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得看我国证券交易所的规划与安排。
理解资本市场的实质,要从认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开始。资本市场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从微观层面看,市场经济主体要开展经济活动就必然涉及到投融资,而金融服务就是要满足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资本市场最核心的作用就是通过直接的交易机制来满足各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增长必然涉及到资源配置,而金融本质上就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通过动员和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形成资本,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资本市场就是动员和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最终形成资本的最直接工具。资本市场作用的发挥,从微观上看影响着市场主体的价值创造,从宏观上看影响着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位居世界前列,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各类微观经济主体蓬勃发展,为国家和居民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应该说,这些都离不开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的强有力支持。正确理解资本市场的实质,特别是资本市场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认清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及其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充分把握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在正确认识和理解资本市场实质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把握资本市场的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了金融功能理论,认为金融发展表现在金融功能的扩大、增强与提升。金融功能可划分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储备资源和分割股份、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管理风险、清算和支付结算、提供信息六大核心功能。国内有学者则将金融功能归纳为基础、核心、扩展和衍生功能四个层次,表现出依次递进的关系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和风险定价。与中介功能只是便利价值运动相比,资源配置功能是中介功能的复杂化和主动化,表现为直接引导价值运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风险定价功能是指对资本市场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本质上是对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预估并转化为可接受的经济价值或成本,是资源配置功能的共生功能。由于资本市场承担资源配置功能的各项金融活动普遍存在跨期性和竞争性的特点,这些活动的预期结果会呈现概率性分布,即出现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被看成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活动的风险。风险定价,在微观层面,所反映的是资本市场上每一种个体资产所带来的未来收益与风险的函数关系,在宏观层面,则表现为资本资产价格的决定机制和价格体系的合理性。资本市场的衍生功能是市场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在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的功能衍生,其中微观层面的衍生功能表现为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交易、信息传递、公司治理等,宏观层面的衍生功能则主要涉及财富再分配、消费引导、区域协调等。资本市场两大核心功能发挥的好坏会同时从效率和风险两个层面影响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在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除了满足其基本的运行规律外,还表现出三个方面的内涵特点。首先,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对象具有动态变化特征。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而我国经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从而造成资本市场的运行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我国资本市场服务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资本市场要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支持经济发展从相对传统的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平稳切换,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代表高质量发展的各种创新,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中国资本市场承担着完善金融体系和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的重要责任。最后,在中国资本市场,国有企业是价值创造的重要载体,国有资本是社会公共财富的“压舱石”。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活动创造的价值主要由企业承担。国有上市公司是企业的杰出代表,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载体。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断积累成为财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分配极易出现分化从而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而国有资本和各类资本组成的集合投资有望成为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压舱石”。我国直接融资在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偏低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纵观中国金融发展与变革的历程可知,实体经济需求与金融制度供给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金融体系组成简单,金融功能单一,为了集中资源高速发展经济,我国形成了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居民收入增长和产业升级加速,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满足社会经济各部门对于金融功能的升级需求,以及解决传统金融体系长期运行中不断堆积的问题。