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授夫妇被儿子杀害,有哪些细节让人细思极恐?

广西教授夫妇被儿子杀害,有哪些细节让人细思极恐?,第1张

广西教授夫妇惨死家中,凶手竟然是他们的亲生儿子,为什么亲儿子会如此狠心杀害自己的父母呢?而且一家人都是高学历的人,可以说他们都是比较成功的人士,为什么他们的儿子出趟国回来就变成了罪犯?其中有哪些细节让人脊背发凉呢?

    1、儿子杀害双亲后曾把空调开低,还在家里住了两天

广西一大学陈姓教授和其当律师的丈夫黄先生,被亲属发现惨死家中,被发现时房间内的空调还是开着的。很明显这个空调是故意开在那里,因为空调被调到了16度,这个温度下死亡的人不容易被发现,也会影响法医进行死亡时间的检验。

而亲属报案后,警方迅速展开了调查锁定了嫌疑人,而这个嫌疑人让人大跌眼镜,竟然是这对死亡夫妇的儿子黄某阳。黄某阳在作案后,打开了家里的空调,竟然还在家里住了两天,才若无其事的买机票飞往国外。

    2、据邻居描述教授夫妇曾带其子去往精神科进行就诊

对于此事很多人都感到不可置信,因为亲儿子把自己的父母给杀了,竟然还和父母的尸体同处一室整整两天,这种心理可以说是冷血残忍了。不过事后,其邻居表示曾看到教授夫妇带自己儿子去精神科就医,也就是说黄某阳很可能是精神比较敏感的容易受到刺激。

而且邻居还表示曾看到夫妇和儿子吵架,双方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甚至还有点紧张。也就是说儿子杀双亲很可能不是一时冲动,在杀了双亲后还开启空调降温,很明显这是有理智的人会想出来的办法。

    3、儿子杀死双亲后在国外被抓,一脸茫然两眼无神

但杀了人迟早是会被发现的,所以黄某阳才在两天后直接逃亡国外了。但他做的事情还是被警察发现了,即使身在国外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但黄某阳被抓后回到国内,面对警察和媒体,他一点表情都没有。

黄某阳丝毫没有流露出对于父母死亡的悲痛和忏悔。也许他早就猜到了有这一天,也许他早就对父母有了杀意,才会如此的冷血无情。

作者 | 曾作兵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深圳

 ​

2020年8月10日,南宁市公安分局高新分局接到群众报警,相思湖北路某学校宿舍楼发现1男1女,夫妻二人在自家屋内死亡多日。

据报道,受害人陈某琴系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所带专业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其还兼多个单位的民族事务工作专家顾问。

其丈夫黄某普,供职于广西某律师事务所。

经侦查发现,受害者的亲生儿子黄某阳具有重大作案嫌疑,案发后已逃往国外。

高新分局立即通过国际警务协作开展侦办工作,近日,据柬埔寨警方通报,8月17日在多方合作下逮捕了一名中国籍嫌疑男子。

据一名接近黄律师的同行介绍,黄某阳此前在英国留学,回国后因要再次出国与父母发生矛盾。

矛盾激化行凶后,黄某阳将空调温度调低,拿到钱后潜逃,在柬埔寨被抓。

广西另一名律师称,事实确实如此,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儿子亲手杀害父母,不太清楚。

对于陈教授夫妇平时与孩子的具体互动情况,我们不太了解,不宜作太多的猜测,惟愿逝者安息。

不过,这次残忍的亲生子女杀害父母的案件,让我不禁思考: 在专家领域均有较高成就的高知父母,为何会培养出如此残忍、违反人性的儿子?

