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

2007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第1张

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NO 1: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事迹:他是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NO 2:李剑英 英雄试飞员

事迹: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NO 3: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

事迹: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颁奖词: 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NO 4: 孟祥斌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

事迹:男,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11时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3时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东齐河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

颁奖词: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NO 5:方永刚 把忠诚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事迹: 男,44岁,中共党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方永刚这样评价: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以他的实践和人生告诉人们,理论是彩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方永刚是这样写到: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思考中国的今天和未来,他是伟大理论的真诚播火者,他所传播的理论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赢得了青年一代。

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NO 6:李丽 湖南张海迪

事迹: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广大。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座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

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NO 7:闵恩泽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

事迹:男,84岁。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

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闵恩泽这样评价:归国五十多年,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在推荐闵恩泽的时候这样写:青春投学,爱国有志;耄耋赤子,报国有恒。成就卓著,贡献卓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NO 8: 陈晓兰 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

事迹: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

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 “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

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陈晓兰这样评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所作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到: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颁奖词: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NO 9: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事迹: 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推荐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作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NO 10:罗映珍 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

事迹: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颁奖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感动中国特别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事迹: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个重大的跨越。在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航天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嫦娥一号”,是完全的“中国制造”!

感动中国评委对于嫦娥团队的评价语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为达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开拓进取,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一只高度团结的队伍,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11月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中国航天人再一次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推荐词集锦:最崇敬他们,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

最热爱他们,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

大江后浪推前浪,

丰田新穗赶旧穗。

好日月,好社会,崛起振兴

靠的就是这新一辈

(阎肃)

少年壮志当拿云。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飞天之梦。从此,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骄傲在心中荡漾。辉辉中华,泱泱大国,开始展示一个文明古国应有的大气与辉煌。(陈章良)

嫦娥是中国美丽的传说,嫦娥一号是中国强大的现实。神话成真的设计者们飞扬着青春,飞扬着激情,飞扬着智慧,飞扬着报国志,飞扬着强国梦。70后、80后们证明他们已经接过承载着中华复兴使命的接力棒,以超越前人的速度雄心大展,剑指未来。嫦娥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航天人完成代际交接的里程碑。(王晓晖)

一个千古不变的奔月梦想,几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时间推移到公元2007年,嫦娥飞起,一个民族的心也一起飞腾。壮哉嫦娥,圆我中华千年飞天梦想;壮哉中华,崛起神州,飞腾世界。(纪宝成)

中国人对于奔月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真正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的,是当代的航天功臣们。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国人插上了飞天的翅膀!(刘姝威)

他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合作,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如此精准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镌刻在浩瀚无垠的太空。(杜玉波)

视频:

http://haojunblogzhywwcn/archives/2008/200821891351html

  1、钱学森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闵恩泽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3、方永刚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4、谢延信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5、钟期荣 胡鸿烈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6、罗映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7、李剑英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8、李丽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9、陈晓兰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10、孟祥斌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1、钱学森

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1939年他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留美从事火箭研究,1955年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此后,他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起步。迄今,钱学森已为祖国工作了逾半个世纪,1991年和1999年,他先后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闵恩泽

将石油变成汽油、柴油需要催化剂,用石油制备各种塑料也需要催化剂,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提取各种纤维来制成。然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在催化剂研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当时刚回国的闵恩泽带领同事们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研制成功一系列催化剂。此后几十年,闵恩泽和他的同事们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能生产各种炼油催化剂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针对目前原油价格上涨,他又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充分利用原油加工高价值化工产品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说:“现在原油很贵,所以一定要把原油充分利用好,除了生产汽油煤油、柴油之外,让它生产一些高价值的三大合成材料,这样才能赢利。”

如今84岁高龄的闵恩泽带领大家建起了一套可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装置,它能把植物油和废弃的地沟油转化成柴油。

颁奖词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3、方永刚

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前沿地带,方永刚是一颗星,一团火,20多年的教师生涯,他以生命燃烧的代价奋力耕耘三尺讲台,真学、真信、真情传播并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成就之风令人惊讶,而不知疲倦、不顾生死的投入状态,更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名普通的理论教员,方永刚的灼人热情从哪里来,党的创新理论的巨大魅力是不竭之缘,遍阅中外历史,政治兴衰、国家兴亡和民族续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思维,理论新则方向明,人心顺事业成,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比比皆是。而在形势多变,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指导理论的适时更新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颁奖词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4、谢延信

