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的诗词

关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的诗词,第1张

关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的诗词: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定气法:太阳黄经度数为315度。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春是干支历寅月的起始。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度数为330°。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公历3月05-07日交节。惊蛰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扩展资料:

廿四节气,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

我国地域广阔,主要位于低、中纬度。低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包括热带、副热带(亚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太阳辐射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60度之间的纬度带,高、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这一带相互交迭,气旋活动频繁。

不同的纬度地带,其气候有很大差异。我国低纬地区(南方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足、湿度大,高温湿润,季节转换时光照、降雨量、风暴等,变化明显;中纬地区(北方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变化明显的是气温,中纬地区四季温差大,气温变化分明。

24节气诗词包括:《木兰花·立春日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春日》、《清明》,等等。

一、立春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载:“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在生生不息的春风中,一年的序幕由此开启。我们用一颗丰盈而善良的心,向着春意盎然的天地间走去。

立春丨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二、雨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我们将要迎接的,不仅有温暖的晨曦,更是一场被东风吹来的,新的、充满生机的甘霖。

雨水丨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

三、惊蛰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惊蛰,古称“启蛰”,预示着生命在这一刻重生。

春天的希望就在眼前,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让我们且听风吟,且闻鸟语,邂逅最美的花开!

惊蛰丨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四、春分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仲春之月”。

自此,进入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好花不常看,好景不常在,趁着风和日丽出门踏青,莫要辜负了好春光。

春风丨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五、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清明是为春天而来,它将蓬勃的生机暗自酝酿。

清明节,我们一起缅怀逝去的亲人。点一盏心灯,照亮天堂的道路;敬一杯清酒,洒满人世的灰尘;天堂无遗憾,人世有牵挂!

清明丨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立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的“定气法”划分节气,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秦汉以前,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一月初一,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和农耕庆典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开始;卯,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人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春分

春分是指二十四节气之一,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上古时代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辰位为谷雨;现行的“定气法”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顾名思义也就是播谷降雨的意思。在谷雨时节雨水会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此时降水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生长发育。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谷雨节气,古时人们有“走谷雨”、“品谷雨茶”、“赏牡丹花”等习俗。 

  立春 是属于 二十四节气 当中的第一个节气,并且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当中也有属于自己的寓意,那么2021年立春日代表什么意思呢?立春到 雨水 共多少天呢?

  2021年立春日代表什么意思:万物生长,春耕播种,天气回暖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时至立春,在北回归线及其附近一带,风和日暖、万物开始生长,气温、日照、降雨等,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可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2021年立春到雨水共多少天:15天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节气 祝福语

1、立春又来到,花儿枝头俏。春色关不住,风光无限好。喜事上眉梢,幸福来开道。烦恼逃逃逃,时运水涨高。吉星将你照,健康身边绕。人勤春来早,收获汗水浇。春风又得意,事业节节高。

2、有你的春天日子如诗,字字句句都飘着悠扬;与你的友谊情真如歌,声声段段皆余音绕梁;对你的思念美妙如画,张张页页全描绘精致;立春节气是冬去春来的日子,愿你幸福,快乐!

 3、万物复苏百花香,立春时节祝福忙,春阳高照暖心房,春光满面身体康,春雨滋润工资涨,春风得意心情爽,春雷滚滚喜气扬,春意盎然好运降。立春到了,祝您幸福,愿您健康!

4、立春到了,希望窜上了枝头,开启了生活的美好;幸福爬上了树梢,孕育了红火的日子;灵感触碰了春光,触发了吉祥的机关;祝福读懂了春意,发送了真挚的祝福:祝你立春快乐,开心无限!

这个版本出现在晋察冀新华书店1948年1月修订再版的教材中,内容为 :

立春雨水,计划订起。惊蛰春分,送粪耕地。清明谷雨,瓜豆快点。立夏小满,抓紧种棉。芒种夏至,割麦种谷。小暑大暑,遍地开锄。立秋处暑,种菜莫误。白露秋分,种麦打谷。寒露霜降,秋耕最好。立冬小雪,白菜入窑。大雪冬至,拾粪当先。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这一版本与新华书店察哈尔支店1947年4月再版的教材中《二十四节》极为相似,内容为 :

立春雨水,趁早送粪。惊蛰春分,栽蒜当紧。清明谷雨,瓜豆快点。立夏小满,开渠防旱。芒种夏至,割麦种谷。小暑大暑,快把草锄。立秋处暑,种菜莫误。白露秋分,种麦打谷。寒露霜降,耕地翻土。立冬小雪,白菜出园。大雪冬至,拾粪当先。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经典版节气歌最先发表在1947年至1949年晋绥、东北、北岳等解放区的历书上,紧接着在1950年1月9日的《人民日报》上与广大读者见面,后又被多个省份的多个年份历书转载,并从1971年起在《新华字典》中刊登,至今已整整70个春秋,接触人员数以亿计,成为最广为人知的一首歌谣。

立春雨水二月间,下句是:小麦地里锄草完。

关于春天的谚语还有:

1、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2、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4、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5、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6、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7、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8、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9、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0、 三月惊蛰又春分,栽种树木浇水勤。

这一种是东北版的《二十四节气歌》,歌词具体如下: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哎唻哎嗨哎嗨哟 春呀吗春天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 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哎唻哎嗨哎嗨哟 夏呀吗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割蜜薯 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哎唻哎嗨哎嗨哟 秋呀吗秋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汊牢 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冰如铁 迎来又一年

盼望冰消雪化艳阳天 哎唻哎嗨嗯哎哎嗨哟

东北版二十四节气歌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杨柏森谱曲,由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著名演员闫学晶演唱,收录在歌曲专辑《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中。

是东北老百姓根据节气变化与当时人们的具体活动编写成的顺口溜,是人们在长时间劳动过程中的经验所得,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参考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_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682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