而且,亲生子女杀害父母案件,不是个别案例。

在网上稍微搜索一下,就有很多子女杀害父母的案件,这些案件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怀胎十月,含辛茹苦把孩子养育成人,相信每个父母都盼着孩子成才成人,懂得感恩,遵守法律。

但,教育中有哪些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素,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

要素1:不容忽视的法制教育

现在的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学校就开展了青少年的思品和法律课程。

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学校统一的教材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所以,家庭教育在基本的、关键的法制教育这一块,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父母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自己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同时言传身教,把握每一个可教时刻,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今天早上,女儿跟我们说,昨天楼上有人往我们的露台上扔鸡蛋壳和扫把头。

我们除了让她要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去露台,更严肃地强调:“扔鸡蛋壳是不道德的行为,而扔扫把头可能是一种犯罪行为。如果砸到了人,造成他人的伤亡,那个扔扫把头的人是要坐牢的。”

“那怎么知道是谁扔的扫把头呢?”女儿问道。

“一旦报了警,警察会根据录像监控和指纹查到犯罪嫌疑人的。总之,我们要时刻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解释道。

“一个普通的的鸡蛋,从18楼高抛下来就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可使人当场死亡。”妈妈补充道。

在日常生活中,我和太太都时刻注意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给孩子做好示范,遇到合适契机,也及时跟孩子引导沟通。

一个出现违法行为的孩子,背后必然有一个教育出现问题的家庭。

陈教授夫妇,是典型的高知家庭,对于孩子的日常教育和法律教育,一定是比较注意和用心的。

为什么,还是养出了如此十恶不赦的逆子呢?

这里,就不得不讨论第二个关键要素: 亲情联结的培养。

关键要素2:教育基础的亲情培养

幸福双翼的23字口诀认为:亲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识第三,按次序进行,一个都不能少。

亲情联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棵树,亲情是树根,人格是树干,技能是树枝,知识是树叶。只有做到了培根固本,孩子的将来才会枝繁叶茂。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的亲情联结,没有足够的爱打底,那么,他很难经受风雨挫折,容易走极端。

现在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

为了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省吃俭用购买高价学区房;

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报了各种早教班、培训班,重金聘请名师辅导孩子;

为了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孩子出国留学。

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知识和技能,花费巨资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只注重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亲情和人格的培养,那就本末倒置了。

据报道,案件中的黄某阳早年就被父母送到英国留学。

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

过早送孩子出国留学,或许可以促使孩子在学业上更有机会成才,但势必会影响父母与孩子的亲情联结。

距离不一定产生美,却一定会产生情感上疏远和陌生感。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著名案件。

1997年,震惊中外的白宝山事件中,犯罪分子白宝山被抓的那一天,他正在跟警察对峙。

他已经扣动了扳机,但当他的妈妈突然出现时,他完全愣住了,警察才有机会快速把他制服了。

就算是穷凶恶极的罪犯,他的内心仍有妈妈的一席之地。

这就是父母早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积累的情感资本。

而黄某阳想返回英国读书,遭到父母的阻拦后,和父母发生了冲突时,竟然向父母举起了屠刀,本性中的亲情本能,在他和父母之间,可见有多么缺失。

既然亲情连接那么重要,是不是做好亲情联结,给孩子所有的爱,就万事无忧了呢?

当然不是,人格培养是教育中第三个必须重视的要素。

关键要素3:撑起生命的人格培养

人格相当于一棵树的树干,如果孩子的人格没有培养好,这棵树就容易变成歪脖子树。

在幸福双翼的教育体系中,人格维度包括:性格、自信心和情绪。

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是一个人的天赋资源,开发和运用好这个资源,对一个人的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自信心如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拥有良好的自信心能让孩子的成长充满动力,但如果只有动力而没有适当的引导,汽车也会走偏。

《培养孩子自信心》课程中的心灵成长阶梯图,给教育指明了方向。

心灵成长阶梯图分为下三层(环境层,行为层和能力层)和上三层(价值层,身份层和使命层),下三层支撑上三层,上三层引领下三层。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古柏行》中写道: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上三层就是人格的梁栋,也是孩子的人生的顶层设计,如果上三层没有构架好,人生的大厦就会坍塌。

使命层指代世界观,即是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如果能够做到“三好”——你好,我好,世界好,这个人必定能够与世界友好相处,并且大有作为。

身份层指代人生观,即是我在这个世界的身份是什么。价值层指代价值观,即什么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人生观决定了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了行为,而行为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据国内媒体的报道,有两个小细节让人细思极恐。

