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赞美三龙山的诗句
走进益阳
益阳历史悠久,人文环境优美,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文化古城。主要的益阳旅游景点——创办于440年前的龙洲书院,是古代湖南四大书院之一;会龙山上与白鹿寺遥相映衬的栖霞寺系东晋古刹,相传是明代建文帝避难的地方;坐落在资江大桥南端的裴公亭,是唐代宰相裴休攻读诗书的故地;桃花江畔清幽静美的凤凰山,传说是当年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流放时行吟垂钓,写作《天问》的地方。益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奇山异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俊杰。从唐代诗僧齐己,清代两江总督陶澍到近代华侨教育家张国基,从革命先烈熊亨瀚、夏曦到被人们誉为“三周一叶”的现代文化名人周扬、周立波、周谷城和叶紫;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益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早在30年代,一首“桃花江、美人窝”的歌曲就传遍了东南亚。 益阳文化历史旅游资源众多,市境内列入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2处,1949年以来先后发掘文化遗址23处,古墓500余座,出土历代陶器、玉器、木器、铁器、铜剑、帛画、漆器、玻璃器皿等文物3000余件。益阳市主要文化历史旅游景观有益阳市的裴公亭、栖霞寺、白鹿寺。古城益阳有十景:关濑惊湍、志溪帆落、会龙栖霞、裴亭云树、白鹿晚钟、庆州唱晚、西湾春望、碧津蛲渡、甘垒夜月、十州分涨。其中许多是有关三国的遗址,著名的有关云长单刀赴会前磨刀砺器的“磨刀亭”,鲁肃为拒关云长而筑的“鲁肃堤”,关羽、鲁肃谈判所在地临江亭等。
2关于写家乡桃花江的作文400字我的家乡桃花江
桃花江畔,涓涓流水,源远流长,清澈见底,鱼儿、虾儿在水中嬉戏。它没有黄河咆哮的气魄,也没有长江的雄伟,有人说它有女人的柔情似水,就像一位温柔贤淑的母亲。细声细语的讲述着她的故事,教育着她的孩子,养育着她的孩子。母亲发怒时,也会用那哗哗的水流撞击着岩石,好像在对她的孩子说:“不要顽皮,不要淘气。”
桃花江,当然以桃花而出名。春天,春雨哗哗下,淋破了树皮,抽出了嫩芽,淋碎了花儿,开出了红花儿。开了的花儿红艳艳,含苞欲放的羞答答。微风吹来,那浓浓的香气,迷来了无数的蝴蝶,迎来了成群的蜜蜂,也迷倒了一户户人家。未见桃子,先闻桃肉香,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桃花江,山美,水美,人更美。桃花江的美人窝,更是一道亮丽的风采。桃花江的女子,娇艳似桃花,脸蛋美丽羞答答,性格温柔如桃花江水。“桃花江的水,桃花江的桃花江的女子柔情似水,美如花。”
看完这些景物歇歇脚,端上一碗香喷喷的桃花江擂茶,可谓:美哉,乐哉!
