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名词解释

西安鼓乐名词解释,第1张

题库内容:

鼓乐的解释

[strains of music accompanied by drumbeats]

本指弹奏乐器。亦指敲鼓声和奏乐声,泛指我国 民族 音乐 鼓乐大作 鼓乐喧天 详细解释 (1)击鼓和奏乐。 《孟子·梁惠王下》 :“今王鼓乐於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周书·宣帝纪》 :“数十里间,幡旗相蔽,鼓乐俱作。”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 :“这时候,从门外远处 隐隐 传来鼓乐的声音。” (2)借指乐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赵解元》 :“ 顷之 ,鼓乐驺从骈阗而至。” 《儿女 英雄 传》 第十三回:“到了吉期,鼓乐前导,花烛双辉,把 张 金凤 姑娘 一乘彩轿迎娶过来。”

词语分解

鼓的解释 鼓 ǔ 打击 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鼓角(僶 )。大鼓。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 鼓动 。鼓舞。一鼓作气。 高 乐的解释 乐 (乐) è 欢喜 , 快活 :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 其乐无穷 。乐观( 精神 愉快 ,对事物的发展充满 信心 )。 乐天 (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 忧虑 )。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对某事 甘心 情愿:乐此不

古代中国的交响乐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

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并逐渐流入民间的西安鼓乐,它大量的传谱曲目丰富了中华音乐文化宝库,将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西安鼓乐是以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种大型乐种,内容丰富、乐队庞大、曲目众多、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音乐乃至世界民间音乐发展史中的奇迹。

西安鼓乐分为"坐乐"和"行乐"两种演奏形式。

坐乐是室内音乐,坐乐大致可以分为城乡两种,城市坐乐编制约十二三人;农村坐乐有若干乐器调整,依条件而习迁祖定。

行乐在行进中演奏,伴以彩旗、令旗、社旗、万民伞、高照斗子等,乐器用高把鼓、单面鼓等。用高把鼓的,风格温雅庄重;用单面鼓的,风格活泼悠扬。行乐有时还有歌词,内容与祈雨有关。

演奏乐器是以竹笛为主奏乐器,吹奏乐器有笛、笙、管,击奏乐器有坐鼓、战鼓、乐鼓、独鼓及大铙、小铙、大钹、小钹、大锣、马锣、引锣、铰子、大梆子、手梆子等,有时还陵连颂加上云锣。

西安鼓乐的调式为七声音阶,他所用的调依据五度相生律而得,常用的四调称之为:六调、尺调、上调、五调。主奏乐器笛子常用的有宫调笛、平调笛、梅管调笛三种。

西安鼓乐代表曲目有《鼓段子》《打扎子》《引令》《套雅套淋驼词》《南词》《曲破》《杂曲》等。

2006年5月20日,西安鼓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I-61。

2009年,该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安鼓乐是以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种大型乐种,内容丰富、乐队庞大、曲目众多、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音乐乃至世界民间音乐发展史中的奇迹。

长安鼓乐分僧、道、俗三个流派,各派有着不同的风格。 僧、道

僧派由一毛姓和尚所传,演奏者多为市民,亦有道士、僧人。僧派悠扬敞亮,道派平和闲雅,俗派热烈浓郁。相传,道派为城隍庙道士所传,与僧派一样,演奏者多为市民,亦有道士、僧人。僧、道派因经商的多,平时日落店铺打烊后,艺人们聚集到四合院自娱自乐。本社庙会期间,他们全体出动,竭尽全力,昼夜演奏,而不取分文。遇有其他鼓乐社庙会,它们也会热情的前往耍曲,烘托气氛。沿途他们吹吹打打,在市民面前展现他们的技艺。

最热闹的当数阴历六月初一的终南山南五台古会合六月中旬的城内西五台古会。期间,各鼓乐社纷纷前往演出,观众摩肩接踵。每年这两个时候,可以说成了鼓乐汇演。时常出现同坛(音),即斗乐、赛乐,两支鼓乐队你一曲我一段比赛,看谁演的曲目多,演得好。

僧派中的一部分,因长期掌握在农民手中,不断吸收民间音乐,逐渐和僧派有了区别,形成俗派。俗派因在农村,其活动受农业生产季节影响,一般在农闲时参加民俗性活动仪式,如祭年、迎神赛会、朝山进香、收获后庆贺丰收。 行乐

