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美好风景的散文

描写美好风景的散文,第1张

 大自然的景色优美,随处可见的风景,一年四季都有着不同的景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风景的散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秋,绽放成一树静美(一)

 流年,芬芳了一季时光,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转眼,又飘零了片片秋黄。总有太多的来不及,辗转经年成往事,指缝的光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捡拾一枚落叶,感知一叶知秋的沧桑,那些逝去的年华,依然在时光深处活色生香。

 生命,本是一场匆匆的奔忙,其中,有相遇的美丽,也有别离的忧伤。经历的太多的悲欢离合,看惯了世事变迁,终于明白,学会坦然,学会遗忘,学会珍惜,学会典藏。将自己活成一株秋天的植物,拥有一颗草木闲心,枯荣随缘,不惊不扰,随遇而安。

 秋,褪去了春的浮华,隐去了夏的躁动,沉淀下来的是一份秋水长天般的情怀。逝去的如风,流走的如水,留下的只有心中一团绰绰的花影。春去秋来,花谢花开,四季轮回,能够拥有一颗宁静淡泊的心,在这个静秋里,依然可以像丹枫一样,绽放成一树静美。

 喜欢大自然,喜欢各种花草树木。无论哪个季节,只要一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一颗雀跃的心,就像长了翅膀的小鸟。草木有她的本色,天然去雕饰,从来不用伪装自己,姹紫嫣红,翠绿墨染,五彩缤纷。一切都是那么自自然然,浑然天成,入心入目,不语花自香,无言成大美。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人生的旅途上,总会邂逅一场又一场的花事,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精彩,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花香。这是一个诗意的世界,请用一颗温柔的心去对待。

 喜欢这样一个静美的秋天,清雅,寂然,明媚,幽静,沉稳,低敛。走在路上,正是陌上菊黄,一片金灿灿的野菊,在渐凉的秋风里,像低眉娴静的女子,兀自怒放着。那明艳艳的色彩,给寂寥的清秋,增添了几分妖娆,几分妩媚。“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的傲骨,清雅,脱俗,多么令人羡慕。

 你看,那一丛丛碧绿葱茏的美人蕉,托出朵朵鲜艳夺目的笑颜,红的火红,黄的娇艳,“一似美人春睡起,绛唇翠袖舞东风。”像一个个擎着红黄绸子的舞娘,在向晚的暮色里,演奏着生命最美的绝唱。

 我从来不用薄凉写人生,即使在最命运赐予我最低谷的时候。薄什么呢?凉什么呢?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能够健康的活着,还能够相遇一场一场的花开,邂逅一份份真情与温暖。有亲情在,有友情的暖,有爱情的甜,足够了呀!

 感恩着,大自然总有一些好花盛开,感恩着,这个世间总有一些好人在,感恩着,这个温情的世界里,总有一些爱在流转,温暖在传递。相信,只要我们用阳光来播撒爱,总能抵御寒流,驱散雾霾。

 经历了世事的纷纷扰扰,冷眼看红尘,在潮起潮落的人生舞台上,用一份洒脱平和的心境来面对。一颗心,早已被岁月打磨的如一枚温润的老玉,晶莹剔透,沉静,内敛,不张扬,不娇媚,朴实无华里,却蕴藏着无穷的魅力与风华。又正如这一季静美的秋,不骄不躁,深沉含蓄,低眉娴静,人淡如菊,花谢无语。

 想来,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场花开花落的过程?人生一世,草长一秋,生命何其短?只是在这短暂的时光里,像花儿一样绽放,像小草一样顽强,活出自己的风采。开也优雅,落也从容,哪怕零落成泥碾为尘,亦无怨无悔。

 这山一程水一程的人生,邂逅一页好书,知遇一个良人,相逢一处美景,都是此生最美的事。告诉自己,这个世界我来过,而且只有一次,所以,我不能辜负了这一路的旖旎。一花一草一闲心,一山一水总关情,花开花落,月圆月缺,都有独一无二的芬芳与美好。

  醉美江南(二)

 淡淡素笺,浓浓墨韵,典雅的文字写满妩媚的你一一美丽的江南。

 一一题记

 绵绵的春雨使得江南虽然烟雨迷蒙,但是到处碧绿清新,繁花一树晶莹剔透,处处透着诗情画意。清风柔柔,远山含黛,指尖随着荏苒的光阴,伴着季节的温暖,揽一笺素墨,韵一笺浅香。折柳为笔,细雨为墨,为你画一幅梦里水乡,描一幅绝美壮锦,吟一阙似水缠绵,夜半与你同梦,醒时与你结一世情缘。