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金融功能逐步优化,全社会金融资产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虽然我国直接融资的规模在不断增长,但在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仍然较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存量上看,2020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其中代表直接融资的企业债、政府债、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三项余额相加为8193万亿元,占比约为288%。如果只计算企业债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两项余额,占比126%。从增量上看,我国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企业债占比约为128%,政府债占比约为239%,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约为26%。由此可见,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量上看,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中各类贷款占比仍是大头,直接融资占比偏小。而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占比大,股权融资占比很低。2019年10月30日,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主要资产集中在房地产上,与成熟市场相比,金融资产占比偏低。再从金融资产本身的配置来看,居民家庭持有无风险金融资产的比率明显高于持有风险资产的比率。然而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和人口老龄化加速,资本市场越来越不能满足居民家庭快速扩张的财富管理需求,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家庭财富管理需求。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有利于金融体系功能的优化,促成金融结构的升级,推动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从金融功能发挥的角度切入,通过对过去十几年来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可以推演金融资产结构与金融功能的相互促进关系。但当前我国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存在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其他衍生功能不足等问题,与我国目前经济转型发展需求、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适配。特别是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的外部形势,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社会债务水平上升较快,风险不断沉淀和积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亟待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的金融体系,迫切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形成合理有效的定价,加速对无效资产的出清及低效率机构的淘汰,实现金融资产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充分发挥财富管理的基本功能,不断提升金融反映风险、分散和管理风险的作用,并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构建国际金融中心为核心完成金融功能的升级。从国际发展比较来看,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导的经济体在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往往能够抢占先机,转型过程也表现得更为平稳顺畅。在满足同样资源配置的前提下,资本市场可将不同风险偏好、期限的资金更为精准高效地转化为资本,促进要素向最具潜力的领域协同集聚,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推动产业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比较各国金融体系可以发现,以银行为导向的金融体系通常具有更加强烈的政府干预倾向,而在以(资本)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系中,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前者通常是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的工具,而后者则是全球领先国家的根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在人口红利和经济赶超时期,形成了以银行为主导的封闭金融体系,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资源配置机制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企业角度看,我国高新技术行业、互联网行业等在经济中的占比提升,企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企业的融资需求大、项目风险高、投入周期长,对于资本市场的要求和需求正在改变,从居民角度看,我国居民对于个人财富管理的需求提升,倒逼金融市场提供更多不同风险类型的金融投资工具,从政府角度看,政府转型提效,不再扮演单一的国有企业背书人的角色,而是要提高国有企业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基于对多元金融市场的需求,中国需要建设开放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系以适应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开放”,即是同时开放对内对外的金融业准入限制,逐步开放对资本金融账户的管制,引入境外资金,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市场导向”,即是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市场存在更多收益与风险更为匹配的金融产品,满足市场各类投资者需求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需要在发展好债券融资的同时扩大股权融资规模。虽然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体量,目前产业升级势头强劲,宏观政策环境、营商环境不断向好,同时还拥有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投资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资本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日益增强,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要看到,由于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存在很强的发展惯性,资本市场仍然难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尤其在行业主体的总体实力、专业能力、层次分布、资本文化等还存在短板时。