30多年精心照顾亡妻的父母和傻弟弟,老谢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做人要讲良心”是他的信念。用简单的道理过简单的生活,今年54岁的老谢简单的生活并不贫瘠。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5、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树仁学院坚持四年制,经历35载风雨,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

12月19日,香港树仁学院接获香港教育统筹局通知,获批准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教统局局长李国章表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通过,树仁学院升格为大学,并考虑提供一笔过拨款资助树仁。

对于树仁学院历经35年的漫漫长路,终升格为大学,学校上下都充满喜悦。副校长胡怀中表示,树仁学院获升格,是对两位创办人———校监胡鸿烈及校长钟期荣的肯定,也证明树仁一直坚持四年制是正确的。

树仁的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是民国时期的顶尖人物。他们在1971年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莘莘学子打拼35年,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上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曾以给予津贴为条件,要求其放弃四年制,改用“二二一制”(即二年预科、二年专科、最后一年学术性教育),但胡氏夫妇坚持办学理想,结果不获资助。经多年争取,终于让树仁修成正果。

外交官状元邂逅第一女法官,夫妻二人决定通过办学来报国

“在过去的35年,我已把青春、生命、一切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书院。”86岁的钟期荣曾经中风,行动和说话都有困难。但说起自己的梦想成真,她异常激动。胡鸿烈为妻子温柔地拭去不能控制的垂涎,他把一切荣誉归于妻子:“树仁今天的地位,正是她的远见和毅力的结果。”

钟期荣1920年7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她考入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1944年,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同一年,钟期荣参加重庆全国高等文官考试,获得司法组第一名,之后成为中国首位女法官。胡鸿烈则是当时外交官考试的第一名。

当时两人要接受为期半年的训练,外交官考第一的胡鸿烈四处打听谁是司法界状元,碰巧当时钟期荣要为这批新外交官进行司法训练,两位状元谈起恋爱来。翌年11月12日,两人在重庆结婚。外交官考试状元配中国第一女法官,一时传为佳话。两人之后育有二子。

1945年,钟期荣与胡鸿烈一起漂洋过海,留学于法国巴黎大学,专攻青少年犯罪学,1953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回香港定居。

在此后的16年中,钟期荣先后在联合、浸会、珠海、崇基、崇华等院校任教,她高超的授课艺术和丰富的学识,使她在香港教育界声誉鹊起。

1971年,钟期荣辞去教职。当时,她的丈夫胡鸿烈在跑马地成和道买下了一幢花园洋楼。喜欢孩子的钟期荣最初想利用这个场地办一所幼稚园以怡情寄兴,后在丈夫的支持下,经过反复的考虑和讨论,决定“不为己,但为群;牺牲小我,达成博爱”,办一所大专学校。多年以后,钟期荣在回忆自己办学的初衷时说道,她与丈夫“均深受中国文化熏陶,为典型的中国书生,一腔热血,报国无门,慕古思贤,忧时忧国,咸信兴绝学于当今,重振人文,乃大丈夫应有之壮志,故此不避万难,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负起复兴中国文化之重任,来推行仁者教授,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培养出仁人君子,故创立树仁学院”。

与港英政府斗法坚持四年制,港英政府最后只好承认学校有选择学制的自由

1978年,港英政府发布《高中及专上教育发展白皮书》,建议树仁、浸会、岭南三家政府认可的专上学院改行“二二一”制(即二年预科、二年专科、最后一年学术性教育),改行这种制度后,政府将提供经济资助。

港英政府提出这一制度的目的是试图让这几所学院的学制与英国学制相衔接。钟期荣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拒不改制,结果树仁学院被港英政府排除出政府资助名单。由于钟期荣的坚持,港英政府最后不得不承认学校有选择学制的自由,并继续承诺给予树仁学院免息贷款。

1989年,港英政府宣布将所有大学学士学位课程统一为三年,将入学资格之预科统一为两年,以与英国本土合轨。此令一下,全港哗然,有5000多名学生愤而走上街头,游行请愿。港英政府不顾舆论反对,一意孤行,强行改制。钟期荣顶住压力,孤军奋战,独立坚持四年学制,再一次渡过了难关。

