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36岁的李白,放弃了在安陆已生活了十年的地方,“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快刀斩乱麻,处理完烦心事后,带着许夫人和女儿平阳,在初夏千里迢迢来到了任城(今济宁市任城区)。
六叔父在任城县当县尉,在他的帮助下,李白选择东门里购置了三间房屋安了家。地址大约在半截阁街以南,浣笔泉路以东,现在的实验小学附近。故居已不复存在。
离家五十步有一株古柳树,树下有一眼清泉,淙淙不息。许夫人经常在泉边淘米洗菜,李白也常来泉边,在平滑的石台上研墨写字,顺便浣笔,时间一长,人们就把这泉叫做“浣笔泉”了。这泉水一千多年来,径流不息。随着历代整修,到明代又立起“浣笔泉”石碑,至清代增建“二贤祠”以此纪念李白和贺知章(据说开元七至十年,著名诗人贺知章当过任城县令)。
在李白家后面,有一家酒楼,名曰贺兰氏酒楼(后被称为太白楼)。李白迎来送往,应约捧场都在此楼,渐渐地酒楼的名气越来越大。居家稳定后,外地的朋友多慕名而来,就连千里之外的裴公子也寻着李白的踪迹跟来,一住多日,同李白情同手足,相互仰慕。李白称赞他:“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而鲁地名士,例如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你来我往,成了太白楼的常客;后来李白同他们隐居徂徕山,史称“竹溪六逸”。
前面说过,李白来山东任城,不仅六叔父在任城为官,而且兄长在中都(汶上)当县令,族弟李凝在单父(单县)为主簿,从祖李之芳在齐州(济南)任司马,几年后,族亲李辅又来鲁郡(兖州)任都督。后来,李白都逐一拜见了他们,这是后话。
这任城古城,历经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城墙坚固,四门高大,古运河环绕,交通方便,自古为水陆要冲。李白住在东门里,经常出东门而行。春天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护城河岸上的桃花正在怒放,微风吹来,花瓣翻飞,飘落水中,被摇过来的小船冲散流走。李白正在河边看得入神,一个邻居女孩急急跑来把李白叫走了。
这女孩姓鲁,年方十八,是李白的邻居,平时经常到李白家,和女儿平阳玩耍,有时候还给李白研墨,性温乖巧,深得李白全家人的喜欢。当她和李白跑回家的时候,许夫人已生下了胖乎乎的儿子。人逢喜事,高兴之余,李白马上给儿子取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儿子满月的时候,已是五月,石榴花开的季节。李白来山东也整整一年的光景。晚上与到来的“六逸”太白酒楼上举杯同庆,借着月色吟诗唱和。
秋日暖阳,李白走出家门,又来到浣笔泉。正在研墨,邻家鲁女和平阳的嘻笑声从不远的院子里传来,李白遂站起身走了过去。鲁女的家和李白的家很近,而且她的家离浣笔泉更近些。院门敞开,院内三间堂屋,东窗外有一棵海石榴树,树上挂满了微红的石榴,平阳正在石榴树下朝窗内嬉笑,而鲁女则在窗内朝平阳显摆她正在绣着的什么。忽见李白过来,忙收起笑声,腼腆地把李白请进堂屋。鲁女黢黑的头发,忽闪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显小的衣襟衬托着她成熟的身材,李白不由得赞叹道,你就像这海石榴这般美丽呀!说得鲁女两颊绯红起来。晚上,李白想着邻家鲁女的笑靥,写出了一首《咏邻女东窗海石榴》。在以后的日子里,李白和鲁女从相处,相悦,而产生了一段缠绵的恋情。
第二年,许夫人的身体越来越差。怀念家乡,可是家乡再无亲人;怀念故土,可是故土相隔遥远。到了秋天,身体瘦得皮包骨头,惦记着还未成年的一双儿女,双手紧紧地攥着李白的手,倚在李白的胸前,停止了呼吸。李白愧心垂泪:许夫人也是名门之后,自己七尺男儿却没能给她荣华富贵,反而让她居无定所。李白的心中无尽的悲伤。
这年的冬天来的早,雪也下的早,不顺心的事也多。这不六叔父任期已满,年前离任返京述职。李白与六叔志向一致,情趣相投,李白把他当成了主心骨,虽然舍不得他走,但这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自己的心情只能在《对雪奉饯任城六父归京》中表达,还是把六叔送走了。寒冷的冬天,李白尽量用多点时间,在寓居的东门里陪着一双儿女。但为了生计,为了应酬,只好让鲁女给照看孩子,自己踏雪问路,东奔西走。