发展资本市场、提高股权融资比重需要向改革要动力,要不断“过市场关”。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建设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建设目标就是引导市场主体按照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实现资源向更高质量和创新驱动的方向进行有效配置。这一建设目标既遵循资本市场运行的普遍规律,又符合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内涵特征,这与以往简单和机械地理解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有所不同。资本市场的核心是按照市场竞争的机制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风险合理定价,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市场主体参与投融资交易从而完成资源配置和风险配置,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中既包含有盈利回报的信息,也包含有风险大小的信息。投融资双方按照风险-回报对等原则进行交易,资本市场最终要实现的是在资源有效配置条件下的风险和回报合理匹配的均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不断推进金融和资本市场领域的改革开放,特别是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风险定价和管理能力也不断提升,基本实现了四十多年无危机增长。但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仍然存在粗放经营、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较低、配置不平衡、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还出现了杠杆率不断升高、风险积聚加大、监管套利和金融乱象频发、资本无序扩张、损害投资者和消费者利益等情况。就目前资源配置的效率而言,首先,从金融资源存量上看,2001年至2019年我国广义货币M2占GDP的比率从143上升到201,在2016年达到208的最高值。广义货币M2占GDP比率高,单位GDP增长所投入的货币量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金融资源产出率低。其次,从金融资源增量上也可以看出单位社会融资规模(贷款增量)的GDP产出水平不高,2002年至2019年,我国GDP占社会融资规模比值由605降至384,在2009年达到251的最小值,表明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使用效率存在下滑趋势。最后,从融资结构看,贷款融资占据绝对比重,债券融资受到青睐,股票、信托等融资方式的比重下滑。自2017年至2020年,贷款融资比重一直高于57%,贷款融资是社会融资的主要来源。政府债券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占比从2019年的185%提升至2020年的239%,2018年至2020年,企业债券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占比维持在127%到129%之间,没有太多变化。非金融境内企业股票融资占比则从2017年的45%下降到了2020年的26%,表明资本市场在社会融资中发挥的功能有限。从对上述金融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当前金融资源的配置不仅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结构性问题以及不合理的资源分布问题。而不断推高的杠杆率及风险事件和出现的金融乱象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金融资源配置的脱序与失范。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特别是对资本市场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相契合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强化资本市场的服务功能,坚持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资本市场的服务重点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在此基础上把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作为调整和优化金融体系结构的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把资本市场的建设作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资本市场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服务,构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支持服务体系,调动更多资源向国家战略产业、科技产业、新兴产业集中,最终实现产融结合,满足资本市场推动实体经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功能需求,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实现资本市场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较大提升,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路径选择第一,要继续加强资本市场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建设。2020年3月1日,201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正常运行有了最基本规范。新证券法明确了资本市场各主体的权利和责任,确保所有市场主体都得以承担起各自的职责,改变了资本市场的法治环境和发展生态。同时,新证券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全面注册制改革拉开帷幕,这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变革。新证券法按照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基本定位,对证券发行制度做了系统的修改完善,充分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为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制度基础,使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有了较好的制度保障。特别是在注册制下科创板的设立与运行、注册制在创业板市场的推进以及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为中国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树立了标杆,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股权融资支持以及对科创企业包容支持的时代。