35年风风雨雨,树仁学院从创办初期的三层花园小楼校舍、200多名学生,不断发展壮大,为香港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专业人才。现在,该校已发展成拥有一栋12层的校舍楼和一栋19层的综合大楼,文、商、社会科学等3个学院和中文、法商、社会等13个系,200多教职员工及3000多名在校学生的初具规模的大专学院。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评价钟期荣“是一位凭着一颗炽热的中国心,赤手空拳兴办教育的创业者”。

为保中国国籍选择当大律师,与何厚铧同年当政协委员,放弃立法局议员身份

从1944年在重庆全国高等文官考试中邂逅,到60多年后的今天,夫妻二人始终相携相随,给对方最大的支持和理解。

胡鸿烈1920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他自幼家贫,至九岁才能读小学。他只用了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一般人要六年才能完成的小学课程。之后,胡鸿烈自行参加省升中试,在浙江省三万多名考生中高中状元。高中毕业后,胡鸿烈顺利进入顶级学府之一“中央政治大学”,主修法律,并于1942年毕业。1949年他和妻子一起赴法国巴黎大学修读法学博士,并于1952年毕业。之后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在英国考得大律师资格,于1955年回港当执业大律师。

胡鸿烈说,当时大部分修法律的学生都会选择当事务律师,因市场需求大,钱亦比大律师赚得多。不过,当时要做事务律师就必须放弃中国国籍,胡博士为保留中国国籍而选择了当大律师。

回港当执业大律师后,胡鸿烈一直平步青云,及后更成为最早期的民选立法局议员。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并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对于港英管治的那套什么“事先必须申请批准,回来后还要写报告”的规矩他统统不理,“爱国有理,大不了不做议员”。

结果,他真的在1983年从立法局退下来,不再担任民选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首何厚铧也在同一年获得委任。胡鸿烈说,当年他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命,“皆因早就盼望可以为国家做点事”。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政协常委。

五亿身家用完妻子积劳成疾,为给学校建大楼,大律师80多岁还在打官司赚钱

年届86岁的树仁大学校监胡鸿烈及校长钟期荣携手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胡鸿烈说起自己51岁时创立树仁学院,只基于一个看似简单的理由:“好多年轻人无办法进大学嘛!”

胡氏夫妇事业有成,生活无忧,胡鸿烈深知太太有办学之心,希望开办幼儿园,他却认为其时本港只有两所大学(香港大学及中文大学),大专学额短缺,中学生缺乏出路,于是决心办大专。他们在1971年以51岁之龄创立树仁学院,后来更注册成为本港第二所专上学院,一直坚持四年学制。人家50岁已经开始盘算退休,但他们两人才刚刚在跑马地起步,一个当起校监,一个当起校长来。

树仁大学位于宝马山的3幢校舍,是胡氏夫妇的毕生心血。由于一直以来坚持开办四年制课程,所以当时港英政府没有资助过树仁一毛钱,多年来的开支除了依靠学生的学费,其余都靠胡鸿烈打官司的收入来支出。为了建立学院大楼,他们卖掉在跑马地的小洋房,花了7年才建成。

1978年获政府拨出宝马山斜坡,原本只能兴建几层校舍,胡鸿烈却坚持打176条桩,最终建成12层大楼;为建成图书馆大楼,胡鸿烈又变卖湾仔峡道的校舍,筹募过亿元;为令学生享有舍堂生活,2002年兴建29层高的学生宿舍和文康大楼,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大楼挣工程费。大律师多生活富裕,胡氏夫妇却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

几亿元不是小数目,夫妇二人义无反顾把真金白银投进在学校中,有为钱而争吵过吗?胡鸿烈还是答得一脸从容:“从来没有试过。因为校长从来不管钱,她对钱没有多大的概念,她只负责学校的事务,我负责去挣钱支持学校。”

2001年某日,两夫妇在学校饭堂吃饭,大家正在说笑时,钟期荣突然倒下。胡鸿烈说:“当时还以为校长跟我开玩笑。”这刻虽说来得有点突然,但丈夫说太太中风,可能早有因由。“中风前,我已经很忧虑她的身体,因为她经常忙工作,胃口也不好,只是我未有提醒她多注意身体时,她已经出事了。”

颁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6、罗映珍

罗映珍,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每天早上5点,罗映珍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丈夫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每天晚上罗映珍回到住处,都已经是深夜一点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今已有3个年头,罗映珍依然在默默地坚守,默默地付出,用饱含着真情和热泪的日记呼唤着丈夫的苏醒。她写道:"我相信只要你有坚强的信念,你就能挺过来,意念可以创造奇迹,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坚持,要么放弃,我选择继续坚持。"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罗映珍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心中的悲伤,点燃了内心的希望。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5年,罗映珍被推荐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被中共临沧市委、永德县委授予优秀***员荣誉称号,被永德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颁奖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7、李剑英