李白本打算把家迁到中都(汶上),投奔兄长,恰在这时,朝廷任命李白的近世祖李辅为兖州太守。李白拜见了李辅,说明自家情况,于是李辅让李白暂时客居瑕丘(瑕丘县,古兖州郡治所在此)。
李白在任城的寓居仍保留在那儿,后来李白南来北往还常常住在那里。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玄宗下诏从正月初一始,改“年”为“载”),李白从长安回家,路过任城,他的好友,任城主簿卢潜为他接风洗尘。感激之下,写了一首《赠任城卢主簿潜》,送给了好友。
任城古城南三里许,在唐开元年间,建有古南池,运河将古城、南池和北湖(今称太白湖)串成一线,交通非常方便。“南池荷净”为济宁八景之一。李白和杜甫曾在南池同游,清代康熙和乾隆也在南池留下墨宝。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任城县令专门请李白回任城,让李白写了一篇《任城县厅壁记》,称颂任城盛景功德,书于官署大厅的墙壁上,以留子孙。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李白和杜甫从蒙山归来,送走杜甫,安顿好家人后,李白准备南下吴越,走前住在任城老宅内,写下了留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任城,李白来山东的根据地,从这里他南游江南,西望京都,北上雁塞。这里有他的欢乐,有他的悲伤,有他的情感,更有他的诗行。
附李白任城诗选:
1《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远海动风色,吹愁落天涯。南星变大火,热气馀丹霞。
光景不可回,六龙转天车。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
功业若梦里,抚琴发长嗟。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复携两少妾,艳色惊荷葩。
双歌入青云,但惜白日斜。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
明主傥见收,烟霄路非赊。时命若不会,归应炼丹砂。
2《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3《对雪奉饯任城六父归京》
龙虎谢鞭策,鹓鸾不司晨。君看海上鹤,何似笼中鹑。
独用天地心,浮云乃吾身。虽将簪组狎,若与烟霞亲。
季父有英风,白眉超常伦。一官即梦寐,脱屣归西秦。
窦公敞华筵,墨客尽来臻。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阳 春 。
征马百度嘶,游车动行尘。踌躇未忍去,恋此四座人。
饯离驻高驾,惜别空殷勤。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4 《赠任城卢主簿潜》
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
临觞不能饮,矫翼思凌空。
钟鼓不为乐,烟霜谁与同。
归飞未忍去,流泪谢鸳鸿。
5 《任城县厅壁记》
风姓之后,国为任城,盖古之秦县也。在《禹贡》则南徐之分,当周成乃东鲁之邦,自伯禽到于顺公,三十二代,遭楚荡灭,因属楚焉。炎汉之后,更为郡县。隋开皇三年,废高平郡,移任城于旧居。邑乃屡迁,井则不改。鲁境七百里,郡有十一县,任城其冲要。东盘琅邪,西控巨野,北走厥国,南驰互乡。青帝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土俗古远,风流清高,贤良间生,掩映天下。
地博厚,川疏明。汉则名王分茅,魏则天人列土。所以代变豪侈,家传文章。君子以才雄自高,小人则鄙朴难治。况其城池爽垲,邑屋丰润。香阁倚日,凌丹霄而欲飞;石桥横波,惊彩虹而不去。其雄丽坱圠,有如此焉。故万商往来,四海绵历,实泉货之橐钥,为英髦之咽喉。故资大贤,以主东道,制我美锦,不易其人。今乡二十六,户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一。帝择明德,以贺公宰之。公温恭克修,俨硕有立。季野备四时之气,士元非百里之才。拨烦弥闲,剖剧无滞。镝百发克破于杨叶,刀一鼓必合于《桑林》。