 如烟多情的秦淮风景是人文和故事的集结地,我站在有着亭台楼阁的秦淮河畔远望,白墙瓦黛,翠柳如烟,小桥流水尽收眼底,春雨的洗涤给本就妩媚娇娆的你,又绘制了一幅更雅致的水墨丹青。在那淡墨浅赋的雨巷中,你撑着古色古香的油纸伞,迎着绵绵的春雨优雅的向我走来,领着我踩着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踏着铺满花纹的鹅卵石,走过满是古风古韵的悠长小巷,穿过前世的风尘,细品阙词里,你的柔情万种,你的诗样妩媚,你的风华绝代。

 听着风吟,踩着芳草,品着古韵,看着温婉的你坐在我的心窗下弹着古琴,与细雨轻呢喃,你那典雅的气息,伴着悠扬的琴韵飘过小巷,走进了人们的心灵,飘过园内啼血的杜鹃,盈了一季的风流,飘过砚台的重门,染透了我的素笺。

 漫步在细柳如烟的绿水长堤上。看着烟雨中的你是何等的飘逸,让我如梦如幻,仿佛云游仙界,你的每一寸肌肤,你的每一缕秀发都我撩拨着我的心弦。就让我在这岁月的长河里,用穿越时光的素笔,追忆樱花缤纷的那一瞬间,为你墨韵一场风华绝代的曼妙!

 几缕清新惬爽的春风吹过,如丝的春雨轻轻的洒在我的身上,抚在我的脸上,悠然飘逸的你摇曳在我的心上。我撑着小伞肆意的漫游,看着你满眸都是郁郁葱葱的碧绿,满身都飘散着沁人的清香,让我的薄笺素笔完全为你沉醉,墨香也从如痴如醉烟雨中曼妙的溢出。挽着典雅的眷恋,舞着绝世的风华,倾心为你蕴韵斜燕剪柳,柳摇翠烟,桃粉李艳的传奇。

 你的纤姿早已住进我如梦芳菲的心里,你的典雅早已溶入我浓浓的墨韵里,你的灵魂早已进入我风絮飞花的梦里。收起遮雨的花伞,屏住呼吸,张开双臂,静静地感受着烟雨中你的婀娜多姿,你的风曲轻吟,你的绝尘婉约。我的呼吸里,满满都是赞美你唐诗宋词的味道。你静静的,优雅的带着我奔向唐朝宋代,翻开诗词锦卷预览,无不话江南,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有文人墨客为你的轻盈飘逸而折腰,留下你柔美的倩影。因描写你的美诗美词太多!我最喜欢的还是唐代白居易这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和宋代贺铸的这首《秦淮夜泊》:「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我就是这样痴痴的为你在这青丝雨巷中蛰伏,为你心跳,为你陶醉,感受着你的温暖,你的典雅,你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你的影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永远不会苍老的诗句伴着你,走过一代又一代,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伴着我,走过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

 你温柔的牵着我的手,莲步轻迈,走了一程又一程,我血液里循环的都是对你的痴恋与相思。喜欢你的三生石上刻着有我的名字,喜欢你的红尘陌上有我的足迹,喜欢你的清眸里有我的影子。我为你执一阕清词,洒一笺柔情,温婉了一季的相思:

 几回梦里相思痴,柳媚桃粉香透窗。

 幽魂云游瑶池境,醉卧旋观江南媚。

 被思念充盈的日子,好想幻化为一缕幽魂,在每个晨起日落,附在你的身上,与你溶为一体,天涯海角永远默默相随伴你左右,燃一世相思花开的繁华,吟一世情意绵绵的千古绝唱。静静地陪你走在细雨飞飞的路上,听着春雨的呢喃,婉柔缠绵,萦绕心头。看那细细的烟雨,那清爽的和风,那古色熏香的亭台楼阁,便是我用素笔为你绘画出淡雅清丽的面容。

 听着潺潺的小桥流水,挽着你的臂膀,吃着你的江南美食,品着你的文化气息,行走在不知陶醉了多少才子佳人的古镇上,四处张望。只为看尽,你红尘之外的三千繁华一世风土,只为看尽,你的四季变化四时不同的别样景,春洒烟雨,夏绽荷,秋闻桂香风叶红,冬赏梅雪钓寒江,我的梦里都是你婀娜多姿的俏丽身影。一些六朝古都的旧事沾染着你的醉美容颜,令历代骚客为你赋诗吟阙不止。你的灵性,你的烟轻浓情,你的不经意间花开花落的声音,成了我心灵深处的一曲天籁,灵魂深处的一抹柔暖与寄托,此生愿为你四季流年的芳菲而醉舞红尘,为你的姹紫嫣红而泼墨劲抒,为你妩媚而不失典雅诗阙成行,美丽的江南。