行乐,顾名思义,即在行进中演奏,拌以彩旗、令旗、社旗、万民伞、高照斗子等,乐器用高把鼓、单面鼓、小吊锣、铰子、供锣、手梆子、方匣子等打击乐器和笛、管、笙若干;用高把鼓的,又叫高把子,风格温雅庄重;用单面鼓的,又叫乱八仙,风格活泼悠扬。行乐有时还有歌章,内容与祈雨有关。

行乐比坐乐简单,它的演奏以曲调为主,节奏乐器只起伴奏、击拍作用,多用于街道行进和庙会的群众场合。

行乐又分同乐鼓(又称高把子)、乱八仙(又称单面鼓)两种演奏形式。

同乐鼓所用乐器除笛、笙等管乐器外,打击乐器以使用高把鼓、铰子、小叫锣(疙瘩锣)、贡锣、手梆子的伴奏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貌。乐曲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情调典雅,多在僧、道两派乐社中流行,俗派坐乐不演奏。

乱八仙是以使用笛、笙、管、云锣(方匣子)、单面鼓、引锣、铰子、手棒子八件乐器而得名。乱八仙演奏曲目广泛,凡是坐乐中的怪板抒情乐曲,如鼓段、耍曲、套词、北词等曲调均可演奏。特别是坐乐中的耍曲《摇门栓》、《捧金杯》、《得胜令》、《石榴花》、《香山射鼓》、《十拍》、《十六拍》、《五十眼》、《歌沙》 (即《铜鼓》)等,大都来源于民歌小调或器乐曲牌,乐曲短小,旋律优美,情绪欢快,很受群众欢迎。

西安鼓乐各流派乐社保留下来的曲目与曲牌上千首,是一笔非常宝贵而丰富的遗产。其中大型套曲的体裁类别有《套词》、《北词》、《南词》 、《外南词》、《外分词》、《京套》、《大乐》、《花鼓段》、《别子》、《服子》、《打扎子》等,约有四百余套。小型乐曲的体裁类别有《鼓段》、《耍曲》、《小曲》、《歌章》、《经曲》、《舞曲》、《起》、《垒鼓》、《花打》、《串扎子》、《引令》、《行拍》、《得胜令》、《曲破》、《赶东山》、《卓本》、《玉包头》、《下水船》、《扑灯蛾》、《游声》等约五百余首。可以独立演奏的鼓谱有《浪头子》、《三股鞭》、《法点》、《女退鼓》、《花退鼓》、《笨点退鼓》、《大赐福》、《帽子头》、《干鼓》等百余首。

西安鼓乐的调式为七声音阶,他所用的调依据五度相生律而得,常用的四调称之为:六调、尺调、上调、五调。主奏乐器笛子常用的有宫调笛、平调笛、梅管调笛三种。

西安鼓乐的乐谱,据五十年代所知,就有七十多本,其中署明抄写年份的,有十六本,除何家营一本署作唐开元五年六月十五日立待考外,其余各本中抄写年代最早的是西仑乐社保存的《鼓段、赚、小曲本具全》,注有大清康熙二十八年(1659年)六月吉日置。

演奏西安鼓乐的民间音乐家有城隍庙鼓乐社安来绪、何维新;东仑鼓乐社梁振源、赵庾长;西仑鼓乐社程世荣;显密寺鼓乐社程天相;大吉厂鼓乐社杨家帧、裴仁恭;何家营鼓乐社何永贞、何生哲;市集贤香会乐社文明(东村)、张有明(西村)等。

坐乐

坐乐,顾名思义,是在室内围绕着桌案坐奏的,曲调是一种有固定结构的套曲,即花鼓段坐乐全套和八拍鼓段坐乐全套,坐乐常常是艺人们比赛技艺的场合,称为斗乐、对垒、支桌子、摆开,所以坐乐较为精致,手法亦甚多样。

坐乐大致可以分为城乡两种,城市坐乐叫八拍坐乐或耍鼓段坐乐,农村坐乐则叫打扎子坐乐。前者用笙、笛、管、双云锣,还曾用过筝、琵琶,打击乐器有坐鼓、战鼓、乐鼓、独鼓、大镲、大饶、铰子、煽子、大锣、马锣、引锣、木梆子,编制约十二三人;农村坐乐或有若干乐器调整,依条件而定。有些地方农村的坐乐,吹奏乐器用到十几人以上,打击乐器更多,川家伙(鼓乐传统打击器)和苏家伙(从秦腔引进的打击器)用到几十人之多,造成神人震撼、山川荡气的宏大音响,风格亦因之不同于城市坐乐。