随着注册制改革由点及面推进,在发行、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各个环节进行制度优化和创新已成为注册制改革全面实施的坚实基础,接下来要持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以增强市场功能建设为重点,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发行、上市、交易、并购、信息披露、持续监管、退市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改革,特别是要夯实信用基础,按照更高要求、更严标准,补齐信用体系制度的短板,营造公平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在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成功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之下,科学总结评估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情况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配套制度规则完善、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等工作,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为更多优质企业融资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机制。第二,要通过进一步整合完善场内、场外各层次、各板块的功能,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效率有较大提升。我国已经初步建成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科创板、北京证券交易所、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各子市场之间层次分明、定位清晰,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错位发展的格局,为资源有效配置和风险均衡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机制框架。下一步要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效率、突出服务的重点和激发体系的活力方面进行改革完善。首先,要继续深化沪深交易所主板市场、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增强其包容性、适应性和创新性,激发市场主体依法公平竞争的活力,其次,要进一步深化北京证券交易所和新三板改革,同时规范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的发展,再次,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丰富融资渠道、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赋能科技创新,最后,要发展配套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为风险管理提供工具。与此同时,需要畅通规范资本市场体系各层次、各板块之间的转板机制,形成既能发挥各自功能特点,又能相互支持补充的有机体系,既有利于各类资本的快速形成,又便于促进资本要素的流动和风险的均衡配置。深化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之间基础设施相互贯通和统一,加快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形成统一的债券市场。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丰富债券产品,拓展资产证券化产品模式,扩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覆盖范围。打破债券刚性兑付,强化信息披露和行业自律,完善法治基础上的市场化风险化解机制。第三,要不断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推动投资者保护机制体制创新。按照最新统计,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数量达到1777749万,其中自然人1773577万,非自然人4172万,中小投资者占比接近998%,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规模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同时,随着居民家庭财富增加和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居民投向资本市场尤其是理财、信托、股票、基金等资产的规模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各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案件增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这显示出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投资者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一直在推进证券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经过多年建设,多渠道、全方位投资者保护体系日臻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建设的里程碑事件是在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中新增“投资者保护”专章,专门强化投资者保护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的连接。在包括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区分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先行赔付制度、代表人诉讼制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进一步拓展投资者维权渠道和降低维权成本。进入新发展阶段,资本市场的建设不能仅仅只考虑单边融资功能,而是应该从发挥整个资本市场总体功能的视角、从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出发,要从细节处进一步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通过加快推动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完善投资者权利行使、保障和救济的制度机制,推动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均衡、精细和务实,同时又要通过加快完善投资者保护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加快建设完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投资者保护体系,为投资者打造放心投资、舒心投资、满意投资的投资者保护新格局,更好的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第四,要不断扩大专业性机构投资者和管理机构队伍,提升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选择更具专业能力的投资管理机构帮助其管理财富,产生了大量财富管理的需求,这些财富管理需求又反过来推动资本市场进行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成为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保险机构、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往往更加注重上市公司基本面,会从长期的视角进行投资决策和资产配置,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以实现各自特定的预期投资目标。这些专业机构的投资时限相对要更长,投资规模更大,可以起到维护市场稳定的“压舱石”作用。