其一是,黄某阳在家杀了父母,把空调温度开到最低,然后潜逃柬埔寨。所以,其父母8月4日遇害,直到8月10日才被发现。

其二是,黄某阳趁其父从外面归来不备,刚进屋,就把他杀了,他父亲死时嘴上还戴着口罩。

在黄某阳的世界观里,只有“我好”,没有“你好”和“世界好”。

他是一个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的利益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他的价值感是扭曲的,为此他不惜杀害双亲。

人格还有一个很重要部分——情绪。

情绪是移动的能量,情绪来临时,可能具有建设性,也可能具有毁灭性。

作为父母,当我们在处于情绪漩涡中时候,如何平衡自己情绪,将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从而让我们成为了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

黄某阳与母亲起冲突时,彻底沦为了情绪的奴隶,恶向胆边生,向母亲痛下杀手。

据黄律师的同事反映,黄某阳每年在英国的消费需要一百多万元人民币。而一般的英国留学生,一年消费在六十万元左右。

他母亲不愿意他继续挥霍,这可能是他们冲突的起因。

冲突发生后,亲子之间既没有充分的亲情联结做基础,也没有良好的三观引领,更没有从小就开始的情绪疏导能力培养,惨绝人寰的家庭悲剧,就此发生。

这个案件,跟孩子的挥霍无度有关,还给我们带来另外一个警示:孩子财富观的培养很重要。

关键要素4:同样重要的财富观

可能很多家长会认为:我们拼命工作挣钱,不就是给孩子花的吗?

其实,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对孩子的财富观形成上看,都不应该如此。

既然孩子并没为家庭赚钱,自然就不应该过度享受。

孩子过早体验奢侈生活,可能会导致他开始自立的时候,对生活、事业判断错误,很难去吃苦、去拼搏、去奋斗。

 

如果此时,亲子之间的亲情联结不够,家长也很容易用物质的满足来弥补陪伴缺失的愧疚,孩子也就习惯了在物质旋涡中,不断用外界物质来填满缺失爱的内心。

在西方国家,父母的财富观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他们很早就和孩子划清了金钱的界限,有钱人家的孩子,照样给邻居剪草坪、去肯德基打工,挣自己的零花钱和学费。

以前看过一则新闻。

一对在剑桥大学任教的华人夫妇,回国旅行的时候,带着两个孩子乘坐火车。

爸爸妈妈睡舒适柔软的卧铺,而两个孩子坐硬座,而且火车票还要孩子自己到火车站排队购买。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知道,钱爸爸妈妈挣来的,并不是孩子天生就该拥有的。

所以,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让孩子明白金钱和人生的关系。

对于财富,不羡慕,不自卑,不炫耀,不鄙视。

既不夸大挣钱的艰辛,也不让孩子觉得可以不劳而获,轻松继承父母的财产。

既不刻意跟孩子喊苦,让孩子心底有“匮乏感”,也不以恣意给孩子花钱为荣。

对一个饱满的生命来说,感受充满爱的陪伴,享受彼此看见的时刻,才是最滋养心灵的事情。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通过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发现了“路西法效应”—— 人性有着极其脆弱的一面,善恶之间只隔了一层纸。

孩子出生时,带着天然的成长动力,这份动力是发展向积极阳光的一面,还是邪恶歹毒的一面, 有赖于后天养育中,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爱与陪伴、引领与支持。

而父母的引领中,从小的法制教育,良好的亲情连接,良好的人格培养以及正确的财富观念,缺一不可。

这4点关键的教育引领,惟愿更多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和支持,减少人间惨剧的发生概率。

关于我们

幸福双翼专注专业系统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万中国家庭迈向幸福。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不是喜欢你他们邀请你到他家干嘛?,可能你的导师早就想把你和他儿子撮合了呢,呵呵,你应该快乐才对!(就算有人说闲话怎么了,那是妒忌!那别人还用娶媳妇了?就算是扯关系怎么了,他们能吗 你这么大了,应该知道有人就有是非,如果这你都怕,那你就不是真的爱上了那个男的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7490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