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河南籍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的密集的村庄和人群,依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幸殉难。

颁奖词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8、李丽

她是残缺的,残疾几乎与生俱来,轮椅陪伴一生;她又是和谐的,这和谐写在眼睛里、面容上、手势中,写在她多年如一感动旁人的行动深处。这和谐保持着弥漫与穿透的力量,从冰冷的轮椅上升华出来,惠及周围,感动着每一个与她接触的人。

她叫李丽,45岁。

2003年度衡阳市十大新闻人物;

2004年度衡阳市十大杰出女性、全国侨联先进个人;

2005年度感动湖南十大新闻人物;

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践行八荣八耻先进个人”、“湖南省未成年人道德素质教育标兵”;“湖南省十大公益禁毒先进个人”。

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学雷锋标兵”、“衡阳市文明标兵”,近日又被评为“湖南省‘三八’红旗手”,入围感动中国人物2007年度候选人……

个人传奇的背后,折射出她那痛楚悲壮的传奇人生和对社会的倾情奉献。

李丽说,她是一个用精神行走的人,想用自己所倡导的和谐家庭、和谐心灵理念,给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送去健康、平安、幸福和快乐。

颁奖词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9、陈晓兰

十年一人孤身举报假劣医疗器械,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打假,促成9种假劣医疗器械被取缔,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

十年前,陈晓兰是上海市虹口区广中地段医院理疗科的医生,同事尊敬她,病人爱戴她,一些病人坐车赶很远的路来找她看病,因为“陈医生医术高不骗人”;

十年后,陈晓兰虽然早已脱下了心爱的白大褂,但仍然艰难地前行在打假道路上——“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医生,我要对得起医生的良心。”

颁奖词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10、孟祥斌

2007年11月30日,星期5,是叶庆华到浙江金华驻军某部探亲的第二天,她的丈夫孟祥斌为了多抽出点时间和家人团聚,特意和同事调了班,带着她和三岁的女儿到街上买东西。

叶庆华:那天比较冷,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并且他也感冒。没衣服,因为他棉袄放在家里嘛,我就说要不这样吧,你也买件棉袄吧,所以我们在兰溪门下车的时候,对面就有一个太平鸟,刚好断码的,挺便宜的,他就买了件两百块钱的。反正大家都是好像就是很久没见,都是在一起特别地高兴。

买完了衣服,夫妻俩陪女儿吃了一顿肯德基,之后,他们准备到江对面去逛逛,顺便给女儿买双红皮鞋。11点十五分,就在他们刚要走过城南桥的时候,忽然身后传来呼救声。

目击者:两只脚鞋一脱,她就爬上去就跳下去了。

这位女青年是因为失恋而跳入婺江中的,正在水中挣扎,生命垂危。孟祥斌闻讯后立即调头向女青年跳江的栏杆边跑去。

颁奖词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回答者: 0o淘气哈哈o0 - 助理 三级 4-23 13:39

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

还有一个集体荣誉奖,给了“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

回答者: zjh1237 - 魔法学徒 一级 4-23 14:02

1、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闵恩泽: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上世纪60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颁奖词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3、胡鸿烈 钟期荣:散尽家产培养人才

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颁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4、李剑英:16秒内的选择是牺牲

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颁奖词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5、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颁奖词

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6、李丽: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

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颁奖词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7、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入伍20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颁奖词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8、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

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

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颁奖词

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9、谢延信:侍奉亡妻家人33人

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10、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丈夫

2005年10月1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与3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每天守候在丈夫身旁,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

颁奖词

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中文系其前身为1978年临沧师范中文大专班,1978年开始招生,1984年设中文科,1996年改设中文系,拥有33年的办学历史,培养各类毕业生达一万余人。

专业设置分为普通专科、普通本科两个层次,拥有中文、文秘、初教文科、旅游管理、对外汉语教学、少数民族预科文科等六个板块,开设语文教育、文秘、公关与文秘、初等教育(文科)、小学教育(文科)、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电大小学教育(文科)、康乐经营与管理、少数民族预科(文科)等10个专科专业。本科层次为合作办学,2008年与云南警官学院联办法学函授本科、2009年与云南师范大学联办汉语言文学函授本科、2010年与云南民族大学联办汉语言文学全日制本科。2014年有全日制学生34个教学班1465人(含本科252人),在册函授本科学员243人。