 烟雨江南,绝世缠绵曲,温婉梦甜。心湖轻舟泛涟漪,千年飞花醉迷。小径石级,檐廊古韵,薄笺香熏染,浅吟轻唱,醉美雨巷画影。

 情留朱雀桥头,绕指成香,繁华三千阙。燕恋幽巷百姓家,六朝古都韶华,风姿依旧,佳人挽墨,颜展娇娆呼姹紫嫣红,抒一季粉黛。

  冬之恋歌(三)

 虽说时间已进入冬季,但今年的冬天仿佛特别留恋秋天那一抹金黄,迟迟不肯进入冬的世界。太阳就像一位初上花轿的小媳妇,扭扭捏捏的,时而露出半截身子洒下一抹金辉,时而躲进云层,送来一抹清寒。让人回味着秋的悲凉,冷落与萧瑟。

 群山显得更苍翠了,松柏换上了那一身身坚毅的绿色,把山林点缀得威猛严肃。漫山遍野的花柳木把那原本青绿的叶子着上一缕金黄,在秋风这位美容师的精心打扮和设计下打起了美丽的褶皱,漫天飞扬给大地镀上了一层灿灿的沙金。枫树姑娘绽开了久违的笑容,将红色的连衣裙尽情地摇摆,嫣红的脸上不时挥洒出两行清泪,把一片片火红的叶子抛撒在淡淡的天空。逗乐了正在闹腾的铁甲木。它把青绿的叶子涂上一层金色的颜料,远远望去就像春天里那一簇簇金色的水仙欣然怒放。低矮的救命粮树上结满了密密麻麻红艳艳的果实,像集市上葫芦架上插满的一串串酸溜溜的褶褶生辉的冰糖葫芦。这黄的叶,红的`果,苍绿的树,把山林染成一副浑然天成的水彩画。

 田间地头,金黄的冬菊花绽开了那张张太阳般的笑脸,万花朵朵,分外妖娆,和着煦暖的阳光,让原本冷酷的冬季也然起浪漫般的遐思,再加上枯草下那刚刚冒出的一丛丛嫩嫩,绿绿的小草,给庄严的冬天增添了一份春天的浪漫。

 轻拈一朵冬菊,嗅着那浓浓的花香,让阳光打开心灵的窗扉。陶醉在冬的空旷,漫步在宽阔的马路上与三三两两穿行的人群并行,疾步,领略冬的轻键。

 山坡上那一丛丛翠绿的竹林中传来几声犬吠,使你不得不驻足凝望。粉墙琉瓦下一串串白色的玉米棒子和鲜红的柿饼撩拨了你的眼球。家家户户的蚕架早已一溜儿摆在了院中,上面放满了蚕箔。不过里面装的不是蚕,而是红艳艳的薯条。一群喜鹊围着它戛戛直叫,偶尔叼起一根薯条,停落在掉了叶子的柿子树上,让冬天多了一份淘气。

 远处叮叮当当的马蹄声打破了你的思绪,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从朦胧的薄雾中驶来,随后是羊群咩咩的合唱曲。摩托车的滴答声给这冬的盛会又谱写了一首华丽的篇章。

 初冬,它总是用梦幻般的笔,给大自然来一幅写意画,让人为之惊叹,陶醉;初冬,它总是用大自然有节奏的音符来为世界谱写一曲雄浑的欢歌。初冬是神奇瑰丽的,它让世界在沉寂中活跃起来,赋予人们纯洁与健康的心灵。给人以希望,因为明年的春天,它将还你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

  初冬的雨(四)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描拟冬去春来,春暖花开的怡人景象。其实,“一夜春风”、“万树梨花”的早春时节,也难免寒意时袭冬快去的心境。

 因为,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是温馨温暖的;而人们,都希望人世间,红尘里,都是诗情画意、祥和吉瑞、和平安暖的。

 可四季、年轮的交替是恒古不变的自然法则。正所谓人间万象、四季冷暖、坎坷曲折、福禄穷困是每个人都不可逃脱的生存规律。该你经历、经受的,谁都躲避不了,正因如此,方有“人间炼狱”之说吧。

 因此,当你经历了春风得意、夏花绚烂、秋收丰满之后,必然会迎来冬之寒恻。

 “潇潇一晌残梅雨,独立无情绪。且随湖柳入微茫,浑记荷花那日小池塘。人生多少春秋里,留住一冬季,怎禁妩媚破东风,几缀杜鹃红在雨丝中。”细研这阙虞美人,从词人的意境到心境,或许,会让你明白个中滋味,折射自身的生命、生存、经历的内含种种。“珠帘细细抚楼台,漫拥千山带醉来”,有几何?又如何?