宽猛相济,弦韦适中。一之岁肃而教之,二之岁惠而安之,三之岁富而乐之。然后青衿向训,黄发履礼。耒耜就役,农无游手之夫;杼轴和鸣,机罕颦蛾之女。物不知化,陶然自 春 。权豪锄纵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行者让于道路,任者并于轻重。扶老携幼,尊尊亲亲,千载百年,再复鲁道。非神明博远,孰能契于此乎白控奇东蒙,窃听舆论,辄记于壁,垂之将来,俾后贤之操刀,知贺公之绝迹者也。
6 《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
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 初月 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 春 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8 《赠从弟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 春 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提起苏东坡,大家都听过他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句词其实出他的《定风波》里。《定风波》刚好写在他生命中一场大风波之后。
苏轼在42岁的时候,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他遭遇了一场乌台诗案。因一篇《湖州谢上表》遭到弹劾,御史台定罪说他写的诗歌,里面对皇上心存不满,讥讽朝政。这可是要致死罪的,在关了三个多月,是他的政治对手王安石把他给保出来的。
结果是被扁到黄州当团练副使,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那是一个特别卑微的小官职。此时他生活贫困,还要在贫瘠的东山坡上自己开垦荒地,所以“东坡居士”的雅号也是在这个时候取的。
在他贬到黄州的第3个春天,“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他跟一帮朋友去沙湖道中游玩,突然下了一场春雨,有雨具的人都先走了,同行的人觉得很狼狈,他却说“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一会天就晴了,感受于自己没把风雨当回事,于是用唐代已有的曲牌来做了一这首词。
“莫听穿林打雨声”,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风雨来了,你真是被风雨吓着了吗?你其实是被它的动静吓着了。听听那呼啸的风雨声,由远而近啪啪地穿过了林子打在叶子上。其实就是下雨,但是这个动静却是可以把人吓倒。这也说明苏轼没有被眼前的情景所干扰,一种淡然豁达的心态跃然纸上。
正如于丹教授的解读:试想如果咱们平时偶尔感冒休息个一两天,如果你接100多个电话,300多条微信,再来二三十个人握着你的手跟你说,你一定要好好休养,你会不会觉得你得绝症了?这其实就是世界的动静会吓着我们,风雨也一样。
既然不被动静吓着,那就“ 何妨吟啸且徐行”, 我们为什么不吟着诗缓缓前行呢?“ 竹杖芒鞋轻胜马” ,我手里有拄拐杖,脚下有草鞋,就算在泥泞道中,我也不怕滑,我觉得比那些骑着高头大马跑的人淋的雨还要少呢,因为我没有那么快的速度啊。
所以,苏轼问了自己两个字“ 谁怕 ”,这就像我们一个人遇到困境,坚守在孤独中喃喃自语问自己,你怕了吗?试想,苏轼面对被贬来到这里,这么低迷的日子,他都丝毫不畏惧,也就更不会把眼前的风雨放在眼里。
“ 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的一生哪没有风雨,何况身上还有蓑衣呢。不迎着风雨跑的人,也许被淋得更少,也许没有在风雨中落汤鸡的狼狈,人生何处没有风雨,为什么不能缓步而行呢?
下篇写得更妙, “料峭春风吹酒醒”, 突然一阵春寒过来,微冷,身上一抖,酒醒了,定眼一看 “山头斜照却相迎” ,他也没有想到这阵突然来的雨这么快就过去了,山头的斜阳温暖的照射过来了,心想那些仓皇逃跑的人还没有看见这样的斜阳呢?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头看看刚才经历的风雨萧瑟,无所谓了,无论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都要坚定地往前走。风雨可能是晴天的前奏,而晴天也都藏着未来的风雨,人生就在风雨和晴天中交错而行,为什么不把自己放的轻松一点,缓缓地走过这一生呢?