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倾斜力度,不断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鼓励现有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继续发挥专业投资主力军作用,放宽公募基金的投资选择权和考核周期,进一步丰富私募基金体系层次,畅通募、投、管、退、监等各环节,扩大各类追求长期业绩导向的专业性机构投资者范围,积极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企业年金等资金入市,促进提升权益投资比例并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市场化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拓宽境外投资者进入股票、债券市场的渠道,提升外资参与便利度,以开放促改革,创新完善对个人投资者中长线投资者的鼓励政策,在会计、审计、财税、信用考核、声誉激励等方面,优化制度设计,加快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价值投资激励机制,鼓励不同规模、不同管理模式、不同投资偏好、不同投资周期的投资主体依法经营,加快形成资本进出有序、畅通循环的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新投资格局。进一步壮大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力量,更好地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持续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配置资本市场,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产品,鼓励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帮助个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鼓励优秀外资证券基金机构来华展业,促进行业良性竞争。第五,要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和证券执法体制机制,加大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为市场健康运行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因为违法成本低而备受诟病。由于违法成本低,资本市场各种违法违规的案件频发,极大地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公信力和投资者的利益。有鉴于此,修订后的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了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加大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欺诈发行行为的处罚为例,从原来最高可处以募集资金5%的罚款,提高至募集资金的一倍,同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也从原来最高可处以60万元罚款,提高至1000万元。处罚力度的大幅度提高显著增加了违法违规综合成本,对证券犯罪行为形成更加严厉的震慑,市场环境得以进一步净化。在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的同时,监管部门还提出了“零容忍”要求,对一切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证券执法部门集中力量查办康得新、康美药业等一批市场高度关注、影响恶劣的重大财务造假案件。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证监会共办理案件740起,其中新启动调查353件(含立案调查282件),办理重大案件84件,同比增长34%,全年向公安机关移送及通报案件线索116件,同比增长一倍。良好的法治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最近几年,资本市场法治建设进入快车道,稽查执法水平不断提升,初步推动形成了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有机体系,证券监管执法的有效性、威慑力不断增强。有鉴于资本市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党和国家对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意味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加快健全有利于全面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司法体系、健全证券执法体制、通过强化制度供给全面提升依法治市效能将是下一阶段的核心工作。法治兴则市场兴,法治强则市场强。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已给资本市场带来了诸多新气象,资本市场的法治化不断迈上新台阶。2022年,相信在新证券法的保驾护航下,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定会行稳致远。
张磊自己介绍道:“于2005年创立高瓴,创业15年,从最初的2000万美元到现在600亿美元,个人财富累积达到170亿,历时5年就是为了写好这本书《价值》。”
作为国内顶级投资人,他带领着高瓴投资涵盖800多家企业,纵横社会边边角角的商业都能看到高瓴的影子。他操控着高达四千多亿的私募基金,被誉为东方的巴菲特。然而有意思的是巴菲特风趣的把钱包交给张磊并说:“你管钱比我管的好,我的钱包交给你管吧!
初读此书,我以为是一个商业大佬讲述他叱咤商界的传奇经历,毕竟他的成功足够举世瞩目,仅是投资的那些漂亮案例就称得上传奇了。随之阅深,才发现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可看做是业界周公:让企业家懂得如何确立真正的价值和战略发展思路;在人才培养上的建树、方法。张磊的投资秘诀并不怕被人学去,相反希望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创造价值。我认为,真正厉害的阳谋是摆在桌面上讲。这点符合他的理念——守正用奇。总得来说,与社会的商业生态发展,是有良好推动作用的。而全书涵盖的中心思想就是:创造价值的长期主义。
张磊在美国耶鲁大学读的MBA和国际关系两个研究生课程,而他本身对管理、经济、金融比较感兴趣。在求学过程中最大感受就是一旦掌握了严谨的分析体系、深入的历史考证法和完整的思维框架,分析解决问题就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样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在驱动收益产生波动?这种辩证关系同马克思辩证法殊归同路。而张磊本人是个具有严谨思维的理工生,这种严谨性自始至终伴随着他的学术以及投资理念——第一性原理,追本溯源。“源”:基本公理,处世哲学,人类本性,万物的规律。我喜欢用马克思主义来解读,一句话“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商界传奇大亨马斯克常说:无论哪个领域,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确定本源真相。看来高手之间的见地都是相同的。
于我们来讲,长期主义是是构建自我价值及我以外的社会所有关系,能否健康伸延。因此,我常怀善念待所有遇见;与企业家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格局,能够拒绝狭隘生存观。具有长期主义者的处事,无论方法还是气场,往往会影响或改变一些投机主义者的方式或思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不仅是个人在时代中的迈进,而且会带动一个群体、引领一种价值体系在迎上而动,是具有社会效应的。商人和企业家的区别就在于这。前文写到曹德旺,阐述过企业家的精神。