 暮后伏案翻古籍,灯下典故醉往事。窗外檐露惊梦醒,几丝寒彻眉峰驻。冬、又来了。

 本是冷阳之日,却忽闻雨滴之声渐紧,推门而出,寒彻肌肤,料峭眉峰,冷簌簌盈满怀。细观,方知是檐之滴露。嘀嗒之音见急,仿若草原奔驰的马蹄,犹如弹指间激扬的炫音,还真有点儿激荡人心之感。雨,滋润万物,无论春夏秋冬,雨,都是人们喜爱的自然妙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里不仅形象而贴切、由衷欢喜地描写了由“天街”而来的纷纷细雨,预想“近却无”的嫩绿的草色,更暗含了对冬去春来的渴盼与向往。一片碧绿、春暖花开、蜂飞蝶舞、雀跃欢呼,这是多么美好的人间景象啊!

 霓虹之下,看看厂区的马路地面,却未见湿迹,何雨之来?然,“嘀嗒”炫音依旧。不由得迈步前行,左右远近细观之间,真感细雨拂面,惊,北方的初冬之雨,竟然也可温婉、细腻到爱抚的程度。异呀远眺成排的蓝色铁皮厂房,方知缘由,惊悟这檐下雨滴的成因和来历。微叹,当然不是雅然失笑。

 路灯的光晕越来越萌了。萌得恰似娃娃的笑脸;能见度也越来越低,低得可以见到缤纷的雨丝了。看得出这纷纷的细雨密度越来越大,忽闻“马蹄声”仿佛在温婉的指尖激昂而奔腾了起来。我想,冬雨,终于来了。

 回到房间门口,听见雨滴在马头琴上跳跃,爆发。回头,水泥地面已经因湿润而黑了起来,并且泛出了水光,星星点点的金属、玻璃折光更加绚丽耀眼。呵,温柔的细雨终于变得狂野了。檐下的滴露消失了,紧接着而来的是哗哗流水,冲着地面,溅得鞋裤都润了。幸好无风,冷冽的寒意只是静静的、悄然的从衣领间、袖口处、裤管下徘徊着,似乎不忍而又留恋、再现着让人不易接受的眷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是啊,对于客居他乡的我来说,这工厂不就是人生的又一个驿站吗。冬雨来临时,寒夜雨潇潇。能没有感触吗?

 忽然想起“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野梅参差发,旅榜逍遥归”的诗句,而我这个楚水生养的人,“旅榜逍遥归”,可能只是一个永远的问号,或是一个不可期遇的绝唱了。即便是“归”,也永远没有机会“旅榜逍遥”。当然,也无需如此。

 也罢,犹记楚水、楚云、野梅参差发,山岚旷野秀的楚天家乡和已去的经年、往事,已经知足了。

 故乡的冬雨后,孩提时代的脚步总是撒着欢儿地奔于竹林、松下、柳堤之上折取竹叶、松针、柳枝,玩耍结了冰面的晶莹与剔透,光滑与湿润。尽管冻得小手生疼,也乐不可支;尽管回家挨了板子,也还要偷偷地去玩弄野菊和腊梅花。尤其家乡的野菊和腊梅都是金**的,那金灿灿的光泽,就像父母的面容,是那样庄严而淳厚、温暖而慈祥,让人信赖而依恋。

 还记着那个冬雨过后的清晨,无雪。但,是处可见冬雨后夜里结的冰,仿若必然地揭示某种关系的发展程度。莹柳冰河边,我们没有太多的语言。不知道是否还在爱,如果爱着为什么会有那样一次分离;不知道是否早已不再爱,如果不爱为什么记忆没有随着时光流去;回想那美丽如花的笑靥,心起伏难平。遗憾一切早已成为过去,只有婆娑的夜晚,一如从前那样美丽、醉人。

 就这样遐想并回忆着。点上一支烟,喝上几口茶,家乡、经年、往事、故人,均成过往云烟。就算煮一壶茶,彻夜不眠,又能如何呢!我仿佛看见窗外冬雨渐渐远去的背影,仿佛听到房檐的雨滴、落地的水声正在脆生生的慢慢结冰,就像这深夜的黑越来越深,越来越真,真的令你绝望、柔肠寸断。。。。。。。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推门而出,檐下并无冰勾,似乎有童年般的些许失意,但再望低洼积水处皆有冰面,如同镜面清澈见底,浊物垃圾棱角清晰,仿佛内心的杂念,泾渭分明,只不过被心镜掩藏而已。其实,人皆有之,不可或缺,是为红尘之本吧。