2014年有教师48名(含兼职),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占总数的375%,60%的教师获得硕士学位。近年来承担省级、校级科研课题3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8种,出版学术著作4部,先后有3人获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12人次获省级教育教学奖励。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教学名师2人,语文教育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分别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与临沧市旅游局联合组建的“秘境临沧”导游礼仪服务队已成为全市旅游服务行业的知名品牌和行业典范。近三年年终就业率平均高达95%。

系主任:董庆保、赵卫华

系团队成员:陶汝崇、王英、刘绍彬、董军…… 数理系是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成立最早的教学系之一,其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临沧师专班数学教研室和1984年成立的临沧教育学院数学系,2005年更名为数理系。从事专科层次教育已有30余年的历史,担负着为临沧乃至云南的基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任务。30余年来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4000余人。走过了一段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目前在校学生人数近1000人。

数理系现有10个专业,涉及理学、工学两大学科门类。有专职教师5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讲师14人,助教1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学位3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总数的65%。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骨干教师2人。教师专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

数理系坚持教师教育和高职教育并举的办学格局,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加强专业建设。1978、2005、2006、2007、2011、2013年,相继开设数学教育、初等教育(理科)、生物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计算机系统维护、矿物加工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和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专业,其中数学教育专业是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9月我校与云南民族大学联合办学,我系承担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开启了办学的新纪元。

数理系坚持学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突出实践、工学结合”为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获奖,2014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9%。毕业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大部分已成为用人单位教学及管理的骨干力量,为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获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目前,数理系师生正以高昂的斗志,与时俱进,勤奋工作,奋力拼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努力为当地社会文明进步培养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政法系成立于1984年9月,是临沧师专(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前身)最早成立的四个系之一,建系初期,主要为临沧地区培养合格的中学政治、历史教师等方面的专业人才。1986年9月开始依托云南电大先后开办了电大政教、政史、劳动经济、金融、财会、法律、边贸、档案等九个专业;2002年9月开始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音乐专业和美术专业;2004年开始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2006年9月开始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历史教育专业;2007年9月开始面向全省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年9月开始面向全省招收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2010年9月开始面向全省招收司法助理专业、工商企业专业。根据专业发展需要,2004年10月音乐、美术、体育三个教研室从政法系分出,成立艺术与体育系;2007年4月,思想政治教研室和法律教研室从政法系分出,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从临沧师专班政治教研室开始运作,三十多年的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办学历史,自1986年月月依托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开办政教专业以来,培养人才近5000人,现在全系办有学前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生教育方向)、司法助理专业、特殊教育专业等六个专业。2011年9月与云南民族大学合办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有18个教学班,856名学生(其中本科生98名),学生来自云南省各个州市,学缘结构合理。我系现有专兼职教师52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名,在读博士2人,硕士37,在读硕士3名,教师学缘结构合理,他们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教龄最长的达37年,有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学名师2名,有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有云南省高校精品课程1个,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专业1个,校级特色课程1个,建有校内实验室两个,校外实训室16个,这些条件为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外语系成立于1985年,是我校成立较早的系科之一。外语系办学20多年来,为临沧市和云南省各类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了3100多毕业生,并给临沧市外语教学、教研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长期以来,为社会提供各级各类英语、缅甸语、泰国语、老挝语、越南语培训及口、笔译服务,积极地为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进入新世纪,外语系规模空前发展壮大,如今已形成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45人,其中副教授8人、讲师23人、助教13人,硕士研究生26人,40岁以下教师34人,聘请美国籍教师2人,缅甸籍教师1人,泰国籍教师1人,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外语系现有英语教育、应用缅甸语、应用泰国语和应用老挝语四个专业。根据“以语言教育为基础,构建专业知识平台, 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外语类专业人才为目标” 的语言类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我系提出“一体两翼”的建设思路。所谓“一体”就是指语言教育为主体, “两翼”是指建设“应用英语”、东南亚小语种专业群两个应用型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外语系全系师生秣马厉兵、求实奋进,为把外语系目前的专科教育早日升格为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而努力奋斗。 体育系于2013年9月成立(原隶属于艺术与体育系),2005年9月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办学层次有初中起点五年制体育教育专业、高中起点三年制体育教育专业。于2011年开始与本科院校合办函授教育,招收体育教育在职人员。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以为当地培养人才为目的,以招收临沧籍生源为主,适当招收云南省其他地州生源;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班以招收云南生源为主,适当招收其他省份生源;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大专班、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班均招收少量的缅甸籍留学生,已有学生学成回国进入当地学校担任教师。全系现有全日制学生约210人,函授学员约100人。体育系目前有21个教师,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6人 ,占教师总数的28%;讲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48%;助教5人,占教师总数的24%;具有硕士学位(含在读研究生)14人,占教师总数的67%;40岁以下教师有18人,占教师总数的86%。