故乡的水养育我,故乡的山鼓励我,故乡的土拥抱我,故乡的人温暖我,故乡的风景感动、美化、感染我。
美丽的桃花江,我美丽的故乡,我爱你不需要任何理由。
3介绍益阳的诗词《寄益阳武灌明府》 唐杜荀鹤 县称诗人理,无嫌日寂寥。
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月满弹琴夜,花香漉酒朝。
相思不相见,烟水路迢迢。 《赠益阳成之主簿》 宋黄庭坚 两祖门中种阴德,名塞四海世有人。
诸儿莫断诗书种,解有无双耸搢绅。人间卿相何足道,胸次诗书要不忘。
男儿邂逅起屠钓,何如林下日月长。 《已亥杂诗 29》 清龚自珍 觥觥益阳风骨奇,壮年自定千首诗。
勇于自信故英绝,胜彼优孟俯仰为。 《临江仙》 现代沈祖棻 戊寅春,避地益阳,尝赁庑桃花江上。
望断小屏山上路,重逢依旧飘飖。 相看秉烛夜迢迢。
覆巢空有燕,换酒更无貂。 风雨吟魂摇落处,挑灯起读离骚。
桃花春水住江皋。 旧愁流不尽,门外去来潮。
笺曰:此首写一九三八年春小住长沙及益阳事。其时余夫妇失业,奇寓孙家,居室短窄,而意气不衰。
暇时每共读楚辞,以抒其磊落不平之气。他日,祖棻有诗寄止畺云:“湖海元龙让上床,肯令梁孟住长廊?楚脾共向灯前读,不诵湘君诵国殇。”
又云:“狂歌痛哭正青春,酒有深悲笔有神。岳麓山前当夜月,流辉曾照乱离人。”
与此词之风与一句,皆纪实也。旋余携棻去益阳,任教於桃花江畔之龙洲师范学校,月馀病罢,遂仍返长沙,转鄂入川。
4李商隐有“此去三梁远,今来万里携”的诗句指的是桃花江吗桃花江,原名阳江,是漓江的支流,发源于广西灵川县的恩磨山和维罗 岭,自北往南贯穿桂林的西郊,流经市区人漓江。
全长约25公里。 传说桃花江的源头有华岩洞,经常有片片桃花从洞中流出,江由此得 名。
桃花江的河道狭窄而且迂回曲折,大弯小弯不计其数,素有九曲十八湾的 称誉。 桃花江原来在雉山西麓汇人漓江,后来明代时在象山开挖城埭,故在象 山被导人滴江。
桃花江流经之地大部分是石灰岩构造,江水澄澈透明。 桃花江清幽恬静,明澈如镜,沿岸山峰奇巧。
雉山是桃花江下游著名的 风景点,孤峰屹立,上部侧起势如山雉昂首欲飞,山下有岩,宋代建有雉山 寺、楔亭和青罗阁等,惜已湮没。 沿桃花江游览,可以尽情欣赏两岸的水光 山色。
李商隐有“此去三梁远,今来万里携”的诗句。明代俞安期《泛阳江》 诗中有“放舸遵阳水,牵江上石梁”,写的也是这一带江景。
今日的桃花江两岸,更是繁花似锦,郁郁葱葱。有诗赞桃花江:“不似 漓江,胜似漓江”。
在房代,人们出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 诗人们一般还是采用骑马、骑驴、乘船等方式进行游历。
所以唐诗 中出现了很多渡口、峡谷之类的地名。另外很多诗人做地方官的时 候,兴修水利速福百姓,留下了一些历史遣迹,西湖上的白堤就是 这样的地方。
5赞美桂林象鼻山的诗句有哪些1、《送谭八之桂林》唐代诗人王昌龄
原文: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译文:我心里面的思绪在两岸的猿鸟声中飘到远处,在寒冷的天气里桂林是水流长久不息。
2、《赠桂林友人》唐代诗人李频
原文: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
译文:朋友你家住在美丽的桂林漓江旁,每日做饭都用桂树的枝丫烧。
3、《象鼻山》明朝诗人孔镛
原文: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
译文:象鼻正在畅饮如玉带一样的漓江水,本来桂林有很多奇特的山峰,即使在白天看象鼻山也百看不厌。
扩展资料:
象鼻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
因此,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象鼻山
6关于松竹梅菊的诗句1、咏梅诗: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咏松诗
松 宋谢子才
壮节无双独占春,灵根谁肯混凡尘。
有时雷雨掀天地,疑是苍龙独奋身。
3、咏竹诗
竹 郑板桥(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4、咏菊诗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 写景 , 写水 , 长江古诗里的十二个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句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 ,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线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创作背景 赏析四 《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赏析二 《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温度低于气温(但仍高于0℃),而凝结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时分一直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到明月高悬。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学作品。 赏析三《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景色。这里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当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美丽的夜景”。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著钓鱼艖。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