 再看坛中花草,因薄冰的包覆更加剔透晶莹,清新美丽;而马路边落叶的树枝在晨曦里泛着潜潜的光亮,折一枝在手,虽然冰冷透肌,但那份莹光的魅力足以让你想起“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描写自然景变过程的绝妙诗句来,不得不心旷神怡。虽然工厂里少了青竹,但不乏来自各地的“青竹”,风格、喜好、适应力,都不相等,各有千秋,易起摩擦。总归,还是岁月静好。

 不多久,肃阳高升,天气晴朗,心事般的薄冰悄然融化、消失。心境,在阳光下,总是安暖的、温馨的。

 雨后飞禽枝上跃,初冬几蝶花间徊。工作去了,还有许多事要做。

1 冬日里,柳树干干巴巴的,寂寂寞寞,往日里洋洋洒洒的风采一点也看不见了。

冬天,太阳升高了,耀眼的光芒一点也不存在了,活像个滚圆的大鸡蛋黄儿,吊挂在那儿。

浓黑的云像一团团破絮,倒悬在城市的上空,冷风呼啦啦扫动着满地的枯叶纸屑,更显出景象格外的凄冷。

每到冬天,大地上一片荒凉的时候,远远近近只有那些松柏树绿森森的,特别惹眼。

冬天一到,雪花一飘,水库就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偌大的水库忽然间由万顷碧波变成了一面大镜子,冰面又光又滑。

这已是初冬时节,林子里的落叶、枯枝,厚厚地铺了一地,脚踩上去,软绵绵的。

初冬,像一位美丽的、高贵的、矜持的公主,舞动着她那神奇的面纱,送来阵阵凛冽的寒风。

2一个冬天来了,城市的初冬还没有寒冷的感觉,似乎还有微微暖意。

��原野上落叶飘零,丛林中繁花落尽,而城市的树木依然苍葱,路两边绿草如茵,点缀在冬青丛中一簇簇月季花毅然在冷风中摇曳着、绽放着,火红的、淡黄的、粉红的、纯白的,色彩缤纷,艳丽无比,给人以暖暖的感觉。

��白杨树挺拔向上,葱绿的叶子中开始有泛黄的树叶点缀着,似乎仅仅是初秋的感觉。路边的法国梧桐黄叶多起来了,风起处,飘落了几片,也只是秋风扫落叶的意味。街心公园里的龙爪槐,头上还顶着那奇形怪状的绿色帽子,显得还是那么精神抖擞;一棵石榴树,已满树的金黄,稀疏的叶子中还点缀着几个涨红了脸,开着口笑的石榴,好像在为人们的思想境界的提高而高兴。

��马路右面的洋槐叶已落尽,干枯的枝丫显得苍凉,而左侧的国槐还一如既往地郁郁葱葱,显得精神抖擞,似乎在展示着中国人的气魄,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一个大型超市的门前,一些退休的老人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等着购买白菜和大葱。尽管现在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可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人还是保留着那些悠久的传统习惯,过着朴素的日子,他们不辞辛苦,冒着早晨已显寒意的冷风,站在那儿排着队,为漫长的冬季储存白菜和大葱而等待着。

��骑车穿行在马路上,不时有穿着前卫的时髦女郎擦肩而过,惹来行人的注目,她们大多身穿长裙,脚蹬长靴,披着洒脱的风衣,凸现出婀娜的身姿,漂亮的秀腿,给初冬的城市街头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个老太太推着三轮车有点蹒跚的走着,车上是腿脚更加不便的老伴,他们边走边说着什么,面带着微笑,没有一点对生活的哀怨,这才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真实画面,我想这也许这就是我们年轻人所要追求的幸福吧。

��以一颗平常之心,感恩之心,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感受着社会的美好。今年的初冬没有寒冷,心里是柔柔的、暖暖的感觉。对我有帮助