尽管古代城内长安鼓乐社的成员多为生意人,但传统上鼓乐社非常清高,自娱自乐,不受雇于人,只给乐社及其家属的白事奏乐。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当年杨虎城陵墓从重庆迁回西安时,许多鼓乐社前往车站迎接。

明清时期,鼓乐社甚为活跃。那时西安有庙上百座,而每个庙几乎都有围绕其活动的鼓乐社。庙会一个接一个,鼓乐声则在长安古城内不绝于耳。

现有长安鼓乐乐谱百册,曲目3000余首以上,曲名、曲牌有一千二百多个,套曲40多部,包含有极为丰富的民歌、戏曲、说唱以及宫廷和宗教的音乐。

室内演奏的鼓乐艺术形式,坐乐是有严格的固定的曲式结构的大型民间组曲,全曲由头(帽)、正身、尾(靴)三部分组成,民间艺人称呼这种结构形式为穿靴戴帽。

所用乐器以笛为主,配以笙、管有时加用双云锣(双扇二十面锣,十音,专门用于演奏尺调乐曲,特别是配合清吹演奏时,演奏者左右手开弓,技巧较复杂)。

鼓有坐鼓、战鼓、乐鼓、独鼓四种。其它打击乐器有大铙、小铙、大钹、小钹、大锣、马锣、引锣(亦称开口子)、铰子、大梆子、手梆子等。

坐乐又分八拍坐乐全套和俗派坐乐两种。

八拍坐乐全套由僧、俗两派乐社演奏,主要以坐乐第一部分头(帽)中的头匣、二匣、三匣段落所用鼓段均为《八拍鼓段》而得名,城隍庙乐社的八拍坐乐全套多用双云锣演奏尺调乐曲。其结构特点(坐乐前部):

帽:开场锣鼓,起。身:匣头匣(八拍鼓段);耍曲;二匣(八拍鼓段);耍曲;三匣(八拍鼓段);清吹。尾:垒鼓,退鼓。

俗派坐乐在乐曲结构上除不用花鼓段、别子两种体裁的乐曲外,它的主要特点是开场锣鼓部分全部应用大件打击乐器,如战鼓、大铙、勾锣等,气势浑厚,情绪热烈。曲子打扎子 (又称前扎子)部分,是俗派坐乐中特有的体裁,善用多首不同调性的乐曲联缀演奏,曲间插入锣鼓段,曲调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西安鼓乐以竹笛为主奏乐器,分为坐乐和行乐两种演奏形式,坐乐是室内乐,吹奏乐器有笛、笙、管,击奏乐器则有坐鼓、战鼓、乐鼓、独鼓、及大铙、小铙、大钹、小钹、大锣、马锣、引锣、铰子、大梆子、手梆子等击奏乐器,有时还加上云锣。

西安鼓乐多在每年夏秋之际(农历五月底至七月底),为了庆贺丰收在各地举行的乡会、庙会上演奏,演奏者为各村、镇组织的鼓乐社以及大寺院、大庙宇的鼓乐乐队。

西安鼓乐所使用的乐谱属于宋代俗字谱。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大型鼓吹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拉弦乐器:高胡(约3-7人)、二胡(约10-20人)、中胡(约3-5人)、大提琴(或用革胡,约6-10人)、低音大提琴(或用倍革胡,2-3人)

弹拨乐器:柳琴(约1-4人)、琵琶(约4-6人)、中阮(约4-6人)大阮(约4-6人)、三弦(1人,少数曲目使用,通常由阮咸演奏员兼任)、筝(一人,部分曲目使用)、扬琴(1-2人,扬琴虽然在原理上是击弦乐器,但在声部的作用上与弹拨乐器相同)

吹管乐器:梆笛(1-2人)、曲笛(2-3人)、新笛(2-3人)、高音笙(2-3人)、中音笙(1人)、低音笙(1人,部分曲目使用)、高音唢呐(2-3人)、中音唢呐(1-2人)、次中音唢呐(1-2人)、低音唢呐(1人)(唢呐在部分曲目中不使用,其中低音唢呐在少数曲目中使用)低音管(1-2人,部分曲目使用)

打击乐器:共约3-10人,一人通常负责多项乐器,常用的乐器包括排鼓、中国大鼓、板鼓、堂鼓、定音鼓、小军鼓、大军鼓、小钹、大钹、西洋军钹、吊钹、小锣、大锣、风锣、泰来锣、云锣、木鱼、罄、梆子、铃鼓、三角铁、弹簧盒、风铃、沙球、木琴、钢片琴、管钟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3347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