体育系目前是临沧市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的培训基地。除专业教学外,还承担着全校的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及临沧市各种大型运动会的组织及裁判工作。目前,体育系下设有五年制体育教育专业教研室、三年制体育教育专业教研室、公共体育课教研室。体育教育专业培养适应基层小学义务教育的小学体育教师。具体要求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初步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体育教育、教学、课外活动组织、科学研究等能力。体育系重视教风和学风建设,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师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文体活动与公益活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在“专升本”考试、事业单位招考等上岗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社会和学生家长满意度较高。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更加突出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艺术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2年开始招生,隶属于政教系;2005年成立艺术与体育系;2013年成立艺术系。艺术系目前有高中起点三年制和初中起点五年制两种学制,专业分教师教育和高职教育两种类别,具体专业有音乐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专业、音乐表演专业、雕塑专业。艺术系在不断发展中,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配合,抓牢抓实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基本功,艺术系发展至今,每年“专升本”成绩位居全校第一,年就业率98%以上,对口就业率80%以上。

艺术系共有教师31人,音乐专业方向17人、美术专业方向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硕士、在读硕士12人。艺术系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专业技能比赛,近三年来,有42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

本系自编教材《简笔画教程》获云南省精品教材,发表专著两部,完成省级以上课题两个,参加省级、国家级课题两个,近三年全系发表论文100余篇。 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2004年9月,现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五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4名。

建系以来,信技系始终坚持以市场和专业需求为导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为根本,力求教学全过程锤炼学生技能。近年来,有多名学生在省级、国家级计算机应用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杨芳同学在“正保教育杯” 第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荣获了全国一等奖。岂今为止,信技系已为云南省各州市输送了近千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他们分布在电脑设计、营销、数字化管理、软件开发、教学培训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岗位,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多数学生经过几年的奋斗已经成为所在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声誉。

信技系师资队伍建设结构合理,有专业负责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并聘请了企业专家、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等兼职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培养锻炼了一批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0名,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20人,助教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老师占全系教师总数的96%;有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专业负责人5名,双师素质教师23名。教师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素质结构合理,教学成果显著。  近年来,信技系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成绩得到了社会、学生、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面的肯定,有多人次获省级教学、科研奖励,并获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两项,参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多项,主持在研省级课题多项。先后获得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校级先进集体、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和ITAT就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团队

专业负责人:舒清录

成 员:李燕梅、尹红泽、吕维体、袁海根、陈江丽、穆俊、崔赛英、杨建宇、行业专家1-2名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团队

专业负责人:潘璐璐

成 员:潘璐璐、梅英、杨文明、单祖辉、李正、陶文玲、行业专家1-2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

专业负责人:司飙

成 员:司飙、洪贵华、廖明梅、侯冬青、施建林、李东、舒清录、张金波、曾正全、行业专家1-2名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团队

专业负责人:张金波

成员:张金波、赵家玉、谭庭俊、单祖辉、李正、陶文玲、行业专家1-2名

公共基础教学团队

负 责 人:穆俊

成 员:李燕梅、黄美琼、崔赛英、孔继涛、杨建宇、李佐军、何钰龙、李红丽 农学系创办于2006年,现涵盖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和畜牧兽医四个专业,其中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我省特色专业。本系现有专职教师18人,学生230人,生师比为1278:1;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助教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约占388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教师11人,本科学位教师6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约为6667%;外聘兼职教师22人,专兼比约为4:5。

校内实训室总面积达1260m,生均实验室面积约为677m,包括茶叶加工实训室、茶叶审评实训室、茶艺茶道实训室、茶叶综合实训室、茶叶深加工实验室、植物生理实训室、植物学实训室、作物种质资源实训室等8间;校内实训基地有茶树扦插苗圃1处、生产茶园1处、生产试验基地1处3。校外实训基地有正大集团(云南区)、云南滇红集团、云南澜沧江企业集团茶叶分公司、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公司、云南和成集团茶叶有限公司、临沧华洋畜禽养殖公司、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基地等15处。