3花儿凋谢了,叶儿枯黄了,灰色的云笼罩了天空,森林忧伤了。随后雪落了起来,白色的冬天的毡子便盖住了大地。

冬天,户外那株粘满霜雪的柳树上尽是树挂,像是一根根银条悬挂在树枝上,格外壮观。

一到冬天,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梦乡,一直酣睡到绿叶挂满枝头的春天。

北风凛冽,银灰色的云块在天空中奔腾驰骋,寒流滚滚,正酝酿着一场大雪。

4冬天来了,可我们却没感觉到。

时光似乎已忘了变换季节,我们好像还滞留在深秋。

已经过了立冬,天气却比前些天更暖了一些,阳光也更加明媚,延续了好些天的雾已完全地散了,天空一下子变得明朗了许多。这几天,太阳总是很早就露出笑脸,金色的光辉从东边的天空洒向整个大地,给地上的一切都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一直没有风,空气微微有些冷,但决称不上寒,看起来很洁净,似乎雾的散去也带走了浮在空中的灰尘。在这样的早晨,行走在初冬的阳光里,心情好的没法说,就想学那些农村的老人,闲暇时找一处向阳背风的墙根,眯起眼睛静静地靠在那里,舒舒服服地享受那初冬阳光的温情----那阳光如爱人柔情的手一样拂着你的脸,让你有一种暖意,有一种迷醉,真想闭上眼睛美美地睡上一觉。

因为天气暖和,树木也没什么特别明显的变化。柳依然垂着那长长的枝条,如一根根长长的发丝,没有风的吹拂,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直直地垂着,如眉的柳叶还是青的,虽说不再鲜艳,但也决没泛黄,更没干枯,还没一点离开枝头的迹象。也许是季节的原因,柳已不再能唤起离情的伤感,只是静默成一道初冬的风景,在路的两边如安静的少女。

泡桐那手掌一样的叶片在深秋已是黄绿斑驳,现在似乎更多了一分干涩。虽说叶子已见枯萎的迹象,但仍顽强地占据着枝头,很少飘零。整棵树的树冠比夏季满树青翠时并不显单薄多少,只是增加了几分苍桑感,别具一种特别的美,如哪位油画大师用手中的彩笔刻意渲染的效果:青中透黄,黄中带褐,色彩丰富极了。偶尔缓缓落下的一片大大的泡桐叶,如一只小鸟伸开翅膀缓缓滑下,极轻柔地。随手拾起来,细细看这走过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树叶,只见它平平地伸展着,稍暗的**,也可能带着绿的或褐的斑点,比手掌还要大一些,摸上去似乎还留着树的温度和湿度。在初冬的阳光下这飘落的泡桐叶很快就会失去水分,变得干枯,叶边渐渐翘起,静静地伏在路边,伏在草坪上。如果现在来一场大风,那泡桐很快就会脱去盛装,树脚下会堆积厚厚的一层树叶,如在地上铺了一层很厚很厚的金棕色地毯,踩上去有一种软软的质感,那是我最喜欢看的初冬的风景。只是没有风,这记忆中的一幕只能在想象里重温了。

前些天的深秋浓雾已把银杏彻底变了样,再也找不到一片绿叶,整棵树已变成童话中的金树了。小时候曾在收音机中听过一篇写银杏的文章,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银杏树,更没看过银杏树。但听了那篇文章后,心中就对这种树有了一种感情,总想看看银杏是什么样子的,它怎么就被称为活化石呢?后来上了中学,在生物中学了银杏,那种情结依然很深,学时就特别用心,虽说还是没见过真的银杏树,但已能在想象中让它站起来了。直到后来真的看见它时,竟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好像早已与它相识了多年一样。只是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见过的银杏从不结果,无论大小。虽说没有风,那一枚枚金**的小扇子还是不断在飘落,枝头已削瘦了许多,有些树已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杈。银杏是我见过的最挺拔的树,树干总是那么笔直,而树枝也是很紧凑地向上伸展。树下的草坪上早已落满了一层金**的蝴蝶,阳光洒在这些蝴蝶上,呈现出一种绚烂,这景致是冬日里的一种辉煌,成为记忆里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各种曾经开花结果的树都早已是没有一片树叶,在阳光下裸露着深褐色的枝干,期待着下一个春天。

草坪里的草对季节的变换浑然不觉,依然如故地保持着那种新鲜的绿色。初冬的阳光洒落在草坪上,竟会有一种错觉,好像那里还是春。古人曾问“春归何处”,看来春是留在了草的身上,要不冬日里怎么会见芳草萋萋呢?

