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大鹏人物介绍

申大鹏人物介绍,第1张


大鹏
姓名:申大鹏
生日:1983年3月21日
职业:艺术家、大学教师
毕业院校:天津美术学院
作品类别:油画
现居:北京与大连
代表作:《岛》、《星期一》、《英雄》、《红》等
中文名:申大鹏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大连
出生日期:1983年3月21日
职业:艺术家、教师
毕业院校:天津美术学院
代表作品:《岛》、《星期一》、《英雄》、《红》等
基本资料
姓名:申大鹏
生日:1983年3月21日
职业:艺术家、大学教师
毕业院校:天津美术学院
作品类别:油画
现居:北京与大连
代表作:《岛》、《星期一》、《英雄》、《红》等
人物概述
1983年生于大连,2002年以专业课文化课总成绩第一名考入天津美院油画系。200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部。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绘画教研室教师,是中国当代80后具有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
申大鹏以细腻写实的手法,独特敏感的视角,超乎想象的画技完美地呈现了震撼人心的画面。他的绘画作品更多的是对于艺术家自身及这一代年轻人的内心心理活动的关照,这种关照真实可信而又直击心灵。他的作品涉及回忆,梦境,现实,内心等多个角度,准确的体现了在这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及精神特征。看他的作品犹如一次深入艺术家内心梦境与情感世界的探索,在由丰富的色彩与形式交织成的想像空间里旅行。近几年来他在延续绘画线索的同时,又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
艺术之路
2004年参加第三次句集画会《全新代的崛起》当代艺术展。(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5年参加天津美术学院马利油画展并获一等奖。(天津美术学院)
2005年参加《磁极》天津当代艺术展。(天津)
2005年参加全国美术学院优秀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
2006年参加首届全国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深圳大芬村)
2006年参加《独生一代》第一回合展。(北京玛斯德比当代艺术中心)
2006年参加《超验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阿拉里奥画廊)
2006年参加天津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并获二等奖。(天津美院美术馆)
2007年作品参加《匡时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70后艺术专场)》,并成功拍出作品。
2007年参加北京798艺术节主题展《抽离中心的一代》。(北京706大厂房)
2007年参加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会展中心)
2007年参加“艺术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农览馆)
2008年参加仁艺术中心8月群展。(北京仁艺术中心)
2008年参加“艺术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农览馆)
2008年素描作品被韩国启明大学永久收藏。
2009年参加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生作品展,并获二等奖。(天津美院美术馆)
2009年举办《少年物语》个人画展。(北京仁艺术中心)
2010年参加“艺术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作品入选艺术突破单元。(北京农览馆)
2010年参加光州双年展艺术博览会。(韩国光州)
2010年参加寓言的风景——闫珩、申大鹏双个展。(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2010年参加关东新生代美术作品展。(大连)
2011年作品参加“旋转木马”第三届中国新锐绘画奖展览。(北京时代美术馆)
2012年作品参加亚洲画廊艺术博览会——中日韩画廊精品展。(上海展览中心)
2012年作品参加《仁艺术中心十周年青年艺术家群展——围观》。(北京仁艺术中心)
作品在国内外多个书籍、报刊与杂志发表,多幅作品被个人与机构收藏。
人物评价
“80后”的新生力量(高松)
第一次看到申大鹏的作品,就被他的"功力"所震撼,他的作品中充斥着一种"80后"的独有的压力感、孤独感、怪异感。
"80后"一代,他们的眼中往往是充满着茫然、无助。他们大都受了良好的教育,可是当他们真正的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那一天才发现自己的天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他们面临着空前的社会压力。"房奴"、"车奴"似乎已经成了他们的代名词。"80后"一代,是孤独的一代,他们是独生子女的第一代,三班倒的父母使他们从小就没有玩伴,只得终日独自面对枯燥的玩具,这就逐渐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交际,所以他们的思想意识中没有集体,只有个人。"80后"一代,同时也是怪异的一代,他们崇尚孤独,却喜欢幻想。他们崇尚自由,却充满叛逆。