在承担教学基础上,农学系全体教师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各项科研工作包括:申请国家专利1项;参与“五优稻一号”、“五优稻二号”水稻选育工作;参与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子项目(2003AA207060-5)研究;参与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LRB04-217)项目;参与完成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05-32);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Y211),主持云南省精品课程《茶树栽培技术》,主持云南省高职教育研究会高职教育科研课题(2011YGZ08)研究;主持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门;主持校级课题8项。目前,农学系还承担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对外国际交流特色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1项。同时,在《作物杂志》、《长江蔬菜》、《核农学报》、《北方园艺》、《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20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33篇,省级核心期刊40篇;同时,撰写学术著作3部。在此基础上,或各级奖励若干项。

农学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直强调“厚基础,宽专业”,始终以“立足临沧,面向云南,辐射周边”为指导思想,坚持“服务地方、突出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近年来,人才培养成绩显著,2009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100%。现在有多家企业与我们专业预订毕业生,比如正大集团,已与我系09级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签订毕业协议,另外,接收10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该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同时接收11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假期到正大集团进行实践;樊梨花林业有限公司也与我系09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学生签订了毕业协议;临沧健身茶叶有限公司已与我系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达成意向性协议,顶岗实习结束后可以留在该企业工作,同时接收大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到健身茶叶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目前云南白药集团下属分公司凤庆茶叶有限公司也在招聘农学系学生加盟该公司。所以,农学系各个专业学生就业前景非常看好。 管理与经济系是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相结合,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单位。管理与经济系根据社会对管理与经济类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状况,大力深化专业改革,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现已开设经济管理、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会计电算化、会计、金融保险、市场营销等九个非师范类专业。

管理与经济系坚持德育为先,质量立系,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自成立以来,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专业实习实训,重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就业渠道广阔。毕业生因专业知识面广,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较强,往届毕业生已实现全部推荐就业。管理与经济系毕业生均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以下简称思政部)成立于2007年3月,是直接隶属于学校管理的副处级教学组织机构,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三生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云南省地州专科院校中,第一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等级评估。设四个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三生教育”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2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0人,助教4人;博士学位教师1人,硕士学位教师18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骨干教师2人,云南省“三生教育”骨干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学校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2007年成立以来,共有17项课题获准立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2项;20余项教科研成果获校级以上奖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编写集体讲义2本;编印学生文集3本。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该团队为云南省第一个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精品课程1门。2009年,“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管理模式探索”获第六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先后获得临沧师专先进基层党组织、临沧师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先进集体、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思政部秉承立德树人的校训,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为”的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理论指引,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和边境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带我走-《小白杨》(羊仔版)

介绍: 原曲:其实我不快乐

编曲/和声:小J鸳缘工作室

填词:七斤糖谢栖檐

海报:鱼大汉STF剧团

翻唱:羊仔

正剧版:

翻唱:小J鸳缘工作室

混音:小J鸳缘工作室

怕躯干冻到迟缓,

没时间先于流弹,

豁出去纵身一扑,

生死不顾。

怕双臂太过细瘦,

没为你挡下枪口,

但痛感清晰彻骨,

还好这次 由我承受。

我没悔当日火车途中一邂逅,

我没悔荒野深林共度的春秋,

若未相遇怎会有回忆在濒死前,

一一从头。

我没悔与你千里奔袭过关口,

我没悔一瞬将所有抛在身后,

哪怕从今昆仑终年积雪下,

葬我血肉。

间奏

硝烟中风雪依旧,

视线被什么浸透,

若名字无力哽在喉,

情愿耗尽最后意识挽你手。

我没悔当日火车途中一邂逅,

我没悔荒野深林共度的春秋,

若未相遇怎会有回忆在濒死前,

一一从头。

我没悔与你千里奔袭过关口,

我没悔一瞬将所有抛在身后,

哪怕从今昆仑终年积雪下,

葬我血肉。

我多庆幸当日火车途中一邂逅,

多怀念荒野深林共度的春秋,

若未相遇怎会有回忆在濒死前,

一一从头。

我没悔与你千里奔袭过关口,

我没悔一瞬将所有抛在身后,

因曾期待至百岁也可相守。

若这便是此生最后恳求:

请将我带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222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