看季节,冬天已经来了,但这初冬还不见一点萧杀。

初冬似乎少了几分萧条,多了一些本不该有的柔美。

好句1、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2、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3、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4、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5、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6、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

7、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8、雪下起来了。多么美丽的雪花呀。在初冬刚来到的时候,雪花就及时地报告了冬天的来临。下课的时候,同学们跑到操场上,有的在欢呼,有的在跳跃,有的张开双手去接那飞舞的雪花。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盖上了。天上,地上,到处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树林。

9、洁白的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装饰得一片银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丽。

10、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1、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12、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在飘飘洒洒的弹奏中,天、地、河、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13、哇,只见天地间下着细小而密集的雪花,并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好像无数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儿,传达着春天的祝福。过了半晌,雪慢慢的停了,只见平台和长廊的栏杆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花盆里花的枝干和叶子上都托着一团团的雪,晒衣架上的雪像一条弯曲的小路,红瓦屋顶上的雪像一排排钢琴键,一排红瓦一层雪,排列得那么整齐,令人赞叹不绝。

14、马路边,白雪给人行道盖上了白被子,被子上又留下了人们一串串的脚印。白雪给树们披上了白披风,使它们变得更加威武了。

15、骤雪初霁,冬日里的太阳似乎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显得格外地清晰,格外地耀眼。但阳光的温度却好像被冰雪冷却过似的,怎么也热不起来了。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我爱白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提到“苏州园林”,不少人脑中会自然浮出想象:踏过碧泉一池、堆叠山石,漫步亭台轩榭、曲径长廊,手捧一盏香茗,便可倚楼听雨、品闻花香。

始于春秋,盛于明清,苏州园林从古至今是诗意江南的代表。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苏州城内目前尚存100多座古典园林,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置身坐落在苏州市中心的园林庭院,顿感清幽闲适,让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走走停停,游人难免心生困惑:在自然风光匮乏的闹市,苏州园林是如何实现可赏、可游、可居的?

三万顷太湖裁一角,七十二山峰剪一片,集山川城郭于一园内,这便是苏州园林。

(小标题)“咫尺乾坤”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称雄一方,下令大夫伍子胥造阖闾大城,苏州建城史由此展开。此后吴国王室兴建夏驾湖、姑苏台等大量苑囿别馆,开启姑苏城内造皇家花园的传统。随着战火纷争,如今留存下来的多是宋元明清时期士绅官贾的私家庭院。

初春时节,位于苏州城东南隅的网师园内暗香浮动。这座占地约8亩的园林,是江南中小型园林的典范,被誉为“小园极则”。洞门前、花窗下、假山旁,腊梅与园林景致搭配成趣,移步换景,让人不禁感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雅致的园林之景源于太湖山水。北宋末年徽宗皇帝赵佶,下令征集太湖花木湖石,后运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开造园林。此事由苏州人朱勔负责办理,他借机敲诈勒索,到处搜寻奇石异卉,这就是 历史 上的“花石纲”事件。据传如今苏州织造府遗址的瑞云峰,正是当时征集后未运走的“花石纲”遗物。

园林的精巧更与匠人技艺密不可分。永乐年间,主持建设北京故宫的蒯祥就是苏州香山人,香山匠师手艺精绝,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美誉,而苏州古典园林多出于“香山帮”之手。

“山石、花木、建筑、水景是造园的四大核心要素,造园者将这些要素相互交织,构成数不尽的斑斓组合,让园林层次错落有致,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介绍。

正如作家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所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成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里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始建于明代的拙政园,是当今苏州面积最大的园林,由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人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上拓建而成。名著《红楼梦》的诞生与拙政园不无瓜葛,相传康熙年间曹雪芹出生于园内,少年时常在园中徜徉,书中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便取材于拙政园。

站在最能代表拙政园特色的中花园内,能见以挖池堆山方式筑成的三座小岛,水流潺潺,树木层叠,给人“曲径通幽”之感。拙政园管理处副主任程洪福表示,拙政园东西向较长,而南北直线距离仅50米,造园者通过石桥、水面、小岛等细节,将整个园林分割成多个空间,由此实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效果。

拙政园内诸多庭院以白色墙体为背景,点缀少许竹子和石头,留下或多或少的空白。而在相隔不远的古城园林集聚地带,坐落着由知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步入其间,仿佛也能感受到观园之趣。

同拙政园一样,苏州博物馆新馆也选取白色为建筑主色调,辅以适当黑与灰,好似中国画的白描。整体以水池为中心,北部以拙政园院墙为界,所有展厅流线皆围水而设,像是为追求古典园林意境而造,以“神似而非形似”的方式传承了园林艺术的 历史 文脉。

(小标题)“天人合一”

清朝咸丰末年,一场兵燹突降苏州。战火连绵10余公里,从城西运河畔一直烧到阊门城下,往日繁华的商贾集市尽数化作一片焦土。而在烟尘笼罩的城墙外,一座精美的园林竟岿然独存,令人惊叹。这座园林由明代苏州人刘恕所得,被称为“刘园”,但后人因其逃脱兵祸奇迹留存,逐渐冠之以“留园”。