词的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整首词体现了苏轼身处逆境,无所畏惧,关于人生的沉浮,泰然处之的旷达洒脱胸襟。
有人说,若论古代最豁达潇洒的文人,一定非苏轼莫属。更有人说,他的后半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是这一路他却写下来很多流传千古的佳作。
被贬黄州,他说“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被贬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被贬儋州 “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慰平生。”
无论身处何地,他都能坦然面对,享乐其中。
他 位列唐宋八大家,论书法,他是苏黄米蔡之首;论诗词,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词派,开创了宋词的豪放旷达之风。所以,这样一个人不是官职才能够决定他的成败的,他一生都在做自己,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齐帆齐商学院12期28天写作特训营第14篇 1490字 累计字20575字
江南烟雨,美得让人痴醉。多情的春雨,给娇艳的江南批上了一层薄纱,使得玲珑的躯体更显迷人。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氤氲的水气中一路走来,带来了一地的新鲜与靓丽。下面是我向各位推荐的关于江南烟雨的散文随笔,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关于江南烟雨的散文随笔篇一江南是才子,是在梧桐落叶下舞剑,冷月清辉中吟诗的书生;江南是佳人,是在深闺秀阁中抚琴,秦淮河边嬉戏的小家碧玉。江南不从政,不议天下事;江南只读诸子百家,只观琴棋书画。江南不是皇宫都阙的富丽堂皇,江南只是山清水秀的世外仙境。江南不是富贵牡丹,江南只是清水芙蓉。江南不是大红大紫,江南只是淡蓝淡绿。江南不是高亢秦腔,江南只是呢喃吴音。江南不是兵马俑,江南只是青花瓷。江南不是毛皮,江南只是丝绸。江然而那只是千年前的江南,士别三日即刮目相看,何况是整个江南人工的玄武湖底隧道都如蜘蛛网般四通八达了,我们还能相信岸上是晓风残月杨柳,画阁凤楼珠帘吗
江南不是火,江南只是水。江南只是水,而水似江南。
或者根本就是我想错了,也许她真的不如虞姬般贞烈,她顺从了,已不是当年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了。辗转千年中,她变了,杜郎见了她今日这副模样也唯有惊呼深情难赋了。就好似玻璃橱窗里的一件古老展品,纵无人识得她曾经的容颜,她仍低吟浅唱般地讲述往昔“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而如今她的繁华落尽后的苍老与展厅里的灯火极不协调地交织在一起,让人怀疑这时否只是一件赝品,而那二十四桥的明月也恍如隔世的迷梦一样。跟前的她穿金带银,傅粉画眉,似风华绝代的贵妇人一般,我只能对着此情此景怨她背叛了她的初衷,背叛了“江南”着两个字。
当然那些只是我凭空的猜测,无论是那一种可能我都不愿意接受,于是我从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找出一本古籍,抖落灰尘缕缕,再翻开,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变”字。紫金山天文台上发现的星星都一百多颗了,明孝陵都重修的面目全非了,秦淮河边许久都没有《后庭花》的声音了,谁还会讲起“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的神话,谁还会描绘金陵十二钗的美貌,谁还会登凤凰台悯吴宫花,谁还会道说当年四才子的风流韵事,当然更不会有人在二十四桥指点玉人吹萧了。
当秦淮河已不是当年浣纱的秦淮河,栖霞寺消除了当年祭天的风光,贡院也没有当年卧虎藏龙的时候,就只剩“江南”空虚唇齿留香的名字让我感觉她的幽怨,她奄奄一息地残喘着。