我特别认同书里的一句话:“其实,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判断……在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对机会主义和风口主义尤要警惕”。在这段做了很长的批注。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我自身也是长期主义者,这种价值观贯穿到工作生活的细微。尤其对人,不在当下,即便未来没有交叉点,只在正面本心。我见过有很强烈的机会主义和风口主义者,他的着落点就像物理逻辑一样,从开始就能准确预料到结局,前后反差根本不值然。然而对于机会主义者来说,能尝点甜头哪怕是片刻的也苦心钻研,穷其精神真可怕!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价值投资人,涵盖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只要自己认为对的、有意义的,康庄大道尽是通途。成功不是干多么伟大的事业,而是在人生的每一步取舍中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幸福感。
物质产生价值,价值驱动利益,利益背后是什么群体在推动其发展,是短暂的需求还是长期必须品?产生价值的物品是否有新的替代品,它的周期性有多久,或者新的行业加入,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价值的衡量单位。
金融不仅包括资金供求配置,风险管理、支付清算、发现与提供信息。通过科学计算,可以有效规避仅凭经验发展的死角和隐患。这里面有张磊自己制定的一份关于公司治理定量分析报告,很具有指导意义:
一套科学的独立的研究,才能以独特视角观察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曹德旺的大智若愚及其经验判断当然非常厉害,但无法传承;而张磊注重“‘传’、‘帮’、‘带’”,以一套极其严谨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逻辑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能力是可以复制的。
张磊经历的时代,和目前耳熟能详的金融巨鳄们一样,这个时代史无前例的大浪潮字波接一波的涌现。短短几十年,工业发展、城镇升级、互联网普及、科技创新……是一个容易诞生英雄的年代。尤其在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以后,车轮滚滚,奇花异景呈迸发状。正是看到了这些,另张磊新潮澎湃,他感觉到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在中国这片土地出现,因此毅然放弃学业,回国创业。是的,他看到了未来,并着手为一个未知的演变而奋斗着。很难想象,这十几年间,金融领投界少了他的翻江倒海,将会失去多少颜色。从他给公司命名上就注定不平凡,“高瓴”高屋建瓴,相比打地基,高屋建瓴就显得高明许多。张磊的起步就已在高点上了。如果当初做实业,仅是地基就够十年八载耕耘了。
不一定搞懂了金融,明白了资本的演变,就成了成功者或资本家。对于杠精来说,你又不做生意,距离你十万八千里的事研究那有啥用?其实,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立竿见影的功成名就,更多的是为你提供了一种思维去明辨曲直,以此获得内心的一份安宁。至于日后能带给自己什么样的改变,我想,总不至于一点用处没有吧。
马克思《资本论》中早已为人类解读了资本与商品之间的根本溯源关系,极其演变的论证方法。有句话我印象非常深:“物的名称于物的本性来说完全是外在的”。也就是说这个物品的价值含义和取名本身关系不大。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但凡世界级的大思想家,即便出身派别不同,然向人类阐述的中心思想都有曲艺同工之处。比如上《资本论》这句话就和本土的“名可名,非恒名也”,还有释家语“一切真如是”,其观点都是相通的。
张磊通过《价值》是想告诉人们,如何掌握正确明辨的思维方式,解决所遇之问题。通过“寻找变化、质疑假设、执行推演、检验结果”这一过程,深入研究始、果,形成精确判断。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张磊用这句话时时提醒自己,在坚持高度道德自律、人格独立、遵守规则的基础上,谋于长远,勇于创新,出奇制胜。全书提现出本土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纵观国内企业家多以释家思想为处事哲学,张磊倒是符合河南人对于“中”的独到见解。值得称赞!本土文化的特点,从上古至今无不强调“德”字,德配其位,君子从之。所以张磊的高瓴在投资上最注重其执行人的道德是否守正。道德体现君子之格局,《论语》中有句话:“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注重眼前利益的人多是缺乏格局,没有格局观的人,道德自然乏陈。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心灵感到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坚守道德高地张磊这样看待的:
之所以大篇幅解读“道德”主义,是因为我内心长期以来也是遵循这一法则,如遇知己,更是论证坚守之正而欣慰。
人生中只有火烧不掉的东西才最重要,即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而支撑一个人理性的好奇、诚实与独立,极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是一个人应对复杂事物的护城河。
这句话今天最合适不过了。原始社会幸运者往往依赖强健体魄,封建社会的佼佼者往往仰仗世家、血缘,偶尔才有通过努力考取功名。今天的时代只要通过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探索创新就能改变命运。张磊就是这样的典型,也是全国一个缩影。
之所以推崇这本书,是因为这是有史以来我读到的唯一一个理工思维者,能将多元化思想写一部著作里,有物理主义的严谨,有文学方面的开放,有文艺范的绚丽,有老庄派的无为,也有释家的超脱。超出了我对“价值”片面的认知。
古人说:“人行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长期实践历程中,寻万物流转,觅进退有章,做时间朋友,回归内心的从容。篇尾再借用作者一首诗来收尾:
荣盛盟固利天津公司鸟瞰图
男人不止一面,对于荣盛而言也是如此。
荣盛发展作为河北最早的上市房企,广为人知,但荣盛发展只是控股股东荣盛集团的一部分,鲜有人知,除了地产,荣盛集团实际上早已在 科技 赛道也布下了一盘大棋,包括新能源电池、 汽车 等多行业,充满多元化、 科技 、未来的色彩。
B面荣盛的三驾马车
B面的荣盛以新能源电池、特种车辆及投资业务为主。
在 科技 创新赛道上,笔者发现,荣盛布局有盟固利新能源电池、安旭专用特种车辆及荣盛创投等企业,经长达十数年的精心培育,成长为相关技术领域中的领先者。
在笔者看来,荣盛已基本形成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贯穿康旅、产业园、实业、商管、金融等业务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性的全产业链条。
马车一
新能源电池,荣盛盟固利冲刺创业板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非化石能源在总的能源当中的比例,需要在2030年达到20%以上。同时,计划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国家加快速度发展新能源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
笔者了解到,在新能源板块,荣盛已经在积极布局。成立于2002年5月的盟固利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 汽车 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世界上率先实现大容量锰系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与市场化应用的动力电池企业。
