年末的大项收入投入投资理财。
虽然时值新春佳节,但是楼市、股市、期市、汇市、金市……仍然成为亲友欢聚的餐桌上最热门的话题,怎样投资理财,仍然是刚刚到来的虎年,人们最关心的重要经济事项。 春节经济:在浓浓“年味”中跨产业链延伸
“30年前的我们,过年就是吃年夜饭,看春晚,穿新衣、放鞭炮,现在的人过年啊,天天都有新花样。”年过70的上海市民曾奶奶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关于春节的“新发现”。
的确,如今的春节大变样,不仅文化、旅游、健康消费日益成为春节消费文化的主流,还添加了时髦的“网络、低碳”新元素,跨越产业链实现延伸;形成以春节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产品和服务,并开始向众多非文化产品和服务领域“衍生”,展现了“春节经济”的升级“新定律”。
专家指出,虎年“春节经济”之变很有意义。唐朱昌认为,低碳春节最受关注,也是值得倡导的新风尚。
他认为,“中国人按传统方式过年,吃荤菜,放鞭炮等,这些都是有悖于低碳消费理念的。而现在经济盘子的不断做大,各行各业的环保理念日益增强,现代人更加有条件采用低碳生活的新方式,可以渗透在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民俗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田兆元也对虎年的低碳春节深感认同。只不过,长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田兆苑指出,低碳不仅仅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因此,“也是与崇尚节俭朴素的民俗传统相一致的生活方式”。
复旦大学历史系顾晓鸣教授认为,春节是中国最古老、最有文化内涵和最有生命力的节日,同时又是最能带动社会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节日。“虎年春节的新鲜趋势很多。各种不同的过年新方式,都体现大家在自发地创造各种不同形式去寻找春节的年味儿,春节在一年四季当中凸显的内涵和意义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被体悟出来。而新的春节经济也正在萌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