步入留园,可以感受到刘氏的格调。据 历史 记载,刘恕“无声色之好,惟性嗜花石”,他自刻闲章“寄傲一十二峰之间”,又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如今在园内能觅得刘恕费心搜罗的奇石十二峰,山石形态原始粗犷,透露出他不喜雕琢的自然情趣。

在学者王稼句眼里,“园林如画、如书,是需要好好读的”。年逾古稀的苏州居民李阿成对此很有心得,他在老城区数个园林周边生活了40余年。“城内人口多,自然风光少,苏州园林就是人们对自然的向往,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创造。”李阿成说。

李阿成的观察,反映了苏州园林背后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万物与人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依托这种理念,叠山理水、建筑花木不只供人欣赏,还在园内营造出可寄情于物,调动全身感官与自然交流的环境氛围。

比如拙政园、留园等园林内随处可见的圆形洞门,是模仿天上圆月而筑,寄托了古今国人对圆满生活的诗意情结。再譬如作家郁达夫在《苏州烟雨季》中所述,烟雨朦胧的园林,不仅有雨滴空阶的浪漫,也让人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风雅自得”。

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取名也意在自然情深。拙政园有“兰雪堂”,取自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留园洞门“又一村”,取自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则取意宋人邵雍的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若是清风徐来,临风赏月,犹如游于世外桃源。

沿池碧桃垂柳、石凳成排,隔水可见驳岸嶙峋、古亭飞檐,这便是苏州现存园林中 历史 最悠久的沧浪亭。沧浪亭始为宋代文人苏舜钦的私家花园,苏舜钦是范仲淹、欧阳修的知心好友,属于主张革新一派,因被朝中官员弹劾罢去官职隐居苏州,花四万贯钱买地造了沧浪亭。

欧阳修遂作《沧浪亭》长诗,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而后沧浪亭中就此句以及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各取一句,集成“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一则对联,向后人展现淡泊明志、闲适自得的心境。

(小标题)“诗与远方”

清同治十二年,常州人盛康买下躲过劫波的“刘园”,并正式改名为“留园”,在《申报》刊登了园林易名的消息。几年后,盛家又登报称:“留园修葺一新,本月初二开栅放人游览,三日内不取分文,初五起每人游园收钱七十文,以抵日后园中的修理之费。”这一创收的营销策略,令游园者自此络绎不绝。

春赏牡丹、夏日观荷、秋闻桂香、冬品寒梅,一座座私家园林的对外开放,彻底解放了世人的诗意志趣,品味园林更成为当代苏州人美好生活的写照。“除了四时之景不同,在苏州园林观景能体验一步一景。”薛志坚说,比如站在网师园内,只要走过一扇门宇,就能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美景。

入夜时分,踏着青砖石板来到沧浪亭,实景版昆曲《浮生六记》正在上演。演员们移步换景,演绎诗意的苏式生活,观众们紧紧跟随,聆听吴侬软语。“曲高”却不“和寡”,沧浪亭内一有演出,几乎场场人气爆棚。

从精神层面“诗意”空间的充盈,可看出造园智慧的外化。比如苏州提倡从“苏州园林”迈向“园林苏州”,通过在古城中见缝插绿,让市民出行500米以内即步入绿色空间。“城市建设应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邵雷说。

西方园林在造园中,多强调人的意志和秩序,可见大面积人工草坪、修剪过的绿篱、喷泉以及对称式布局等。而中国园林更强调自然肌理和形态,如对太湖石讲究“漏瘦皱透”,对跌水讲究蜿蜒自然,对古树讲究盘根错节,倚势而植。

1899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踏入中国搜集、引种花卉植物。经过多年寻访游历,他沉醉于各地独具特色的花卉和园林,写下著作《中国——园林之母》,让中式园林享誉世界。

2020年10月,美国洛杉矶亨廷顿图书馆内的流芳园扩建后对外开放。这座海外规模最大、最完整的苏州园林占地72亩,拥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楹联抱柱,被称为拙政园的“姊妹园”。“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苏州园林早已摒弃孤芳自赏,类似流芳园的复刻版屡屡“漂洋过海”,让这份璀璨的中华文化与世共享。

网师园内有一处“殿春簃”,是匠心独运的景致。三扇后窗外分别栽种芭蕉、竹子和腊梅,象征夏秋冬三季,而门匾上的“殿春”指代春末开花的芍药花,合在一起,便是四季,可谓自然与人文的绝妙结合。

而早在40多年前,以“殿春簃”为蓝本建造的“明轩”便走出国门,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落成,成为首个出口海外的中国园林。到如今,50余座苏州园林及模型在世界各处落地生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3275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