2018年,荣盛首次入股盟固利,并成为其控股股东,在随后聚焦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及丰裕资本等系列利好加持下,荣盛盟固利进入快速发展期。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搭载荣盛盟固利电池的车辆累计超过50000辆,车辆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00亿公里。特别是其PHEV产品(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已经连续多年占据商用车细分领域50%以上的份额。
业内人士认为,荣盛盟固利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已形成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成功开发出倍率性能优异、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可靠的锰系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及钛酸锂高功率电池,均已在国内电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市场分布已经遍及全国各地。
当前,人类正从石化能源时代过渡到光-锂能源时代,国家在前瞻战略指引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而荣盛盟固利已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在笔者看来,如今的世界格局下,谁能主导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谁才能成为世界的引领者,让本国的国民分享全球发展的红利。而对决的主战场必然是 科技 ,主战场的正面必然是新能源。荣盛的新能源布局,再次见证其远谋和深虑。
马车二
布局中国智造,安旭专用 汽车 异军突起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是第一大产业, 汽车 行业则是第二大产业。荣盛跨入 汽车 是有着战略意义的业务边界拓展。
1、荣盛第一时间布局中国智造
笔者了解到,河北安旭专用 汽车 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418亿元,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的、具有完善的专用车辆生产资质的高 科技 企业,也是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智造行业的代表性企业。
还记得,中国政府于2015年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引领中国向“智造”升级,并将2016年列入“启动实施”阶段。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荣盛于2016年收购安旭70%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第一时间布局“中国智造”。
目前,荣盛安旭已形成完善的设计、生产、试验和检验手段及售后服务体系,并具备年产超2500辆特种专用 汽车 生产能力,在目前国内专用 汽车 制造领域位居前列。
2、行业领先主攻专用特种车辆
差异化是在一个产业中赢得高水平收益的最优营销战略。荣盛在 汽车 “红海市场”中,选择专用、特种车辆及配件领域深耕专研,目前主营业务有军用特种车、军用方舱、集成通信车、新能源车、环卫车、旅居车等六十余种专用车辆的研发、制造、集成和服务。
安旭从2016年入麾荣盛,渐渐发展壮大,2017年在廊坊生产基地外,又在承德兴隆投资5亿元,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目前已投产。
亚布力智库专家武亮认为,与房地产行业建造楼房不同,一辆 汽车 从研发到上市至少需要3-5年的持续投入,要经历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里面都需要长期的技术、经验积累。车造出来还得有市场认可,这又涉及到营销和品牌建设,其中之复杂对企业及***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马车三
押注高新 科技 ,荣盛创投迎来IPO收获潮
在一些人看来,房企发力 科技 创新,似乎步子迈得有些大。但客观上讲,若拥有强大资本运作能力,这方面的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成立“创投”公司,正成为近些年来房企涉足较多的 科技 创新路径。
荣盛集团也于2007年就成立荣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开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等业务。
荣盛创投,在价值投资和ESG(环境、 社会 和公司治理)投资理念下,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大 健康 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先后投资数十家企业并相伴成长,不少企业已成长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其中欣旺达(300207)、北玻股份(002613)、宝泰隆(601011)、嘉元 科技 (688388)、长源东谷(603950)、智度股份(000676)等一批公司相继于国内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
参投企业嘉元 科技 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在笔者看来,做企业必然是追求利益的,但利益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分战术利益和战略意义,能明辨区别,能最大化兼顾把握,才是行家。
与之类似,荣盛创投对投资对象也有两个聚焦,让人印象深刻。
1、聚焦行业
选择符合经济和 社会 发展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市场基础扎实,横向和坚向具有较强的张力。
2、聚焦企业
选择具有产业抱负和情怀、在细分领域具有独特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企业,不唯规模和盈利而论。
正因如此,荣盛可以不计短期投入,不怕战术得失,长期战略布局 科技 创新新领域。
坚定的 社会 责任信念是荣盛跨界的底色。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笔者认为,当前整体房地产市场已规模见顶,进入调整期,不少城市已经进入到存量主导的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倒逼房企逐步从住宅开发转向生活服务、文旅 健康 ,通过相关的产业链发挥协同效应,提质增效、赋能主业。
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荣盛选择入主一些在行业内已初具规模、影响力的高 科技 企业,强强联手。从新能源电池、特种专用 汽车 到资本投资,打造出三驾马车,让人看到荣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文/华章)
该书应该算是邱国鹭《投资中最简单的事》的姐妹本,由高毅资本几位合伙人的随笔、访谈、内部交流等文章组成,分成思想篇、实践篇和成长篇。其实高毅资本举办的围炉夜话挺好的,定期交流和谈心,分享也能收获。
第一篇 思想篇
邱国鹭:价值投资赚两方面的钱:一方面是企业被低估的钱,另一方面是企业成长的钱。
邱国鹭:回归投资的本质,做时间的朋友
投资从三个维度思考:1、行业的维度:(1)看行业的商业模式。(2)看行业的竞争格局。(3)看行业的空间。(4)看行业的门槛。2、公司的维度:找品类最优的公司。管理半径有多大。3、管理层的维度:能力和诚信。
邓晓峰:在中国市场做价值投资的思路
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持有,长期持有一定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目的。
投资是面向未来的,而不是为了缅怀过去。研究过去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判断未来,进而找到未来持续创造高回报的企业,分享企业创造价值增量。