总之“手持一杆烟雨,笑傲十丈红尘”的飘逸被一种庸俗的氛围取代,空中不在弥漫淡淡的墨香,江南只是一个形同虚设的画框,她表面上顺应潮流的变化确乎理所当然,然而引来了一声不为人知的轻叹。
江南,她究竟在想些什么烟雨依旧,然而当梦被埋在江南的烟雨中后,我心碎了都不懂,世间竟是这样瞬息万变……
关于江南烟雨的散文随笔篇二淅淅沥沥的春雨,依旧在窗外飘飞,整整一星期,世界沉浸在了一片迷蒙的水雾中,仿佛一幅若隐若现的水墨画在眼前升腾,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时而素净,时而明艳。随着雨滴的浮动,画面不停地变化着色泽,极其美丽,美在这烟雨朦胧的江南。
多情的春雨,给娇艳的江南批上了一层薄纱,使得玲珑的躯体更显迷人。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氤氲的水气中一路走来,带来了一地的新鲜与靓丽。地上,又泛起了一层新绿。起得早的小草,已身姿挺拔,全身冒着油亮的绿,彰显着自己的强壮。有些才探出小脑袋的,则在雨水的滋润下,蓬蓬勃勃地向上伸展着。绿色,还显得过于娇嫩,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指划破。一些叫不出名的小花,在花坛中开得正艳,黄的金灿灿,红的亮堂堂,还有优雅的紫,明亮的橙色也在眼前不停闪现。春天,向来是个色彩缤纷的季节,即使在这样多雨的早春,也阻止不了姹紫嫣红的到来。待到雨水过后,天气放晴,喝足了水分的植物们会争先恐后地抢着来闹春。世界,将成为一片花的海洋……
虽然,马路上,街角边,四处都泛起了潮湿的味道,雨水似乎要把整个城都滴碎,滴进每个人的心头。但,春雨温柔与清新的容颜轻盈赶走了一切。不管雨水怎样滴个不停,人们的内心依然喜悦,明朗。瞧!一些淘气的孩子,索性丢掉了手中的雨具,一头扎进了雨中,与小伙伴们尽情地嬉戏开来。有的热火朝天地打起了水仗,有的用双脚使劲地踩水,惹得水花四溅。孩子们银铃般清脆的笑声在雨中荡漾开来,似一朵朵鲜花怒放。奇怪的是,妈妈们都去哪儿了平时只要自家孩子衣服穿少了就会唠叨个不停的妈妈,这会儿竟然放手不管了,任凭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肆意地淋雨,难道不怕孩子感冒生病吗还是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凝固住了妈妈们正要追赶出来的脚步,不忍心去打破这雨中的喧闹与幸福春雨,向来是柔情与善良的,她不会伤害到孩子只会用温柔的双手轻轻抚摸孩子的面颊,给孩子温暖的拥抱,用甜蜜的爱浸润孩子。
撑起雨伞,携着一颗孩子般欢喜的心,走进雨中。蒙蒙细雨,如一根根银色的细线悬挂在空中,落到伞上,细小的线头,钻进雨布中,一下子没了影儿,好调皮!细细的雨丝,在眼前不停飘飞,看似微弱,其实很密集,很快,外套就湿了一大片,只是雨水,还是浮于表面的浅,不必担心浸透到内层而受寒。于是依然宁静地一个人走路,徘徊在伞下,透过雨伞,悠然地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好似在欣赏一朵花开,聆听一曲动听的天籁之音。幽幽地行走在微雨中的感觉,总是分外的浪漫与诗意。可惜,我不是诗人,没法创作出动人的诗篇,只能将这雨中的静谧与祥和悄悄地刻上心头,独自静静地品读与回味。
一朵带雨露的月季,清冷浓香,淡逸而出,像夕阳中的彩霞,又像来自心灵深处的快乐如花绽放。如烟如梦,弥漫成特有的清香和纯美,无迹可寻的浪漫。泼墨一般的山水韵味,在氤氲模糊的意象周遭回绕。湿漉漉的田间小路,路边嫩绿的小草,仰着笑脸的迎春花。一种近似透明的愉悦,悄然朦胧了澄澈的双眸。
关于江南烟雨的散文随笔篇三江南水乡,诗情,才情,爱情,注定被铭记,在天涯,或海角;江南烟雨,如诗,如画,如梦,注定被珍藏,在天上,或人间。淡烟,疏雨,醉美江南,只要你一见,便钟情;只要你一来,即忘回。
掬一水柔情,盈一袖暗香,从一条雨巷出发,轻轻的,我便走进了烟雨江南。彷徨在悠长、悠长的雨巷,杨柳风,吹面不寒;杏花雨,沾衣欲湿。撑一把油纸伞,踏着那温润婉约的诗行,举目张望,我也想邂逅一位象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只是痴迷的守望如梦一样,凄婉迷茫。一路走来,谁知道那油纸伞,撑开了几多佳人的诗意情怀一路等待,谁明白那青石板,承载了几多才子的寂寥彷徨行到尽头,蓦然回首,只见丁香瓣瓣,旋在风中,轻舞飞扬,从此烟雨江南便有了丁香的芬芳,丁香的惆怅。