申大鹏通过他高超的技术把画面中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蝴蝶NO1》中孤独少年瘦弱的身躯上却长着象征梦想的翅膀,戴着眼镜的眼睛中却充满了惊恐。《蝴蝶NO2》中满是绿色的房间中一个少年却用老式的缝纫机和熨斗制造自己的梦想。《星期一》中飘扬的红旗和夹着皮包的男人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女学生空洞的眼神,显然是对商业化社会的一种漠然。《父女》中女孩与父亲独有的距离感。《岛》中那饱经风雨的一家人。申大鹏用他独有的视角画了"80后"的人生。
2006年
少年的私人记忆(朱其)
申大鹏的绘画具有80一代的新艺术特征,他这一代人成长于中国崛起的社会背景,但他的艺术深入描绘一种少年的私人记忆,从他的父亲、妹妹、时尚到超现实的梦。
这一代的绘画也许称不上伟大,但回归到一种绝对的自我真实。申大鹏的绘画类似一种少年的私人笔记,他只画跟他直接体验的私人记忆有关的一切,他的父亲、妹妹以及他自己,再也没有别的题材了。
他画得最多的是他的父亲,是那种东北的劳动者,有时候看起来像个下岗工人,脸朝天惊诧的表情,毛发竖起,眼睛向上瞪大着近乎变形地泛出眼白。有时候看上去甚至像个身体壮实满身赘肉的屠夫,上身裸露躺在铁架床上。
申大鹏创作了一个新的“父亲”,这个父亲不再是上一代人眼中的代表很多中国人的集体父亲,而只是他一个人的父亲。“父亲”形象的私人化,也使他选择了一种更无微不至的显微镜的绘画方式:超级写实主义。申大鹏的每一张画都画得很慢,因为他要细描每一个身体乃至皮肤的细节,很多细节比照片还要细,甚至具有照片没有的细节。
但他不认为自己是在画照片,他认为他的绘画中的父亲有不少变形,甚至将皮肤斑痕的想象性放大,这是照片不可能做到的。他的写实主义的父亲形象具有一种东北社会主义工业时代衰退期的底层特征,不仅呈现出身体劳累的真实感,而且充满“体温”甚至现场的灵魂状态。
有意思的是,申大鹏的“父亲”形象,不是指向一种社会关怀以及集体意义,而是转向一种极其私人的观看。他自己也画了一张“自画像”,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小屠夫,非常呆滞荒诞的青春表情,但他的自我特征就像许多80一代,表现得生活比上一代人优越了很多的新气质。他还画过他妹妹,一个比他看起来更新世代的酷女孩,穿着性感时装,时髦抽烟的手举在半肩,一脸不知人世疾苦的茫然神情。
父亲、妹妹以及他自己,申大鹏完成了一个家族的私人谱系的塑造。在某种意义上,绘画的方式对申大鹏而言就像是一种图像的手段,通过这种精细入微的刻画手段创造一个私人的形象史。形象的“私人化”,这似乎是他追随他那一代人及其中国的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在他的私人记忆中,似乎不再敢信任他没有直接亲历过的任何事情,甚至连对私人经验、记忆和想象之外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兴趣。
这在申大鹏的绘画中几乎变为一种本能反应。他在一个时期的人物绘画的水平有时候简直相差很大,如果涉及到他的父亲、妹妹,他就画得栩栩如生,充满形象的力量;如果涉及他私人圈以外的人,人物就像一个没有内在精神的时尚躯壳。
他近期的绘画转向一些超现实的装饰性很强的想象性图像,比如一个孩子与一对苹果,一个婴儿在荆棘丛中,或者一个卡通儿童高举着一条巨大的鱼。似乎在自我想象的领域,他也不愿意越出自己没有经历的界限,只限于少年的私人记忆。对公共性、上代史、观念意识形态以及非亲身的领域,申大鹏觉得私人领域是最自由、安全以及可靠的。为此,超级写实主义成为放大这一私人性笔记的最佳手段。
申大鹏的形象的“私人化”,事实上不仅是他一个人有这种趋向,实际上有一批他的同龄人正在出现“私人化”的潮流。从上一代近二十年为之奋斗的“个人性”,到申大鹏这一代的“私人化”,如何定义这个取向的意义?也许“私人化”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他不需要在参照什么,这使得申大鹏的艺术的表达在人性和语言上比上一代人更细腻,但是画面的格局却大为缩小,甚至只有少年的私人记忆。但在一个高速变动的时代,还有什么能让年轻一代觉得更可靠呢!
2009年
寓言的风景(魏星)
申大鹏的作品则更多的是对于艺术家自身的内心心理活动的关照,他的作品以极为细腻和高度写实的手法,去表现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物。但它们又并非是现实主义的,而是带有超现实的风格,并且把流行的卡通样式与超级写实的技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个人风格。观看他的作品犹如一次深入艺术家内心梦境与情感世界的探索,在由丰富的色彩与形式交织成的想像空间里旅行。
2010年
“意油未尽”中国当代青年油画家介绍(梁健)
申大鹏的作品是利用写实的手法来映射自己在梦中感知到的事物,如《缝纫机》、《苹果》以及《花儿》等作品,每一个细节都是让人信服的真实存在,然而通过画家有意识的组合,却仿佛卡夫卡中的幻境。画家构造出的梦境强壮有力,从而脱离了飘渺的定义。
2011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27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