投资要做“三好”学生,要选择好的行业(在行业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好赛道事半功倍),挑选好的公司(卓越公司),要有好的价格(价格决定回报率)。
卓利伟:我所理解的基本面投资
投资无法掌握和理解N个变量,要把N个变量“降维”到最重要的3个变量。基本面投资要求以合适或低估的价格买入具备持续创造价值能力的企业,或者买入市价远低于企业实际价值的股票。1、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既包括实际价值也包括未来可能价值,而且未来价值更重要。2、产业大趋势的判断。3、系统性风险水平。与其在10个不知道重要性权重的变量上做6分功力,不如在3个重要的变量上做9分、10分功力。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像一个狙击手,每一次扣扳机要消灭一个敌人。更多的研究是为了更少的决策,更少的决策是为了提高决策的确定性和决策的含金量。
宋庆瑞:行业周期的判断和投资思路
自上而下的思考,自下而上的选择。自上而下思考就是从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圈定行业范围,自下而上的选择就是从人和机制的角度来挑选标的。
宏观经济层面主要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是结构变迁,从长期的视角找出受益于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的行业;二是周期轮回,找出当前经济周期中最受益的行业。
成长期行业的投资思路:1、从供需角度出发,挖掘未被满足的强需求。当步入工业化初期,与投资相关的行业需求呈现出快速爆发的特征,尤其是刘易斯拐点之前,资本的回报率显著高于劳动力,企业通过不断投资实现利润最大化。工业化后期,尤其是刘易斯拐点之后,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逐步提高,收入增多后什么强需求未被满足就是投资的方向。2、稳定期行业的投资核心是找行业格局已经明朗的优势企业,稳定期行业竞争力强的优秀公司能通过份额和利润率的提升继续获取确定的利润增长。
冯柳:逆向投资核心方法
好的生意模式同时符合可预期、可展望、可想象这三个要求。
在股市里时间是最不值钱的,方向和可能的变化才有价值,所以我不太追求效率,长时间的等待是我一直以来的经历,这并不影响回报。
王世宏:在经济变化的主航道上投资
产业升级的路径:新产品逐渐规模化生产导致价格降低和居民收入提升,当收入提升到某个阶段使得价格收入比较合适的时候,某类商品就会有一个需求爆发增长阶段,这种需求爆发按照消费升级过程逐次发生。
卓利伟:学习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
学会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做研究,最重要的是时间管理,每个人最稀缺的就是时间。第一,时间是每个人唯一稀缺的资产,要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大问题、大方向、大概率)。第二,在正确的路径上持续积累。
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可以通过四个逻辑框架去思考:宏观逻辑、产业逻辑、业务逻辑和财务逻辑。宏观逻辑,不仅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还要从社会思潮、群体心理甚至政治经济关系等大格局去看问题。产业逻辑,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其核心驱动因素与竞争要素不同,其变迁原理也与以往不同。业务逻辑,首先是战略布局、业务方向是否符合前述宏观和产业逻辑。财务逻辑,财务是对企业过去经营行为进行数字化、结构化的总结和记录。
智者之书一——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投资思想
《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回忆录》推荐序(邱国鹭):格雷厄姆所著《证券分析》。一、格雷厄姆的分析方法更多的是基于公司现有的资产、利润和现金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不需要很多对于市场方向的预判,也不需要对于行业未来的洞察力。二、格雷厄姆的分析方法是基于每个人都能够拿到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并不需要同管理层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沟通,他甚至认为许多管理层会可以误导投资者。三、格雷厄姆的投资更强调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最核心的一点是,足够低的价格。
智者之书二——用资本创造价值
《3G资本帝国》推荐序(邱国鹭):如果你能够向全世界最优秀的企业学习,为什么要从头开始呢?3G资本的思路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佳的经验和做法,然后加以效仿,持续不断地提高。随着时间的积累,他们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做的更好。这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具有足够的力度和深度。
智者之书三——快乐投资的源泉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推荐序(邱国鹭):投资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取舍。能力圈本身就是一种取舍,不熟不做是“舍”,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出重手则是“取”。避开瞬息万变的行业和复杂的商业模式是“舍”,选择有持续竞争力的简单生意是“取”。
第二篇 实战篇
邱国鹭:投资宁可数月亮,要不要数星星。挑选到真正有价值的股票关键在于两点:第一,选择好的行业,第二,在这个行业中找到最有竞争力的公司。
邓晓峰:企业持续第创造价值,投资人去分享收益,这才是价值投资的方式。
孙庆瑞:宏观经济层面,两个维度:一是结构变迁,以长期的视角找出受益于经济发展而不断长大的行业,二是周期轮回,找出当前经济周期中最受益的行业。产业层面,在成长期和稳定期,伴随企业利润增长获取投资回报的胜率相对更高。
邓晓峰:深度研究,从市场认知偏差中发掘大机会
第一,时间更多花在增长型、体量大的行业上,是投入产出比相对高的做法。
第二,做研究时,需要经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先把行业变厚,再把研究变薄。
第三,对优秀公司长期跟踪。
第四,问题是研究的方向。
卓利伟:当我们谈论公司时我们谈什么
生意的本质:
价值:企业的收益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后所获得的少部分回馈。
用户:消费者的时间(或注意力)与购买力的稀缺,让内容与用户运营成为关键。
技术:技术与工艺上的进步是推动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
时间与规模化: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变化VS企业要求的效率与规模化
从人的因素到组织的系统能力:
企业家精神才是价值创造的原力
学习、创新、自省能力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
把企业家的能力与人格变成组织的能力。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与公司治理结构。
第三篇 成长篇
邱国鹭:22年股市投研框架概览
行业选择4个衡量因素:行业龙头是否有先发优势,行业是否有足够高的门槛,行业相对其上下游是否有议价权,是否有新技术变迁对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好公司=门槛+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