研一池清波碧水,蘸一笔花红柳绿。那和风,细雨,堤柳便描绘出清疏淡雅的江南烟雨。那小桥,流水,人家就勾勒出淋漓尽致的江南水乡。行走在水墨丹青的烟雨江南,和风,吹皱了,一池春水;细雨,滋润了,一方柔情;堤柳,醉美了,几世芳心。彳亍在青砖黛瓦的江南水乡,小桥传承着江南的文化,流水孕育着江南灵气,人家延续着江南的风情。独上西楼,飞花似梦,丝雨如愁。放眼处,江南的烟雨好轻,好淡,如风一样缥缈,如梦一般迷离。江南的情愁好重,好浓,如酒一样酣醉,如诗一般婉约。从此烟雨江南,便迷了天涯客,醉了闺中人。
摇一叶轻舟,借十里荷风。欸乃一声,歌随桨飞,顺流而下。只为访遍江南水乡,寻觅烟雨旧梦。行至船头,负手而立,白衣胜雪。自得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览阅两岸,风光四时不同,别有情趣:春披一蓑烟雨,夏看十里荷花;秋赏三秋桂子,冬钓一江寒雪。春夏秋冬,无法言说的美,只能化成片片诗香,飘进雨中,淡在烟里,久久不散。淌过小桥,流水,两支橹桨便把江南的诗情,才情,爱情一瓣一瓣拨开,让我写其心,读其意,领其神。泯着唐时的风花,噙着宋时的雪月。二十四桥的明月,六朝古都的旧事,沾染着江南的烟雨,千百年来便美在诗中,醉在词里。
烟雨江南,最美西子。这里有荷花,别样红,莲叶,无穷碧;有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这里有杨柳依依,烟雨蒙蒙;有流水潺潺,小桥弯弯;这里有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有曲院风荷,断桥残雪;这里有柳浪闻莺,三潭印月;有南屏晚钟,雷峰夕照……仅凭字里行间想像,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灵秀西子,人间天堂,美不胜收。行走其间,我最钟爱西子堤柳,她婀娜多姿的站在水边,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绝世美女。微风微拂,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便醉了行人,羞了桃红。最是那一转身的回眸,便痴了才子,迷了风月。从此烟雨江南,一江秀美,羡得仙临世间;一水柔情,惹得爱落红尘。
烟雨江南,酝酿着动情的故事,滋润着不老的传说,演绎着温柔的浪漫。走过江南,你是否依稀看见他们为爱水漫金山,为情梁祝化蝶烟雨中,情似水,爱如诗,不管是蜻蜓点水,还是蝴蝶恋花。一江春水,流淌着的,依然是款款柔情;满地黄花,堆积着的,依旧是层层思念。依楼听春雨,入梦化柔情。疏篱月下,踏微雪而漫步;南山西畴,临清泉而赋诗。静下心来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诗意绵绵,情醉胜酒,爱甜如蜜。从此烟雨江南,解不开的是一种相思,散不去的是两处情愁,
回眸处,千里烟波,渐行渐远,只是我的心还留在江南,乐不思蜀,流连忘返。无人处,偷几缕江南的柔情,切几片江南的和风,掬几捧江南的细雨,藏进梦里,埋在心中,悄悄酝酿成一坛醇香醉人的女儿红,从此醉在烟雨江南,永不醒来。
关于春天的诗句高级介绍如下:
1、《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 春日偶成》宋程题。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定风波》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忆江南词三首》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洲;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出自: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扩展资料: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